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公共交通系统应急预案TOC\o"1-2"\h\u5528第一章:总则 2286371.1编制目的 270731.2编制依据 3231221.3适用范围 317203第二章:组织架构与职责 363672.1应急组织架构 3105942.2各级职责 3153512.3应急协调机制 43537第三章:风险识别与评估 4147573.1风险识别 4223863.2风险评估 5189133.3风险等级划分 516383第四章:预防与预警 688554.1预防措施 6257024.2预警信号发布 6309514.3预警响应 610631第五章:应急响应 765045.1应急响应级别 781825.2应急响应流程 7141895.3应急处置措施 89877第六章:应急物资与设备 8214146.1物资储备 8192726.1.1储备原则 8236976.1.2储备种类 987286.1.3储备管理 9326556.2设备维护与管理 9200826.2.1设备种类 960536.2.2设备维护 959956.2.3设备管理 9202636.3应急物资调度 10264266.3.1调度原则 10296666.3.2调度程序 1022325第七章:应急通信与信息发布 10147277.1应急通信保障 10135997.1.1通信设备与网络优化 10174987.1.2应急通信队伍建设 1050067.1.3通信保障预案制定 10262327.1.4跨部门协同 11180787.2信息发布渠道 1131197.2.1传统媒体 11305637.2.2新媒体 11307847.2.3官方网站 1129907.2.4短信平台 11140837.3信息发布内容 11197397.3.1突发事件基本情况 11101727.3.2救援进展 11208777.3.3防灾减灾知识 11137437.3.4安全提示 11308427.3.5政策法规 1226287第八章:疏散与救援 12111988.1疏散路线 12213048.2救援力量调度 12183748.3救援设施与设备 1231834第九章:应急演练与培训 13282439.1演练计划与实施 13220159.1.1演练计划制定 13246179.1.2演练实施步骤 13205579.2培训内容与方法 1375289.2.1培训内容 13166959.2.2培训方法 14187759.3培训效果评估 14223969.3.1评估指标 14301929.3.2评估方法 1419100第十章:应急恢复与重建 142366410.1恢复计划 142242110.2重建项目 152962010.3恢复与重建评估 1522626第十一章:法律责任与责任追究 16669611.1法律责任 162984111.2责任追究 163087211.3处罚与赔偿 167020第十二章:预案修订与更新 171130112.1修订依据 171549812.2修订程序 173100812.3更新周期 17第一章:总则1.1编制目的本手册的编制目的在于为组织内部成员提供一个全面、系统的管理指南,以保证组织在日常运营中遵循正确的流程和规范,提高工作效率,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1.2编制依据本手册的编制依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及行业标准;(2)组织章程、规章制度及其他内部管理规定;(3)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理念、方法和技术;(4)组织发展的实际情况和需求。1.3适用范围本手册适用于组织内部全体员工,包括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各岗位人员应按照本手册的规定,认真履行职责,保证组织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本手册亦适用于与组织有业务往来的外部单位及个人,以保证合作过程的顺畅与规范。第二章:组织架构与职责2.1应急组织架构应急组织架构是应对突发事件的基础,其构建应遵循科学、高效、协调、有力的原则。应急组织架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层级:(1)领导层:领导层是应急组织架构的核心,主要负责制定应急工作方针、政策和规划,协调各方资源,指挥调度应急工作。(2)管理层:管理层负责组织、协调、指导、监督应急工作的实施,保证应急工作有序、高效开展。(3)执行层:执行层是应急组织架构的基础,负责具体执行应急任务,包括信息收集、风险评估、应急处置、救援等工作。(4)支持层:支持层为应急组织架构提供后勤保障和技术支持,包括物资储备、设备维护、通信保障等。2.2各级职责各级职责明确是应急组织架构高效运作的关键。