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2024年高等教育教育类自考-00467课程与教学论考试近5年真题荟萃附答案第I卷一.参考题库(共100题)1.非指导性教学的学习观2.从什么方面把握教学方法的本质?3.批判课程论者的隐性课程观可概括为两个方面:“()”与“()”。4.认知策略的学习条件有哪些?5.简述赫尔巴特的教学理论。6.简述经验自然主义经验课程论的基本特征。7.布卢姆等人的教育目标分类学的三大领域是哪大领域?8.科目本位课程理论形态在20世纪获得新发展,即:“()”(代表人,巴格莱)和“()”将科目本位课程理论进步深化。9.奥苏伯尔的教学设计模式评论10.“()”观点的代表是博比特与查特斯11.教育目标分类学情感领域的基本内容是什么?12.简述对范例教学的模式评价13.简述“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技术观。14.课程理论与实践中典型的课程类型包括哪些?15.课程内容的选择大致包括哪些环节?16.西方的科目本位课程大致包括哪些思想形态?17.简述裴斯泰洛齐的教学理论。18.在中国,课程一词最早出现于()。19.环境教育课程有两种典型的组织模式:()模式和()模式。20.典型的基本的学科课程类型有哪些?21.简述主体教育观的内涵。22.范例教学模式的基本思想是什么?23.德国教育家拉伊在1903年出版了(),梅伊曼1914年出版了“实验教育学”讲演稿。从而使教育学成为“科学的教育学”——“实验教育学”。开启了欧洲科学化教学设计研究的先河。24.课程整合并非以牺牲不同课程要素之间的()为代价。25.分析“教学认识过程的本质是间接性”。26.范例教学模式的教学论原则有哪些?27.简述范例教学的过程28.简述教育目标分类学的贡献29.简述“计算机为媒体的交往”(CMC)内涵及其对教学领域影响。30.简述课程变革的情境模式的基本内容与贡献。31.美国著名的课程论专家派纳指出,美国课程研究领域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发生了重要的“范式转变”:由“课程开发”范式转向“()”范式。32.卢梭教学论的贡献是什么?33.()是借助各种静态的教学手段如挂图、模型等而提示内容的方法,是一种直观教学方法。34.个别学习的涵义:()。35.简述过程取向的评价的本质、价值与缺陷。36.行为目标的价值取向37.课程内涵的发展趋势是什么?38.简述世界课程教材改革的发展趋势。39.简述学科结构的基本含义。40.简述课程实施的相互适应取向的基本特征。41.个别化教学组织的若干误区:“()”;“()”;“()”。42.生成性目标的价值取向43.“能力分组”背后存在“()”的遗风。44.提示型教学方法主要包括四种形式:“示范”、“()”、“展示”“口述”。45.夸美纽斯的教学理论(原理)是什么?46.评析“教师中心论”。47.课程内容即学科知识,即当代社会生活经验,即学习者的经验,这三种课程取向的关系是什么?48.“()”指将所选各种课程要素在尊重差异的前提下找到彼此之间的内在联系,然后将之整合为一个有机整体。49.建构主义教学模式有哪些?50.简述经验课程或活动课程的基本特征。51.提示型教学方法的局限性表现在哪些方面?52.简述目标达成模式的基本内容与价值。53.简述选择学习经验的内涵。54.怎样有效开发综合课程?55.简述利维的历史分期。56.简述“直线式课程”与“螺旋式课程”的关系。57.今为止,已出现过的三种典型的经验课程理论形态是哪些?58.过程模式基本内容是什么?59.简述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关系。60.实践性课程主要包括哪些思想?61.简述中国课程教材改革的成就与问题.62.查特斯的课程开发理论的步骤63.程序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64.社会本位综合课程的范例:()、STS课程、()、国际理解教育课程。65.迄今为止出现了三代交叉科学,依次为:(),(),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合流的产物。66.