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化学常考考点练习-专题01物质的变化、性质和用途_第1页
2022年中考化学常考考点练习-专题01物质的变化、性质和用途_第2页
2022年中考化学常考考点练习-专题01物质的变化、性质和用途_第3页
2022年中考化学常考考点练习-专题01物质的变化、性质和用途_第4页
2022年中考化学常考考点练习-专题01物质的变化、性质和用途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年中考常考考点练习专题01物质的变化、性质和用途

一、单选题,共13小题

1.生活中的下列现象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活性炭吸附B.米饭变馒

C.咸菜表面有白色晶体出现D.榨取果汁

2.下列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挥发性

B.溶解性

C.可燃性

D.导电性

3.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是生活中的常见现象,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气球爆炸B.菜刀生锈C.水蒸发D,玻璃破碎

4.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了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A.活性炭除去房间中的异味B.用煤、石油、天然气作燃料

C.干冰用于冷藏食品D.用铜或铝制作导线

5.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银用于制作导线B.干冰用作制冷剂

C.铜用于制作铜火锅D.赤铁矿用于炼铁

6.下列是常见仪器在实验室的对话,其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试管:“同学们不爱惜我,我被摔碎了。”

B.铁架台:“好难受啊!我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了。”

C.烧杯:“热死了,我装的冰块不见了。”

D.漏斗:“滤液好浑浊呀!我嘴里的滤纸破了。”

7.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用生石灰做干燥剂B.用75%的酒精溶液对皮肤消毒

C.用活性炭除去自来水中的异味和色素D.用白醋除去水壶中的水垢

8.下列铁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银白色B.导热性C.延展性D.易锈蚀

9.2021年3月20日,三星堆出土的半张“黄金面具'‘被刷屏,同时出土的文物还有青

铜器、玉石器、金器、象牙等。古人制作这些物品的过程中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A.捶打黄金B.打磨象牙C.雕刻玉石D.湿法炼铜

10.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木炭吸附B.缓慢氧化C.氢气验纯D.胆帆炼铜

11.下列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12.下列关于物质用途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石墨用作电极材料,活性炭用作吸附家装产生的有害气体

B.聚乙烯塑料用作食品包装袋,可以大量使用

C.磷酸二氢铁(NH4H2PO4)用作复合肥料

D.氧气用作气焊

13.下列关于物质及变化的认识,正确的是

A.电子、光子、量子属于化学物质

B.化学变化有可能创造出世界上原来不存在的物质

C.任何变化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D.只有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获得物质和能量

二、非选择题,共6小题

14.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断

分类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概念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现象形状、状态等发生变化发光、发热、颜色变化、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区别物理变化时,没有新物质生成,化学变化时,有新物质生成

注意:

(1)化学变化发生时肯定伴随着变化,而物理变化发生不一定伴随着化学变化。

(2)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变化,如灯泡发光、发热为物理变化。

(3)燃烧和食物变质一定是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4)爆炸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气球、锅炉、轮胎的爆炸为变化。

15.下图是自然界中水的天然循环简图,试回答下列问题:

⑴在上图标有A、B的方框中填写:AB(填“水蒸气”或“雨

(2)水实现自身天然循环的过程,属于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3)驱动水循环的能量来自(填字母序号)。

A.地球B.太阳C.雨D.海洋

(4)在水蒸发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填字母序号)。

A.水分子不断运动

B.水分子之间间隔不变

C.氢、氧原子发生改变

D.水分子本身没有改变

16.将①物理性质、②化学性质、③物理变化、④化学变化的相应序号填写在下列横

线上。

碳酸氢镂是一种白色固体:,加热碳酸氢钱生成氨气、二氧化碳和水:

: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加热时产生的水蒸气在试

管口凝结成水珠::澄清石灰水显碱性::二氧化碳不能燃烧:

;将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

17.酒精是一种无色、透明、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易挥发,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常

用作酒精灯和内燃机的燃料,是一种绿色能源,当点燃酒精灯时,酒精在灯芯上气化

后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1)根据以上叙述,可归纳出酒精的化学性质是;酒精的用途是。

(2)用分子的观点解释:

①酒精灯不用时,要盖好灯帽;

②酒精有气味,水没有气味。

18.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涉及许多化学知识。

(1)《吕氏春秋》:金(即铜)柔锡柔,合两柔则为刚。“合两柔则为刚''体现了合金

的特性。

(2)《梦溪笔谈》:高奴县出脂水,燃之如麻,但烟甚浓(“脂水”指石油)。脂水燃烧过

程的能量转化形式是。“烟甚浓”是脂水发生(填“完全”或“不完全”)燃

烧。

(3)《肘后备急方》: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浸泡),绞取汁.…上述过程主要涉及

(填“物理减“化学”)变化。

(4)《淮南万毕术》:曾青(可溶性的铜的化合物)得铁则化为铜。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

19.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又反映出物质的性质。现有四种气体:①02、②CO、

③CO2、©H2,请选择符合题意的气体进行填空(填序号)。

(1)能用于灭火的气体是:

(2)能支持燃烧的气体是:

(3)最理想、最清洁的气体燃料是:

(4)本身有毒,但可以用于冶炼金属的气体是:

参考答案:

1.B

【解析】

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A.活性炭吸附,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米饭变馒,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咸菜表面有白色晶体出现,氯化钠晶体析出,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榨取果汁,只是物质的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Bo

