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劳动保障监察条例30【篇一:对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第三十条执行过程中的一些思考】对《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第三十条适用过程中的一些思考《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第三十条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对有第(一)项、第(二)项或者第(三)项规定的行为的,处2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一)无理抗拒、阻挠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实施劳动保障监察的;(二)不按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的要求报送书面材料,隐瞒事实真相,出具伪证或者隐匿、毁灭证据的;(三)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或者拒不履行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的行政处理决定的;(四)打击报复举报人、投诉人的。违反前款规定,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个人认为,这条规定至少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用人单位存在(一)、(二)、(三)、(四)行为之一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另一方面,用人单位存在(一)、(二)、(三)的,除了责令改正,还可以并处2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在我们劳动保障监察执法过程中,经常引用这条规定责令用人单位改正和对其进行处罚,然后该案件算是结案了。乍一看,这条规定和这种执法模式很符合逻辑,没有存在什么不妥,但是细看就发现,这样虽然对用人单位进行了处罚,但没有实现对用人单位是否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监察。因为还没对用人单位进行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实质性监察,案件就已经结案了,这样容易导致用人单位以通过程序的违法规避实体上的违法,以小的受惩罚的代价换取大的违法用工利益。这样就达不到我们立法和执法的目的即规范用人单位、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目的。出现这样的情况我想主要是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立法上的不完善。《劳动保障监察条例》上没有明确规定对用人单位存在第三十条行为进行处罚之后,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还要继续对该用人单位是否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进行监察,如发现存在违法用工进行要依法进行处理。二是用人单位故意规避法律,降低成本,提高利润。市场经济决定了企业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如果能规避法律而降低成本,提高利润,他们是肯定要优先考虑的。比如,在企业的劳动用工中,他们权衡认为违法用工的利益比缴纳罚款金利益高,那么它当然选择缴纳罚款金,换取违法用工。三是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的监察执法存在理解上的偏差。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以为对存在《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第三十条的行为的用人单位进行处罚后,案件就结案了,再也没有本部门的事了,执法任务就完成了。解决该条法规的不足,我想主要通过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完善制度。建议对《劳动保障监察条例》进行修改完善,对用人单位存在《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第三十条的行为除进行处罚外,还要明确规定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依法对其用工行为进行监察,对发现存在违法用工的要依法进行处理。此外,现行的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第三十条的处罚偏轻而且自由裁量权过大,该法条规定对有第(一)项、第(二)项或者第(三)项规定的行为的,处2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用人单位的违法用工行为所得往往比这个罚款金额大,所以他们乐于接受罚款,也不愿意配合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对其进行规范劳动用工。建议缩小罚款数额的自由裁量额度,同时提高处罚的基数。二是加重用人单位责任的承担。市场经济决定了所有的企业运作都是利益驱动的,他们追究利益的最大化,尽量降低自身的成本,只有通过法律法规的规定才能有效约束他们的行为。因此,应该加重用人单位对存在第三十条行为的责任承担。使他们不愿意去冒这个风险,承担这个结果。三是加强执法人员执法培训。通过培训,提高执法人员的法律知识水平和执法水平,做到严格执法、准确执法,不能简单、机械地执法,更不能为罚款而执法,而更应该着重于规范劳动用工,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四是加大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宣传。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对用人单位、劳动者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宣传,提高法律意识。【篇二:《劳动保障监察条例》】《劳动保障监察条例》作者:陈岚劳动保障监察是劳动保障行政机关依法对用人单位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和纠正违法行为,并对违法行为依法进行行政处理的行政执法活动,是国家行政执法的重要组成部分。2004年11月1日国务院第423号令颁布了《劳动保障监察条例》,并于2004年12月1日正式施行。《条例》的颁布为依法查处违反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律、法规的行为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武器。《条例》的颁布进一步完善了我国劳动保障法律体系,有利于推进依法行政,进一步规范劳动保障监察执法行为,促进劳动保障工作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条例》共分五章36条,包括总则、劳动保障监察职责、劳动保障监察的实施、法律责任和附则。《条例》与《劳动监察规定》相比,有许多发展和突破,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扩大了劳动保障监察适用对象范围第一是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劳动法对之统称为用人单位。这里的企业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各类企业。从多年的监察执法实践来看,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劳动用工行为和参加社会保险的活动是监察的主要内容,一些外资企业、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是监察执法的重点对象。第二是职业中介、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考核鉴定机构。对这些机构实施监察主要是检查其遵守职业中介、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考核鉴定有关规定的情况,更好地保护劳动者的权益。第三是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对这类监察对象应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依照劳动法执行的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主要检查劳动合同、工作时间及工资支付等劳动用工情况。