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参照秘密级管理★启用前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教学质量检测生物学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图为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甲、乙两个小桶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标有D和d的小球分别代表雌、雄配子,分别从每个小桶内任意抓取一个小球形成一个组合。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每次抓取后需将小球放回原小桶B.抓取后组合的过程模拟了受精时配子的随机结合C.只有抓取次数足够多,才能得到预期的性状分离比D.向乙桶中再加入D、d小球各20个,Dd组合的数量占比增加2.大熊猫(2N=42)被誉为国宝,下列有关大熊猫精原细胞分裂的叙述,错误的是()A.分裂前的间期,细胞适度生长体积增大B.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发生在减数分裂I前期C.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减半发生在减数分裂ID.精原细胞经分裂产生子细胞,其染色体数目一定为21条3.番茄的缺刻叶和马铃薯叶是一对相对性状,紫茎和绿茎是一对相对性状,控制两对性状的基因独立遗传。现以甲、乙、丙、丁四株番茄为研究对象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第一组:紫茎缺刻叶(甲)×绿茎缺刻叶(乙)→紫茎缺刻叶:紫茎马铃薯叶=3:1;第二组:紫茎缺刻叶(丙)×绿茎缺刻叶(丁)→紫茎缺刻叶:紫茎马铃薯叶:绿茎缺刻叶:绿茎马铃薯叶=3:1:3:1。A.紫茎对绿茎为显性,马铃薯叶对缺刻叶为隐性B.第一组子代的紫茎缺刻叶中纯合子与杂合子数量之比为1:2C.甲与丁杂交和甲与乙杂交,所得F₁基因型及比例相同D.第二组子代中的紫茎缺刻叶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15:5:3:14.菜粉蝶为ZW型性别决定,控制其体色的基因为A、a。某种群中雌性个体的体色均为白色,雄性个体的体色有白色和黄色,一对白体亲本杂交,结果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杂交实验中所有雌性菜粉蝶的基因型共2种B.A、a位于常染色体上,F₁的基因型有3种C.白色为显性,F₁黄体菜粉蝶基因型为ZaZaD.黄色为显性,F₁黄体菜粉蝶基因型为ZAZa5.某类斑秃由显性基因P控制,男性有一个显性基因就会斑秃,女性有两个显性基因才会斑秃。下图为某家族斑秃和色盲(相关基因用B、b表示)的遗传系谱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甲病为斑秃,II2是纯合子的概率为1/2B.I1的基因型为PpXBY,I4的基因型为C.II1和II2再生一个色盲孩子的概率为1/4D.II3和II4再生一个斑秃且色盲孩子的概率为1/86.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部分实验过程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图中用于标记噬菌体的同位素可能是32PB.噬菌体侵染细菌后,在自身遗传物质的指导下合成子代噬菌体C.若用¹⁴C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则子代噬菌体的外壳中均含有¹⁴CD.子代噬菌体中能检测到放射性,是DNA作为遗传物质的有力证据7.编码某蛋白质的基因有两条链,一条是模板链(指导mRNA合成),其互补链是编码链。若编码链的一段序列为5'—TCA—3',则该序列所对应的反密码子是()A.5'—UGA—3' B.5'—AGU—3'C.5'—AGT—3' D.5'—UCA—3'8.施一公院士团队获陈嘉庚生命科学奖,获奖项目为“剪接体的结构与分子机理研究”。在真核细胞中,基因表达过程如图。剪接体的主要组成是蛋白质和小分子的RNA,可对RNA前体执行剪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过程①需要的原料是核糖核苷酸,需要RNA聚合酶的参与B.剪接体作用于过程②,该过程涉及磷酸二酯键的断裂和生成C.过程③中一条mRNA链可结合多个核糖体以提高蛋白质的合成速率D.剪接现象的发现是对传统中心法则的重要补充,剪接体的形成与基因无关9.小鼠的基因F突变为f后会产生矮化小鼠。科学家发现F/f存在基因印记现象,即子代个体中来自双亲的基因只有一方能表达,另一方不表达。两只矮化小鼠杂交,结果如图。假设子代数量足够多,依据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基因F、f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B.亲本矮化雌鼠的F基因来自其父本C.基因型为Ff的雌雄小鼠杂交,后代表型及比例为正常:矮化=3:1D.两只正常小鼠杂交,后代正常小鼠所占的比例有2种可能10.恶性肿瘤中结肠癌发病率较高,结肠癌的发生与cmyc、p16等基因的异常改变有关。cmyc基因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p16基因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可用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来辅助判断细胞否发生癌变B.在结肠癌细胞中,cmyc基因过量表达,p16基因的表达被抑制C.敲除细胞内的cmyc基因和p16基因可有效预防结肠癌D.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远离致癌因子可降低结肠癌的发病风险11.唐氏综合征是一种由21号染色体数量或结构异常引起的先天性智力发育不全。根据异常核型组的不同,唐氏综合征可以分为3种类型:①标准型,又称21三体型,有3条独立的21号染色体。②嵌合型,是胚胎发育初期的部分细胞,某次分裂时21号染色体未分离导致的。③易位型,如14/21罗伯逊易位(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标准型唐氏综合征患者可能是父方减数分裂Ⅱ时21号染色体移向同一极导致B.嵌合型唐氏综合征患者产生的原因是部分细胞分裂时同源染色体未分离C.易位型唐氏综合征患者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正常D.通过显微镜观察患者染色体数目和结构可以判断该患者的类型12.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核泄漏后,所有居民全部撤离,该地区被迅速封闭并隔离。关于核辐射引起的结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核辐射属于物理诱变因素,可引起生物发生定向突变B.核辐射可能使人和动物发生基因突变的频率变大C.核辐射可能使人的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引起猫叫综合征D.核辐射导致的突变可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13.从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到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与中性理论等,进化的概念与机制不断被深化,根据所学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自然选择直接作用的是生物个体的表型B.中性突变不影响生物进化C.新物种的形成过程中发生了进化,进化一定导致新物种形成D.物种之间的协同进化都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竞争实现的14.假说演绎法是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进行测交实验属于演绎推理过程B.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中,格里菲斯提出了“加热致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促使R型活细菌转化为S型活细菌的转化因子”的假说C.