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龙岩市上杭县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联考试卷附答案解析_第1页
2024届龙岩市上杭县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联考试卷附答案解析_第2页
2024届龙岩市上杭县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联考试卷附答案解析_第3页
2024届龙岩市上杭县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联考试卷附答案解析_第4页
2024届龙岩市上杭县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联考试卷附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届龙岩市上杭县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联考试卷(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一、积累与运用(25分)1.根据语境,补写出古代诗文名句。翻开历史长卷,无数自强不息的身影浮现于眼前。“但愿人长久,_______”是苏轼仕途失意、思念家人时的豁达;“__________,醒能述以文者”是欧阳修被贬滁州时与民同乐的潇洒;“__________,___________”[《行路难(其一)》]是李白面对困境时的豪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刘禹锡给予友人最真挚的谢意与共勉;“__________,____________”(《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是韩愈不辞衰老、毅然忠君的决心;“__________,________”(《岳阳楼记》)是范仲淹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日月其迈,岁律更新,一岁一期,盛世欢喜。《2023中国诗词大会》(),本季节目通过创新化、主题化设置,将经典古诗词与新时代精神相结合,通过品生活之美、寻文化基因、赞时代欢喜,使中华经典古诗词绽放出新时代风采。本季节目全新提①(liàn)十大主题热词:“欢喜、寻味、燃、寒暑、先生、本来、心动、天下、十年、远方”,绽放穿越寒冬的温暖诗意,讲述对新一年的美好期待与(),演②(yì)中华悠远的文脉。“画中有诗”环节,特别强调生活中的诗意应用,帆布包、四面灯、餐垫等生活用品,成了展示诗词的灵巧画布。沉浸式出题打破“考试场”,新意③(pín)出,让人(),在故事化场景中与诗人、诗词直接对话。(1)根据拼音,依次写出相应的汉字(正楷字或行楷字)。①提(liàn)________②演(yì)________③(pín)出________(2)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如约而至希望目不暇接B.接踵而至展望身临其境C.如约而至展望身临其境D.接踵而至希望目不暇接(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品生活之美、寻文化基因、赞时代欢喜,使中华经典古诗词绽放出新时代风采。B.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赞时代欢喜,使中华经典古诗词绽放出新时代风采。C.通过品生活之美、寻文化基因、赞时代欢喜,中华经典古诗词绽放出新时代风采。D.通过寻文化基因、赞时代欢喜、品生活之美,中华经典古诗词绽放出新时代风采。3.下面是围绕“文学与现实”的话题展开的读书交流会对话。请你积极参与,从《艾青诗选》《水浒传》中任意选择一部作品进行发言。文文:我在网上听文学讲座,主讲老师说“文学是生活的模仿”……雅雅:我曾听老师说过,“文学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我:关于这个话题,我可以举具体作品来谈谈我的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65分)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各题。