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阜阳市太和第一中学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复习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安徽省阜阳市太和第一中学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复习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安徽省阜阳市太和第一中学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复习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安徽省阜阳市太和第一中学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复习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4页
安徽省阜阳市太和第一中学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复习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徽省阜阳市太和第一中学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复习检测试题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20世纪80年代初,洪湖由于过度开发利用,生态环境急剧恶化。2005年通过实行禁止污水入湖,渔民上岸、退田还湖,清除外来物种“水花生、水葫芦”,恢复原有土著沉水植物黄丝草、轮叶黑藻等水生植被,投放螺、蚌等综合治理措施,洪湖重新获得了“鱼米之乡”和“人间天堂”的美誉。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外来物种和本地的水生植被与螺、蚌等共同构成生物群落B.应尽量选用当地水生植物,为本地动物提供适宜的生存环境C.综合治理措施有利于加速洪湖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的循环D.藻类能吸收生活污水中的有机物质,获取营养而大量生长2.某同学取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制成临时装片,用滴加了红墨水的质量浓度为0.3g/ml的蔗糖溶液进行处理,实验过程中所观察到的图像如下图所示。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图示细胞正在发生质壁分离,2内液体为红色B.3、4及它们之间的物质共同组成原生质层C.质壁分离过程中,红色部分逐渐缩小,颜色逐渐加深D.若将图示细胞放于蒸馏水中,可能会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现象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人体的体液中,细胞内液约占1/3,细胞外液约占2/3B.组织液是体内所有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C.肾上腺、胰岛、卵巢和唾液腺的分泌物均直接排放到内环境D.泪液、汗液、消化液、尿液等来源于体液,但不属于内环境4.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末端缺失的染色体因失去端粒而不稳定,其姐妹染色单体可能会连接在一起,着丝点分裂后向两极移动时出现“染色体桥”结构,如下图所示。若某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时,出现“染色体桥”并在两着丝点间任一位置发生断裂,形成的两条子染色体移到细胞两极。不考虑其他变异,下列关于该细胞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可在分裂后期观察到“染色体桥”结构B.其子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不会发生改变C.其子细胞中有的染色体上连接了非同源染色体片段D.若该细胞基因型为Aa,可能会产生基因型为AAa的子细胞5.下图为人体内基因对性状的控制过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镰刀型细胞贫血症致病的直接原因是血红蛋白异常B.引起白化病原因是图中的酪氨酸酶的活性下降C.图中①②过程发生的场所分别是细胞核、细胞质中的核糖体D.该图反映了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6.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下列关于两者之间的表述,错误的是()A.感受器和效应器可以分布于机体的同一组织或器官中B.高级中枢控制的反应不一定是条件反射C.一个反射弧中至少包括传入神经元、传出神经元两种神经元D.食物引起味觉和脚步声引起唾液分泌属于不同的反射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如图是种群增长的“J”形曲线和“S”形曲线以及在a点之后的三条变化曲线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对于呈“J”型增长的种群而言,其λ(当年的种群数量是前一年的倍数)的大小与种群密度__________(填“有关”或“无关”)。