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途径_第1页
初中语文教学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途径_第2页
初中语文教学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途径_第3页
初中语文教学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途径_第4页
初中语文教学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途径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语文教材是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载体之一。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师可以通过古诗词教学渗透古诗词的意境美和精神美、在阅读教学中融入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传统文化习俗、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探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从而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使学生自觉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关键词:初中语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策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初中语文教学是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路径之一,也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渠道。《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培养学生认同中华文化,让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生命力有坚定的信心,热爱中华文化,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具有比较开阔的文化视野和一定的文化底蕴[1]。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不仅可以丰富语文教学内容,而且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民族自豪感、文化自信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师要善于挖掘语文教材中与传统文化有关的内容,创新教学方法,让学生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并在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下,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追求真善美的理想和信念,培养健全的人格和品行。一、教学古诗词,让学生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古诗词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瑰宝,古诗词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初中开展古诗词教学,有利于学生深入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行初中语文教材加大了古诗词和文言文篇目的比例,教师应当立足语文教材,在古诗词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坚定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信念。(一)诵读品味,体会古诗词的意境美和精神美在教学古诗词时,教师要指导学生正确诵读古诗词,培养语感,同时引导学生积累语言材料,在诵读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初中语文教材每一册都编排有古诗词篇目,初中生必背古诗词大约84首,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利用早读时间大声反复地诵读古诗词,把握古诗词的节奏,直至熟读成诵,牢记于心。学生在反复诵读和背诵古诗词的过程中,能够体会到古诗词的韵味,感受古诗词的魅力,受到古诗词文化的熏陶,从而产生热爱古诗词文化的情感。教师要充分挖掘古诗词中丰富的内涵和传统文化元素,引导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欣赏古诗词蕴含的传统文化之美,促进对古诗词的理解[2]。例如,教学七年级上册诗歌《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时,教师可以挖掘诗歌中的爱国思想元素,利用诗歌中感人至深的报国之志和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七年级上册《观沧海》是东汉末年曹操创作的一首四言古诗,诗歌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既刻画了高山大海的壮阔,又表达了诗人借景言志、胸怀天下的进取精神,语言质朴,想象丰富,气势磅礴。教学《观沧海》时,教师可以结合古诗词文化,给学生讲解作者创作的背景,介绍作者是如何运用质朴的语言描绘祖国壮丽山河的,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和家乡的情感,同时结合作者开拓进取的精神,渗透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而且可以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人文精神。(二)学习运用古诗词,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古诗词,教师要鼓励学生运用古诗词表达自己的情感,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古诗词以精练的文字表达深厚的意蕴,语言含蓄凝练,意味隽永,蕴含着诗人深厚且丰富的情感。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运用古诗词表达情意,依托古诗词进行多样化的写作,增加作品的文化底蕴,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化敏感性和审美能力。如,学生可以借用“昨夜西风凋碧树”表达秋天来了,借用“春风得意马蹄疾”表达喜悦的心情,借用“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达自己的凌云壮志。教学古诗词,教师要指导学生正确诵读和运用古诗词,让学生感受到古诗词的韵律美,从中获得美的享受,进而产生探究国学经典的兴趣,主动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多彩的文学样式,培育文学情怀和人文素养,加深对传统文化的了解,自觉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二、开展阅读教学,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及传统文化习俗初中语文教材收录了很多有关传统文化的文章,为语文教师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奠定了基础。因此,语文教师要深入探究文本,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水平,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尊老爱幼、笑对挫折等教育,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熏陶。(一)在课文学习中培养爱国情怀和传统美德语文教材中的很多文章涉及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也出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爱国人物,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人。教师可以将他们的故事及爱国情怀渗透到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使爱国情怀根植于学生的内心。例如,教学九年级上册课文《我爱这土地》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述作者艾青写作这首诗的背景:作品写于1938年,当时正值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紧急关头,作者写作这首诗歌抒发了抗战到底的决心和深沉的爱国热情。