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古诗词阅读训练-范仲淹_第1页
高考语文古诗词阅读训练-范仲淹_第2页
高考语文古诗词阅读训练-范仲淹_第3页
高考语文古诗词阅读训练-范仲淹_第4页
高考语文古诗词阅读训练-范仲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语文古诗词阅读训练-范仲淹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和沈书记同访林处士①

疱仲淹

山中宰相②下岩扃,静接游人笑傲行。

碧嶂浅深骄晚翠,白云舒卷看春晴。

烟潭共爱鱼方乐,樵爨谁欺雁不鸣。

莫道隐君同德少,尊前长横圣贤清。

【注】①林处士:林逋,后人称其为和靖先生、林和靖。隐居西湖孤山,梅妻鹤子。②山中

宰相:南朝梁时陶弘景,隐居茅山,屡聘不出,梁武帝常向他请教国家大事,人们称他为“山

中宰相

1.下列对这首诗的现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山中宰相”代称隐居的高贤林处士,“下崖扃”写其从山门中走出来。

B.夕阳之下,西湖边的群山的深深浅浅的翠色异常夺目,天空的白云时聚时散。

C.人与鱼共爱烟潭,打柴做饭与雁无争,描绘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场景。

D.尾联写诗人与林处上心意相通,也要隐居山林,故而在尊长前行长揖之礼。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苏暴遮

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宋烟草。山映斜国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器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入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3.这首词的分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开头四句,碧云,黄叶,绿波,翠烟,作者从远近两个角度描写了一幅色彩斑斓的秋景

图。

B.“芳草无情”二句,由眼中实景转为意中虚景,而离情别绪则隐寓其中。埋怨“芳草”无情,

正见出作者多情、重情。

C.“夜夜除非”的“除非”两字意为“除此之外,别无可能”。

D.这是古代诗词中借秋景抒发离别之情的名篇,情虽悲凉哀婉,气却沉雄刚健。

4.本词是乡思离愁之作,请结合全词分析作者是怎样抒写“乡思离愁之深垂”的?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出守桐庐道中十绝(其八、其九)①

范仲淹

素心爱云水,此日东南行。

笑解尘缨处,沧浪无限清。②

沧浪清可爱,白鸟鉴中飞。

不信有京洛,风尘化客衣。③

[注]①宋仁宗明道二年(1033年),范仲淹因谏获罪,被贬任睦州(桐庐郡)太守,赴任

经过桐庐一带的富春江时,写下了十首绝句。②诗出《孟子•离娄上》:“沧浪之水清兮,可

以濯我缨。”缓,帽带。③诗出晋代诗人陆机《为顾彦先赠妇》:“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缁。“

5.下列时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日东南行”紧承“爱云水”,仿佛被贬东南之地反而让诗人有得偿所愿的满足。

B.“沧浪”这一意象,使得两首诗首尾相连,诗意衔通,意境相谐,颇具构思之妙。

C.白鸟飞翔,影子映入如镜的江面,鸟白水碧相映,色彩鲜明,亦增添了沧浪之“可爱

D.两首诗语言上都平实质朴,又巧用典故使其清雅而不流于浅俗,内容上都是先写景,后

抒怀。

6.诗人不相信“风尘化客衣”的底气何在?请结合两首诗歌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两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菩萨蛮・舂陵迎阳亭

(南宋)赵师侠

西风又老潇湘树。翩翩黄叶辞枝去。斜日淡云笼。溪山烟霭中。危阑闲独倚。毅浪①连天际。

残角起江城②。书空征雁横。

苏幕遮•怀旧

(北宋)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转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赂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注)①毅浪:波浪。②南宋抗金将领岳飞曾在此兴师北伐。

7.下列对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菩萨蛮》上阕写亭中所见之景。西风、黄叶、斜阳、溪山、烟霭,构成一幅凄凉、萧

瑟、朦胧的秋日黄昏景象。

B.《苏幕遮》上阕写辽阔多彩的秋景。湛碧的高天、金黄的大地、淼淼秋水、翠色寒烟,

壮丽阔远,顿生衰飒悲苦之感。

C.《菩萨蛮》下阕三、四两句,诗人身处舂陵,见征雁横空,隐约听残角之声,视听结合,

更添中原难复的家国愁绪。

D.“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借芳草怀远,兴寄离愁,以无情衬出有情,

化景物为情思。

8.“闲独倚”的“闲”与“休独倚”的“休”蕴含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结合全词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谢柳太博惠鹤

范仲淹

新诗遗鹤指其经,对此仙标正敢轻?

万里华亭思去伴,千年辽海识归程①。

鸡群与处曾非辱,鹤路将翔孰谓荣?

