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第3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章末检测含答案解析_第1页
2022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第3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章末检测含答案解析_第2页
2022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第3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章末检测含答案解析_第3页
2022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第3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章末检测含答案解析_第4页
2022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第3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章末检测含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测评

第一套...........................................................................1

第二套...........................................................................13

第一套

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1个选

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说法,错误的是()

A.生态系统是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统一整体

B.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空间范围

C.一片草地是最小的生态系统,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D.生态系统种类众多,可以分为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

答案:C

解析:在一定空间内,生物群落与它的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统一整体,叫作生态系统;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但最小的生态系统可以是一段朽木,甚至更小。

2.下图为生态系统结构的关系示意图,a代表的成分是()

A.生产者B.消费者

C.分解者D.不能确定

答案:B

解析:生态系统包括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生物群落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从箭

头的方向上分析,a的能量和物质来自b,并可传递给c,所以a是消费者。

3.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高等植物202种,以矮小的草本和垫状植物为主,木本植物

极少。另外,还生活着藏羚、岩羊、野驴、白唇鹿、狼、雪豹、棕熊、秃鹫、猎隼、细

菌、真菌等。下列关于以上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它们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B.它们中的植物属于自养生物,自养生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C.它们中的动物属于消费者,其中植食性动物属于第二营养级

D.它们中的分解者能将动植物遗体、残骸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

答案:D

解析:生态系统指由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题中生物共同构成一个生物群

落,不能构成一个生态系统,A项错误;自养生物中的硝化细菌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能进行化能

合成作用,B项错误;秃鹫属于分解者,C项错误;它们中的分解者能将动植物遗体、残骸中的

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D项正确。

4.一片树林中,树、昆虫和食虫鸟的个体数量比例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选项能正确表示

树、昆虫、食虫鸟的能量大小关系的是(选项方框面积表示能量的大小)()

个体数量比例关系

昆虫

D

答案:C

解析:数量金字塔是以生态系统中每一营养级的生物个体数目为指标绘制的,有时会倒置,本

题就是一个实例。而能量金字塔是不会倒置的,所以三者的能量大小关系应该是沿食物链

,,树一昆虫一食虫鸟,,中营养级的顺序逐级递减的。

5.下图是毛白杨树林中2个营养级的能量流动图解。已知毛白杨树同化的总能量为N,方框

中字母代表能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B=C+D

B.。是指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

C.B是第二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

D.毛白杨树到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bW)xlOO%

答案:C

解析:据图分析可知4表示第二营养级摄入的能量,8表示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C表示第

二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表示第二营养级呼吸作用消耗的能

量,E表示分解者利用的能量。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8)=第二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和繁

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第二营养级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8是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

包括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和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毛白杨树同化的总

能量为N,故毛白杨树到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BAOxlOO%。

6.科研小组调查的某生态系统中甲、乙、丙、丁4种生物所含有机物的总量,如下图所示。

该4种生物共同构成一条食物链,在一段时间内,如果乙的种群数量增加,则会引起()

0

甲乙丙丁

A.甲、丁的种群数量增加,丙的种群数量减少

B.甲、丙、丁的种群数量均增加

C.甲、丁的种群数量减少,丙的种群数量增加

D.甲的种群数量减少,丙、丁的种群数量增加

答案:D

解析:由题图可知,丙种群的有机物总量最多,应该是该生态系统的第一营养级,所以上述4种

生物构成的食物链是丙一甲一乙一丁。乙的种群数量增加,会捕食更多的甲生物,因而甲的

种群数量减少,随之丙的种群数量将增加;丁以乙为食,所以丁的种群数量随乙种群数量的增

加而增加。

7.右图是我国北方处于平衡状态的某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其中箭头表示碳的传

递方向,字母表示碳传递途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大气中的二

号化碳库「

,亚~不,

|生产者卜汩相祠

g

分解者

A.碳从生产者流入消费者的主要形式是含碳有机物

B.a途径主要是通过光合作用实现的,b、d、g途径主要是通过呼吸作用实现的

C.碳在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

D.如果图中的字母表示碳元素传递的数量,植物正常生长,则夏季a、b、c、e之间的关系可

表示为a=b+c+e

答案:D

解析:图中a主要代表植物的光合作用;b、d主要代表生物的呼吸作用;g代表分解者的分解

作用,其中主要是呼吸作用;c代表捕食;e、f代表动植物的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被分解者利

