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2 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第4课时)(分层作业)-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高效课堂(人教版2024)(解析版)_第1页
课题2 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第4课时)(分层作业)-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高效课堂(人教版2024)(解析版)_第2页
课题2 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第4课时)(分层作业)-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高效课堂(人教版2024)(解析版)_第3页
课题2 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第4课时)(分层作业)-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高效课堂(人教版2024)(解析版)_第4页
课题2 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第4课时)(分层作业)-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高效课堂(人教版2024)(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课题2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课时4走进科学探究【基础达标】1.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学习化学最重要的方法是(

)A.

计算

B.

测量

C.

实验

D.

推理【答案】C【解析】实验是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实验以及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和分析等,可以发现和验证化学的原理,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并获得新的化学知识。计算、测量和推理也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但都没有实验更加重要。故选C。2.(2024·河南信阳·二模)下列蜡烛及其燃烧的过程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蜡烛折断 B.石蜡熔化 C.蜡油凝固 D.蜡烛燃烧【答案】D【解析】A、蜡烛折断中形状发生变化,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B、石蜡熔化中状态发生变化,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C、蜡油凝固中状态发生变化,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D、蜡烛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水与二氧化碳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该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3.在生日时我们通常会吹蜡烛许愿,在蜡烛燃烧过程可以看到蜡烛火焰分为三层,其中温度最高的为(

)A.外焰 B.内焰 C.焰心 D.一样高【答案】A【解析】蜡烛燃烧过程中外焰燃烧最充分,温度最高,故选A。4.四位同学讨论对观察的理解,你认为正确的是(

)A.小丽:眼睛看现象就是观察B.小军:感觉器官感觉现象就是观察C.小明:肉眼不易观察时借助仪器也观察不到D.小红:以上三种说法都对【答案】B【解析】A.眼睛看现象,不一定能进行全面、伸入的察看,所以不一定就是观察,故选项说法错误;B、感觉器官感觉现象,对周国事物或现象进行全面、伸入的察看,所以是观察,故选项说法正确;C、肉眼不易观察时借助仪器可以观察,如细胞的结构,故选项说法错误:D.根据上述分析,选项说法错误。故选B。5.下列关于蜡烛燃烧的实验现象叙述,错误的是(

)A.蜡烛在空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火焰,放热,有黑烟B.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C.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有水珠D.用火柴点燃刚熄灭时蜡烛上方飘出的白烟,蜡烛能重新燃烧【答案】B【解析】A.蜡烛在空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火焰,放热,有黑烟(不完全燃烧),故选项实验现象叙述正确;B、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是实验结论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实验现象叙述不正确;C,石蜡燃烧能生成水,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个冷而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有水珠,故选项实验现象叙述正确;D.白烟是石蜡蒸凝成的石蜡固体,具有可燃性,用火柴点燃刚熄灭时蜡烛上方飘出的白烟,蜡烛能重新燃烧,故选项实验现象叙述正确。故选B。6.用小刀切下石蜡并放入水中,该实验不能说明的是()A.石蜡的密度 B.石蜡的硬度 C.石蜡的溶解性 D.石蜡的可燃性【答案】D【解析】A、将石蜡放入水中,浮在水面上,说明石蜡密度比水小,选项A不符合题意;B、用小刀能切下,说明石蜡质软,即石蜡硬度小,选项B不符合题意;C、将石蜡放入水中不溶解,说明石蜡不溶于水,选项C不符合题意;D、用小刀切下石蜡并放入水中,无法说明石蜡是否可燃性,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7.如图是对蜡烛燃烧的探究实验,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该实验验证了蜡烛燃烧的所有生成物B.甲图实验可以比较出蜡烛火焰各层的温度高低C.乙图实验可验证蜡烛燃烧后有二氧化碳生成D.丙图的白烟是蜡烛燃烧生成的可以燃烧的气体【答案】B【解析】A、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甲验证的是蜡烛各层火焰的温度高低,乙生成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液滴,检验的是是否有水生成,丙点燃的白烟是石蜡固体小颗粒,没有验证是否有二氧化碳生成,错误;B、将火柴梗伸入火焰1~2S拿出,炭化越严重温度越高,甲图实验可以比较出蜡烛火焰各层的温度高低,正确;C、乙图实验可验证蜡烛燃烧后有水生成,错误;D、丙图的白烟是蜡烛熄灭后温度降低,石蜡蒸汽凝结成的石蜡小颗粒,错误;故选B。8.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活动中,你体会到化学学习的主要特点(

)①关注物质的变化;②关注物质的变化过程及其现象;③关注物质的性质;④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和比较,得出有价值的结论。A.

