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故都的秋》教学设计及反思
学情分析
本课面对的是高一学生。在必修一中,学生已经学习过写人记事的散文,
对散文的文体己有些了解,但针对本单元写景状物的散文,学生在生活阅
历和知识储备上有限制,使得学生很难体会本文中所表现的悲凉的秋味。
所以本堂课要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审美意境,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材分析
《故都的秋》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一单元第二课的课文,是一篇抒
情散文。本文与同单元的《荷塘月色》一样都是写景抒情的名篇。本文紧
扣“清,,"静,,,,悲凉,,,以情取景,以景显情,表现北平特有的秋味。本单元
是高中五本必修语文书第一次介绍写景散文的单元,本文的学习对于提高
学生散文鉴赏能力,培养人文意识进而阅读名家名篇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学习以情驭景、以景显情的艺术手法。
②品味文章明白晓畅,简洁清丽的语言。
2.过程与方法
反复诵读,培养朗读感悟、品味揣摩语言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领悟作者的情感,培养人文情怀,提高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
①学习以情驭景、以景显情的艺术手法。
②把握作者丰富的情感内涵,培养审美能力。
教学时长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PPT2)
秋天是一个非常富有韵味的季节,一代代文人骚客以“秋"为题,写下了
许多不朽名篇,比如元代作家马致远在羁旅途中写下了《天净沙•秋思》—
一以秋的多种景物组合,抒发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日思念故乡、倦于漂泊
的凄苦之情。又比如毛泽东从事革命,路过长沙,面对湘江生机勃勃的秋
景发出了“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疑问,隐晦地展现自己的远大理想抱
负。今天,我们来品味一下郁达夫笔下的“故都的秋''是什么样的,作者对
“故都的秋"又有着怎样的感情?
二、标题分析(PPT3)
首先,看到题目"故都的秋",你有什么感觉?
1."故都”是哪儿?——北平
资料:明朝洪武元年,即1368年,大都更名为北平府,取"北方安宁
平定"之意,北平第一次成为北京的名称。后于明朝永乐十九年(1421年)作
为明朝的都城改名为北京,与南京对应。民国十七年(1928年)设立北平特
别市,相当于今日的直辖市。日伪政府于1937年又将北平改为北京,1945
年日本战败投降后,恢复原名北平。1949年政治协商会议同时将北平市改
名为北京市。(郁达夫1934年8月写下此文,因此故都为北平)
2.为什么不写"北平的秋"?"故都"一词表现了什么?
明确:"故”:①过去的、曾经的:人们对过去的事物都有着怀念和眷
恋的情感。②老、旧:体现北平历史悠久的特点。
“秋":①文章描写的是秋天的景色。②自古逢秋悲寂寥(寂寞惆怅)
所以,从题目看,这是一篇饱含深情的情景交融的文章。
三、作者简介(PPT4)
郁达夫,原名郁文,字达夫,幼名阿凤,浙江富阳人,中国现代作
家、革命烈士,是一位为抗日救国而殉难的爱国主义作家。在文学创作的
同时,还积极参加各种反帝抗日组织,其文学代表作有《怀鲁迅》、《沉
沦》、《故都的秋》、《春风沉醉的晚上》、《过去》、《迟桂花》等。
从1921年9月至1933年3月,郁达夫曾倾力参加左翼文艺活动并进
行创作。由于国民党白色恐怖的威胁等原因,郁达夫从1933年4月由上海
迁居杭州,在杭州居住的三年,国家山河破碎、连年战乱、民不聊生。作者
居无定所、颠沛流离、饱尝人生愁苦哀痛。在这段时间里,他思想苦闷,
想用创作救国,可创作又枯竭,只能过着游山玩水的闲散寂寥的生活。
1934年7月,郁达夫"不远千里"从杭州经青岛去北平,再次饱尝了故都的秋
"味",并于同年8月,写下了优美的散文《故都的秋》。
四、背景简介(PPT5)
①1926年郁达夫之子龙儿于北平病逝。(丧子之痛)
②故都北平,在19世纪末卷起的历史风云中却越来越显得衰老颓败。
所以小家的破碎与大家(国家)的飘摇,使得郁达夫心中留下的都是
悲伤、苦闷的印记。
五、课文分析
(一)快速阅读课文(PPT4-5)
1.从文章中找出能够直接表达作者对"故都的秋"的感情的句子。
明确:"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
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
“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
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
2•从这些句子中我们可以看出郁达夫对北平的秋天有着怎样的情感?
