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生产安全管理体系作业指导书TOC\o"1-2"\h\u11035第1章引言 4274121.1目的与范围 4317361.2参考文献 413199第2章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 4307102.1安全生产目标 4111192.1.1制定原则 521512.1.2目标内容 5243302.1.3目标分解 5223802.2安全生产责任制 5272852.2.1责任制建立 5103952.2.2责任制内容 56992.2.3责任制落实 519712.3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538322.3.1规章制度制定 615542.3.2规章制度执行 6193862.4安全生产组织机构 6176152.4.1组织机构设置 6231892.4.2人员配置 6144982.4.3机构职能 66414第3章安全风险评估与控制 6158693.1风险识别 768573.1.1范围界定 717983.1.2方法与工具 7189763.1.3风险识别结果 7313143.2风险评估 726633.2.1评估方法 742463.2.2评估过程 7208483.3风险控制措施 7288323.3.1风险控制原则 766653.3.2风险控制措施制定 8174943.4风险控制计划 8244553.4.1计划制定 8221693.4.2计划实施 84771第4章安全生产培训与教育 8187384.1培训计划 8148934.2培训内容 9274474.3培训方式 9180144.4教育与培训效果评估 915240第5章安全生产设施与防护 1050835.1设施设备安全管理 10164755.1.1设施设备采购 10173155.1.2设施设备安装与验收 10255755.1.3设施设备维护与检修 10305795.2个体防护装备 10183565.2.1个体防护装备选用 10159895.2.2个体防护装备使用与管理 11192235.3应急设备与设施 1172155.3.1应急设备配置 1199545.3.2应急设施建设 1192215.4消防安全 11203135.4.1消防安全制度 11137835.4.2消防设施管理 1158515.4.3火灾应急预案 113200第6章作业过程安全管理 1279196.1作业许可管理 1254326.1.1许可制度 12211346.1.2许可范围 12325566.1.3许可审批 12153276.1.4许可执行 12114736.2高危作业管理 12227276.2.1高危作业识别 12155396.2.2高危作业方案 12278936.2.3高危作业培训 12199196.2.4高危作业实施 1213636.3作业现场环境管理 129596.3.1环境评估 12163916.3.2现场清理 13126046.3.3环境监测 13177646.3.4环保设施 139666.4作业过程监控与改进 133806.4.1过程监控 1385636.4.2调查与分析 13292246.4.3持续改进 13197276.4.4安全信息反馈 1322487第7章安全生产应急预案 13258437.1应急预案编制 13300717.1.1编制目的 1371217.1.2编制依据 13252847.1.3编制范围 13232537.1.4编制内容 13233177.2应急预案审批与发布 14295497.2.1审批流程 14101827.2.2发布与实施 14308587.3应急预案演练 14192057.3.1演练目的 1468327.3.2演练类型 14220257.3.3演练组织与实施 14260767.3.4演练总结 14281557.4应急预案修订与更新 14305377.4.1修订条件 14238257.4.2修订流程 15129457.4.3更新发布 1514773第8章处理与调查 15309258.1报告与统计 15152758.1.1报告 15147368.1.2统计 15224148.2现场保护 15135668.2.1现场保护措施 15151408.2.2现场保护要求 15161988.3调查与分析 15228658.3.1调查 1564768.3.2分析 16273208.4处理与整改措施 16202968.4.1处理 16123638.4.2整改措施 1621916第9章安全生产绩效评定 16284939.1绩效评定标准与方法 1674829.1.1标准制定 1668209.1.2方法应用 16256739.2安全生产指标体系 17315869.2.1指标分类 17278879.2.2指标权重设置 17314719.3安全生产绩效监测 17213529.3.1监测方法 178349.3.2监测周期 17178739.4安全生产绩效改进 18199679.4.1改进措施 18131379.4.2改进跟踪 18381第10章持续改进与安全文化建设 183008410.1持续改进机制 181305210.1.1目标与原则 182005910.1.2方法与流程 182447210.2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审核 18967010.2.1审核目的 191477510.2.2审核内容 19355810.2.3审核流程 192227610.3安全生产管理体系认证 19245810.3.1认证目的 192745110.3.2认证条件 191244710.3.3认证流程 192414110.4安全文化建设与实践 202602110.4.1安全文化理念 201654910.4.2安全文化实践 20第1章引言1.1目的与范围本安全管理体系作业指导书的目的是为我国各类企业和组织提供一套科学、系统、全面的安全管理方法和操作流程,以保障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防止和减少安全的发生,保证企业持续稳定发展。