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国近代自由主义传统_第1页
试论中国近代自由主义传统_第2页
试论中国近代自由主义传统_第3页
试论中国近代自由主义传统_第4页
试论中国近代自由主义传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论中国近代自由主义传统目录什么是“自由主义” 5中国近代自由主义 7“自由主义”思想之父、工具型自由主义者——严复 7一、提倡建立维护个人自由的法制和政治制度 8二、提倡经济上的放任主义 9三、提倡功利主义的伦理观 10四、提倡思想与言论自由 11理念型自由主义者——胡适 12折中型自由主义——“第三条道路” 15中国当代自由主义 20总结 21参考文献 23摘要: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随着中国社会日渐走向开放,中国学术界、文化界逐渐展现出多元的格局,各种思潮、学说、学派涌现。与新“自由主义”在全球的蔓延相适应,当代中国“自由主义”的思潮也浮出水面。当代中国“自由主义”借鉴了两种思想资源:西方的自由主义思想与中国近代的自由主义传统。俞祖华等.《近代中国自由主义思潮研究综述》.烟台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01期其中,中国近代自由主义传统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20世纪上半叶,俞祖华等.《近代中国自由主义思潮研究综述》.烟台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01期关键词:中国自由主义影响什么是“自由主义”“自由主义”的传统在西方源远流长,它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人反对强制与尊重个人选择的自由意识,到17世纪以后,经过英国革命以及洛克等人的提倡,它发展成为一种具有广泛影响的世界思潮。一般来说,近代“自由主义”的主要特点是强调个人权利,主张把个人从阶级、社团或政府的约束中解放出来,其兴起与资产阶级的出现有密切关系。“自由主义”学说得到贯彻首先是在英国17世纪的革命中,其主要内容是反对王室任意干涉宗教自由、侵害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比如确立议会对统治者的控制,确立政党的存在,确保反对党的权利。进一步充实阶段是在18世纪的法国革命和美国革命中,诞生于法国的《人权和公民权利宣言》是“自由主义”的典范表述。而美国的联邦宪法则汲取了法国大革命过于动荡和残酷并且危及中产阶级的教训,通过限制公民权利,防止激进的民众运动在任何时候获得对整个政府的控制,其最大成果是精心设计了三权两院互相制约的政治框架及其各个不同的复杂选举程序。由此,发展到此时的“自由主义”已淡化了激进色彩而有了稳健的面貌。然而,事实上,这一系列所谓的“自由主义”政治设计关心的只是资产阶级所要求的公民平等权利,而对下层工人所需要的政治和社会权利毫无表示,如著名的拿破仑法典就明确禁止组织工会和进行罢工,其政治哲学由当时一个法国立法者概述如下:“我们应该由最好的人来统治,这些人受过很高的教育,十分关心法律的维持。如今,除少数例外以外,这样的人只能在财产所有人当中找到……”直到十九世纪,随着下层工人运动日益成为一种强大力量,自由主义不可能继续主要关心资产阶级利益,早期的古典自由主义开始转化为一种更加民主的自由主义:承认国家应对全体公民的福利负责。西欧各国由德国带头,纷纷采纳各种社会改革方案,其中包括制订有关养老金、最低工资、失业、疾病、事故的法规。这种自由主义的向左转和福利国家政策的浮现,使德国以及西欧各国的工人运动主流更倾向于合法的议会斗争而减弱了革命性,导致以德国伯恩斯坦为代表的第二国际开始“修正”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学说。在很多地方,自由主义左翼和社会主义右翼开始接近乃至合流,并且一直延伸到20世纪。如罗斯福新政之后的美国,社会主义思潮的影响十分有限,代表中下层群体利益的运动更多以自由主义为号召,甚至产生了反越战、反种族歧视、反对跨国公司全球化等各种批评资本主义的左翼运动。在这种情况下,以维护资本主义自由市场原则并且主张削弱国家福利政策的力量,则更多地被命名为保守主义,与自由主义相区别。河村.什么是自由主义.天涯,2001年04期