独爱九皋啜唳好②,声声天地为之清。

【注】①辽海,指辽东,《搜神后记》记载,辽东人丁令威学道于灵虚山,后化鹤归辽。②

九皋,深远的水泽淤地,《诗经•鹤鸣》中有“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之句。

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友人柳太博赠仙鹤并附新诗一首,诗人为表达谢意,作本诗以回赠。

B.以“仙标”称颂鹤超凡脱俗的风姿,表现了诗人对这份礼物的珍视。

C.“万里”,,千年,,从空间和时间的角度深化了柳太博对鹤的思念之情。

D.鹤鸣九皋,声清神俊,诗人托物言志,以此寄寓了高远的人生理想。

10.本诗颈联反用典故,别具妙处,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苏幕遮

(宋)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侍,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11.上片描写的秋景有那些特点?

12.“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谢柳太博惠鹤

范仲淹

新诗遗鹤指真经,对此仙标诅敢轻?

万里华亭思去伴,千年辽海识归程支

鸡群与处曾非辱,鹤路将翔孰谓荣?

独爱九皋嚎唳好②,声声天地为之清。

【注】①辽海,指辽东,《搜神后记》记载,辽东人丁令威学道于灵虚山,后化鹤归辽。②

九皋,深远的水泽淤地,《诗经•鹤鸣》中有“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之句。

1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友人柳太博赠仙鹤并附新诗一首,诗人为表达谢意,作本诗以回赠。

B.以“仙标”称颂鹤超凡脱俗风姿,表现了诗人对这份礼物的珍视。

C.“万里,,,,千年,,从空间和时间的角度深化了鹤对友伴和故乡的思念。

D.“独爱,”,噫唳,,表现了诗人喜欢在九皋大声啸歌,来宣泄郁闷之情。

14.请结合全诗,谈谈你对颈联的理解。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雕鹑在秋天

范仲淹

秋汉寥寥迥,雄心肯木栖。

人间正摇落,天外绝拳跻支

月兔精应丧,阳乌影欲齐。

长河匹练小,太华一拳低。

下眄群毛遍,横过百鸟睽。

乘风俊未已,空阔玉关西。

【注】①攀跻:攀登。

15.下列对这苜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二两句写雕鹑翱翔于深邃旷远的天空,雕鹦不愿依木而栖,表现了作者想要一展才

华、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

B.“摇落”照应“秋天”,写出人间凋零的景象,雕鹑将从天上摇落到人间。

C.”群毛遁X百鸟睽”写了走兽飞禽对雕鹑躲避退让,衬托出雕鹑不可抵挡的气势。

D.最后两句写雕鹦乘风高起、一往无前、直出玉关的豪俊身姿,气象雄浑,境界廓大。

16.这首诗的第七、八两句手法精妙,请简要赏析。

17.阅读下面这首词,按要求作答。

御街行•秋日怀旧

[北宋]范仲淹

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若,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华如练,

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欹,谙尽瓠眠滋味。都来此事,眉间心上,

无计相回避。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词是一首怀人之作,上片描绘秋夜之景,下片抒写相思之情,由景入情,情景交融。

B.上阕首句写“纷纷坠叶”,主要是从听觉角度描写,以动衬静,突出了寒夜的沉寂。

C.“月华如练”一句,形容明月之下的花儿如锦缎一般,采用了比喻的手法。

D.词的下阕反夏咏叹,语直情真,其中“谙尽孤眠滋味'中的“谙尽”与上片的“年年”遥相呼

应,再次说明愁绪由来已久。

⑵请指出上阕“寒声碎”中“寒”字的妙处。

(3)请简要分析下阕抒情所运用的艺术手法。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而小题。

谢柳太博惠鹤

范仲淹

新诗遗幅指其经,对此仙标诅敢轻?

万里华亭思去伴,千年辽海识归程支

鸡群与处曾非辱,鹏路将翔孰谓荣?

独爱九皋喷唳好巴声声天地为之清。

[注]①辽海,指辽东,《搜神后记》记载,辽东人丁令威学道于灵虚山,后化鹤归辽。②

九皋,深远的水泽淤地,《诗经・鹤鸣》中有“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之句。

18.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友人柳太博赠仙鹤并附新诗一首,诗人为表达谢意,作本诗以回赠。

B,以“仙标''称颂鹤超凡脱俗的风姿,表现了诗人对这份礼物的珍视。

C.“万里,,”千年,,从空间和时间的角度深化了柳太博对鹤的思念之情。

D.鹤鸣声声瞭亮,天地为之一清,诗人以此寄寓了对高远志向的追求。

19.诗歌的第三联用典,反用其意,有何妙处?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出守桐庐道中十绝(其八、其九)①

范仲淹

素心爱云水,此日东南行。

笑解尘缕处,沧浪无限清。②

沧浪涛可爱,白鸟鉴中飞。

不信有京洛,风尘化客衣。③

[注]①宋仁宗明道二年(1033年),范仲淹因谏获罪,被贬任睦州(桐庐郡)太守,赴任

经过桐庐一带的富春江时,写下了十首绝句。②诗出《孟子•离娄上》:“沧浪之水清兮,可

以濯我缕。'‘缕,帽带。③诗出晋代诗人陆机《为顾彦先赠妇》:“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缁。”

20.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日东南行”紧承“爱云水”,仿佛被贬东南之地反而让诗人有得偿所愿的满足。