以下是各级职责的具体描述:(1)领导层职责:(1)制定应急工作方针、政策和规划;(2)协调各方资源,指挥调度应急工作;(3)定期召开应急工作会议,研究解决应急工作中的重大问题;(4)对应急工作进行总结和评估。(2)管理层职责:(1)组织、协调、指导、监督应急工作的实施;(2)制定应急工作计划和应急预案;(3)开展应急演练和培训;(4)评估应急工作效果,提出改进措施。(3)执行层职责:(1)及时收集、报告应急信息;(2)开展风险评估,制定应急处置措施;(3)组织实施应急处置和救援工作;(4)对应急工作进行记录和总结。(4)支持层职责:(1)提供应急物资和设备保障;(2)开展通信保障和技术支持;(3)对应急工作进行后勤保障。2.3应急协调机制应急协调机制是应急组织架构高效运作的重要保障。以下是应急协调机制的主要内容:(1)建立健全应急信息共享机制,保证信息畅通、准确、及时传递。(2)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形成合力,提高应急响应能力。(3)制定应急协调预案,明确各部门在应急状态下的职责和任务。(4)建立应急指挥调度系统,实现应急资源的合理配置和调度。(5)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协调能力。(6)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和培训,提高应急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应急能力。第三章:风险识别与评估3.1风险识别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过程中的第一步,其主要任务是对潜在的、可能对项目、组织或个人造成损失的风险因素进行识别。风险识别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在后续的风险评估和控制过程中,能够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风险识别的方法主要包括:文献回顾: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历史上的类似项目、组织或个人所面临的风险,以便从中发觉潜在的风险因素。专家访谈: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针对项目、组织或个人可能面临的风险进行深入探讨,以获取专业的意见和建议。脑力激荡:组织团队成员进行头脑风暴,充分发挥团队智慧,全面识别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检查表:制定检查表,对项目、组织或个人可能面临的风险进行系统性的梳理和排查。3.2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对已识别的风险进行进一步分析,以确定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风险评估有助于了解风险的严重性,为后续的风险控制和应对提供依据。风险评估主要包括以下步骤:确定评估指标:根据项目、组织或个人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评估指标,如风险可能性、风险影响程度等。收集数据:通过实地调查、问卷调查、专家访谈等方式,收集与评估指标相关的数据。风险分析:运用定量或定性的方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计算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风险排序:根据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对风险进行排序,以便优先关注和处理高风险因素。3.3风险等级划分风险等级划分是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对风险进行分类和排序,以便于对风险进行有效管理。风险等级划分通常采用以下方法:高风险:风险可能性高,影响程度大,需要优先处理的风险。中风险:风险可能性中等,影响程度中等,需关注并采取适当措施的风险。低风险:风险可能性低,影响程度小,可暂时放置或采取简单应对措施的风险。风险等级划分有助于明确风险管理的优先顺序,保证有限资源得到合理分配,从而提高风险管理的效率。第四章:预防与预警4.1预防措施预防措施是保障社会安全、降低风险的重要手段。为了有效预防各类风险事件,我国和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预防措施。完善法律法规。