到了20世纪60年代以后,撒切尔主义和里根主义兴起,,重新强调私有化、市场化、自由化的新自由主义,这已是后话了。由此,不管是作为一种思想流派还是一种思想传统,自由主义从其产生到不断发展都是被作为国家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的,而这也就是自由主义魅力所在,中国近代的自由主义传统也正是受自由主义这种魅力之影响,一大批先进的知识分子试图通过走“自由主义”路线而实现国家的现代化,从此成为自由主义者。中国近代自由主义“自由主义”思想之父、工具型自由主义者——严复参见俞祖华等.《近代中国自由主义思潮研究综述参见俞祖华等.《近代中国自由主义思潮研究综述》.烟台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01期;胡伟希.中国自由主义之父——严复.甘肃社会科学.1994年第02期等中国近代自由主义起源于19世纪末的“戊戌变法”关于中国近代自由主义的起源,学界分为两派观点。本文采用的为以胡伟希为代表一派观点,即认为中国近代自由主义起源于“戊戌变法”,严复为向中国介绍自由主义第一人;另一种意见认为中国自由主义思潮起源于五四新文化运动。如许纪霖认为:“如果要追溯中国自由主义的起源,应该从五四算起。在此之前,严复、梁启超也宣传介绍过西方的自由主义关于中国近代自由主义的起源,学界分为两派观点。本文采用的为以胡伟希为代表一派观点,即认为中国近代自由主义起源于“戊戌变法”,严复为向中国介绍自由主义第一人;另一种意见认为中国自由主义思潮起源于五四新文化运动。如许纪霖认为:“如果要追溯中国自由主义的起源,应该从五四算起。在此之前,严复、梁启超也宣传介绍过西方的自由主义学理和思想,不过,自由主义对于他们而言,是一种救亡图存的权宜之计,而非终极性的价值追求。当个性解放、人格独立和自由、理性的价值在新型知识分子群体之中得到普遍确认,而且具有形而上的意义时,中国方才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自由主义者”见于(许纪霖.社会民主主义的历史遗产———现代中国自由主义的回顾.开放时代.1998.第04期)在中国近代史上,严复是第一个从价值观念上对西方文化予以高度肯定,并对中国传统思想加以否定的人物。他认为西方不仅在物质文明上远胜于中国,而且在精神文明上也远胜于中国。西方精神文明集中体现在哪里了他认为,这就是它对于“个人自由”的重视。在严复以前,个人自由这一概念对于中国人来说是相当陌生的。其原因,除了传统中国是一个宗法型的封建社会这一社会结构因素之外,还同中国传统文化中十分缺乏自由意识这一思想文化因素有关。严复说:“夫自由一言,真中国历古圣贤之所深畏,而从未尝立以为教者也。”所以,在《论世变之亟》一文中,他专门写了一大段文字,从如下三个方面论述西方关于个人自由的思想理论。1、自由的定义;2、个人自由与法治相联系;3、“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但参照其诸多的关于自由主义的论述,他的自由主义思想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一、提倡建立维护个人自由的法制和政治制度最能体现严复的社会与政治思想的,莫过于他的《辟韩》一文。该文主要内容是批驳韩愈《原道》中“圣人创制”的观点。严复得出了要使国家强盛,必须与民以自由的结论。他强调人民的自由与国家的自由、民权与国权之间的一致性说:“乃今之世既大通矣,处大通并立之也,吾未见其民之不自由者,其国可以自由也;其民之无权者,其国之可以有权也。”由此,他呼吁在“变法”中要害问题是取法西方建立保障人民自由的政治制度,变民无权的状况为民有权:“吾不知以无权而不自由之民,何以能孤行其道以变其夫有所变之法也?……故民权者,不可毁者也。必欲毁之,其权将横用而为祸愈烈者也。毁民权者,天下之至愚也,不知量而最足闵叹者也。”二、提倡经济上的放任主义严复提倡建立维护个人自由的法制,在于它可以造成一种民富国强的局面。民富然后才可以国强,这是严复探讨国家富强的一个基本原则。他在讨论国家富强问题时说过如下一句话:“夫所谓富强云者,质而言之,不外利民云尔。”这一思想使严复在考虑国家经济改革问题时,很自然会注目于西方放任主义的自由主义经济理论。在《辟韩》中,严复就这样表述过他对放任主义的向往:“今夫西洋者,一国之大公事,民之相与自为者居其七,由朝廷而为之者居其三,而其中之落落尤大者,则明刑、治兵两大事而已。”