沃森和克里克根据已有的物理模型——DNA衍射图谱作出“DNA呈螺旋结构”的假设D.梅塞尔森和斯塔尔运用同位素标记等技术,根据¹⁴N、¹⁵N单链离心后在试管中的位置证明了DNA复制是以半保留的方式进行的15.科研人员从某种微生物体中分离得到了一种酶Q,为探究该酶的最适温度,进行了相关实验,各组反应相同时间后的实验结果如图甲所示。图乙为酶Q在60℃条件下催化一定量的底物时,生成物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增加图甲中每个温度条件下实验的次数,可使得到的酶Q的最适温度更准确B.由图甲可知,酶Q适合在较高的温度环境中发挥作用C.图乙实验中,在t₂时限制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酶的数量D.图乙实验中若升高温度,酶Q的催化效率一定升高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有一个或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16.辅酶Ⅰ(NAD⁺)全称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在细胞呼吸和代谢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辅酶Ⅰ在细胞质基质中合成,因其带有电荷,无法以自由扩散的方式通过线粒体内膜,只能借助特殊的转运蛋白,线粒体内膜上由核基因编码的SLC25A51蛋白能转运NAD⁺进入线粒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SLC25A51蛋白的合成开始于游离的核糖体B.抑制SLC25A51蛋白的功能,细胞的耗氧量下降C.NAD⁺在线粒体内膜上被转化为还原型辅酶ID.丙酮酸被还原成乳酸的过程中伴随着NAD⁺的生成17.致死基因在胚胎期或成体阶段发挥作用而具有的致死效应称为合子致死;在配子期发挥作用而具有的致死效应称为配子致死。某植物的基因型为AaBb,A、a和B、b独立遗传。该植物自交,后代基因组成为:AB:Abb:aaB=5:3: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植物一定存在基因型为ab的配子致死现象B.该植物一定存在基因型为AABB的合子致死现象C.该植物既存在配子致死又存在合子致死D.无法确定该植物致死配子的雌雄类别18.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是一项可对DNA特定部位进行编辑的DNA操控技术。sgRNA起到向导的作用,与相应的DNA序列相结合,核酸酶Cas9可使DNA双链断裂,之后细胞再将断裂的DNA进行修复(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sgRNA识别过程中存在AT、TA、GC、CG的配对B.图中sgRNA1的碱基序列和sgRNA2的碱基序列通常相同或互补C.通过比较处理前后生物体的功能变化,可推测Ⅱ片段内基因的功能D.图中剪下一段DNA片段,可能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19.果蝇的部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分布如图所示,cn、cl、rb、sn仅表示基因,不表示基因的显隐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n和rb属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受精时自由组合B.有丝分裂后期,cn、cl、rb、sn一定会出现在细胞的同一极C.雌配子中一定存在rb,雄配子中一定不存在snD.雄性果蝇中,cl和sn不一定存在等位基因20.二倍体白菜、黑芥和甘蓝通过相互杂交和自然加倍可形成埃塞俄比亚芥、芥菜型油菜和甘蓝型油菜(如图),图中A、B、C分别代表不同的染色体组,数字代表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甘蓝型油菜含有四个染色体组,属于四倍体B.黑芥和甘蓝形成埃塞俄比亚芥的过程中发生了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C.白菜和黑芥形成芥菜型油菜,说明白菜和黑芥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D.若芥菜型油菜与埃塞俄比亚芥杂交能产生子代,子代体细胞中存在同源染色体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21.强光条件下,绿色植物细胞内光合色素吸收过多光能会造成光系统损伤,植物会通过一系列生理变化来减少这种伤害。科研人员对某绿色植物光暗转换中的适应机制开展相关研究,测定了绿色植物在强光条件下CO₂吸收速率的变化,以及光反应相对速率和热能散失比例(叶绿体中以热能形式散失的能量占光反应捕获光能的比例),结果如图。(1)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色素主要吸收的光是________。在色素提取实验中,有时会先将绿叶低温烘干处理后再进行提取,可提高滤液中色素的浓度,原因是________。(2)未开始光照时,CO₂吸收速率低于0,原因是植物细胞________。0.5min后(CO₂吸收速率才迅速升高,说明此时光合作用过程的_______反应才被完全激活。(3)在0~0.5min之间,光反应相对速率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0~0.5min之间,热能散失比例变化的生物学意义是________。(4)在2min之后,植物细胞的光反应相对速率无明显变化,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答出2点即可)。22.图1为某雌性动物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与核DNA数量的比值变化曲线,图2为该动物细胞分裂示意图(仅展示部分染色体),不考虑突变。(1)图1中BC段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四分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互换发生在_______(填字母)时期。研究发现CD段细胞中蛋白质合成极少,原因是________。(2)图2中乙细胞含有_______个四分体,乙细胞的下一阶段对应图1中的_______(填字母)时期,丙细胞产生的子细胞的基因型可能有_______种。(3)研究人员将该雌性动物单独养殖,3年后在未受精的情况下,该动物产下一只基因型为AaCCXBXB的个体,经检测发现该雌性动物减数分裂过程中四分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未发生交换。针对此现象,研究人员提出了三种假说:①雌配子中的染色体复制了一次;②减数分裂I细胞不分裂,减数分裂II每个四分体形成的4条染色体中任意2条进入1个子细胞;③减数分裂I正常,减数分裂Ⅱ姐妹染色单体分离但细胞不分裂。产生此个体的机制可能符合假说________(填数字),理由是_______。23.玉米为二倍体植物,叶片光合作用合成的蔗糖运输到玉米粒中可转化为淀粉,合成途径如下图。玉米粒的甜度取决于可溶性糖(如蔗糖、尿苷二磷酸葡萄糖、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等)的种类和含量。现有甲、乙和丙三个甜玉米品系,分别为a、b和d基因的隐性突变纯合体。普通玉米为非甜玉米,籽粒中淀粉含量高,有非糯性(直链淀粉)和糯性(支链淀粉)两个品种,均为纯合体。玉米的花粉粒中也含有淀粉,用碘液染色时,含直链淀粉的花粉粒被染成蓝黑色,含支链淀粉的花粉粒被染成红褐色。(1)图中淀粉的形成过程体现了基因控制性状的途径为________。甜与非甜性状中,显性性状为_______。将甜玉米与非甜玉米间行种植(玉米既能自花传粉,也能异花传粉),若统计发现,甜玉米植株所结的玉米籽粒为________,非甜玉米植株所结的玉米籽粒为_______时,也可以确定显隐性。(2)某同学用纯种的糯性玉米与非糯性玉米杂交得到F₁,仅利用F₁,用两种方法验证了基因的分离定律。方法一:________;方法二:_________。(写出实验思路和结果)(3)为探究B/b和D/d的遗传特点,某同学将乙和丙杂交得到F₁,F₁自交得到F₂。