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你有没有因为某件事而心灰意冷过?有没有因为什么事儿而“堕落”过?对未来的不确定充满了不安与焦虑学业的压力人际关系的复杂自我认知的模糊怀疑自己的能力担忧自己的未来,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挣扎......你可曾丢失过最炽热的自己?迷失自我的时候怎么办呢?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列夫·托尔斯泰的《复活》,去感受那个动荡的时代里,人物们在绝望中寻找希望、在迷失中实现救赎的动人故事。
发光不是太阳的权利,每个人都可以熬过最苦的日子,去做最酷的自己。总有一束光能够穿透黑暗,带来希望与救赎。作者简介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生于贵族家庭,19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思想家、哲学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了解作者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19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思想家、哲学家。托尔斯泰生于贵族家庭,1847年退学后,回故乡在自己领地上作改革农奴制的尝试,但没有找到消灭社会罪恶的途径。1851~1854年在高加索军队中服役并开始写作,1854~1855年参加克里米亚战争,1855年11月回到彼得堡,1910年11月病逝于一个小站,享年82岁。“托尔斯泰主义”
托尔斯泰反对暴力革命,宣扬基督教的博爱和道德的自我完善,企图从宗教、伦理中寻求解决社会矛盾的道路。所以在他的作品中,一方面,体现为对现实的无情批判;另一方面,则宣扬了赎罪、拯救灵魂、禁欲主义、“不以暴力抗恶”“道德自我完善”等观点,宣扬一种属于托尔斯泰自己的宗教“博爱”思想,因此人们称之为“托尔斯泰主义”。写作背景19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俄国资本主义迅猛发展,农村遭到巨大的破坏,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日趋贫困。而俄土战争的重负、连年的饥馑给人民带来更为深重的灾难。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列夫·托尔斯泰看到了社会问题的本质所在,对农民产生了深深的同情,世界观发生激变,抛弃了贵族地主阶层的传统观点,站在广大农民的立场,观察俄国的社会现实,代表农民阶级发表意见。
他以清醒的现实主义态度抨击社会现实,揭露俄国社会制度的本质。列夫·托尔斯泰在此背景下创作出的《复活》,《复活》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作为托尔斯泰晚年的代表作,其情节的基础是真实的案件。
托尔斯泰的朋友,法官柯尼,讲给他听一件真实的的事:有个上流社会的年轻人,在充当法庭陪审员时,认出一个被控犯盗窃罪的妓女就是他亲戚家的养女。他曾诱奸这个姑娘,使她怀了孕。收养她的女主人知道这事后,把她赶出家门。姑娘生下孩子后把他送给育婴堂,她从此逐渐堕落,最后落入下等妓院,当了妓女。
这个年轻的陪审员认出她就是被他糟蹋过的姑娘,来找法院检察官柯尼,告诉他自己想同这个妓女结婚以赎罪。柯尼非常同情这个年轻人,但劝他不要走这一步。年轻人很固执,不肯放弃自己的主意。没想到婚礼前不久,那妓女竟得伤寒症死了。这故事像一颗种子落入托尔斯泰肥沃的心田里,经过若干年的酝酿,开始萌芽、长大,终于成为一株参天大树。这就是《复活》产生的渊源。故事原型了解全书内容,梳理课文结构2情节内容开端:发展:高潮:结局:隔栏相见(1-26)聂赫留朵夫祈求宽恕,玛丝洛娃认出了他。长凳交谈(27-52)聂赫留朵夫探问旧事,玛丝洛娃冷漠回避。卢布插曲(53-70)玛丝洛娃讨要卢布,聂赫留朵夫内心发生动摇。结束会面(71-78)探监结束,玛丝洛娃等待回牢,聂赫留朵夫表示再来。活动一:速读课文,初步感知关于人物之玛丝洛娃
