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与口才课程_第1页
演讲与口才课程_第2页
演讲与口才课程_第3页
演讲与口才课程_第4页
演讲与口才课程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演讲与口才课程演讲与口才课程

《演讲与口才》课程设置说明

演讲与口才课旨在通过语言表达技巧的传授与训练,培养学生既能够在大庭广众面前流畅自如、仪态大方地表述自己见解的能力,也能够在日常交际中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具备良好的口才。

一、教学内容与课时安排:

(一)本课程共计30学时,理论讲授14学时,课堂实训14学时,考试2学时。

(二)理论讲授共计14讲:敢说训练、态势语训练、语音语速语调训练、拜访与接待的语言技巧、介绍的语言技巧、交谈的语言技巧、表意恰切训练、赞美与批评的语言艺术、劝慰与道歉、拒绝与应对的语言技巧、命题演讲、即兴演讲、论辩演讲、求职的语言艺术。

(三)本课程每周2学时。前一学时为理论讲授部分,学生通过课上看教学光盘,学习和掌握演讲与口才知识与技巧;后一学时为课堂实训部分,学生根据教学光盘中提供的课堂实训内容与传授的训练方法进行仿说训练。

二、考核办法:

本课程考核由四部分内容构成,以百分计。

1、课堂实训。学生每次课都要在教师组织指导下进行课堂实训,记录分数,此项积分占总成绩的25%。

2、作业演练。每次课堂上,教师要利用一定时间对作业内容提问或组织学生演练,然后讲评。每次作业要积累分数,此项积分占总成绩的25%。

3、实践活动。学生在教师组织指导下,利用第二课堂活动时间,有目的地开展阶段性的实践活动,如:朗诵比赛、即兴演讲比赛、命题演讲比赛、论辩演讲比赛、小品表演、模拟应聘、学习经验交流会等活动,每学期每人不得少于参加两次,记录分数,此项积分占总成绩的25%。

4、期末试卷。笔试,以百分计,占总成绩的25%。

一、本课程的建设目标、步骤及五年内课程资源上网时间表

我们将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以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为目标,建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型教学模式,加大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力度,使课程建设成为一个动态发展、不断深化的过程,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使演讲与口才成为具有高职高专特色的,能够为专业服务,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深受学生普遍欢迎的高品质示范课程。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建设一支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高水平的教师梯队。使博士学位教师达到10%,硕士学位教师达到30%,教授人数达到20%,接收1~2名优秀大学毕业生担任本课程教学任务,着力培养能担任精品课程教学的后续师资队伍。提高现有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术水平。课程教师能深入探讨教学规律,积极运用优秀教改成果,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努力为专业课服务,搭好一级教学平台,做精品课程优秀骨干教师。

建设立体化教学资源包。教材建设,树立精品意识,在新体系、新内容上狠下功夫,以贴近学生,兼顾学术水准与时尚,培养学生人文素质,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为目的。2007年我们将以“先进、有用、有效”为原则,对课程教学大纲进行全面修订。组织教学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自编《演讲与口才》教材,使之成为高职高专优秀教材。充分利用网络进行教学与管理,使相关教学大纲、电子教案、课件、试题库、教学录像、参考文献目录等上网开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以带动其它课程的建设

优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准确定位课程建设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正确处理课程建设与课程体系改革的关系,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2007年我们将在现代教育思想的指导下,从整体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入手,着重研究融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为一体的新型教学课程体系,具体内容研究:课程在专业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负责人:杨毓敏)。课程的知识结构与相关学科发展前沿的关系(负责人:毛三红)。课程在教学中如何为专业服务(负责人:蒋红梅)。

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课程建设,必须以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为基础,才能有效保证和实现课程教学的高质量。演讲与口才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素质课,必须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社会交往能力,提高学生人文素质为目的。目前该课程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教学方法和手段不能适应信息网络时代的变迁,说话、演讲、论辩的能力训练体系不够完善。为此,我们要彻底改变传统的“满堂灌、我讲你听”的教学模式,坚持“理论够用,注重实践”的教学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