本指导书适用于以下范围:(1)各类生产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等组织;(2)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及相关人员;(3)安全生产咨询服务机构及专业人员;(4)安全生产教育与培训机构及师生;(5)其他关注安全生产的各界人士。1.2参考文献(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3)《安全生产管理规程》;(4)GB/T28001201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5)GB/T240012016《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6)GB/T190012016《质量管理体系要求》;(7)相关行业安全生产法规、标准及规范性文件;(8)国内外安全生产管理理论与实践经验;(9)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案例及成功经验。注意:以上参考文献仅供参考,具体实施过程中需结合企业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第2章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2.1安全生产目标2.1.1制定原则安全生产目标应遵循“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结合企业发展战略、生产经营特点和安全生产实际,明确目标、量化指标、保证实现。2.1.2目标内容安全生产目标主要包括:(1)杜绝重特大;(2)降低一般;(3)减少隐患;(4)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技能;(5)保证安全生产投入;(6)提升安全生产管理水平。2.1.3目标分解企业应将安全生产目标分解到各部门、车间、班组和岗位,明确责任人和完成时限,保证目标实现。2.2安全生产责任制2.2.1责任制建立企业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级领导、部门、车间、班组和岗位的安全生产职责。2.2.2责任制内容安全生产责任制主要包括:(1)企业主要负责人的安全生产领导责任;(2)分管安全生产的领导责任;(3)其他领导的安全生产职责;(4)部门的安全生产职责;(5)车间、班组和岗位的安全生产职责。2.2.3责任制落实企业应通过培训、考核等手段,保证各级领导和员工了解并履行安全生产职责,将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到实处。2.3安全生产规章制度2.3.1规章制度制定企业应制定完善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包括但不限于:(1)安全生产委员会制度;(2)安全生产会议制度;(3)安全生产培训制度;(4)安全检查制度;(5)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6)隐患排查治理制度;(7)应急预案和演练制度;(8)安全生产奖惩制度。2.3.2规章制度执行企业应加强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宣传和培训,保证员工熟悉并遵守规章制度,对违反规章制度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2.4安全生产组织机构2.4.1组织机构设置企业应设立安全生产组织机构,明确职责、配置专业人员,负责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组织、协调、监督和管理。2.4.2人员配置企业应根据生产经营规模和安全生产需要,合理配置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专职安全员、兼职安全员等。2.4.3机构职能安全生产组织机构应具备以下职能:(1)组织制定和实施安全生产计划;(2)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检查;(3)组织应急预案的制定和演练;(4)组织安全生产培训;(5)协调解决安全生产问题;(6)对安全生产责任制和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第3章安全风险评估与控制3.1风险识别3.1.1范围界定在本章节中,将对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识别。风险识别的范围应涵盖生产场所、设备设施、作业活动、人员行为等各个方面。3.1.2方法与工具采用以下方法与工具进行风险识别:(1)现场观察:对生产现场进行实地观察,了解作业环境、设备状况、人员行为等;(2)安全检查表:根据国家和行业标准,制定安全检查表,对潜在风险进行排查;(3)工作任务分析:对作业活动进行分解,识别各个环节中可能存在的风险;(4)案例学习:分析历史上发生的案例,总结风险点。3.1.3风险识别结果将识别出的风险进行分类、整理,形成风险清单。