B.白鸟飞翔,影子映入如镜的江面,鸟儿的自由自在引发了诗人对自由的向往之情。

C.“沧浪”这一意象,使得两首诗首尾相连,诗意衔通,意境相谐,颇具构思之妙。

D.两首诗的语言虽然平实质朴,却因为都能巧妙化用典故,显得清雅而不流于浅俗。

21.诗人不相信“风尘化客衣”的底气何在?请结合两首诗歌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御街行・秋日怀旧

范仲淹

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如

练,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敬,谙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间

心上,无计相回避。

2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此词从落叶写起,不言秋而知秋。词人只抓住秋形、秋声,尤其是“寒声碎”,既突出夜

之寂静,也自然地引出秋思。

B.词人玉楼上高卷珠帘观月,只见天色清淡如洗,星河如瀑,飞泻远方。感情细腻,色泽

亮丽,骨子里自有一股清刚之气。

C.“长是人千里”中的“长二指两人相距遥远,让读者联想到此间的阻隔重重,只能寄情于

月,颇有“千里共婵娟”之意。

D.词中综合运用比喻、借代、细描等手法,极大地增强了艺术表达效果,将词人的感情表

达得淋漓尽致,缠绵俳恻,深挚感人。

23.本词下阕从哪几个方面来写“愁'’的,并简要赏析词的下阕”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

相回避”一句的妙处。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酬滕子京同年①

范仲淹

谢家②风雅若为酬,散吏方耽海上游。

疏懒几忘传笔梦③,寂寥仍有负薪忧④

欲歌兰雪归其隐,敢向林轩⑤竞急流。

如共茂先⑥瞻气象,莫言神物在南州。

[注]①此诗写于范仲淹被贬饶州时。当时他与滕子京诗才唱答。②谢家:东晋谢安家族,名

人辈出。③传笔梦:南朝纪少瑜曾梦见陆便把一束青缕管笔送给他,从此文思精进。④负薪

忧:本指生病的谦词,这里指处境艰难。⑤簪轩:冠簪和轩车,形容显贵。⑥茂先,西晋张

华字茂先,以博闻广识著称。

2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标题的“酬”字说明滕子京曾有诗给作者,而“同年”指同榜进士,暗示关系密切。

B.首联先借用典故写滕子京的才华,后写诗人的被贬身份和辗转飘零的生活状态。

C.颌联先写诗人太过疏懒未能追求文思精进,再点出其处境艰难、寂寞心忧的现实。

D.尾联将“莫言神物在南州”与“如共”“瞧气象”对比,强调了膝子京的博闻广识。

25.本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京口即事

范仲淹

突兀立孤城,诗中别有情。

地深江底过,日大海心生。

甘露楼台古,金山气象清。

六朝人薄命,不见此升平。

京口即事①

顾炎武

白羽②出扬州,黄旗下石头。

六双③归雁落,千里射蛟浮④。

河上三军合,神京一战收。

祖生多意气,击树正中流。

【注释】①明福王朱由松即位于南京,建立弘光朝。史可法奉命督师扬州,抵御清兵南下,

为一时朝野舆论寄托。顾炎武被荐为兵部司务,应召到南京,本诗为途经京口时所作。②白

羽:古代军队主帅所执的指挥旗,这里代指史可法统帅的军队。③六双,指雁群,宏大目的

物,此处指匡复明室,北定中原。④千里射蚊:用《汉书•武帝纪》典故,公元前106年冬,

武帝亲射蛟龙于江中。

26.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范诗首联具有总领全诗的作用,后面的诗句都是围绕“别有情''三字来展开3

B.范诗尾联的“薄命”与“升平”形成鲜明的对比,凸显了六朝人们的命运不济。

C.顾诗首联的“出川下”二字,体现了史可法统帅的军队出征迅猛,势不可挡。

D.顾诗颈联借助想象描绘战斗盛况:若各路大军合力抗敌,神京可一战而下。

27.这两首诗题目同为“京口即事”,但抒发的情感不同,请结合诗歌内容加以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依韵酬吴安道学士见寄①

范仲淹

圣君贤相正弥纶,谏洋臣微敢徇②身。

但得葵心长向日,何妨萼足未离尘。

岂辞云水三千里,犹济疮痍十万民。

宴坐黄堂左愧无限,陇头元是带经人久

【注】①此诗作于范仲淹因反对宋仁宗废除皇后而被贬睦州期间,此前他曾与宰相吕夷简就

“废后”一事产生过激烈争执。②徇:同“殉③黄堂:古代太守衙门中的正堂,也可指太守

本人。④带经人:好学苦读的人。

28.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标题可看出,此诗是诗人依照吴安道写给自己的诗歌的韵部而创作的一首回赠诗。

B.范仲淹胸怀坦荡,虽然因谏铮而被贬却亳无怨言,仍以圣君贤相称当朝君主和宰相。

C.范仲淹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他认为即使在地方做官,也可以救济苦难深重的百姓。