经验自然主义经验课程论的代表人是:()67.简述表现性目标的特点68.简述目标取向的评价的本质、价值与缺陷。69.共同解决问题型教学方法的基本形态:()。70.动作技能的学习条件71.简述学习的层级理论的基本内容。72.简述建构主义的基本类型。73.确定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基本环节有哪些?74.简述“研究、开发与传播”模式的基本内容、实质与缺陷。75.简述课程与教学(教学方法)分离的弊端。76.当代个别化教学组织的范例:()(20世纪60年代末确立起来的个别化教学体系)77.如何从课程实施三种取向之关系看我国课程改革。78.简述恰当提问的基本要求。79.()指将所选各种课程要素在不同学习阶段予以重复,此标准首先由泰勒提出的。80.学科本位综合课程的基本类型有哪些?81.“降低学力水准”与留级相反,但却是一种“伪善的平等主义”,已导致“()”。82.“()”观点的代表是杜威的经验自然主义和社会改造主义课程理论83.实践性课程开发理论的代表人物——()84.简述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85.评析“学生特殊客体论”。86.根据师生相互作用的性质,简述同步学习的类型。87.教育目的、教育目标、课程与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88.课程选择的基本取向或课程内容的基本取向有什么?89.发现学习的特征是什么?90.“泰勒原理”的实践基础——“()”(1934-1942)91.把科学知识分为概念原理的知识与过程方法的知识是从()纬度来看待学科知识的。92.加涅区分五类学习结果是什么?93.加涅和布里格斯是70年代()理论的代表人物。94.“泰勒原理”的实质(深层价值取向):“()”的追求。它倾向于把课程开发过程变成一种普适性、划一性的模式,课程开发过程的创造性不见了。95.简述“留级制度”带来的问题。96.简述回应模式的基本内容与价值。97.简述综合课程的限制(缺点)。98.苏格拉底的“精神助产术”的哲学基础是:目的哲学论,“自我”、“()”在其哲学中处于首要地位。99.一般认为课程作为独立研究领域诞生的标志——1918美国著名学者博比特出版的()。100.赞科夫发展性教学的教学目标:()第I卷参考答案一.参考题库1.参考答案:罗杰斯把学习分为无意义联结的学习和有意义的经验性学习。而非指导性教学是为了促成有意义的经验性的学习。2.参考答案: 第一,教学方法体现了特定的教育价值观,指向于实现特定的课程与教学目标。 第二,教学方法受特定的课程内容的制约。 第三,教学方法还受教学组织的影响。什么样的教学组织形式会直接影响教学方法的选择。3.参考答案:再生产性的隐性课程;抵制性的隐性课程4.参考答案:对策略作描述、提供各种时机进行各种认知策略的练习,如提出新奇的问题到解决问题。5.参考答案: (1)观念心理学。是围绕“观念”、、“统觉”、“观念团”、“思想之环”几个概念展开的。 (2)教学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兴趣。多方面的兴趣是教学的直接目的,是连接观念体系与“善的意志”的纽带。 (3)教学的“形式阶段”:四个教学的“形式阶段”,即明了(清楚、明确地感知新教材)、联合(新观念与旧观念结合起来)、系统(新旧观念的各种联合与儿童的整个观念体系统一起来)、方法(作业)。 他的弟子戚勒把四段进行修改,提出了历史上著名的“五阶段教学法”——预备、提示、联合、概括、应用。 (4)教育性教学——作为知识传递的过程和作为善的意志之形成的道德教育就是统一的。他在历史上第一次揭示了教学的“教育性规律”,第一次把教学与道德教育统一起来,对后世影响深远。6.参考答案: ⑴“经验课程”之“经验”是人与环境的交互作用,是主动行动和对行动结果只反思的结合。 ⑵“经验课程”的终极目的是“持续生长”。 ⑶“经验课程”内容的基本来源是儿童、学科知识、社会。 ⑷“经验课程”与“问题解决教学”(“反省思维教学”)是内在统一的。 ⑸“经验课程”的理论基础是经验自然主义哲学或实用主义哲学。7.参考答案: 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8.参考答案:要素主义;永恒主义9.