制定和修订相关法律法规,保证法律法规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为预防工作提供法律依据。加强风险评估。对各类风险进行系统评估,明确风险等级,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强化宣传教育。通过各种渠道开展风险防范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入,提高设施的抗灾能力,降低风险灾害损失。4.2预警信号发布预警信号发布是预防风险的重要环节。我国预警信号发布体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预警信号等级。根据风险程度,将预警信号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分别表示特别严重、严重、较重和一般风险。二是预警信号发布渠道。通过广播、电视、报纸、互联网、手机短信等多种渠道,保证预警信号及时传递给广大民众。三是预警信号发布内容。包括风险类型、风险等级、可能带来的危害、防范措施等。四是预警信号发布时机。在风险来临前,及时发布预警信号,提醒民众采取相应措施,降低风险损失。4.3预警响应预警响应是指针对预警信号发布后,各级部门和社会公众采取的应对措施。以下是预警响应的几个方面:一是及部门预警响应。各级及部门要高度重视预警信号,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力量进行风险防范和应急处置。二是社会公众预警响应。公众要密切关注预警信号,按照预警等级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如减少外出、关闭门窗、储备生活物资等。三是企事业单位预警响应。企事业单位要严格执行预警响应措施,保证生产安全和员工生命安全。四是志愿者预警响应。志愿者要在预警响应期间,积极参与应急处置和救援工作,协助部门维护社会秩序。五是媒体预警响应。媒体要充分发挥宣传引导作用,及时传播预警信息,提高公众的安全意识。第五章:应急响应5.1应急响应级别应急响应级别是针对突发事件的不同影响程度和紧急程度,对应急响应行动进行分级的管理制度。根据我国相关规定,应急响应级别一般分为四级,分别为Ⅰ级、Ⅱ级、Ⅲ级和Ⅳ级,其中Ⅰ级为最高级别。各级应急响应的主要任务如下:(1)Ⅰ级应急响应:针对特别重大突发事件,由国务院或其授权的部门组织协调全国应急资源,实施全面应急响应。(2)Ⅱ级应急响应:针对重大突发事件,由省级或其授权的部门组织协调本行政区域内的应急资源,实施应急响应。(3)Ⅲ级应急响应:针对较大突发事件,由市级或其授权的部门组织协调本行政区域内的应急资源,实施应急响应。(4)Ⅳ级应急响应:针对一般突发事件,由县级或其授权的部门组织协调本行政区域内的应急资源,实施应急响应。5.2应急响应流程应急响应流程是指从突发事件发生到应急响应结束的整个过程中,应急管理部门和相关单位应遵循的一系列工作步骤。以下是应急响应的基本流程:(1)信息报告:突发事件发生后,事发地应急管理部门应立即向本级和上级应急管理部门报告事件信息。(2)启动应急响应:根据事件级别和影响范围,应急管理部门应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3)应急指挥部成立:应急响应启动后,成立应急指挥部,负责组织、协调和指挥应急响应工作。(4)制定应急响应方案:应急指挥部应根据事件特点和应急资源,制定应急响应方案。(5)应急响应实施:应急管理部门和相关单位按照应急响应方案,开展应急处置、救援和保障工作。(6)信息发布和舆论引导:应急管理部门应做好事件信息的发布和舆论引导工作,保证社会秩序稳定。(7)应急响应调整和结束:根据事件处置进展,应急指挥部应对应急响应级别和措施进行调整,直至应急响应结束。5.3应急处置措施应急处置措施是指在应急响应过程中,为减轻事件影响、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而采取的一系列具体措施。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急处置措施:(1)人员疏散和救援:对事发区域内的居民进行疏散,对受灾群众进行救援。(2)交通管制:对事发区域周边道路实行交通管制,保证救援车辆和人员顺利通行。(3)物资调度:根据事件需求,及时调度应急物资,保障救援和受灾群众生活需求。(4)医疗救护:组织医疗救护队伍,对受伤人员进行救治。(5)环境监测和治理:对事发区域环境进行监测,采取相应措施减轻环境污染。(6)火灾扑救:针对火灾事件,组织消防队伍进行扑救。(7)疫情防治:针对疫情事件,采取隔离、消毒等措施,防止疫情扩散。(8)社会治安维护:加强事发区域社会治安巡逻,保证社会秩序稳定。第六章:应急物资与设备6.1物资储备6.1.1储备原则应急物资储备应遵循“宁缺毋滥,保障急需”的原则,保证在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提供所需的救援物资。