2.C

【解析】

A、挥发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来表现,属于物理性质;

B、溶解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来表现,属于物理性质;

C、可燃性是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

D、导电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来表现,属于物理性质;

故选:Co

3.B

【解析】

A、气球爆炸只是形状的变化,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菜刀生锈有铁锈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水蒸发,只是状态发生了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玻璃破碎,只是形状发生了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B。

4.B

【解析】

A、活性炭能够吸附异味,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是物理性质;

B、可以用作燃料,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是化学性质;

C、干冰升华吸热,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是物理性质;

答案第1页,共7页

D、铜具有导电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是物理性质。

故选Bo

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是一对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有密切关系的概念,联系物理变化、化

学变化来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则掌握起来并不I困难。

5.D

【解析】

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

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A、银用于制作导线,是利用了铜具有优良的导电性,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

误;

B、干冰用作制冷剂,利用干冰升华吸热的性质,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C、铜用于制作铜火锅,是利用了铜具有优良的导热性,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

误;

D、赤铁矿用于炼铁,是利用了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氧化铁能与一氧化碳反应的性质,利用

其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

故选D。

本题难度不大,区分物质的用途是利用了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关键就是看利用的性质

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体现出来。

6.B

【解析】

A、试管摔碎,只是形状发生了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铁生锈,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C、冰融化,只是水的状态发生了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滤纸破损,只是形状发生了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C

【解析】

A、用生石灰做干燥剂,是因为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利用的是其化学性质,

不符合题意:

答案第2页,共7页

B、用75%的酒精溶液对皮肤消毒,能使蛋白质变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利用

的是其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

C、用活性炭除去自来水中的异味和色素,是因为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利用的是其物理性

质,符合题意;

D、用白醋除去水壶中的水垢,是因为醋酸能与氢氧化镁和碳酸钙反应,利用的是其化学

性质,不符合题意。

故选Co

8.D

【解析】

化学性质是在化学变化中体现出来的性质,例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易锈蚀等;物

理性质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体现出来的性质,例如色态味、熔沸点、密度、溶解

性、挥发性、导电导热性、延展性等;

易锈蚀是在化学变化中体现出来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

故选D。

9.D

【解析】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有无新物质的生成。捶打黄金、打磨象牙、雕刻玉石均

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湿法炼铜,铜是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D。

10.A

【解析】

A、木炭吸附,只是将色素等吸附在木炭的表面,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符合题

忌-A-*.;

B、缓慢氧化,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C、氢气验纯,发生了氢气的燃烧,有新物质水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D、胆研炼铜,有新物质铜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Ao

11.C

【解析】

A、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

B、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

答案第3页,共7页

C、过滤只是除去不溶性杂质,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正确;

D、食物霉变有菌类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

故选:Co

12.B

【解析】

A、石墨具有导电性,可用作电极材料;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用作吸附家装产生的有害

气体,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B、聚乙烯塑料可用作食品包装袋,但大量使用会造成白色污染,说法错误;故符合题

忌-A-*.;

C、磷酸二氢镀中含有氮元素和磷元素,属于复合肥料,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D、氧气能支持燃烧,可用作气焊,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掌握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3.B

【解析】

A、光子不属于化学物质,不符合题意;

B、化学变化能生成新物质,有可能创造出世界上原来不存在的物质,符合题意;

C、化学变化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物理变化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不符合题意;

D、物理变化也能获得能量,如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热量,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4.⑴物理

⑵化学

(3)化学

(4)物理

【解析】

(1)

化学变化发生时肯定伴随着物理变化,而物理变化发生不一定伴随着化学变化。

(2)

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灯泡发光、发热为物理变化。

答案第4页,共7页

(3)

燃烧和食物变质生成新物质,一定是化学变化。

(4)

爆炸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气球、锅炉、轮胎的爆炸没有生成新物质,为物理变化。

15.(1)水蒸气雨雪

(2)物理

(3)B

(4)BC

【解析】

(1)

自然界中水的天然循环,海水受热蒸发变为水蒸气,水蒸气在高空中冷凝成云,云通过雨

雪等降雨到地面,汇流到大海;故分别填写水蒸气、雨雪。

(2)

水实现自身天然循环的过程,是通过水的三态变化实现的,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

化。

(3)

驱动水循环的能量来自太阳能,故选B。

(4)

A、分子原子总是不断运动,水分子不断运动,正确;

B、水蒸发过程中,水分子之间间隔变大,错误;

C、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氢、氧原子不会发生改变,错误;

D、水蒸发是一个物理变化,水分子本身没有改变,正确。

故选BCo

16.①④①③②②④

【解析】

碳酸氢钱是一种白色固体,不通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属于物理性质,故填:①;

加热碳酸氢钱生成氨气、二氧化碳和水,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填:④;

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不通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属于物理性质,故

填:①;

加热时产生的水蒸气在试管口凝结成水珠,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填:③;

答案第5页,共7页

澄清石灰水显碱性,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属于化学性质,故填:②;

二氧化碳不能燃烧,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属于化学性质,故填:②;

将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是生成了碳酸钙沉淀,有新物质生成,属

于化学变化,故填:④。

17.(1)能燃烧(或具有可燃性)作燃料

(2)酒精分子在不断运动,防止酒精分子扩散到空气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