南园(其一)①李贺花枝草蔓眼中开,小白长红②越女③腮。可怜日暮嫣香④落,嫁与春风不用媒。【注释】①作此诗时李贺二十余岁,正是年轻有为的时期,却不为当局所重用。②小白长红:指花有大有小,颜色有红有白。③越女:习惯称春秋时越国美女西施,这里泛指美女。④嫣香:娇艳芳香,指花。4.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歌前两句所展现的画面。5.诗中哪个词是全诗“诗眼”,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长安里居左,有园,多老松。门内亘以清溪,修竹丛生水涯。过桥,槐一株,上参天,孙枝皆可为他山乔木。其余桃李枣栗之属。,郁然茂盛。内有读书室三楹,昔两兄与予,同修业此处。两兄相继成进士举家皆入城市而予独居此夏日无事,乃于溪之上,槐之下,筑一台。台为青槐所覆,日影不能至,因名之曰“清荫”,而招客以乐之。虽无奇峰大壑,而远冈近阜,郁郁然攒浓松而布绿竹。举凡风之自远来者,皆宛转穿于万松之中,其烈焰尽而后至此;而又和合于池上芰荷之气,故虽细而清冷芬馥。至日暮,著两重衣,乃可坐。俯观鱼戏,仰听鸟音,予意益欣欣焉。大呼客曰:“是亦不可以隐乎?”(节选自袁中道《清荫台记》)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两兄相继/成进士举家皆入/城市而予独居此/B.两兄相继/成进士举家皆入城市/而予独居此/C.两兄相继成进士/举家皆入/城市而予独居此/D.两兄相继成进士/举家皆入城市/而予独居此/7.根据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加点词方法提示词义其余桃李枣栗之属查阅词典选择义项属:①类。②部属,亲属。③归属。(《古代汉语词典》)(1)属:郁郁然攒浓松而布绿竹联系课文解释词义岸芷汀兰,郁郁青青。(《岳阳楼记》)(2)郁郁:予意益欣欣焉参考成语解释词义:老当益壮(3)益: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台为青槐所覆,日影不能至,因名之曰“清荫”。(2)大呼客曰:“是亦不可以隐乎?”9.“亭台楼阁”的意象,是古代散文中一道亮丽的风景,请从写作意图角度详析《清荫台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新衣服①过年穿新衣是公认的习俗。大年初一,无论男女老少,只要有可能,都会把最好最新的衣服穿在身上。新衣,笑脸,春联,让偏僻的小山村一下子也喜庆起来了。②每年除夕,妈妈都会细心地把新衣服拿出来,整整齐齐地叠放在床头,此时妈妈的脸上洋溢着满足和欣慰。我们也因此兴奋得很晚才能入睡。③鞭炮声或远或近不时地传来,小山村几乎一夜未眠。当隐约听到大门外有小朋友的嬉闹声,我们便会争相坐起来穿衣服。有时,我和弟弟紧挨脖颈的衣扣扣不上,需要妈妈逐一帮忙。那时,我就会清晰地听到妈妈皴裂的手接触新衣裳时发出的“嗤嗤啦啦”的响声。等穿戴整齐,我们便会冲出去,和邻家伙伴互相炫耀自己的新衣服,也会为衣服上多出两个口袋而高傲地挺起胸膛……④记忆里的那个年代,也常会遭遇些窘迫和无奈。和许多家庭一样,父母几乎要倾其全年的收入才能为孩子们换上一身新衣裳。爸爸在外地教书,每月只有几十元的工资。妈妈因为繁重的劳动,每到冬季,手都会冻裂、发痒,揉搓时发出沙沙的声音,让我们非常心疼。类似这样的声音,也成为那个时代一个个抹不去的符号。⑤那时候,过年时穿上新衣裳,真是一个温暖而美好的梦想!为了圆梦,许多家庭还要自己纺花织布。我家虽然很少织布,但那不多的经历也给我留下了难忘的记忆。⑥织布,从古到今是人们基本生活的需要。但母亲动手织布,更是为生活所迫,远不像如今这样,为的是享受棉布的诸多优点。从籽棉到织成布,工序十分繁琐。籽棉被弹成皮棉后,要撮成棉条,用纺车纺成线,经过络线、穿综等,再进入穿梭引线的织造。⑦记忆中,大多是冬天纺花,春天织布。⑧在那长长的冬夜,一盏昏暗的油灯映照着妈妈有节奏的扬手转臂的身影,纺车发出细微的嗡嗡的似蜜蜂忙碌的声音。有时半夜醒来,我迷糊着对妈妈说:“妈,睡吧。”妈妈会习惯地借机站起来活动一下手脚,给我拉拉被角,说:“纺完这根棉条便睡。”有的夜晚寒风凛冽,窗户纸被风刮得呼啦啦作响。间或有玉米秸秆被风从垛上掀下来,便会发出更大的声响。但有妈妈在身边,我们没有恐惧和噩梦。⑨有些程序,常常需要邻里的婶子大娘们帮忙。参与这很有成就感的劳动,场面热闹而喜庆。那是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妈妈是那天最忙碌的一位。她端庄微笑,脚步轻盈,两条漂亮的辫子垂在腰际,有节律地摆动着。