用。夏季,植物正常生长,则a>b+c+e。

8.如果食物链上各营养级均以生物个体的数量来表示,并以食物链起点的生物个体数作底

层来绘制数量金字塔,则只有两个营养级的夏季草原生态系统(假设第一营养级是牧草,第二

营养级是羊)和森林生态系统(假设第一营养级是乔木,第二营养级是昆虫)数量金字塔的形

状最可能是()

A.前者为金字塔形,后者为倒金字塔形

B.前者为倒金字塔形,后者为金字塔形

C.前者为金字塔形,后者为金字塔形

D.前者为倒金字塔形,后者为倒金字塔形

答案:A

解析:根据能量流动的特点及两个生态系统的特点可知,夏季草原生态系统中体型较大的羊

的数量少于草,而森林生态系统中,昆虫的体型很小,其数量会显著多于乔木。所以前者为金

字塔形,后者为倒金字塔形。

9.右图是生物圈中碳循环示意图,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生物圈通过碳循环实现碳元素的自给自足

B.A是消费者,C是生产者,各成分间以二氧化碳的形式传递碳元素

C.对E过度开发利用会打破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

D.碳循环过程需要能量驱动,同时物质又是能量的载体

答案:B

解析:图中A是消费者,C是生产者,在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以二氧化碳的形式传递碳

元素,而在生物群落内部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碳元素。

10.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说法,错误的是()

A.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传递

B.生态系统中的信息在多细胞生物体内的细胞与细胞、个体与个体、种群与种群之间传递

C.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

D.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捕害虫属于对信息传递的应用

答案:B

解析: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不能在多细胞生物体内的细胞与细胞之间进行。信息在细胞与

细胞之间传递属于细胞间的信息传递。

11.某池塘底栖动物主要有软体动物类(铜锈环棱螺等)、寡毛类(苏氏尾鲤蚓等)、摇蚊类(羽

摇蚊等)。科研人员研究了该池塘底栖动物能量流动过程,构建了下图所示模型[单

位:kJ/(m2.a)]。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流经底栖动物的总能量是2119.5kJ/(m2-a)

B.底栖动物同化能中的大部分用于呼吸作用

C.图中“X”包含被下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

D.在能量流动的过程中伴随着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

答案:A

解析:底栖动物摄食能中的大部分为排便能,没有被利用,故流经底栖动物的总能量=2119.5-

1642.1=477.4[kJ/(m2.a)],A项错误;底栖动物同化能中的大部分用于呼吸作用,即代谢能,其

余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即生长能,B项正确;生长能中的一部分流入下一营养

级,其余流向分解者或未被利用,故图中“X”包含被下一营养级捕食所同化的能量,C项正确;

能量以物质为载体,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同时还有生物之间、生

物和非生物环境之间的信息传递,以调整种间关系,D项正确。

12.牛、羊适量采食后,草原上的植物就会增强其再生能力,尽可能缓解牛、羊采食对植被的

影响;火灾后的草原,经过一段时间后又恢复到原来的状态。以上事实分别说明草原生态系

统具有()

A.抵抗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

B.恢复力稳定性、抵抗力稳定性

C.抵抗力稳定性、抵抗力稳定性

D.恢复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

答案:A

解析:牛、羊适量采食后,草原上的植物就会增强其再生能力,尽可能缓解牛、羊采食对植被

数量的影响,说明草原生态系统具有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

即具有抵抗力稳定性;火灾后的草原,经过一段时间后又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说明草原生态系

统具有受到火灾破坏后恢复原状的能力,即具有较强的恢复力稳定性。

13.某学习小组准备制作一个生态缸,为使它较长时间保持稳定,一名同学提出了以下几点建

议,你认为不合适的是()

A.所用的缸应是透明的,以使缸内生物得到充足的光照

B.缸内生物应包含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C.缸内绿色植物越多越好

D.缸内各生物应存在营养上的联系

答案:C

解析: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其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数量应保持一定的比例,以维持能

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正常进行,而不是生产者越多越好。

14.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A.森林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比草原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低

B.人造单纯林易受到破坏的主要原因是营养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弱

C.生态系统受到外来干扰,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会被破坏

D.只要有外来物种,就能破坏生态平衡

答案:B

解析: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繁多,营养结构复杂,而草原生态系统生物种类相对较少,营

养结构简单,因此森林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比草原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高,A项错

误;人造单纯林中生物种类较少,营养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弱,易受到破坏,B项正确;如果

生态系统受到的外来干扰程度在其自我调节能力范围之内,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不会被破

