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辽宁省大连市大世界高级中学2025届高二上生物期末复习检测试题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为研究甲、乙两种藻的竞争关系,在相同条件下对二者进行混合培养和单独培养,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单独培养条件下,理论上甲藻数量约为1.0×106个时种群增长最快B.混合培养时,种间竞争是甲藻数量在10~12天增长缓慢的主要原因C.单独培养时乙藻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D.混合培养时乙藻处于竞争劣势2.中国是人口大国。下列关于中国人口问题的叙述,错误的是A.近几年“北上广”人口数量不断增多,其主要原因是出生率的增加B.国家禁止通过技术手段鉴定胎儿性别,目的为防止人为干扰性别比例C.目前国家全面放开“二胎政策”,目的是调整中国人口的年龄结构D.某地区的人口密度受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共同作用的影响3.为研究酿酒过程中酵母菌数量的变化,将少量酵母菌接种到10mL发酵液中,不更换也不添加培养液,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分析正确的是()A.t2之前酵母菌数量呈J型增长B.若向培养液中通入O2,则t2左移C.若增加初始酵母菌数量,则K值上移D.t2后继续培养,酵母菌数量将保持稳定4.下列有关条件反射的建立的叙述,错误的是()A.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形成的B.与条件反射相比,非条件反射使动物对外界环境更具有适应能力C.建立一个条件反射需要将非条件刺激与无关刺激反复结合D.条件反射的建立一般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5.DNA分子结构中,碱基对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构成了DNA分子的()A.多样性 B.特异性 C.稳定性 D.统一性6.在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实验中,用黄色皱粒豌豆(YYrr)与绿色圆粒豌豆(yyRR)做亲本,F2代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和重组型个体所占的比是()A.4/16和3/16 B.1/4和3/8 C.1/4和5/8 D.9/16和2/167.下列属于原核生物的是A.草履虫 B.细菌 C.小麦 D.豌豆8.(10分)下列物质或结构只存在于植物细胞而不存在于动物细胞的是A.糖原、淀粉 B.DNA、RNA C.中心体、核糖体 D.细胞壁、大液泡二、非选择题9.(10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57条规定: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有些兴奋剂就是毒品它们会对人体健康带来极大的危害。我国人民同毒品的斗争一直没有停止过,因为这个不仅关系个人命运、而且关乎国家和民族的兴衰。可卡因可引起人体多巴胺作用途径的异常,相关过程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___________,完成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2)多巴胺是一种兴奋型神经递质,合成后储存在[①]___________中,当神经末梢有神经冲动传来时,多巴胺以___________方式被释放到[②]___________(内环境成分),然后与突触后膜上的[③]结合,引起突触后膜的电位变化,其膜外的电位变化是___________。正常情况下多巴胺释放后突触后膜并不会持续兴奋,据图推测,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3)可卡因是一种毒品,吸食可卡因后,突触间隙中多巴胺含量___________(填“上升”或“下降”)。长期刺激后,还会使突触后膜上③的数量___________(“增加”或“减少”),使突触变得不敏感,吸毒者必须持续吸食可卡因才能维持兴奋,这是吸毒上瘾的原因之一。10.(14分)新冠肺炎患者经常会出现发烧的现象,发烧时人会感觉到冷甚至打寒战,发烧的机理见下图;接种新冠疫苗可预防新冠肺炎。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①表示的甲状腺激素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和③表示热量变化,人体遇到寒冷时,②表示______________,③表示______________。(2)“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这种调节机制是______________。“传出神经→骨骼肌收缩”这一生理过程发生时,传出神经末梢的突触小体中神经递质的释放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2021年4月以来,我国按照“应接尽接”原则全面推进新冠疫苗接种工作,接种新冠疫苗可使机体产生______________细胞来维持较长时间的免疫力。某人接种此疫苗后,若再次接触到新冠病毒,他体内的免疫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14分)据图回答有关反射与反射弧的问题(1)请用大写字母表示反射弧的环节。______——感受器,______——传入神经,______——效应器。