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高二化学期中复习 【复习课件】第一章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考点串讲_第1页
2024-2025学年高二化学期中复习 【复习课件】第一章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考点串讲_第2页
2024-2025学年高二化学期中复习 【复习课件】第一章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考点串讲_第3页
2024-2025学年高二化学期中复习 【复习课件】第一章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考点串讲_第4页
2024-2025学年高二化学期中复习 【复习课件】第一章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考点串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单元复习本章导图知识点一1、基本概念(1)体系:被研究的反应体系,简称体系,又称系统。(2)环境:与体系相互作用的其他部分,如盛放溶液的试管和

溶液之外的空气等看作环境。(3)关联:体系与环境之间存在物质交换或能量交换。反应热

反应热:在等温条件下①,化学反应体系向环境释放或从环境吸收的热量,称为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简称反应热。①注:等温条件下,指化学反应发生后,使反应后体系的温度恢复到反应前体系的温度,即反应前后体系的温度相等。知识点一反应热

典例精讲【例1】关于能量转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过程中,除了物质变化外,一定伴有能量变化B.太阳能电池的能量转化:光能(太阳能)→电能C.生物光合作用中的能量转化:光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化学能)D.燃气灶具中的能量转化:化学能主要转化为光能D实验探究——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测定原理Q=cmΔt(c为比热容,m为溶液质量,Δt为前后温度差)仪器装置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知识点二Ø反应物温度的测量。①用量筒量取50mL0.50mol/L盐酸,打开杯盖,倒入量热计的内筒,盖上杯盖,插入温度计,测量并记录盐酸的温度(数据填入下表)。用水把温度计上的酸冲洗干净,擦干备用。②用另一个量筒量取50mL0.55mol/LNaOH溶液,用温度计测量并记录NaOH溶液的温度(数据填入下表)。Ø反应后体系温度的测量。

打开杯盖,将量筒中的NaOH溶液迅速倒入量热计的内筒,立即盖上杯盖,插入温度计,用搅拌器匀速搅拌。密切关注温度变化,将最高温度记为反应后体系的温度(t2)。Ø重复上述步骤两次。实验操作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知识点二取盐酸温度和NaOH溶液温度的平均值记为反应前体系的温度(t1)。计算温度差(t2-t1),将数据填入下表。实验次数反应物的温度/℃反应前体系的温度反应后体系的温度温度差盐酸NaOH溶液t1/℃t2/℃(t2-t1)/℃1

2

3

数据处理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知识点二Ø

实验数据处理

为了计算简便,盐酸、氢氧化钠稀溶液的密度近似地认为都是1g·cm-3,反应后生成的溶液的比热容c=4.18J/(g·℃)。该实验中盐酸和NaOH溶液反应放出的热量是0.418(t2-t1)kJ,生成1molH2O时放出的热量为0.418(t2-t1)/0.025kJ(从单位角度入手引导计算)。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知识点二酸碱中和反应测定实验的注意事项①操作时动作要快,尽量减少热量的损失,使用绝热装置,避免热量散发到反应体系外。②在测量反应混合液的温度时要随时读取温度值,记录下最高温度值。③实验中要用强酸、强碱的稀溶液(0.1~0.5mol·L-1)。④不能用弱酸或弱碱,因弱酸、弱碱电离时吸收热量而使测量数值偏低。⑤测量盐酸的温度后,要将温度计上的酸冲洗干净后,再测量NaOH溶液的温度,避免酸、碱在温度计的表面反应放热而影响测量结果。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知识点二

大量实验测得,在25℃和101kPa下,强酸的稀溶液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H2O时,放出57.3kJ的热量。ΔH=-57.3kJ/mol。中和热的定义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知识点二【例2】关于中和热的测定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实验中,温度计只使用2次B.为了使反应进行的更完全,可以使酸或碱适当过量C.向盛装酸的烧杯中加碱时要小心缓慢以免洒出D.用铜丝代替玻璃棒搅拌,会使测得的中和热数值偏大B典例精讲【例3】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热效应为:H+(aq)+OH-(aq)=H2O(l)△H=-57.3KJ·mol-1。分别向1L0.5mol·L-1的Ba(OH)2的溶液中加入①浓硫酸;②稀硫酸;③稀硝酸;④稀醋酸,恰好完全反应的热效应分别为△H1、△H2、△H3、△H4,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H1>△H2>△H3>△H4 B.△H1<△H2<△H3<△H4C.△H1>△H2=△H3>△H4 D.△H4<△H1=△H2<△H3B典例精讲1.内能(符号为U):体系内物质的各种能量的总和,受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的影响。2.焓(符号为H):与内能有关的物理量。3.焓变:在_______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严格地说,对反应体系做功有限定,中学阶段一般不考虑),其反应热等于反应的焓变,符号: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温度压强物质的聚集状态等压ΔHkJ/molkJ·mol-1知识点三焓变1.当反应体系放热时其焓减小,ΔH为________,即ΔH_______。2.当反应体系吸热时其焓减小,ΔH为________,即ΔH_______。焓变的意义负值<0正值>0知识点三焓变常见的吸热反应①大多数分解反应;②Ba(OH)2·8H2O与NH4Cl反应;③高温条件下C、H2、CO作还原剂的反应。①所有燃烧反应;②大多数化合反应;③酸碱中和反应;④金属与酸或水的置换反应;⑤物质的缓慢氧化;⑥铝热反应。常见的放热反应知识点三焓变从反应物与生成物总能量相对大小分析焓变

计算公式:ΔH=生成物的总焓(能量)-反应物的总焓(能量)知识点三焓变从反应物与生成物总键能相对大小分析焓变1.化学反应的本质是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2.断键需要吸收能量,成键需要放出能量。1molH2与1molCl2反应生成2molHCl分子的过程中,释放了183kJ的能量。计算公式:ΔH=反应物总键能-生成物总键能知识点三焓变【例4】下列反应既是非氧化还原反应,又是吸热反应的是()A.碘单质升华