坏,C项错误;如果外来物种有天敌或不适应该生态系统,则不会破坏生态平衡,D项错误。

二、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至少有1个选

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15.下图表示一个简化的食物网,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食草鸟-----►鹰----------蛇

I

草食虫鸟

)/'蜘蛛—青蛙

食草昆虫--------------------

A.该食物网由4条食物链组成

B.其中的初级消费者是食草鸟

C.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4种

D.生态系统的4种成分中,该图只体现了2种

答案:CD

解析:据图可知,该食物网由5条食物链组成;食草性鸟和食草昆虫都是初级消费者;处于第

三营养级的生物有鹰、食虫鸟、蜘蛛和青蛙4种;该图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缺少生态系

统中的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16.下图为“桑基鱼塘”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模式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

的是()

\,——-Z蚕

沼渣-粪

禁塘泥」------------鱼]

A.“4一桑”不能代表能量流动

B.模式图中不应有“4一池塘”的箭头

C.鱼是次级消费者

D.该生态农业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

答案:ABC

解析:“中一桑''可代表该生态系统能量的输入,A项错误;该池塘水体中还有其他的生产者,

模式图中应有“0•一池塘”的箭头,B项错误;图中显示鱼以蚕粪为食,是分解者,C项错误。

17.下列关于碳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全过程在生物群落中进行

B.碳元素只能通过光合作用进入生物群落

C.生物群落中碳元素主要通过呼吸作用回归非生物环境

D.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答案:CD

解析:碳循环过程在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进行,A项错误;碳元素是通过生产者的光合

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进入生物群落的,B项错误;生物群落主要通过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从而使碳元素返回大气中,C项正确;碳循环过程伴随着能量的变化,D项正确。

18.稻田生态系统是四川盆地重要的农田生态系统,卷叶螟和褐飞虱是稻田中2种主要害虫,

拟水狼蛛是这2种害虫的天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害虫与拟水狼蛛间的信息传递,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B.防治稻田害虫,可提高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C.精耕稻田与弃耕稻田的生物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相同

D.用性外激素专一诱捕卷叶螟,短期内褐飞虱种群密度会下降

答案:BC

解析:害虫与拟水狼蛛间的信息传递可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A

项正确;防治稻田害虫,能调整能量流动方向,但不能改变能量传递效率,B项错误;精耕稻田

与弃耕稻田相比,因人为因素作用,演替速度及方向会有差异,C项错误;用性外激素专一诱捕

卷叶螟,卷叶螟的数量下降,就会有更多的褐飞虱被拟水狼蛛捕食,D项正确。

19.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B.“遭到破坏,恢复原状”属于抵抗力稳定性

C.人类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干扰”不应超过其承受能力

D.热带雨林遭到严重砍伐后,其恢复力稳定性仍很高

答案:AC

解析:“遭到破坏,恢复原状”属于恢复力稳定性;热带雨林营养结构复杂,在遭到严重的砍伐后,

很难恢复,其恢复力稳定性低。

20.下图表示甲、乙2个生态系统受到相同强度的干扰和解除干扰后稳定性的变化情况,下

列关于该变化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生态系统都具有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B.乙的恢复力稳定性比甲高

C.A、B点生态系统丧失了抵抗力稳定性

D.C点时只有恢复力稳定性

答案:A

解析:生态系统都具有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解除干扰后,甲恢复到原来水平,乙恢

复后总稳定性比原来低,所以甲的恢复力稳定性较高。

三'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54分)

21.(9分)在草原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的食物关系如右图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来划分,属于生产者,蚯蚓属于

(2)图中共有条食物链,其中鹰占有第营养级。

(3)若某种因素导致兔子全部死亡,则蚯蚓的数量将会如何变化?,原

因是O

(4)上述生物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能否说上述生物共同组成一个生物群落?为什

么?0

答案:(1)绿色植物分解者

(2)3三、五

(3)先增加后减少,最后趋于稳定兔子全部死亡,鹰捕食相思鸟的比例变大,相思鸟的数量减

少,从而引起蚯蚓的数量增加,一段时间后,由于种内竞争加剧,蚯蚓的数量又减少,最后趋于

稳定

(4)不能。因为这些生物只是草原生态系统中的部分生物,而生物群落应包括这个区域的所

有生物

解析:(1)图中绿色植物属于生产者,蚯蚓属于分解者,其他生物属于消费者。(2)图中共有3

条食物链,鹰占有第三、五营养级。(3)若兔子全部死亡,鹰捕食相思鸟的比例变大,相思鸟的

数量减少,导致蚯蚓的数量增加,随后,由于种内竞争加剧,蚯蚓的数量又减少,最后趋于稳

定。(4)图中的生物只是草原生态系统中的部分生物,不能构成一个生物群落。

22.(11分)下图表示某稳定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情况,A~G表示具体的能量流动过程,a~d

表示相关能量数据[单位:kJ/(cm2.a)]。请回答下列问题。

-

QE

i以

(1)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kJ/(cm2.a),生产者对光能的利用率约为.