这就是妈妈年轻时留给我的最美印象!⑩因为整个村子就一部织布机,也许后面有几家在等着用呢。所以,织布那阵儿,也会是妈妈最辛苦的日子。这样的耳闻目睹,让我对织布比较熟悉。记得八十年代曾有一首流行歌曲,叫《金梭和银梭》,很难想象,若现在为孩子们教唱这首歌,不知要对“金梭和银梭”做怎样的解释才能让孩子们弄明白呢。⑪时光飞逝,童年离我已很遥远,但过年的情景常常让我回味。在春节将临的日子,更让我想起母亲亲手做的温暖我一生的新衣裳。妈妈为我弄扣子时皴裂的手摩擦衣服表面发出的声音,又会清晰地响起。这声音离我很远也很近……1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于“我”,在小山村过年喜庆的原因之一是可以穿新衣服。B.文章中的妈妈织布是受生活所迫,也是为了孩子有新衣服穿。C.文章主要采用了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讲述美好的故事。D.文章具有鲜明的时代印记,质朴无华,充满温情,使人动容。11.第4段提及那个年代会遭遇些“窘迫和无奈”,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括。12.结合语境,按要求赏析。(1)等穿戴整齐,我们便会冲出去,和邻家伙伴互相炫耀自己的新衣服,也会为衣服上多出两个口袋而高傲地挺起胸膛……(赏析加点词语)(2)这声音离我很远也很近……(赏析句子)13.文章用大量的笔墨写“织布”,说说作者这样写的用意。14.母亲对孩子的爱,是不言而喻的。文章中的妈妈和孟母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有何不同?请结合文章内容和链接材料简要分析。【链接材料】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三字经》)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①一般人通常都把全副精力费于饮食男女的营求,这丰富华严的世界除了可效用于生活需要之外,便没有什么可以让我们看看的。一看到天安门大街,我就想到那是到东车站或是广和饭庄的路,除了这个意义以外,天安门大街还有它的本来面目没有?我相信它有,我并且有时偶然地望见过。有一个秋天的午后,我由后门乘车到前门,到南池子转弯时,猛然看见那一片淡黄的日影从西长安街一路射来,看见那一条旧宫墙的黄绿的玻璃瓦在日光下辉煌地严肃地闪耀,看见那些忽然现着奇光异彩的电车、马车、人力车以及那些时装少女和灰尘满面满衣的老北平人,这一切猛然在我眼前现出一个庄严而灿烂的世界,使我霎时间忘去它是到前门的路和我去前门一件事实。不过这种经验是不常有的,我通常只记得它是到前门的路,或是想着我要去广和饭庄。我们对于这个世界经验愈多,关系也愈复杂,联想愈纷乱,愈难见到它们的本来面目。学识愈丰富,视野愈窄狭;对于一件事物见的愈多,所见到的也就愈少。②艺术的世界也还是我们日常所接触的世界,——是它的不经见的另一面。它不经见,因为我们站得太近。要见这一面,我们须得跳开日常实用在我们四围所画的那一个圈套,把世界摆在一种距离以外去看。同是一个世界,站在圈子里看和站在圈子外看,景象大不相同。比如说海上的雾,我在船上碰着过雾,现在回想起来,还有些戒惧。耽误行程还不用说,听到若远若近的邻舟的警钟,水手们手慌脚乱地走动以及乘客们的喧嚷,仿佛大难临头。在这种情境中,最有修养的人最多也只能做到镇定的工夫。但是我也站在干岸上看过海雾,那轻烟似的薄纱笼罩着那平谧如镜的海水,许多远山和飞鸟都被它轻抹慢掩,现出梦境的依稀隐约。它把天和海接成一气,你仿佛伸一只手就可以抓住天上浮游的仙子。你的四周全是广阔,沉寂,秘奥和雄伟,见不到人世的鸡犬和烟火,你究竟在人间还在天上,也有些不易决定。③同样海雾却现出两重面目,完全由于观点的不同。你坐在船上时,海雾是你的实用世界中一片段,它和你的知觉、情感、希望以及一切实际生活的需要都连瓜带葛地固结在一块,把你围在里面,使你只看见它的危险性。换句话说,你和海雾的关系太密切了,距离太接近了,所以不能用处之泰然的态度去欣赏它。你站在岸上时,海雾是你的实际世界以外的东西,它和你中间有一种距离,所以变成你的欣赏的对象。④一切事物都可以如此看去。在艺术欣赏中我们取旁观者的态度,丢开寻常看待事物的方法,于是现出事物不平常的一面,天天遇见的素以为平淡无奇的东西,例如破墙角的一枝花,林间一片阴影或是一个老妇人的微笑,便陡然现出奇姿异彩,使我们觉得它美妙。艺术家和诗人的本领就在能跳出习惯的圈套,把事物摆在适当的距离以外去看,丢开他们的习惯的联想,聚精会神地观照它们的本来面目。