如果说,在这段话中,其放任主义思想不仅指经济上的不干涉政策,同时还包括有同维护个人自由的政治理论相联系的“无为主义”的话,那么,在后来翻译亚当·斯密的《原富》时,他则着重从经济政策与措施上强调实行放任主义对子中国改革的必要性。亚当·斯密是西方古典经济学中重农学派的重要人物,其经济思想的核心,是提倡自由贸易,反对国家对经济活动,包括海外贸易的干涉,反对行业垄断和政府的专卖政策。在严复眼里,自由贸易政策是民富国强的关键项。与贸易自由相联系,著名古典自由主义经济学家斯密的思想中包括——放任主义,它的重要内容就是反对国家对社会经济活动的随意干预,强调市场经济的自发调节作用。严复对斯密的这一经济思想也极表赞同。他认为,经济活动是追求供求相剂之理。否则会出现经济的危机和社会的动乱,但这种供求相剂之理由市场经济的价格规律在起作用,必须使其事出于自然,若“设官斡之,强物情,就己意,执不平以为平,则大乱之道也。”值得注意的是,在《原富》一书的案语中,严复固然对斯密提出的各种具体的经济措施政策多有称道,但他更重视的,却是贯穿这些措施与政策的基本原则与根本观点。这种根本观点,就是“足民富国”。三、提倡功利主义的伦理观严复的放任主义的经济思想是以其功利主义的伦理观点为依据的。功利主义,英文名为utilitarianism,在近代西方为边沁、穆勒等人所提倡。它的基本原则有二:一是视“快乐”为“善”,一是注重实际效果。就前者说,它与注重普遍原则的义务伦理相反对,就后者说,它与重视动机的伦理学说相反对。严复在介绍斯密的自由主义经济学说的时候,很强调其思想理论背后的功利主义原则。严复不仅承认人们追求“私利”的行为为正当,而且强调功效原则,认为伦理上的善是获得最大、最长久的利益。也就是在这种意义上,他对传统儒家“正谊不谋利,明道不计功”以及“亦有仁义而已矣,何必日利?”的区分义、利为二途的说法加以驳斥,指出仅从追求仁义的动机出发,而不计算效果上的“利”与“功”的做法,“此其用意至美,然而于化于道皆浅,几率天下祸仁义矣。”在他看来圣人之制治的秘奥与其说在空谈仁义,不如说是从效率考虑,“合天下之私以为公”。民主政治的目的固然在于保障个人自由,而所谓保障个人自由,实质上就是维护每个人生而具有的追求私利的权利。四、提倡思想与言论自由严复一生对西方自由主义宣传最为得力的,是关于思想自由与言论自由的观念。由于强调思想自由,他将穆勒的《论自由》一书翻译了过来,与他的其他译著相比,这本书是唯一没有加添案语,采取严格直译的译作,这表明了他对穆勒此书观点的颇大程度上的赞同。穆勒《论自由》一书被奉为西方近代自由主义的经典著作。书中强调在立宪政治已经确立的西方社会,提倡思想、言论自由对于确保个人自由具有极端的重要性。然而,使严复对穆勒《论自由》一书发生极大兴趣的,除了是其中贯穿着维护个人自由这一自由主义的基本原理之外,还同书中为维护思想、言论自由所作的论证有关。作为功利的自由主义者,穆勒关心的是社会上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所以,他提出思想、言论自由为什么对于民主社会来说至关重要时,强调的是它的社会功用价值。严复的自由主义思想十分丰富,它包括政治理论、经济思想、伦理学说以及社会价值观等各个方面的内容。严复介绍和引进的主要是西方近代古典自由主义的思想理论,就其思想的广度和深度说,不仅为他的同时代人所莫及,连后来者也罕有其匹。严复的思想理论不是西方近代自由主义的简单翻版,而是他综合了西方古典自由主义各派理论之后,再结合中国近代社会历史条件进行的一种创造。严复的自由主义思想在中国近现代的思想舞台上产生了持续而深远的影响。二十世纪中国的自由主义思想家们尽管仍会从西方近现代引进各种自由主义的思想理论,但无一能绕过严复的思想。理念型自由主义者——胡适胡伟希,胡伟希,田薇.20世纪中国自由主义的基本类型.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3第05期喻冰.无地自由——论胡适的自由主义思想.齐齐哈尔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1期马千里.论胡适的自由主义思想.江苏社会科学.1996年第6期经过严复等早期知识分子的介绍,“自由主义”的一些著作及其理念得以在中国传播,并涌现出了一大批著名的自由主义思想家。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胡适。