(2)b值为。

(3)能量从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为

(4)当生态系统中分解者很少或没有时,对碳循环的影响是

(5)如果该生态系统为农田生态系统,从物质循环的角度分析,需要施肥的原

因:。

(6)若该农田被弃耕,随后群落组成会发生变化,这种情况属于演替。

答案:⑴874001.2%(2)180(3)16.0%(4)腐殖质中的碳元素不能回到非生物环境中

(5)农田中的产品不断输出(6)次生

解析:(1)该生态系统中,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即为

87400kJ/(cm2.a);照射在植物表面的太阳能为7000000kJ/(cm2.a),故生产者对光能的利用

率为(87400/7000000)x100%旬.2%。(2)由图可知,某一营养级(最高营养级除外)能量的去

向包括自身呼吸消耗、流入下一营养级、被分解者利用,图中b表示次级消费者流向分解

者的能量,为1600-1330(自身呼吸消耗)-90(流入下一营养级)=180[kJ/(m2.a)]。(3)能量从第

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为[(7800+1600+4600)/87400]xl00%=16.0%o(4)分解

者可以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给非生物环境。碳循环过程中缺乏分解者时,腐殖质就

不能被分解,其中的碳元素就不能回到非生物环境中。(5)农田生态系统中要输出大量的有

机物,因而要不断施肥以补充缺失的元素。(6)弃耕农田上存在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发生的演

替为次生演替。

23.(15分)下图是某生态系统中的能量与物质流通关系示意图,图中△为有毒物质,△后的数

值是其相对浓度,其他数字为能量值[单位:kJ/(cm2.a)]。请回答下列问题。

T能量:—质

(1)从完成生态系统功能的角度,简要说明生产者的重要作用:o

⑵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kJ/(cm2.a)o

(3)根据图中数值计算能量从A到B、由B到C的传递效率分别是和o

其余的能量最终通过生物的散失,能量流动具有的特点。

(4)若图中物质箭头是碳元素的流通过程,图中D是,它们能将生物组织内的碳元素

返回非生物环境。由此可见,D在物质循环中的重要作用是o

(5)在生态系统中,碳循环始终与结合在一起进行。

(6)从生态因素的角度看,存在于中的有毒物质经(填途径)富集,

越高的生物受害越严重。

答案:(1)是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的基础

(2)466

(3)13.5%20.6%呼吸作用逐级递减、单向流动

(4)分解者保证物质的循环利用

(5)能量流动

(6)空气、水、土壤(或非生物环境)食物链营养级

解析:首先要分析图中各符号所代表的含义,图中所示的是一个生态系统,箭头表示这个生态

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图中A是能量流动的开始,所以它一定是生产者,D最

后将物质分解又返回非生物环境中,应该是分解者,而B、C分别是初级消费者和次级消费

者。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即97+63+306=466[kJ/(cm2.a)]。能量由A

到B的传递效率4B固定的能量(63)/A固定的能量(466)]xl00%H3.5%,能量由B到C的传

递效率=[C固定的能量(13)/B固定的能量(63)]xl00%=20.6%。

24.(10分)同学们在课外活动中发现植物的落叶在土壤里会逐渐腐烂,形成腐殖质。他们猜

测落叶的腐烂是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不同生态系统的土壤微生物分解能力不同,并设计了实

验进行验证。

(1)实验设计首先要遵循的是原则和原则。

(2)在相同地点采集带有同种落叶的土壤,均分为A、B两组。A组不做处理(自然状态);B

组用塑料袋包好,放在60℃的恒温箱中处理1hoB组处理的目的

是。

(3)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因变量是,无关变量是_

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出2点)。

(4)如果同学们的猜测是正确的,若干天后,B组落叶的腐烂程度(填“大于”“小于”