教师通过介绍文章的写作背景,将学生带入作者所处的年代,有利于学生理解作者的情感,激发爱国热情。教学结束,教师请学生搜集爱国诗文,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龚自珍的《己亥杂诗》等,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爱国主义教育。教学七年级上册课文《散步》时,教师可以把八年级上册课文《回忆我的母亲》、八年级下册课文《桃花源记》《大道之行也》结合起来,让学生明白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二)在课文学习中了解民俗文化和传统节日优秀民俗文化和传统佳节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中华儿女的家国情怀,连接着中华儿女的精神血脉,承载着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古老文化。深入了解民俗文化和传统节日,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有利于学生厚植文化自信之根。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融入民俗文化和传统佳节,有利于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重要的习俗和传统节日,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大的生命力。学习了八年级下册课文《社戏》,学生知道社戏是汉族民间迎神赛会及开展其他社会活动时所演之戏[3]。结合课文内容和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一想自己的家乡是否有类似的民俗活动。有的学生发现家乡本地有“做社(农家祭祀社神的活动)”的传统习俗。教师可以此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思考“做社”这一习俗体现了什么样的传统文化,为什么它能够一直延续至今,同时拓展学习内容,要求学生了解传统节日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春节等,搜集这些传统节日有关的故事传说、风俗习惯等,开展手抄报活动。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拓展与延伸,了解本地的风土人情、婚丧嫁娶等民俗,了解我国传统民俗的丰富多彩,加深对本地民俗文化的了解。如,春节是我国人民最重视的传统节日,不只代表着中国的传统风俗和文化,更体现了人们热爱家庭、祈福和团聚的精神,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念。教学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探究家乡的年俗”。学生会发现,家乡人民在过春节时会贴春联、剪窗花、舞狮、准备年夜饭等,进而分析人们为什么要贴春联、剪窗花、舞狮舞龙,探究各种习俗的文化内涵,分析其背后的意义和价值,从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生生不息。深入挖掘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元素,将其融入语文课堂教学,可以增加学生接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机会,使学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从优秀的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和智慧,坚定文化自信。三、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探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优秀传统文化承载着民族的精神和智慧,是历史的沉淀和经验的总结。初中语文教师要求学生始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持崇敬和自豪感,可以依托语文教学开展多样化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丰富体验,增强感悟[4],主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联系语文综合性学习,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初中语文教材编排了“孝亲敬老,从我做起”“人无信不立”“以和为贵”等综合性学习单元,这些综合性学习与传统文化有关。教师在教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单元时,可以先让学生搜集善孝、诚信、和睦等名言警句、成语故事、名人故事,探究善孝、诚信、和睦等传统美德及其价值取向,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八年级上册综合性学习“人无信不立”为例。教学时,教师要让学生明白“人无信不立”是一个传统文化命题,希望学生明白诚信不简单等同于老实,诚信有着比较丰富的文化内涵,谨守诚信应当成为社会的基本准则。在教学中,教师先请学生查阅资料,积累有关诚信的经典论述,理解诚信的传统内涵和现代意义;再通过“引经据典话诚信”活动,让学生理解诚信对个人、社会、国家的重要意义;最后开展“环顾身边思诚信”语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寻找身边诚实守信的事例,以及不讲诚信的社会现象,学习生活中人们诚实做人、讲求信用的美好品质,真正理解“人无信不立”的内涵,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要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学生心中“落地生根”,教师可以运用语文综合性学习方式,有针对性地开展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提高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二)设计语文实践活动,将传统文化融入学生生活初中语文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教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而且要让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文化素养。要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创新语文作业设计是一个有效的途径。教师在设计语文作业时,要尽可能地给学生多安排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如,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语文实践活动“传统美德我践行”,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中华优秀传统美德,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七年级下册课文《邓稼先》时,教师可以在拓展延伸环节设计如下语文实践活动:“结合灾区人民的实际困难,请你以自己的方式给灾区人民奉献一份爱心。”这样的语文实践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主义情怀。教学七年级上册课文《散步》时,教师可以在讨论环节提出问题:“在家庭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孝敬父母?”同时要求学生开展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利用周末时间做一些孝敬父母的事情,并与同学分享。”这样的语文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以实际行动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学生内心。教学七年级下册课文《驿路梨花》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设计如下语文实践活动:“发现身边的好人好事,记录他们的感人瞬间。”学生在开展语文实践活动中发扬雷锋精神,做到文明礼貌、助人为乐,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教师依托语文教学设计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相关的语文实践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的感知能力,而且可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