当时中国的自由主义者基本上都是以胡适为旗帜,与封建思想及其他思想学派围绕中国的前途问题展开斗争。在胡适那里,“自由主义”就是人类历史上那个提倡自由,崇拜自由,争取自由,充实并推广自由的大运动”。胡适认为,“自由主义”的政治意义首先是强调拥护民主,然后容忍是自由的核心,没有容忍就无所谓自由,所以为弘扬自由主义,在政治上要容忍其他政党的政治活动,容忍少数人的权利。同时,胡适认为自由主义还有一个意思就是“和平改革”,他说:“在民主政治已上了轨道的国家里,自由与容忍铺下了和平改革的大路,自由主义者也就不觉得有暴力革命的必要了。”除了在学理上界定自由主义之外,胡适还提出了一套政治改革模式,他主张实行宪政,并认为“民主宪政只是一种幼稚的政治制度,最适宜于训练一个缺乏政治经验的民族”,“宪政是一种政治生活习惯,唯一的学习方法就是实地的学习”。胡适可以说是当时全盘西化思想的最突出代表,但由于其主张脱离中国实际,所以无法实现。胡适以自由主义为旗帜,力图为中国现代化开辟蹊径。在中国,他把处于朦胧意向的自由主义引向自觉意识的政治学说,使自由主义不仅在文化学术层面上,而且在社会政治领域内展示自己的风貌,并在理论和实践上设计了一套自由主义的规范。一、个性与社会。胡适提倡“健全的个人主义”。他认为健全的个人主义有两种特性:“一是独立思想,不肯把别人的耳朵当耳朵,不肯把别人的眼睛当眼睛,不肯把别人的脑力当自己的脑力;二是个人对于自己思想信仰的结果要负完全责任,不怕权威,不怕监禁杀身,只认得真理,不认得个人的利害。”这就要求充分发挥个人的才能,独立思想,独立批判不迷信权威,不固执己见,用“存疑”的眼光“重估一切价值。同时要敢于负责任,负责任是自由的代价。只有这样,才能造成伟大的人格,而这种人格是社会进步的最大动力。“社会国家没有自由独立的人格,如同酒里少了酒曲,面包里少了酵,人身上少了脑筋;那种社会国家决没有改良进步的希望。”二、个性与自由。胡适认为“发展人的个性,须有两个条件。第一,须使个人有自由意志。第二,须使个人担干系,负责任。他把个性问题同政治自由问题联系起来,甚至认为人的个性与自由是互为条件的。也就是说,没有个人的个性,就不可能使个人得到自由的发展。而个人如果没有自由权,即思想自由、言论自由,又不负责任,就无法发挥个人的优秀个性。在一个没有起码政治自由的社会中,人们的积极的个性是无从谈起的;反之,如果人们普遍没有自己的个性,那么这个社会也不会有什么政治自由,因为这种自由对于平庸之徒是没有意义的。基于这样的认识,胡适指出:“社会最大的罪恶莫过于摧折个人的个性,不使他自由发展”,而那种专制的社会,“往往用强力摧残个人的个性,压制个人自由独立的精神;等到个人的个性都消灭了,等到自由独立精神都完了社会自身也没有生气了,也不会进步了。”三、民主与自由。胡适重视自由,争取自由,并且意识到人民的基本自由的保障来自民主政治的建立,由此提出:“自由主义的政治意义强调的是拥护民主”。因为民主政治的意义,是政治统治须得人民同意。胡适认为,这几百年中逐步发展的民主政治制度是最有包含性的,可以推行到社会的一切阶层,最可以代表全民利益。这种民主政治,“虽然还不能说是完美无缺,却曾养成一种爱自由,容忍异己的文明社会。所以胡适宣言,要“争取更多更合理的民主”。四、容忍。胡适在把民主作为多数人享受自由的保障的同时,提出容忍是自由主义的一个原则,以尊重少数人的自由权利。民主是多数人的统治、多数人决定的一种政治原则,而自由却并不仅仅是多数人的利益问题,涉及的是所有人的意志的问题,而其中特别尖锐的问题是多数人的统治能否保证少数人的自由权利。对此,胡适指出:“因为基本权利是自由,多数人的统治是民主,而多数人的政权能够尊重少数人的基本权利,才是真正自由主义的精髓。”他认为:“自由主义”在这两百年的演进史上,还有一个特殊的空前的政治意义,就是容忍反对党,保障少数人的自由权利。”胡适极为赞赏这一点。把这称作是“近代自由主义里最可爱慕而又最基本的一个方面”。特别强调:“容忍是一切自由的根本,没有容忍,就没有自由”。而容忍异己是最难得最不容易养成的雅量,胡适看到了人的这种心理习惯,发出了“容忍比自由更重要”的呼喊,展示了一个现代思想家的博大胸怀和宽阔胸襟。五、和平渐进的改革。在胡适的观念里,个性主义、自由与容忍是一个现代社会所必备的,在这样的基础上,他主张实行“和平渐进的改革”,反对暴力革命。胡适认为,社会进步有革命和演进两种形式,所以不能一概反对革命。他说:“变化急了,便叫革命;变化渐进,而历史上的持续性不呈露中断的现状,便叫做演进。但在方法上,革命往往多含一点自觉的努力,而历史演进往往多是不知不觉的自然变化。”