或“等于”)对照组。

(5)如果同学们用带有同种植物落叶的冻土苔原和热带雨林的等量土壤为实验材料,分别模

拟原生态系统的非生物环境条件进行C组和D组的实验,定期抽样检测样品土壤中未腐烂

的落叶的含量。请根据预期结果在下图中绘出相应的曲线。

0时间

答案:(1)单一变量对照

(2)尽可能杀死土壤微生物,同时避免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变

(3)土壤微生物的多少落叶的腐烂程度土壤温度、含水量、pH、落叶的种类和大小等

(合理即可)

(4)小于

(5)如下图

解析:由题意可知,该实验的目的是验证落叶的腐烂是土壤微生物的作用,实验的自变量是土

壤中微生物的多少,因变量是落叶的腐烂程度。为遵循生物实验设计的对照原则和单一变

量原则,所以应尽量减少无关变量对实验的影响,如土壤温度、湿度、pH、落叶的种类和大

小等。在绘制曲线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①明确横坐标和纵坐标的意义,其中纵坐标为未腐烂

落叶的比例;②两曲线的起点相同,注意纵坐标初始值不为0;③由于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两曲

线呈下降趋势,且D组下降速度比C组快;④随时间的延长,微生物的数量增多,故两曲线的

下降趋势都是由慢到快。

25.(9分)某森林生态系统中有甲、乙两种昆虫,这两种昆虫的种群密度长期在一定范围内波

动,保持动态平衡。后来在/点时,在森林中施放了一种邻近林区曾多次使用的化学杀虫剂,

这一生态系统就发生了如下图所示的变化。回答下列问题。

甲昆虫的种群密度

、•森林光合作用产物量

.乙昆虫的种群密度

时间

■施药前施药后---H

(1)甲昆虫是食性昆虫,乙昆虫是食性昆虫,甲、乙两种昆虫之间的关系

为o施放化学杀虫剂后,甲昆虫的种群密度上升的原因是和乙昆虫的种

群密度下降。乙昆虫种群密度下降的原因是O

(2)施药前,该生态系统保持的状态,施药后生态系统受到破坏,说明生态系统的—

能力具有一定的限度。

(3)施药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该生态系统中的两种昆虫密度和森林光合作用的产物量会发

生怎样的变化?。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何种稳定性?。

答案:(1)植肉捕食具有抗药性没有抗药性

(2)相对稳定自我调节

⑶逐渐恢复恢复力稳定性

解析:(1)通过观察图中f点之前两种昆虫种群密度的波动情况可知,先增先减的为被捕食者,

所以可以判断出乙捕食甲,故甲、乙两种昆虫之间的关系为捕食,甲昆虫是这一生态系统中

的植食性昆虫,乙昆虫是这一生态系统中的肉食性昆虫。t点之后,乙因不具有抗药性而种群

密度下降,甲有抗药性且天敌数量减少,故甲的种群密度上升。(2)施药前,生态系统中各种生

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但施药后,

生态系统受到破坏,说明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3)施药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后,该生

态系统中的生物对该农药的抗药性会得到积累,所以两种昆虫的密度和森林光合作用的产

物量会逐渐恢复,说明该生态系统具有恢复力稳定性。

第二套

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1个选项

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L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太阳能来源于地球以外,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成分

B.硝化细菌是自养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

C.病毒是异养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

D.蚯蚓是需氧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

答案:B

解析:太阳能属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硝化细菌是自养生物,在生态

系统中属于生产者;病毒营寄生生活,属于消费者;蚯蚓属于分解者。

2.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4种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甲是生产者,包括全部的植物和部分细菌

B.所有的动物在生态系统中都属于丙

C.理论上,一个生态系统没有丙1和丙2也可以正常行使其功能

D.甲和乙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答案:C

解析:分析题图并根据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分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可知,丁为非生物的物质和

能量,甲为生产者,乙为分解者,丙为消费者。并不是所有的植物都属于生产者,如营寄生生

活的菟丝子属于消费者,A项错误;一些营腐生生活的动物属于分解者,如蚯蚓和蜕螂,B项错

误;生态系统可以通过生产者和分解者实现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的物质循环,所以,理

论上没有消费者的生态系统也可以正常行使其功能,C项正确;生产者(甲)是生态系统的基

石,分解者(乙)是生态系统中必不可少的成分,D项错误。

3.下图为南极某淡水湖中部分生物的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g角嘉,场足类动物〉

U鞭毛藻-变形虫等

原生动物

A.鞭毛藻和变形虫等原生动物属于生产者

B.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枝角类动物和细菌

C.该湖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都低

D.图中所示成分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

答案:C

解析:鞭毛藻属于生产者,原生动物属于消费者。细菌不参与组成食物链(网),不占任何营养

级。南极自然环境恶劣,物种数量较少,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都很低。

题图中没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是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之一。