D.诗人曾勤奋好学,志向远大,如今却难以更好地施展抱负,不禁发出“愧无限”的感慨。

29.请结合全诗,谈谈你对“但得葵心长向日,何妨驾足未离尘”一联的理解。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依韵和并州郑宣微见寄①

范仲淹

西湖载客恣游从力湖上参差半佛宫。

回顾隙驹曾不息,沉思樽酒可教空。

层台累榭皆清旷,万户千门尽郁葱。

向此行春无限乐,却惭何道继文翁咒

【注】①北宋皇佑二年,吴中发生饥荒。此时范仲淹任杭州知府,他发动各地整修寺院,翻

修官仓,借工程雇佣大批饥民。因措施得力,两浙灾区唯有杭州安定无事,百姓平安度过灾

荒。②从:同“纵”,放任。③文翁,名党,字仲翁,西汉循吏,曾任蜀郡守,政绩卓著。

30.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从乘船纵情游赏西湖写起,确定了全诗的立足点,下文中的所见、所感均由此生发。

B.次句写湖周边的景象,从湖上放眼望去,到处是尚未建完的寺庙,参差不一,高低错落。

C.颈联互文见义,数不清的亭台楼榭、房舍院落层层叠叠,使人感到清新旷远、葱郁繁盛。

D.尾联两句一承一转,上句承接收束前文,下句则是由“乐”到“惭”,丰富了全诗内涵。

31.“忧于天下,乐于天下”的精神贯穿范仲淹的一生,在其诗词中常有体现。你如何理解这

首诗的“乐”和“忧”?请结合全诗内容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西溪书事①

范仲淹

卑栖曾未托椅梧②,敢议雄心万里途。

蒙叟③自当齐④黑白,子牟⑤何必怨江湖。

秋天响亮频闻鹤,夜海暧咙⑥每见珠。

一醉一吟疏懒甚,溪人能信解嘲无。

【注】①此诗写于宋真宗天禧五年,范仲淹任海陵西溪盐官。②椅梧:指椅树和梧桐树。③

蒙叟:指庄周。④齐:辨别,分辨。⑤子牟:魏公子牟,战国时人,有“身在江海之上,心

居平魏阙之下“语传世。⑥瞳珑:太阳初出由暗而明的光景。

3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表示,虽然自己地位低下,无权势可依托,但依然有着远大的志向。

B.诗人巧用庄周和魏公子牟的典故,紧承上联,表明自己明辨是非、心存朝廷。

C.颈联从听觉、视觉角度写景,描绘了两幅不同的画面,有时间跨度。

D.诗人饮酒赋诗,被认为太疏懒,诗人只得自我解嘲,这里有惆怅和不甘的心绪。

33.诗歌的颈联与其他各联写法不同,是对西溪的景物描写,这样写在情感表达和结构安排

方面有什么作用?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御街行秋日怀旧

范仲淹

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大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华如

练,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欹,谙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尖心上,

无计相回避。

【注释】①香砌(砒):指花坛。②欹(qT):倾斜。③都来:算来。

34.下列对这首词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

A.词人先从落叶写起。落叶声音轻而细碎,然而词人仅凭耳朵就能招这些轻细的声音听出

来,说明词人的内心极度兴奋。

B.词人通过对秋声秋色的描绘,演染出秋夜寒寂的景象,为全词奠定了悲凉的基调。

C.浓浓的愁苦,本已侵扰着离人,可一盏如豆的青灯忽明忽暗,与室外月明如昼两相映衬,

自然更添凄凉,倍加酸楚。

D.”酒未到,先成泪”,比词人在《苏幕遮》中“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句意又更进一层,

表现出词人推陈出新的卓越创造才能。

E.“眉尖心上,无计相回避“写愁情比李清照“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在生动性、

形象性方面略胜一筹。

35.下阕运用哪些表达技巧来诉说词人内心的无尽愁苦的?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小题。

定风波[注]范仲淹

罗绮满城春欲暮。百花洲上寻芳去。浦映花,花映浦。无尽处。恍然身入桃源路。

英怪山翁聊逸豫。功名得丧归时数。莺解新声蝶解舞。天赋与。争教我辈无欢绪。

[注]庆历六年,因得罪了宰相吕夷简,范仲淹被贬放河南邓州,在此间,他营建了百花洲和

花洲书院,本词即为应制之作。

36.下列对本词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定风波”为词牌名。词牌是用来规定词的格式的,但随着不断的演变,同一词牌可能有

多种格式,且与词的内容相关。

B.上片一、二句,词人用“满城罗绮”来反衬春天的即将逝去,于是去百花洲上寻找春天尚

未消逝的美好景色。

C.“无尽处”不仅写出了百花洲上美景的无边无际,也为下片词人作出“山翁聊逸豫”的议论

积蓄了相应的情感。

D.本词上片重在写景,下片重在抒情・,围绕百花洲上“寻芳”展开,认为寻乐是上天赋予的

本能,要适时行乐。

E.本词虽为应制之作,却情感真挚,借记游百花洲之事来抒发词人复杂的情感,有婉约的

一面,但偏豪放。

37.同是庆历六年的作品,本词和《岳阳楼记》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请试作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郡斋即事①

