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钢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1页
山东省济钢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2页
山东省济钢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3页
山东省济钢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4页
山东省济钢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省济钢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共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如果想证明“所有天鹅都是白色的”,你就会去观察一大堆白色天鹅;当你看到无数天鹅都是白色的,会觉得这个假说似乎很合理。从“我见过的天鹅都是白色的”推出结论“所有天鹅都是白色的”,这种推论方式就是归纳法。演绎法则是跟归纳法很不一样的逻辑论证:如果前提是真的,结论便必定为真。举个例子,“所有人终究会死”与“苏格拉底是人”两个前提(大前提与小前提)都为真,据此得到的结论“苏格拉底终究会死”是合理的。演绎法是“从一般推出特殊”,而归纳法则是“从特殊推出一般”,从一组观察资料来论证出一个普遍性的结论。归纳法的问题在于:就算你进行再多观察,只要有一个反例就可以推翻你的普遍化主张。例如:正巧有一只黑天鹅出现,“所有天鹅都是白色的”就会被证伪。许多科学家与哲学家都相信,做科研就是找出证据来支持自己的假说。如果像他们一样认为科学进步是靠着归纳法,那么你就必须面对归纳法自身存在的问题。科学怎么能以如此不可靠的推论方式为基础呢?波普尔则干净利落地避开了这个问题。根据他的说法,科学不是靠归纳。科学家是从一个假说起步,即依据现有的资料来猜测现实的本质,譬如“所有气体在加热后都会膨胀”。科学家的下一步是去找到办法来测试假说。在上面的例子中,便要去找一大堆不同种类的气体来加热。但测试并不是要找出证据来支持假说,而是观察这个假说能否经得起种种证伪的尝试。只要有一种气体被加热的时候没有膨胀,就足以破坏“所有气体在加热后都会膨胀”的假说。如果通过一个反例驳斥了一个假说,那么就会带来一点新知:知道那个假说不是真的。科学的进步是因为科学家从错误中学习。观察到一大堆加热时确实会膨胀的气体,不会带给我们知识,或许只是让我们对自己的假说多一点信心。但一个反例就真的能教会我们一些事情。波普尔认为,任何科学假说的关键特征是必须有“可证伪性”,这也是它与“假科学”的差异所在。一个科学假说是你有机会证伪的东西,它做出的预测有可能被证明为误。如果我说“有个无法侦测到的隐形小仙子使鲜花盛开”,那么没有一种观察能够证明我的说法有误。如果小仙子是隐形的,又不留任何痕迹,就没有任何办法能够证伪他们存在的主张。它没有“可证伪性”,所以根本不是一句科学陈述。根据波普尔的说法,科学家所做的事情是试图证明他们的理论为假。检验一个理论就意味着要看看它是否能被证明为假。一个典型的科学家先从一个大胆的猜想或推测出发,然后会试着用一连串的实验或观察来削弱这个猜测。科学是令人兴奋的冒险事业,但并不证明任何事情为真;它只是不断证伪来抛弃错误的观点,对原假说进行更新,在此过程中不断逼近科学真理。科学家特别喜欢波普尔将科学研究描述成富有创造力和想象力的,觉得波普尔了解他们实际上怎么做研究。(摘编自奈杰尔·沃伯顿《从错误中学习》,吴妍仪译)材料二:波普尔一再强调“证伪”,反对“证实”,为此提出“逼真度”和“可否证度”两个概念。“逼真度”指的是一个理论接近客观真理的程度。“可否证度”则指一个理论陈述的对象的普遍程度,涵盖的对象越普遍,就越容易被证伪,可否证度就越高。一个“可否证度”高的理论,还需要借助于观察和实验来判定其好坏,波普尔称之为“确认”。“确认”是指一种假说暂时能经受住事实经验的检验而未被证伪推翻。一个理论如果“可否证度”很高又能够被不断被“确认”,那么它就有着更高的“逼真度”。实际上,波普尔所反对的“证实”是早期归纳主义的“完全证实”,而不是逻辑经验主义所说的“证实”即“确证”。早期归纳主义主张用不完全归纳的方法证实一个普遍性的结论(全称命题)。后期归纳主义的代表逻辑经验主义对此观点进行修改完善。他们认为,“证实”并不意味着从基于个别事实的单称命题推出全称命题,而是通过一个个单称命题证实的积累,不断地趋近于对全称命题的“确证”,目的是通过既有证据的不断“确证”、积累而逐渐趋近于科学真理。在引入了“逼真度”和“可否证度”等概念之后,证伪主义实际上与逻辑经验主义殊途同归。证伪主义将“证伪”作为趋近于科学真理的必经过程,证伪的思想中蕴含着“证实”倾向。不过,它比后者高明的地方在于,从“证伪”的角度来考察一个理论,能更好地解释“科学革命”,这是渐进积累式的归纳主义所做不到的。总之,我们不能将“证实”和“证伪”对立起来。事实上,对一个理论的证伪往往伴随着对另一理论的证实;而一种理论的发展,既需要证伪,也需要证实。证伪注重对旧假说的淘汰,有助于新假说的提出;在证伪之后对新假说进行证实,同样重要。只有新假说经受经验事实的检验,才算是完成一次完整的科学发展。(摘编自林艳、雷嘉祺《波普尔证伪主义思想中的证实倾向》)1.(3分)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演绎法只要大、小前提为真,结论就必定为真,但归纳法在前提为真时也不能保证结论一定为真。B.逻辑经验主义放弃“完全证实”,改变以往“从特殊推出一般”的推理方式以使确证过程更高明。C.大量经验事实无法证实的一个假说,却有可能被个别事实证伪,这说明证伪与证实存在不对称性。D.材料一认为“科学不是靠归纳”,材料二认为归纳证实对科学发展同样重要,两者观点明显有别。2.