若F₂中甜玉米占________,则B/b和D/d的遗传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若F₂中甜玉米:非甜玉米数量比为1:1,则B/b和D/d________。(4)某同学想通过品种间杂交培育“又甜又糯”的玉米新品种,是否可行?________,请说明理由_______。24.蝗虫的性别决定方式为XO型,即雄性只有一条X染色体,雌性拥有两条X染色体,记为雄性XO,雌性XX。科研人员利用某蝗虫种群中的一只绿体雌性个体和一只褐体雄性个体进行交配,得到的子一代雌性全为褐体,雄性全为绿体,与体色相关的基因用B、b表示。(1)控制蝗虫体色的基因位于________染色体上,体色性状中显性性状为________,作出以上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2)若要进一步证明(1)中的结论,需要从亲、子代蝗虫个体中选择_______进行交配,并得到_______的结果。(3)群体中控制蝗虫体色的基因型有________种,雄性蝗虫的基因型为________。某一种群中雌雄个体的比例为1:1,且处于遗传平衡状态,已知雄性个体中10%为绿体,则该种群中绿体个体的占比为_________。(4)研究人员利用显微镜观察一只褐体雄性蝗虫的染色体时,发现褐体基因所在的染色体出现异常,猜测该基因所在的相应染色体区段可能发生了易位(易位不影响配子、个体的存活和基因的表达)。请设计实验确定研究人员的猜测是否正确。①选择该褐体蝗虫与_______进行交配;②若子代_______,则褐体基因所在的染色体区段没有发生易位;若子代_______,则褐体基因所在的染色体区段发生了易位。25.视网膜母细胞瘤的发病与人类13号染色体上的Rb基因有关。已知Rb基因的表达产物pRb蛋白可与调控因子E2F结合,进而抑制E2F的功能。E2F可与靶基因结合启动靶基因的表达,最终能促进细胞分裂,过程如图1所示。(1)过程①发生的场所是________,此过程所需酶的作用是________(答出2点即可)。(2)图2所示的过程中,各核糖体的移动方向是________,决定氨基酸“甘”的密码子是________,经检测,酶A的第2、10、35位置都是丙氨酸,但mRNA上对应的碱基序列不完全相同,原因是________。(3)Rb基因可能是一种与癌变有关的_________(填“原癌基因”或“抑癌基因”)。从Rb基因的角度考虑,视网膜母细胞瘤产生的根本原因可能是________(答出2点即可)。参照秘密级管理★启用前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教学质量检测生物学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图为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甲、乙两个小桶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标有D和d的小球分别代表雌、雄配子,分别从每个小桶内任意抓取一个小球形成一个组合。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每次抓取后需将小球放回原小桶B.抓取后组合的过程模拟了受精时配子的随机结合C.只有抓取次数足够多,才能得到预期的性状分离比D.向乙桶中再加入D、d小球各20个,Dd组合的数量占比增加【答案】D【解析】【分析】用甲乙两个小桶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甲乙两小桶内的彩球分别代表雌雄配子,用不同彩球的随机结合,模拟生物在生殖过程中,雌雄配子的随机组合。【详解】A、该实验中要随机抓取,且每次抓取的彩球都要放回原桶中并搅匀,再进行下一次抓取,保证每次模拟过程中D、d出现概率相同,A正确;B、实验中分别从两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组合在一起,代表受精过程中雌、雄配子随机结合的过程,B正确;C、实验结论的的得出需要有足够的数据,只有抓取次数足够多,才能得到预期的性状分离比,C正确;D、向乙桶中再加入D、d小球各20个,但是D与d的比例不变,故Dd组合的数量占比不变,D错误。故选D。2.大熊猫(2N=42)被誉为国宝,下列有关大熊猫精原细胞分裂的叙述,错误的是()A.分裂前的间期,细胞适度生长体积增大B.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发生在减数分裂I前期C.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减半发生在减数分裂ID.精原细胞经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其染色体数目一定为21条【答案】D【解析】【分析】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分裂前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①前期:染色体散乱分布;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解】A、分裂前的间期,DNA分子复制和有关蛋白质合成,同时细胞适度生长体积增大,A正确;B、同源染色体的联会是指配对后的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发生在减数分裂I前期,B正确;C、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故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减半发生在减数分裂I,C正确;D、精原细胞可进行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若进行的是有丝分裂,则子细胞染色体数目是42,D错误。故选D。3.番茄的缺刻叶和马铃薯叶是一对相对性状,紫茎和绿茎是一对相对性状,控制两对性状的基因独立遗传。现以甲、乙、丙、丁四株番茄为研究对象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第一组:紫茎缺刻叶(甲)×绿茎缺刻叶(乙)→紫茎缺刻叶:紫茎马铃薯叶=3:1;第二组:紫茎缺刻叶(丙)×绿茎缺刻叶(丁)→紫茎缺刻叶:紫茎马铃薯叶:绿茎缺刻叶:绿茎马铃薯叶=3:1:3:1。A.紫茎对绿茎为显性,马铃薯叶对缺刻叶为隐性B.第一组子代的紫茎缺刻叶中纯合子与杂合子数量之比为1:2C.甲与丁杂交和甲与乙杂交,所得F₁的基因型及比例相同D.第二组子代中的紫茎缺刻叶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15:5:3:1【答案】B【解析】【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详解】A、分析题意,实验一中紫茎和绿茎植株杂交,子代均是紫茎,故显性性状为紫茎;缺刻叶和缺刻叶植株杂交,子代缺刻叶:马铃薯叶=3:1,则显性性状为缺刻叶,A正确;B、设缺刻叶和马铃薯叶相关基因是A/a,紫茎和绿茎相关基因是B/b,第一组实验中紫茎和绿茎植株杂交,子代均是紫茎,故紫茎为显性性状,且甲紫茎的基因型为AA,乙绿茎的基因型为aa,缺刻叶和缺刻叶植株杂交,子代缺刻叶:马铃薯叶=3:1,则缺刻叶为显性性状,甲和乙缺刻叶的基因型都为Bb,因此甲的基因型是AABb,乙的基因型是aaBb,第一组子代的紫茎缺刻叶有AaB,都是杂合子,B错误;C、第二组实验中紫茎缺刻叶丙(A_B_)×绿茎缺刻叶丁(aaB)→紫茎缺刻叶:紫茎马铃薯叶:绿茎缺刻叶:绿茎马铃薯叶=3:1:3:1=(1:1)×(3:1),可推知丙的基因型是AaBb,丁是aaBb,甲AABb与丁aaBb杂交,所得F₁的基因型及比例AaBB∶AaBb∶Aabb=1:2:1,甲AABb与乙aaBb杂交,子代是AaBB∶AaBb∶Aabb=1:2:1,基因型及比例相同,C正确;D、第二组子代中的紫茎缺刻叶(1/3AaBB、2/3AaBb)自交,1/3AaBB自交,子代中1/3×(1/4AABB、1/2AaBB、1/4aaBB),2/3AaBb自交,子代是2/3×(9/16AB、3/16Abb、3/16aaB、3/16aabb)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15:5:3:1,D正确。故选B。4.菜粉蝶为ZW型性别决定,控制其体色的基因为A、a。某种群中雌性个体的体色均为白色,雄性个体的体色有白色和黄色,一对白体亲本杂交,结果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杂交实验中所有雌性菜粉蝶的基因型共2种B.A、a位于常染色体上,F₁的基因型有3种C.白色为显性,F₁黄体菜粉蝶基因型为ZaZaD.