范仲淹

三出专城②鬓似丝,斋中箫海胜禅师。

近疏歌酒缘多病,不负云山赖有诗。

半雨黄花秋赏健,一江明月夜归迟。

世间荣辱何须道,塞上衰翁也自知。

【注】①此诗作于宋仁宗景祐三年,范仲淹知饶州时,当时范仲淹已48岁。②范仲淹因直

言敢谏,先后被贬谪睦、苏、饶三州。专城,指出任州郡地方长官。

38.下列对这首诗相关内容的分析和鉴赏,正确的两项是()

A.题目中的“即事”点明了诗歌的题材,该类诗歌重在写人叙事,很少用到描写和议论,这

在该诗中得到了体现。

B.首句使用比喻手法,“如丝”写出了诗人在经历仕途坎坷和人生失意后容颜上的突变,暗

示内心所受打击、怅怨之深。

C.首联次句拿“禅师”来正面衬托自己,突出了诗人的“潇洒”:同时,该句又领起下文,中

间两联是对“潇洒”的具体描述。

D.颔联“近疏歌酒缘多病”一句与杜甫的“潦倒新停浊酒杯”在所写的内容和抒发的情感方面

具有相似性。

E.颈联写诗人赏菊、对月。“健”“迟”两字用得极为精妙,"健”字写出在雨中赏菊时兴致之

高,“迟”字写出诗人观赏江月的流连忘返。

39.诗歌尾联“世间荣辱何须道,塞上衰翁也自知“在抒情上有何特点?表达了诗人什么情

感?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

苏幕遮

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躇①乡魂,追②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注】①黯:形容心情忧郁。②追:追随,可引申为纠缠。

40.与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相比,本词在描写秋天景物方面有何特点?请简要分析。

41.“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一句在全词中有怎样的作用?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苏幕遮•怀旧

【宋】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草。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42.对这首词的分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描写了秋季天空寥廓苍茫、大地草木凋零的典型景色。

B.“黯乡魂,追旅思”是说作者面对秋景更加思念故乡,回首望去,一片幽暗,不禁追忆起

旅途行程。

C.“夜夜除非”的“除非”两字意为“除此之外,别无可能”。

D.这是古代诗词中借秋景抒发离别之情的名篇,情虽悲凉哀婉,气却沉雄刚健。

43.“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4.阅读下面唐诗和宋词,就内容和形式作一简单比较,谈谈自己看法。

从军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睹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渔家傲

范仲淹①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甭起。千悻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②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注:①范仲淹写作此词时正在西北地区抗击西夏。②燕然:山名,汉和帝永元元年,窦宪大

破北匈奴,穷追北单于,曾登此山,刻石勒功而还。勒,雕刻。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御街行

能仲淹

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辍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华如练,

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欹。谙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间心上,

无计相回避。

45.请简要分析上阕景物描写的特点。

46.本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其抒情手法。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寒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先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47.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塞下秋来风景异”点明地域与季节,一个“异”字突出了边塞奇异的景物特点。

B.“衡阳雁去无留意”一句侧面烘托出塞外环境恶劣,暗示将士们戍边的艰苦。

C.“长烟落日孤城闭”写了暮霭生成、夕阳西下时一派壮阔而宁谧的塞外独特风光。

D.全词描写了“边声”“羌管”长烟”“落日”等事物,视觉与听觉结合,极具画面感。

E.这首词形象鲜明生动,语言质朴凝练,情调苍凉悲壮,和婉约词的风格完全不同。

48.这首诗的下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下面小题。

苏幕遮

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49.这首词的分析理解,不恰当的两项是

A.开头四句,碧云,黄叶,绿波,翠烟,作者从远近两个角度描写了一幅色彩斑斓的秋景

图。

B.“芳草无情”二句,由眼中实景转为意中虚景,而离情别绪则隐寓其中。埋怨“芳草”无情,

正见出作者多情、重情。

C.“黯乡魂,追旅思”是说作者面对秋景更加思念故乡,回首望去,一片幽喑,不禁追忆起

旅途行程。

D.“夜夜除非”的“除非”两字意为“除此之外,别无可能”。

E.这是古代诗词中借秋景抒发离别之情的名篇,情虽悲凉哀婉,气却沉雄刚健。

50.本词是乡思离愁之作,请结合全词分析作者是怎样抒写“乡思离愁之深重”的。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御街行

范仲淹

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华

如练,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被,谙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间

心上,无计相回避。

5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寒声碎”这三个字,不仅明说细碎的声响,就是坠叶的声音,而且点出这声响是带着寒

意的秋声。一个“寒”字用的极妙,既是秋寒节候秋感受,又是孤寒寂寞处境的感受,兼写物

境与心境。

B.”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运用拟人的修辞,将月光比作白丝带,写出了月

光的明朗可见,营造了浓浓的相思意境,烘托了相思之苦。"年年’'强调时间,“人千里”强调

空间,从时空的角度抒写相思之情,境界更为开阔。

C.“枕头欹”,作者以及为简练的语言生动传神的写出了词人挑灯倚枕独对灯夜读,寂然凝

思的闲适神态。

D.“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肠已愁断,酒无由入,虽未到愁肠,已先化泪。

运用夸张手法,比《苏幕遮》中的“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更进一层,愁情更是难堪凄切。