(2)图1中a点之后,Ⅰ、Ⅱ和Ⅲ三条曲线对应环境的优越程度(对于该种群而言)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可见K值的大小与种群初始数量______________。(3)图2中最可能代表猎物种群K值的数据为___________,捕食者的数量为___________时,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4)如图是对酵母菌进行计数的血细胞计数板(1mm×1mm×0.1mm)的计数室,若计数室每个小格中的平均酵母菌数为A,且稀释倍数为B,则1mL培养液中的酵母菌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10分)二倍体甜瓜的叶形有缺刻叶和全缘叶,果皮有齿皮和网皮。为了研究叶形和果皮这两对性状的遗传特点,某同学用基因型不同的甲、乙、丙、丁4种甜瓜种子进行实验,其中甲和丙种植后均表现为缺刻叶网皮。杂交实验及结果如下表所示(实验②中F1自交得到F2)。回答下列问题:实验亲本F1F2①甲×乙1/4缺刻叶齿皮,1/4缺刻叶网皮1/4全缘叶齿皮,1/4全缘叶网皮/②丙×丁缺刻叶齿皮9/16缺刻叶齿皮,3/16缺刻叶网皮3/16全缘叶齿皮,1/16全缘叶网皮(1)叶形和果皮这两对性状,属于隐性性状的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2)根据实验①可以判断叶形和果皮遗传均符合___________定律,F1中属于纯合体的是___________。甲、乙、丙、丁中属于杂合体的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3)实验②的F2的缺刻叶网皮植株中,基因型与丙相同的比例是___________。F2的缺刻叶齿皮植株中,不能稳定遗传的植株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___。9.(10分)回答以下问题:(1)蛋白酶甲、乙、丙三者的活性随pH的变化如图所示。通常,用清水洗涤衣服上的新鲜血迹时,不应该使用开水,原因是___________。若要去除衣服上的血渍,应选择含有____________(填“蛋白酶甲”、“蛋白酶乙”或“蛋白酶丙”)的碱性洗衣粉,理由是______________。(2)某同学为了洗去衣服上的油渍,洗衣时在市售的蛋白酶洗衣液中添加脂肪酶,该同学的做法______________(填“合理”或“不合理”),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10.(10分)请据生态系统中甲、乙两个营养级的能量流动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_________和_________两大部分。(2)美国生态学家林德曼对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进行了定量分析,并发现了能量流动的两个明显的特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上图中a~e表示能量值,其中a表示乙所同化的能量。乙粪便中的能量包含在_________(填图中字母)中,乙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值可表示为_________(用图中字母和计算符号表示)。(4)禁止秸秆燃烧,将秸秆做成饲料喂牲畜,让牲畜粪便进入沼气池,将发酵产生的沼气作燃料,将沼气池中的沼渣作肥料。建立上述生态农业模式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11.(15分)人体内有激素、神经递质、细胞因子等信息分子,它们在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中有重要作用。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这些信息分子使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之间存在着相互调节B.某些激素能影响神经系统,神经系统不能产生激素C.激素、神经递质、细胞因子均不能构成细胞结构和为细胞提供能量D.激素、神经递质、细胞因子均能改变相应细胞原有生理状态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B【解析】1、一定自然区域内相互间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所有生物称为生物群落。群落同时含有多个种群,但不包括非生物因素。2、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随营养级的递增而不断减少,特点是逐级递减。【详解】A、生物群落是一定区域所有生物的集合,外来物种和本地的水生植被与螺、蚌并非该地区的全部生物,故不能构成生物群落,A错误;B、考虑到环境适应问题,应尽量选用当地水生植物,为本地动物提供更适宜的栖息环境,B正确;C、能量在生态系统中是单向流动的,不能循环利用,C错误;D、藻类不能直接利用污水中的有机物,D错误。故选B。2、D【解析】A、该图所示细胞可能正在发生质壁分离,也可能正在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红墨水可以透过细胞壁,但不能透过细胞膜,故2内的液体是红色的,4内液体为无色,A错误;B、3细胞膜、4液泡膜及它们之间的细胞质共同组成原生质层,B错误;C、由于滴加了红墨水的质量浓度为0.3g/ml的蔗糖溶液,因此细胞质壁分离过程中,红色部分逐渐变大,颜色逐渐变浅,C错误;D、若将图示细胞放于蒸馏水中,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只要细胞没有死亡,细胞就可以吸水,能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现象,D正确。