另一部分是在社会保险方面,依据《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失业保险条例》《工伤保险条例》等行政法规,对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参加社会保险的情况实施监察。第四是非法用工主体。为与相关劳动保障法律法规规定一致,《条例》规定,对无营业执照或者已被依法吊销营业执照,有劳动用工行为的,由劳动保障部门依照本条例实施劳动保障监察,并及时通报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予以查处取缔。确立了劳动保障监察的主要原则1.合法原则。这一原则贯穿《条例》始终。要求监察执法主体及权限必须符合《条例》规定;实施监察必须正确适用《条例》及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监察执法程序必须符合《条例》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2.公开原则。即劳动保障监察执法活动除法律有特殊规定外,应当向社会公开。其本质是对公众知情权、参与权与监督权的保护,是接受人民群众监督的具体表现形式。如劳动保障监察依据的法律法规要公开;劳动保障监察职责及内容公开;监察机构的举报投诉电话公开;监察执法程序和处理时限公开。3.公正原则。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在实施监察时应当平等地对待所有行政相对人;合理行使自由裁量权;对违法案件要进行调查;劳动保障监察员与被监察的用人单位有直接利害关系的要回避。4.高效、便民原则。向社会公布举报投诉电话,设立举报投诉信箱;对用人单位的劳动保障监察,由用人单位用工所在地的县级或设区的市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管辖,方便用人单位报送材料和劳动者举报投诉维权;建立企业守法诚信档案,便于求职者了解企业信誉情况;在《条例》规定的时限内完成监察事项。5.教育与处罚相结合原则。不得以罚代管、以罚代教,更不得为个人和小团体利益以处罚牟取私利,也不能只教育不处罚。因为没有处罚做后盾,教育不能产生制止违法行为的理想效果。既要对用人单位的违法行为予以惩罚和制裁,又要通过教育使用人单位增强法制意识,收到双重功效。确立了劳动保障监察主体和监察员资格制度《条例》明确规定:国务院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主管全国的劳动保障监察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劳动保障监察工作。因此,根据依法行政要求的主体法定原则,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是劳动保障监察主体。同时,为解决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人员编制缺乏的问题,《条例》还规定,县、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可以委托符合监察执法条件的组织具体实施劳动保障监察工作。这就从法律上确立了劳动保障监察事业机构的地位。为适应依法行政对行政执法人员的要求,《条例》规定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和受委托实施劳动保障监察的组织中的劳动保障监察员应当经过相应的考核或者考试录用。经过考试合格后颁发由劳动保障部统一印制的劳动保障监察执法证件。这样做有利于提高监察执法水平。明确区分了举报和投诉处理制度《条例》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对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行为可以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举报。劳动者认为用人单位侵犯其劳动保障合法权益的,可以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投诉。这样区分更加明确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在处理举报和投诉时的不同职责,有利于对关系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违法行为及时处理。规定了劳动保障监察管辖制度《条例》结合劳动保障监察工作实际,确定了几种管辖形式。一是地域管辖,指同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在行使劳动保障监察权上的横向权限划分。《条例》规定,对用人单位的劳动保障监察,由用人单位用工所在地的县级或设区的市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管辖。有利于充分发挥县级或设区的市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情况熟、地域熟的优势,也符合适当下移执法重心的发展【篇三:3-16劳动保障监察条例】劳动保障监察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23号)《劳动保障监察条例》[1]已经2004年10月26日国务院第68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4年12月1日起施行。总理温家宝发行时间二00四年十一月一日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贯彻实施劳动和社会保障(以下称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规章,规范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根据劳动法和有关法律,制定本条例。第二条对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以下称用人单位)进行劳动保障监察,适用本条例。对职业介绍机构、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和职业技能考核鉴定机构进行劳动保障监察,依照本条例执行。第三条国务院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主管全国的劳动保障监察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劳动保障监察工作。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根据各自职责,支持、协助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的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第四条县级、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可以委托符合监察执法条件的组织实施劳动保障监察。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和受委托实施劳动保障监察的组织中的劳动保障监察员应当经过相应的考核或者考试录用。劳动保障监察证件由国务院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监制。第五条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工作。劳动保障监察所需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第六条用人单位应当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规章,接受并配合劳动保障监察。第七条各级工会依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对用人单位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情况进行监督。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在劳动保障监察工作中应当注意听取工会组织的意见和建议。第八条劳动保障监察遵循公正、公开、高效、便民的原则。实施劳动保障监察,坚持教育与处罚相结合,接受社会监督。第九条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对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行为,有权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举报。劳动者认为用人单位侵犯其劳动保障合法权益的,有权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投诉。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为举报人保密;对举报属实,为查处重大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行为提供主要线索和证据的举报人,给予奖励。