在这一点上,“自觉的革命都优于不自觉的演进。”关键在于,用人功促进变化的革命有和平与暴力的区别。而胡适认为,后者求诸武力解决,是盲动的,只能产生扰乱,只能造成屠杀和罪恶;和平革命则是自觉的改革,依赖的就是他所推崇的“实验主义”方法,即认清问题和问题中的疑难,一步一步的加以解决。胡适断言,在现代中国的社会进程中,应该铲除的五大仇敌是贫穷、疾病、愚昧、贪污、扰乱;要建立的是一个治安的普遍繁荣的、文明的、现代的统一国家;而在方法上,最要紧的一点是我们要用自觉的改革来替代盲动的所谓“革命”。胡适作为一种现代自由主义思想的具体体现者,他的思想实质既不同于传统的自由主义,也不同于极端自由的无政府主义。他坚决反对一切阻碍思想自由的习俗与政治禁锢尤其反对无论是古代的还是现代的武断的思想权威,反对一切只让人信奉而不许怀疑的教条主义和正统观点。就胡适的自由主义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个人的健全发展来说,他的言行主要是一种解决政治问题的方式和方法——引导公共政治生活的准则,这也就是其为“理念型”自由主义者的表现,即将西方的自由主义思想作为一种终极信念与原则去追求,而这种追求对于现实的政治改进却几乎毫无作用。折中型自由主义——“第三条道路”到了20世纪20—40年代,中国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为中国的民主共和费尽心机,竞相奔走呼号。他们一方面反对封建专制,在此基础上反对国民党的一党独裁;同时他们又极力批判马克思主义,不赞成共产党走苏联的道路,在当时的政治夹缝中,由此发展出了一条社会民主主义的道路,他们自称为“第三条道路”。他们认为在政治道路选择上,态度应当是和平的、改良的、不造成暴力的革命行动。在社会制度问题上,他们主张政治上的资本主义和经济上的社会主义,这批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代表人物为张东荪,用他的话来说,就是“在政治方面比较上多采取英美式的自由主义与民主主义,同时在经济方面比较上多采取苏联式的计划经济与社会主义。”用张君劢的话说,就是哲学他喜欢德国的,政治则喜欢英国的,英美式的民主政治是他毕生追求的目标,但在经济上他却主张中国不应走资本主义道路,相反,应该走社会主义的计划经济之路。这种“第三条道路”主张即是所谓的“政治折中型”路线,而持这种主张的自由主义被称为折中型自由主义。系统说来,“政治折中型”的含义,是指中国要实现自由主义必须根据国情加以修正,一方面要坚持英美式的民主政治理想,另一方面要吸取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思想。这种思想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受到了当时西方自由主义营垒中思潮转换的影响。早在19世纪下半叶,随着社会主义的传播,西方自由主义的主潮逐渐向功利主义和修正主义的方向转变,其特征便是折中调和自由主义和社会主义:一方面重视个人自由,强调民主政治的目的在于保护公民的基本权利不受侵犯;另一方面则从“社会正义”的要求出发,强调国家对经济活动的调控和干预,以缩小经济上的差别和达到社会平等。到了20世纪20年代,中国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吸收了折中调和自由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力图从中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现代化的折中主义路线。在折中型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张东荪的理论里,“第三条道路”理论包含着三方面的内容张耀南编张耀南编张东荪文化论著辑要.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5.“第三种文明”说:在孙东荪的文章中,他提出所谓了“第三种文明说”,这种文明第一、思想上、道德上必定以社会为本位;第二、经济上必定以分配为本位;第三、制度上必定以世界为本位;第四、社会上必定没有阶级的等次,虽不能绝对,也须近于水平线。很显然,这就是指的社会主义文明。