E.“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算来这怀旧之事,是无法回避的,不是在心头萦

绕,就是在眉头攒聚。作者的内心独白形象地写出了无法排遣的愁情。

52.本词上下两片在抒情方式上有什么不同?这样的抒情方式产生了怎样的艺术效果?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小题。

定风波

范仲淹

罗绮满城春欲暮。百花洲上寻芳去。浦映芦花花映浦。无尽处。恍然身入桃源路。

莫怪山翁聊逸摞。功名得丧归时教。莺解新声蝶解舞。天赋与。争教我悲无欢绪。

【注】庆历六年,因得罪了宰相吕夷简,范仲淹被贬放河南邓州,在此间,他营建了百花洲

和花洲书院,本词即为应制之作。

53.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A.上片一、二句,词人用“罗绮满城”来反衬春天的即将逝去,于是去百花洲上寻找尚未消

逝的春天美景。

B.上片“无尽处”不仅写出了百花洲上的美景无限,也为下片词人作出“山翁聊逸豫”的议论

做了铺垫。

C.上片重在叙事写景,下片重在议论抒情,围绕“寻芳”展开,认为寻乐是上天赋予的本能,

要适时行乐。

D.上片描写“花冈浦”互相映衬,下片描绘莺歌蝶舞,在描写百花洲春色.上绘声绘色,尽显

其美。

E.本词虽为应制之作,却情感真挚,借记游百花洲之事来抒发词人复杂的情感,有婉约的

一面,但偏豪放。

54.同是庆历六年的作品,本词和《岳阳楼记》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请试作分析。

(二)古代诗歌阅读

御街行

范仲淹

纷纷坠叶飙杳曲,夜寂静,寒声邛。其珠帘卷玉梭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华

如练,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般,谙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间

心上,无计相回避。

55.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寒声碎”这三个字,不仅明说细碎的声响,就是坠叶的声音,而且点出这声响是带着寒

意的秋声。一个“寒”字用的极妙,既是秋寒节侯秋感受,又是孤寒寂寞处境的感受,兼写物

境与心境。

B.“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运用比拟的修辞,将月光比作白丝带,写出了月

光的明朗可见,营造了浓浓的相思意境,烘托了相思之苦。"年年''强调时间,“人千里”强调

空间,从时空的角度抒写相思之情,境界更为开阔。

C.“枕头欹”,作者以及为简练的语言生动传神的写出了词人挑灯倚枕独对灯夜读,寂然凝

思的闲适神态。

D.“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肠已愁断,酒无由入,虽未到愁肠,已先化泪。

运用夸张手法,比《苏幕遮》中的“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更进一层,愁情更是难堪凄切。

E.”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算来这怀旧之事,是无法回避的,不是在心头萦

绕,就是在眉头攒聚。作者的内心独白形象地写出了无法排遣的愁情。李清照的《一剪梅》

中“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大概就是源自此处。

56.这首词上下两篇在抒情方式上有什么不同?这样的抒情方式产生了怎样的艺术效果?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乡村四月

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江上渔者

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婚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57.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首前两句写初夏的江南,色调鲜明,意境朦胧;动静结合,有声有色。

B.第二首诗写渔者在江上往来,因喜爱妒鱼美味,而不惜冒险出没在风波里。

C.两首诗皆语言质朴生动,毫无斧凿之痕迹:风格平易自然,富有生活气息。

D.两首诗皆写景亦写人,但写法各不同,第一首先景后人;第二首人即是景。

58.两首诗的描写对象都是劳动者,但诗人寄寓其中的情感却并不完全相同。请结合诗句加

以分析。

古代诗歌阅读

御街行秋日怀旧

范仲蔻

纷纷坠叶飘香曲①,夜寂狰,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如练,长

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被②,谙尽孤眠滋味。都来③此事,眉间心

上,无计相回避。

注:①香砌:指花坛;②欹:倾斜。③都来:算来。

59.下面各项对词作的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A.词的上片作者从视觉、嗅觉、听觉等角度对秋夜展开描写,既写出秋寒节候的感受,又表现

了孤寒的心境,很自然地引出秋思。

B.“天淡银河”“月华如练”句诉诸视觉与听觉,勾画出秋夜空旷的天宇、明净的月光,营造

典型的相思氛围。

C.词的下片抒写孤眠愁思的情怀,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写出了作者孤独寂寞的愁情。

D.“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句化用李清照的“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同样传神。

E.“谙尽孤眠滋味”句以委婉的语言表达了词人孤枕难眠的无法排遣的难言愁情。

60.有人认为“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至1先成泪”句虽与“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苏幕遮》)

同出于范仲淹之手,但言词更妙,你是否同意?请简要说明理由。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九日①