储备物资应包括但不限于个人防护用品、生活用品、应急处置用品、应急药品、诊疗用品和照明用品等。6.1.2储备种类根据应急需求,储备物资应包括以下几类:(1)个人防护装备:防护服、口罩、手套、护目镜等;(2)生活用品:食品、水、毛毯、帐篷等;(3)应急处置用品:发电机、移动电源、应急照明设备等;(4)应急药品:常用急救药品、防疫药品等;(5)诊疗用品:医疗设备、器械、药品等;(6)照明用品:手电筒、应急灯、太阳能灯等。6.1.3储备管理应急物资储备管理应遵循以下要求:(1)建立完善的物资储备目录,明确各类物资的储备数量、规格、存放地点;(2)定期对储备物资进行检查、维护,保证物资质量;(3)按照物资存储期限和条件,及时更新储备物资;(4)加强库房管理,保证物资安全存放,防止丢失、损坏、霉变等情况。6.2设备维护与管理6.2.1设备种类应急设备包括救援工具、物品、设备、器材、装备等,如发电机、移动电源、应急照明设备、医疗设备等。6.2.2设备维护设备维护应遵循以下要求:(1)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保养,保证设备正常运行;(2)对设备的油路、电路、机油液位、电瓶等关键部件进行检查和维护;(3)对故障、已损坏的设备及时进行维修或更换;(4)建立设备维护保养台账,记录设备维护保养情况。6.2.3设备管理设备管理应遵循以下要求:(1)明确设备责任人,实行定人、定点、定期管理;(2)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对设备的正确使用和维护保养能力;(3)对设备进行检查、维护、清洁,保证设备处于良好状态;(4)建立设备档案,记录设备购置、使用、维修等情况。6.3应急物资调度6.3.1调度原则应急物资调度应遵循以下原则:(1)先近后远,满足急需;(2)先主后次,优先保障关键物资;(3)与相关部门建立物资调剂供应渠道,以备物资短缺时迅速调入。6.3.2调度程序应急物资调度程序如下:(1)提出申请:根据应急需求,向应急办公室提出物资调度申请;(2)审批:由分管领导审批,确定调度方案;(3)调度:根据审批结果,进行物资调度,保证物资及时到达目的地;(4)反馈:调度完成后,向应急办公室反馈物资调度情况。第七章:应急通信与信息发布7.1应急通信保障应急通信保障是保证在自然灾害、灾难等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高效、稳定地进行通信的关键环节。以下是应急通信保障的主要内容:7.1.1通信设备与网络优化为应对突发事件,应提前对通信设备进行维护和优化,保证通信网络运行稳定。还需关注通信设备的更新换代,以适应不断发展的技术需求。7.1.2应急通信队伍建设组建专业的应急通信队伍,加强通信人员的培训和演练,提高队伍的应急通信能力。在发生突发事件时,应急通信队伍能够迅速响应,为救援工作提供有力支持。7.1.3通信保障预案制定根据不同类型的突发事件,制定相应的通信保障预案,明确通信保障任务、人员职责、通信设备配置等,保证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启动应急通信保障工作。7.1.4跨部门协同加强与其他部门的沟通与协作,如气象、供电、交通、防灾等部门,共同应对突发事件,保证应急通信保障工作的顺利进行。7.2信息发布渠道信息发布渠道的选择对于保证信息传递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广泛性具有重要意义。以下是常见的信息发布渠道:7.2.1传统媒体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发布信息,覆盖范围广泛,传播速度快。7.2.2新媒体通过微博、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发布信息,传播速度快,互动性强。7.2.3官方网站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官方网站是发布权威信息的重要渠道,具有权威性和可信度。7.2.4短信平台通过短信平台向特定人群发布紧急信息,保证信息传递的及时性和针对性。7.3信息发布内容信息发布内容应包括以下方面:7.3.1突发事件基本情况发布突发事件的基本情况,如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影响范围等。7.3.2救援进展及时发布救援工作的进展情况,包括救援队伍、物资调度、救援成果等。7.3.3防灾减灾知识普及防灾减灾知识,提高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降低灾害风险。7.3.4安全提示发布安全提示,提醒公众注意自身安全,避免因盲目行动导致不必要的损失和伤害。