3.2风险评估3.2.1评估方法采用以下方法进行风险评估:(1)定性评估:根据风险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对风险进行定性分级;(2)定量评估:运用数学模型、统计分析等方法,对风险进行定量计算;(3)专家评审: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对风险评估结果进行评审。3.2.2评估过程按照以下步骤进行风险评估:(1)收集风险评估所需的数据和信息;(2)分析风险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3)确定风险等级;(4)评估结果记录。3.3风险控制措施3.3.1风险控制原则遵循以下原则制定风险控制措施:(1)消除或降低风险源;(2)采取工程技术措施;(3)设置安全防护设施;(4)制定安全操作规程;(5)提高人员安全意识和技能。3.3.2风险控制措施制定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以下风险控制措施:(1)工程技术措施:改进设备设施,降低风险;(2)管理措施:完善管理制度,规范作业行为;(3)个人防护措施:配备个人防护装备,提高人员安全防护能力;(4)应急措施:制定应急预案,应对突发风险。3.4风险控制计划3.4.1计划制定根据风险控制措施,制定以下风险控制计划:(1)明确风险控制措施的实施时间、责任人和验收标准;(2)制定风险控制措施的实施流程;(3)确定风险控制效果的评估方法;(4)制定风险控制计划的更新和修订周期。3.4.2计划实施按照以下要求实施风险控制计划:(1)严格执行风险控制措施;(2)定期检查风险控制措施的落实情况;(3)对风险控制措施进行持续改进;(4)对风险控制计划进行定期更新和修订。第4章安全生产培训与教育4.1培训计划为保证全体员工具备安全生产知识和技能,公司应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培训计划应包括以下内容:a)培训目标:明确培训的目的和预期效果,以提高员工安全生产意识和操作技能;b)培训对象:涵盖公司全体员工,包括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c)培训时间:根据培训内容的难易程度和员工的工作安排,合理设定培训时间;d)培训师资:选择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培训师;e)培训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并结合公司实际情况进行编制;f)培训考核:制定培训考核标准,保证培训效果。4.2培训内容安全生产培训内容应包括以下方面:a)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普及国家及地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提高员工法律意识;b)安全生产知识:传授基本的安全技术知识、预防措施、应急处置方法等;c)安全生产技能:培养员工掌握本职工作所需的安全生产操作技能;d)安全生产意识:强化员工的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e)安全生产案例:分析典型案例,吸取教训,预防类似发生。4.3培训方式安全生产培训可采用以下方式:a)理论培训:通过讲解、讨论、案例分析等形式,使员工掌握安全生产知识;b)实操培训:组织员工进行实际操作练习,提高操作技能;c)在职培训:结合员工日常工作,开展岗位技能培训;d)岗位轮训:安排员工在不同岗位进行轮岗培训,提升综合素质;e)外部培训:选派员工参加相关外部培训,学习先进的安全管理经验。4.4教育与培训效果评估为保证培训效果,公司应建立教育与培训效果评估制度,包括以下内容:a)评估内容:对培训过程中的理论知识掌握、实操技能提升、安全意识改变等方面进行评估;b)评估方式:采用考试、实操考核、问卷调查、访谈等形式进行;c)评估结果:根据评估结果,对培训效果进行分级,对未达到预期效果的培训进行改进;d)持续改进:根据评估结果,优化培训计划、内容和方式,不断提高安全生产培训质量。注意:本指导书内容仅供参考,具体实施时请根据公司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第5章安全生产设施与防护5.1设施设备安全管理5.1.1设施设备采购(1)采购的设施设备必须符合国家及行业相关安全标准,保证设施设备在设计、制造、安装和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2)采购时应充分考虑设施设备的安全功能、可靠性、耐用性及后期维护成本。(3)采购过程中应严格审查供应商的相关资质,保证其具备安全生产能力。5.1.2设施设备安装与验收(1)设施设备安装前应进行安全风险评估,制定详细的安装方案和应急预案。(2)安装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设计方案和施工规范进行,保证安装质量。(3)安装完成后,应组织相关部门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5.1.3设施设备维护与检修(1)制定设施设备维护与检修计划,保证设施设备处于良好状态。(2)定期对设施设备进行检查、维修和保养,及时消除安全隐患。(3)对重要设施设备实行重点监控,保证其安全运行。5.2个体防护装备5.2.1个体防护装备选用(1)根据作业场所的安全生产要求和员工实际需要,选用合适的个体防护装备。(2)个体防护装备应符合国家及行业相关标准,保证其防护功能。(3)为员工提供符合人体工程学的个体防护装备,提高员工的舒适度和防护效果。