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春《中国教育简史》形考任务参考答案
纪候芳
《中国教育简史》任务1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共30分,每题5分)
1.六艺:是西周官学的基本教育内容,即礼、乐、射、御、书、数,有“大艺”、
“小艺”之分。书、数是小艺,主要是小学课程,礼、乐、射、御,作为大艺,
是大学的课程。汉代以后也把经孔子整理并作为教材的《诗》、《书》、《礼》、《易》、
《乐》、《春秋》称为“六艺”。
2.学在官府:是西周教育制度的主要特征,主要体现为:礼不下庶人、政教合
一、官师不分。在这种体制下,学校教育被官府垄断,民间无学校教育可言。
3.文翁兴学:西汉蜀郡太守文翁采取委托培养的方式,选拔一些人才送到长安
进行培养,而后返回蜀郡,兴办教育事业。中国古代教育史称之为文翁兴学。
4.苏湖教法:是北宋教育家胡谖在苏州、湖州执教时所创立的一套完备的教学
方法。胡度以“明体达用”为宗旨,打破只读儒家经典的单一学习模式,实行分
斋教学。经义斋仍以学习儒经为主,治事斋则分治民、讲武、堰水、历算等科目。
学生治一事,兼一事,相当于现在的主辅科兼修。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知识面宽,
注重实用。
5.“三,百,千,千”: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的简称。''三、百、
千,千”是以识字为主的综合性蒙养教材,这类教材以识字教学为主,同时传授
一些知识和道理。
6.八股文:八股文是明清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它有固定的格式和一系列清规
戒律:题目都出自“四书”或“五经”的文字,是阐述经文义理的作文;写作宗
旨是“代圣人立言”,即必须以圣人的口气训释,而不得以作者的身份去发挥;
文体要求严格,文章开始部分分为破题、承题、起讲、入手,正文部分分为起股、
中股、后股和束股,两两比偶,构成八股,最后以大结为全文的结束语。八股文
是封建时代科举考试内容发展到顶点的产物。
二、简答题(共40分,每题8分)
1.学校教育是怎样产生的?最早的学校类型有哪些?
答:学校产生的最基本条件,一是要有人来学、有人来教;二是有的可学、
有的可教;三是要有适合教学的载体和方式。原始社会后期,随着生产的发展,
剩余产品积累增多,这样就可以有一部分人脱离生产,去专门从事教和学。随着
生产经验的日益丰富和社会生活的复杂化,教育内容逐渐丰富,那些难以在生产
过程中完成的教育任务,必定要有专门的场所和机构来从事。特别是文字的产生,
大大促进了经验和知识的积累,也改变了单纯以口耳相传和行为仿效的最初教学
形式,学校教育的产生于是成为了必然。我国最早的学校类型有两种:第一种是
“成均”,第二种是“庠”。
2.简述独尊儒术文教政策的内容。
答:独尊儒术文教政策是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确立的,其主要措施包括:
设儒学五经博士;建立博士弟子制;以儒术取士;建立视学制度等
3.简述北宋的三次兴学。
答:北宋中叶,宋朝统治秩序已基本稳定,于是先后有三次兴学之举。第一
次兴学,是范仲淹主持的庆历兴学,兴学措施主要有:第一是州县立学;第二是
振兴太学;第三是改革科举考试方法。第二次兴学,是王安石主持的熙宁兴学,
主要措施有:第一改革大学,在太学实施"三舍法";第二是加强地方官学建设;
第三是举办专门学校,以培养具有一技之长的人才。第三次兴学,是蔡京主持的
崇宁兴学,主要内容包括:第一是州县普遍设学县学亦置小学,在各地方学校也
实行三舍法。第二是扩建太学。第三是以学校取代科举取士。第四是兴办专门学
校。
4.九品中正制对教育有何影响?