编辑本段第二章劳动保障监察职责第十条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实施劳动保障监察,履行下列职责:(一)宣传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规章,督促用人单位贯彻执行;(二)检查用人单位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情况;(三)受理对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行为的举报、投诉;(四)依法纠正和查处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行为。第十一条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对下列事项实施劳动保障监察:(一)用人单位制定内部劳动保障规章制度的情况;(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的情况;(三)用人单位遵守禁止使用童工规定的情况;(四)用人单位遵守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劳动保护规定的情况;(五)用人单位遵守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规定的情况;(六)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工资和执行最低工资标准的情况;(七)用人单位参加各项社会保险和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情况;(八)职业介绍机构、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和职业技能考核鉴定机构遵守国家有关职业介绍、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考核鉴定的规定的情况;(九)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保障监察事项。第十二条劳动保障监察员依法履行劳动保障监察职责,受法律保护。劳动保障监察员应当忠于职守,秉公执法,勤政廉洁,保守秘密。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对劳动保障监察员的违法违纪行为,有权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或者有关机关检举、控告。编辑本段第三章劳动保障监察的实施第十三条对用人单位的劳动保障监察,由用人单位用工所在地的县级或者设区的市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管辖。上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根据工作需要,可以调查处理下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管辖的案件。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对劳动保障监察管辖发生争议的,报请共同的上一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指定管辖。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对劳动保障监察的管辖制定具体办法。第十四条劳动保障监察以日常巡视检查、审查用人单位按照要求报送的书面材料以及接受举报投诉等形式进行。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认为用人单位有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行为,需要进行调查处理的,应当及时立案。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或者受委托实施劳动保障监察的组织应当设立举报、投诉信箱和电话。对因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行为引起的群体性事件,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根据应急预案,迅速会同有关部门处理。第十五条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实施劳动保障监察,有权采取下列调查、检查措施:(一)进入用人单位的劳动场所进行检查;(二)就调查、检查事项询问有关人员;(三)要求用人单位提供与调查、检查事项相关的文件资料,并作出解释和说明,必要时可以发出调查询问书;(四)采取记录、录音、录像、照相或者复制等方式收集有关情况和资料;(五)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对用人单位工资支付、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情况进行审计;(六)法律、法规规定可以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采取的其他调查、检查措施。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对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可以当场处理的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行为有权当场予以纠正。第十六条劳动保障监察员进行调查、检查,不得少于2人,并应当佩戴劳动保障监察标志、出示劳动保障监察证件。劳动保障监察员办理的劳动保障监察事项与本人或者其近亲属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第十七条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对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行为的调查,应当自立案之日起60个工作日内完成;对情况复杂的,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30个工作日。第十八条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对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行为,根据调查、检查的结果,作出以下处理:(一)对依法应当受到行政处罚的,依法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二)对应当改正未改正的,依法责令改正或者作出相应的行政处理决定;(三)对情节轻微且已改正的,撤销立案。发现违法案件不属于劳动保障监察事项的,应当及时移送有关部门处理;涉嫌犯罪的,应当依法移送司法机关。第十九条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对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行为作出行政处罚或者行政处理决定前,应当听取用人单位的陈述、申辩;作出行政处罚或者行政处理决定,应当告知用人单位依法享有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第二十条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行为在2年内未被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发现,也未被举报、投诉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不再查处。前款规定的期限,自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手术室麻醉师培训课件
- 《上皮组织医学医药》课件
- 《博物馆新》课件
- 公务员考试经验分享培训课件
- 第三方信息安全风险评估
- 《客户沟通技巧培训》课件
- 1 北京的春节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 14我要的是葫芦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 综合实践活动校园小主人
- 联通双11活动策划方案
- 偏瘫的早期康复治疗
- 北京车牌租赁合同格式
- 物流发展前景分析
- 职业病基础知识培训
- 《中国的饭局文化》课件
- 2024-2030年中国聚醚醚酮树脂行业前景动态及发展方向预测报告
- 2024-2025学年译林版七年级英语上学期期中复习试卷(南京卷)含解析
- 走近大诗人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标志设计 课件 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24)初中美术七年级上册
- 工程结算资料清单
- 部编版(2024)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15课《我们不乱扔》教学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