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的预防与控制课件_第1页
手足口病的预防与控制课件_第2页
手足口病的预防与控制课件_第3页
手足口病的预防与控制课件_第4页
手足口病的预防与控制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手足口病的预防与控制

手足口病的预防与控制手足口病的预防与控制主要内容基本情况流行概况流行环节病例定义疫情报告和调查预防控制措施手足口病的预防与控制一、基本情况手足口病的预防与控制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disease,HFMD)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主要是5岁以下儿童。少年儿童和成人感染后多不发病,但能够传播病毒。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少数患者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手足口病的预防与控制病原体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很多,主要为肠道病毒71型(EV71)和A组柯萨奇病毒(CoxA)、埃可病毒(Echo)的某些血清型。EV71感染引起重症病例的比例较大。肠道病毒传染性强,易引起暴发或流行。CoxA组的16、4、5、7、9、10型,CoxB组的2、5、13型,以及EV71型均为手足口病较常见的病原体。以EV71及CoxAl6型最为常见。手足口病的预防与控制肠道病毒适合在湿、热的环境下生存与传播,对乙醚、去氯胆酸盐等不敏感,75%酒精和5%来苏亦不能将其灭活,但对紫外线及干燥敏感。各种氧化剂(高锰酸钾、漂白粉等)、甲醛、碘酒都能灭活病毒。病毒在50℃可被迅速灭活,但1mol浓度二价阳离子环境可提高病毒对热灭活的抵抗力,病毒在4℃可存活1年,在-20℃可长期保存,在外环境中病毒可长期存活。病原体生物学特性手足口病的预防与控制临床表现手足口病是一种肠道病毒病,具有肠道病毒感染的共同特征。从最常见的无症状或仅有轻度不适,至严重的并发症甚至死亡均可发生。潜伏期一般3~7d,没有明显的前驱症状,多数病人突然起病。约半数病人于发病前1~2d或发病的同时有发热,多在38℃左右。主要侵犯手、足、口、臀四个部位;因为疹子不像蚊虫咬、不像药物疹、不像口唇牙龈疱疹、不像水痘所以又称四不像;而且临床上更有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的四不特征。手足口病的预防与控制临床表现(续)部分患者初期有轻度上感症状,如咳嗽、流涕、恶心、呕吐等等。由于口腔溃疡疼痛,患儿流涎拒食。口腔粘膜疹出现比较早,起初为粟米样斑丘疹或水疱,周围有红晕,主要位于舌及两颊部,唇齿侧也常发生。手、足等远端部位出现或平或凸的班丘疹或疱疹,皮疹不痒,斑丘疹在5d左右由红变暗,然后消退;疱疹呈圆形或椭圆形扁平凸起,内有混浊液体,长径与皮纹走向一致,如黄豆大小不等,一般无疼痛及痒感,愈合后不留痕迹。手、足、口病损在同一患者不一定全部出现。水疱和皮疹通常在一周内消退。手足口病的预防与控制手足口病的预防与控制手足口病的预防与控制手足口病的预防与控制手足口病的预防与控制合并症手足口病表现在皮肤和口腔上,但病毒会侵犯心、脑、肾等重要器官。本病流行时要加强对患者的临床监测,如出现高热、白细胞不明原因增高而查不出其他感染灶时,就要警惕暴发性心肌炎的发生。手足口病的预防与控制合并症近年发现EV71较CoxAl6所致手足口病有更多机会发生无菌性脑膜炎,其症状呈现为发烧、头痛、颈部僵硬、呕吐、易烦燥、睡眠不安稳等;身体偶尔可发现非特异性红丘疹,甚至点状出血点。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多见于2岁以内患儿。手足口病的预防与控制二、流行概况

