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琵琶行并序》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1页
83《琵琶行并序》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2页
83《琵琶行并序》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3页
83《琵琶行并序》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琵琶行并序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和能力1.进一步学习和了解白居易及其作品,学习“歌行体”相关知识及其特点。2.体会古典诗歌音乐描写的表达技巧,欣赏作者文字再现音乐形象的艺术手法。3.体会诗人感情,鉴赏诗歌意境,理解诗人内心感受。二、过程和方法1.通过诵读、朗读多种方式,认真体味古典诗歌语言之魅力和诗人高超的表达技艺。2.结合诗人现实背景和诗歌内容,探寻诗人内心之苦闷和诗人与琵琶女“同是天下沦落人”的原因。3.引导学生通过语言发挥想象,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美好音乐的向往与热爱,提高学生对古典诗歌语言的鉴赏能力。领会作者情感里的人性美。●重点、难点引导学生体会诗歌中描摹音乐和景物描写的妙处,学习诗歌中的描写和表达技巧,进而领会作者在诗歌中表露的感情,体会“同是天涯沦落人”之“同”在何处。●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导入同学们,想必大家都听过“知音”这个词,传说伯牙弹琴,在旁听的钟子期能十分准确地理解音乐的含义。钟子期死后,伯牙认为没有人比钟子期更懂得他的音乐,因此不再弹琴,后来“知音”便比喻知己。人们常说,知音难觅,因为此“音”不单是音乐,更是人之内心,知音便是能够与之内心共鸣之人。一生能得一知音,便是莫大的幸运。伯牙一首《高山流水》觅得知音子期,琵琶女一首《琵琶行》引白居易潸然泪下。现在然我们一起来看看白居易和琵琶女的故事。(教师板书课题及作者)作者简介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生于河南新郑。白居易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太子少傅、刑部尚书,封冯翊县侯。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创作背景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年),跟拥兵割据的藩镇吴元济有勾结的朝中重臣派人刺死宰相武元衡,长安城顿时一片混乱。白居易当时任东宫赞善大夫,是个陪侍太子的闲职,不能过问朝政,但他压抑不住自己的愤怒,上书请求缉捕凶手,终以越职言事的罪名被贬为江州司马。五年后,宪宗去世,穆宗即位,才被调回长安。“歌行体”我国古诗的一种体裁,音节、格律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古代乐府诗的一体。后从乐府发展为古诗的一体,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采用五言、七言、杂言,形式也多变化。其特点为:篇幅可短可长;保留着古乐府叙事的特点;声律、韵脚比较自由;句式比较灵活,一般是七言;通常用“歌”、“行”、“歌行”命名。整体感知学生结合课下注释,并熟悉课文,再进行朗读。分别请六位同学进行分段依次朗读,老师进行适时朗读指导:诵读这首诗要注意诗中的叙事脉络和诗人的体验。必须化身为诗人,设想自己亲历其事,亲闻其音,亲见其人,这才能深入诗的意境,读得凄楚动人。老师进行正音,并提示学生关注文中的“入声字”。请学生认真读诗歌的“序”部分,理出“序”与正文的关系。本诗的序文交代了写作原因,内容上与正文前后照应。例如:序文的第二句与诗的第一段呼应;第三四五句与诗的第二三段呼应;第六七句与诗的第四段呼应。学生再次默读,并用一句话概括每一段内容。第一段写浔阳江头夜送客;第二段写江心聆听琵琶曲;第三段写江心自诉身世苦;第四段写同病相怜感慨多;第五段写重闻琵琶青衫湿。老师播放课文录音,学生边听边感受诗歌意境及情感。第二课时重点赏析引导学生研读“小序”。小序中说"于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高,是夕始觉有迁讷意",对此,你有和看法?