5.2.2个体防护装备使用与管理(1)加强个体防护装备的培训,保证员工正确使用。(2)建立个体防护装备管理制度,定期检查、维护和更换。(3)对未正确使用个体防护装备的员工进行批评教育,情节严重者予以处罚。5.3应急设备与设施5.3.1应急设备配置(1)根据企业安全生产特点,配置必要的应急设备,如:消防器材、急救器材、疏散指示标志等。(2)应急设备应定期检查、维护,保证其处于良好状态。(3)建立应急设备使用、维护和报废管理制度,保证应急设备的有效使用。5.3.2应急设施建设(1)建设应急通道、应急出口、应急避难所等应急设施,保证其设置合理、标识清晰。(2)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检验应急设施的实用性和有效性。(3)对应急设施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保证其在紧急情况下能够正常使用。5.4消防安全5.4.1消防安全制度(1)建立健全消防安全制度,明确各级领导和员工的消防安全职责。(2)制定消防安全操作规程,加强消防安全培训,提高员工消防安全意识。(3)定期开展消防安全检查,消除火灾隐患。5.4.2消防设施管理(1)合理配置消防设施,如:灭火器、消防栓、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等。(2)定期检查、维护消防设施,保证其处于良好状态。(3)对消防设施进行标识管理,保证员工能够快速找到并正确使用。5.4.3火灾应急预案(1)制定火灾应急预案,明确火灾报警、疏散、扑救等应急措施。(2)定期组织火灾应急演练,提高员工应对火灾的能力。(3)与当地消防部门建立联勤联动机制,提高火灾应急处置效率。第6章作业过程安全管理6.1作业许可管理6.1.1许可制度制定并实施作业许可制度,明确各类作业许可的申请、审批、发放及管理流程。保证所有作业活动在取得相应许可后方可进行。6.1.2许可范围明确需办理作业许可的各类高危作业,包括但不限于:动火、受限空间、高处、电气、挖掘、起重等。6.1.3许可审批建立严格的作业许可审批流程,保证审批人员具备相应资质和权限。审批内容应包括:作业性质、作业地点、作业时间、安全措施等。6.1.4许可执行作业单位应按照许可要求严格执行,并在作业现场设置明显标志,提醒相关人员注意。6.2高危作业管理6.2.1高危作业识别识别企业内各类高危作业,并对高危作业进行分类、分级管理。6.2.2高危作业方案针对不同类别的高危作业,制定专项作业方案,明确作业步骤、安全措施、应急预案等。6.2.3高危作业培训对从事高危作业的人员进行专项培训,保证其具备相应的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6.2.4高危作业实施实施高危作业时,应严格按照作业方案执行,并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设备。6.3作业现场环境管理6.3.1环境评估在作业前,对作业现场进行环境评估,识别潜在的安全风险,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6.3.2现场清理作业结束后,及时清理现场,保证现场环境整洁、通道畅通。6.3.3环境监测对作业现场的环境进行持续监测,保证符合国家和地方环保法规要求。6.3.4环保设施建立健全环保设施,对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固体废物等进行有效处理。6.4作业过程监控与改进6.4.1过程监控对作业过程进行实时监控,保证作业安全、环保、高效。6.4.2调查与分析对发生的作业进行调查、分析,找出原因,制定改进措施。6.4.3持续改进根据作业过程监控和分析,不断优化作业流程、安全措施,提高作业安全管理水平。6.4.4安全信息反馈建立安全信息反馈机制,鼓励员工提出安全隐患和改进建议,促进作业过程安全管理不断完善。第7章安全生产应急预案7.1应急预案编制7.1.1编制目的为有效预防和应对各类安全生产,最大限度地减少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保证公司生产安全,特制定本预案。7.1.2编制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编制本预案。7.1.3编制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公司范围内可能发生的各类安全生产。7.1.4编制内容(1)类型及危害程度分析;(2)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3)预警和预防机制;(4)应急响应程序和措施;(5)应急资源保障;(6)善后处理和恢复生产;(7)预案的培训与宣传教育。7.2应急预案审批与发布7.2.1审批流程应急预案编制完成后,应由安全生产管理部门组织内部评审,报公司领导审批。7.2.2发布与实施审批通过的应急预案,由公司领导签发,发布至各部门执行。7.3应急预案演练7.3.1演练目的检验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完整性和实用性,提高员工应对突发的应急处置能力。7.3.2演练类型(1)桌面演练:模拟情景,检验应急预案的响应程序和措施;(2)实战演练:模拟真实,全面检验应急预案的执行效果。7.3.3演练组织与实施由安全生产管理部门组织,各部门参与,定期开展应急预案演练。7.3.4演练总结演练结束后,组织总结会议,分析演练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完善应急预案。