范仲淹

欲赋前贤九日诗,茱萸相斗一枝枝。

可怜宋玉情无限,争似②陶潜醉不知。

绿鬓爱随风景变,黄华能与岁寒期。

鳌高回处狂多少,笑杀黑阳拍手儿③。

[注]①本诗为作者被贬邓州时所作。②争似:怎似。③襄阳拍手儿:语出李白《臬阳歌》“黑

阳小儿齐拍手,拦街争唱《白铜鞋》”,这两句诗写的是李白自己的醉态被襄阳小儿笑话。

6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重阳登高,触景生情,想到了前贤在此时节写的诗篇,不由得诗兴大发。

B.本诗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都运用了茱萸这一意象,但表达的情感不同。

C.诗人将宋玉和陶潜作对比,是为表明自己愿像陶潜那样远离官场,回归田园。

D.本诗最后两句借用了“襄阳拍手儿”的典故,意在突出诗人豪放不羁的形象°

62.“绿鬓爱随风景变,黄华能与岁寒期”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御街行

范仲淹

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华

如练,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欹,谙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间

心上,无计相回避。

63.下列关于这首词的分析与理解,不正唧的两项是

A.词的上片描绘秋夜寒寂的景象,只抓住秋声和秋色,便很自然地引出秋思。

B.“纷纷坠叶”主要是诉诸视觉,借眼睛所看到的落叶声响,感知到叶坠香阶的。

C.“寒声碎”既是秋寒节候的感受,又是孤寒处境的感受,兼写物境与心境。

D.下片以一个“愁”字写酌酒垂泪的愁意,挑灯倚枕的愁态,攒眉揪心的愁容,形态毕肖。

E.“残灯明灭枕头欹”写出了室内昏灯如灭同室外一样昏暗,营造了一种凄然的气氛。

64.本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其抒情手法。

(一)阅读《苏幕遮》,完成各题。

苏寐遮

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草。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0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65.对这首词的分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描写了秋季天空廖廓苍茫、大地草木凋零的典型景色。

B.“黯乡魂,追旅思”是说作者面对秋景更加思念故乡,回首望去,一片幽暗,不禁追忆起

旅途行程。

C.“夜夜除非”的“除非”两字意为“除此之外,别无可能”。

D.这是古代诗词中借秋景抒发离别之情的名篇,情虽悲凉哀婉,气却沉雄刚健。

66.“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67.这首词在景物描写方面有哪些特点?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御街行•秋日怀旧

〈宋)范仲淹

纷纷坠叶飘香砌①,夜寂睁,寒声碎。真珠②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

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被③,谙尽孤眠滋味。都来④此事,

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注】①香砌:有落花的台阶。②真珠:即珍珠。③鼓(qT):倾斜。④都来:算来。

68.离愁别绪这•婉约词共通的情感,被历代词人不断变化的语言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就如

这首词中“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几句,就与范仲淹本人《苏幕遮》"明月楼高

休独倚,,”①”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就与后来李清照的《一剪梅》

“此情无计可消除,,"②有异曲同工之妙。(每处有两句,任选一处)

69.结合全词,从内容和技巧两个方面赏析这首词。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苏幕遮

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入睡。明月楼高休独侍,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70.这首词的分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芳草无情”二句,由眼中实景转为意中虚景,而离情别绪则隐寓其中。埋怨“芳草”无情,

正见出作者多情、重情。

B.“黯乡魂,追旅思”是说作者面对秋景更加思念故乡,回首望去,一片幽暗,不禁追忆起

旅途行程。

C.“夜夜除非”的“除非”两字意为“除此之外,别无可能”。

D.这是古代诗词中借秋景抒发离别之情的名篇,情虽悲凉哀婉,气却沉雄刚健。

71.本词是乡思离愁之作,请结合全词分析作者是怎样抒写“乡思离愁之深重''的?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72.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词的上片中“长烟落日孤城闭”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时的意境相似。

B.词的下片中“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出了边关虽寒冷,但有羌管鸣奏,生活并不艰苦。

C.“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字,写出了边塞秋天的景物与江南一带不同。

D.“千埠里”中的“干嶂”是指很多像壁障一样并列的山峰。

73.这首词的上下片分别以什么表达方式为主,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74.阅读下面两首诗词,然后回答问题。

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①

渔家傲・秋思

宋范仲淹

寒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②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注释:

①.青海:指青海湖;楼兰:汉代西域国名,这里泛指当时骚扰西北边疆的敌人。

②燕然未勒:指战事未平,功名未立。燕然:即燕然山,今名杭爱山,在今蒙古国境内。据

《后汉书・窦宪传》记载,东汉窦宪率兵追击匈奴单于,去塞三千余里,登燕然山,刻石勒

功而还。

(1)下面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从军行》诗中,“穿金甲”暗示着将士身经百战,建立功勋后,获得“金甲”奖赏,荣归故

