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市一中2025届高二上生物期末综合测试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下图是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①~③表示构成细胞膜的物质,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图中上侧是细胞膜的外侧B.②③表示蛋白质分子C.②③分子大多数是可以运动的D.其功能特性主要与②分子有关2.下列关于植物细胞结构和植物细胞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具有较薄原生质层的植物细胞全能性较高B.植物体细胞杂交培育出的新品种一定不是单倍体C.用酶解法处理植物细胞获得原生质体需要在无菌的蒸馏水中进行D.外植体必须经过灭菌后才能接种到培养基上3.细胞内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的过程()A.不产生CO2 B.必须在有O2条件下进行C.在线粒体内进行 D.反应速度不受温度影响4.林业研究者为了研究徂徕山森林公园中混交林的群落结构,选择了若干样地进行调查。其中A、B、C三种乔木的调查结果如表。据表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乔木树种老年树成年树幼年树密度/株•hm-2%密度/株•hm-2%密度/株•hm-2%A1100100.000000B5031.065534.165634.78C504.95807.928808713A.A种群属于衰退型种群,B种群属于稳定型种群,C种群属于增长型种群B.研究者采用的种群密度调查方法是样方法,取样时要做到随机取样C.调查群落中松鼠种群的密度,宜采用标志重捕法D.如果该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原因是后一个群落中物种的繁殖能力强5.某种植物的花色由独立遗传的三对等位基因(A/a、B/b、D/d)控制,三对基因中至少各含有一个显性基因时开蓝花,其他情况下开白花。仅考虑以上三对基因,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该植物纯合蓝花植株和纯合白花植株的基因型分别有1种和7种B.基因型为AaBbDd的植株测交,子代白花植株中纯合子占1/7C.基因型为AaBbDd的植株相互传粉,子代中白花植株占27/64D.两株白花植株相互传粉,子代中蓝花植株占1/8,则亲本的基因型组合有3种可能6.当面临高考、中考等大型考试时,同学们常常会产生紧张、焦虑等情绪,适度的紧张有助于考试发挥,但当人体长期处于过度紧张、焦虑状态时,常会导致心律失常、胸闷、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症状。下列相关解释正确的是()A.过度紧张、焦虑会使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心跳加快B.过度紧张、焦虑会使交感神经过度兴奋,胃肠蠕动加快C.过度紧张、焦虑会使副交感神经兴奋,胃肠蠕动变慢导致食欲不振D.过度紧张、焦虑会使交感神经兴奋性减弱,消化腺分泌减少导致消化不良7.某地一种蟹的深体色(D)对浅体色(d)为显性,若体色与环境差异大则易被天敌捕食。调查不同区域该蟹深体色表现型频率,检测并计算基因频率,结果如下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不同区域频率深色表现型D基因浅色A区0.180.1浅色B区0.360.2深色区0.950.7A.浅色A区的隐性纯合子频率比B区高B.浅色A区深色蟹的基因型为DdC.深色区该蟹中,基因型DD的频率为0.45D.深色蟹与浅色蟹在不同区域的分布现状受自然选择的影响8.(10分)在若干年期间,研究人员对生长在山区中的某二倍体植物种群进行了两次调查,结果如表所示。已知控制植株紫花、粉红花和白花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依次为A、a+和a,且A对a+、a为显性,a+对a为显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1紫花植株白花植株粉红花植株初次调查64%36%0二次调查38%16%46%A.该种群的基因库由种群中所有个体含有的全部A、a+和a基因构成B.初次调查时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为60%,二次调查时为40%C.基因突变导致三种花色的出现,为该植物的进化提供了原材料D.调查期间,花色基因频率的变化导致了物种多样性的形成二、非选择题9.(10分)生物体是一个有机整体,离不开信息分子的作用。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在人体与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过程中会产生许多种类的信息分子,例如乙酰胆碱、抗利尿激素等,这些信息分子并非都是由核糖体合成,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2)寒冷条件下,在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活动中,引起垂体分泌活动发生变化的信号分子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甲状腺激素的靶细胞是_________________。