淇县无核枣DB41-T 1063-2015标准_第1页
淇县无核枣DB41-T 1063-2015标准_第2页
淇县无核枣DB41-T 1063-2015标准_第3页
淇县无核枣DB41-T 1063-2015标准_第4页
淇县无核枣DB41-T 1063-2015标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67.080.10

B31

DB41

河南省地方标准

DB41/T1063—2015

淇县无核枣

2015-05-15发布2015-08-15实施

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41/T1063—2015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鹤壁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鹤壁市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鹤壁市林业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隋志方、王杨、马晓宁、王曹宇、郭朝蓝、金瑾、赵鸿滨。

I

DB41/T1063—2015

淇县无核枣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淇县无核枣的术语和定义、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标志、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淇县无核枣。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276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

GB276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

GB/T5009.7食品中还原糖的测定

GB/T5835干制红枣

GB/T6195水果、蔬菜维生素C含量测定法(2,6一二氯靛酚滴定法)

GB/T6543运输包装用单瓦楞纸箱和双瓦楞纸箱

GB771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GB/T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T8855新鲜水果和蔬菜取样方法

GB/T12456食品中总酸的测定方法

JJF1070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5]第75号《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淇县无核枣

产于淇县西部山区,果实圆筒形,中间较细,果皮呈红褐色,果肉黄白色,肉质肥厚,质地细密,

鲜吃甜脆,干食粘甜,味醇厚,切开可见缕缕金丝,果核退化,仅留存少量膜质状,呈纺锤形,可随果

肉一起食用的枣。

4要求

4.1产地环境

4.1.1地貌

地处淇县西部无污染或污染物限量控制在允许范围内,生态环境良好的山区。

1

DB41/T1063—2015

4.1.2气候

区域内年平均气温8℃~14℃,一月份平均气温不低于-9℃,生长季(4~10月份)10℃以上有效

积温大于3500℃,日照时数超过1600h,年降水量400㎜~800㎜,无霜期170d以上。

4.1.3土壤

土壤有机质含量0.8%~1.0%,pH值6.5~8.5。

4.2栽培技术

见附录A。

4.3质量要求

4.3.1感官

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感官

项目指标

果形、果肉、果核果实圆筒形,中间较细,果肉黄白色,果核退化,仅留存少量膜质状,呈纺锤形。

色泽红褐色。

品质肉质肥厚,质地细密。

口感干食粘甜,味醇厚,食用时略有核的感觉。

损伤和缺陷无霉烂、浆头,无不熟果,无病果。

4.3.2理化指标

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理化指标

项目指标

含水率/%≤25

总糖(以蔗糖计)/%≥70.0

总酸/%≥0.4

可食率/%≥98.0

维生素C/mg/100g≥10.0

4.3.3卫生指标

按GB2762和GB2763的有关规定执行。

4.3.4净含量及允许短缺量

按《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的规定执行。

5检验方法

5.1取样方法

2

DB41/T1063—2015

按GB/T8855的规定执行。

5.2感官

目测检查。

5.3含水率

按GB/T5835的规定进行。

5.4总糖

按GB/T5009.7的规定进行。

5.5总酸

按GB/T12456的规定进行。

5.6可食率

称取具有代表性样枣200g~300g,称量后逐个切开,将枣肉与核分离,再称果肉质量按式(1)计

算。

可食率=(果肉质量/全果质量)×100%……………(1)

5.7维生素C

按GB/T6195的规定进行。

5.8卫生指标

按GB2762和GB2763的有关规定进行。

5.9净含量及允许短缺量

按JJF1070的规定进行。

6检验规则

6.1组批

同一品种、同一等级、同一批销售的淇县无核枣作为一个检验批次。

6.2交收检验

每批产品交收前应进行交收检验。检验项目包括感官、含水率、净含量及允许短缺量。

6.3交收检验判定规则

感官、含水率、净含量及允许短缺量若有一项不合格,判交收检验不合格。

6.4型式检验

型式检验为4.3的全部项目,有下列情形之一时,应进行型式检验:

a)生产环境、栽培和加工技术有重大变化,可能影响产品质量时;

