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企业家联合会应急预案TOC\o"1-2"\h\u256第一章:总则 2269791.1概述 2169071.2编制依据 270531.3编制原则 322982第二章:组织架构与职责 380192.1应急组织架构 3278282.2各部门职责 336882.3联络方式 48182第三章:预警与信息报告 427503.1预警系统 486413.1.1预警指标设定 4301013.1.2预警信息收集与处理 547803.1.3预警措施 520793.2信息报告流程 5159543.2.1食品安全报告 587153.2.2监测数据报告 5179413.3信息传递与沟通 514723.3.1部门间信息传递与沟通 5141013.3.2信息发布与公示 6140903.3.3消费者权益保护 63202第四章:应急响应 662724.1应急响应级别 6271374.2应急响应流程 712784.3应急资源调配 730139第五章:处理 7199255.1分类 7144075.2处理流程 829825.3调查与分析 822678第六章:救援与救治 8243336.1救援队伍组织 8318776.2救援设备与物资 9264856.3医疗救治与保障 96856第七章:人员疏散与安置 10107137.1疏散与安置原则 10126057.2疏散与安置流程 10118337.3疏散与安置措施 1011002第八章:通信保障 1146198.1通信设备与设施 11234318.2通信保障措施 11325068.3通信应急演练 1124864第九章:物资供应与保障 12124479.1物资供应渠道 1235869.2物资保障措施 12187259.3物资储备与管理 1314598第十章:环境保护与恢复 132968810.1环境监测与评估 13616010.1.1监测内容与方法 13381810.1.2评估体系与指标 14695510.2环境保护措施 14548510.2.1法律法规制定 141363510.2.2政策引导 14995410.2.3技术创新与应用 141019510.2.4环境治理工程 14205210.3生态环境恢复 142075410.3.1生态修复技术 151662910.3.2生态补偿机制 151442410.3.3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估 151753310.3.4社会参与与公众教育 1513009第十一章:应急演练与培训 151292311.1应急演练计划 15275311.2应急演练实施 15577911.3培训与宣传教育 169696第十二章:预案修订与更新 161987312.1预案修订原则 161934912.2预案修订流程 172035012.3预案更新与发布 17第一章:总则1.1概述本篇文档旨在全面、系统地阐述项目/工作的总体目标、内容、方法及实施要求,为项目的顺利开展提供指导性文件。本文档适用于项目/工作的各个阶段,包括前期的规划、实施、监督及后期的评估。1.2编制依据本篇文档的编制依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及行业标准;(2)项目/工作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分析;(3)项目/工作的历史经验和教训;(4)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和实践案例;(5)项目/工作涉及的相关利益方的意见和建议。1.3编制原则在编制本篇文档时,遵循以下原则:(1)目标明确:保证项目/工作的目标清晰、具体、可衡量,为项目/工作的实施提供明确方向;(2)系统完整:全面梳理项目/工作的各个方面,保证内容完整、结构合理;(3)科学规范: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及行业标准,保证项目/工作的编制具有科学性和规范性;(4)实用性强:注重实际应用,便于项目/工作的实施和监督;(5)动态调整:根据项目/工作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和优化编制内容,保证项目/工作的顺利进行。第二章:组织架构与职责2.1应急组织架构应急组织架构是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重要保障。根据相关预案和实际情况,应急组织架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领导机构:由行政长官领导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应变协调中心和民防行动中心,负责统筹和协调相关防疫工作。(2)专责小组:根据五个方面或挑战,设立15个专责小组,分别负责实施社区管控措施、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排查和检测、准备大量隔离和治疗设施、提供交通和生活支援以及市民讯息沟通等工作。(3)参与机构:包括部门、公私营机构、民间团体和市民,共同参与抗疫工作。2.2各部门职责以下是各部门在应急组织架构中的主要职责:(1)法律支援小组:为应急工作提供法律支持,保证各项工作合法合规。(2)社区管控小组:负责实施社区管控措施,保证疫情不扩散。(3)流调排查小组:进行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和排查,找出潜在感染者。(4)核酸检测小组:负责大规模核酸检测工作,保证及时发觉感染者。(5)设施建设小组:负责准备大量隔离和治疗设施,满足疫情防控需求。(6)医疗救治小组:负责感染者的医疗救治工作,降低死亡率。(7)酒店隔离小组:负责安排密切接触者在酒店进行隔离。(8)家居隔离小组:负责指导和管理居家隔离人员。(9)环境卫生及遗体处理小组:负责疫情防控期间的环境卫生和遗体处理工作。(10)社会基本服务保障小组:保证疫情防控期间社会基本服务的正常运行。