(3分)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所有气体受热均会膨胀”的“可否证度”比“部分气体受热会膨胀”更高,也更容易被证伪,但不一定有更高的“逼真度”。B.考虑到归纳法自身存在的问题,科学家认为将其作为科学推论的基础是不可靠的。而应不断“确证”,以此来对假说进行证伪。C.按波普尔的说法,科学研究中大胆提出假说、不断进行证伪的过程是富有创造力和想象力的,这有助于解释“科学革命”。D.数字化时代,我们利用大数据技术来占有海量的样本,可以提高证伪的效率,也有利于更快地趋近于对全称命题的“确证”。3.(3分)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最后一段观点的一项是()A.哥白尼提出“日心说”后,开普勒根据观察资料指出行星确实绕日,但轨道并非正圆。B.亚里士多德曾提出“重物先于轻物到达地面”,后来实验结果表明重物和轻物同时落地。C.某博物馆声称水晶头骨是外星人送来的礼物,但科学家确认它是19世纪制造的工艺品。D.汉代发生浑天说和盖天说之争,浑天说因制定的历法与实际天象更匹配而被朝廷采纳。4.(4分)科学假说与非科学假说、科学真理的区别在哪里?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说明。5.(6分)下列科学发展中的事实体现了“证实”和“证伪”的结合。请结合材料二简要分析。关于引力场中光线的弯曲,广义相对论的计算结果比牛顿经典理论正好大1倍。1919年日全食观测的数据宣告前者获胜。不过爱因斯坦也会犯错,他在广义相对论中提出的“静态宇宙说”,被哈勃观测到的数据推翻了,取而代之的是“宇宙膨胀说”。后来科学家进一步观测到,是暗能量在推动宇宙加速膨胀。【答案】1.B2.B3.B4.①科学假说和非科学假说:前者有可能被证伪(证明有误),后者不可能;②科学假说与科学真理:前者仍需要继续证伪或证实,后者经过无数次证伪或证实并确定无误。5.①证实往往伴随着证伪。1919年日全食观测数据,是对广义相对论的证实,也是对牛顿理论的证伪。②一种理论既需证实也需证伪。广义相对论中“光线弯曲”被证实,“静态宇宙”则被证伪推翻。③证伪提出新假说,而证实检验新假说。科学家用证伪推翻“静态宇宙”说后提出“宇宙膨胀”说,后来发现的暗能量又进一步证实这一新假说。【导语】材料一讨论了归纳法和证伪主义对科学进步的不同解释,强调波普尔式的科学研究更关注理论的可证伪性,通过删除错误的假说以逐步接近科学真理。材料二则介绍了证伪与“证实”之间的关系,提出证伪与证实不应对立,而应结合,证实能提高一个理论的逼真度。整体来看,两则材料通过比较不同方法论,强调科学发展的动态特性及理论的验证过程。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B.“逻辑经验主义放弃‘完全证实’”错误。由材料二第二段“早期归纳主义主张用不完全归纳的方法证实一个普遍性的结论(全称命题)。后期归纳主义的代表逻辑经验主义对此观点进行修改完善”可知,原文说的是逻辑经验主义对此观点进行修改完善,可见逻辑经验主义并未放弃“完全证实”。故选B。2.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材料内容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B.“而应不断‘确证’,以此来对假说进行证伪”错误。材料一第二段的表述是“科学家是从一个假说起步,即依据现有的资料来猜测现实的本质”“科学家的下一步是去找到办法来测试假说”,选项恰恰与之相悖。故选B。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材料一最后一段的观点是:科学家所做的事情是试图证明他们的理论为假。A.“行星确实绕日,但轨道并非正圆”证明的是“日心说”这一理论是真的,而不是假的,所以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最后一段观点。B.“重物先于轻物到达地面”的理论通过实验证实是假的,实验的结果是重物和轻物同时落地,符合材料一最后一段的观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观点。C.“但科学家确认它是19世纪制造的工艺品”并没有证明“水晶头骨是外星人送来的礼物”的这一说法是假的,所以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最后一段观点。D.“浑天说……被朝廷采纳”不能证明“浑天说和盖天说”是假的,所以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最后一段观点。故选B。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①科学假说和非科学假说:“科学家是从一个假说起步,即依据现有的资料来猜测现实的本质”“如果通过一个反例驳斥了一个假说,那么就会带来一点新知:知道那个假说不是真的”,可见科学假说有可能被证伪(证明有误),非科学假说就是说不能被证伪(证明有误),所以非科学假说不可能被证伪(证明有误)。②科学假说与科学真理:“科学是令人兴奋的冒险事业,但并不证明任何事情为真;它只是不断证伪来抛弃错误的观点,对原假说进行更新,在此过程中不断逼近科学真理”,科学假说需要不断证伪来抛弃错误的观点,对原假说进行更新,所以科学假说仍需要继续证伪或证实,“在此过程中不断逼近科学真理”,说明科学真理经过无数次证伪或证实并确定无误。5.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①证实往往伴随着证伪。“我们不能将‘证实’和‘证伪’对立起来。事实上,对一个理论的证伪往往伴随着对另一理论的证实”“关于引力场中光线的弯曲,广义相对论的计算结果比牛顿经典理论正好大1倍。