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讲+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知识清单】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1页
第9讲+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知识清单】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2页
第9讲+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知识清单】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3页
第9讲+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知识清单】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9讲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课程标准核心概念词提示了解明清时期社会经济、思想文化的重要变化。1.社会经济领域:高产粮食作物、工场手工业、长途和大额贸易、徽商、晋商、工商业市镇2.思想文化领域:王守仁、致良知、李贽、黄宗羲、顾炎武、工商皆本、明清小说、京剧、《本草纲目》、《农政全书》、《天工开物》、利玛窦【知识梳理】知识点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局限1.经济发展(1)农业eq\b\lc\{(\a\vs4\al\co1(①新的农作物品种输入中国,大幅提高了粮食总产量。,②江南等地区农业的多种经营日益兴盛,经济作物品种繁多,,种植广泛。))(2)手工业:明朝后期,在南方一些地区的丝织等行业出现新的经营方式,即开设工场,使用自由雇佣劳动进行较大规模的生产。清朝继续有所发展。(3)商业:进入新的繁荣期。①美洲等地的白银大量流入中国,促进了长途和大额贸易的发展,也有利于商业资本的集聚。②形成实力雄厚的商人群体,如徽商和晋商。③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兴起,成为地区贸易网络的核心。【链接·选择性必修2·P38】2.明清的商贷(1)明中期以后,钱铺等新式金融机构盛行。(2)除传统借贷关系外,清朝资本性借贷也有显著发展,出现了庄票。3.社会局限(1)经济: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传统小农经济占据压倒优势。(2)政治:日益僵化的专制统治压制和阻碍社会的进步和转型。【链接·选择性必修3·P49-53】知识点二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1.古代的商路和贸易(1)丝绸之路:张骞通西域,推进了丝绸之路的畅通和贸易的繁荣,是东西方经济和文化交流的重要象征。(2)草原丝绸之路:在丝绸之路北面,从漠北草原或南西伯利亚西行,经由咸海、里海以北通往欧洲或小亚细亚的商路。(3)西南丝绸之路:在沟通古代中国西南地区与东南亚、南亚的联系上,长期发挥着重要作用。(4)海上丝绸之路①西汉时期:开辟了通往印度洋的海路。②宋元时期:官方使节和私人商贾出洋航海十分频繁;广州、泉州、明州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交易枢纽。③明初:郑和下西洋达到了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交通的巅峰。2.古代商路上的中西文化交流(1)物质和技术交流①中国输出:丝绸、养蚕、缫丝技术、漆器及其制造技术、铁器及冶铁技术和瓷器。②输入中国:“汗血马”、苜蓿以及葡萄,古代文献中带有“胡”字的物种,中亚和西亚的服饰、饮食,棉花、香料、珠宝、金银器皿。(2)文化交流①中国输出:中医药知识随着炼丹术传到阿拉伯地区。②输入中国:佛教、祆教、摩尼教、犹太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陆续传到中国。知识点三思想领域的变化1.明朝中后期(1)程朱理学:获得官方尊崇后,逐渐失去活力。(2)陆王心学代表王守仁主张①以“致良知”为核心理论。②“良知”就是“天理”,往往被私欲遮蔽,需要重新发现、扩充和践行,以达到圣贤境界。评价①强调主观能动性,激励人们奋发立志。②以自己的内心为准则,隐含一定的平等和叛逆色彩。③带有主观唯心主义倾向。(3)李贽:提倡个性自由,蔑视权威和教条,否定传统伦理道德标准。2.明清之际(1)黄宗羲:严厉抨击君主专制制度,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2)顾炎武和王夫之:对高度集权的政治制度进行批判,提出一些重要见解。知识点四小说与戏曲1.背景:城市商品经济繁荣、社会娱乐活动丰富、文化知识进一步普及。2.表现(1)小说①元末明初:施耐庵和罗贯中各自创作《水浒传》和《三国志通俗演义》,是我国最早的两部长篇白话小说,开创了章回体的写作体裁。②明朝中期:吴承恩的《西游记》是神魔小说的杰作;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是讽刺小说的杰作。③清朝中期:曹雪芹的长篇小说《红楼梦》生动地再现了当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多个侧面,是我国古典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2)戏曲①戏曲创作:趋向长篇化,情节更加曲折复杂,称为传奇,代表作家有明朝汤显祖和清朝孔尚任等。②舞台演出:昆曲长期流行;清朝道光年间,京剧形成,逐渐成为全国最流行的剧种。知识点五科技1.传统科技(1)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和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分别系统记载了中国古代医药学、农学、工艺学的知识,在各自领域对传统科学技术进行了总结。(2)徐弘祖的《徐霞客游记》是一部地理和地质学名著。2.西学东渐(1)明朝后期起,以意大利人利玛窦为代表的西方传教士来中国传教,在一定范围内也传播了西方科技知识。(2)清朝前期,传教士运用欧洲测绘技术,帮助清廷绘制了较为精确的全国地图。【拓展补充】1.重要概念——致良知王守仁提出人生而有“圣人之心”,社会伦理道德观念其实就存在于本心之中,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良知往往被私欲所侵蚀,所以要努力加强道德修养,去掉人欲,恢复良知的本性,从而让理学从高高在上的台阶走到人间,没读书不识字的愚夫愚妇也能通过“发明本心”和“致良知”得到天理,使理学具有了普适性,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正式完成。想一想探寻理的主要途径是什么?提示通过内心反省,发明本心,致良知。2.学术观点——从“青花瓷”看中西文化交流元代的对外文化交流侧重于西方,主要是中国文化与阿拉伯—伊斯兰文化这两大先进文化之间的交流。这正是元代青花瓷大量出现的时代背景,因此人们看到了元青花瓷器上的异域风格,器型庞大,装饰繁缛,它在整个亚洲获得了人们的喜爱,并通过陆地和海洋两种途径从景德镇向西方传播。想一想“青花瓷”出现的时代背景是什么?提示元朝疆域辽阔,与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交流扩大。3.重要观点——市民阶层和市民文化的崛起唐宋以来,工商业经济的空前繁荣和城市人口的高度集中,以商人、百工、城市平民为主体的市民阶层逐步壮大,社会影响日益扩大。市民阶层所要求的商业社会的原则和封建传统体系产生冲突,既有经济基础的矛盾,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