手足口病的预防与控制国际疫情概况1、手足口病是全球性传染病,世界大部分地区均有流行报导。1957年新西兰首次报导该病,1958年分离出柯萨奇病毒,1959年提出“手足口病”命名。2、美国、澳大利亚、意大利、法国、荷兰、西班牙、罗马尼亚、巴西、加拿大、德国等国家经常发生由各型柯萨奇、埃可病毒和EV71引起的手足口病。3、澳大利亚和美国、瑞典一样,是最早出现EV71感染的国家之一。1972~1973年、1986年和1999年澳大利亚均发生过EV71流行,重症病人大多伴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CNS),一些病人还有严重的呼吸系统症状。手足口病的预防与控制国际疫情概况(续1)4、20世纪70年代中期,保加利亚、匈牙利相继暴发以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为主要特征的EV71流行,仅保加利亚就有超过750例病例,149人致瘫,44人死亡。5、英国1994年第4季度暴发了一起由柯萨奇病毒(CoxA16)引起的手足口病流行,疫情遍布英格兰威尔士,患者大多1-4岁,大部分病人症状平和。该国1963年以来的流行病资料显示,手足口病流行的间隔期为2-3年。手足口病的预防与控制国际疫情概况(续2)6、日本是手足口病发病较多的国家,历史上有过多次大规模流行,1969~1970年的流行以CoxA16感染为主,1973和1978年的2次流行均为EV71引起,主要临床症状为手足口病,病情一般较温和,但同时也观察到伴无菌性脑膜炎的病例。1997~2000年手足口病在日本再度活跃,EV71、CoxA16均有分离,EV71毒株的基因型也与以往不同。手足口病的预防与控制国际疫情概况(续3)7、20世纪90年代后期,EV71开始肆虐东亚地区。1997年马来西亚发生了主要由EV71引起的手足口病流行,4~8月共有2628例发病,仅4~6月就有29例病人死亡。死者平均年龄1.5岁,病程仅2天,100%发热,62%手足皮疹,66%口腔溃疡,28%病症发展迅速,17%肢软瘫,17例胸片显示肺水肿。8、截止至2008年4月19日,新加坡共报告手足口病7560例,比去年同期多出3000例,目前检测的标本中16%EV71检测阳性。手足口病的预防与控制国内疫情概况1、手足口病在我国早有流行。我国于1981年上海首次报道本病。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大陆北京、河北、天津、福建、吉林、山东、湖北、西宁、广东等十几个省(市)都曾有发生手足口病的报道。2、1983年天津发生CoxA16引起的手足口病暴发流行,5~10月间发生了7000余病例,经过2年散发流行后,1986年又出现暴发,在托儿所和幼儿园2次暴发的发病率分别达2.3%和1.9%。手足口病的预防与控制国内疫情概况(续1)3、1995年武汉病毒研究所从手足口病人中分离出EV71病毒,1998年深圳市卫生防疫站也从手足口病患者中分离出2株EV71病毒。4、1998年在我国台湾省发生了EV71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暴发,在6月和10月两波流行中,共监测到129106病例,其中重症病人405例,死亡78例,大多为5岁以下的儿童,并发症包括脑炎、无菌性脑膜炎、肺水肿或肺出血、急性软瘫和心肌炎。手足口病的预防与控制国内疫情概况(续2)5、2000年5~8月山东省招远市小儿手足口病暴发,在3个多月里,招远市人民医院接诊患儿1698例,其中男1025例,女673例,男女之比为1.5:1,年龄最小5个月,最大14岁。首例发生于5月10日,7月份达高峰,末例发生于8月28日。128例住院治疗患儿,平均住院天数5.1d,其中3例合并暴发心肌炎死亡。手足口病的预防与控制国内疫情概况(续3)6、2006年,全国共报告手足口病13637例,死亡6例。除西藏自治区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均有病例报告。2007年,全国共报告手足口病病例83344例,死亡17例,仅山东省就报告了手足口病病例39606例,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也有上万例手足口病病例报告。手足口病的预防与控制国内疫情概况(续4)7、2008年发生在安徽阜阳的疫情由EV71感染引起,主要经粪口途径和接触传播,传染性强,潜伏期为2-7天,病程一般为7-10天。EV71感染引起重症的比例高于其他类型肠道病毒,重症患儿病死率较高。目前尚无疫苗和特效治疗药物。手足口病的预防与控制三、流行环节手足口病的预防与控制手足口病分布极广泛,无严格地区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常见于4-9月份。本病常呈暴发流行后散在发生,该病流行期间,幼儿园和托儿所易发生集体感染。家庭也有此类发病集聚现象。医院门诊的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严格,也可造成传播。天津市两次较大流行,托幼单位儿童发病率明显高于散居儿童。家庭散发,常一家一例;家庭暴发,一家多人或小孩子与成人全部感染发病。此病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强度大,传播快,在短时间内即可造成大流行。手足口病的预防与控制传染源人是肠道病毒唯一宿主。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均为本病的传染源。病毒隐性感染与显性感染之比为100:1。带毒者和轻型散发病例是流行间歇和流行期的主要传染源。手足口病的预防与控制传播途径主要经由胃肠道(粪-口,水或食物污染)或呼吸道(飞沫,咳嗽或打喷嚏)传染。病人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及其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床上用品、内衣以及医疗器具等均可造成本病传播。亦可经由接触病人皮肤水泡的液体而受到感染。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源,也可经口感染,并常造成流行。门诊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严也可造成传播。