1919年日全食观测的数据宣告前者获胜”,1919年日全食观测数据,是对广义相对论的证实,也是对牛顿理论的证伪。②“而一种理论的发展,既需要证伪,也需要证实”,一种理论既需证实也需证伪。“1919年日全食观测的数据宣告前者获胜”,广义相对论中“光线弯曲”被证实,“不过爱因斯坦也会犯错,他在广义相对论中提出的‘静态宇宙说’,被哈勃观测到的数据推翻了”,“静态宇宙”则被证伪推翻。③“证伪注重对旧假说的淘汰,有助于新假说的提出;在证伪之后对新假说进行证实,同样重要。只有新假说经受经验事实的检验,才算是完成一次完整的科学发展”,证伪提出新假说,而证实检验新假说。“他在广义相对论中提出的‘静态宇宙说’,被哈勃观测到的数据推翻了,取而代之的是‘宇宙膨胀说’。后来科学家进一步观测到,是暗能量在推动宇宙加速膨胀”,科学家用证伪推翻“静态宇宙”说后提出“宇宙膨胀”说,后来发现的暗能量又进一步证实这一新假说。(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平凡的世界(节选)路遥二十几个人挤在一个垃圾堆旁的大窑洞里。好在这窑洞有门窗,又生着火,还不算太冷。少平几个人到来时,这窑洞已经挤满了。对揽工汉来说,这里住的条件可以说相当不错;虽然没床也没炕,但地上铺一些烂木板,可以抵挡潮湿,少平勉强找了个地方,把自己的铺盖卷塞下。天气冷,睡觉挤一点还暖和。上面几个公家单位的垃圾都往这旁边倾倒,半个窗户都已经被埋住,光线十分暗淡。但谁还计较这呢?只要有活干,能赚钱,又有个安身处,这就蛮好!少平高兴的是,以前和他一块做过活的“萝卜花”也在这里,两个人已经是老相识了。一见面亲切得很!农历正月十五。到了傍晚,黄原城爆竹连天,灯火辉煌,继春节和“小年”以后,人们再一次沉浸在节日的气氛中。古塔山,彩灯珠串般勾勒出九级高塔的轮廓,十分壮丽。黄原体育场举办传统的灯会,那里很早就响起了激越的锣鼓声,撩拨得全城的人都坐立不安。本来,所有的工匠都约好,晚上收工后吃完饭,一块相跟着去体育场看红火。但包工头胡永州对大伙开了恩,买了一大塑料桶散酒,提到他们窑洞来,让大伙晚上热闹一下。工头还吩咐让做饭的小女娃炒了一洗脸盆醋溜土豆丝,作为下酒菜。这点酒菜使所有的人都没兴致再去体育场了!晚上,二十几个揽工汉围着火炉子,从塑料桶里把散酒倒进一个大黑老碗,端起来轮着往下喝。黑老碗在人手中不停地传递着。筷子雨点般落在放土豆丝的盆子里。连续喝了几轮后,许多人都有了醉意。一个半老汉脸红钢钢地说:“这样干喝没意思,咱得要唱酒曲。轮上谁喝,谁就先唱一轮子!”人们兴奋地一哇声同意了。酒碗正在“萝卜花”手里,众人就让他先唱。“萝卜花”把黑老碗放在脚边,说:“唱就唱!穷乐呵,富忧愁,揽工的不唱怕干球!”他说他不会酒曲。众人说唱什么都可以。“萝卜花”就唱了一首往古社会的信天游。他的嗓音好极了,每段歌尾还加了一声哽咽——蓝格莹莹天上起白雾,没钱才把个人难住。二绺绺麻绳捆铺盖,什么人留下个走口外?黑老鸹落在牛脊梁,走哪达都想把妹妹捎带上。套起牛车润上油,撂不下妹妹哭着走。人想地方马想槽,哥想妹妹想死了。毛眼眼流泪袄袖袖揩,咱穷人把命交给天安排。叫声妹妹你不要怕,腊月河冻我就回家……“萝卜花”唱完后,揽工汉们都咧着嘴笑了。孙少平坐在一个角落里,却被这信天游唱得心沉甸甸的。他真惊叹过去那些不识字的农民,编出这样美妙而深情的歌。这不是歌,是苦难而深沉的叹息。“萝卜花”唱完后,喝了一大口酒。黑老碗轮到一个匠人手里。他额头上扣着几个火罐拔下的黑印,嬉皮笑脸地唱道——人穷衣衫烂,见了朋友告苦难,你有铜钱给我借上两串,啊噢唉!我有脑畔山,干阳湾,沙蓬黄蒿长成椽,割成方子锯成板,走云南,下四川,卖了钱儿我再给老哥周还!这是一首地道的酒曲,赢得了满窑喝彩声。酒碗在众人手里摇摇晃晃地传递着,各种调门嗓音一首接一首唱着小曲。炉中的炭火照出一张张醉醺醺的面孔。此时,这些漂泊在外的庄稼人,已经忘记了劳累和忧愁。酒精在血液中燃烧着,血流在燃烧中沸腾着。酒碗继续往过轮,黑老碗又被递到少平面前了。少平只好准备喝这酒。但众人还不饶,叫他按“规矩”来。他只好答应唱一支酒曲。这曲子是在村里闹秧歌时田五教给他的——一来我人年轻;二来我初出门;三来我认不得一个人,啊噢唉!好像那孤雁落在凤凰群,展不开翅膀放不开身,叫亲朋你们多担承,担承我们年轻人初出门……唱完酒曲后,他在碗边上抿了一点,算是应酬过去了。于是假装上厕所,从这窑里溜出来了。他一个人转到街道上,刚从暖窑里出来,冷得他直打哆嗦,但头脑倒一下子清醒了。远处,锣鼓声和嘈杂的人声还没有停歇。天特别清亮,星星和月亮在寒冷的夜空中闪烁着惨白的光芒。孙少平筒着双手走在清冷的街道上,内心突然涌起一种火辣辣的情绪。他问自己:你难道一辈子就这样生活下去吗?你最后的归宿在哪里?是啊,眼前的一切都太苦了……苦倒不怕,最主要的是,什么时候才能结束这种流浪的生活而有一种稳定性?这一切似乎都很渺茫。双水村他不可能再回去,尽管这次离家时,哥哥又一次劝他合伙经营砖瓦厂,但他还是拒绝了。好马不吃回头草。既然他已经离开了老窝,就决心在外面的世界闯荡下去。要是一辈子呆在双水村,就是发了家致了富,他也会有一种人生的失落感。他该怎么办?孙少平在黄原街上一直转了很长时间,才返回到住地。他走进垃圾堆旁的那孔破窑洞,醉鬼们都已经躺在了一片黑暗中。窑里充满了热烘烘的臭气和酒腥味。他悄悄爬进自己的被窝,但很长时间仍然没有睡着……(有删改)6.(3分)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农历正月十五,黄原城爆竹连天、灯火辉煌,体育场锣鼓激越,这与揽工汉们居住地的暗淡、冷清、破败形成鲜明对比。B.“这点酒菜使所有的人都没兴致再去体育场了!”既表达了对揽工汉们物质生活匮乏的同情,又暗含对包工头胡永州平时待人刻薄的批评。C.揽工汉们连续喝了几轮酒后,开始唱酒曲,听完小曲后他们咧嘴而笑,大声喝彩,表现了贫困生活中朴素的精神追求。D.本文展现了独特的地域风情与文化品格,如陕北地区的居住方式、生活习俗、方言土语、民间歌谣等。7.