明确:“恬然自安”者,是话中有话,实际是说遭受贬请的著阅始终猷烧心头,一直无法自安,而“迁消意”当然也不是“是夕"才感受到的,这两句反话,既是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抑郁愤慨之情,也是强调这次与论题女偶然相遇的事件给他的感受之深,是扣住“同时天涯沦落人”来说的。2.引导学生赏析文中“景物描写”,带入情境。①让同学找出文中“江边景色”描写并思考诗人渲染了什么氛围?明确:第一段“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描写夜晚送客时的情景,通过景物,秋天的夜晚,枫叶如丹,荻花飘白,秋风瑟瑟,烘托出惆怅惜别的悲凉气氛。文中多次出现对“江”和“月”的描写,这些描写用意何为?本诗前三段中都有关于“江”和“月”的描写:第一段写诗人及其客人在“茫茫江浸月”的情境中听到了琵琶女的演奏,为之神往;第二段用“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写琵琶女弹完名曲后的外景;第三段以“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明月江水寒”写琵琶女目下的孤单、凄凉处境。这些描写从侧面烘托了琵琶女的形象,使读者能具体地想像出她“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的悲惨生活。3.重点引导学生赏析文中“音乐描写”,体会诗人音乐描写的高超技巧。文中琵琶女进行三次演奏:第一乐段兼用比喻和摹声分写大弦和小弦,二者交错进行而有“大珠小珠落玉盘”之声,表现了急切而愉悦的情调。第二乐段用花底莺语的间关之声作比,再著一个“滑”字,使读者觉察到旋律变得轻快流畅了;接着又逐渐缓慢下来,仿佛进入了半终止状态一—这“无声”的音乐又使读者去寻味“幽愁暗恨”,并期待着变化的到来。第三乐段一开始就是“银瓶乍破水浆进”,这是高潮到来的信号;它发展得很快,接着就出现了“铁骑突出刀枪呜”的热烈而紧张的场面。读了这一段文字,掩卷沉思,会有“余音绕梁”之感!“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写出了琵琶乐曲终止时的特点,跟钢琴曲子最后用主和弦终止全曲一样具有显著的艺术效果,使听众继续沉浸在乐曲的境界里。诗的第二段连续用了八个比喻描写音乐,请同学重点研读第二段,找出这八个比喻句。明确: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四弦一声如裂帛。(2)八个比喻分别描摹了音乐的哪一特征?音乐的旋律有什么变化?比喻 特征 变化如急雨 粗重急骤如私语 轻微委婉 急促——愉悦大珠小珠落玉盘 清脆圆润鸟语花底 宛转流畅泉流冰下 阻塞压抑 轻快——停顿冰泉冷涩 清冷凝滞银瓶乍破 激越奔涌铁骑突出 高亢雄壮 爆发——高昂如裂帛 短促急迫 戛然而止(3)八个比喻有什么特点?以声喻声,使用大家熟悉的、类似的声音作比喻,写出了音乐的五彩缤飞和疾徐抑扬的变化,使人有亲耳聆听之感。比喻是描摹音乐的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善用比喻,能使我们领略音乐的无穷魅力。诗中凭借形象的比喻,使读者仿佛听到了那或轻或重、或快或慢、或高亢激越、或低回宛转的应接不暇的乐声,同时也体会出各种不同音色中包含的思想感情。4.重读课文,找出琵琶女命运之起伏,以及诗人与琵琶女身世之同,体会诗人心情感。(1)音乐变化里可以感受到琵琶女命运的起伏变化吗?点拨:“大弦嘈嘈如急雨”至“大珠小珠落玉盘”,此时琵琶声欢快明朗,清脆悦耳,唱出了琵琶女火红的青春时代。“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年轻的她色艺超群,名噪京华;“间关莺语花底滑”至“此时无声胜有声”旋律变得“冷涩”“凝绝”,音乐之声“暂歇”,命运的变化使此时的琵琶女陷入深深的思考中――年长色衰,又值社会动乱,“门前冷落鞍马稀”,不得已“嫁作商人妇,“转徙于江湖间”;“银瓶乍破水浆迸”至“四弦一声如裂帛”,这段音乐高涨,绝非柳暗花明,重见天日,而是以刚劲急促,震撼人心的节奏表达琵琶女对世人重色轻才和丈夫“重利轻别离”命运的不平之感与愤懑之情,也是对不公平社会现实的愤怒控诉!(2)“同是天涯沦落人”a.来自京都:本是京城女;去年辞帝京b.出色才能:誉满京都名艺人;才华横溢大诗人c.落泊失意:年长色衰守空船;直言相谏遭贬谪诗的开头写秋夜浔阳江头的萧瑟景象和饯别宴上“醉不成欢”的气氛,都暗示了这种心情。琵琶女的演奏不仅道尽了她本人心中的“无限事”,勾起了诗人对往事的回忆。在听了琵琶女的叙述后,尽情地倾诉他“谪居卧病”中凄凉、郁闷的心情,尽管直至诗的最后他没有说出遭贬的原因——这是无须说明的。在封建社会中,直言敢谏的人,其结果只能如此。江州司马之泪,是同情琵琶女沦落之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