答:九品中正制在实施的过程中,中正官是否“中正”是关键。初期选任中
正比较慎重,多数中正对士人的品第也比较认真,在一定程度上扫除了东汉以来
浮华朋党之风,扭转了选士腐败的局面,国家也能选到一些有用之才。但是后来
世家大族的势力日益膨胀,中正官职几乎全部被位居朝廷的大世族所把持。他们
品评士人,往往把门第家世作为唯一标准。以至“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
致使九品中正制偏离了选拔人才的方向,逐渐蜕变成门阀世族的政治工具。这样
就堵塞了寒门士子的仕进之路,严重挫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而那些门阀世族子
弟由于前程无忧,也不愿下苦功去学习。这就严重地影响了当时的教育。
5.书院的管理有哪些特色?
答:第一,书院有固定的经费来源和藏书设施。第二,书院有健全的组织管
理系统。第三,学生自治并参与书院的管理工作。第四,书院有健全的规章制度。
三、论述题(共30分,每题15分)
1.私学是怎样兴起的?在中国教育史上具有什么意义?
答:春秋战国时期封建生产关系逐渐形成的过程中,贵族统治力量衰落,无
暇顾及教育,官学教育因此衰弱。这在客观上反映了“学在官府”的教育体制已
经不适应新的时代要求,由于对人才的需求强烈和掌握文化的人沦落到社会下
层,使私学的兴起成为可能。孔子是私学创办者中最杰出、最有影响的代表,是
中国古代办学的典范。
私学的兴起在中国教育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首先,它冲破了西周以来教
育为官府垄断的局面,扩大了教育对象;其次,私学作为专门的教育机构,从政
治中分离出来,迈出了教育独立化的第一步;其三,私学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教
育经验,促进了先秦时期教育理论的发展;最后,私学的发展,使教育内容与教
育方式产生了重大变化。
总之,私学的产生和发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教育制度上一次历史性的大
变革。
2.论述科举制度对教育的影响,谈谈自己的看法。
答:科举考试的弊端:它的科目及内容,大都不出乎儒学经义的范围,特别
是明清八股取士,被选拔的多是缺乏进取精神和创造意识的人。作为具有鲜明中
国特色的选官方式,其实是一种将“天下英雄”诱入最高权力者能够控制的范围
之中的制度。
科举考试制度中值得借鉴的地方:第一,通过考试扩大了统治基础,加强了
中央统治。第二,科举考试破处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情形。第三,科举考试保
证了政府行政人员的来源,有相当文化素养的士人从政,为行政效率的提高创造
了条件。第四,科举考试以严格考试作为选官方式,从追求公正公平的角度看,
也有一定的合理性。
《中国教育简史》任务2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共30分,每题5分)
1.京师大学堂:京师大学堂是1898年戊戌变法时建立的全国最高学府。由梁启
超参照日本学规起草学堂章程,规定除大学外,兼设中学堂、小学堂,分别班次,
循级而升,同时附设师范斋(实建于1902年,为北京师范大学前身)。大学堂中西
兼学,课程分普通学和专门学两类,普通学结业后,每个学生各学一到二门专门
学。建学目的就是要作为全国学堂的表率•最初还兼有统辖各省学堂的职责。辛
亥革命后,改名为北京大学。
2.南洋公学:南洋公学是中国近代较早出现的新式学校,1897年由盛宣怀在上
海筹办。设有师范院、外院、中院和上院,分别为师范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
育和高等教育。南洋公学是中国最早包含大、中、小学和师范教育的教育机构。
民国时改建成为上海交通大学。
3.民国元年教育方针:1912年9月,在蔡元培的主持下,教育部颁布实行新的
教育宗旨。其宗旨为:“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主义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
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它体现了蔡元培关于四育并重,全面发展的教育观点。
这一教育宗旨反映了资产阶级的政治原则和道德观念,较之清末教育宗旨具有本