参考答案:该模式以自创的学习理论为基础,在特定的背景下对教学问题进行了独到的思考。他的同化学习论,强调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强调新知识的意义的建立,为我们客观准确地看待课堂学习,提供了新的视角。接受学习不等于机械学习,发现学习不等于有意义学习,这要视具体的教学情境与教学实际而定。可以说,奥苏伯尔纠正了布鲁纳片面强调发现学习的偏颇,弥补了布鲁纳的不足。对我们来说,奥苏伯尔的理论显然要比布鲁纳和皮亚杰的理论更亲切、自然、便于理解和应用。10.参考答案:被动适应论11.参考答案:接受、反应、价值判断、组织、价值观念或价值复合体的个性化。12.参考答案:范例教学在对学生主动性的弘扬方面,在对教学的问题性的提倡方面,以及在思考课程内容时突破学科界限、主张课题性教学、重视知识与生活的联系等方面提出了新的主张,这无疑是吸收了进步主义思想方面的有益的东西。在强调教的作用同时强调用教来统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索精神,这又显示出该模式继承了德国传统教育思想。13.参考答案:教学技术越来越强调学习者中心,通过不断开发与硬件相适应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软件,日益提高人机协作和互动的水平,日益提高计算机传递系统的效率。14.参考答案: ⑴学科课程与经验课程 ⑵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 ⑶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 ⑷直线课程与螺旋式课程 ⑸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15.参考答案: ⑴确定课程价值观,其核心是回答“什么是受过教育的人”; ⑵确定课程目标,这是课程价值观的具体化; ⑶确定课程选择三种基本取向之关系; ⑷确定课程内容,即选择出与特定课程价值和课程目标相适应的课程要素。16.参考答案: ⑴要素课程说(代表人,亚历士多德) ⑵泛智课程说(代表人,夸美纽斯,“泛智论”) ⑶赫尔巴特主义课程论 ⑷功利主义课程论(代表人,斯宾塞,赫胥黎)17.参考答案: (1)适应自然的原理。“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是教育最基本的原则。 (2)教育教学的原理。他充分论证的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教育教学原理是自我发展原理和直观原理。 (3)教学心理学化。首次明确提出把心理发展的研究作为教学总原则的基础的是裴斯泰洛齐。18.参考答案:唐朝19.参考答案:多学科;学科际20.参考答案: 科目本位课程;学术中心课程;综合学科课程。21.参考答案: (1)人是主体,教育应当尊重并提升人的主体性,培养具有主体性的人。 (2)教育要回归生活世界,回归了生活世界的教育在社会中具有主体地位。22.参考答案:要组织教养性的学习,促进学习者的独立性,即引向连续起作用的知识、能力和态度。23.参考答案:《实验教学论》24.参考答案:差异25.参考答案: (1)教学认识过程的本质是间接性,即是说儿童的认识是以间接经验为主,教学的主要目标是指向于儿童间接经验的学习。 (2)这种观点并未真正揭示教学认识过程的本质。 (3)人的认识遵循着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辩证统一的规律。人在认识、探究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离不开间接经验的支持,离开了间接经验,人的直接经验会变得非常狭窄、非常局限。间接经验又是基于直接经验和为了直接经验的,也就是说,间接经验通过转化为直接经验而起作用,其存在的意义也在于拓展人的直接经验并进而提高人们认识、探究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4)儿童的认识也遵循着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辩证统一的规律,但儿童学习的间接经验是经过系统设计并以课程的形态呈现出来的。