7.3.5政策法规发布相关政策法规,引导公众依法行动,维护社会秩序。第八章:疏散与救援8.1疏散路线在突发事件发生时,疏散路线的规划和设置。合理的疏散路线能够保证人员快速、有序地撤离危险区域,降低造成的伤害。以下是疏散路线的几个关键要素:(1)明确标识:在各个关键位置设置明显的疏散指示标志,包括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楼梯等,以便人员在紧急情况下迅速找到疏散方向。(2)宽敞畅通:保证疏散通道的宽度、高度满足疏散需求,避免通道拥堵。同时保持疏散通道的畅通,不得堆放杂物。(3)合理布局:疏散路线应避开易燃、易爆、有毒等危险区域,并尽可能缩短疏散距离。(4)应急预案:针对不同类型的突发事件,制定相应的疏散应急预案,明确疏散路线、责任人和执行程序。8.2救援力量调度救援力量调度是保证救援工作顺利进行的关键环节。以下是对救援力量调度的几个方面:(1)统一指挥:在救援行动中,成立救援指挥部,统一指挥调度各类救援力量,保证救援工作有序进行。(2)合理分配:根据救援任务的需要,合理分配救援力量,保证救援资源的有效利用。(3)协同作战:加强救援力量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形成合力,提高救援效率。(4)快速反应:建立快速反应机制,保证在突发事件发生后,救援力量能够迅速到达现场。8.3救援设施与设备救援设施与设备是救援工作中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以下是对救援设施与设备的几个方面:(1)种类齐全:配备适用于各种救援场景的设备,如救生器材、破拆器材、医疗设备等。(2)功能优良:保证救援设备具有良好的功能,满足救援任务的需要。(3)定期检查:对救援设备进行定期检查、维护,保证设备处于良好状态。(4)培训与演练:加强救援人员对救援设备的操作培训,定期组织演练,提高救援能力。通过以上措施,为疏散与救援工作提供有力保障,保证人员在突发事件中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救助。第九章:应急演练与培训9.1演练计划与实施9.1.1演练计划制定为保证应急演练的顺利进行,首先需要制定详细的演练计划。计划应包括演练的目的、时间、地点、参与人员、演练内容、演练流程、安全措施等关键要素。演练计划需根据实际情况和应急预案进行编制,保证演练内容贴近实际工作需求。9.1.2演练实施步骤(1)前期准备:组织人员对演练场地进行布置,保证演练所需设备和物资齐全,并提前通知参与人员。(2)演练启动:按照演练计划,宣布演练开始,并指导参与人员按照预定流程进行操作。(3)演练执行:在演练过程中,各参演人员需严格按照应急预案执行任务,保证演练的顺利进行。(4)演练结束:演练完成后,组织人员进行现场清理,并总结演练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9.2培训内容与方法9.2.1培训内容(1)消防安全知识:包括火灾预防、火灾初期扑救、火灾逃生等基础知识。(2)应急处理技能:教授员工如何正确使用消防器材、进行疏散逃生、报警等操作。(3)应急预案解读:让员工熟悉应急预案的内容,明确各自在应急情况下的职责和任务。(4)实战演练:通过模拟真实场景,让员工亲身体验应急处理过程,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9.2.2培训方法(1)理论授课:邀请专业讲师进行消防安全知识和应急处理技能的讲解。(2)实战操作:组织员工进行灭火器、防毒面具等消防器材的实际操作训练。(3)情景模拟:通过模拟火灾、地震等突发事件,让员工在真实场景中学习应急处理方法。(4)互动讨论:组织员工进行应急处理经验的分享和讨论,促进知识和技能的交流。9.3培训效果评估9.3.1评估指标(1)员工对消防安全知识的掌握程度。(2)员工应急处理技能的熟练程度。(3)员工对应急预案的理解和执行能力。(4)演练过程中发觉的问题和不足。9.3.2评估方法(1)问卷调查: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员工对培训内容的满意度和培训效果的认可度。(2)实操考核:对员工进行灭火器、防毒面具等消防器材操作的考核,评估其熟练程度。(3)演练总结:对演练过程中发觉的问题和不足进行总结,提出改进措施。(4)持续跟踪:对员工进行长期跟踪,了解培训效果的持续性和稳定性。第十章:应急恢复与重建10.1恢复计划在应对突发事件和灾害后,制定恢复计划是的。恢复计划的主要目标是尽快使受灾地区恢复正常的生产和生活秩序。恢复计划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人员安置与救助:为受灾群众提供临时住所,保证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包括食品、饮水、医疗等。