第1章 统计学总论课件_第1页
第1章 统计学总论课件_第2页
第1章 统计学总论课件_第3页
第1章 统计学总论课件_第4页
第1章 统计学总论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主讲:方毅吉林大学商学院电话:E-mail:Danielfan经济统计学第1章统计学总论统计信息

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397983亿元,比上年增长10.3%。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3.3%。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5.5%。农产品生产价格上涨10.9%。年末国家外汇储备28473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4481亿美元。年末人民币汇率为1美元兑6.6227元人民币,比上年末升值3.0%。(节选自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第1章统计学总论统计数据的内在规律

(一些例子)正常条件下新生婴儿的性别比为107:100投掷一枚均匀的硬币,出现正面和反面的频率各为1/2;投掷一枚骰子出现1~6点的频率各为1/6收入与消费之间存在相关关系第1章统计学总论统计学实例1.沃尔玛超市啤酒与尿布;2.红楼梦;3.恩格尔系数;4.西蒙.库兹涅茨产业结构理论;5.正常产品价格与需求的关系。第1章统计学总论恩格尔系数第1章统计学总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业结构变动趋势第1章统计学总论价格与需求量回归模型第1章统计学总论经济统计参考书目1.李洁明,祁新娥,《经济统计学简明教程》,复旦大学出社,2003;2.贾俊平,《清华大学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3.谢启南,韩兆洲,《统计学原理》,暨南大学出版社,2004;4.戴维R.安德森等著,张建华等译,《商务与经济统计》(第10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5.宋廷山,葛金田,《统计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6.于洪彦,《Excel统计分析与决策(第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第1章统计学总论第一章

统计学总论

第1章统计学总论第一节

统计与统计学

第1章统计学总论一、统计的含义?1.统计活动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总称2.统计资料统计工作的结果3.统计学分析数据的方法与技术第1章统计学总论

《大英百科全书》中的定义:

“统计学是一门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并根据数据进行推断的科学”。Statistics:thescienceofcollecting,analyzing,presenting,andinterpretingdata.

Copyright1994-2000EncyclopaediaBritannica,Inc.

(不列颠百科全书)第1章统计学总论二、统计学的产生与发展1.古典统计学时期2.近代统计学时期3.现代统计学时期

统计学的产生主要源于国势学、概率论和政治算术,其发展时期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1章统计学总论三、统计的职能1.信息职能2.咨询职能3.监督职能《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二条规定:“统计的基本任务是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提供统计资料和咨询意见,实行统计监督”。

第1章统计学总论

第二节

统计研究

第1章统计学总论一、统计学的研究对象

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现象总体的数量方面,包括数量表现、数量关系和数量界限。

第1章统计学总论

统计学的研究对象特点:

(1)总体性统计是研究总体的,即群体现象。

(2)数量性事物能用数量表现的方面和能用数量表现的事物都可以进行统计研究

第1章统计学总论

(3)差异性统计所研究的总体内部是有差异的

(4)具体性统计研究的不是抽象的量,而是有一定质的规定性的量。

第1章统计学总论二、统计学的研究方法1.大量观察法2.试验设计法3.统计描述法4.统计推断法5.统计模型法第1章统计学总论三、统计研究的过程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统计资料应用第1章统计学总论

第三节

统计学的基本概念

第1章统计学总论(一)总体

总体,亦称统计总体,凡是客观存在、在某一共同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事物的整体。

总体分为有限总体和无限总体两种类型。

总体具有同质性、大量性和变异性三个特点。一、总体与样本第1章统计学总论(二)样本

样本就是按照一定的概率从总体中抽取并作为总体代表的一部分总体单位的集合体。也有学者称总体为母体,样本为子样。理解要注意三方面:1,构成某一样本的每一单位都必须取自某一特定的统计总体;2,样本单位的抽取应是按一定的概率进行的,而具体样本的产生应是随机的;3,样本是母体的代表,且具有随机性。第1章统计学总论(三)总体单位与标志

1.总体单位

构成统计总体的个别单位称为统计总体单位,简称总体单位。

注意:

(1)构成总体的单位必须是同质的,不能把不同的单位混在总体之中。

(2)总体与总体单位具有相对性,随着研究任务的改变而改变。同一单位可以是总体也可以是总体单位。第1章统计学总论2.标志

标志是用来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标志可分为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品质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属性特征的名称,不能用数值来表示,数量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数量特征的名称

,是可以用数值来表示的。第1章统计学总论

按总体单位在标志上的具体表现是否存在差异来看,品质指标可分为不变标志和可变标志。当各个总体单位在某一标志上的具体表现都相同时,则为不变标志。可变标志是指具体表现在总体各个单位上不相同或不完全相同的那些标志。

第1章统计学总论

标志表现是指总体单位特征在某一标志上的具体体现。标志表现也分为品质标志表现和数量标志表现两种类型。

引入标志表现这一概念之后,变异也可以表述为:统计总体单位之间在某一标志上具有不同标志表现的现象。第1章统计学总论(一)指标

指标(统计指标)是说明现象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或范畴。统计指标的设计要求:

(1)要素完整。

(2)名称有科学的理论依据。

(3)计算口径和范围明确。

(4)计算方法科学。

二、指标与指标体系第1章统计学总论全部企业数,全部企业职工人数,企业平均职工人数,全部企业总产值,企业平均产值,劳动生产率.企业名称经济类型企业规模职工人数(人)工业产值(万元)第1章统计学总论标志与指标的关系

第一,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而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