3

DB41/T1063—2015

b)国家质量监督部门按规定提出型式检验要求时。

6.5型式检验判定规则

6.5.1检验项目全部符合本标准的质量要求,判定为合格产品。

6.5.2在检验中如有不合格项,允许复检一次,仍不合格则判该批产品为不合格产品。

7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7.1标志

按GB7718的规定执行。

7.2包装

包装应符合GB/T6543的规定。

7.3运输

运输工具应清洁卫生,无污染,不得与有毒有害物品混存混运,且应防雨防潮。

7.4贮存

严禁与其他有毒有害、有异昧、发霉以及其他易污染物混存混鼓,库房应保持通风干燥,并且有防

潮、防虫、防鼠设施。

4

DB41/T1063—2015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淇县无核枣栽培技术

A.1建园

A.1.1园地选择

选择土层深厚,土壤肥沃,pH值6.5~8.5,排水良好的沙壤土或壤土建园,山地建园坡度应在30o以

下,枣园周围没有污染源。

A.1.2园地规划

防护林、道路、排灌渠道、小区、品种配置、房屋及附属设施,合理布局并绘制出平面图。

A.1.3栽植

山区或丘陵地应修筑水平梯田。栽植密度:平地建园株距2m~4m,行距3m~6m;山地建园株距

2m~3m,行距4m~5m;枣粮间作株距2m~3m,行距10m~15m。栽植行向南北向,山区沿等高线

栽植。秋栽在苗木落叶后至土壤封冻前进行。春栽在土壤解冻后至苗木芽体萌动期进行。栽植时挖长宽

深各1m的定植穴,每穴施腐熟农家肥8kg~lOkg,与表土拌匀后回填,栽植深度以超过原苗木深度2cm

为宜。栽后踏实并浇透水,定干70cm~80cm,水下渗后干土封并进行地膜覆盖。

A.2栽培管理

A.2.1土、肥、水管理

A.2.1.1土壤管理

每年雨季到来前及越冬前各进行枣园土壤深翻1次,深度为15cm~20cm,耕翻后耙平。生长季尤

其是雨季树盘应及时中耕除草,松土保墒。枣粮间作园可间作小麦、豆类等矮秆作物,间作时应留出

1m以上的营养带。

A.2.1.2施肥

基肥:以腐熟的农家肥为主,可适量加入速效肥,果实采收后尽早施入,施肥量为每公顷30000kg~

60000kg,环状沟施或放射状沟施。

追肥:追肥时期为萌芽前、盛花初期、果实迅速膨大期,生长前期以氮肥为主,生长中后期以磷、

钾肥为主,施肥方法为多点穴施,施肥后浇水。

叶面喷肥:花蕾生长期可喷0.3%~0.4%的尿素;花期喷0.3%的尿素加0.2%的硼砂。有条件的枣

园可应用树体营养诊断、配方平衡施肥等新技术,增强施肥针对性,提高施肥效果。

A.2.1.3灌水

灌水时期:在发芽前、开花前、果实膨大期和果实成熟期各浇水一次。保持枣园60cm以上土层的

含水率在14%以上。

5

DB41/T1063—2015

灌水方法:一般采用畦灌、沟灌。干旱缺水地区及丘陵山区采用穴灌并盖膜保墒。提倡采用滴灌、

喷灌等节水灌溉方法。

A.2.2花果管理

A.2.2.1枣园放蜂

每3.3hm2(50亩)枣园放1箱~2箱蜜蜂。开花前2d将蜂箱置于枣园中。采用放蜂授粉的果园,花期

禁止喷洒对蜜蜂有害的农药。

A.2.2.2花期喷水

喷水时间一般以下午近傍晚时为好。一般年份喷洒2次~3次,严重干旱的年份可喷洒3次~5次。一

般隔1d~3d喷水一次。

A.2.2.3化学调控

花前枣吊长出8叶~9叶时,喷一次2000mg/kg~2500mg/kg的多效唑,然后于盛花初期喷一次

10mg/kg~15mg/kg赤霉素和0.3%稀土混合液,或在盛花初期喷施0.002mg/kg~0.003mg/kg芸薹素

内酯或10mg/kg维生素C,能提高坐果率。

A.2.2.4预防裂果

在8月上旬前覆盖与树冠大小相同的地膜.在果实白熟期及时浇水。

A.2.3整形修剪

A.2.3.1不同季节时期的枣树修剪

枣树的整形修剪根据季节不同可分为冬季修剪和夏季修剪。

A.2.3.1.1冬季修剪

冬季修剪从枣树落叶后至萌芽前,除严寒期间外均可进行。修剪的方法主要是短截、疏枝、回缩。

A.2.3.1.1.1短截

对枣头延长枝短截,刺激主芽萌发形成新的枣头,即可用于扩大树冠,又可用于培养单位枝或结果

枝组。短截枣头时,剪口下的第一个二次枝必须疏除,否则主芽一般不萌发。

A.2.3.1.1.2疏枝

疏去过密枝、交叉枝、重叠枝,改善通风透光条件,疏除病虫枝、纤弱枝,以增强枝势、树势。

A.2.3.1.1.3缩剪

对冗长枝、老弱枝、下垂枝回缩修剪,可增强该枝后部的生长势,或刺激萌发新的枣头而更新。

A.2.3.2夏季修剪

夏季修剪一般在小满至夏至间进行,夏季修剪的常用方法:疏枝、摘心、整枝、抹芽、缓放、除蘖。

A.2.3.2.1疏枝

6

DB41/T1063—2015

疏除膛内过密的多年生枝和骨干枝上萌生的新枣头。枝条疏散,红枣满串;枝条拥挤,吊吊空虚。

所以凡位置不当、不计划留做更新枝利用的,都应尽量早疏除。

A.2.3.2.2摘心

剪掉枣头顶端的芽。一般摘掉幼嫩部分10cm左右,摘心部位以下,保留4个~6个二次枝。对幼树中

心枝和主、侧枝摘心,能促进萌发新枝;对弱枝、水平枝、二次枝上的枣头轻摘心,能促进生长充实;