里。

B.《渔家傲》词中,范仲淹借雁归衡阳与自己依旧戍守边城形成对比,来表达自己对家的

思念。

C.范词中的“边声”指边塞特有的声音,如大风、马啸等,四处边声起,暗示双方正在激烈

厮杀。

D.范仲淹在词中借用窦宪的典故,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希望自己也能在戍边生涯中有所建树

的的志向。

E.两首诗词中,都运用“孤城”这一意象来表达了边境外敌势力之盛大,守御战争形势之严峻。

(2)请简要概括两首诗词中描写的边塞生活及情感内容有何异同。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定风波-自前二府镇穰下营百花洲亲制

范仲淹

罗绮满城春欲暮,百花洲上寻芳去。浦映桃花花映浦,无尽处,恍然身入桃源路。

英怪山翁聊逸豫,功名得丧归时数。莺解新声蝶解舞,天赋与,争教我悲无欢绪。

【注】庆历六年,因得罪了宰相吕夷简,范仲淹被贬放河南邓州,在此间,他营建了百花洲

和花洲书院,本词即为应制之作。

75.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前两句写穰城里春天将要逝去,只好到百花洲上去寻找春色,和白居易的“人间四月芳

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有异曲同工之妙。

B.”浦映桃花花映浦”写了百花洲上的景色,水花相映,无穷无尽,诗人仿佛进入了陶渊明

笔下的桃花源。

C.”莫怪山翁聊逸豫,功名得丧归时数”写山里的老翁闲适安乐,不愿意为功名利禄、是非

得失放弃这种现实的生活。

D.“莺解新声蝶解舞,天赋与“说就像莺的妙声,蝶的舞蹈,都是上天赋予的能力,不是靠

人力所能获得的。

E.词的上片叙写作者百花洲寻芳看到的景色,下片写自己对这种生活的感悟,和《岳阳楼

记》一样,都表达了作者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76.结合全词来看,本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77.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定风波【注】

范仲淹

罗绮满城春欲暮。百花洲上寻芳去。浦映花,花映浦。无尽处。恍然身入桃源路。

英怪山翁聊逸豫。功名得丧归时数。莺解新声蝶解舞。天赋与。争教我辈无欢绪。

【注】庆历六年,因得罪了宰相吕夷简,范仲淹贬放河南邓州,此间,他营建了百花洲和花

洲书院,本词即为应制之作。

下列对本诗的分析鉴赏,恰当的一项是

A.“定风波”为词牌名。词牌是用来规定词的格式的,但随着不断的演变,同一词牌可能有

多种格式,且与词的内容相关。

B.上片一、二句,词人用“满城罗绮”来反衬春天的即将逝去,于是去百花洲上寻找尚未消

逝的春天的美好景色。

C.“无尽处”不仅写出了百花洲上美景的无边无际,也为下片词人抒发“山翁聊逸豫”的议论

积蓄了相应的情感。

D.本词上片重在写景,下片重在抒情,围绕百花洲上“寻芳”展开,认为寻乐是上天赋予的

本能,要适时行乐。

78.阅读下面这首宋词,I可答问题。

苏藕遮•怀旧

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磊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1)词上片所写之景具有怎样的特点,请简要赏析。

(2)结合下片内容,说说作者是如何抒发羁旅相思之情的。

参考答案:

1.D

2.①表达了诗人对林处士的智慧和悠然自在的生活状态的欣赏之情。首联称林处士为“山中

宰相''称赞其智慧,写其“笑傲行”,描写其悠然自在的生活状态,诗句中充满欣赏之情。②

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的湖、山美景的喜爱之情。中间两联描写了西湖的美景,有“碧嶂'”‘晚

翠”“白云”,烟潭,”,鱼皿雁,,等,喜爱之情溢于言表。③表达了诗人想要追随林处士学习为政智

慈的心愿。尾联直抒胸臆,称林处士为“圣贤”,“长揖”描绘出恭敬的态度,写出了向林处士

学习的心愿。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赏析诗歌内容的能力。

D.”也要隐居山林”错,范仲淹并非想要隐居山林,首联称林处士为“山中宰相”,“尊前长揖

圣贤清”中称林处士为“圣贤”,由此可知是要学习为政的策略。"尊前'’意为在酒席上,故“在

尊长前”错。

故选D。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

首联上句写“山中宰相下岩扃”,“岩扃”,山洞的门,借指隐居之处。称林处士为“山中宰相”,

这是用典,南朝梁时陶弘景,隐居茅山,屡聘不出,梁武帝常向他请教国家大事,人们称他

为“山中宰相此处用典表达了对林和靖才华的肯定,也有对其隐居生活的羡慕;下句“静

接游人笑傲行”写林处士的生活状态,“静接”给人以高蹈之士沉稳恬淡的落落大方之感,而

“笑傲行”更是一种潇洒的人生态度。此句表达作者对其智慧和生活状态的欣赏之情。

中间两联描写西湖美景,“碧嶂浅深骄晚翠,白云舒卷看春晴。烟潭共爱鱼方乐,樵爨谁欺

雁不鸣”,“碧嶂浅深”“晚翠”写出层峦叠嶂在傍晚暮色中显出不同层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