第二,指标都能用数值表示,而标志中的品质标志不能用数值表示,是用属性表示的。

第1章统计学总论

第三,指标数值是经过一定的汇总取得的,而标志中的数量标志不一定经过汇总,可直接取得。

第四,标志一般不具备时间、地点等条件,但作为一个完整的统计指标,一定要讲时间、地点范围。

第五,标志和指标有时可以互相转换。

第1章统计学总论

统计指标按其所反映的内容或其数值表现形式,可以分为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三种。总量指标(绝对数)是反映总体规模的统计指标,通常以绝对数形式表现。相对指标(相对数)是两个绝对数之比。平均指标(平均数或均值)反映的是现象在某一空间或时间上的平均数量状况。第1章统计学总论2.指标体系

统计指标体系是指由若干相互联系的统计指标构成的有机整体。一个统计指标仅仅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社会经济现象,而社会经济现象是多方面的、复杂的,要全面、系统地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就必须建立统计指标体系。

统计指标体系的形成和内容是由社会经济现象的特点来决定的,是客观存在的。

第1章统计学总论我国地区高技术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总目标目标层指标层高技术产业竞争力产业投入水平产业R&D人员投入强度产业R&D经费投入强度产业产出水平高技术产业产值高技术产品出口额高技术产业利税总额国内市场占有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拥有发明专利数新产品销售率新产品出口销售率产业政策环境科技活动经费筹集额中政府资金第1章统计学总论(一)参数

用来描述总体特征的概括性数字度量,称为参数。

(二)统计量

用来描述样本特征的概括性数字度量,称为统计量。三、参数与统计量第1章统计学总论(一)数据的计算尺度

在计量学的一般分类方法中,依据对事物计量的精确程度,可将所采用的计量尺度由低级到高级、由粗略到精确分为四个层次,即名类尺度、顺序尺度、区间尺度和比尺度。四、统计数据第1章统计学总论1.名类尺度

名类尺度(分类尺度、列名尺度等)是这样一种品质标志,按照它可对研究客体进行平行的分类或分组,使同类同质,异类异质。

名类尺度能对事物做最基本的测度,是其他计量尺度的基础。第1章统计学总论2.顺序尺度

顺序尺度(序数尺度、顺位尺度等)是这样一种品质标志,利用它不仅能将事物分成不同的类别,还可确定这些类别的等级差别或序列差别。

顺序尺度的计量结果只能比较大小,不能进行加、减、乘、除等数学运算。

第1章统计学总论3.区间尺度

区间尺度(间隔尺度、等距尺度、定距尺度等)是能测度事物类别或次序之间间距的数量标志。该尺度通常使用自然或物理单位作为度量单位。

区间尺度的数值可做加、减法运算,但不能做乘、除法运算。而且,区间尺度没有绝对零点。

第1章统计学总论4.比尺度

比尺度(比率尺度)的计量结果也表示为数值,跟区间尺度属同一层次,有时对两者可不作区分。

比尺度有绝对零点。

比尺度可以计算数值之间的比值。第1章统计学总论

上述四种计量尺度对事物的计量层次是由低级到高级、由粗略到精确,逐步递进的。高层次的计量尺度可以计量低层次计量尺度能够计量的事物,但不能反过来。第1章统计学总论(二)数据类型

1.按计量尺度分

分类数据、顺序数据、区间数据和比数据。

就上述四种计量尺度计量的结果来看,可以大体上将统计数据分为两种类型:定性的数据和定量的数据。第1章统计学总论

定性数据(品质数据)是说明事物的品质特征表现的具体类别,不能用数值表示;因这类数据由名类尺度和顺序尺度计量形成,故又可细分为分类数据和顺序数据。定量数据(数量数据或数值型数据)是说明现象数量特征表现的,能够甚至必须用数值来表现;因这类数据由区间尺度和比尺度计量形成,故又可细分为区间数据和比数据。第1章统计学总论2.按数据的收集方法分

观测数据、实验数据

观测数据是通过调查或观测而收集到的数据,这类数据是在没有对事物人为控制的条件下而得到的,社会经济现象的统计数据几乎都是观测数据。实验数据是在实验中控制实验对象而收集到的数据。第1章统计学总论3.按数据的时间关系分

截面数据、时间数据、面板数据

截面数据是指同一时间不同空间上的数据。时间数据是指同一空间不同时间上的数据。面板数据是截面数据和时间数据结合的数据。

第1章统计学总论中国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数据(单位:元)

1999年2000年2001年2002年最低收入户2523.12540.132690.982387.91低收入户3137.343274.933452.273259.59中等偏下户3694.463947.914197.574205.97中等收入户4432.484794.565131.555452.94中等偏上户5347.095894.926241.56939.95高收入户6443.337102.337495.098919.94最高收入户8262.429250.639834.213040.69年份收入状况第1章统计学总论

一般把表示现象某种特征的概念称为变量。统计标志和指标都可称为变量。变量的具体表现称为变量值;统计标志的标志表现和指标数值都是变量值。如果一个变量的变量值由品质数据来记录,该变量就是品质变量。如果一个变量的数值由数量数据来记录,该变量就是数量变量(数字变量)。五、变量第1章统计学总论

品质变量可分为名义变量(没有大小顺序之分,如“性别”其变量值为“男”、“女”)和有序变量(有顺序之分,如“受教育程度”其变量值可以为“小学”、“中学”、“大学”).

数量变量可分为绝对量(描述研究对象规模和水平,如GDP、产量、收入、投资等)和相对量(两个相互联系的数值之比,如利税率、利润率、生产率等)。第1章统计学总论

绝对量又可分为:流量和存量。

流量:刻划一段时间内的数量的指标,具有可加性(如:GDP,月工资,月产量,投资量);

存量:刻划某一时点上的数量的指标,不具有可加性(如:人口,职工人数,存款,资产,在校生人数)。变量又可分为:连续变量和离散变量。第1章统计学总论六、统计学科的分类描述统计推断统计统计学的分类理论统计应用统计第1章统计学总论

从方法和功能来看,可分为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