(3)研究显示,乙酰胆碱既能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兴奋,也能抑制心肌兴奋,简要分析同种信息分子对不同靶细胞作用效果不同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4)机体要源源不断地产生激素,以维持激素含量的动态平衡,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10.(14分)研究人员发现,当以弱刺激施加于海兔的喷水管皮肤时,海兔的鳃很快缩入外套腔内,这是海兔的缩鳃反射。若每隔1分钟重复此种弱刺激,海兔的缩鳃反射将逐渐减弱甚至消失,这种现象称为习惯化。图1表示海兔缩鳃反射习惯化的神经环路示意图,图2表示习惯化前后轴突末梢模型。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反射弧的效应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缩鳃反射发生时,受刺激部位神经元膜内电位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兴奋在c点的传导方向与________(填“膜外”或“膜内”)局部电流方向相反,动作电位的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若在图1中b处给予有效刺激,还可在图中________点检测到电位变化,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刺激c点,图中________点能检测到电位变化。若刺激喷水管皮肤,c点处的兴奋传导是________(填“双向”或“单向”)。(3)由图2可知,习惯化产生的原因是:轴突末梢处________内流减少,导致__________释放量减少,突触后膜所在的运动神经元兴奋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如果需要去除习惯化,采取的措施是:给予海兔头部一个强刺激,最终使得感觉神经末梢释放的物质__________(填“增加”“减少”或“不变”)。11.(14分)如图为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部分途径示意图,其中甲~丁代表器官或细胞,①~⑤代表激素。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甲代表的器官是________,①激素它能特异性作用于乙细胞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2)图中③的调节机制是_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体内需要源源不断地产生激素,以维持激素含量的动态平衡。12.下图是植物组织培养的简略表示。请椐图解回答:(1)①能培养成为④原因是_____。②表示_____,它与①相比分化程度_____,全能性_____。(2)若想制作人工种子,应选用(填编号)_____,经过人工薄膜包装得到。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B【解析】A、有糖被的细胞膜外侧,故上侧是细胞膜外侧,A正确。B、由图可知,②是蛋白质。③是磷脂双分子层,B错误;C、蛋白质和磷脂分子大多数是可以运动的,C正确;D、其功能特性主要与蛋白质种类和数量有关,D正确。故选B。2、B【解析】植物体细胞杂交就是将不同种的植物体细胞,在一定条件下融合成杂种细胞,并把杂种细胞培育成新的植物体的技术。【详解】A、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较薄(细胞质相对较少),说明具有大液泡,为成熟的植物细胞,植物细胞全能性较低,A错误;B、单倍体是指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的个体,而植物体细胞杂交集合两个植物细胞的染色体,肯定不是单倍体,B正确;C、用酶解法处理植物细胞获得原生质体需在无菌的等渗溶液中进行,在无菌的蒸馏水中进行可能会导致原生质体吸水破裂,C错误;D、植体必须经过表面消毒后才能接种到培养基上,D错误。故选B。3、A【解析】A、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为有氧呼吸或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不产生CO2,A正确;B、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第一阶段完全相同,都是葡萄糖分解产生丙酮酸和还原氢,并释放少量能量,不需要氧气的参与,B错误;C、细胞内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的过程发生于细胞质基质,C错误;D、细胞内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的过程需要酶的催化,因此反应速率受温度、pH等影响,D错误。故选A。4、D【解析】1、种群年龄组成三种类型,增长型:幼年个体数目最多,老年个体数目最少;稳定型:各年龄结构数目比例适中;衰退型:老年个体数目偏多,幼年个体数目偏少。2、一般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常用的是样方法;活动能力大,活动范围广的动物常用标志重捕法。3、群落演替指随着时间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叫做演替。【详解】A、A中只有老年树,属于衰退型,B中有老年树、成年树、幼年树且比例差不多,属于稳定性,C中幼年树多,老年树和成年树少,属于增长型,A正确;B、大树属于植物,采用的种群密度调查方法是样方法,取样时要做到随机取样,B正确;C、松鼠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调查群落中松鼠种群的密度,宜采用标志重捕法,C正确;D、群落演替的原因是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作用共同进化的结果,D错误。