质的进步。
4.庚款兴学: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后向清政府索取了巨款的战争赔款,是为“庚
子赔款”,后列强退还部分赔款,用于在中国兴办教育事业,史称“庚款兴学”。
退还庚款的总倡导者是美国,1908年,美国政府决定将应得的赔款的一半,作
为派遣留学生赴美国的费用,并在北京创办了一所留美学校,即清华学堂(清华
大学的前身)。“庚款兴学”反映了列强对中国加强了精神和文化方面的影响渗透。
5.设计教学法:设计教学法是美国教育家克伯屈于1918年创立的。它重视学生
的主动性,围绕实际生活问题组织教学内容,从而使学生在获得相关知识的同时
也习得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特点是:一是改造硬件教学环境,如将传统的
教室改造成音乐室、谈话室、工作室、读书室、游戏室等。二是不上课,学校只
规定任务,没有规定学什么科目。时间、学习计划等都由学生自己掌握。
6.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1920年,晏阳初回到中国发起全国识字运动号召“除
文盲、做新民”,获得成功。1923年,晏阳初在北京组织成立中华平民教育促进
会,在全国多处开展义务扫盲活动。1926年,晏阳初在定县试点初成立平民教
育总会,提出以“学校式、社会式、家庭式”三大方式结合并举,“以文艺教育
攻愚,以生计教育治穷,以卫生教育扶弱,以公民教育克私”四大教育连环并进
的农村改造方案。
二、简答题(共40分,每题8分)
1.洋务派办的新式学校有什么主要特点?
答:第一批专业技术人才、新型知识分子和技术工人。但这类新式学校也有
很大的局限性,表现在:(1)它在国家教育体制中尚无一席之地。这些新式学校
都是申报朝廷批准后兴办的,当然不是私学,但却是以个案处理,零星举办,缺
乏基础教育的根基,必然影响教育效益和质量。(2)教育范围局限在外语和军事
两个方面,其他学科多为这两个方面的延伸。(3)从教学到管理,大权多被外国
人把持,带有半殖民地的强烈色彩。(4)仍保留着封建教育的主要阵地。首先必
须具有一定的旧学基础的人才能入学,学校均有中国教习负责传统儒家经学的教
学和考核,仍有祭孔典礼,讲究礼制,都是旧官学的传统,新式教育其实仅仅表
现在自然科学的教学内容方面。
2.简述科举制的废除及意义。
答:封建传统教育运行的最大支撑机制就是科举制度,当近代中国教育发生
根本变革时,它与旧的科举制度的矛盾必然激化。
一方面,在深刻的民族危机和清王朝统治危机下,靠八股科举出身的旧式士
大夫官僚缺乏应付能力;另一方面,新式学校虽然培养出一批有实学的人才,但
由于学业不能与科举接轨,就没有做官的“正途”,必然挫伤其学习积极性,也
限制了新式学校的发展。所以,发展新教育必然要改革科举制度。1904年1月
清政府正式颁布中国第一个近代学制“癸卯学制”,新学制的建立意味着旧的科
举制度已无存在的基础,清政府于是决定从1906年起,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
存在于中国1300年之久的科举制度终被废除。
科举制度废除,意味着封建传统教育体系的彻底崩溃,旧式学校或消亡,或
改制;而对新兴的近代教育事业来说,则意味着消除了最大的障碍,各地纷纷开
始兴学。
3.简述新文化运动对教育改革的影响。
答:新文化运动中在文教方面的最大推动,就是以白话文取代文言文。白话
文的推行不仅推动了文学革命,而且使口语和书面语一致,从而大大减轻了学习
阅读和写作的负担,为真正在民众中普及教育创造了一个基本条件。1920年,
教育部规定从一二年级开始使用白话文教材,到1922年,除语文课文中的文言
文课文外,所有的文言文教科书停止使用。推行国语也是新文化运动中的重大成
果。推广全国通行的语言,不仅有利于不同地方人士的交流,而且也有利于提高
教育的规范性。新文化运动还推动了男女平等教育的确立。
4.简述乡村教育运动兴起的背景和主要实施情况。
答:(1)乡村教育运动兴起的背景:乡村教育运动集中在20世纪20年代后
期到30年代中期,中国教育改革的重心逐渐由城市转入乡村,进步教育人士认识
到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社会,农民占着中国人口绝大多数,中国的发展,包括
教育改革归根结底需要解决农村教育的问题才能最终带动整个社会的进步,所以
乡村教育运动的产生可以说是历史的必然,或者说是推广近代教育体制,同时改
良农村社会,以实现救国理想的必然之举.