②④

B.

②③

C.

①②③④

D.

②③④【答案】C【解析】化学学习的特点是:①关注物质的性质;②关注物质的变化及变化时伴随着的现象;③关注物质变化的过程以及对结果的解释和讨论。对物质在变化前、变化中和变化后的现象,进行系统地、细致地观察和描述,而不是孤立地关注物质的某种性质或变化,经过比较和分析等思考过程,得出可靠的结论。故选C。9.为了区别酱油和食醋,小光提出:“可以用闻气味的方法区分酱油和陈醋。”就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A.猜想与假设 B.设计实验 C.收集证据 D.解释与结论【答案】B【解析】科学探究包括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得出结论、实验反思与评价等,小光提出:“可用闻气味的方法区分酱油和陈醋”,这属于设计实验方案。故选B。10.某化学小组按照下列图示步骤探究蜡烛及其燃烧实验。(1)实验I中小木条(填字母)处最先变黑,原因是。(2)实验II中分别用干冷的烧杯和内壁用澄清石灰水润湿的烧杯先后罩在火焰上方,可以观察到第一个烧杯内壁出现水珠,第二个烧杯内壁。写出蜡烛燃烧的文字表达式。(3)实验Ⅲ中,若用燃着的火柴接近导管另外一端,导管口出现火焰。说明蜡烛火焰中导出的物质是(选填“气体”、“液体”或“固体”)。(4)实验IV中蜡烛又被点燃,说明蜡烛熄灭时产生的白烟(选填“是”或“不是”)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答案】(1)a;外焰温度最高(2)石灰水变浑浊;石蜡+氧气点燃→(3)气体(4)不是【解析】(1)蜡烛的火焰分为三层,外焰温度最高,所以实验I中小木条a处最先变黑,故填:a;外焰温度最高;(2)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所以第二个烧杯内壁石灰水变浑浊;烧杯内壁出现水珠,说明有水生成,烧杯内壁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由此可得出蜡烛(主要成分石蜡)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石蜡+氧气点燃→二氧化碳+水,故填:石灰水变浑浊;石蜡+氧气点燃(3)石蜡沸点较低,受热易变成石蜡蒸气,具有可燃性,所以实验Ⅲ中,用燃着的火柴接近导管另外一端,导管口出现火焰,故填:气体;(4)实验IV中蜡烛又被点燃,蜡烛熄灭时产生的白烟,是石蜡蒸气遇冷凝结而成的石蜡固体小颗粒,并不是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故填:不是。【能力提升】11.将“跳跳糖”放入水中,有无色气体产生。小军同学提出以下研究此气体成分的设想,其中不可能获得正确结论的是(