手足口病的预防与控制传播途径(续1)在发病前数天,喉咙部位与粪便就可发现病毒,此时即有传染力,通常以发病后一周内传染力最强。患者在发病1-2周自咽部排出病毒,约3-5周从粪便中排出病毒,疱疹液中含大量病毒,破溃时病毒即溢出。因此,该病易于传播,容易发生流行,预防控制难度大。手足口病的预防与控制易感人群人对肠道病毒普遍易感,显性感染和隐性感染后均可获得特异性免疫力,持续时间尚不明确。病毒的各型间无交叉免疫。各年龄组均可感染发病,但以≤3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4岁以内占发病数85%~95%。手足口病的预防与控制四、病例定义手足口病的预防与控制临床诊断病例急性起病,发热,手掌或脚掌部出现斑丘疹和疱疹,臀部或膝盖也可出现皮疹。皮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的疱疹,疼痛明显。部分患儿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手足口病的预防与控制临床诊断病例重症病例:1.有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的患者,同时伴有肌阵挛,或脑炎、急性迟缓性麻痹、心肺衰竭、肺水肿等。2.手足口病流行地区的婴幼儿虽无手足口病典型表现,但有发热伴肌阵挛,或脑炎、急性迟缓性麻痹、心肺衰竭、肺水肿等手足口病的预防与控制

临床诊断病例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即为实验室诊断病例。

1.病毒分离:自咽拭子或咽喉洗液、粪便或肛拭子、脑脊液或疱疹液、以及脑、肺、脾、淋巴结等组织标本中分离到肠道病毒。

2.血清学检验:病人血清中特异性IgM抗体阳性,或急性期与恢复期血清IgG抗体有4倍以上的升高。

实验室诊断病例手足口病的预防与控制实验室诊断病例3.核酸检验:自病人血清、脑脊液、咽拭子或咽喉洗液、粪便或肛拭子、脑脊液或疱疹液以及脑、肺、脾、淋巴结等组织标本等标本中检测到病原核酸手足口病的预防与控制五、疫情报告和调查手足口病的预防与控制疫情报告自2008年5月2日起,手足口病纳入丙类传染病管理。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传染病防治法》和《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的有关规定,对符合上述病例定义的手足口病病例进行报告。手足口病的预防与控制疫情报告(续1)报告内容与方法发现手足口病患者时,要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传染病报告卡》中“其他法定管理及重点监测传染病”一栏中填报该病。实行网络直报的医疗机构应于24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未实行网络直报的医疗机构应于24小时之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报告病例分“临床诊断病例”和“实验室诊断病例”两类。如为实验室诊断病例,则应在报告卡片“备注”栏内注明肠道病毒的具体型别,如为重症病例亦应在“备注”中注明“重症”。手足口病的预防与控制疫情报告(续2)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发生流行或暴发时,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及有关规定,及时进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手足口病的预防与控制疫情报告(续3)报告信息分析和反馈(1)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对疫情报告信息进行逐级审核。(2)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每日浏览并分析监测数据,发现异常升高或病例呈聚集性分布或出现死亡病例,应及时核实并向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及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3)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及时向下级疾控机构及医疗机构反馈疫情分析信息。手足口病的预防与控制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手足口病报告病例数明显增多、病例呈聚集性分布、重症病例比例较大或出现死亡病例时,应组织开展流行病学调查。调查的主要目的:一、采集相关标本,开展实验室检测,明确病原并进行分型鉴定;二、收集临床资料,以了解不同型别肠道病毒的致病性、毒力、所致疾病临床类型及救治等;三、阐明本次流行/暴发的传播方式及感染的危险因素等,以便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四、评价不同防控策略和措施的有效性。流行病学调查方案和调查表应根据调查目的不同而进行专门设计。手足口病的预防与控制六、预防控制措施手足口病的预防与控制个人预防措施

1.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2.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3.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手足口病的预防与控制个人预防措施4.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5.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居家治疗的儿童,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