7.4应急预案修订与更新7.4.1修订条件(1)法律法规、标准发生变化;(2)组织架构、生产工艺、设备设施等发生变化;(3)应急预案演练中暴露出的问题;(4)上级部门要求。7.4.2修订流程参照7.2节应急预案审批流程进行修订。7.4.3更新发布修订后的应急预案,经公司领导审批通过后,及时发布至各部门执行。同时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保证掌握最新的应急预案内容。第8章处理与调查8.1报告与统计8.1.1报告(1)发生后,现场负责人应立即上报公司安全管理部门,同时报告上级主管部门。(2)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发生时间、地点、类型、受害人员姓名、受伤情况、简要经过等。(3)报告时,应保证信息准确无误,不得迟报、漏报、谎报。8.1.2统计(1)安全管理部门应建立健全统计制度,对进行分类、统计、分析。(2)统计应包括以下内容:总数、类型、伤亡人数、经济损失等。(3)定期对统计数据进行总结和分析,为公司安全管理提供依据。8.2现场保护8.2.1现场保护措施(1)发生后,现场负责人应立即采取措施保护现场,防止扩大。(2)保护现场应包括:设立警戒线、警示标志,禁止无关人员进入,保证现场安全。8.2.2现场保护要求(1)不得随意移动现场物品,确需移动时,应做好标记和记录。(2)保护好现场的证据,为调查提供真实、完整的信息。8.3调查与分析8.3.1调查(1)安全管理部门应组织调查组,对进行调查。(2)调查组应包括相关部门人员,必要时可邀请外部专家参与。(3)调查应遵循客观、公正、公开的原则,全面收集相关证据。8.3.2分析(1)对原因进行分析,找出发生的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2)分析发生的根本原因,为预防类似提供依据。(3)总结教训,提出改进措施。8.4处理与整改措施8.4.1处理(1)根据调查结果,对责任人进行处理,包括警告、记过、降职、辞退等。(2)对受害者进行妥善处理,包括医疗救治、经济补偿等。8.4.2整改措施(1)针对原因,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2)整改措施应包括:完善相关制度、加强培训、提高设备设施安全性等。(3)落实整改措施,保证不再发生。第9章安全生产绩效评定9.1绩效评定标准与方法9.1.1标准制定根据国家和地方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结合本公司安全生产实际,制定如下绩效评定标准:(1)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执行率;(2)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情况;(3)安全生产投入与资源配置;(4)隐患整改及预防措施落实;(5)安全生产培训与宣传教育;(6)应急救援与处理。9.1.2方法应用采用以下方法进行安全生产绩效评定:(1)定量分析法:通过数据统计,对安全生产各项指标进行量化分析;(2)定性分析法:结合现场检查、访谈、查阅资料等方式,对安全生产管理情况进行综合评价;(3)对比分析法:与历史数据、同行业企业进行对比,分析安全生产绩效的优劣;(4)层次分析法:建立层次结构模型,对安全生产绩效进行权重赋值和排序。9.2安全生产指标体系9.2.1指标分类根据本公司安全生产特点,将安全生产指标分为以下几类:(1)指标:包括发生次数、等级、损失等;(2)隐患指标:包括隐患整改率、重大隐患数量、隐患等级等;(3)管理指标: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情况、安全生产培训覆盖率、应急救援预案完善程度等;(4)设备设施指标:包括设备设施完好率、安全防护设施配置率等;(5)环境指标:包括作业环境合格率、职业健康安全等。9.2.2指标权重设置根据各项指标对安全生产的影响程度,合理设置指标权重,以便于更客观地反映安全生产绩效。9.3安全生产绩效监测9.3.1监测方法采用以下方法进行安全生产绩效监测:(1)日常巡查:对生产现场进行定期巡查,发觉问题及时整改;(2)专项检查:针对重点部位、关键环节开展专项检查;(3)数据分析:定期收集、整理、分析安全生产数据,掌握安全生产动态;(4)安全会议:定期召开安全生产会议,传达安全生产要求,部署安全生产工作。9.3.2监测周期安全生产绩效监测分为月度、季度、年度监测,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安全生产措施。9.4安全生产绩效改进9.4.1改进措施针对安全生产绩效监测中发觉的问题,采取以下改进措施:(1)加强安全生产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2)完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3)加大安全生产投入,提高设备设施安全功能;(4)加强隐患排查治理,防止发生;(5)优化应急救援预案,提高应急处置能力。9.4.2改进跟踪对安全生产绩效改进措施的实施情况进行跟踪,保证整改到位,并对改进效果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调整改进措施,持续提升安全生产绩效。第10章持续改进与安全文化建设10.1持续改进机制10.1.1目标与原则本节旨在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机制,保证体系运行的有效性和适应性。持续改进应遵循以下原则:a)以事实为依据,以数据为支撑;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