明确:①“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
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中,"不远千里""要…
更要"赶上”能够体现作者的急切和迫不及待,作者对北平之秋的情感是
爱的迫切。
②“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
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中,北平之秋重于生命,作者愿意付出大
半生命来换取,表现作者对北平之秋的迷恋、爱得深沉。
3.故都的秋到底具有怎样的特点,能够让朱自清如此迷恋?
明确:"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
4.找出3-11段中,作者绘声绘色地描写秋景的句子。
①“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
月,潭柘寺的钟声"。
②"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
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
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
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
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
③“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
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
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
④"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
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
⑤“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因为北平处处全长着树,屋
子又低,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
⑥"还有秋雨哩,北方的秋雨,也似乎比南方的下得奇,下得有味,下
得更像样"。
⑦"在灰沉沉的天底下,忽而来一阵凉风,便息列索落地下起雨来了。
一层雨过,云渐渐地卷向了西去,天又晴了,太阳又露出脸来了,着着很
厚的青布单衣或夹袄的都市闲人,咬着烟管,在雨后的斜桥影里,上桥头
树底下去一立,遇见熟人,便会用了缓慢悠闲的声调,微叹着互答着地
说:
“唉,天可真凉了——"(这了字念得很高,拖得很长。)
“可不是吗?一层秋雨一层凉了!"
北方人念阵字,总老像是层字,平平仄仄起来,这念错的歧韵,倒来
得正好。"
⑧“北方的果树,到秋天,也是一种奇景。第一是枣子树,屋角,墙
头,茅房边上,灶房门口,它都会一株株地长大起来。像橄榄又像鸽蛋似
的这枣子颗儿,在小椭圆形的细叶中间,显出淡绿微黄的颜色的时候,正
是秋的全盛时期,等枣树叶落,枣子红完,西北风就要起来了,北方便是
沙尘灰土的世界,只有这枣子、柿子、葡萄,成熟到八九分的七八月之
交,是北国的清秋的佳日,是一年之中最好也没有的GoIdenDays。"
5.那么,这些秋景全是作者看到的吗?
明确:也有听到的,所以我们可以将这些景物分一下类
清(冷色调):芦花、柳影、夜月、碧天、蓝朵、落蕊、帚纹、果树
(秋色)
(分析:这些景物的声音大都具有秋日特有的颜色:灰、白、蓝、碧
绿、淡绿微黄,这些颜色是冷色调,给人以清静、淡泊之感)
静(反衬):虫唱、钟声、驯鸽、足音、秋蝉、凉风、秋雨、人声
(秋声)
(分析:如此繁多的响声,却并不喧闹,这些细微、幽远的声音,反
衬出秋的寂静。)
悲凉:在秋色秋声中彰显秋情(以我观物,故物我皆著我之色彩。一
-王国维)
6.思考:"悲凉"本用于形容消极、低沉的情感,可为什么作者将他用
来赞美故都之秋?
第二课时
上节课我们通过对《故都的秋》的标题、作者、背景以及3-11段的秋
景都有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我们也留下了一个思考题,大家都应该有了思
考,也得出了自己的答案。那么你们思考的成果是什么?
明确:①文本:第12段,“足见有感觉的动物,有情趣的人类,对于
秋,总是一样地特别能引起深沉,幽远、严厉、萧索的感触来的。"
②文化传统: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夜雨寄北》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渔家傲•秋思》
觉人间,万事到秋来,都摇落。《满江红•游南岩和范廓之韵》
文本中的"深沉,幽远、严厉、萧索"正是中国传统文人所特有的文化心
理积淀,秋景的清、静、悲凉,与多愁善感的文人内心的敏感与落寞最为
契合。
③背景:社会风云与个人遭遇(小家的破碎与大家的飘摇,使得郁达
夫心中留下的都是悲伤、苦闷的印记)(悲凉之感)。
1.语句分析:
“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
秋的过程上,是不合适的。"
分析:名花以半开为佳,美酒以半醉为佳,但是秋的滋味要十足的饱
尝、赏玩。
"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
的触觉。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
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
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
分析:落蕊代表的是生命的凋零,美好事物逝去的伤感。极细微极柔
软的触感,实际上是作者对于生命消逝的感知。扫帚的丝纹,一方面是视
觉上的细腻与清淡,但是代表生命的落蕊被扫帚扫走,地上连最后一丝生
命的痕迹也没有了,作者由此联想到自己早逝的儿子,他内心的落寞更重
了。
作为文人的郁达夫,脑中回忆着故都,心中便有了生命的感慨。故都
秋景中的悲凉,是因为郁达夫眼中带着历史沧桑的"深邃情致''与衰败之美
的"生命感觉"。
"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妒鱼之与大
蟹,黄犬之与骆驼。"
分析:连用四组比喻性对比,目的是形象地说明南国之秋色彩不浓,
回味不永的特点。具体来说,黄酒之与白干比喻南国秋味平淡,北国秋味
浓烈。稀饭之与馍馍,比喻南国之秋味稀薄,北国之秋味厚实。鱼卢鱼之与
大蟹比喻南国之秋味柔软,北国之秋味刚强。黄犬之与骆驼,比喻南国之
秋范围狭小,北国之秋范围广大。
2.文章第二段与第十三段,作者也花很多笔墨写南方的秋天,这是为
什么?