黄色为显性,F₁黄体菜粉蝶基因型为ZAZa【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图分析,白体与白体杂交,后代出现黄体,说明白体是显性性状;后代比例为雌性全部为白体(3+1),雄性白体:黄体=3:1,又因为雄性个体的体色有黄色和白色,雌性个体的体色均为白色,说明该性状为常染色体遗传,两个亲本的基因型都为Aa。【详解】A、所有雌性菜粉蝶的基因型共3种,为AA、Aa、aa,A错误;B、F1雌性全部为白体(3+1),雄性白体:黄体=3:1,又因为雄性个体的体色有黄色和白色,雌性个体的体色均为白色,说明A、a位于常染色体上,两个亲本的基因型都为Aa,F1基因型为AA、Aa、aa3种,B正确;C、白体与白体杂交,后代出现黄体,说明白体是显性性状,F1黄体菜粉蝶基因型为aa,C错误;D、白体与白体杂交,后代出现黄体,说明黄体是隐性性状,F1黄体菜粉蝶基因型为aa,D错误。故选B。5.某类斑秃由显性基因P控制,男性有一个显性基因就会斑秃,女性有两个显性基因才会斑秃。下图为某家族斑秃和色盲(相关基因用B、b表示)的遗传系谱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甲病为斑秃,II2是纯合子概率为1/2B.I1的基因型为PpXBY,I4的基因型为C.II1和II2再生一个色盲孩子的概率为1/4D.II3和II4再生一个斑秃且色盲孩子的概率为1/8【答案】D【解析】【分析】人类遗传病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1)单基因遗传病包括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并指)、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血友病、色盲)、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D佝偻病)。(2)多基因遗传病是由多对等位基因异常引起的,如青少年型糖尿病。(3)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包括染色体结构异常遗传病(如猫叫综合征)和染色体数目异常遗传病(如21三体综合征)。【详解】A、图为某家族斑秃和色盲(相关基因用B、b表示)的遗传系谱图,据图可知,I1
和II2
都患有甲病,但生有正常的女儿III1,说明该病是显性遗传病,而色盲是伴X隐性遗传病,故可推知甲病为斑秃,又因为男性有一个显性基因就会斑秃,女性有两个显性基因才会斑秃,则II1
和II2
相关基因型是Pp和PP,
II2
是斑秃男性,基因型一定是PP或Pp,且其不患红绿色盲,基因型是XBY,故是纯合子的概率是1/2,A正确;B、I1
患斑秃,且生有不患斑秃的儿子,其基因型是Pp,不患色盲,故基因型是PpXBY,III4有斑秃,其致病基因来自II2,II2的致病基因来自I4,则
I4
是Pp,又因为II3是色盲,则
I4
的基因型为
PpXBXb,B正确;C、图中的II3是红绿色盲,则I1和I2基因型是XBY、XBXb,II1
和II2
再生一个色盲孩子XbY的概率为1/4,C正确;D、II3
是色盲患者,但不是斑秃,基因型是ppXbY,II4正常,但生有斑秃的儿子和色盲女儿,基因型是是PpXBXb,II3
和II4
再生一个斑秃(Pp)且色盲孩子(只能是男孩)的概率为1/2×1/2=1/4,D错误。故选D。6.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部分实验过程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图中用于标记噬菌体的同位素可能是32PB.噬菌体侵染细菌后,在自身遗传物质的指导下合成子代噬菌体C.若用¹⁴C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则子代噬菌体的外壳中均含有¹⁴CD.子代噬菌体中能检测到放射性,是DNA作为遗传物质的有力证据【答案】C【解析】【分析】1、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中,搅拌的目的: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离心的目的:让上清液中析出重量较轻的T2噬菌体颗粒,沉淀物中留下被感染的大肠杆菌。2、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中,保温时间过短,部分噬菌体未浸染大肠杆菌,离心后,上清液有放射性;保温时间过长,部分噬菌体增殖后释放出来,离心后,上清液有放射性。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中,搅拌不充分,少量噬菌体蛋白质外壳吸附在大肠杆菌表面,沉淀物中出现放射性。【详解】A、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中,T2噬菌体的DNA进入大肠杆菌,蛋白质不进入大肠杆菌,根据实验结果可知,图中用于标记噬菌体的同位素是32P,A正确;B、噬菌体侵染细菌后,在自身遗传物质的指导下,利用大肠杆菌的氨基酸和脱氧核苷酸合成子代噬菌体,B正确;C、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都能被14C标记,用14C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噬菌体仅有DNA进入大肠杆菌,利用大肠杆菌的氨基酸合成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因此子代噬菌体的外壳中都不含有14C,C错误;D、子代噬菌体中能检测到放射性,说明DNA可以在亲子代之间保持连续性,是
DNA
作为遗传物质的有力证据,D正确。故选C。7.编码某蛋白质的基因有两条链,一条是模板链(指导mRNA合成),其互补链是编码链。若编码链的一段序列为5'—TCA—3',则该序列所对应的反密码子是()A.5'—UGA—3' B.5'—AGU—3'C.5'—AGT—3' D.5'—UCA—3'【答案】A【解析】【分析】DNA中指导mRNA合成的链为模板链,与模板链配对的为编码链,因此mRNA上的碱基序列与DNA编码链的碱基序列相近,只是不含T,用U代替,据此答题。【详解】若编码链的一段序列为5'—TCA—3',则模板链的一段序列为3'—AGT—5',则mRNA碱基序列为5'—UCA—3',该序列所对应的反密码子是5'—UGA—3',A正确,BCD错误。故选A。8.施一公院士团队获陈嘉庚生命科学奖,获奖项目为“剪接体的结构与分子机理研究”。在真核细胞中,基因表达过程如图。剪接体的主要组成是蛋白质和小分子的RNA,可对RNA前体执行剪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过程①需要的原料是核糖核苷酸,需要RNA聚合酶的参与B.剪接体作用于过程②,该过程涉及磷酸二酯键的断裂和生成C.过程③中一条mRNA链可结合多个核糖体以提高蛋白质的合成速率D.剪接现象的发现是对传统中心法则的重要补充,剪接体的形成与基因无关【答案】D【解析】【分析】1、转录过程以四种核糖核苷酸为原料,以DNA分子的一条链为模板,在RNA聚合酶的作用下消耗能量,合成RNA。2、翻译过程以氨基酸为原料,以转录过程产生的mRNA为模板,在酶的作用下,消耗能量产生多肽链。多肽链经过折叠加工后形成具有特定功能的蛋白质。在真核细胞中,通常一个mRNA分子上可以相继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进行多条肽链的合成,因此,少量的mRNA分子就可以迅速合成大量的蛋白质。【详解】A、过程①为转录,转录的产物是RNA,所需的原料是核糖核苷酸,需要RNA聚合酶参与,A正确;B、剪接体对RNA
前体执行剪接形成mRNA,该过程涉及片段的断裂和重新连接,因此涉及磷酸二酯键的断裂和生成,B正确;C、过程③为翻译,翻译时一条
mRNA
