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并序)》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1页
《琵琶行(并序)》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2页
《琵琶行(并序)》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3页
《琵琶行(并序)》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4页
《琵琶行(并序)》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琵琶行白居易人物比较,梳理叙事梳理叙事,比较人物琵琶女白居易过往如今过往如今身居高位进谏遭贬声名远播孤身一人春风得意情境凄凉独守空船高朋满座谪居病卧取酒独倾名动京城艳盖群芳人捧人妒年年欢笑年长色衰委身商人寻情探感,品读滋味时盗杀宰相,京师汹汹。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权贵有嫌其出位,怒。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赋《新井篇》,言既浮华,行不可用。”贬江州司马。《新唐书·白居易传》背景琵琶女白居易过往如今过往如今名动京城委身商人身居高位进谏遭贬艳盖群芳年长色衰声名远播谪居病卧人捧人妒孤身一人春风得意情境凄凉年年欢笑独守空船高朋满座取酒独倾自诉身世苦:美人迟暮感伤迁谪意:英雄失路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情感共鸣)“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大胆质疑,问学以进质疑2:故事到底是真实还是虚构?白乐天《琵琶行》一篇,······予窃疑之。唐世法虽于此为宽,然乐天尝居禁密,且谪宦未久,必不肯乘夜入独处妇人船中,权从饮酒,至于极弹丝之乐、中夕方去:岂不虞商人者它日议其后乎?乐天之意,直欲抒写天涯沦落之恨尔。[南宋]洪迈《容斋随笔·五笔》卷七

(乐天)身为本郡上佐,送客到船,闻邻船有琵琶女,不问良贱,即呼使奏技,此岂居官者所为?岂唐时法令疏阔若此耶?盖特香山借此为题,发抒其才思耳。[清]赵翼总结叙事:相异的人生矛盾相似的人生经历独具匠心抒情:相通的感情本质(认同感)描写:高妙的音乐技艺以形喻声,人乐合一:赏析古诗中的音乐描写一、整体把握:聚焦音乐描写手法例句表达效果以声拟声(摹)声大弦嘈嘈小弦切切用“嘈嘈”“切切”两个叠词来模拟琵琶大小弦弹出不同的声音效果。一、整体把握:聚焦音乐描写手法例句表达效果拟(摹)声大弦嘈嘈小弦切切用“嘈嘈”“切切”两个叠词来模拟琵琶大小弦弹出不同的声音效果。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用拟声和比喻手法来模拟琵琶的乐声,不仅写出了听觉形象,“大珠小珠落玉盘”中还有视觉形象。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银瓶乍破水浆迸四弦一声如裂帛运用比喻手法来写琵琶曲的旋律变化。用黄莺在花下啼叫比喻旋律的婉转流畅,用泉水在冰下艰难流过比喻乐声滞塞不畅,还用“银瓶乍破”、“铁骑突出”、刀枪齐鸣来比喻旋律暂歇后突然迸发出激越雄壮的声音。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通过听众的所感来表现琵琶女演奏引发出无限想象的空间。以声喻声(比喻)以形喻声(通感)衬托(侧面描写)听颖师弹琴韩愈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李凭箜篌引李贺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汇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二、比较鉴赏:学会迁移拓展作品音乐描写特色相同点琵琶行形象化描写,将乐音和旋律可视化。运用比喻和通感,以声喻声,以形喻声。最突出的是对琵琶女演奏旋律的变化过程,通过日常可感的自然现象与社会场景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李凭箜篌引听颖师弹琴听颖师弹琴

韩愈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李凭箜篌引

李贺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汇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二、比较鉴赏:学会迁移拓展作品音乐描写特色相同点琵琶行形象化描写,将乐音和旋律可视化。运用比喻和通感,以声喻声,以形喻声。最突出的是对琵琶女演奏旋律的变化过程,通过日常可感的自然现象与社会场景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听颖师弹琴前十句是形象化描写旋律变化,后八句通过诗人的感受来表现音乐的魅力。全诗遣词造句,新奇妥帖;五言七言交错运用,与琴声的疾徐断续相协调。李凭箜篌引二、比较鉴赏:学会迁移拓展作品音乐描写特色相同点琵琶行形象化描写,将乐音和旋律可视化。运用比喻和通感,以声喻声,以形喻声。最突出的是对琵琶女演奏旋律的变化过程,通过日常可感的自然现象与社会场景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1)通过比喻、通感,用具体物象来比喻乐音其旋律变化。(2)通过人和物的感受侧面烘托音乐的演奏效果。李凭箜篌引对音乐效果想象奇特,形象鲜明。前四句侧面描写;五六句正面描写乐声的清脆多变,悲喜交加;后面六句都是对演奏效果的想象描写,形象鲜明,意境幽深,充满浪漫主义色彩。听颖师弹琴前十句是形象化描写旋律变化,后八句通过诗人的感受来表现音乐的魅力。全诗遣词造句,新奇妥帖;五言七言交错运用,与琴声的疾徐断续相协调。三、知人论世:领悟赏乐奥秘1.与李诗韩诗相比,《琵琶行》有何不同之处?·李诗、韩诗篇幅较短,而《琵琶行》篇幅长,内容丰富。·李诗、韩诗对乐师及演奏的正面描写少,而《琵琶行》对琵琶女的演奏描写具体完整。·李诗、韩诗主要描写乐师的演奏效果及诗人的感受,而《琵琶行》除了琵琶女的精彩演奏外,还穿插了琵琶女的不幸遭遇和作者的贬谪经历。·2.诗人描写琵琶女与诗人的身世遭遇,与音乐描写是否有关?·第三段琵琶女自述身世,呼应第二段,可以丰富对琵琶女演奏旋律的理解。·诗人自述遭遇,引发琵琶女的第三次演奏,使全诗形成一个有机整体。·诗中融入琵琶女与诗人的身世遭遇,增加情感的浓度,也深化诗歌的思想内涵,符合作者的诗文理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3.为什么琵琶女的第三次演奏,听众最动情?·了解了琵琶女的身世遭遇后,就可能与艺术家产生情感的共鸣,因此更能理解琵琶女的演奏。·诗人白居易与琵琶女有相似的人生经历,与琵琶女产生了同病相怜的人生感慨,他与琵琶女的共鸣最多,因此入情最深。·白居易精通音律,可以说他是琵琶女的“知音”,他听琵琶女的演奏,不仅能听出琵琶女的心声,也联想到他的不公平的遭遇,达到“人乐合一”的境界。而琵琶女听到诗人的身世遭遇,感慨良久后的演奏,不仅蕴含着对社会不公的宣泄,更有对知音知己的倾诉,因此“凄凄不似向前声”是演奏者与听众共同作用而产生的艺术效果。·(1)通过拟声、比喻、想象等手法形象描绘乐音特点及旋律变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