(3分)对文中孙少平唱完酒曲后心理活动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孙少平转到街道上,此时“星星和月亮在寒冷的夜空中闪烁着惨白的光芒”,这里对星星和月亮的描写,烘托出孙少平内心的孤寂与迷惘。B.孙少平走在清冷的街道上,内心涌起火辣辣的情绪,此处“清冷”与“火辣辣”形成强烈反差,表现出孙少平对现状的不满和对未来生活充满期待。C.孙少平觉得,“要是一辈子待在双水村,就是发了家致了富,他也会有一种人生的失落感”,说明他向往更广阔的外部世界,有更高远的精神追求。D.孙少平悄悄爬进自己的被窝,但很长时间仍没有睡着,这既表现了他因没有找到人生目标的苦闷迷茫,也表现了他在这个特定群体里的孤独感。8.(4分)孙少平与揽工汉这一群体形象有哪些不同之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9.(6分)三首曲子在文中有重要作用。这种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答案】6.B7.B8.①对现状的态度不同:揽工汉们安于现状,满足于糟糕的生活处境,有点酒菜就满足,缺乏改变现状、实现更高追求的动力;孙少平不甘于现状,从他走在清冷的街道上的所思所想可以看出他对未来有长远的思考。②精神文化不同:揽工汉们精神匮乏,从他们因一点酒菜就没有兴致去体育场、听了“萝卜花”唱的信天游后咧着嘴笑可以看出;孙少平精神是丰富的,从他听了信天游后心沉甸甸的,对苦难产生深深叹息可以看出。9.①形象塑造方面:三首曲子既表现了揽工汉群体的特点,也展现了不同唱曲者的精神面貌。②环境表现方面:渲染了笑中带苦的氛围,展现了独特的地域文化和乡土风情。③主旨表达方面:三首曲子艺术性地表现了人物的生存境遇与内心世界,体现了在艰难生活中乐观不屈、奋斗不息的主题。【导语】《平凡的世界》节选描绘了农历正月十五,孙少平和众揽工汉们在窑洞中度过的一个夜晚。描绘了他们狭窄、贫困的生存环境,以及通过喝酒、唱歌排解生活压力的场景,体现出他们的苦中作乐。孙少平在这特殊群体中显得独特,他对现状感到不满,渴望走出困境追求更高的理想。作品通过对比景象、心理刻画,描绘了当时社会底层人们的生活和精神状态,揭示了他们的坚韧和奋发向上的内心追求。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B.“暗含对包工头胡永州平时待人刻薄的批评”错误。根据原文“晚上收工后吃完饭,一块相跟着去体育场看红火。但包工头胡永州对大伙开了恩,买了一大塑料桶散酒,提到他们窑洞来,让大伙晚上热闹一下”可知,大家伙准备去体育馆热闹,结果包工头给大家准备了下酒菜,所以大家都不去体育馆了,从这里可以看出大家对这一洗脸盆醋溜土豆丝的下酒菜非常感兴趣,并无暗含对包工头胡永州平时待人刻薄的批评。故选B。7.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描写手法的能力。B.“对未来生活充满期待”理解错误。结合原文“是啊,眼前的一切都太苦了……苦倒不怕,最主要的是,什么时候才能结束这种流浪的生活而有一种稳定性”可知,应为表现了孙少平此时内心的焦虑。故选B。8.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的能力。明确题目要求分析孙少平与揽工汉群体之间的不同之处,在文本中找到关于揽工汉和孙少平的描述,包括他们的生活环境、心理活动和对未来的态度。①根据原文“上面几个公家单位的垃圾都往这旁边倾倒,半个窗户都已经被埋住,光线十分暗淡。但谁还计较这呢?只要有活干,能赚钱,又有个安身处,这就蛮好”“这点酒菜使所有的人都没兴致再去体育场了”可知,揽工汉们对生活的态度显得安于现状,打一天工过一天日子,对未来没有长远思考,他们在糟糕的居住环境中,能够因为“一点酒菜”而满足,体现了对物质生活匮乏的接受与习惯。这种满足感表现在他们拒绝去体育场的决定上,显示出他们在某种程度上选择了逃避和安逸。根据原文“你难道一辈子就这样生活下去吗”“哥哥又一次劝他合伙经营砖瓦厂,但他还是拒绝了。好马不吃回头草。既然他已经离开了老窝,就决心在外面的世界闯荡下去”可知,孙少平对现状不满,他不甘于在这片土地上漂泊,渴望寻找稳定和目标,他在夜晚的街道上思考自己的未来,心中涌起对未来的疑问和对人生的迷茫。他拒绝回到双水村,即使那可能带来经济上的保障,显示出他对人生目标的重视。他不愿意在熟悉的环境中停留,即使那是发家致富的机会,说明他内心深处希望追求更广阔的未来与自我实现。②根据原文“这点酒菜使所有的人都没兴致再去体育场了”“醉鬼们都已经躺在了一片黑暗中”可知,揽工汉们在追求短暂的物质快乐,而不愿意去体验更丰富的节日活动。他们的精神显得相对匮乏,他们通过饮酒和唱歌来寻找乐趣。他们在听了“萝卜花”的信天游后,虽然表现出笑容,但这种笑声并不是对歌词深刻情感的共鸣,而是一种对生活困境的麻木与习惯。根据原文“孙少平坐在一个角落里,却被这信天游唱得心沉甸甸的。他真惊叹过去那些不识字的农民,编出这样美妙而深情的歌。这不是歌,是苦难而深沉的叹息”可知,听完“萝卜花”的信天游后,孙少平感受到“心沉甸甸的”,这反映了他对苦难的敏感与同情。他不仅是单纯的听众,而是将歌声中的情感与自己的生活经历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对生活的深刻思考。这表明他具备更深层次的人文关怀与社会责任感。尽管参与聚会,但他内心的孤独感和对未来的迷茫使他无法完全融入这个群体。他选择离开窑洞,走向寒冷的街道,进行内心的独白与反思,这种孤独感与思考显然与揽工汉们的生活态度大相径庭,显示出他在对自我的探索中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9.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语段的作用的能力。明确题目询问的是三首曲子在文中的作用,需要理解每首曲子的歌词及其背景,注意它们在故事中的作用,尤其是对人物情感、情节发展、主题的影响。