链可结合多个核糖体以提高蛋白质的合成速率,C正确;D、剪接体的主要组成是蛋白质和小分子的RNA,蛋白质和RNA都是基因表达的产物,与基因有关,D错误。故选D9.小鼠的基因F突变为f后会产生矮化小鼠。科学家发现F/f存在基因印记现象,即子代个体中来自双亲的基因只有一方能表达,另一方不表达。两只矮化小鼠杂交,结果如图。假设子代数量足够多,依据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基因F、f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B.亲本矮化雌鼠的F基因来自其父本C.基因型为Ff的雌雄小鼠杂交,后代表型及比例为正常:矮化=3:1D.两只正常小鼠杂交,后代正常小鼠所占的比例有2种可能【答案】C【解析】【分析】表观遗传:指基因的碱基序列保持不变,但基因表达和表型发生可遗传变化的现象;表观遗传现象普遍存在于生物体的生长发育和衰老的整个生命活动过程中。【详解】A、基因F、f属于等位基因,其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A正确;BC、分析题意,亲本Ff表现为矮化雌鼠,说明F未表达,其与ff矮化雄鼠杂交,后代矮化小鼠:正常小鼠=1:1,说明雌性小鼠Ff在产生雌配子F时,F重新表达来自雌鼠的基因表达,故亲本矮化雌鼠的F基因来自其父本,B正确;C、基因型为Ff的雌雄小鼠杂交,由于基因印记现象,来自父本的F不能表达,只能表达父本的f可以表达,而母本的F和f均可表达,故后代中Ff∶ff=1∶1,表型及比例为正常:矮化=1:1,C错误;D、两只正常小鼠杂交,存在以下几种情况:①FF与FF正反交,后代均为正常小鼠,比例为1;②FF与Ff杂交,FF为雌鼠,Ff为雄鼠,后代全为正常小鼠,比例为1;③FF与Ff杂交,FF为雄鼠,Ff为雌鼠,后代矮化小鼠:正常小鼠=1:1,比例为1/2;④Ff与Ff杂交,Ff为雄鼠,Ff为雌鼠,后代矮化小鼠:正常小鼠=1:1,比例为1/2;综上所述,后代正常小鼠所占比例只有2种情况,D正确。故选C。10.恶性肿瘤中结肠癌发病率较高,结肠癌的发生与cmyc、p16等基因的异常改变有关。cmyc基因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p16基因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可用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来辅助判断细胞是否发生癌变B.在结肠癌细胞中,cmyc基因过量表达,p16基因的表达被抑制C.敲除细胞内的cmyc基因和p16基因可有效预防结肠癌D.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远离致癌因子可降低结肠癌的发病风险【答案】C【解析】【分析】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1)原癌基因是细胞内与细胞增殖相关的基因,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须的,在进化上高等保守。当原癌基因的结构或调控区发生变异,基因产物增多或活性增强时,使细胞过度增殖,从而形成肿瘤。(2)抑癌基因也称为抗癌基因。正常细胞中存在基因,在被激活情况下它们具有抑制细胞增殖作用,但在一定情况下被抑制或丢失后可减弱甚至消除抑癌作用的基因。正常情况下它们对细胞的发育、生长和分化的调节起重要作用。【详解】A、癌细胞和正常细胞的形态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可用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来辅助判断细胞是否发生癌变,A正确;B、cmyc
基因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属于原癌基因,p16基因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属于抑癌基因,因此在结肠癌细胞中,cmyc基因过量表达,p16基因的表达被抑制,B正确;C、cmyc
基因具有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作用,敲除该基因会影响细胞的生长分裂,p16基因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敲除该基因无法抑制细胞的异常增殖,C错误;D、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远离致癌因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可降低结肠癌的发病风险,D正确。故选C。11.唐氏综合征是一种由21号染色体数量或结构异常引起的先天性智力发育不全。根据异常核型组的不同,唐氏综合征可以分为3种类型:①标准型,又称21三体型,有3条独立的21号染色体。②嵌合型,是胚胎发育初期的部分细胞,某次分裂时21号染色体未分离导致的。③易位型,如14/21罗伯逊易位(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标准型唐氏综合征患者可能是父方减数分裂Ⅱ时21号染色体移向同一极导致B.嵌合型唐氏综合征患者产生的原因是部分细胞分裂时同源染色体未分离C.易位型唐氏综合征患者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正常D.通过显微镜观察患者染色体数目和结构可以判断该患者的类型【答案】B【解析】【分析】染色体变异分为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变异,染色体结构变异有缺失、重复、倒位、易位四种类型。染色体数目变异分为两类:一类是细胞内个别染色体数目增加或减少,一类是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的增加或减少。【详解】A、标准型有3条独立的21号染色体,可能是由于父方减数分裂Ⅱ时21号染色体移向同一极导致,导致产生的精子中含有两条21号染色体,和正常的卵细胞结合,进而出现3条21号染色体的现象,A正确;B、嵌合型是胚胎发育初期的部分细胞,某次分裂时21号染色体未分离导致的,此时进行的是有丝分裂,不存在同源染色体未分离现象,B错误;C、据图所示,正常个体有两条14号染色体和两条21号染色体,而易位型唐氏综合征患者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没有变化,C正确;D、三种类型染色体的结构和数量上的变化存在差异,可以通过显微镜观察患者染色体的数目和结构可以判断该患者的类型,D正确。故选B。12.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核泄漏后,所有居民全部撤离,该地区被迅速封闭并隔离。关于核辐射引起的结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核辐射属于物理诱变因素,可引起生物发生定向突变B.核辐射可能使人和动物发生基因突变频率变大C.核辐射可能使人的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引起猫叫综合征D.核辐射导致的突变可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答案】A【解析】【分析】基因突变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详解】A、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A错误;B、核辐射属于物理诱变因素,可以提高基因突变的频率,B正确;C、核辐射可能是染色体发生结构变异,例如人的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引起猫叫综合征,C正确;D、生物进化的原材料是可遗传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畸变,D正确。故选A。13.从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到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与中性理论等,进化的概念与机制不断被深化,根据所学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自然选择直接作用的是生物个体的表型B.中性突变不影响生物进化C.新物种的形成过程中发生了进化,进化一定导致新物种形成D.物种之间的协同进化都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竞争实现的【答案】A【解析】【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详解】A、自然选择直接作用的是生物个体的表型,间接选择基因型,A正确;B、中性突变是进化的原材料,可以影响生物的进化,B错误;C、新物种的形成过程中发生了进化,进化只是基因频率的改变,不一定导致新物种形成,C错误;D、物种之间的协同进化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竞争、捕食等实现的,D错误。故选A。14.