(2)反射是高等动物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两种类型,下列实例中属于条件反射的是______。(填字母)a.望梅止渴b.膝跳反射c.眨眼反射d.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e.学生听到铃声向教室奔跑(3)C位于脊髓中,据此可判断该反射弧完成的反射属于______反射。(4)刺激a时,膜外的电位变化是_________,在C处神经元之间通过________(结构)连接,产生的神经冲动通过该结构时发生的信号转变为________,此处信号传递方向是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5)切断实验法:若切断某一神经,刺激外周段(远离中枢的位置),肌肉不收缩,而刺激向中段(近中枢的位置),肌肉收缩,则切断的为______神经,反之则为______神经。12.如图表示某个人体中的部分免疫过程的示意图。请分析并回答有关的问题:(1)不同的B细胞,如图中的Ⅰ、Ⅱ、Ⅲ、Ⅳ中,细胞表面的受体_____(填“相同”或“不同”)。(2)a、b、c、d中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是________。(3)淋巴细胞依靠其细胞表面的受体识别抗原,每个淋巴细胞只带有一种特异性抗原受体。那么淋巴细胞的特异性是先天存在的,还是由抗原的“教导”产生的呢?请用下面给出的材料设计实验进行探究。实验材料:小白鼠,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抗原X,未标记的抗原X,抗原Y等。(注:高剂量的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抗原能够杀死全部带有互补受体的淋巴细胞)实验步骤:①给小白鼠注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白鼠对此种抗原不发生免疫反应。②一段时间后,给小白鼠注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观察小白鼠是否对此种抗原发生免疫反应。③再过一段时间,给小白鼠注射抗原Y,观察小白鼠是否对此种抗原发生免疫反应。预期结果与结论: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淋巴细胞的特异性是先天存在的。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淋巴细胞的特异性是由抗原的“教导”产生的。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B【解析】1、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竞争就会加剧,以该种群为食的动物的数量也会增加,这就使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有时会稳定在一定的水平,形成“S”型增长曲线。2、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K值。【详解】A、分析图可知,单独培养条件下,甲藻的K值约为2.0×106个,所以种群增长最快时的种群数量是K/2,即1.0×106个,A正确;B、混合培养时,10~12天乙藻种群数量接近0,所以种间竞争强度低,此时甲藻数量增长缓慢的原因是培养液和空间有限,B错误;C、由于空间和资源有限,所以乙藻单独培养时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C正确;D、据图可知,混合培养时,乙藻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导致全部死亡,D正确。故选B。2、A【解析】A、近几年“北上广”人口数量不断增多,其主要原因是迁入率的增加,A项错误;B、国家禁止通过技术手段鉴定胎儿性别,目的为防止人为干扰性别比例,B项正确;C、目前国家全面放开“二胎政策”,目的是调整中国人口的年龄结构,应对老龄化问题,C项正确;D、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直接决定种群密度,D项正确。故选A。3、B【解析】分析题图:将一定数量的酵母菌接种到装有10mL培养液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培养,接种后不再更换或添加培养液,种群增长呈现S曲线,达到K值后,种群数量不再增加,t2之后,由于营养物质减少、代谢产物积累等原因,种群数量可能逐渐减少。【详解】A、由于空间和营养物质有限,t2之前酵母菌数量呈S型增长,A错误;B、向培养液中通入O2,促进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大量增殖,种群达到K值所用时间缩短,B正确;C、由于发酵液体积和空间不变,即使增加酵母菌的初始数量,K值也不变,C错误;D、t2之后,由于容器中营养物质、氧气含量减少和代谢产物积累,酵母菌种群数量可能会逐渐减少,D错误。故选B。4、B【解析】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详解】A、条件反射是出生后才有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复杂反射,A正确;B、非条件反射是生物生存的基础,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有了条件反射,生物适应环境的能力大大加强,B错误。C、条件反射建立之后,如果反复应用条件刺激而不给予非条件刺激强化,条件反射就会逐渐减弱,最后完全不出现。