“萝卜花”的信天游描绘了农民的艰辛生活和内心的感受,通过细腻的歌词展现了“萝卜花”作为一个贫苦农民的生活状态。歌词中蕴含的深沉情感与哀伤,反映出他对艰苦生活的习惯,安于现状的生活态度。匠人的酒曲与“萝卜花”的悲伤形成对比,匠人的酒曲通过幽默的歌词,展示了揽工汉们在困境中寻找快乐的能力。例如,歌词中的自嘲与调侃,表现了他们在苦中作乐的生活态度。这种精神上的自我安慰,凸显了他们的乐观与坚强,传达了一种即使在逆境中也能找到乐趣的生活哲学。孙少平的曲子展示了他对人生的思考与对未来的渴望。他在唱曲时表现出的迷茫与追求,揭示了他作为年轻人对理想的执着和对现实的不满。比如,歌词中提到“哥想妹妹想死了”,不仅表达了情感上的纠结,也反映了他对人生选择的深刻思考。所以三首曲子分别体现了三个人不同的形象特点,既表现了揽工汉群体的特点,也展现了不同唱曲者的精神面貌。三首曲子通过不同的情感展现出一种复杂的氛围。虽然揽工汉们在欢笑中歌唱,但背后却掩盖着生活的苦涩。信天游中对生活苦难的直面与酒曲的幽默,形成鲜明对比,渲染出一种笑中带泪的情感,表现了他们对生活的无奈与坚韧。这种氛围不仅增强了人物之间的情感共鸣,也让读者感受到社会底层人群在艰难中寻找快乐的真实情境。这种情感的层次感使得故事更加动人和真实。三首曲子蕴含了丰富的地域文化和乡土风情,体现了陕北地区的民间音乐传统。信天游作为一种民歌,展现了农民的生活状态与文化认同,使读者更深入地理解这片土地及其人民。歌曲中的歌词与场景描绘反映了当地的风俗与生活方式,例如酒曲中提到的饮酒文化,展现了人们在劳动后聚在一起,共同享受生活的场景,增强了地域特色。三首曲子直接描绘了农民工的生存境遇,反映了他们面临的经济压力与生活困扰。信天游的哀愁与酒曲的幽默共同构成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使得读者能够理解农民工在艰难环境中的挣扎与努力。通过曲子的情感表达,作品深刻揭示了人物内心的苦闷与希望,使得整个故事不仅仅停留在表面的生活困境上,而是深入到人物的心理层面,展现出更加复杂的情感状态。尽管生活充满艰辛,三首曲子仍然传达出一种乐观与奋斗的精神。无论是通过幽默的酒曲,还是对生活的深切感悟,这些歌曲都体现了人物面对困境时的坚韧和不屈。尤其是孙少平的曲子,更加强调了对未来的希望与追求。通过对理想的追寻,作品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观,鼓励人们在逆境中坚持奋斗,追求更好的生活。二、古代诗文阅读(共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耿恭字伯宗,少孤。慷慨多大略,有将帅才。永平十七年冬,骑都尉刘张出击车师,请恭为司马,与奉车都尉窦固破降之。乃以恭为戊己校尉,屯后王部金蒲城。恭至部,移檄乌孙,示汉威德。大昆弥已下皆欢喜,遣使献名马,愿遣子入侍。恭乃发使贪金帛,迎其侍子。明年三月,北单于遣二万骑击车师,遂破杀后王安得,而攻金蒲城。恭乘城搏战,以毒药傅矢,因发强努射之。虏中矢者,视创皆沸,遂大惊。会天暴风雨,随雨击之,杀伤甚众。匈奴震怖,相谓曰:“汉兵神,真可畏也!”遂解去。恭以疏勒城傍有涧水可固,五月,乃引兵据之。七月,匈奴复来攻恭,恭募先登数千人直驰之,胡骑散走。匈奴遂于城下拥绝涧水。恭于城中穿井十五丈不得水,吏士渴乏,笮马粪汁而饮之。恭仰叹曰:“闻昔贰师将军拔佩刀刺山,飞泉涌出;今汉德神明,岂有穷哉?”乃整衣服向井再拜,为吏士祷。有顷,水泉奔出。乃令吏士扬水以示虏。虏出不意,以为神明,遂引去。会显宗崩,车师复畔,与匈奴共攻恭。恭厉士众击走之。数月,食尽穷困,乃煮铠弩,食其筋革。恭与士推诚同死生,故皆无二心,而稍稍死亡,馀数十人。单于知恭已困,欲必降之。复遣使召恭曰:“若降者,当封为白屋王,妻以女子。”恭乃诱其使上城,手击杀之,虏官属望见,号哭而去。单于大怒,更益兵围恭,不能下。先是,恭遣军吏范羌至敦煌迎兵士寒服,羌因随王蒙军俱出塞。羌固请迎恭,诸将不敢前,乃分兵二千人与羌,从山北迎恭,遇大雪丈馀,军仅能至。城中夜闻兵马声,以为虏来,大惊。羌乃遥呼曰:“我范羌也,汉遣军迎校尉耳。”城中皆称万岁。开门,共相持涕泣。明日,遂相随俱归。虏兵追之,且战且行。吏士素饥困,发疏勒时尚有二十六人,随路死殁,至玉门唯馀十三人。衣屦穿决,形容枯槁。中郎将邓众为恭已下洗沐易衣冠。及恭至洛阳,鲍昱奏恭节过苏武,宜蒙爵赏。于是拜为骑都尉。论曰:余初读《苏武传》,感其茹毛穷海不为大汉羞后览耿恭疏勒之事喟然不觉涕之无从。嗟哉,义重于生,以至是乎!(范晔《后汉书》)材料二耿恭以疏勒城傍有涧水可固,引兵据之。秋,七月,匈奴复来攻,拥绝涧水;恭于城中穿井十五丈,不得水,吏士渴乏,至笮马粪汁而饮之。恭身自率士挽笼,有顷,水泉奔出,众皆称万岁。乃令吏士扬水以示虏,虏出不意,以为神明,遂引去。(司马光《资治通鉴》)10.(3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感其茹毛A穷海B不为大汉羞C后D览耿恭E疏勒之事F喟然G不觉H涕之无从11.(3分)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乘,登上。与《登泰山记》中“自京师乘风雪”的“乘”意义不同。B.再拜,指拜了两次,表示恭敬,与《孔雀东南飞》“府吏再拜还”中的“再拜”含义相同。C.妻,意动用法,与《赤壁赋》“侣鱼虾而友麋鹿”中的“侣”和“友”活用类型相同。D.论曰,如《史记》中“太史公曰”,《聊斋志异》的“异史氏曰”,这种手法,叫“论赞”,用于引出作者的议论。12.(3分)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耿恭为人慷慨,多有谋略,担任戊已校尉时,一到任就发布文告晓示乌孙,宣扬汉室威德。乌孙派使者向朝廷献名马,并愿派王子入侍皇帝。B.耿恭作战勇猛有智谋,据守疏勒城时,耿恭临危不乱,亲自出战,以毒药涂抹箭头,震慑敌军,得以解围。C.