实施情况:中华职教社和黄炎培比较重视培养农民的生产技能,改善农民生
活状况;陶行知重视普及基本文化及将教育与生活密切联系,平教会和晏阳初主
要是想总体改变农村的落后状况;而梁漱溟的乡村建设则着眼于农村社会道德风
气的改善,和强化农村基层政权建设.都有一定的成就,但仅靠乡村教育,是不可
能根本改善农村面貌的,本身的推广也有限.借鉴:“乡村教育运动”具有实施主
体民间性、教育对象全民化和教育内容适用性的特点。它对当今农村教育改革的
借鉴和启示在于:民间力量应该以多种形式积极参与农村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农
村教育的对象应该包括以成人为主体的农村社会的全体成员;农村教育的内容必
须适合当前农民多元化的教育需求。
5.简述革命根据地教育的主要特点。
答:根据党的教育方针和革命战争的需要,革命根据地创立了一个完全新型的教
育体制,它包括干部教育、群众教育和儿童教育三个部分。这三类教育又有明确
的主次之分,即在整个教育体制中,成人教育重于儿童教育;成人教育中,干部
教育重于一般群众教育;干部教育中,对现职干部的培训又重于对未来干部的培
养。因为成人受到教育后,其效果能立即体现到革命和生产中去。而干部又是一
切工作的领导和骨干,重要性更加显著,尤其是现职干部的培训,更具有突出的
迫切性。由此可见,革命根据地教育重在实效上,强调立竿见影,这是当时严酷
的战争环境的需要。
三、论述题(共30分,每题15分)
1.评述1922年学制的产生背景、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
答:(1)背景主要是:一是由于经济、政治、社会的发展,要求教育为社会
经济的发展服务,而临时政府的学制已不能适应当时经济发展的需要;二是受新
文化运动的影响,在批判传统封建教育的同时,要求实现教育上的民主和平等,
要求发展个性、尊重人格,而美国的学制改革及当时正在中国发生重大影响的实
用主义教育思潮,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这一社会需求。1922年9月,教育部顺
应形势,召开全国学制会议,公布了《学校系统改革案》,即“壬戌学制”。
(2)这一学制有三方面的内容:①作为指导原则的“七项标准”,即:发挥
平民教育精神;注意个性之发展;力图教育普及;注重生活教育;多留伸缩余地,
以适应地方情形与需要;顾及国民经济力;兼顾旧制,使改革易于着手。②“六
三三”分段的学校系统,即初级小学四年(从6岁开始),高级小学二年,初级
中学三年、高级中学三年;大学四至六年。③四项附则,即:为使青年个性易于
发展,得采选科制;为适应特殊之智能,对于天才者之教育应特别注重,其修业
年限得变通之;对于精神上或身体上有缺陷者,应施以特殊教育;对于年长失学
者,应施相当之补习教育。
(3)新学制在以下方面体现了进步性:①缩短了小学年限,有利于初等教
育的普及;②延长了中学年限,有利于提高中等教育水平,中学分两段提高了办
学的灵活性,也有利于中学普及;③取消大学预科,有利于大学集中力量进行专
业教育和科学研究;④在中学实行选科制和学分制,兼顾学生升学和就业。“六
三三”制的基本结构,符合现代教育的要求,故被一直延续下来。但是有些方面
不大适应中国国情,实施起来有很大困难,后来又作了些调整。
2.试述蔡元培在北京大学的改革举措,谈谈自己的看法。
答:蔡元培对北京大学的改革措施主要表现为:1.推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方针,延揽各方人才;2.调整系科结构;3.改革教学制度,实施选科制;4.改革
管理体制,实行教授治校;5.提高学生品德水平和活动能力;6.首招女生进入大
学学习。
我认为,对当前高等教育改革有以下启示:(1)学术自由促进学术交流与繁
荣;(2)教授治校,以教学及学术研究为中心,行政色彩淡化;(3)高校应当“学”、
“术”分明,明确自身定位,找准发展与主攻方向;(4)以学生为中心,实施选
科制(学分制)。
《中国教育简史》任务3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共30分,每题5分)