玛丝洛娃是一个被抛弃、被侮辱、俄国下层妇女的典型代表。经历伤害之后,心灵的痛苦,生活的磨难,使她丧失了原本的善良纯朴、天真无邪,走向堕落的她唯利是图,善于献媚讨好,工于心计,自私自利,且倔强无情。对决心赎罪、帮助她觉醒的聂赫留朵夫充满了怀疑与不信任,对人生、对生活、对社会充满的是厌恶。
玛丝洛娃的复活历程——人生三阶段:第一阶段:天真美好的单纯少女第二阶段:遭受凌辱、自暴自弃的风尘女第三阶段:宽恕复活,重获新生聂赫留朵夫形象总结聂赫留朵夫既是贵族地主阶级的罪恶的体现者,同时又是本阶级罪恶的批判者。其形象需分三个时段予以评价:第一阶段是纯洁善良、朝气勃勃,有美好追求的青年阶段。这时他善良、真诚、纯洁、高尚,乐于为一切美好的事业而献身。第二阶段是放纵情欲,走向堕落的成年阶段。这时的他进入军队,混迹上流社会,过起花天酒地、醉生梦死的生活,变得猥琐、低下、空虚、渺小。第三阶段是进行灵魂救赎的忏悔阶段。这时的他与玛丝洛娃不期重逢,玛丝洛娃的遭遇唤起了他未泯的良知,他决心以实际行动来忏悔赎罪,恢复了他真诚善良、正直勇敢的本性。主旨兽性的人精神的人忏悔、拯救、赎罪道德的自我完善黑暗腐朽的社会“博爱”的社会道德的自我完善
作者表达的不仅仅是个人精神的复活,还表现出对整个社会复活的希冀。列夫•托尔斯泰塑造这个人物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骄奢淫逸的生活和反动官吏的残暴昏庸、毫无人性,同时也传达出作者博爱的思想和悲天悯人的情怀。“复活”寄托了作者的理想,是托尔斯泰精神的追求复活。托尔斯泰写《复活》用了十年时间,六易其稿。《复活》体现了作者对人生、人性的思考,对人类道德与价值的不断寻求。托尔斯泰的创作带有浓浓的自传成分,反映着作家的生活经历和精神上的艰难探索。小说的两个主人公历尽坎坷最终都实现了精神灵魂的“复活”,托尔斯泰在两个主人公身上寄托了通过赎罪、宽恕、拯救灵魂等“道德自我完善’的方式来改造社会的美好理想,表达了爱的力量可以救人,能够让人获得新生这一思想主张。聂赫留朵夫的复活体现了托尔斯泰世界观转变后的精神追求。聂赫留朵夫的“复活”,也标志着托尔斯泰的思想探索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小说主题
《复活》深刻揭示了沙皇俄国的社会现实。课文中可以从玛丝洛娃的处境一窥当时社会制度的黑暗,通过法庭、监狱、官僚机关的腐败、黑暗,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骄奢淫逸的生活和反动官吏的残暴昏庸、毫无人性,正是在腐败机构的管理统治下,下层劳动人民受尽迫害与折磨,很多人都难以摆脱同玛丝洛娃一样的命运,社会上到处都是冤狱,各个监狱人满为患。残酷的社会环境扭曲了人物的世界观和道德本性。聂赫留朵夫和玛丝洛娃就是两个不同阶层的共型代表
《复活》体现了作者对人生、人性的思考,对人类道德与价值的不断寻求。托尔斯泰的创作带有浓浓的自传成分,反映着作家的生活经历和精神上的艰难探索。“复活”后的聂赫留朵夫,标志着托尔斯泰的思想探索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复活》名言名句:
我从来不承认我心情不好,所以我一直都很开心。要永远宽恕一切人,要无数次地宽恕别人,因为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是无罪的,没有一个人不需要宽恕,因此也就没有一个人有权力去惩罚或者纠正别人。一种坏行为只是为其他坏行为铺平道路而已,可是坏思想却拖住人顺着那条路走下去,一发而不可收拾。那时侯他觉得世界是一个秘密,他怀着喜悦和激情千方百计要解开这个秘密,现在他觉得现实中的一切既简单又明了,一切都是由他所处的现实环境所决定。那时候他认为必需和重要的是接触大自然,接触曾经生活过、思想过、接触过的前人(如接触哲学、诗歌),现在认为必需和重要的是人为的规章制度,和跟同事们交往。《复活》名言名句:
我们活在世界上抱着一种荒谬的信念,以为我们自己就是生活的主人,人生在世就是为了享乐。这显然是荒谬的。人好比河流,所有河里的水都一样,到处的水都一样,可是每一条河里的水都是有的地方狭窄,有的地方宽阔;有的地方湍急,有的地方平坦。每个人都具有各种各样的本性的胚芽。《这个杀手不太冷》
是一部由吕克·贝松编剧并执导的动作犯罪片,于1994年9月14日在法国首映,2024年11月1日在中国大陆上映。
影片讲述了职业杀手里昂偶然救下了邻居家小女孩玛蒂尔达,二人在相处中逐渐产生奇妙情愫,相互慰藉并成为彼此救赎的故事。