假说演绎法是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进行测交实验属于演绎推理过程B.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中,格里菲斯提出了“加热致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促使R型活细菌转化为S型活细菌的转化因子”的假说C.沃森和克里克根据已有的物理模型——DNA衍射图谱作出“DNA呈螺旋结构”的假设D.梅塞尔森和斯塔尔运用同位素标记等技术,根据¹⁴N、¹⁵N单链离心后在试管中的位置证明了DNA复制是以半保留的方式进行的【答案】B【解析】【分析】1、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2、沃森和克里克用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研究DNA的结构。【详解】A、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进行测交实验属于实验验证的过程,A错误;B、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中,格里菲斯提出了“加热致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促使R型活细菌转化为S型活细菌的转化因子”的假说,B正确;C、DNA
衍射图谱不属于物理模型,C错误;D、梅塞尔森和斯塔尔运用同位素标记等技术,根据¹⁴N、¹⁵N双链离心后在试管中的位置证明了
DNA
复制是以半保留的方式进行的,D错误;故选B。15.科研人员从某种微生物体中分离得到了一种酶Q,为探究该酶的最适温度,进行了相关实验,各组反应相同时间后的实验结果如图甲所示。图乙为酶Q在60℃条件下催化一定量的底物时,生成物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增加图甲中每个温度条件下实验的次数,可使得到的酶Q的最适温度更准确B.由图甲可知,酶Q适合在较高的温度环境中发挥作用C.图乙实验中,在t₂时限制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酶的数量D.图乙实验中若升高温度,酶Q的催化效率一定升高【答案】B【解析】【分析】酶的作用条件温和,最适温度条件下酶活性最高,温度过高,酶会变性失活,温度过低,酶活性下降但不会失活。【详解】A、据图所示,温度从20℃增加到60℃,底物剩余量相对值减小,说明酶的活性一直在增加,仅研究图示中的这些温度无法得出酶的最适温度,A错误;B、由图甲分析可知,在这些温度条件下,温度60℃时酶活性相对最高,说明酶Q适合在较高的温度环境中发挥作用,B正确;C、t2时生成物的量不再增加,原因是底物数量有限,C错误;D、图甲所示,酶Q的最适温度应该在50℃以上,图乙是在60℃条件下进行的,若若升高温度,酶Q的催化效率可能升高,D错误。故选B。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有一个或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16.辅酶Ⅰ(NAD⁺)全称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在细胞呼吸和代谢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辅酶Ⅰ在细胞质基质中合成,因其带有电荷,无法以自由扩散的方式通过线粒体内膜,只能借助特殊的转运蛋白,线粒体内膜上由核基因编码的SLC25A51蛋白能转运NAD⁺进入线粒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SLC25A51蛋白的合成开始于游离的核糖体B.抑制SLC25A51蛋白的功能,细胞的耗氧量下降C.NAD⁺在线粒体内膜上被转化为还原型辅酶ID.丙酮酸被还原成乳酸的过程中伴随着NAD⁺的生成【答案】ABD【解析】【分析】有氧呼吸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葡萄糖酵解形成丙酮酸和[H],发生在细胞质基质;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和[H],发生在线粒体基质;第三阶段是[H]与氧气反应形成水,发生在线粒体内膜。【详解】A、核糖体是蛋白质的合成车间,SLC25A51
蛋白的合成开始于游离的核糖体,A正确;B、线粒体内膜上由核基因编码的SLC25A51
蛋白能转运
NAD⁺进入线粒体,而线粒体内膜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场所,故抑制SLC25A51
蛋白的功能,细胞的耗氧量下降,B正确;C、细胞呼吸过程中葡萄糖和水分子产生的氢与NAD+结合生成还原型辅酶I—NADH,NAD+发挥作用的场所应该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在线粒体内膜上NADH与氧气结合生成水,C错误;D、丙酮酸被还原成乳酸的过程中有NADH的消耗,伴随着NAD⁺的生成,D正确。故选ABD。17.致死基因在胚胎期或成体阶段发挥作用而具有的致死效应称为合子致死;在配子期发挥作用而具有的致死效应称为配子致死。某植物的基因型为AaBb,A、a和B、b独立遗传。该植物自交,后代基因组成为:AB:Abb:aaB=5:3: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植物一定存在基因型为ab的配子致死现象B.该植物一定存在基因型为AABB的合子致死现象C.该植物既存在配子致死又存在合子致死D.无法确定该植物致死配子的雌雄类别【答案】CD【解析】【分析】植物的基因型为AaBb自交,理论上后代基因组成为:AB:A
bb:aaB:aabb=9:3:3:1,实际上后代基因组成为:AB:A
bb:aaB=5:3:3,分析可能是雌配子或雄配子AB致死,以及aabb个体致死导致的结果。【详解】A、基因型为AaBb正常情况下可以产生AB、Ab、aB、ab四种配子,子代基因型及比例为
AB:A
bb:aaB:aabb=9:3:3:1,若存在基因型为
ab的配子致死现象,则A
bb和aaB的比例会减少,但后代基因组成AB:A
bb:aaB=5:3:3,不满足题意,A错误;B、若雌配子或雄配子AB致死以及aabb致死,则该植物自交,后代基因组成为:AB:A
bb:aaB=5:3:3,因此该植物不一定存在基因型为AABB的合子致死现象,B错误;CD、该植物自交,后代基因组成为:AB:A
bb:aaB=5:3:3,AB减少4,推测AB雌配子或雄配子致死,同时不存在aabb,若ab配子致死,则A
bb和aaB也会减少,但此时不变,说明是aabb个体致死,C正确,D正确。故选CD。18.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是一项可对DNA特定部位进行编辑的DNA操控技术。sgRNA起到向导的作用,与相应的DNA序列相结合,核酸酶Cas9可使DNA双链断裂,之后细胞再将断裂的DNA进行修复(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sgRNA识别过程中存在AT、TA、GC、CG的配对B.图中sgRNA1的碱基序列和sgRNA2的碱基序列通常相同或互补C.通过比较处理前后生物体的功能变化,可推测Ⅱ片段内基因的功能D.图中剪下一段DNA片段,可能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答案】CD【解析】【分析】分析题图:用sgRNA可指引核酸内切酶Cas9结合到特定的切割位点并进行切割,进而将DNA片段Ⅱ切除,连接DNA片段Ⅰ和Ⅲ,形成新的DNA片段。【详解】A、sgRNA起到向导作用,与相应的DNA序列相结合,所以在sgRNA
识别过程中存在
AT、UA、GC、CG
的配对,A错误;B、图中sgRNA1的碱基序列和sgRNA2碱基序列结合的是不同的DNA区段,故二者一般情况下既不相同也不互补,B错误;C、通过比较切除DNA片段Ⅱ前后生物体的功能变化,来推测Ⅱ片段内基因的功能,C正确;D、图中剪下一段DNA