1.”越名教而任自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嵇康的教育思想。“越名教”即反对
“名教”,批判和否认儒家的“名教”教育思想。“任自然”即实施自然主义
教育,让人像自然事物一样,自然而然发展。这一教育思想对于促进教育领
域中的百家争鸣,全面认识教育的属性有积极意义。
2.“豫时孙摩”:这是《学记》总结出的四条重要教学原则。“豫”是预防性原
则,要求事先估计到可能会产生的不良倾向,采取预防措施;“时”是指及时
施教原则,掌握学习的最佳时机,适时而学,适时而教:''孙”是指循序渐进
原则,教学要遵循一定的顺序进行;''摩"是指学习观摩原则,学习中要相互
观摩,取长补短。
3.教、养、取、任:这是北宋政治家王安石在《上仁宗皇帝言事书》中提出的
造就人才的四项纲领:“教”是培养人才。“养”是合理对待人才。“取”是选
拔人才。“任”是任用人才。
4.明人伦:是孟子概括的教育目的。其内容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
另U、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五伦”)。孟子认为处理好这五种最基本的人际关
系的目的是在于维护上下尊卑的社会秩序的道德观念。
5.三纲五常:董仲会舒把封建道德伦理概括为“三纲”“五常”,这成为封建道
德教育的核心纲领。“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这妻纲”,后者必
须绝对服从于前者。“五常”即仁、义、礼、智、信。
6.三纲领八条目:是《大学》这篇论大学之道的教育论文中所提出的教育目标
和实现这一教育目标的途径、步骤,朱熹将其概括为“三纲领八条目”。“三
纲领”即“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是实现大学之道
的三个目标。“八条目”,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
平天下”。这是实现三个目标的八个步骤。
二、简答题(共40分,每题8分)
1.简述颜之推关于家庭教育的主要观点。
答:①家庭教育要及早进行②要爱与教相结合③要注意良好行为习惯的培
养;④要重视“应世经务”的实学教育⑤要培养虚心、勤勉的学习态度。
2.简述荀子论教育作用的基本观点。
答:荀子认为,教育的作用就在于“化性起伪”,即不断改造恶的本性,培
植人为的善德。达到“化”的标志,就是“长迁而不反其初”。荀子从性恶论观
点出发,高度强调的是教育的必要性,同时也肯定了教育的可能性。他认为只要
努力,则“涂之人可以为禹”
3.简述王夫之关于学与思的观点。
答:王夫之关于学与思的观点是:主张学思结合,二者“必相资以为功”,
学非有碍于思,而学愈博而思愈远;思正有功于学,而思之困则学必勤。也就是
说,博学是远思的基础,而思考遇到困难,就要加倍地勤学。
4.简述王守仁在儿童教育方面的主要见解和主张。
答:王守仁认为当时的儿童教育存在严重的弊端,只一味地让儿童读书作文,
而忽视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只责备儿童的不对,不从正面进行引导;每天关着、
锁着,像对待囚犯一样,而不顾儿童的身心特点,严重扼杀了儿童的天性,教育
效果适得其反。
由此,提出要根据儿童乐嬉游而惮拘检的特点,注意顺应儿童的性情,激发
儿童兴趣。要采取“诱、导、讽”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要丰富多彩,教学活动
要注意形式,搭配进行。
5.简述朱子读书法的基本内容。
答:是由元代程端礼整理归纳的北宋教育家朱熹有关读书的经验及方法。共
有六条:(1)循序渐进,即按篇章的顺序依次阅读;(2)熟读精思,即对正文及
有关注解要熟读成诵,并反复回味,认真思考,理解其真谛;(3)虚心涵泳,即
读书不可先抱有成见、先入为主,要不抱偏见,认真取舍;(4)切已体察,即要
结合自己的实际,反省自我;(5)着紧用力,即学习不可松懈,应抓紧时间,振
作精神,努力上进;(6)居敬持志,即要抱有远大的志向,消除一切浮躁的心态
和杂念。
三、论述题(共30分,每题15分)
1.试述孔子在教育实践和理论方面对中国教育的重要贡献。