B.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C.甲烷在O2中的燃烧

D.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D典例精讲【例5】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由图1知,石墨转变为金刚石是吸热反应B.由图2知,S(g)+O2(g)=SO2(g)ΔH1,S(s)+O2(g)=SO2(g)ΔH2,则ΔH1>ΔH2C.由图3知,白磷比红磷稳定D.由图4知,CO(g)+H2O(g)=CO2(g)+H2(g)ΔH>0A典例精讲【例6】如图所示N2(g)和O2(g)反应生成NO(g)过程中能量变化,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直观看,该反应中反应物断键吸收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形成键放出的总能量B.2mol气态氧原子结合生成O2(g)时,能放出498kJ能量C.断裂1molNO分子中的化学键,需要吸收632kJ能量D.1molN2和1molO2的反应热ΔH=-180kJ·mol-1D典例精讲1.概念:表明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____________的化学方程式,叫做热化学方程式。2.意义:热化学方程式不仅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________变化,也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________变化。热化学方程式的概念及意义热量物质能量知识点四热化学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知识点四热化学方程式ΔH的单位中“mol-1”的含义1.ΔH的单位中“mol-1”,指的是“每摩尔反应”,如:(1)H2(g)+O2(g)=H2O(l)ΔH=﹣285.8kJ/mol表示在25℃、101kPa时,1molH2(g)和

molO2(g)完全反应生成1molH2O(l),放出285.8kJ的热量。(2)2H2(g)+O2(g)=2H2O(l)ΔH=﹣571.6kJ/mol表示在25℃、101kPa时,2molH2(g)和1molO2(g)完全反应生成2molH2O(l),放出571.6kJ的热量。因此,ΔH必须与方程式一一对应。知识点四热化学方程式【例7】热化学方程式:C(s)+H2O(g)CO(g)+H2(g)ΔH=+131.3kJ/mol和H(g)+H(g)=H2(g)ΔH=-435.7kJ/mol表示(

)A.氢原子的能量比氢分子的能量低B.一个氢原子与一个氢原子结合生成1个氢分子且放出435.7kJ的能量C.1mol固态碳和1mol水蒸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气体和氢气,并吸热131.3kJD.固态碳和液态水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气体和氢气吸收131.3kJ能量C典例精讲【例8】1g氨气完全分解为氮气、氢气时,吸收2.72kJ的热量,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①N2(g)+3H2(g)=2NH3(g)△H=﹣46.2kJ/mol②N2(g)+3H2(g)=2NH3(g)△H=﹣92.4kJ/mol③NH3(g)=N2(g)+H2(g)△H=+46.2kJ/mol④2NH3(g)=N2(g)+3H2(g)△H=﹣92.4kJ/mol。A.全部 B.①②③ C.①② D.②③D典例精讲在101kPa时,

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指定产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单位:

。燃烧热的概念与单位指定产物:C→

;H→

;S→

;N→

。1molkJ·mol-1CO2(g)H2O(l)SO2(g)N2(g)知识点五燃烧热类型比较燃烧热中和热定义在101kPa时,1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指定产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H2O时所放出的热量称为中和热标准可燃物为1mol产物水为1mol单位kJ·mol-1数值不同物质的燃烧热不同强酸与强碱在稀溶液中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H2O时,放出57.3kJ的热量中和热、燃烧热的单位为kJ·mol-1,不带“+”、“﹣”;反应热的单位为kJ·mol-1,带“+”、“﹣”。三热对比知识点五燃烧热【例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molH2完全燃烧生成H2O(g)放出的热量叫H2的燃烧热B.25℃、101kPa时,1molS和2molS的燃烧热相等C.已知S(s)+O2(g)=SO3(g)∆H=-269.8kJ/mol,则硫生成SO3的反应热为269.8kJ/molD.25℃、101kPa时,碳的燃烧热为-393.5kJ/molB典例精讲【例10】下列有关热化学方程式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含20.0gNaOH的稀溶液与足量的稀硫酸完全中和,放出28.7kJ的热量,则表示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NaOH(aq)+H2SO4(aq)=Na2SO4(aq)+2H2O(l)∆H=-114.8kJB.已知热化学方程式:SO2(g)+O2(g)SO3(g)∆H=-98.32kJ/mol,在容器中充入2molSO2和1molO2充分反应,最终放出的热量为196.64kJC.已知2H2(g)+O2(g)=2H2O(g)∆H=-483.6kJ/mol,则H2的燃烧热为241.8kJ/molD.用稀氨水与稀盐酸进行中和热的测定实验,计算得到的中和热的∆H偏大D典例精讲1.俄国化学家盖斯从大量的实验事实中总结出一条规律:一个化学反应,不管是一步完成的还是分几步完成,其___________是相同的,这就是盖斯定律。2.也就是说,化学反应的________只与反应体系的_______和________有关,而与反应的______无关。3.如果一个反应可以分几步进行,则各分步反应的反应热之和与该反应一步完成时的反应热是一样的。即:ΔH=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盖斯定律的内容反应热反应热始态终态途径ΔH1+ΔH2+ΔH3知识点六盖斯定律【例11】某科学家利用二氧化铈(CeO2)在太阳能作用下将H2O、CO2转变成H2、CO。其过程如下:mCeO2(m-x)CeO2·xCe+xO2(m-x)CeO2·xCe+xH2O+xCO2mCeO2+xH2+xCO,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过程中CeO2没有消耗B.该过程实现了太阳能向化学能的转化C.上图中ΔH1=-(ΔH2+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