)A.收集气体并观察 B.送交食品检验部门检测C.查阅 D.咨询生产厂家工程师【答案】A【解析】A、收集气体并观察,只能获取表面物理现象,对是什么气体根本无法作出判断,此选项符合题意;B、送交食品检验部门检测,可知气体成分,此选项不符合题意;C、通过查阅资料,可知气体成分,此选项不符合题意;D、咨询生产厂家工程师,可知气体成分,此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12.(2024·湖南·模拟预测)“天宫课堂”第四课在空间站与地面同步探究了蜡烛燃烧实验。实验观察到空间站蜡烛火焰呈球形(图1),地面实验蜡烛的火焰呈锥状(图2),而且火焰比地面实验显得微弱。下列分析正确的是()①空间站的蜡烛燃烧只发生化学变化②空间站失重条件下蜡烛燃烧热气流向四周扩散,火焰呈球状,地面上蜡烛燃烧热气流向上扩散,火焰呈锥状③空间站内没有空气,因此蜡烛燃烧火焰微弱④空间站失重条件下氧气流动性差,蜡烛燃烧的火焰比较微弱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②④ D.①③④【答案】C【解析】①蜡烛燃烧生成新物质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化学变化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蜡烛燃烧过程中伴随着石蜡熔化,石蜡熔化只是状态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②从图1和图2可以看出,空间站失重条件下蜡烛燃烧热气流向四周扩散,火焰呈球状,地面上蜡烛燃烧热气流向上扩散,火焰呈锥状,故正确;③根据题干信息,空间站火焰比地面实验显得微弱,可能是空间站失重条件下氧气流动性差,而不是空间站内没有空气,故错误;④根据题干信息,空间站火焰比地面实验显得微弱,可能是空间站失重条件下氧气流动性差,故正确;故选:C。13.某同学利用如图创新实验对蜡烛及其燃烧过程进行探究。当蜡烛燃烧约1分钟后,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U型管内出现大量水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蜡烛燃烧过程中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B.该实验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C.吹灭蜡烛时,观察到的白烟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D.该创新实验现象明显,便于观察【答案】C【解析】A、蜡烛燃烧生成新物质CO2和H2O,属于化学变化,蜡烛在燃烧的过程中会融化成液体,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变化中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故A正确;B、烧杯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U型管内附着大量水雾,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故B正确;C、固体小颗粒悬浮于空气中形成烟,小液滴悬浮于空气中形成雾,蜡烛熄灭时气化的石蜡蒸汽会凝结成固体小颗粒,悬浮于空气中,形成白烟,所以吹灭蜡烛产生白色烟,故C错误;D、该实验中容易观察到烧杯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也能方便观察到U型管内有水雾,操作方便,故D正确;故选C。14.在蜡烛及其燃烧探究实验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燃烧中石蜡融化B.产物水蒸气凝结成小水珠C.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白烟D.产物CO2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答案】D【解析】A、燃烧前石蜡融化只是物质的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误;B、产物水蒸气凝结成小水珠只是物质的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误;C、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白烟是石蜡的固体颗粒,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误,B、产物CO2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正确;故选D。15.关于蜡烛及其燃烧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图一中将一根火柴迅速平放在火焰中,焰心部分炭化变黑最明显B.图二中将短玻璃管一端伸入烛芯附近,在另一端用火柴点燃,也有火焰产生C.图三中用火柴去点蜡烛刚熄灭时的一缕白烟,蜡烛重新被引燃D.图四中用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到烧杯内壁有水珠【答案】A【解析】A、蜡烛外焰温度最高,故图一中将一根火柴迅速平放在火焰中,外焰部分炭化变黑最明显,符合题意;B、图二中将短玻璃管一端伸入烛芯附近,在另一端用火柴点燃,也有火焰产生,这是因为蜡烛燃烧产生的火焰是由气态物质燃烧形成的,不符合题意;C、图三中用火柴去点蜡烛刚熄灭时的一缕白烟,白烟是石蜡蒸汽凝结成的固体小颗粒,具有可燃性,故蜡烛重新被引燃,不符合题意;D、蜡烛燃烧生成了水,故图四中用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到烧杯内壁有水珠,不符合题意。故选A。16.某兴趣小组对蜡烛燃烧火焰的焰心进行了如下探究。经查阅资料可知:蜡烛的主要成分是石蜡,白色固体,质软、沸点低。(1)点燃蜡烛,将一根小木条迅速平放入火焰中,约1s后取出,现象如图A,这证明焰心。(2)向焰心处斜向插入一支短玻璃管,发现玻璃管中无明显现象(如图B),在玻璃管的上口点燃,上口产生火焰,请归纳焰心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3)蜡烛的主要成分是石蜡,燃烧时冒出黑烟,上方罩干冷的烧杯,发现有水雾出现,立即倒转,加澄清石灰水,发现变浑浊。请判断其燃烧产物是。【答案】(1)温度最低(2)气态可燃性(3)水和二氧化碳【解析】(1)点燃蜡烛,将一根小木条迅速平放入火焰中,约1s后取出,木条两边发黑,中间未变色,这证明焰心温度最低,故填:温度最低。(2)向焰心处斜向插入一支短玻璃管,发现玻璃管中无明显现象,在玻璃管的上口点燃,上口产生火焰,说明焰心物质的状态是气态,属于物理性质,该物质能燃烧,说明该物质具有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故填:气态;可燃性。(3)蜡烛燃烧时冒出黑烟,上方罩干冷的烧杯,发现有水雾出现,立即倒转,加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蜡烛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故填:水和二氧化碳。17.某兴趣小组利用蜡烛进行探究实验,探究蜡烛熄灭后的白烟的成分。实验装置如图,将牛角管尖端部分深入蜡烛内焰和焰心的交界处,用注射器在另一端抽取白烟,待白烟充满整个牛角管时,将牛角管放在外焰处,然后推注射器,可以观察到白烟燃烧。待牛角管冷却后,可以观察到水面上漂浮着一层石蜡。(1)根据实验现象,推测石蜡的物理性质:____________(任写一点)。(2)白烟的成分是____________。【答案】(1)红色、固体、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任写一点即可)(2)石蜡或石蜡的固体小颗粒【解析】(1)由图可知,石蜡为红色的固体;牛角管冷却后,可以观察到水面上漂浮着一层石蜡,说明石蜡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2)用注射器在另一端抽取白烟,待白烟充满整个牛角管时,将牛角管放在外焰处,然后推注射器,可以观察到白烟燃烧,说明该白烟是石蜡或石蜡的固体小颗粒。【拓展延伸】18.在下列蜡烛燃烧的实验中,对有关实验现象和要点的描述错误的是(