对强旺枝、延长枝、更新枝的枣头重摘心,能集中养分,促进二次枝和枣吊发育,增加枣股数量,提高

坐果率。

A.2.3.2.3整枝

对偏冠树缺枝或有空间的,可将膛内枝和徒长枝拉出来,填补空间,以调整偏冠,扩大结果部位。

对整形期间的幼树,可用木棍支撑、捆绑,也可用绳索坠、拉,使第一层主枝开张角保持60º左右。

A.2.3.2.4抹芽

将主干和骨干枝上萌生的无用嫩芽抹去。

A.2.3.2.5缓放

对留作主枝及侧枝的延长枝及主果枝,当年枣头不做处理,使其继续延长生长扩大树冠,增加结果

面积。

A.2.3.2.6除蘖

对根部滋生的根蘖,如不打算留作种苗的,应及早铲除。

A.2.3.3常用树形

A.2.3.3.1疏散分层形

全树有6个~8个主枝分2层~3层排布在中心主干上。第一层主枝3个,第二层主枝2个~3个,第三

层主枝1个~2个;主枝与夹角60º左右,每主枝着生2个~3个侧枝。

A.2.3.3.2自然圆头形

全树有6个~8个主枝,错落排列在中心主干上,主枝之间的距离为50cm~60cm,主枝与中心主干

的夹角为50º~60º;每个主枝上着生2个~3个侧枝,侧枝相互错开。

A.2.3.3开心形

主干高80cm~100cm,树体没有中心主干;全树3个~4个主枝轮生或错落着生在主干上,每主枝

着生2个~4个侧枝,侧枝在主枝上要按一定的方向和次序均匀分布。

A.2.3.4不同年龄时期枣树的修剪

A.2.3.4.1幼树的修剪

通过定干和各种不同程度的短截促进枣头萌发而产生分枝,培养主枝和侧枝,迅速扩大树冠。将不

作为骨干枝的其他枣头培养成辅养枝或健壮的结果枝组。

A.2.3.4.2初果期枣树的修剪

7

DB41/T1063—2015

当冠径已达要求,则对各级骨干枝的延长枝进行缓放或摘心,控制其延长生长。继续培养大、中、

小各类结果枝组,结果枝组在树冠内的配置应合理。

A.2.3.4.3盛果期枣树的修剪

采用疏缩结合的方法,打开光路,引光人膛,培养扶持内膛枝,防止或减少内膛枝条枯死和结果部

位外移,维持树势稳定,适时进行结果枝组更新。

A.2.3.4.4衰老期枣树的修剪

枣树刚进入衰老期应轻度回缩,一般剪除各主、侧枝总长的1/3左右;树体极度衰弱,应在原骨干

枝上选向外生长的壮枣股处锯掉枝长的2/3或更多一些,刺激骨干枝中下部的隐芽萌发,重新培养树冠。

A.2.3.4.5放任枣树修剪

放任树是指管理粗放,从不进行修剪或很少进行修剪的树。修剪时要因树因枝修剪,不强求树形。

主侧枝偏多的,应选择其中角度较大、位置适当、二次枝多、有分枝的留主枝,其余的疏除或改造成结

果枝组。对于中心主干过高,下部光秃、无分枝或分枝少的树体,应回缩落头,培养侧主枝。对于徒长

枝,应多改造利用,能保留的尽量保留,将其改造成为结果枝组。主枝因生长势不均造成树冠不平衡,

要抑强扶弱,逐步调整。

A.3病虫害防治

主要防治枣锈病、枣炭疽病、枣尺蠖、枣粘虫、枣食象甲等病虫危害。使用的农药按GB/T8321的

规定执行。

A.4果实采收

根据品种特性、用途、运输条件等确定适宜采收期,严禁早采。

A.4.1采收时期

鲜食枣应在脆熟期采收;干制枣果应在完熟期采收。

A.4.2采收方法

鲜食枣或加工用枣的采收采用手摘法。采果时备好采果用具。防止一切机械伤害,保证果实完整,

无损伤。制干用枣的采收用杆震枝法。有条件可用乙烯利催落采收。

A.5制干

A.5.1日晒法

将清洗分级后的枣放在高粱箔或其他材料制成的箔上自然晾晒。每天翻动2次~3次,夜间将箔卷起,