故选D。5、C【解析】由题意知:白花和蓝花这一对相对性状受2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因此两对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又知当个体中每对等位基因都至少含有一个显性基因时,植物开蓝花,否则开白花,即aabbcc开白花。【详解】A、该植物种群中纯合蓝花植株的基因型只有1种,即AABBDD,纯合植株的基因型有2×2×2=8种,故纯合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有8-1=7种,A正确;B、让基因型为AaBbDd的植株测交,子代中白花植株:蓝花植株=7:1,只有基因型为aabbdd的植株表现为白花,因此子代白花植株中纯合子占1/7,B正确;C、让基因型为AaBbDd的植株相互杂交,子代中蓝花植株占(3/4)×(3/4)×(3/4)=27/64,故子代中白花植株占37/64,C错误;D、两株白花植株相互传粉,子代中蓝花植株占(1/2)×(1/2)×(1/2)=1/8,即三对基因均相当于测交,故亲本的基因型组合有3种可能:Aabbcc×aaBbCc、aaBbcc×AabbCc、aabbCc×AaBbcc,D正确。故选C。6、A【解析】人体处于兴奋时,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心跳加快,气管扩张,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减弱;人体处于安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心跳减慢,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加强,从而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的吸收。【详解】A、过度紧张、焦虑等条件下,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交感神经兴奋,心跳加快,A正确;B、过度紧张、焦虑会使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但消化腺分泌减少,胃肠蠕动减慢,导致消化不良,B错误;C、过度紧张、焦虑会使交感神经过度兴奋,胃肠蠕动减弱,C错误;D、过度紧张、焦虑会使交感神经兴奋,胃肠蠕动变慢、消化腺分泌减少,导致食欲不振,D错误。故选A。7、C【解析】据表可知,浅色A区:深色表现型频率为0.18,D基因频率为0.1,则d基因频率为1-0.1=0.9;深色区:深色表现型频率为0.95,D的基因频率为0.7,则d的基因频率为1-0.7=0.3;浅色B区的深色表现型频率为0.36,D的基因频率为0.2,则d的基因频率为1-0.2=0.8。【详解】A、根据分析可知,浅色A区的d基因频率为1-0.1=0.9,则隐性纯合子频率为0.9×0.9=0.81,浅色B区的d基因频率为1-0.2=0.8,则隐性纯合子频率为0.8×0.8=0.64,A正确;B、浅色A区D基因频率为0.1,则d基因频率为1-0.1=0.9,深色蟹DD所占比例为0.1×0.1=0.01,Dd=2×0.1×0.9=0.18,所以浅色A区深色蟹的基因型为Dd,B正确;C、深色区该蟹中,D基因频率为0.7,则基因型DD的频率为0.7×0.7=0.49,C错误;D、据图可知,蟹的深体色在深色区环境中表现型频率高,而在浅色A区和B区深色表现型频率低,说明深色蟹与浅色蟹在不同区域的分布现状受自然选择的影响,D正确。故选C。8、C【解析】根据题意,红花植株基因型为AA、A+a、Aa,黄花植株基因型为a+a+、a+a,白花植株基因型是aa。【详解】A、基因库是种群中的所有个体的全部基因,因此全部A、a+和a基因不能构成基因库,A错误;B、如果遵循遗传平衡定律,初次调查时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为60%,二次调查时为16%+46%/2=39%,B错误;C、基因突变产生新基因,出现新性状,基因突变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C正确;D、花色基因频率的变化导致了基因多样性的形成,D错误。故选C。二、非选择题9、(1)在核糖体上合成的为蛋白质,部分信号分子不属于蛋白质(2)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甲状腺激素②.几乎全身所有的细胞(3)不同细胞接收同种信息分子的特异性受体不同(4)激素发挥作用后就被灭活【解析】1、甲状腺激素调节过程: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随血液运输到甲状腺,促使甲状腺增加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又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激素,进而使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2、激素调节的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1)通过体液运输,内分泌腺体没有导管,分泌激素随着血液流到全身,传递着各种信息,激素运输不定向,可以全身运输,但是起作用的细胞各不相同。(2)微量和高效,激素在血液中的含量很低,但却能产生显著的生理效应,也是由于激素的作用被逐级放大的结果。