)A.

实验1中蜡烛火焰逐渐变小直至熄灭

B.

实验2白瓷板表面无明显变化

C.

实验3外焰部分的火柴梗最先碳化

D.

实验4成功的关键是导管不宜过长【答案】B【解析】A、随着蜡烛的燃烧,烧杯内氧气逐渐减少,二氧化碳逐渐增多,蜡烛火焰会逐渐变小直至熄灭,故A不符合题意;B、石蜡燃烧不充分会产生炭黑,实验2白瓷板表面有黑色物质出现,故B符合题意;C、温度越高,火柴梗越易碳化,实验3外焰部分温度最高,火柴梗最先碳化,故C不符合题意;D、导气管太长,石蜡蒸气冷凝,不能从导管末端导出,不能出现“子母焰”现象,所以实验4成功的关键是导管不宜过长,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19.阅读下面的科普短文,然后回答相关问题:酿造酱油是将大豆中的蛋白质经发酵分解成有鲜味的氨基酸而制成的调味品,生抽和老抽均属于酿造酱油。生抽颜色浅,味道鲜咸,可替代食盐使用,适合凉拌和炒菜。老抽颜色深,味道鲜美微甜,适合给卤味腊味菜肴上色。酱油中氨基酸态氨含量越高,酱油品质越好。为探究温度、放置时间及氧气量对酱油品质的影响,实验小组取等量同种酱油,分别装入多个的透明玻璃瓶和透明保鲜瓶(保鲜瓶挤出盛放的物质后,空气不会进入),密封后置于不同温度的恒温箱中进行实验,检测L*值,L*值越大,酱油品质越好。实验1实验2实验操作每隔15天,从不同恒温箱中取未开封的玻璃瓶中的酱油,检测L*值将恒温箱中的两瓶酱油,每隔15天各倒出酱油,检测L*值检测结果高温会破坏酱油中的氨基酸,使酱油中的糖分焦化变酸。夏天,酱油容易长出一层白膜,这是由于产膜性酵母菌污染背酱后引起酱油发霉的现象,食用后对人体有害。(1)酿造酱油的过程属于(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2)辨别生抽与老抽的方法(写一条即可)。(3)酱油在夏天会长出白膜的原因是。(4)分析实验2的检测结果,得出的结论是。(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A.酱油最好低温密封保存B.氨基酸态氮含量越高,酱油品质越好C.烹制菜肴时,高温会使酱油中的糖分焦化【答案】(1)化学变化(2)观察颜色,生抽颜色浅,老抽颜色深(3)产膜性酵母菌污染背酱后引起酱油发霉的现象(4)其它条件相同时,氧气含量越高,酱油品质越差(5)ABC【解析】(1)酿造酱油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2)生抽颜色浅,味道鲜咸,老抽颜色深,味道鲜美微甜,则可通过颜色鉴别。(3)由短文可知,夏天,酱油容易长出一层白膜,这是由于产膜性酵母菌污染背酱后引起酱油发霉的现象。(4)由实验2的图像可知,透明玻璃片中的L*值较低,而保鲜瓶挤出盛放的物质后,空气不会进入,则说明玻璃片中会有空气进入,则说明其它条件相同时,氧气含量越高,酱油品质越差。(5)A、高温会破坏酱油中的氨基酸,则酱油最好低温密封保存,该选项说法正确;B、由短文可知,酱油中氨基酸态氨含量越高,酱油品质越好,该选项说法正确;C、由短文可知,高温会使酱油中的糖分焦化变酸,该选项说法正确。故选ABC。20.(2024·辽宁抚顺·一模)《蜡烛的化学史》是英国科学家法拉第所著的传世科普经典。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对蜡烛燃烧展开了以下探究。任务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