在张东荪眼里,资本主义文明是“第二种文明”,世界大战已经将这种文明的种种“破罅”暴露出来,证明它到了“末日”,不可再维持下去,于是主张社会主义应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理想和方向。然而,由于中国最大的问题是产业不发达和知识教育水平低下,他并不主张在中国立即实行社会主义,因为若在条件不成熟的时候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则只能发生“伪劳农革命”,即“只能是破坏的不能是建设的,只能是假借的不能是真正的,“伪劳农革命”发生,不消说不能福民而必定是害民。”中国的当务之急是发展实业,造就“绅商阶级”,提高人民的教育和素质。“故今日之中国非组织贫民专制之时,乃改造贫民性格之时。中国下级社会之人性不能逐渐改善,则一切社会革命皆为空谈。”所以,张东荪从20年代起就与马克思主义进行思想论战。“中间性政治路线”:“中间性的政治路线”,即“民主主义的社会主义”路线:“在政治方面比较多采取英美式的自由主义与民主主义,同时在经济方面比较多采取苏联式的计划经济与社会主义。从消极方面来说,即采取民主主义而不要资本主义,同时采取社会主义而不要无产阶级的革命。”这种主张是张东荪力图超越国共两党的对立的追求反映,对于这条中间路线,他做了多方论证:首先,“民主主义”与“社会主义”在基本理念方面是相同的。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概念基型是自由平等”,“公道、人权、与理性等”介乎其间,“二者在本质上,就是一个东西”。为了论证民主主义与社会主义结合的合理性,他不仅指出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比资本主义自由经济更能提高社会生产力,而且还着重指出,西方式的“个人主义”由于和“资本制度”相结合,使得自由平等的“个人主义文化”陷入“跛形”。要挽救“个人主义的文化”,就要废除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而代之以苏联式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依靠社会主义的计划经济来保障自由平等的观念。“须知在经济方面要有计划,则势必连带到其他方面,如政治方面教育方面等等,,可称之为计划内的社会。”对于“计划的社会”是否会造成对个人自由的限制这一重要问题,张东荪认为,经济平等与个人自由之间并不会构成冲突,但无论自由还是平等,二者都得服从一个基本的要求,即不妨碍社会经济的发展。其次,中国已经错过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机会,历史和社会条件已不允许重新去补资本主义的课,中国也无须再按照西方的老路来发展资本主义,因为资本主义已走入“末流”,“百病丛生”。中国社会发展的模式应该是吸取西方“个人主义文化”与苏联计划经济优点的“中间性道路”。一方面,这种“个人主义文化”主要为“思想自由”。他强调思想自由是“一个国家能得治安与平和的基本条件”,也是国民道德和文化发展的基本条件;另一方面,他着力论证苏联的“计划经济”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与西方的“民主主义”并不是截然对立的东西。和平与渐进的方式:张东荪始终主张以和平与渐进的方式推进中国的政治与社会改革。他说:“为什么要主张用平和方法呢?著者研究中国历史得到了一个教训,就是任何激烈的改革其后必有反动,足以将改革抵消,使其仍复原位。”因此,中国既要“彻底实行民主主义”,又必须采取“和平”、“渐进”的方式。这也是因为“实行民主政治不仅是一个政治上的制度之问题,乃确是涉及全部文化教育的一个问题”。中国当代自由主义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由于其政治主张长期与中国的国情相距甚远,因而未能对中国的学术界产生影响。这种局面一直延续到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十一届三中全会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进行了总结,特别是纠正了建国后一定时期存在的“左”的错误,为社会主义建设制定了新的纲领,改革开放由此展开。更为重要的是,文革期间知识分子思想受压制的局面得到了根本改观。在这种情况下,自由主义知识分子拿起笔写下了很多作品,不仅表现在文学方面,也表现在社会科学方面。