耿恭与士兵同生死共患难,于食尽粮绝之际,煮铠甲弓弩,吃皮革牛筋,士兵都无二心,以至于渐渐死亡,只剩下几十人。D.耿恭有气节、有节操,面对单于用名利美色诱降,他不为所动,还亲手击杀使者,鲍昱认为他的节操超过了苏武。13.(8分)把衬料中面械线的句子翻弹成现代汉语。(1)会显宗崩,救兵不至,车师复畔,与匈奴共攻恭,恭厉士众击走之。(2)衣屦穿决,形容枯槁。中郎将邓众为恭已下洗沐易衣冠。14.(3分)《后汉书》和《资治通鉴》都记载了耿恭掘井的故事,而撰史者取材的角度不同,请简要概括。【答案】10.BCF11.C12.B13.(1)恰逢明帝驾崩,救兵不到,车师国又背叛汉朝,与匈奴合兵进攻耿恭。耿恭激励将士击退(或反击使敌人退却)了敌人。(2)衣服鞋子都穿破了,身体瘦弱面色憔悴,中郎将邓众安排耿恭及部下等人洗浴更换衣帽。14.①《后汉书》侧重于描绘耿恭面对困境时的勇毅和对汉朝神明的信仰,通过祷告后井中涌水,侧重表现耿恭视为神明感应的化解危难。②《资治通鉴》则更注重叙述耿恭亲自带领士兵在井中挖掘,最终通过自身努力得到水源,突出其身先士卒、不屈不挠的精神。【导语】这篇文言文描述了东汉将领耿恭的英勇事迹,展现了他卓越的军事才华与坚定的爱国精神。文中细腻地描绘了耿恭在困境中不屈不挠,凭借智慧、勇敢及坚定信念,最终战胜匈奴的艰难历程。这种精神不仅体现了耿恭与士兵同生死、共患难的高尚品质,还使其与常人无二的情感生活跃然纸上。同时,文本对比了耿恭与苏武的忠贞,以突出其伟大的民族精神和历史价值。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对苏武茹毛饮血于北海之地而不使大汉朝蒙受羞辱的事迹非常感动。后来读到耿恭固守疏勒城的事迹,不禁叹息,不知道我的眼泪是从哪里来的。“茹毛穷海”“不为大汉羞”作谓语,主语都是“其”,故应在BC处断开;“耿恭疏勒之事”作“览”的宾语,“览耿恭疏勒之事”,可独立成句,故应在F处断开。故选BCF。1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和词类活用现象及掌握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A.正确。“乘”,登上;/冒着。句意:耿恭登上城墙与敌人搏战。/从京城冒着风雪启程。B.正确。“再拜”,都指拜了两次,表示恭敬。句意:于是整理好衣服向着挖的井拜了两拜。/府吏拜了两次之后转身走回去。C.“活用类型相同”错。“妻”,使动用法,使……为妻。/“侣”“友”都为意动用法,以……为侣,以……为友。句意:配美女给你做妻子。/以鱼虾为侣,以麋鹿为友。D.正确。故选C。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据守疏勒城时,耿恭临危不乱,亲自出战,以毒药涂抹箭头,震慑敌军,得以解围”错,依据第二段“恭乘城搏战,以毒药傅矢,因发强努射之。虏中矢者,视创皆沸,遂大惊。会天暴风雨,随雨击之,杀伤甚众。匈奴震怖,相谓曰:‘汉兵神,真可畏也!’遂解去”可知,耿恭临危不乱,亲自出战,以毒药涂抹箭头,震慑敌军,得以解围是在借涧水据守疏勒城之前。故选B。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会”,恰逢;“畔”,通“叛”,背叛;“厉”,激励;“走”,使动用法,击退、使……逃跑。(2)“决”,破;“形容”,形体容貌;“洗沐”,洗浴;“易”,更换。14.本题考查学生比较材料信息的能力。①由原文“恭仰叹曰:‘闻昔贰师将军拔佩刀刺山,飞泉涌出;今汉德神明,岂有穷哉?’乃整衣服向井再拜,为吏士祷。有顷,水泉奔出”可知,《后汉书》侧重描绘耿恭在绝境时通过祈祷展示的神奇力量,化解危难,使敌人畏惧汉军的“神威”,凸显了耿恭面对困境时的勇毅和对汉朝神明的信仰,表现出耿恭的神勇和忠诚。②由原文“恭身自率士挽笼,有顷,水泉奔出,众皆称万岁”可知,《资治通鉴》更注重叙述耿恭亲自带领士兵在井中挖掘,最终通过自身努力得到水源,理性地展示了耿恭的自救过程,强调耿恭实际的努力和毅力,突出其身先士卒、不屈不挠的精神,更符合其编年史的实录风格。参考译文:材料一:耿恭字伯宗,从小就死了父亲。他为人慷慨,多有远大的谋略,具备将帅的才能。永平十七年冬季,骑都尉刘张带兵去攻打车师国,请耿恭担任他的司马,与奉车都尉窦固一起打败了车师国并使他们投降。于是任命耿恭为戊己校尉,屯驻在车师国后王部的金蒲城。耿恭来到驻地,写了一封公文送到乌孙国,宣示大汉的威严和恩德。乌孙国王大昆弥以下的人都很高兴,派使者贡献名马,并派儿子到长安侍奉皇帝。耿恭就派使者携带着金银布帛,迎接其王子入侍汉朝皇帝。第二年三月,匈奴北单于派遣两万骑兵攻打车师,终于打败并杀了车师后王安得,接着进攻金蒲城。耿恭登上城墙与敌人搏战,他用毒药涂在箭头上,于是拉开强弓射向匈奴。敌人中了箭的,察看伤口,流出的血都沸腾了,于是大惊。恰巧这时刮起了暴风,下起了大雨,耿恭趁着风雨反击匈奴,杀伤了很多敌人。匈奴人很震惊害怕,互相说:“汉朝的军队是神灵,实在是可怕啊!”就解围离去了。耿恭认为疏勒城旁边有涧水,可以固守,就在五月带兵去占据了它。七月,匈奴又来攻打耿恭。耿恭募聚了数千勇士骑马向敌人直冲,敌人的骑兵四散逃走。匈奴就在城下断绝了涧水。耿恭在城内挖井到十五丈深仍然不见水,官吏士兵又渴又乏,只好榨马粪汁来喝。耿恭仰天叹息,说:“听说从前贰师将军拔出佩刀刺山,泉水就从刀眼里飞涌出来;如今大汉的恩德神圣高超,怎么会走投无路呢?”于是整理好衣服向着挖的井拜了两拜,替将士们祷告。过了一会儿,井里的泉水奔涌而出。耿恭就让将士们扬水给匈奴人看。匈奴人没有想到城内会有水,认为是神灵护佑,就带兵离去了。正巧这时显宗皇帝逝世,车师国又背叛汉朝,与匈奴一起攻打耿恭。耿恭激励士卒打退了他们。过了几个月,城中粮食吃光了,穷困不堪,就煮铠甲弓弩,吃上面的皮革和弦筋。耿恭一向与将士们坦诚相待,同生共死,所以大家都无二心。但是人却不断地死去,只剩下几十人。匈奴单于探知耿恭已陷入困境,一心要招降他。