(2)基础设施修复:尽快修复受灾地区的水、电、交通等基础设施,为恢复正常生产和生活创造条件。(3)产业恢复:对受灾地区的产业进行扶持,帮助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尽快恢复生产,减少灾害对经济发展的影响。(4)社会心理干预:对受灾群众进行心理疏导,帮助他们走出心理阴影,重建信心。(5)灾后重建政策宣传:加强对灾后重建政策的宣传,使受灾群众了解政策,积极参与重建工作。10.2重建项目重建项目是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核心内容。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重建项目:(1)住房重建:为受灾群众提供安全、舒适的住房,保证他们的基本居住需求得到满足。(2)公共设施重建:重建受灾地区的学校、医院、敬老院等公共设施,为受灾群众提供基本公共服务。(3)产业重建:扶持受灾地区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帮助他们恢复生产,促进经济发展。(4)生态环境恢复:对受灾地区的生态环境进行治理,恢复生态平衡。(5)防灾减灾设施建设:加强防灾减灾设施建设,提高受灾地区的防灾减灾能力。10.3恢复与重建评估恢复与重建评估是对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全面评价。以下是一些评估指标:(1)人员安置与救助效果:评估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是否得到满足,心理状况是否得到改善。(2)基础设施修复情况:评估受灾地区的基础设施是否恢复正常运行。(3)产业恢复情况:评估受灾地区的产业是否恢复正常生产,经济发展是否得到恢复。(4)社会心理干预效果:评估受灾群众的心理状况是否得到改善,信心是否得到重建。(5)重建项目进展:评估重建项目的实施情况,包括项目进度、质量、资金使用等。(6)防灾减灾能力提升:评估受灾地区的防灾减灾能力是否得到提高,为今后类似灾害的防范提供借鉴。第十一章:法律责任与责任追究11.1法律责任法律责任是指因违法行为、违约行为或者法律规定所应承担的法定义务。法律责任是保障法律权威和效力的重要手段,对于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权益具有重要作用。法律责任主要包括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三种。(1)民事责任:指因侵权行为、违约行为等产生的法律责任。民事责任的主要形式有:赔偿损失、返还财产、恢复原状等。(2)行政责任:指因违反行政管理法规而产生的法律责任。行政责任的主要形式有:罚款、没收违法所得、责令改正、吊销许可证等。(3)刑事责任:指因犯罪行为所产生的法律责任。刑事责任的主要形式有: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等。11.2责任追究责任追究是指对违法行为、违约行为或者法律规定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的追究。责任追究应当遵循以下原则:(1)合法性原则: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气质高雅课程设计
- 植物叶子增光剂市场环境与对策分析
- GSK926-生命科学试剂-MCE
- 服装构成与制作课程设计
- 桥梁工程课程设计课程
- 树木嫁接工具手工具相关项目建议书
- 汽车用儿童安全座椅项目评价分析报告
- 牛吃草问题课程设计
- 水消毒器相关项目建议书
- 北京联合大学《大师工作室:珐琅首饰设计》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动员主题班会课件
- 【课件】跨学科实践:探索厨房中的物态变化问题+课件人教版(2024)物理八年级上册
- 当前台海局势分析课件
-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思维拓展训练题(共100道)
- 中国电信全渠道运营中心岗位工作手册通用知识
- 穿护堤雨水管工程施工方案(完整版)
- BSP、G、NPT螺纹尺寸规格
- 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营销策略
- 计时员工考核工资方案绩效考核
- 生物安全法全面解读生物安全法知识普及宣传PPT课件
- 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德勤).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