答:教学实践方面的影响:(1)总结出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发
挥学生专长,造就各类人才;首倡启发式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让学生主动地、自觉学习;强调学思行结合,鼓励学生努力掌握知识,引导学生
积极思考,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由博返约,主要解决教学的广度与深度的矛盾;
教学需要师生双方配合协作,学生要端正学习态度,必须要有乐学、好学、不耻
下问、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2)推行“有教无类”的教育方针,打破少数奴隶
主贵族对文化教育的垄断,扩大受教育的对象,使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赋予平民;
(3)创办规模较大的私学,开私人讲学之风,改变“学在官府”的局面,成为
百家争鸣的先驱。同时,孔子形成了自己的学说,通过讲学在私学组织的基础上,
创立了儒家学派,对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产生重大影响。
理论方面的影响:1、提出教育在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认为
教育的传播会影响政治,教育比政令刑律更加重要有效,强调教育的作用和重要
地位;提出“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肯定了教育在人的成长中起决定作用。(2)
主张把官职与学习紧密联系起来,提倡“学而优则仕”,培养德才兼备的君子,
为封建官僚制的政治改革准备条件;(3)以《诗》、《书》、《礼》、《乐》、《易》、
《春秋》为教学内容,重视思想品质和伦理道德教育。在伦理道德教育的科目中,
孔子最重视诗、礼、乐。强调教育要使学生认识社会,熟悉人事,了解人生,而
不是崇拜神灵。
2.论述韩愈和柳宗元关于师道观的异同。
答:韩愈总结和发展了历代尊师爱生的思想,提倡“尊师重道”。(1)关于教
师的作用,“古之学者必有师”,他认为人没有生而知之者,谁都会有不解的问题,
如果不从师学习,就永远不会弄懂。(2)关于教师的任务,韩愈指出:“师者,所
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认为,教师在“传道”和“授业”过程中,学生
会有疑惑之处需要教师去解释。韩愈关于教师任务的概括,是他主张教师在教育
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集中体现。(3)关于择师的标准,韩愈认为,有道者即可为
师,鼓励人们抛弃各种顾虑和成见,勇于拜师求学。这一见解是十分深刻的。
柳宗元非常赞赏韩愈的《师说》之论,也十分佩服韩愈不顾流俗、勇于为师
的精神,柳宗元与韩愈一样,充分肯定了教师在传道、授业中的重要作用。他认
为无师便无以明道,要“明道”,必从师。他不赞成韩愈不顾世俗嘲骂而‘‘抗颜
为师”的作法,柳宗元并不是拒绝为师,而是谢绝教师之名,不敢受师之礼。但
对来向他请教问道者,他无不尽其所知给予解答,诚恳地指导后学者。他提出“交
以为师”的主张。他认为这样既可以避世俗之议,又可以遂“好道”之心。
《中国教育简史》任务4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共30分,每题5分)
1.万木草堂:康有为1891年会试落第后,回到广州后,在长兴里设立万木草堂,
兼受中学和西学。
2.《天演论》:严复翻译英国人赫胥黎1891年出版的著作《进化论与伦理学》
的译著。《天演论》首次把进化论的思想传播到中国,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优胜劣汰”的进化论观点,唤起国人救亡图存,从一个全新的理论角度凸显了
中华民族的生存危机,对整个中国知识界产生了震撼性的影响,激励爱国志士奋
发图强,在历史上有着重大的进步意义。
3.晏阳初论平民教育的四大教育:晏阳初针对中国农村“愚、穷、弱、私”四