所以,80年代中国的思想界异常活跃,出现了所谓“新启蒙主义”。他们直接从早期的法国启蒙主义和英美自由主义中摄取思想的灵感。不管“新启蒙思想者”自觉与否,“新启蒙思想”所欲求的是西方资本主义的现代性。在政治上,“新启蒙主义”主张实行代议制民主;经济上,实行经济自由,由市场调节社会资源分配;在文化方面,吁求“自由”与“解放”,倡导自由主义价值观。80年代后期,由于世界局势的变化,特别是苏东剧变后,“新启蒙思想者”内部发生分化,一部分人的思想主张与我国当时改革的目标有一致之处,另一部分人则以我国经济政治改革的反对派面目出现,因而受到一定程度的批判。90年代后期,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尤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深化,“自由主义”又一次成为中国思想界的热点话题之一。当然,这时候的自由主义与过去一样,不仅在其阵营内部争论颇多,其阵营以外也引起了众多学者的批评。总结不管是严复,还是胡适抑或是其他著名的代表人物,这些自由主义者,他们虽然在自由主义思潮时期产生了巨大影响,就像胡适所热心的自由主义运动,不以解除民众的痛苦为己任,相反,高踞与民众之上,缺乏对民众的信任。胡适并不真正懂得中国的民众,也没有与民众息息相通,他很少甚至藐视参与群众性的政治运动,与轰轰烈烈的大众生活总是相隔太远,他喜欢坐而论道,一副学院派的处世方式,结果是与广大民众之间划了一道无形的难以逾越的鸿沟,产生了隔阂与疏离,因而无法把自己的思想理论变成现实的物质力量,无法找到民主政治与普通群众的结合点,故其张扬的“自由”、“民主”观点除了在自由知识分子中产生共鸣外,缺乏应有的社会基础。一种失去民众支持与响应的理论,纵使有其合理性,超前性,也必然导致其理论生命的枯竭,政治实践的失败。1949年,当国共两党在战场上最后决战并由此决定中国未来的政治前途时,实际上也宣告了近代中国自由主义的失败。精炼、深刻而常为学者引述的是殷海光所说的“先天不足,后天失调”八字。“先天不足”是指现代中国自由主义内部思想根基不正,“后天失调”是指其外部环境的匮缺。关于“先天不足”。胡伟希指出,20世纪中国自由主义思想根源主要来自西方,但自由主义传入中国后发生了重大变形:自由主义被作为救亡的工具和手段,加以使用,遮蔽了其内在的价值;个体至上的原则被弱化;经济自由主义被忽视;受“精英政治”思想支配,与民众保持有天然距离;视理性为万能,使自由主义没有发展成西方近代那样声势浩大的社会改革运动等。关于“后天失调”。美国学者格里德指出:“自由主义之所以失败,是因为中国那时正处在混乱之中,而自由主义所需要的是秩序⋯⋯它的失败是因为中国人的生活是由武力来塑造的,而自由主义的要求是,人应靠理性来生活。简言之,自由主义之所以失败,乃因为中国人的生活是淹没在暴力和革命之中的,而自由主义则不能为暴力与革命的重大问题提供什么答案。20世纪中国的自由主义者在特殊的社会历史环境中,以不同的态度和方式表达和追求着共同的自由主义理想。在激进主义、保守主义等各种各样的社会政治和文化思潮中,自由主义作为一种改良主义思潮独树一帜。虽然中国的自由主义运动最终流产了,但它留下了一笔宝贵的思想遗产,恩泽至今。参考文献[1]胡适哲学思想资料选(上)[C].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2]中国现代思想史资料简编[C].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2.[3]中国现代哲学史资料汇编(第1集第3册)[C].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81.[4]中国现代哲学史资料汇编(第4集第2册)[C].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81.[5]张东荪文化论著辑要[C].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5.[6]金明馆丛稿二编[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7]殷海光文集[C].台北:桂冠图书有限公司,1985.[8]殷海光.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