儿童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的直接体验具有很大的教育价值和身心发展的价值。但当间接经验脱离儿童的直接经验或者使儿童的直接经验仅处于辅助地位的时候,这种间接经验非但不会促进发展反而很有可能抑制发展。26.参考答案:教学与训育统一的原则、问题解决与系统学习统一的原则、形式训练与实质训练统一的原则、主体与客体统一的原则。27.参考答案:范例性地阐明个的阶段、范例性地阐明类型和类的阶段、范例性地掌握法则型、范畴性关系的阶段、范例性地获得关于世界以及生活关系的经验。28.参考答案:为教育理论与实践提供了一个启发性的概念框架;创造性地处理了教育学与心理学的关系。29.参考答案: 这种交往超越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使不同地域、甚至不同时代的人展开便捷的交往,使人们很容易与世界上著名的信息资料建立联系。 对教学影响: (1)教学成为“网络化交往” (2)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发生了重大变化 (3)课程囊括了学校资源与社会资源 (4)为远距离教育提供了新的方向30.参考答案: (1)基本内容:该模式认为: ①课程知识包括情境知识,这些情境知识是教师在从事不断前进的教与学的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 ②课程变革的个体在思维和行动方面成长与变革的过程,而非课程设计与实施的组织程序。 ③教师不论是创造和调整他们自己的课程,还是对别人所创造和强加的课程作出反应,他们的课程实践总是基于对特殊情境的知觉而发生变化。 (2)贡献:该模式认为,教师作为课程知识和课程变革的创造者而非接受者,是可能的。自此,教师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在课程实施的研究中开始得到关注。31.参考答案:课程理解32.参考答案: (1).他的教学论在教学论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2)他主张教育要尊重儿童天性和主体地位; (3)教学要基于儿童的年龄特征; (4)把发现视为人的天性,把兴趣与方法视为发现教学的基本因素,把自主的、理性的人格视为发现教学的目的; (5)确立了活动教学、实物教学等教学形式; (6)提出了现代教学研究的基本课题,他的教学见解洞悉了教学的真谛,指导了两个多世纪的教学改革。33.参考答案:呈示34.参考答案:是指学生之间不交换信息,每一个人自主展开的问题解决学习35.参考答案: 本质:受“实践理性”所支配,它强调评价者与被评价者的交互作用、强调评价者对评估情境的理解、强调过程本身的价值。 价值:在于开始承认评价是一种价值判断的过程,把人在课程开发、实施及教学运行过程中具体表现作为评价的主要内容,对人的主体性、创造性给予一定的尊重。 缺陷:该取向的不足之处在于它并没有完全走出目标取向评价的藩篱,对人的主体性的肯定不够彻底。36.参考答案:行为目标取向在本质上是受科技理性所支配的,它体现了唯科学主义的教育价值观,它以对行为的有效控制为核心。37.参考答案: (1)从强调学科内容到强调学习者的经验和体验 (2)从强调目标、计划到强调过程本身的价值 (3)从强调教材的单因素到强调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因素的整合 (4)从只强调显形课程到强调显形课程与隐性课程并重 (5)从强调实际课程到强调实际课程和“虚无课程” (6)从只强调学校课程到强调学校课程与校外课程并重38.参考答案: (1)在课程政策上,谋求“国家课程开发”与“校本课程开发”的统一 国家课程:是政府为保证国民的基础学力、基本素质而开发的课程。 校本课程:是基于每一所学校所在的社区的特殊需要而开发的课程。 校本课程开发:是指以学校为核心,以校长、教师、学生、学生家长等为主体进行课程的规划、设计、实施与评价。 (2)在课程内容上,既引进符合信息时代要求的信息技术知识,又把学习者“个人知识”作为课程内容的有机构成。 (3)提倡多样化的课程结构 (4)重视课程实施研究,重视教师进修 (5)提高课程改革的科学水平,设立课程改革的专家咨询机构39.参考答案: 一是一门学科特定的一般概念、一般原理所构成的体系。 二是一门学科特定的探究方法与探究态度。学科结构是两个基本含义的统一。 40.参考答案: 相互适应取向的基本特征集中体现在对课程、课程知识、课程变革、教师角色的性质以及研究方法论的认识方面。 在相互适应取向看来: ①课程不仅包括体现在学程、教科书或变革方案中的有计划的具体内容,而且还包括学校和社区中各种情境因素所构成的谱系,这些情境因素会对课程变革方案作出改变。 ②课程知识是广大的、复杂的社会系统中的一个方面,实践者(教师)所创造的课程知识与专家所创造的课程知识同等重要。不论课程是在哪里创造出来的,在实施过程中都必须不断作出调整。不断调整以求相互适应,是课程知识的一个基本特征。 ③课程变革过程是一个复杂的、非线性的和不可预知的过程。课程实施过程中所发生的一切,不论是否与预期目标一致,都是课程变革过程的有机构成部分。 ④教师是主动的、积极的课程方案的“消费者”,为了使预定课程方案适合具体实践情境的需要,教师理应对之进行改变,这是成功的课程实施的基本保证。 ⑤相互适应取向的研究重心不是测量课程实施的程度,而是把握课程实施的具体过程,所以它既包括量化研究,也包括质的研究。41.参考答案:留级制度;降低学力水准;能力分组42.参考答案:是对实践理性的追求,它强调学生、教师与教育情境的交互作用,正是在这种交互作用中不断产生出课程与教学的目标。43.参考答案:精英教育44.参考答案:呈示45.参考答案: (1)教学以自然为鉴的原理。教学要遵守自然的秩序,这意味着教学是一种合规律的行为,教学要遵守教学规律,这有两层含义: 第一,教学要根据儿童的天性、年龄、能力进行,这是一个不便的自然法则。 第二,教学要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 (2)兴趣与自发原理 (3)活动原理 (4)直观原理46.参考答案:“教师中心论”认为教学是教师中心、课堂中心、教材中心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绝对的权威,学生是课堂中的“静听者”、服从者。这种把教师视为教学过程的主体、学生是客体的观点是片面的,它从根本上否认了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平等的交往关系,使教学变成了一种控制活动,这样,不仅作为客体的一方被扭曲了,即使是作为主体的一方也被扭曲了。47.参考答案:在课程理论发展史上,不论主张“课程内容即学科知识”的学者,还是主张“课程内容即当代社会生活经验”的学者,很少有人完全否认学习者的经验的重要性,只不过他们认为学习者的经验只有被塑造为学科知识水平或适合了当代社会生活的需求才是理想的,至于学习者本人的一些直接经验或情感冲动,则是需要改造或替代的东西。课程理论发展史上倡导“课程内容即学习者的经验”的学者也很少有人完全否认学科知识和当代社会生活经验的价值,只不过他们认为所有学科知识和社会生活经验只有经过了学习者自己的主动选择、转化为学习者自己的人格发展需求的时候,才有意义。48.参考答案:整合性49.参考答案: (1)情境教学 (2)随机防问教学 (3)支架式教学50.参考答案: ⑴经验课程以学习者当下的活生生的直接经验为课程开发的核心,课程目标的基本来源是学习者的经验及其生长需要。 ⑵在经验课程中,学习者是能动的创造性的存在。 ⑶在经验课程中,学习者是整体的存在。 ⑷经验课程重视学习者的个性差异。51.参考答案: ⑴有助于人的认知能力的发展,却不利于人的操作能力的发展。 ⑵有助于人的接受能力的发展,却限制了人的发现探究能力的发展。 ⑶不顾学生的认知结构的特性,过于强化提示型教学方法,很有可能导致“注入主义”,导致学生的机械被动学习。52.参考答案: 基本内容:目标达成模式是以泰勒的课程理论为依据、围绕目标达成而建构起来的一种评价模式。它包括七个步骤:建立目的和目标;把目标分成较细的类目;以行为名词表述目标,这一步还包括要界定和修订使用的行为名词;确定能表现目标达成程度的具体场景;选择和发展评价所使用的测量技术;搜集学生表现的有关资料;将搜集到的资料与行为目标比较。 