故选D。3、D【解析】1、体液的概念和组成:在生物体内含有的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称为体液;体液中除含有大量的水以外,还含有许多离子和化合物,它包括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细胞外液是细胞生活的直接液体环境,是体液的一部分。2、内环境的概念: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详解】A、在人体的体液中,细胞内液约占2/3,细胞外液约占1/3,A错误;B、组织液是组织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并不是所有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比如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血浆,B错误;C、肾上腺、胰岛、卵巢属于内分泌腺,分泌物直接进入细胞外液,唾液腺是外分泌腺,其分泌的唾液通过导管流入口腔,C错误;D、泪液、汗液、消化液、尿液等这些液体直接与外界相通,虽然来源于体液,但不属于内环境,D正确。故选D。4、C【解析】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解】A、着丝点分裂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所以可在分裂后期观察到“染色体桥”结构,A正确;B、由于在“染色体桥”的两着丝点间任一位置发生断裂,形成的两条子染色体能移到细胞两极,所以其子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不会发生改变,B正确;C、“染色体桥”结构是由姐妹染色单体连接在一起形成的,所以其子细胞中的染色体上不会连接非同源染色体片段,C错误;D、由于姐妹染色单体连接在一起形成“染色体桥”后,在两着丝点间任一位置发生断裂,所以该细胞基因型为Aa时,可能会产生基因型为AAa的子细胞,D正确。故选C。5、B【解析】A、镰刀型细胞贫血症致病的根本原因是控制合成血红蛋白的基因发生了突变,是基因中的碱基对发生了替换,直接原因是血红蛋白异常,A正确;B、引起白化病的原因是控制酪氨酸酶合成的基因异常,导致缺少酪氨酸酶,不能形成黑色素,B错误;C、图中①②过程分别是转录和翻译,发生的场所分别是细胞核和核糖体,C正确;D、该图反映了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也反映了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来直接控制生物性状,D正确。故选B。6、D【解析】1、反射是指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有规律性的反应。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2、条件反射的中枢:大脑皮层【详解】A、感受器和效应器可以分布于机体的同一组织或器官中,也可以分布于机体的不同组织或器官中,A正确;B、高级中枢控制的反映不一定是条件反射。脑中的神经中枢属于高级中枢,而比如咳嗽反射、喷嚏反射等防御反射是生来就有的,属非条件反射,其神经中枢是脑干,B正确;C、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一个反射弧中至少包括传入神经元、传出神经元两种神经元,如膝跳反射,C正确;D、味觉是大脑皮层对外部世界的感知,还没有做出规律性应答,因此不属于反射。而铃声引起的唾液分泌属于条件反射,D错误故选D。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1)无关(2)①.Ⅰ>Ⅱ>Ⅲ②.三条曲线的K值大小关系为Ⅰ>Ⅱ>Ⅲ,K值越大,说明环境就越优越③.无关(3)①.N2②.P2/2(4)4AB×106【解析】“J”形曲线:指数增长函数,描述在食物充足,无限空间,无天敌的理想条件下生物无限增长的情况。“S”形曲线:是受限制的指数增长函数,描述食物、空间都有限,有天敌捕食的真实生物数量增长情况,存在环境容纳的最大值K,种群增长速率先增加后减少,在K/2处种群增长速率最大。【小问1详解】对呈“J“形曲线增长的种群而言,每单位时间中其种群数量都按现有种群数量的倍数增长,其λ值不变,因此λ的大小与种群密度无关。【小问2详解】a点之后,Ⅰ曲线的K值最高,而Ⅲ曲线的数量最少,则Ⅰ、Ⅱ和Ⅲ三条曲线对应环境的优越程度的大小关系是Ⅰ>Ⅱ>Ⅲ,判断的理由是K值越大,说明环境就越优越。由此可见K值的大小与种群初始数量无关。【小问3详解】分析该模型,如果捕食者数量下降到某一阈值以下,猎物种群数量就上升,捕食者数量如果增多,猎物种群数量就下降,反之,如果猎物数量上升到某一阈值,捕食者数量就增多,而猎物种群数量如果很少,捕食者数量就下降,即猎物种群数量超过N2,则引起捕食者种群数量增加;捕食者种群数量超过P2,则猎物数量减少,两者相互作用,使猎物和捕食者的数量在N2和P2水平上保持动态平衡,因此猎物种群K值为N2,捕食者的K值为P2,当数量为P2/2时,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小问4详解】计数室的容积为1mm×1mm×0.1mm=0.1mm3,1mL=103mm3,又知计数室每个小格中的平均酵母菌数为A个,且稀释倍数为B,则lmL培养液中的酵母菌数为A×400×104×B=4AB×106个。