因此,条件反射必须不断的强化,否则就会消退,C正确;D、条件反射是有意识的活动,因此,条件反射的建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D正确。故选B。5、A【解析】构成DNA分子的脱氧核苷酸虽然只有4种,配对方式仅2种,但其数目却可以成千上万,更重要的是形成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可以千变万化,从而决定了DNA分子的多样性。故选A。6、C【解析】在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用纯种黄色皱粒豌豆(YYrr)与绿色圆粒豌豆(yyRR)作亲本进行杂交,F1为YyRr,F1再进行自交,F2为Y_R_:Y_rr:yyRr:yyrr=9:3:3:1。【详解】根据题意分析可知,亲本基因型为YYrr、yyRR,F1为YyRr,F2为Y_R_:Y_rr:yyRr:yyrr=9:3:3:1,其中纯合子占1/2×1/2=1/4,重组型个体(Y_R_、yyrr)所占的比9/16+1/16=5/8,故选C。7、B【解析】草履虫是原生动物,属于真核生物;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小麦和豌豆是高等植物,属于真核生物。故选B8、D【解析】糖原是动物特有的多糖,A错误;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中都含有DNA和RNA,B错误;动植物细胞中都有核糖体,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中都含有中心体,C错误;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和大液泡,而动物细胞没有,D正确。二、非选择题9、(1)反射(2)①.突触小泡②.胞吐③.组织液④.特异性受体⑤.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3)①.上升②.减少【解析】分析示意图可知:多巴胺合成后,贮存在结构①突触小泡中;神经递质释放依赖于突触小泡的膜和突触前膜融合,体现膜的流动性;根据图中信息,②是突触间隙。从图可知,可卡因具有封闭多巴胺转运体的作用,故会导致突触间隙中多巴胺含量增多。【小问1详解】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小问2详解】神经递质位于突触小泡内,当神经末梢有神经冲动传来时,突触小泡的膜与突触前膜融合后,神经递质以胞吐的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组织液)中,经过扩散运输到突触后膜,与突触后膜上的多巴胺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兴奋,后膜膜外的电位变化由正变负。由图可知,正常情况下,多巴胺发挥作用后可能过多巴胺转运体运输进入突触小体,而可卡因与多巴胺转运体结合,阻止了多巴胺进入突触前膜,导致突触间隙中多巴胺含量增多,与多巴胺与受体结合,导致突触后膜持续性兴奋,即延长对大脑的刺激,而产生“快感”。【小问3详解】由题图可以看出,可卡因是一种毒品,吸食可卡因后,会封闭多巴胺转运体的作用,突触间隙中多巴胺含量上升。长期刺激后,还会使突触后膜上③的数量减少,使突触变得不敏感,吸毒者必须持续吸食可卡因才能维持兴奋,这是吸毒上瘾的原因之一。【点睛】本题考查脑的高级功能和实验设计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一般。10、(1)①.提高细胞代谢的速率,使机体产生更多的热量②.增加产热③.减少散热(2)①.分级调节②.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以胞吐的形式释放神经递质(3)①.记忆②.更迅速、更高效、免疫力更强(或短时间内迅速产生大量的抗体和记忆细胞,免疫预防作用更强)【解析】疫苗是将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立克次氏体、病毒等)及其代谢产物,经过人工减毒、灭活或利用转基因等方法制成的用于预防传染病的自动免疫制剂。疫苗保留了病原菌刺激动物体免疫系统的特性。当动物体接触到这种不具伤害力的病原菌后,免疫系统便会产生一定的保护物质,如免疫激素、活性生理物质、特殊抗体等;当动物再次接触到这种病原菌时,动物体的免疫系统便会依循其原有的记忆,制造更多的保护物质来阻止病原菌的伤害。【小问1详解】甲状腺激素可以提高细胞代谢的速率,使机体产生更多的热量;骨骼肌收缩,增加产热;血管收缩,体表温度下降,减少散热。【小问2详解】“下丘脑(释放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垂体(释放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释放甲状腺激素)”这种调节机制是分级调节,前面两种激素通过体液的运输一级一级地作用于后面一个腺体,使其分泌相应的激素;神经递质储存于突触小泡中,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以胞吐的形式释放神经递质。【小问3详解】疫苗可使机体产生更多的记忆细胞和抗体;若再次接触到新冠病毒,免疫过的机体产生抗体更迅速、更高效、免疫力更强(或短时间内迅速产生大量的抗体和记忆细胞,免疫预防作用更强)。【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激素调节和免疫,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11、(1)①.E②.D③.A(2)ade#aed#dea(3)非条件(4)①.由正变负②.突触③.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④.