(3)可以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激素具有特异性,有选择性的作用于靶器官、靶腺体或者靶细胞,激素既不组成细胞结构,又不提供能量,也不起催化作用,只是使靶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对靶细胞的代谢起着调节作用。【小问1详解】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部分信号分子不属于蛋白质,比如乙酰胆碱等,因此信息分子并非都是由核糖体合成。【小问2详解】甲状腺激素的调节过程:下丘脑→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垂体→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甲状腺激素,同时甲状腺激素还能对下丘脑和垂体进行负反馈调节,因此引起垂体分泌活动发生变化的信号分子主要有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的靶细胞是几乎全身所有的细胞。【小问3详解】信号分子作用具有特异性,有选择性的作用于靶器官、靶腺体或者靶细胞,信息分子作用于靶细胞时要与靶细胞上相应的受体结合,同种信息分子对不同靶细胞作用效果不同的可能原因是不同细胞接收同种信息分子的特异性受体不同。【小问4详解】人体内需要源源不断的产生激素,以维持激素含量的动态平衡,这是因为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灭活了。【点睛】本题考查生命活动调节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10、①.传出(运动)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鳃②.负电位→正电位③.膜外④.钠离子顺浓度内流⑤.d⑥.突触间兴奋的传递是单向的(或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⑦.ad⑧.单向⑨.Ca2+⑩.神经递质⑪.降低⑫.增加【解析】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传入神经元又叫感觉神经元,效应器包括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或腺体。【详解】(1)效应器为传出(运动)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鳃;反射发生时,膜内电位由负电位→正电位;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外局部电流方向相反;动作电位形成的原因是钠离子顺浓度内流。(2)突触间兴奋的传递是单向的(或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所以刺激b点只有d点能检测到电位变化;兴奋在离体的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所以刺激c点,abd都会检测到电位变化;兴奋在反射弧上单向传导。(3)从图上看,习惯化产生的原因是Ca2+内流减少,导致神经递质释放量减少,突触后膜所在的运动神经元兴奋性降低。(4)如果要去除习惯化,给予海兔头部一个强刺激,最终是感觉神经末梢释放的物质增加。【点睛】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反射弧五部分功能的理解,以及兴奋在反射弧上的传导过程、方向及原理。11、①.下丘脑②.乙细胞上具有①的特异性受体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甘肃省张掖市城关初中2024年数学九上期末调研试题含解析
- 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五校2024年八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期末监测试题含解析
-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医务社会工作》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昆明理工大学《食品工程伦理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吉林省长春市2025届数学九上期末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
- 二零二五年度艺术玻璃定制设计与供货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电子信息厂房租赁合同范本
- 二零二五版旅游小镇物业管理与特色服务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汽车零部件委托制造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网络安全技术服务合同
- 2024年第一季度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分析报告
- 足下垂的原因及治疗方法
- 隔板理论获奖课件
- 一级焊缝施工方案
- 2024年印度饲料原料行业状况及未来发展趋势报告
- 2024-2030年墨西哥GPON家庭网关市场前景分析
- 中药热奄包疗法操作评分标准
- 广东深圳市南山区机关事业单位面向高校毕业生招聘编外人员104人历年重点基础提升难、易点模拟试题(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JT∕T 795-2023 事故汽车修复技术规范
- 二维材料在柔性电子中的应用研究
- 内科患者VTE风险评估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