片段Ⅱ,可能含有一个或多个基因,因此可能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D正确。故选CD。19.果蝇的部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分布如图所示,cn、cl、rb、sn仅表示基因,不表示基因的显隐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n和rb属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受精时自由组合B.有丝分裂后期,cn、cl、rb、sn一定会出现在细胞的同一极C.雌配子中一定存在rb,雄配子中一定不存在snD.雄性果蝇中,cl和sn不一定存在等位基因【答案】BD【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中所示常染色体上有cn和cl两种基因;X染色体上有rb和sn两种基因;等位基因是指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的基因,此题中的cn和cl基因位于一条染色体上,不属于等位基因,同理rb和sn也不是等位基因。【详解】A、cn和rb分别位于II号和X染色体上,属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减数第一次分裂自由组合,受精时发生配子的结合,A错误;B、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基因经过复制后平均分配给两个子细胞,因此在有丝分裂后期,细胞每一极都含有该生物全部的遗传物质,即有丝分裂后期,基因cn、cl、rb、sn会出现在细胞的同一极,B正确;C、rb位于X染色体上,故雌配子一定存在rb,若sn位于X和Y的同源区段,则雄配子也可能存在sn基因,C错误;D、雄性果蝇中,cl可能存在相同基因cl,而sn可能位于X染色体的特有区段,故也可能不存在sn的等位基因,D正确。故选BD。20.二倍体白菜、黑芥和甘蓝通过相互杂交和自然加倍可形成埃塞俄比亚芥、芥菜型油菜和甘蓝型油菜(如图),图中A、B、C分别代表不同的染色体组,数字代表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甘蓝型油菜含有四个染色体组,属于四倍体B.黑芥和甘蓝形成埃塞俄比亚芥的过程中发生了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C.白菜和黑芥形成芥菜型油菜,说明白菜和黑芥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D.若芥菜型油菜与埃塞俄比亚芥杂交能产生子代,子代体细胞中存在同源染色体【答案】C【解析】【分析】1、染色体结构变异:染色体结构变异是染色体变异的其中一种,可以发生在任何一个时期,染色体发生的结构变异主要有以下四种类型:(1)缺失:染色体中某一片段的缺失;(2)重复:染色体增加了某一片段;(3)倒位:染色体某一片段的位置颠倒了180度,造成染色体内的重新排列;(4)易位: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或同一条染色体上的不同区域。2、染色体数量变异:是染色体变异的其中一种类型。但是在某些特定的条件下,生物的染色体数量会发生变异,量染色体数量的变异往往引起相关性状的改变。染色体数目的变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细胞内的个别染色体增加或减少,另一类是细胞内的染色体数量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详解】A、甘蓝型油菜同时含有甘蓝和白菜中的所有染色体,含有AACC四个染色体组,属于四倍体,A正确;B、黑芥和甘蓝形成埃塞俄比亚芥的过程是先进行黑芥和甘蓝通过相互杂交再进行自然加倍,相互杂交过程中存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发生基因重组,自然加倍过程存在染色体变异,B正确;C、白菜和黑芥杂交形成AB个体,AB个体含有两个染色体组,但无法进行正常减数分裂,说明白菜和黑芥之间存在生殖隔离,C错误;D、芥菜型油菜产生的配子染色体组组成是AB,埃塞俄比亚芥产生的配子染色体组组成是BC,受精后子代染色体组组成是ABBC,含有同源染色体,D正确。故选C。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21.强光条件下,绿色植物细胞内光合色素吸收过多光能会造成光系统损伤,植物会通过一系列生理变化来减少这种伤害。科研人员对某绿色植物光暗转换中的适应机制开展相关研究,测定了绿色植物在强光条件下CO₂吸收速率的变化,以及光反应相对速率和热能散失比例(叶绿体中以热能形式散失的能量占光反应捕获光能的比例),结果如图。(1)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的色素主要吸收的光是________。在色素提取实验中,有时会先将绿叶低温烘干处理后再进行提取,可提高滤液中色素的浓度,原因是________。(2)未开始光照时,CO₂吸收速率低于0,原因是植物细胞________。0.5min后(CO₂吸收速率才迅速升高,说明此时光合作用过程的_______反应才被完全激活。(3)在0~0.5min之间,光反应相对速率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0~0.5min之间,热能散失比例变化的生物学意义是________。(4)在2min之后,植物细胞的光反应相对速率无明显变化,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答出2点即可)。【答案】(1)①.红光和蓝紫光②.低温烘干处理可以降低绿叶中自由水的含量,从而提高滤液中色素的浓度(2)①.进行呼吸作用(或细胞呼吸)释放CO2②.暗(3)①.逐渐下降②.暗反应未被激活,光反应产生的NADPH和ATP积累,导致光反应被抑制,所以光反应速率下降③.0~0.5min之间,吸收的光能未被利用,以热能形式散失,避免光系统损伤(4)CO2浓度、光照强度、温度等(答出2点即可)【解析】【分析】光合作用过程分为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光反应阶段是水光解形成氧气和NADPH的过程,该过程中光能转变成活跃的化学能储存在NADPH和ATP中;暗反应阶段包括二氧化碳的固定和三碳化合物的还原,二氧化碳固定是二氧化碳与1分子五碳化合物结合形成2分子三碳化合物的过程,三碳化合物还原是三碳化合物在光反应产生的NADPH和ATP的作用下形成有机物和五碳化合物的过程。【小问1详解】类囊体薄膜上分布的光合色素主要是类胡萝卜素和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色素提取实验中,将绿叶先进行低温烘干处理可以降低绿叶中自由水的含量,从而提高滤液中色素的浓度。【小问2详解】未开始光照时,CO2吸收速率低于0,这是由于植物细胞进行呼吸作用释放CO2的结果,即此时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释放出来。光照0.5min后,CO2吸收速率才显著升高,CO2是暗反应的原料说明此时光合作用暗反应过程才被激活。【小问3详解】结合图示可以看出,图2中0~0.5min之间,光反应相对速率下降;结合图1及光合作用过程推测,0~0.5min之间,光反应相对速率变化原因是:暗反应未被激活,光反应产生的NADPH和ATP积累,导致光反应被抑制,因而观察到该时段内光反应速率下降。图2中0~0.5min之间,热能散失比例上升,这样变化的生物学意义是:0~0.5min之间,吸收的光能未被利用,以热能形式散失,避免光系统损伤;【小问4详解】在
2min之后,植物细胞的光反应相对速率无明显变化,说明此时光合作用相对稳定,限制光反应相对速率的原因可能是CO2浓度、光照强度、温度等。22.图1为某雌性动物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与核DNA数量的比值变化曲线,图2为该动物细胞分裂示意图(仅展示部分染色体),不考虑突变。(1)图1中BC段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四分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互换发生在_______(填字母)时期。研究发现CD段细胞中蛋白质合成极少,原因是________。(2)图2中乙细胞含有_______个四分体,乙细胞的下一阶段对应图1中的_______(填字母)时期,丙细胞产生的子细胞的基因型可能有_______种。(3)研究人员将该雌性动物单独养殖,3年后在未受精的情况下,该动物产下一只基因型为AaCCXBXB的个体,经检测发现该雌性动物减数分裂过程中四分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未发生交换。针对此现象,研究人员提出了三种假说:①雌配子中的染色体复制了一次;②减数分裂I细胞不分裂,减数分裂II每个四分体形成的4条染色体中任意2条进入1个子细胞;③减数分裂I正常,减数分裂Ⅱ姐妹染色单体分离但细胞不分裂。产生此个体的机制可能符合假说________(填数字),理由是_______。【答案】(1)①.DNA分子复制②.CD③.CD段染色体高度螺旋化,转录和翻译过程受阻,蛋白质合成减少(2)①.0②.DE③.4##四(3)①.②②.①雌配子中的染色体复制了一次,则复制后的基因组成相同,应是纯合子,不会出现Aa,①错误;②减数分裂I细胞不分裂,则会产生AAaaCCXBXBXbXb,减数分裂II每个四分体形成的4条染色体中任意2条进入1个子细胞,可能产生