他们看一条街只是一条街,不是到某车站或某商店的指路标。一件事物本身自有价值,不因为和人或其他事物有关系而发生价值。(节选自《朱光潜谈美》,有删改)1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们对客观世界经验愈多,关系也愈复杂,联想愈纷乱,愈难见到它们的美。B.事物本身自有价值,并非因为它对人类有实用价值才具有艺术美。C.在艺术欣赏中取旁观者的态度,丢开寻常看待事物的方法,会更容易发现艺术的美。D.近处是没有艺术的,无论是欣赏还是创造,要想获得艺术世界的美,距离越远越好。16.画线部分主要运用了哪种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17.如果要引用古诗来阐明“距离产生美”的观点,你认为下面诗句哪个更合适?请说明理由。【甲】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乙】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①2022年虎年除夕,创作灵感来源于《千里江山图》的舞蹈史诗《只此青绿》成为整台春晚节目的爆点,点燃了观众的热情,人们看到中国传统美学的现象级“出圈”。对此,记者在晚会结束后进行了线上采访。②业内人士:传世名画《千里江山图》已经提供了相当成熟的艺术母本,其设色之精妙、构图之磅礴、意蕴之丰厚,本身就是极大的审美享受。《只此青绿》对图画意境几乎进行了一比一再现。③资深观众:看完节目居然老泪纵横,原来最能打动内心的还是传统文化。苍劲厚重的古琴和刚柔并济的舞蹈把《千里江山图》演绎得淋漓尽致,仿佛回到九百多年前,见到十八岁的王希孟正在奋笔创作。④主演孟庆旸:这个舞蹈不再是女人的柔美,更多看到的是大气磅礴的一种东西,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沉淀的一种岁月,一种大气,也是代表我们文化自信的一面。材料二自2021年8月国家大剧院首次“展卷”以来,《只此青绿》在16个城市演出50余场,近6万名观众走进剧场。《只此青绿》在线上各大平台的数据如下表:抖音阅读量5840万微博话题7500万豆瓣评分9.1分网络平台曝光2.47亿材料三:近年来,舞剧演出市场呈现蓬勃态势,经典舞段在社交媒体上刷屏,带动更多观众走进剧场。在中国当下舞剧创作中,对历史文物题材偏好经久不衰。中国舞剧跨越艺术类型,从国画、文物、诗词等其他传统文化艺术中汲取灵感。如《只此青绿》通过展卷、问篆、唱丝、寻石、习笔、淬墨、入画等诸多舞段,表现“身体的诗意”,将名画《千里江山图》的意象万千生动呈现于舞台。当下舞剧创作上越来越注重“当代感”,注重舞台审美与当代人的接轨。如《永不消逝的电波》和《五星出东方》两部作品的叙事节奏、舞蹈节奏都很快,与当下人的生活节奏、心理节奏是能共振的,而快节奏的舞台让观众觉得更有看头。不忘本来、面向未来,中国舞剧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从未停止。18.根据材料,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2022年春晚节目中,人们首次看到中国传统美学的现象级“出圈”。B.最能打动中国人内心的还是传统文化,我们要有文化自信。C.《只此青绿》自首演以来,在线上各大平台获得巨大的关注度。D.历史文物题材是中国当下舞剧创作中经久不衰的题材,备受剧作家青睐。19.《只此青绿》能够“出圈”的原因有哪些?请根据材料一、二简要概括。20.材料三中“中国舞剧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从未停止”,这种创造性、创新性体现在哪里?请结合材料举例分析。三、作文(60分)2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写作。“变”是一个神奇的词,因为生命本身就是一个随着时间的流动慢慢变化的过程。有些变化,让人无奈;有些变化,让人感动;有些变化,让人憧憬……读过的书、看过的风景、付出的努力,让我们离梦想更近了……点点变化积攒起来,才有了现在的不同!读了上面的文字,你有什么联想与感悟?请围绕“变”这个话题,以《我的变化》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讲讲这些年你所发生的变化。要求:自定文意;不要套作、抄袭,不要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600字。参考答案