价值:目标达成模式的功能在于确定课程实施后学生学习达成目标的程度,其目的是判断一项课程计划的优劣,评价的标准即是预定的目标。目标达成模式通过对目标的行为化表述,增加了目标的可操作性,评价者可以清晰而准确地判断目标达成的情况。53.参考答案:学习经验是指学习者与他能够作出反应的环境中的外部条件之间的相互作用。选择学习经验的问题不仅是确定哪些种类的经验有可能达到既定教育目标的问题,也是一个如何安排将会在学生内部引发或产生所期望的学习经验的情境的问题。泰勒提出选择学习经验有五条一般原则:为达到既定的教育目标,给学生提供的学习经验必须既能给学生有机会实践该目标所隐含的行为,又能使学生有机会处理该目标所隐含的内容、学习经验必须使学生在从事教育目标所隐含的行为的过程中获得满足、学习经验所期望的反应是在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的、有许多特定的经验能够用来达到同样的教育目标、同样的学习经验通常会产生几种结果。54.参考答案: 第一,确定作为综合课程组织核心的主题、问题和概念的选择标准。 第二,教师与教师行政人员要对综合课程进行恰当规划与合作。 第三,开发综合型评估形式。 第四,建立单一学科知识与跨学科知识相结合的教师培养计划。55.参考答案: (1)古典考试型时期(西方宗教教育及我国私塾教学) (2)心理测量占统治地位的时期(它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20年代是科学管理效益测量工具在学校成绩测验中的应用,形式大多是多项选择的纸笔测验。 (3)后现代时期(增加了教师在评价领域权威;开放性结论以及用“评定”代替“评价”。)56.参考答案: 直线式课程与螺旋式课程是两种不同的课程组织,二者具有各自优点,彼此之间具有相对独立性,对不同学科而言,这两种组织方式又具有不同的适应性。 联系:直线式课程与螺旋式课程这两种组织方式存在内在的联系,彼此之间具有互补性。螺旋式课程是由直线式课程发展而来,在课程组织过程中,二者很难截然分开,常常交替存在。 区分:直线式课程主要是根据学科知识的逻辑体系而展开的,它对学生的认知发展的特点关注不够。螺旋式课程不仅反映了学科的逻辑体系,而且还将学科逻辑与学习者的心理逻辑有机结合起来,更适合学生学习的特点。57.参考答案: ⑴浪漫自然主义经验课程论 ⑵经验自然主义经验课程论 ⑶当代自然主义经验课程论58.参考答案:斯滕豪斯提出,课程开发的任务就是要选择活动内容,建立关于学科的过程、概念与标准等知识形式的课程并提供实施的过程原则。59.参考答案: 第一,从课程价值观来看,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之间的关系可以归结为“公平发展”与“个性发展”的关系层面。 第二,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具有等价性,二者具有同等价值。 第三,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相互渗透、相互作用,二者有机统一,成为个性化课程的有机构成。60.参考答案: (1)“实践性课程”:四要素间持续的相互作用。课程是由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要素所构成的,这四要素间持续的相互作用便构成“实践性课程”的基本内涵。在这个结构中,教师和学生是一种“交互主体”的关系,这种交互作用是课程意义的源泉。教师、学生、教材、环境之间的交互作用构成一个有机的“生态系统”。 (2)“实践性课程”开发的方法:审议。“课程审议”是指课程开发的主体彼此之间对具体教育实践情境的具体问题反复讨论权衡,以对这些问题获得一致性的理解与解释,最终作出恰当的、一致性的课程变革的决定及相应的策略。施瓦布建议以学校为基础建立“课程集体”,该集体由学校校长、社区代表、教师、学生、教材专家、课程专家、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等组成,其中要求有一位主席领导课程审议的进程,课程教授堪当此任。施瓦布提出了三种课程审议的艺术:实践的艺术、准实践的艺术、折中的艺术。他特别重视实践的艺术和折中的艺术。 (3)学校本位课程的开发:是以具体实践情境的特殊需要为核心进行的课程开发。“课程集体”或“审议集体”成为课程开发的主体。在课程集体中,教师与学生是核心。这种课程开发可以称为“学校本位的课程开发”。61.参考答案: 成就: (1)在课程行政管理体制上开始打破“集权制”的绝对支配地位,力求把“集权制”与“分权制”两种体制的优势整合起来。 (2)在课程目标、内容、组织、结构等方面大胆借鉴国际上的先进经验,敢于突破以往课程教材改革中的禁区。 问题: (1)理论基础薄弱; (2)课程改革的价值观念有待于与国际接轨; (3)把课程改革局限于改教材; (4)课程行政管理上对“校本课程开发”重视不够。62.参考答案: (1)通过研究社会背景中的人类生活,确定教育的主要目标; (2)把这些目标分析成各种理想和活动,然后再继续把他们分析成教学工作单元的层次; (3)将分析成教学工作单元的理想与活动按其重要性的程度排列顺序; (4)把对儿童有很大价值、对成人价值不大的理想和活动提到较高的位置; (5)删除在校外学得更好的理想与活动,然后确定在学校教育期间能够完成的最重要的理想与活动; (6)收集处理这些理想与活动的最佳实践措施; (7)根据儿童心理特征安排这些理想与活动,以便用一种适当的教学顺序获得他们。63.参考答案:操作性条件反应与强化原理64.参考答案:轮形课程;环境教育课程65.参考答案:边缘科学;综合性科学66.参考答案:杜威67.参考答案:旨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强调个性化。意在成为一个主题,学生围绕它可以运用原来学到的技能和理解了的意义,通过它扩展和拓深那些技能与理解,并使其有个人特点。68.参考答案: 本质:是受“科技理性”或“工具理性”所支配的,其核心是追求对被评价对象的有效控制和改进。 价值:这种评价取向推进了课程与教学评价科学化的过程,它简便易行、好操作,因而一直在实践中处于支配地位。 缺陷:这种取向在于忽略了人的行为的主体性、创造性和不可预测性,忽略了过程本身的价值,对于人的高级心理过程而言它的作用非常有限。69.参考答案:教学对话和课堂讨论70.参考答案:提供言语或其他指导,以向执行的路线提供线索、安排反复的练习、提供直接而精确的反馈。71.参考答案:加涅按学习的复杂性程度,把学习分为八类,并依此提出了累积学习的模式,亦即学习的层级理论,它的基本论点是,学习任何一种新的知识技能,都是以已经习得的、从属于它们的知识技能为基础的,即较为复杂的、抽象的知识技能是以较为简单的、具体的知识技能为基础的。72.参考答案: (1)激进建构主义:认为人的心灵在知识形成过程中处于绝对支配地位而外部世界则没有任何独立性。 (2)温和建构主义:主张人的心灵的建构作用的同时,也承认知识具有客观性和可靠性的一面。 (3)个人建构主义:强调认识活动的个体性质,认为各个主体具有不同的知识背景、经验基础和认知结构,因而知识建构具有个体性,只有个体与其环境交互作用才能真正形成自己的知识。 (4)社会建构主义:强调知识建构的社会性质,强调合作、交往和共享在知识形成中的作用。73.参考答案:确定教育目的;确定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基本来源;确定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基本取向;确定课程与教学目标。74.参考答案: (1)基本内容:“研究、开发与传播”模式简称“RD&D”模式,它体现的是忠实取向。 该模式把课程变革视为一种技术化、理性化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四个分离的、有顺序的步骤: ①研究。通过研究确立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这些原理是课程变革的基本价值取向和原则。 ②开发。将研究发现的基本原理运用于课程资料的开始过程中,由此获得新课程。 ③传播。将研究开发出的新课程系统传播给具体教育情境中的教师,供其使用。 ④采用。具体教育情境中的教师使用新课程并将新课程整合于学校课程之中。 (2)实质:该模式所课程变革视为“研究—开发—传播—采用”的线性过程,指向于课程变革的技术本身,而不是学校与课堂中教学的性质,把教师视为一个新课程计划的被动消费者,其目标必须与课程开发者的目标相一致。