(11)人员运送小组:负责运送防疫人员和物资。(12)维生及社会支援小组:提供疫情防控期间市民的生活支援。(13)资讯及数据小组:收集、整理、分析疫情防控相关数据,为决策提供支持。(14)讯息发布小组:负责及时发布疫情防控信息,提高公众知晓率。(15)查询求助管理小组:负责处理市民的查询和求助事项。2.3联络方式为保证应急组织架构的高效运转,以下为各部门的联络方式:(1)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应变协调中心:电话,邮箱.。(2)民防行动中心:电话,邮箱.。(3)各专责小组:电话,邮箱.。(4)部门、公私营机构、民间团体和市民:可通过以上电话和邮箱进行咨询、求助或提供信息。第三章:预警与信息报告3.1预警系统预警系统是保证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要环节。本节主要介绍预警系统的构建和运行机制。3.1.1预警指标设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相关法规,结合餐饮服务环节的特点,设定以下预警指标:食品原料来源及质量;食品加工、储存、运输环节的安全;餐饮场所环境卫生;食品添加剂使用;食品从业人员健康状况;食品安全历史记录等。3.1.2预警信息收集与处理预警信息的收集和处理应遵循以下原则:及时性:发觉潜在风险时,立即启动预警程序;准确性:保证预警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全面性:全面收集各类预警信息,包括监管信息、举报信息、监测数据等;分析与评估:对预警信息进行深入分析,评估风险程度,确定预警级别。3.1.3预警措施根据预警级别,采取以下预警措施:一级预警: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紧急措施,限制或停止相关餐饮服务活动;二级预警:加强监管,对相关餐饮服务单位进行重点检查;三级预警:发布预警提示,提醒消费者注意餐饮服务食品安全。3.2信息报告流程3.2.1食品安全报告餐饮服务单位发觉食品安全时,应按照以下流程报告:第一时间向所在地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报告;同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报告内容应包括基本情况、原因分析、已采取的措施等。3.2.2监测数据报告餐饮服务单位应定期向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报告以下监测数据:食品原料质量检测报告;食品加工、储存、运输环节的安全监测数据;餐饮场所环境卫生监测数据;食品添加剂使用情况报告等。3.3信息传递与沟通3.3.1部门间信息传递与沟通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应与餐饮服务单位、卫生部门、公安部门等相关部门建立信息共享和沟通机制,保证信息畅通。以下为信息传递与沟通的主要内容:预警信息的传递与沟通;食品安全报告的传递与沟通;监测数据的共享与沟通。3.3.2信息发布与公示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应通过以下渠道发布预警信息、食品安全处理结果等:官方网站;新闻媒体;社交平台;公示栏等。3.3.3消费者权益保护餐饮服务单位应加强与消费者的沟通,保障消费者权益。以下为消费者权益保护的主要内容:及时发布食品安全预警信息,提醒消费者注意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对消费者提出的食品安全问题,及时回应并采取措施解决;建立消费者投诉处理机制,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第四章:应急响应4.1应急响应级别应急响应级别是针对突发公共事件严重程度的划分,以便于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根据《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应急响应分为四个级别:级(一般)、级(较大)、级(重大)、级(特别重大)。级别越高,表示灾害越严重。以下是各级别的具体划分:(1)级(一般):对局部区域产生影响,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构成一定威胁。(2)级(较大):对一定区域内的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产生较大影响。(3)级(重大):对较大区域内的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产生严重影响。(4)级(特别重大):对全国范围内的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产生特别严重影响。4.2应急响应流程应急响应流程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准备阶段:各级企事业单位和社区要建立健全应急预案,开展应急演练,加强应急物资储备,提高应急能力。(2)应急响应启动阶段:当发生突发公共事件时,根据事件级别及时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3)应急响应实施阶段:各级企事业单位和社区要按照应急预案的要求,组织人员进行救援、疏散、转移等工作,保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4)应急响应恢复阶段:在灾害得到有效控制后,各级企事业单位和社区要积极开展灾后重建,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4.3应急资源调配应急资源调配是保证应急响应顺利进行的关键环节。