4.在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中,位于最底层的是()

A.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B.生产者

C.消费者D.分解者

答案:B

解析: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所含能量最多,位于能量金字塔最底层。

5.下列关于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动物同化的能量中包括其粪便中的能量

B.生产者能将约10%的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C.相同条件下恒温动物的体重净增长低于变温动物

D.某营养级的消费者具有的能量与该级消费者的平均体重呈正相关

答案:C

解析:动物粪便中的能量不属于自身同化的能量,属于上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A项错误;生产

者只能将1%~2%的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B项错误;

由于恒温动物要维持体温恒定,同化的能量中有更多的比例用于细胞呼吸产生热量,所以其

体重净增长会低于变温动物,C项正确;某营养级的消费者具有的能量,由该营养级中个体的

体重与个体的数量共同决定,D项错误。

6.下图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部分示意图,①②③④各代表一定的能量值。下列叙述

错误的是()

由因口砸清丽■丝欣双币丽曾三级消费者|

A.生物与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不可逆转,所以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

B.①可以表示流经该生态系统的能量

C.各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一般为10%~20%

D.从能量关系看②,③十④

答案:B

解析:生物之间捕食与被捕食的关系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不能逆转,所以能量流动具有单

向性;①可以表示流入初级消费者的能量,即初级消费者的同化量,而流经生态系统内部的总

能量是指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一般来说,能量在相邻两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10%~20%;次级消费者固定的能量中有一部分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故②大于③

④之和。

7.下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其中“一”表示碳的流动方向。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在碳循环过程中,同时伴随着能量流动

B.某种原因造成图中e生物数量大量减少,推测短期内与之相邻的两个营养级生物数量发

生的变化是d增多,f减少

C.该生态系统的消费者包括图中的b、d、e、f

D.在a-c过程中碳主要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循环,在f-b过程中碳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

进行流动

答案:c

解析:由图可知,a、C之间有双向箭头,a、b、d、e、f均有箭头指向c,则c是大气中的二氧

化碳库,a为生产者;a、d、e、f均有箭头指向b,则b为分解者,d、e、f为消费者。图示中包

含的食物链为a—d—e-f,故e减少,短时间内d增多,f减少。碳在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

之间主要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循环,在生物群落内部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流动。

8.下列关于气候变暖的叙述,错误的是()

A.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将给人类带来无法估计的灾难

B.为防止气候继续变暖,人类要尽量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C.为防止气候继续变暖,人类要大力植树种草,保护植被

D.温度升高时,海水向大气释放的二氧化碳将减少,有利于阻止气温升高

答案:D

解析: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及对森林的乱砍滥伐,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增多,导致

气候变暖。为防止气候进一步变暖,我们应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开发新的清洁能源,并大

力植树种草,绿化环境,加强植物的光合作用。温度升高,海水向大气释放的二氧化碳将增多,

不利于防止气温升高。

9.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富营养化的水体出现水华现象,可以说明能量流动的特点

B.生态系统中能量的初始来源只有太阳能

C.食物链各营养级中约有10%的能量会被分解者利用

D.非生物环境中的物质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

答案:D

解析:富营养化的水体出现蓝细菌水华现象,是由于N、P等植物生长所需的矿质元素过多,

引起植物大量繁殖,未涉及沿食物链进行的能量流动,A项错误;生态系统中能量的初始来源

除太阳能外,也可能是化学能,如硝化细菌的化能合成作用,B项错误;能量在食物链中是单向

流动、逐级递减的,每个营养级约有10%的能量流向下一个营养级,C项错误;非生物环境中

的物质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如光合作用、化能合成作用等进入生物群落被生物利用,D项正

确。

10.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

A.信息传递把生态系统各组分联系成为一个整体,有维持生态系统平衡与稳定的作用

B.生态系统的反馈调节必须依赖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C.生态系统中用于传递的信息都是由生物群落产生的

D.生物之间的捕食行为是通过信息传递实现的

答案:c

解析:生物信息可分为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等类型,这些信息可能来自生物群落,

也可能来自非生物环境,如自然界的光照、温度等。

11.下列哪项不能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A.河流通过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和微生物的分解等消除污染