明确:第二段与第十三段前后呼应,用南方的秋天对比衬托出北方秋
天的景物特色,表达作者对北平之秋的深爱。
3•总结鉴赏散文的方法:
1.把握景情关系;
2.学会知人论世;
3.注意表现手法;
4.感受语言特色。
《故都的秋(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故都的秋》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一单元第二课的内容,在教
学设计阶段,本意着眼于提高学生散文阅读能力与审美水平,要求学生立
足文本,通过阅读文章的写景段落,进而学习以情驭景、以景显情的艺术
手法,领悟作者的情感,培养人文情怀。所以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与能力:①学习以情驭景、以景显情的艺术手法。②品味文章
明白晓畅,简清丽的语言。
2.过程与方法:反复诵读,培养朗读感悟、品味揣摩语言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悟作者的情感,培养人文情怀,提高审美能
力。
但就《故都的秋(第一课时)》,教师未能完成教学目标。
首先从课程设置来说,课程的环节与内容过于丰富。教学第一个环节
是“分析标题",即引导学生分析“故都的秋",以此引出文章的情景交融的
特点,便于接下来分析课文的情与景。但是在“分析标题”环节,由于课外
资料堆砌,使得学生不能抓住“故都的秋"题目中“故"字含情、"秋"字写景
的重点。同时“作者简介"与“背景简介"的内容还可以适当精简甚至一笔带
过。此课的教学重点在于"学习以情驭景、以景显情的艺术手法",实际的
课程导入的环节过于冗长,导致学生在课文阅读、分析环节没有足够的时
间。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教学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在本堂
课课程设置中,教师所提的问题太多,忽略了学生需要时间对问题进行阅
读和反应,导致学生对个别问题的理解发生偏差,教师对学生的过分引导
使得教师掌握了太多的课堂主动权,让学生在某些问题的思考上过于被
动。
教学第二个环节课文阅读、分析。教师先要求从文章中寻找能够直接
表达郁达夫的情感的句子,这个设置在一定程度上本末倒置。因为《故都
的秋》是一篇写景状物的散文,自然是要从景中寻找情,所以先寻找作者
情感对于学生来说难度太大。同时,教师没有重视课堂教学中学生阅读的
重要性。在“找出3-11段中,作者绘声绘色地描写秋景的句子”环节中,只
有学生的单个朗读,没有群读;无法反复群读,学生就不能够主动地在散
文中品味作者的情感。
第二从教师自身来说,教师的基本功“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资质转让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金融机构公对公汇款业务合作协议3篇
- 2025年度房地产公司挂靠合作经营管理协议3篇
- 2025年度环保技术兼职合同3篇
- 2025年度新型商业空间使用权转让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竞业协议期限及竞业限制解除赔偿2篇
- 二零二五年度国有企业劳动用工合同范本3篇
- 2025年度新材料研发与应用合伙人股权合作协议书3篇
- 2025年度留学生实习实训项目资金资助协议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大米产业链品牌建设与市场营销服务合同3篇
- NY 5052-2001无公害食品海水养殖用水水质
- 【讲座】2020年福建省高职分类考试招生指导讲座
- 性格决定命运课件
- 球磨机安全检查表分析(SCL)+评价记录
- 学习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课件
- 双面埋弧焊螺旋钢管公称外公壁厚和每米理论重量
- 富士施乐VC2265打印机使用说明SPO
- 服务态度决定客户满意度试题含答案
- 中学历史教育中的德育状况调查问卷
-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册复习教学设计及知识点整理
- 重庆万科渠道制度管理办法2022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