用席或塑料薄膜盖上,第二天日出时摊开,持续10d~15d即可晒成。

A.5.2烘炕法

8

DB41/T1063—2015

烘炕法可分为“回笼式炕房”和“T字沟地炕”两种。一般烘炕30h左右,出炕时枣的含水量约为

30%。通过晾晒,使含水量达到25%以下即可。

9

DB41/T1063—2015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鹤壁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鹤壁市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鹤壁市林业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隋志方、王杨、马晓宁、王曹宇、郭朝蓝、金瑾、赵鸿滨。

I

DB41/T1063—2015

淇县无核枣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淇县无核枣的术语和定义、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标志、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淇县无核枣。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276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

GB276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

GB/T5009.7食品中还原糖的测定

GB/T5835干制红枣

GB/T6195水果、蔬菜维生素C含量测定法(2,6一二氯靛酚滴定法)

GB/T6543运输包装用单瓦楞纸箱和双瓦楞纸箱

GB771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GB/T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T8855新鲜水果和蔬菜取样方法

GB/T12456食品中总酸的测定方法

JJF1070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5]第75号《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淇县无核枣

产于淇县西部山区,果实圆筒形,中间较细,果皮呈红褐色,果肉黄白色,肉质肥厚,质地细密,

鲜吃甜脆,干食粘甜,味醇厚,切开可见缕缕金丝,果核退化,仅留存少量膜质状,呈纺锤形,可随果

肉一起食用的枣。

4要求

4.1产地环境

4.1.1地貌

地处淇县西部无污染或污染物限量控制在允许范围内,生态环境良好的山区。

1

DB41/T1063—2015

4.1.2气候

区域内年平均气温8℃~14℃,一月份平均气温不低于-9℃,生长季(4~10月份)10℃以上有效

积温大于3500℃,日照时数超过1600h,年降水量400㎜~800㎜,无霜期170d以上。

4.1.3土壤

土壤有机质含量0.8%~1.0%,pH值6.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