B.森林中,害虫数量增加时,食虫鸟的数量因食物丰富而增加

C.农民在稻田中除草,水稻长势良好

D.草原上鼠增多,猫头鹰的数量随之增加

答案:C

解析:农民在稻田中除草,人类可以通过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流向对人类

有益的部分,不能说明农田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12.下列与生态系统稳定性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就越高

B.农田生态系统比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高

C.由于物种组成单一,结构简单,北极冰原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都较低

D.在遭到严重破坏后,相对于池塘生态系统而言,海洋生态系统恢复得更快

答案:C

解析:生态系统组成成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其恢复力稳定性往往越低,A项错误;就抵抗力

稳定性而言,农田生态系统应比草原生态系统低,B项错误;在遭到严重破坏后,池塘生态系统

应比海洋生态系统恢复得快,D项错误。

13.下列关于生态缸制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A.设计并制作生态缸的目的是观察群落的演替

B.生态缸中放入较多的小甲鱼有利于该生态系统的稳定

C.生态缸中的生物之间最好要有捕食关系,否则稳定性就差

D.生态缸制作完成后,放在光线良好并且阳光直射的地方

答案:C

解析:设计并制作生态缸的目的是观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A项错误;生态缸中的生物种类和

数量比例要适宜,小甲鱼是该小型生态系统中的最高营养级,数量宜少,B项错误;缸内生物营

养结构越复杂,其稳定性就越强,C项正确;生态缸制作完成后,不能放在阳光直射的地方,否

则缸内生物会因为温度过高而死亡,D项错误。

14.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稳定性的变化受系统内外许多因

素的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苔原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稀少,营养结构简单,被破坏后恢复力稳定性高

B.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丰富,营养结构复杂,被破坏后恢复力稳定性高

C.河流生态系统受轻度的生活污水污染后,通过其自我调节作用能保持相对稳定

D.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间无信息传递发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不受信息传递

的影响

答案:C

解析:苔原生态系统所处的环境比较恶劣,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都比较低,A项错误;

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比较高,恢复力稳定性比较低,B项错误;河流生态系统受

轻度的生活污水污染,通过自净作用能保持相对稳定,C项正确;生态系统中,生物和非生物环

境之间存在信息传递,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进而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

定,D项错误。

二、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至少有1个选

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15.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交错连接成食物网的原因是多种生物在食物链中占有不同营养级

B.该食物网由8条食物链组成,蛇与鼠、食虫鸟与蛙的关系分别是捕食和种间竞争

C.该图体现了生态系统由生产者和消费者组成

D.图中鹰占有第三、四、五营养级

答案:CD

解析:食物网是生产者和消费者通过捕食关系形成的营养结构,其中食物链交错连接是由于

多种消费者可以占有不同的营养级。该食物网中有8条食物链,蛇与鼠是捕食关系,食虫鸟

与蛙之间是种间竞争关系。生态系统的成分除组成食物网的生产者、消费者外,还有分解

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在食物链植物T食草昆虫―食虫昆虫―食虫鸟(蛙)一蛇一鹰中,

鹰占有第六营养级。

16.下表是对某水生生态系统营养级和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结果,表中的A、B、C、D分别

表示不同的营养级,E为分解者;Pg表示生物同化的能量;Pn表示生物储存的能量,R表示生

物呼吸消耗的能量。能量单位为UkMn^a)。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项目ABCDE

Pg15.9870.72.1141.0211.5

Pn2.8369.40.761.920.1

R13.1501.31.479.1191.4

A.流经该系统的总能量是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即A-E的Pg之和

B.表中B在该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

C.第三营养级到第四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13.2%

D.流入各营养级的能量大部分被生物的呼吸作用所消耗

答案:A

解析:已知E为分解者,那么根据A、B、C、D的同化量,可以确定该水生生态系统中B为

生产者,D为初级消费者,A为次级消费者,C为三级消费者,那么B所固定的能量(Pg)为流经

该系统的总能量。第三营养级到第四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第四营养级的同化量/第三

营养级的同化量)xl00%=(2.1/15.9)xl00%H3.2%;从表格中可见,流入各个营养级的能量大

部分被生物的呼吸作用所消耗,例如,B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占同化量的比例

=(501.3/870.7)xl00%=57.6%,D项正确。

17.下图表示生物圈中碳元素的循环过程,其中a、b、c表示生态系统的不同成分。下列有

关叙述错误的是()