以下是应急资源调配的主要内容:(1)人力资源:根据应急响应级别,组织相应数量的救援人员、志愿者等参与救援工作。(2)物资资源:各级企事业单位和社区要提前储备必要的应急物资,如食品、药品、帐篷等,保证在灾害发生时能够迅速投入使用。(3)技术资源: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卫星遥感、无人机、大数据等,为应急响应提供技术支持。(4)信息资源:建立健全应急信息平台,实时发布灾情信息,为应急响应提供决策依据。(5)交通运输资源:保证救援通道畅通,为救援物资和人员运输提供保障。(6)社会资源: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参与应急响应工作。第五章:处理5.1分类分类是处理的基础,根据的性质、影响范围和严重程度,可以将分为以下几类:(1)轻微:指造成少量财产损失或轻微人身伤害的。(2)一般:指造成一定财产损失或人身伤害的。(3)重大:指造成重大财产损失、人员伤亡或严重社会影响的。(4)特别重大:指造成特别重大财产损失、人员伤亡或特别严重社会影响的。5.2处理流程处理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报告:发生后,当事人应立即向单位负责人报告,单位负责人应在1小时内向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告。(2)现场保护:发生后,应立即采取措施保护现场,防止扩大。(3)救援处置:根据性质和现场情况,组织救援队伍进行救援处置。(4)调查:调查组根据性质和影响,对进行调查。(5)责任追究:根据调查结果,对责任人员进行处理。(6)整改落实:针对暴露出的问题,采取整改措施,加强安全管理。5.3调查与分析调查与分析是处理的关键环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调查组的组成:调查组应由有关人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监察机关、公安机关、工会、人民检察院等组成。(2)调查组的职责:调查组负责查明起因、经过、人员伤亡情况、直接经济损失、性质及责任分析等。(3)调查方法:调查组通过现场勘查、取证、询问当事人、技术鉴定等方法,获取相关信息。(4)分析:调查组对原因、责任人、安全管理漏洞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处理建议。(5)调查报告:调查组根据调查结果,撰写调查报告,报告内容包括:发生单位概况、经过和救援情况、人员伤亡情况和直接经济损失、原因及责任分析、处理建议等。第六章:救援与救治6.1救援队伍组织在发生重大或自然灾害时,迅速组织救援队伍是的一环。救援队伍的组织应遵循以下原则:(1)快速响应:在发生后,应立即启动救援预案,组织救援队伍迅速赶赴现场。(2)专业分工:救援队伍应包括消防、医疗、通信、交通、物资等多个专业部门,保证救援工作的有序进行。(3)协同作战:各救援队伍之间要建立良好的沟通协调机制,保证救援工作的高效运转。(4)安全保障:救援过程中,要保证救援人员的安全,避免发生次生灾害。6.2救援设备与物资救援设备与物资是救援工作的基础保障。以下是救援设备与物资的相关内容:(1)救援设备:包括消防车、救护车、无人机、探测设备、破拆工具等,这些设备要保证功能良好,随时待命。(2)物资储备:救援物资主要包括食品、药品、衣物、帐篷、毛毯等,要根据类型和受灾人数合理储备。(3)物流配送:保证救援物资能够及时、安全地送达受灾地区,提高救援效率。6.3医疗救治与保障在救援过程中,医疗救治与保障是关键环节。以下是医疗救治与保障的相关内容:(1)医疗队伍:组织专业医疗队伍,包括医生、护士、药剂师等,保证伤员得到及时救治。(2)现场救治:在现场,医疗队伍要迅速开展救治工作,对伤员进行初步处理,稳定病情。(3)转运救治:对于重伤员,要迅速将其转运至具备条件的医院进行救治。(4)药品保障:保证医疗救治所需的药品、器械充足,满足救援需求。(5)心理援助:对受灾群众进行心理疏导,帮助他们度过心理创伤。通过以上救援与救治措施,为受灾群众提供全面、高效的救援服务,保证得到妥善处理。第七章:人员疏散与安置7.1疏散与安置原则在突发公共事件中,人员疏散与安置工作。为保证疏散与安置工作的顺利进行,以下原则应予以遵循:(1)安全优先:在疏散与安置过程中,保证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始终放在首位,采取一切必要措施,防止发生意外。(2)有序进行:疏散与安置工作应遵循一定的顺序,按照预案要求,保证人员有序、迅速地撤离危险区域。(3)合理布局:在疏散与安置过程中,合理规划安置点,保证安置点的设施齐全、环境良好,满足基本生活需求。(4)全面保障:在疏散与安置过程中,要全面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包括食、住、医、教等方面。(5)动态调整: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疏散与安置策略,保证工作顺利进行。7.2疏散与安置流程(1)预警发布:当发生突发公共事件时,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提醒相关人员做好疏散准备。(2)疏散指令:根据事件严重程度,发布疏散指令,明确疏散范围、时间、路线等。(3)疏散实施:组织人员按照疏散指令,有序、迅速地撤离危险区域。(4)安置点选择:根据疏散人员数量、需求等因素,选择合适的安置点。(5)安置点建设:对选定的安置点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活保障设施配备。(6)安置人员入住:疏散人员到达安置点后,按照规定程序办理入住手续。(7)安置点管理:对安置点进行有效管理,保证安置秩序良好,满足人民群众基本生活需求。(8)跟踪服务:对疏散与安置工作进行全程跟踪,及时发觉和解决问题。