手足口病的预防与控制1.本病流行季节,教室和宿舍等场所要保持良好通风;2.每日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3.进行清扫或消毒工作(尤其清扫厕所)时,工作人员应穿戴手套。清洗工作结束后应立即洗手;4.每日对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托幼机构及小学等集体单位的预防控制措施手足口病的预防与控制托幼机构及小学等集体单位的预防控制措施5.教育指导儿童养成正确洗手的习惯;6.每日进行晨检,发现可疑患儿时,要对患儿采取及时送诊、居家休息的措施;对患儿所用的物品要立即进行消毒处理;7.患儿增多时,要及时向卫生和教育部门报告。根据疫情控制需要当教育和卫生部门可决定采取托幼机构或小学放假措施。手足口病的预防与控制1.疾病流行期间,医院应实行预检分诊,并专辟诊室(台)接诊疑似手足口病人,引导发热出疹患儿到专门诊室(台)就诊,候诊及就诊等区域应增加清洁消毒频次,室内清扫时应采用湿式清洁方式;2.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每一位病人后,均应认真洗手或对双手消毒;3.诊疗、护理病人过程中所使用的非一次性的仪器、物品等要擦拭消毒;医疗机构的预防控制措施手足口病的预防与控制医疗机构的预防控制措施4.同一间病房内不应收治其他非肠道病毒感染的患儿。重症患儿应单独隔离治疗;5.对住院患儿使用过的病床及桌椅等设施和物品必须消毒后才能继续使用;6.患儿的呼吸道分泌物和粪便及其污染的物品要进行消毒处理;7.医疗机构发现手足口患者增多或肠道病毒感染相关死亡病例时,要立即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和疾控机构报告。手足口病的预防与控制正确的洗手方法正确的洗手方法是个人良好卫生习惯重要内容之一,能有效的防止肠道病毒的传播。在与患者接触后,触摸眼、口、鼻前,打喷嚏或咳嗽后,如厕后,带口罩前及摘口罩后,接触公共设施如扶手、门柄、电梯按钮、公共电话后、从外面回家后等均应及时洗手。推荐较合理的五步洗手法:湿、搓、冲、捧、擦。一、湿在水龙头下把手淋湿,擦上肥皂或洗手液。手足口病的预防与控制正确的洗手方法(续1)二、搓手心、手臂、指缝相对搓揉20秒:(一)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摩擦;(二)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搓擦,交换进行;(三)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沿指缝相互摩擦;(四)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转搓擦,交换进行;(五)弯曲各手指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搓擦,交换进行;(六)搓洗手腕,交换进行。手足口病的预防与控制正确的洗手方法(续2)三、冲用清水把手冲洗干净。四、捧用清水将水龙头冲洗干净,再关闭水龙头。五、擦用干净的毛巾/纸巾擦干或烘干机烘干。手足口病的预防与控制手足口病的预防与控制肠道病毒消毒方法一、环境消毒要点(一)不需要大规模喷洒消毒。(二)只需要对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如门把手、课桌椅、餐桌、婴儿床栏杆、楼梯把手等)、玩具、游乐设施、寝具及书本等做重点性消毒。(三)清洁完毕的物体可移至户外,接受阳光照射,通过紫外线杀灭病毒。手足口病的预防与控制肠道病毒消毒方法(续1)二、消毒方法的适用(一)粪便:可用生石灰以1:1的比例与其搅拌均匀消毒。(二)食、饮具:用250毫克/升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浸泡30分钟。(三)生活用具、玩具、校舍、书籍:用500毫克/升含氯消毒剂溶液擦拭消毒,作用时间30分钟,或用0.3%过氧乙酸作用60分钟,或用紫外线灯直接照射30分钟。手足口病的预防与控制肠道病毒消毒方法(续2)(四)患者衣、被单:阳光下暴晒或煮沸20分钟或用500毫克/升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五)盛放排泻物的容器:用500毫克/升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浸泡120分钟。(六)饮用水:用1~3毫克/升有效氯含氯消毒剂如漂白粉、优氯净等作用30分钟。手足口病的预防与控制肠道病毒消毒方法(续3)(七)灭蝇:可用5%氯氰菊酯(奋斗呐)、2.5%溴氰菊酯或其他杀虫剂,按说明书使用。(八)生活污水:用50毫克/升有效氯含氯消毒剂作用120分钟。(九)垃圾:用1000毫克/升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喷雾作用120分钟。手足口病的预防与控制手足口病的消毒处理场所托幼机构预防性消毒手足口病的疫源地消毒普通公共场所消毒家庭消毒医疗机构消毒。手足口病的预防与控制(一)疫源地消毒处理1、灭蚊蝇:可用5%氯氰菊酯、2.5%溴氰菊酯或其他杀虫剂喷雾。

2、饮用水:应加强对饮用水的消毒及其水源的管理,怀疑井水污染,加漂白粉(精)的水溶液或泡腾片消毒,投放量为有效氯1~5mg/L,作用30分钟,余氯量0.5~1.0mg/L。

3、垃圾: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溶液喷雾作用120分钟。可焚烧物质也可焚烧处理。