它实际上是把课程变革过程视为一种工业生产过程:通过研究开发而获得新的“课程产品”,然后在具体情境中由教育实践者对其“消费”。 (3)缺陷:该模式存在两个根本缺陷。 ①它假设教育改革是科学本位和技术驱动的,教师是专家所开发出的课程计划的被动接受者,教学技术可以准确地从一个情境传递到另一个情境。这种假设在本质上是排斥教师的,因此在教育实践情境中很难被理想地付诸实施。 ②该模式的四个步骤是分离的、原子化的,结果导致这四个方面的功能日益专门化,每一个功能都发展自己的专家群,这些专家与课堂中的教师的距离与日俱增,结果,专家为教育改革中的问题提供了详尽的答案和解决问题的方略,而具体教育情境中的教师则从未碰到过这些问题。75.参考答案: (1)导致忽视经验产生的具体背景。 (2)如果把运用材料的有效途径看作脱离材料的现成的方法,这会使儿童丧失学习教材的内部动机,其学习行为会受各类外部动机所支配。 (3)导致使学习行为本身成为一个直接的、有意识的目的。 (4)在心理和材料分离的概念的影响下,方法则往往成为割裂的、枯燥的常规,成为机械沿袭的指定的步骤。76.参考答案:凯勒计划77.参考答案: 目前,我国正在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这是我国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迎接21世纪挑战的重大举措。 课程实施的三种取向为我国的课程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1)应把课程实施研究纳入课程变革之中,使之成为课程变革这个系统的有机构成。 (2)课程变革应将具体教育情境和社区情境的因素纳入自身之中,相应地,课程变革政策应具有变通性。 (3)课程变革必须最大限度地弘扬教师和学生的主体参与精神,这是课程变革成败的关键。78.参考答案: ⑴再现已有的知识,激发学生的思考 ⑵目标明确,内容清楚 ⑶机智提问,富有艺术性79.参考答案:连续性80.参考答案: ⑴相关课程; ⑵融合课程; ⑶广域课程81.参考答案:平庸教育82.参考答案:主动适应论83.参考答案:施瓦布84.参考答案: 影响因素有四类: (1)课程变革的特征。 ①课程变革的需要和适切性。课程实施者对课程变革的需要越大,课程实施的程度也就越大。 ②课程变革目标与意义的清晰性。对课程变革的目标与意义的理解程度越大,课程实施的程度也就越大。 ③课程变革的复杂性。适合实践者所需要的课程变革的复杂性越大,课程实施的程度越大。 ④课程变革计划的质量与实用性。课程变革计划的质量与实用性越高,课程实施的程度也越大。 (2)学区的特征。 ①学区从事课程变革的历史传统。一个学区先前从事课程变革的历史越久远、越积极,对一项新的课程变革计划的实施程度也就越大;反之,实施一项新的课程变革计划则困难重重。 ②学区对课程计划的采用过程。学区对一项课程变革所作出的人与物的规划质量越高,就越能适应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音乐备课
- 巨人的花园课件
- DB11-T 2020-2022 高质量团体标准评价规范
- DB11-T 1873-2021 装配式低层住宅轻钢框架-组合墙结构技术标准
- 企业接待室装修合同
- 医疗器械海运租船协议
- 农贸市场改造废料清运合同
- 亲子乐园装修分包样本
- 历史建筑修复完工合同模板
- 小程序商城合作协议
- 防火道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文件
- 中国银行业务技能训练指南
- 人工智能概论PPT全套完整教学课件
- 肺癌护理查房范文肺癌护理查房范文八篇
- 零星维修综合单价
- 2021-2022学年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外国语学校高二(上)期中英语试卷
- 同期资料范本
- 前庭功能检查技术的临床应用
- 构建和谐亲子关系之积极心理学新视角
- 广东省申请设立出版物零售单位登记表-空白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