AaCCXBXB的个体,②正确;③减数分裂I正常,则A和a会分离,子代中不会出现Aa,③错误。【解析】【分析】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分裂前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①前期:染色体散乱分布;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小问1详解】图1中
BC段每条染色的DNA数目由1变为2,原因是DNA分子复制;四分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互换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对应图1的CD阶段;蛋白质合成需要经过转录和翻译过程,其中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而翻译是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CD阶段由于染色体高度螺旋化,DNA难以解旋,转录和翻译过程受阻,故CD段细胞中蛋白质合成极少。【小问2详解】四分体是减数分裂过程中特有现象,图2中乙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不含四分体(0个);乙细胞着丝粒(着丝点)整齐排列在赤道板上,含有同源染色体,处于有丝分裂中期,下一个时期是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粒(着丝点)分裂,对应图中的DE段;丙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由于该个体基因型是AaCCXBXB,故产生的子细胞的基因型可能有2×2×1=4种。【小问3详解】将该雌性动物单独养殖,3年后在未受精的情况下,该动物产下一只基因型为
AaCCXBXB的个体,分析三种假说:若是①雌配子中的染色体复制了一次,则复制后的基因组成相同,应是纯合子,不会出现Aa,①错误;②减数分裂I细胞不分裂,则会产生AAaaCCXBXBXbXb,减数分裂II每个四分体形成的4条染色体中任意2条进入1个子细胞,可能产生
AaCCXBXB的个体,②正确;③减数分裂I正常,则A和a会分离,子代中不会出现Aa,③错误。23.玉米为二倍体植物,叶片光合作用合成的蔗糖运输到玉米粒中可转化为淀粉,合成途径如下图。玉米粒的甜度取决于可溶性糖(如蔗糖、尿苷二磷酸葡萄糖、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等)的种类和含量。现有甲、乙和丙三个甜玉米品系,分别为a、b和d基因的隐性突变纯合体。普通玉米为非甜玉米,籽粒中淀粉含量高,有非糯性(直链淀粉)和糯性(支链淀粉)两个品种,均为纯合体。玉米的花粉粒中也含有淀粉,用碘液染色时,含直链淀粉的花粉粒被染成蓝黑色,含支链淀粉的花粉粒被染成红褐色。(1)图中淀粉的形成过程体现了基因控制性状的途径为________。甜与非甜性状中,显性性状为_______。将甜玉米与非甜玉米间行种植(玉米既能自花传粉,也能异花传粉),若统计发现,甜玉米植株所结的玉米籽粒为________,非甜玉米植株所结的玉米籽粒为_______时,也可以确定显隐性。(2)某同学用纯种的糯性玉米与非糯性玉米杂交得到F₁,仅利用F₁,用两种方法验证了基因的分离定律。方法一:________;方法二:_________。(写出实验思路和结果)(3)为探究B/b和D/d的遗传特点,某同学将乙和丙杂交得到F₁,F₁自交得到F₂。若F₂中甜玉米占________,则B/b和D/d的遗传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若F₂中甜玉米:非甜玉米数量比为1:1,则B/b和D/d________。(4)某同学想通过品种间杂交培育“又甜又糯”的玉米新品种,是否可行?________,请说明理由_______。【答案】(1)①.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进而控制生物代谢,间接影响生物的性状②.非甜③.甜玉米和非甜玉米④.非甜玉米(2)①.纯种的糯性玉米与非糯性玉米杂交得到F₁进行自交,统计子代的结果。子代非糯性:糯性=3:1。②.纯种的糯性玉米与非糯性玉米杂交得到F₁与亲代纯种糯性玉米进行测交。子代非糯性:糯性=1:1。(3)①.7/16②.遗传不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4)①.是②.甜和非甜、糯和非糯是通过不同的等位基因控制的,品种间杂交时,通过基因重组实现子代性状的多样化(产生“又甜又糯”的玉米新品种)【解析】【分析】根据图示,在A基因作用下合成酶,催化蔗糖形成尿苷二磷酸葡萄糖,B和D基因共同作用生成酶,催化尿苷二磷酸葡萄糖变为腺苷二磷酸葡萄糖,在E基因作用下生成直链淀粉。【小问1详解】淀粉的形成需要A、B、D基因,A基因、B和D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进而调控生物代谢,从而间接决定生物的性状。a、b和d基因的隐性突变产生甜玉米,说明甜玉米是隐性性状,非甜玉米是显性性状。甜玉米的基因型是AABBDD,非甜玉米的基因型有aaBBDD、AAbbDD、AABBdd,甜玉米和非甜玉米间行种植,若统计发现,甜玉米植株所结的玉米籽粒为甜玉米和非甜玉米,非甜玉米植株所结的玉米籽粒为非甜玉米。【小问2详解】纯种的糯性玉米ee与非糯性玉米EE杂交得到F1,F1的基因型为Ee,为了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可以选择F1进行自交,也可以选择F1和ee测交,若是自交,子代非糯性:糯性=3:1,若测交,子代糯性:非糯性=1:1。【小问3详解】乙的基因型是AAbbDD,丙的基因型是AABBdd,两者杂交得到的子一代基因型是AABbDd,若B和D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即满足自由组合定律,则F2甜玉米的占7/16;若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则F₂中甜玉米:非甜玉米数量比为1:1。【小问4详解】甜和非甜、糯和非糯是通过不同的等位基因控制的,品种间杂交时,通过基因重组,可以实现子代性状的多样化(产生“又甜又糯”的玉米新品种)。24.蝗虫的性别决定方式为XO型,即雄性只有一条X染色体,雌性拥有两条X染色体,记为雄性XO,雌性XX。科研人员利用某蝗虫种群中的一只绿体雌性个体和一只褐体雄性个体进行交配,得到的子一代雌性全为褐体,雄性全为绿体,与体色相关的基因用B、b表示。(1)控制蝗虫体色的基因位于________染色体上,体色性状中显性性状为________,作出以上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2)若要进一步证明(1)中的结论,需要从亲、子代蝗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旅行手册印刷品市场环境与对策分析
- 牛头刨床课程设计9
- 双环市场环境与对策分析
- 确保课程设计和师资安排
- 简笔画培训系统课程设计
- 机器导轨相关项目建议书
- 基于labview的简单课程设计
- 洗衣用防染色片相关项目建议书
- Solidworks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 职工安全培训试题附参考答案【A卷】
- GB/T 42430-2023血液、尿液中乙醇、甲醇、正丙醇、丙酮、异丙醇和正丁醇检验
- 化学检验工职业技能大赛试题库
- 铜陵市劳动合同书
- 分包单位负责人安全职责
- 第八章-材料工程-伦理问题-全
- 高中英语-Theme Park教学课件设计
- 西政安徽校友会通讯录
- 成长路上对手比朋友更重要辩论准备
- DB32∕T 3701-2019 江苏省城市自来水厂关键水质指标控制标准
- 食品快速检测技术1+X证书理论知识考试题库(含答案)
- 浙江省某学校初中科学实验专题-物质的推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