7.3疏散与安置措施(1)宣传教育:加强疏散与安置工作的宣传教育,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2)人员培训:对参与疏散与安置工作的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其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3)预案制定:制定详细的疏散与安置预案,明确各部门职责,保证工作有序进行。(4)物资保障:提前储备必要的生活物资,保证在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调拨使用。(5)通讯保障:保证疏散与安置过程中的通讯畅通,便于指挥协调和应急响应。(6)医疗救护:加强医疗救护力量,保证疏散与安置过程中受伤人员得到及时救治。(7)心理援助:对疏散人员进行心理援助,帮助他们度过心理创伤,尽快恢复正常生活。(8)社会力量参与:鼓励社会各界力量参与疏散与安置工作,共同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第八章:通信保障8.1通信设备与设施通信设备与设施是通信保障的基础,包括基站、光缆、通信卫星、传输设备等。我国各地移动公司积极投入资金,更新和优化通信设备,提高通信网络的覆盖率和质量。同时为应对各种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移动公司还配备了新型应急通信装备,如静中通卫星车、动中通卫星车、便携式卫星基站等。8.2通信保障措施为了保证通信网络的正常运行,移动公司采取了一系列保障措施。加强日常维护,对通信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修,保证设备处于良好状态。提高抢修效率,一旦发生故障,迅速组织抢修人员恢复通信设施。移动公司还与部门、气象部门等建立联动机制,共同应对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8.3通信应急演练通信应急演练是提高通信保障能力的重要手段。各地移动公司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模拟各种灾害和突发事件场景,检验通信设备、设施和保障措施的可靠性。在演练中,参演人员分工明确,密切配合,快速响应,保证在突发情况下能够迅速恢复通信网络。以下是一些通信应急演练的实例:江苏移动盐城分公司在“畅通2024”江苏省防汛应急通信演练中,展示了新型应急保障装备,如便携式卫星基站、系留式无人机等。湖北移动在强降雨期间,组织多场防汛应急演练,配备高科技设备,如动中通应急指挥车等,提升应急抢险效率和精确性。山东移动临沂分公司在强降雨期间,迅速启动应急预案,抢修受损通信设施,保证通信畅通。金阳县应急管理局组织应急通信保障演练,模拟周边县城发生强烈地震,检验应急通信系统在抢险救援工作中的保障支撑能力。通过通信应急演练,移动公司不断提高通信保障能力,为应对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做好准备。第九章:物资供应与保障9.1物资供应渠道物资供应渠道是保障企业正常生产的关键环节。企业应根据自身需求,建立多元化的物资供应渠道,以保证物资的及时供应。以下是几种常见的物资供应渠道:(1)直接采购:企业可以直接与供应商进行合作,采购所需物资。这种方式有利于降低采购成本,提高采购效率。(2)间接采购:企业可以通过代理商、经销商等中间环节进行物资采购。这种方式适用于企业对某些物资需求量较小或对市场不熟悉的情况。(3)集中采购:企业可以与其他企业或机构联合进行集中采购,以降低采购成本,提高议价能力。(4)电子商务平台:企业可以利用电子商务平台进行物资采购,实现线上交易、线下配送,提高采购效率。9.2物资保障措施为保证物资供应的稳定,企业应采取以下措施:(1)建立健全物资供应管理制度:企业应制定完善的物资采购、验收、储存、配送等环节的管理制度,保证物资供应的顺利进行。(2)加强供应商管理:企业应对供应商进行严格筛选,建立供应商评估体系,定期对供应商进行评价,保证供应商的质量和信誉。(3)优化库存管理:企业应根据生产计划和物资消耗情况,合理设置库存量,避免库存积压或不足。(4)加强市场信息收集与分析:企业应密切关注市场动态,收集物资价格、供应量等信息,为采购决策提供依据。(5)建立应急预案:企业应制定物资供应应急预案,以应对突发事件对物资供应的影响。9.3物资储备与管理物资储备是企业应对市场波动、保障生产稳定的重要手段。以下是物资储备与管理的一些建议:(1)合理设置储备定额:企业应根据生产需求、市场供应情况等因素,合理设置物资储备定额。(2)优化储备结构:企业应分析各类物资的需求规律,优化储备结构,保证储备物资的适用性和合理性。(3)加强储备物资的管理:企业应建立健全储备物资管理制度,定期对储备物资进行检查、维护,保证储备物资的质量和安全。(4)提高储备物资的利用率:企业应加强储备物资的调配和利用,避免储备物资闲置和浪费。(5)加强储备物资的信息化管理:企业应利用信息化手段,对储备物资进行实时监控和管理,提高储备物资的管理效率。第十章:环境保护与恢复10.1环境监测与评估环境保护与恢复工作的开展,离不开环境监测与评估的支撑。环境监测是指对环境中各类污染因子、生态因子及环境质量进行实时或定期检测的过程。环境评估则是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评估环境质量状况、污染源排放情况以及生态环境变化趋势。10.1.1监测内容与方法环境监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水质监测:对地表水、地下水、饮用水等进行监测,了解水质状况及污染程度。(2)大气监测:对空气中的污染物进行监测,如PM2.5、PM10、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3)噪声监测:对各类噪声源进行监测,评估噪声污染程度。(4)生态监测:对生态环境状况、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功能等进行监测。