单向的⑤.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突膜释放,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5)①.传入②.传出【解析】非条件反射由低级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而条件反射必须由高级神经中枢(如大脑皮层)参与才能完成。非条件反射是通过遗传获得的,生来就有的。不需要强化过程就能形成。而条件反射是生物个体在后天的生活过程中建立的。需要强化过程才能形成。强化是指非条件刺激和中性刺激在时间和空间上多次重合后,中性刺激转变为条件刺激的过程。非条件反射是终生固定的,只要生物体神经系统保持完整,非条件反射就不会改变。条件反射是暂时的,反射通路不是固定的,可以消退。条件反射本质上是发生在高级神经系统中暂时性的神经联系,所以条件反射可以改变。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组成。切断实验法:若切断某一神经,刺激外周段(远离中枢的位置),肌肉不收缩,而刺激向中段(近中枢的位置),肌肉收缩,则切断的为传入神经元,反之则为传出神经元。【小问1详解】D所在神经元有神经节,故为传入神经,则反射弧包括感受器E、D传入神经、C神经中枢、B传出神经、A效应器。【小问2详解】反射是高等动物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两种类型,非条件反射是通过遗传获得的,生来就有的。不需要强化过程就能形成。而条件反射是生物个体在后天的生活过程中建立的。需要强化过程才能形成。强化是指非条件刺激和中性刺激在时间和空间上多次重合后,中性刺激转变为条件刺激的过程。故属于条件反射的是a.望梅止渴、d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和学生听到铃声向教室奔跑。【小问3详解】C位于脊髓中,脊髓属于低级神经中枢,据此可判断该反射弧完成的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小问4详解】刺激a时,a处会产生动作电位,膜外的电位变化是由正变负,在C处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结构)连接,产生的神经冲动通过突触时发生的信号转变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突膜释放,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所以神经递质在突触处的传递是单向的。【小问5详解】切断实验法的原理和过程:若切断某一神经,刺激外周段(远离中枢的位置),肌肉不收缩,而刺激向中段(近中枢的位置),肌肉收缩,则切断的为传入神经元,反之则为传出神经元。本题中如果若切断某一神经,刺激外周段(远离中枢的位置),肌肉不收缩,而刺激向中段(近中枢的位置),肌肉收缩,则切断的为传入神经,反之则为传出神经。【点睛】本题重点考查反射活动的类型和过程。难点是理解实验切断法的原理。12、(1)不同(2)a、c(3)①.高剂量的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抗原X②.未标记的抗原X③.小白鼠对抗原X不发生免疫反应,对抗原Y仍能发生正常免疫反应④.小白鼠对抗原X、Y均能发生正常免疫反应【解析】体液免疫过程为:①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②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液压件液力件合作协议书
- 2025年自动多排钻合作协议书
- 2024年甘肃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招聘工作人员笔试真题
- 2025-2030中国灵活透明的显示器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海藻栽培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洗脸盆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水冷机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模压纤维容器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棘轮继电器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条形码生成器软件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员工食堂就餐协议书
- 创伤紧急救护知识课件
- 医院单位单位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
- 湖北省第十届湖北省高三(4月)调研模拟考试数学试题及答案
- 2025年03月广东深圳市光明区科技创新局公开招聘专干5人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历年真题考点)解题思路附带答案详解
- 内蒙古通辽市科左中旗实验小学2025届数学三下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 高温急救知识培训
- 学前教育学 课件 第1、2章 绪论;学前教育的目标、内容的方法
- 2025北京丰台高三一模物理试题及答案
- 江南美术遗产融入美育的数智化路径探索
- 西雅图驾驶证考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