大顽症设计了“文艺、生计、卫生、公民”四大教育来救治,即以文艺教育攻愚,
培养知识力;以生计教育攻穷,培养生产力;以卫生教育攻弱,培养强健力;以
公民教育攻私,培养团结力。使中国人特别是最大多数的农民成为富有知识力、
生产力、强健力与团结力的创建新中国的新民。
4.洪仁讦“三宝”之说:洪仁讦认为要永保太平天国的江山,必须培养“德才
兼备”、“文武兼通”的人才。这种人才一要有学问,二要有道德,三要知法律,
四要知蓄锐之方。为了培养这种人才,他提出施以“三宝”教育,主张以宗教道
德、科学技术知识和文学艺术作为教育内容。他把宗教道德教育视为“上宝”,
他将西方的先进制度和科学技术称为“中宝”,他把诗画美术,作为培养“新人”
的“下宝”。
5.山海工学团:1932年10月1日,陶行知在上海宝山大场附近,创办了一种
新型的教育形式一"山海工学团”,以后又创办了〃晨更工学团〃,〃劳工幼儿团〃
等,"山海工学团"首创''小先生制”,开展〃即知即传''的普及教育运动,影响遍及
全国及东南亚。
6.《新教育大纲》:《新教育大纲》杨贤江所著,我国第一部系统运用马克思主义
的观点和方法阐明教育原理、理论密切联系中国实际的重要著作,它比较集中地
反映了杨贤江关于教育理论的基本思想。
二、简答题(共40分,每题8分)
1.简述魏源“师夷长技”的主张及其意义。
答:魏源在《海国图志》序言中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魏源指
出当时“夷之长技”主要表现在战舰、火器、养兵练兵之法三个方面。不仅如此,
魏源还认为其他如民用工业、自然科学等也都在其列,主张仿效和学习西方的军
事工业、民用工业、军事训练方法等。
魏源要求向西方学习的主张尽管只是学习西方某些“长技”,其目只是为了
“制夷”,即抵御侵略而已,还没有涉及中国自身的变革,但是“师夷”观正是
与传统儒家规定只能“以夏变夷”的观点相道理,因而,在中国思想史上可以说
是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他提出师夷制夷、学习西方科学技术的主张,在教育领域
也开辟了一个全新的领域,起到“创榛辟莽,前驱先路”的作用。
2.简述并评价黄炎培大职业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答:内容:①在推广职业学校的同时,在高等小学中学分设职业科。②主张
“专科一贯主义”,职业教育及早进行,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四年度企业形象策划与推广补充合同
- 二零二四年林地租赁协议样本
- 大学员工入职合同(2篇)
- 医药公司合同(2篇)
- 化验室师徒协议书范本(2篇)
- 反三违目标协议书(2篇)
- 股权分配的协议书
- 二零二四年度地质勘查项目实施及管理合同
- 员工合同及保密条款解析
- 出纳信息真实性保证
- Unit 3《Lesson2 What color is it 》(说课稿)-2024-2025学年闽教版(2024)英语三年级上册
-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2课《学会沟通交流》课件
-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
- 工程设计-《工程勘察设计收费标准》(2002年修订本)-完整版
- 《中国能源法规状况》课件
- 第11课《再塑生命的人》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 中国船舶燃料电池行业市场现状分析及竞争格局与投资发展研究报告(2024-2030版)
- 2024-2030年中国金融大数据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前景趋势与投资机会研究报告
- 2024年消防知识竞赛考试题库500题(含答案)
- 教育心理学-形考作业2(第四至六章)-国开-参考资料
- Unit 4 I have a pen pal 单元总设计 教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