里昂是一位意大利裔顶尖杀手,住在纽约的小意大利,通过中间人托尼接单赚钱。他虽杀人技艺精湛,但生活中几乎一无所长,是个文盲,也不善社交,唯一的朋友是一盆和他一样“没有根”的盆栽。玛蒂尔达生活在一个压抑的家庭,父亲对她很冷漠,继母也苛待她,唯有小弟弟能给她带来温暖。因父亲私藏毒品,全家遭黑警斯坦斯菲尔德灭口,玛蒂尔达侥幸逃脱后敲响了里昂的房门,被他收留。里昂给予了玛蒂尔达温柔关怀,玛蒂尔达则展现出活泼淘气的一面。她发现里昂的杀手身份后,请求他传授杀手技巧。此后,里昂开始带着玛蒂尔达一起完成委托,玛蒂尔达也教里昂读写。
然而,玛蒂尔达报仇心切,冒险出手后被仇人抓住,里昂将她救回。两人虽搬家,但玛蒂尔达再次被斯坦斯菲尔德抓走。里昂闯入警察大楼营救,最终在危急关头让玛蒂尔达通过通风管道逃生,自己却在伪装成受伤警员混出包围圈时,被斯坦斯菲尔德开枪击中。倒在血泊中的里昂引爆手榴弹与斯坦斯菲尔德同归于尽,替玛蒂尔达报了仇。玛蒂尔达则在孤儿院中,把里昂的盆栽种在了大树下,让“里昂”终于“落地生根”。
在这部电影中,杀手里昂和小女孩玛蒂尔达都是孤独的灵魂。里昂作为杀手,一直过着孤独且警惕的生活,内心渴望着爱与关怀;而玛蒂尔达在家庭中受尽冷落,又遭遇了灭门之灾,她的内心充满了痛苦和绝望。当两人相遇后,他们逐渐走进彼此的内心,互相给予温暖和支持。
里昂的生活因玛蒂尔达的出现而有了改变,他开始感受到爱和牵挂,内心的温柔被逐渐唤醒。他教玛蒂尔达杀手技能的同时,也在她的身上体会到了正常人生活的情感。玛蒂尔达则从里昂那里获得了保护和关怀,找到了生活的依靠和意义。她的勇敢和坚定也让里昂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
他们的关系超越了年龄和身份的界限,彼此成为了对方在这个残酷世界中的救赎。尽管最终他们没能长相厮守,但这种深沉的情感和相互的救赎给彼此的生命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也让观众感受到了爱与希望的力量。在黑暗的世界里,杀手里昂与孤女玛蒂尔达相互依偎用爱与勇气完成了一场温暖而震撼的救赎之旅。《千与千寻》
一部由宫崎骏执导并编剧的日本动画电影,于
2001
年
7
月
20
日在日本上映,2019
年
6
月
21
日在中国大陆公映。
影片讲述了
10
岁少女千寻和父母在搬家途中意外进入一个神灵异世界。父母因贪吃变成了猪,千寻在白龙的帮助下,获得在汤屋工作的机会以避免被魔法变成别的东西,并被改名为“千”。她在工作中结识了众多朋友,如小玲、锅炉爷爷、无脸男等。千寻经历了许多奇妙的事情,包括招待肮脏的河神,还曾救了受伤的白龙并帮其解除封印。白龙因偷了钱婆婆的宝物而遭追杀,千寻为救白龙,决定去找钱婆婆。她带着汤婆婆的宝贝孩子、宠物鸟以及无脸男坐上了去沼底的火车,最终成功归还宝物并得到钱婆婆的原谅。最后,千寻在白龙的帮助下,通过考验,和父母一起回到了现实世界。《千与千寻》
在这场冒险中,千寻逐渐成长为成熟、理性、勇敢而真诚的女孩。她学会了勇敢面对困难,用智慧和勇气解决问题;学会了坚持自己的信念,不被外界的诱惑所左右;也学会了如何与他人相处,保持爱与善良。
同时,这部电影也蕴含着对人性、欲望、成长等主题的深刻探讨,让观众感受到爱与希望的力量,以及自我救赎的重要性。白龙和千寻之间的感情被认为是一种伟大的爱的力量,是各种意义上的救赎,让他们都回归到真正的自己。Foryou,thousandsoftimes.《追风筝的人》
是美籍阿富汗裔作家卡勒德·胡赛尼发表于2003年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该小说以阿富汗为背景,围绕着富家少爷阿米尔和他的仆人哈桑展开。阿米尔和哈桑情同手足,阿米尔是出色的“风筝斗士”,哈桑则是杰出的“风筝追逐者”。
在一场风筝比赛后,发生了一件悲惨的事,阿米尔目睹哈桑受欺负却因懦弱不敢帮忙,之后还因无法面对哈桑的忠诚而诬陷他,逼走了哈桑。不久,阿米尔随父亲逃往美国。成年后的阿米尔始终无法原谅自己对哈桑的背叛。为了赎罪,他再度踏上暌违二十多年的故乡,却发现了一个惊天谎言。原来,哈桑是他同父异母的兄弟,而哈桑和其妻子已死于非命,只留下一个儿子索拉博。阿米尔历经艰难,将索拉博带回美国,在这个过程中,他实现了自我救赎。
1.为你,千千万万遍2.要做怎样的工作,是自己去选择的。重要的一点是,如果你希望能够找到心仪的工作,那么你应该做好准备面临挑战,你要强迫自己走出安逸的生活3.当恶行导致善行,那就是真正的救赎。4.回首前尘,我意识到在过去二十六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