10分①千里共婵娟②醉能同其乐③长风破浪会有时,④直挂云帆济沧海⑤今日听君歌一曲,⑥暂凭杯酒长精神⑦欲为圣明除弊事,⑧肯将衰朽惜残年⑨先天下之忧而忧,⑩后天下之乐而乐

2,9分(1)3分炼绎频(2)3分C解析“如约而至”意思是按照约定的时间赴约;“接踵而至”比喻来者很多,络绎不绝。此处阐述《2023中国诗词大会》如期到来,因此“如约而至”更符合语境。

“希望”意思是心里想着达到某种目的或出现某种情况;“展望”意思是对事物发展前途进行观察与预测。此处阐述对新一年的美好期待与预测,因此“展望”更符合语境。

“目不暇接”形容东西太多,眼睛看不过来;“身临其境”意思是亲自到了那个地方。此处强调沉浸式出题让人感觉在故事化场景中与诗人、诗词直接对话,因此“身临其境”更符合语境。故选C。

(3)3分B【解析】本句存在语序不当和成分残缺的语病。“品生活之美、寻文化基因、赞时代欢喜”语序不当,三者为递进关系,应改为“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赞时代欢喜”;滥用介词导致主语残缺,应删去“通过”或“使”。故选B。

3.6分示例一:《艾青诗选》中有大量创作于抗战时期前后的诗歌,艾青经常选择“土地”“太阳”“火把”等作为意象,表达人们追求光明与民族独立富强的心愿,是当时社会现实的艺术体现。1978年以后诗人重返诗坛,许多诗歌体现出深刻的哲理性,是对当时历史的理性反思,也是新时期人们思想情感的表达。

示例二:《水浒传》描写了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梁山一百单八将在梁山泊聚义的故事,塑造了一系列性格鲜明的英雄好汉,他们不同的人生经历和反抗道路反映了北宋末年黑暗的社会现实和腐朽的朝廷政治。如,林冲由隐忍委屈到被逼上梁山的经历,就是当时有志之士受奸臣陷害而走投无路的典型。

4.(3分)眼前百花盛开,花枝高昂,草蔓低垂,参差错落,姿态万千。花有大有小,颜色有白有红,恰如美女的香腮。

5.(4分)诗眼:可怜。(1分)表达了诗人对落花(或:暮春)无限惋惜的深情;(1分)感慨自己年华流逝、怀才不遇的哀伤之情。(2分)

6.D(3分)

7.(3分)(1)类(2)形容草木茂盛(3)更加

8.(6分)(1)台子被青槐遮盖,阳光照不进来,于是把台子命名为“清荫(台)”。

(2)大声对宾客说:“这里不是可以用来隐居吗?”(或:这里多适合隐居啊!)

9.(4分)《清荫台记》记叙筑台缘由,描写清荫台以及周围景色,抒发作者陶醉于清幽环境的闲适愉悦,表达了自己不入流俗、追求隐逸的人生理想。

10.(3分)【解析】C项“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表述有误,文章主要采用了记叙、描写等表达方式。

11.(4分)①父母几乎要倾其全年的收入才能为孩子们换上一身新衣裳;②爸爸每月只有几十元的工资;③妈妈因为繁重的劳动,每到冬季,手都会冻裂;④妈妈熬夜给我们纺花织布;⑤爸爸在外地教书,父母两地分居,生活更辛苦等。(答出四点即可)

12.(6分)(1)“冲”体现出孩子内心的狂喜。(1分)“高傲”能够表现出孩子的激动、得意又带有一点点傲娇,(1分)内心里溢满了过节的甜蜜和快乐。(1分)

(2)于“我”,这声音仿佛很远,绵延到了遥远的童年;这声音又很近,近得就像妈妈的轻声细语,正温婉地讲述着昨晚的故事。结尾余韵悠长,引人回味。

13.(3分)①强调新衣服的来之不易,突出妈妈为家庭的辛勤付出;(1分)②使文章详略安排得当,表达了“我”对妈妈辛勤劳作的尊重,以及“我”对妈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