就派人来诱降耿恭说:“如果投降的话,当封你为白屋王,并且配美女给你做妻子。”耿恭就诱骗匈奴使者上城,亲手砍死他。匈奴使者的手下人望见了,大声哭号着离开了。单于听说了大怒,进一步增兵包围耿恭,但未能攻下疏勒城。先前,耿恭曾遣军吏范羌回敦煌领取军士寒衣,范羌于是随王蒙军队一起出塞。范羌坚决请求去营救耿恭,诸将不敢前进,于是只得分兵两千给范羌,范羌从天山北道去营救耿恭,遇大雪深一丈多,军队勉强到达疏勒城下。城中在夜里听到兵马声,以为匈奴来攻城,大惊。范羌于是远远地大呼:“我是范羌,朝廷派遣军队来营救校尉了。”城中人都呼万岁。开门,互相痛哭。第二天,耿恭等一起东归。敌兵追赶骚扰,汉军一边作战一边前行。耿恭的将士一直饥饿困顿,从疏勒出发时尚且有二十六人,一路上多有死者,到玉门关时,仅剩了十三人,衣服鞋子都穿破了,身体瘦弱面色憔悴,中郎将邓众安排耿恭及部下等人洗浴更换衣帽。耿恭回到洛阳,鲍昱上奏皇帝说耿恭的节义超过了苏武,应该赐予爵赏。于是朝廷任命耿恭为骑都尉。评论说:我当初读《苏武传》,对苏武茹毛饮血于北海之地而不使大汉朝蒙受羞辱的事迹非常感动。后来读到耿恭固守疏勒城的事迹,不禁叹息,不知道我的眼泪是从哪里来的。唉,道义重于生命,竟然达到这种地步啊!(范晔《后汉书》)材料二:耿恭因疏勒城边有溪流可以固守,便率军占据该城。秋季,七月,匈奴再次前来进攻,堵绝了溪流。耿恭在城中掘井十五丈,仍不出水。官兵焦渴困乏,甚至挤榨马粪汁来饮用。耿恭亲自带领士兵挖井运土,不久,泉水涌出,众人齐呼万岁。耿恭便命官兵在城上泼水给匈奴人看。匈奴人感到意外,以为有神明在帮助汉军,便撤走了。(司马光《资治通鉴》)(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和陶归园田居(其五)①苏轼坐倚朱藤杖,行歌紫芝曲②。不逢商山翁,见此野老足。愿同荔支社,长作鸡黍局。教我同光尘,月固不胜烛。霜飙散氛祲,廓然似朝旭。[注]①苏轼被贬惠州时,一位85岁的老人邀请他在荔枝成熟时相聚,他欣然答应,夜闻苏过诵《归园田居》,于是作《和陶归园田居》六首,本诗是第五首。②紫芝曲:秦末隐居商山的四位隐士所作。15.(3分)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前两句描摹诗人闲适雅逸的日常生活,“紫芝曲”借用典故,表现诗人谪贬之后,有了归隐田园之意。B.三、四两句,用“商山翁”来衬托野老,表现野老的超尘不凡,也流露出诗人见到野老时的欣喜。C.“愿同”“长作”说明诗人能随缘自适,希望能加入当地百姓的日常活动,表达自己对田园生活的期待。D.在诗人心中,野老好比陶渊明,不仅有洞达透彻的人生境界,而且还能劝解诗人要与日月争光,照亮自己。16.(6分)这首诗将事、景、情、理四者融为一体。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答案】15.D16.①开头两句蕴含哲理。野老结合诗人的处境劝慰诗人,使诗人体悟到隐藏光芒、与世无争也是一种明智的处世态度。②最后两句写景。凛冽的寒风吹散了笼罩着天地的雾气,天地之间顿时变得空阔寂寥,犹如朝阳映照。③全诗以景结情,寓情于景。委婉地表达了诗人击碎思想枷锁一扫心灵阴霾后的轻松和畅快,表现出诗人从容洒脱、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导语】这首诗描述了诗人被贬惠州后的闲适生活,与一位乡野老人的结识令他欣喜。诗中表达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喧嚣尘世的淡然远离,同时寄寓诗人对老年智慧的敬仰。作品将事、景、情、理和谐融合,抒发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与追求超脱于尘世的心境。1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D.“在诗人心中,野老好比陶渊明”错,诗中的野老并没有被比作陶渊明,而是写诗人见野老时的感受及其对田园生活的向往。此外,“与日月争光,照亮自己”的理解欠妥,诗句“教我同光尘,月固不胜烛”表达的是以淡泊简单的生活取代虚浮无谓的功名利禄,不是在比喻野老劝解诗人要与日月争光。故选D。16.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首先,开头两句蕴含哲理。前两句“坐倚朱藤杖,行歌紫芝曲”写出诗人当时怡然自得的生活状态,“行歌紫芝曲”化用典故,写出当时仕途失意的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意。诗人在与老人的交往中明白了隐藏光芒也是一种明智的处世方式。其次,最后两句写景。“霜飙散氛祲,廓然似朝旭”写寒霜飘散在空气中,它们宛如朝阳一样明亮,此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写出了凛冽的寒风吹散了笼罩着天地的雾气,天地之间顿时变得空阔寂寥,犹如朝阳映照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纯朴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清新的赞美。最后,全诗以景结情,寓情于景。“氛祲”既指自然界中的雾气,又指诗人遭遇贬谪后的郁闷之气;“廓然”既指天地间空间寂寥的情景,又指诗人内心变得豁然。可见诗中委婉地表达了诗人击碎思想枷锁一扫心灵阴霾后的轻松和畅快。作者借助眼前空阔的景物,表达了从容洒脱、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杜牧在《阿房宫赋》里用“

”两句高度概括地描写了阿房宫被烧的情形。(2)纵横捭阖,张弛有度,习近平强调:一个高明的领导,要讲究领导艺术。他引用了《念奴娇·赤壁怀古》中“

”两句,指出这是领导艺术的最高境界。(3)诸葛亮《出师表》中认为,宫中的事情,无论大小,都向“良实”之人询问,然后再施行,达到的效果是:

。【答案】楚人一炬可怜焦土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炬”“樯”“裨”“阙”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三、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早起,有时能让我们比别人多出“半天的精彩”。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很多时候是由早起这类

①的行为不断叠加产生的。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早晨闹钟响了无数次,一次又一次关掉,不想起床,弄得

②;起床后,匆匆忙忙出门,一整天焦头烂额。很多优秀的人并非天赋异禀,而是更懂得如何管理和利用时间。人们常说:“早晨不起,误一天的事。”不仅早起能让你时间饱满,还能让你的生活节奏张弛有度,让你心情愉快。当焦虑和压力袭来时,我们不妨尝试调整自己的作息,早睡早起。当一个人情绪稳定、心情愉快,做事效率就是会提高。想要养成早起的习惯,从“夜猫子”变成“早起鸟”,你可以尝试下面这个

③的方法,让早起毫不费力。第一天早起5分钟,第二天早起10分钟,第三天早起15分钟,以此类推,直到达到你早起的目标时间并养成习惯。同时,早起的前提是要有充足的睡眠,当夜幕降临时,早点休息,才能用更好的状态去迎接新的一天。18.(3分)下列句子中的“就是”与文中加点的“就是”,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这个人倒不错,就是不爱说话。B.他饿了,抓起馒头来就是一口。C.无论怎么动员,他就是不去。D.张老师讲得就是好。19.(3分)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0.(3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答案】18.D19.①司空见惯②心烦意乱③循序渐进20.早起不仅能让你时间充裕,还能让你的生活节奏张弛有度,让你心情愉快。【解析】1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含义和用法的能力。文中加点的“就是”表示强调肯定某种性质和状态。A.表示确定范围,排除其他。B.强调动作迅速果断。C.表示坚决,不可更改。D.强调肯定某种性质和状态。故选D。19.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①空,填能够突出早起这类行为较为平常的修饰词,故可填“司空见惯”。司空见惯:比喻常见之事,不足为奇。第②空,无数次响起的闹钟影响了人的心情,会让人觉得烦躁,故可填“心烦意乱”。心烦意乱:内心烦躁,思绪杂乱。第③空,此处强调这个方法可以逐渐锻炼早起,故可填“循序渐进”。循序渐进:依照一定的次序,逐步前进。20.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线句有两处语病:一是语序不当,两句话主语都是“早起”,所以要把关联词“不仅”调到“早起”的后面;二是“时间饱满”搭配不当,应改为“时间充裕”或“时间充足”。(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我梦见自己在隘巷中行走,衣履破碎,像乞食者。一条狗在背后叫起来了。我傲慢地回顾,叱咤说:“吠!住口!你这势利的狗!”“嘻嘻!”他笑了,还接着说:“不敢,愧不如人呢。”“什么?!”我气愤了,觉得这是一个极端的侮辱。“我惭愧:我终于还不知道分别铜和银;还不知道分别布和绸;还不知道分别官和民;还不知道分别主和奴;还不知道……”我逃走了。“且慢!我们再谈谈……”他在后面大声挽留。我一径逃走,尽力地走,直到逃出梦境,躺在自己的床上。(摘自鲁迅《狗的驳诘》)21.(5分)下列各句中的省略号,和文中画波浪线句子中的省略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A.母亲哼唱着《摇篮曲》:“月儿明,风儿静,树叶遮窗棂……”B.“我……我……我不认得字。”阿Q一把抓住了笔,惶恐而且惭愧地说。C.一秒,两秒,十秒,二十秒……火箭飞行正常!紧接着响起了热烈的掌声。D.词人朗声长吟:“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拾望眼、仰天长啸……”22.(6分)文中画横线部分,如果改写成“我惭愧,我终于还不知道分别铜和银、布和绸、官和民、主和奴”,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答案】21.A22.①原文通过多个“还不知道”构成排比,增强语势,将讽刺的语气推向高点。②原文通过多个“还不知道”构成反复,强化语气,使语气故作谦虚、揶揄,语言幽默。③内容上突出了狗对人的驳斥与诘问,在人的面前,狗感到惭愧且不知道分别各种高低贵贱,衬托了人的势利无耻。【解析】21.本题考查学生正确分析标点符号用法的能力。画线句中子省略号表示语意未尽。A.表示语意未尽;B.表示说话断断续续;C.表示列举的省略;D.表示引文的省略。故选A.22.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从内容方面来看:“还不知道”表面看是谦虚,是“狗不如人”:狗不会因铜银、布绸、官民、主奴而区别待人。人是会的,人能区别铜和银的贵贱,布和绸的好坏,官和民的高下,主和奴的尊卑,而且善于根据不同对象采取不同的态度。这些伎俩,狗都远远不如,所以人比狗更势利,而且以此为荣。实质上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