A.③过程代表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B.a、b分别代表消费者和生产者

C.⑦是温室效应产生的主要原因

D.疏松土壤可以加快⑤过程

答案:ABC

解析:图中a为分解者,b为生产者,c为消费者。④过程主要代表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③过

程主要代表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⑦为消费者的呼吸作用,虽能产生二氧化碳,但此生理过

程并不是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温室效应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大

量燃烧及大量植被的破坏。疏松土壤可以加快分解者的呼吸作用。

18.大闸蟹是以植物为主的杂食性甲壳类动物,因其味道鲜美而被大量养殖。下图为养殖大

闸蟹的阳澄湖某水域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部分图解,其中•表示能量(单位:kJ)。下列对该

图的分析,错误的是()

A.流经阳澄湖该养殖区域的总能量为akJ

B.植物到大闸蟹的能量传递效率为[c/3+2)*100%

C.图中d代表大闸蟹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的能量

D.由于有人工的管理,该区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一定比自然区域高

答案:ABD

解析: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包括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和饲料中含有的能量,即(a+7)kJ,A项

错误;由图可知,c为初级消费者的同化量,而b为初级消费者的摄入量,B项错误;初级消费者

的同化量-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的能量=大闸蟹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的能量,C项

正确;人工生态系统通常组分少,食物网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弱,因此,通常情况下,人工生态系

统的稳定性要比自然生态系统的低,D项错误。

19.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抵抗力稳定性低的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一定高

B.湖水自净能力体现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C.适当增加草原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可有效提高其恢复力稳定性

D.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越复杂,其自我调节的能力就越强

答案:BD

解析:抵抗力稳定性低的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不一定高,如北极冰原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

少,抵抗力稳定性低,但由于温度极低,条件恶劣,恢复力稳定性也很低;适当增加生物种类可

增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从而提高其抵抗力稳定性。

20.下图表示正常生态系统受到一定程度的干扰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变化。下列说法错误

的是()

A.在受到干扰之前,曲线在正常范围内波动是由于该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B.在受到干扰后,曲线偏离正常范围越晚,幅度越小,说明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高

CS2所代表的面积越大,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越高

D5所代表的面积越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越低

答案:CD

解析S面积越大,表示生态系统恢复所需时间越长,恢复力稳定性越低。S3面积越小,生态系

统的稳定性越高。

三'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54分)

21.(9分)下图所示是温带草原生态系统食物网的一部分图解,请据图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该食物网含条食物链,猫头鹰占有的营养级是,属于

级消费者。

(2)兔与鼠的关系是,蟾蛛与蜘蛛的关系是。

(3)由于某种原因,鼠突然全部死亡,短期内蛇的数量变化情况是o

答案:(1)7三、四、五、六次、三、四、五(2)种间竞争种间竞争和捕食(3)减少

解析:(1)该食物网共有7条食物链。由于食物网中的猫头鹰以多个营养级的生物为食,其所

占营养级的级别和消费者的级别有多个。从植物开始为第一营养级,由此推知,猫头鹰可以

是第三、四、五、六营养级。从植食性动物开始为初级消费者,由此推知,猫头鹰可以是次

级、三级、四级、五级消费者。(2)兔与鼠均为第二营养级,都以草为食,属于种间竞争关

系。蟾蛛与蜘蛛有两层关系:一是蟾蛛以蜘蛛为食,属于捕食关系;二是同时以食草昆虫为食,

属于种间竞争关系。(3)鼠突然死亡,猫头鹰会增加对蛇等的捕食,蛇的数量减少。

22.(12分)某苔原生态系统的部分食物网如下图1所示,其能量流动过程如图2所示。回答

下列问题。

苔葬苔草

图1

注:字母表示能量值;①②③表示营养级。

图2

(1)图1中的生物构成了条食物链,其中处于第二营养级的生物有种。

(2)图1中生物体内DDT浓度最高的生物是o

(3)图2中,甲代表的生态系统组成成分是,能量从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传递

效率是(用图2中的字母表示)。能量流入生态系统是通过的同

化作用实现的。

答案:(1)103(2)北极狐和雪鹃(3)分解者S/a)xlOO%生产者

解析:(1)由图1可知,该生态系统中共有10条食物链,苔葬和苔草是生产者,都处于第一营养

级;雪兔、旅鼠、驯鹿均以苔葬和苔草为食,都处于第二营养级。(2)生态系统中存在生物富

集现象,DDT浓度在最高营养级的生物体内最高。在图1的生态系统中,北极狐、雪鹑同属

于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