【点睛】本题考查种群数量的变化,意在考查考生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8、(1)①.全缘叶②.网皮③.实验②中的F1为缺刻叶齿皮,F2出现全缘叶网皮(2)①.分离②.全缘叶网皮③.甲④.乙(3)①.1/3②.8/9【解析】分析表格:实验②中F1自交得F2,F1全为缺刻叶齿皮,F2出现全缘叶和网皮,可以推测缺刻叶对全缘叶为显性(相关基因用A和a表示),齿皮对网皮为显性(相关基因用B和b表示),且F2出现9:3:3:1。说明两对性状由两对基因控制,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小问1详解】根据实验②,F1全为缺刻叶齿皮,F2出现全缘叶和网皮,可以推测缺刻叶对全缘叶为显性,齿皮对网皮为显性,所以隐性性状是全缘叶和网皮。【小问2详解】对实验①F1分别统计,缺刻叶:全缘叶=1:1,齿皮:网皮=1:1,每对相对性状结果都符合测交的结果,可判断这2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均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据分析可知,隐性性状是全缘叶和网皮,则全缘叶网皮是隐性纯合子。根据已知条件,甲、乙、丙、丁的基因型不同,其中甲和丙种植后均表现为缺刻叶网皮(A-bb),实验①杂交的F1结果类似于测交,说明甲为杂合子,基因型为Aabb,则乙的基因型为aaBb,实验②的F2出现9:3:3:1,则F1的基因型为AaBb,则丙的基因型为AAbb,丁的基因型为aaBB,甲、乙、丙、丁中属于杂合体的是甲和乙。【小问3详解】据分析可知,丙的基因型为AAbb,实验②的F2的缺刻叶网皮植株基因型为1/3AAbb,2/3Aabb,所以基因型与丙相同的比例是1/3。F2的缺刻叶齿皮植株为9/16A-B-,其中纯合子为1/16AABB,其他为杂合子,所以不能稳定遗传的比例是8/9。【点睛】本题考查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需要根据子代结果分析亲代基因型,并根据杂交结果判断是否符合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9、(1).开水使血中的蛋白质变性而沉淀,难以清洗(2).蛋白酶丙(3).碱性条件下只有蛋白酶丙有活性(4).不合理(5).蛋白酶会降解脂肪酶【解析】酶的活性随着pH值的变化而变化,不同的酶有不同的最适pH值,酶在最适pH值环境中活性最强,过碱或过酸均可能使酶变性失活。根据题图可知,蛋白酶甲的最适pH约为2,蛋白酶乙的最适pH约为5,蛋白酶丙的最适pH约为9。【详解】(1)清洗血迹是为了让血浆离开衣物,使用开水会使血浆中的蛋白质变性沉淀附着在衣物上;若要除去血渍使用含蛋白酶的碱性洗衣粉,要选择蛋白酶丙,因为只有蛋白酶丙在碱性环境中还具有活性;(2)脂肪酶也属于蛋白质,添加的脂肪酶会直接被蛋白酶水解,无法起到作用,故该同学的做法不合理。【点睛】本题考查“酶的特性”的相关知识。酶的活性受到环境的pH值、温度的影响,过酸、过碱或高温环境引起的蛋白质的变性失活是空间结构上的破坏,是不可逆的。10、(1)①.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②.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2)①.单向流动②.逐级递减(3)①.c②.a-b(4)实现了对能量的多级利用,从而大大提高能量的利用率【解析】1、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具有两个明显的特征:(1)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单向的。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只能从第一营养级流向第二营养级,再依次流向后面的各个营养级,不可逆转,也不能循环流动。(2)能量在流动过程中逐级递减。输入到一个营养级的能量不可能百分之百地流入下一个营养级,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减少的。一般来说,在输入到某一个营养级的能量中,只有10%~20%的能量能够流到下一个营养级。2、消费者产生的粪便中能量不属于该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它实际上与上一营养级的遗体、残骸一样,属于上一营养级的同化量的一部分,要通过分解者的分解作用释放出来。3、初级消费者摄入量包括粪便量和处理消费者同化量,同化量又包括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的量和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量,生长、发育和繁殖的量又分为流向下一营养级的量和被分解者利用的量。4、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可以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例如,在农业生态系统中,如果把作物秸秆当燃料烧掉,人类就不能充分利用秸秆中的能量;如果将秸秆做饲料喂牲畜,让牲畜粪便进入沼气池,将发酵产生的沼气做燃料,将沼气池中的沼渣做肥料,就能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从面大大提高能量的利用率。“桑基鱼塘”也基本体现了这个原理。【小问1详解】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