监测方法包括现场监测、实验室分析、遥感监测等。10.1.2评估体系与指标环境评估体系包括以下指标:(1)环境质量指数:反映环境质量状况的综合性指标。(2)污染物排放量:评估污染源排放情况的指标。(3)生态环境状况指数:反映生态环境质量及变化趋势的指标。(4)生态足迹:评估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10.2环境保护措施为了实现环境保护与恢复,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10.2.1法律法规制定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如《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为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10.2.2政策引导通过制定环境保护政策,引导企业、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如推行绿色生产、绿色消费、节能减排等政策。10.2.3技术创新与应用加强环境保护技术创新,推广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等技术,降低污染物排放。10.2.4环境治理工程实施一系列环境治理工程,如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生态修复等,改善环境质量。10.3生态环境恢复生态环境恢复是指对受损生态环境进行修复,使其恢复到受损前的状态或更优状态。10.3.1生态修复技术生态修复技术包括植物修复、微生物修复、物理修复等。通过这些技术,可以改善受损生态环境,提高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10.3.2生态补偿机制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对受损生态环境进行补偿,促进生态环境恢复。10.3.3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估对生态环境恢复过程进行监测与评估,保证恢复效果,为后续治理提供依据。10.3.4社会参与与公众教育鼓励公众参与生态环境恢复工作,加强环境保护意识教育,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第十一章:应急演练与培训11.1应急演练计划应急演练是检验和提升组织应急能力的重要手段。为了保证应急演练的顺利进行,需要制定详细的应急演练计划。应急演练计划应包括以下内容:(1)演练目的:明确演练的目标,如提高应急响应能力、检验应急预案的适应性等。(2)演练范围:确定演练涉及的部门、岗位和人员,以及演练的场地、设备和设施。(3)演练内容:根据应急预案,设定演练的具体场景,包括类型、发生时间、地点等。(4)演练步骤:明确演练的流程,包括演练前准备、演练实施和演练总结等环节。(5)演练时间:确定演练的具体日期和时间,保证演练不影响正常生产和工作。(6)演练组织:成立演练指挥部,明确各成员职责,保证演练的顺利进行。11.2应急演练实施应急演练实施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宣传发动:通过会议、培训等方式,向参演人员宣传演练的目的、意义和注意事项,提高参演人员的积极性。(2)现场布置:根据演练内容,设置现场,配置必要的设备和设施。(3)角色分配:明确参演人员的角色,保证各岗位人员熟悉自己的职责和任务。(4)演练执行:按照演练步骤,有序进行演练,保证演练过程的真实性。(5)信息记录:记录演练过程中的关键信息,为演练总结提供依据。(6)演练总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 第二单元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 第六单元 第三节 碳达峰与碳中和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鲁教版(2024)上册
- 第1单元第1课《绚丽舞台-初识VB》-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清华大学版(2012)初中信息技术九年级上册
- 放射医学技术复习题及答案
- 第四单元第21课 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册历史同步教学设计(部编版)
- 《离骚》(节选) 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 2025年液态食品包装机械合作协议书
- 2024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自贡中心支公司招聘2人(四川)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湖北省鄂州市单招职业倾向性测试题库必考题
- 现代企业服务营销的创新与实践
- 【寒假开学第一课】AI时代做自己的哪吒
- 2025年度光伏电站光伏组件回收处理合同示范文本
-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全文
- 《真希望你也喜欢自己》房琪-读书分享
- 2024年山东省高考生物试卷真题(含答案解析)
- 2024-2025学年全国中学生天文知识竞赛考试题库(含答案)
- 小学科学湘科版六年级下册全册同步练习含答案
- 思维第一:全面提升学习力
- 《铁路桥梁检定评估工作规则》铁运2004第42号
- 火力发电厂除灰设计规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