4、生活用具、交通工具:用500mg/L有效氯消毒剂溶液擦拭消毒,作用30分钟.手足口病的预防与控制(一)疫源地消毒处理5、食具:首选煮沸消毒30分钟,250mg/L有效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后,清水洗净。6、生活污水:用50毫克/升有效氯含氯消毒剂作用120分钟。7.人畜粪便:采用高温堆肥等方式无害化处理;可用生石灰以1:1的比例与其搅拌均匀消毒。8、盛放排泄物的容器:用50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浸泡120分钟,消毒液要漫过容器。9、患者衣、被单:阳光下暴晒。或用500毫克/升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可采用15%过氧乙酸熏蒸消毒。手足口病的预防与控制(一)疫源地消毒处理10、污染地面、墙:用50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喷雾消毒。用量200ml/平方米。11、空气:房屋经封闭后,用15%过氧乙酸7ml/m3,加热蒸发。熏蒸2h,即可开门窗通风。或以2%过氧乙酸(8ml/m3)气溶胶喷雾消毒,作用30-60分钟。12、手和皮肤:用0.1%--0.5%碘伏溶液,作用时间1分钟-3分钟。必要时,用0.2%过氧乙酸溶液浸泡.擦拭。13、食物:生吃的瓜果、蔬菜类可用0.1%过氧乙酸溶液浸泡10分钟。手足口病的预防与控制(二)托幼机构预防性消毒托幼机构是儿童集中的单位,做好环境卫生和消毒是预防和控制本病传播的关键。预防措施在本病流行期间,托幼机构应加强教室及宿舍等场所的通风。加强日常预防性消毒工作对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如门把手、课桌椅、餐桌、婴儿床栏杆、楼梯把手、玩具、游乐设施、寝具及书本)等做重点性消毒。手足口病的预防与控制(二)托幼机构预防性消毒1、空气消毒:(1)教室和宿舍等场所要保持良好通风。每天开窗通风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2)紫外线灯每天消毒1-2次:活动室、寝室空气采用紫外线灯消毒,每次照射时间应30分钟。手足口病的预防与控制(二)托幼机构预防性消毒2、用品消毒:(1)玩具消毒:每天1次,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或擦拭30分钟,清水冲洗干净。(2)毛巾消毒:每天1次,清洗干净,煮沸消毒30分钟。(3)衣服、被褥:勤换洗衣服,勤洗澡。被褥阳光曝晒,每次30分钟以上。(4)餐具、口杯消毒:每餐消毒1次,可选用流通蒸汽或煮沸(温度100℃)消毒30分钟,或远红外线消毒柜,温度达到125℃,维持30分钟。手足口病的预防与控制(二)托幼机构预防性消毒3、环境消毒:

(1)桌椅、床、楼梯扶手、门把手等物体表面:用50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擦拭,作用30分钟后用清水擦试干净。

(2)地面消毒每天2次:用1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拖地。4、儿童洗手:指导儿童养成正确洗手的习惯。应备有洗手消毒剂。5、晨检制度:每日晨检,加强全日健康观察,发现可疑患儿时,及时送诊;6、报告制度:发现患儿,要及时向卫生和教育部门报告。

手足口病的预防与控制(三)公共场所消毒1、住过病人的房间:进行空气消毒和物体表面的消毒,2、住过病人走道的墙壁、地面和所有公用电梯、楼梯: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溶液按100-200mL/平方米喷雾2遍,作用30分钟后.3、预防性消毒,只需经常通风换气即可,不需要对环境大规模喷洒消毒,可对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如门把手、玩具、游乐设施)等做重点性消毒。

4、为确保公共场所的空调系统安全送风,防止爆发流行,必要时,可对整个供风设备和送风管路清洗消毒。手足口病的预防与控制(四)家庭消毒1、家庭预防措施

(没有手足口病患者)(1)家庭住户一般不需要消毒,可开窗通风换气,每次开窗10到30分钟,使空气流通。

(2)注意搞好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用肥皂或洗手液流动水洗手。

(3)食饮具清洗消毒:食饮具、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要彻底清洗,定期煮沸消毒。

(4)勤晒衣被、毛巾等,定期清洗玩具。

(5)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手足口病的预防与控制(四)家庭消毒2、家庭消毒隔离措施

(1)居家治疗的儿童,应适当隔离,不要接触其他儿童。(2)排泄物消毒:稀薄的排泄物或呕吐物每升加漂白粉50g。(3)食、饮具消毒:煮沸30分钟或用25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浸泡30分钟,清洗干净。(4)生活用具、玩具消毒: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溶液擦拭消毒,作用30分钟,消毒后用清水擦拭,或阳光下暴晒。

手足口病的预防与控制(四)家庭消毒(5)患者衣服、被单消毒:清洗后于阳光下暴晒;或用50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后用清水洗净,应注意含氯消毒剂容易使有色衣物退色,。(6)盛放排泻物容器消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