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六-幼儿社会交往教育指导_第1页
项目六-幼儿社会交往教育指导_第2页
项目六-幼儿社会交往教育指导_第3页
项目六-幼儿社会交往教育指导_第4页
项目六-幼儿社会交往教育指导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学前教育专业

主编李洪亮幼儿社会教育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知识有限创意无限欢迎大家学习幼儿社会教育项目六幼儿社会交往教育指导任务1幼儿社会交往教育的理论分析

一、幼儿社会交往教育及其意义(一)幼儿社会交往教育1.社会交往与幼儿社会交往社会交往是指人类社会的人际关系,是人们

在社会生活中运用语言符号系统或非语言符号系

统相互之间交流信息、沟通情感的过程,是个人

与个人、个人与团体或团体与团体之间交互作用、交互影响的方式和过程。

社会交往是文化传播的手段,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要,也是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

幼儿社会交往是指幼儿在学习和生活过程

中,借助于语言或非语言系统与他人进行沟通与情感交流的活动。幼儿社会交往的形式包括幼儿与成人(父母、教师等)的交往和幼儿与同伴的交往,交往的内容包括交往态度(包括主动交往、被动交往、相互交往等)、行为习惯(包括礼貌、诚实、爱护公物、维护环境整洁等)和交往能力。

交往能力是人们在社会交往过程中运用交往策略、交往技能以及建立与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

幼儿社会交往能力具体包括合作、分享、轮

流、助人、遵守规则、解决冲突、应付挫折与变化等几个方面的能力。

通过与他人的交往,幼儿逐步学会合理地表达自己的愿望,了解他人的观点想法和情绪状态,并适时调节自己的行为,逐渐学会与人友好相处,更好地适应并融入社会生活,完成个体的社会化。2.幼儿社会交往教育作为社会性动物,婴儿从一出生就拥有强烈的与外界互动沟通的意愿,但其交往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这需要成人为其创设适宜的社会交往情境,通过与周围人不断的沟通与交流而形成,可见,社会交往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幼儿社会交往教育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和条件,激发幼儿社会交往的意愿,引导幼儿学习社会交往技能,培养幼儿良好的社会交往行为的活动。

其目的在于通过为幼儿提供交往的机会,构建人际交往的平台,使幼儿形成关心、理解、尊重和赞赏他人的人际交往态度,学习与掌握人际交往的技能,逐渐学会与人友好相处。(1)亲子交往教育活动。(2)师幼交往教育活动。(3)同伴交往教育活动。

依据幼儿社会交往的主要对象,将幼儿社会交往教育分为亲子交往教育活动、师幼交往教育活动和同伴交往教育活动。(二)幼儿社会交往教育的意义幼儿的社会交往活动是幼儿社会化的基本途径。在幼儿阶段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幼儿进行社会交往教育,不仅有利于幼儿学会与其他社会成员的交往,而且对于幼儿长大之后的社会交往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1.社会交往有益于幼儿个体的社会化2.社会交往有助于幼儿安全感和归属感的形成3.社会交往有利于幼儿自我意识和人格的发展4.社会交往能够促进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

二、幼儿社会交往教育的目标与内容(一)小班(3~4岁)幼儿社会交往教育的目标与内容小班幼儿已经形成了初步的社会交往意愿,愿意与其他幼儿一起游戏、活动;对父母有很强的情感依恋,随着进入幼儿园,幼儿与教师也逐渐形成依恋关系。

但由于幼儿行为的冲动性较强,自制力较差,因此社会交往的技能较低,在同伴接触中经常发生冲突。

这就需要成人给予指导,提高幼儿的社会交往认知,进一步激发幼儿社会交往的意愿,从而促进幼儿社会交往技能的提高。1.教育目标小班(3~4岁)幼儿社会交往教育的目标与内容如表6-2所示。表6-2

小班(3~4岁)幼儿社会交往教育的目标与内容2.教育内容与要求

(1)亲子交往。①引导幼儿知道父母的姓名。②知道班级中同伴的姓名与性别。③指导幼儿尊敬父母,不对父母乱发脾气。

(2)师幼交往。①引导幼儿逐步听懂教师的指令,并按照指令行动。②帮助幼儿积极与教师交往,并体验到共同生活的乐趣。(3)同伴交往。①引导幼儿尽快熟悉班级同伴,并愿意与同伴一起游戏。②引导幼儿愿意与别人分享玩具,不干扰和妨碍别人的游戏活动。(二)中班(4~5岁)幼儿社会交往教育的目标与内容中班幼儿社会交往的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对同伴的了解加深,能识别熟悉人的情感反应,并初步表现出关心、友好、分享、助人等亲社会行为;社会交往意愿强烈,在社会交往中能掌握简单的社会交往技巧,以保证社会交往活动的正常开展。

1.教育目标

中班(4~5岁)幼儿社会交往教育的目标与内容如表6-3所示。表6-3

中班(4~5岁)幼儿社会交往教育的目标与内容2.教育内容与要求(1)亲子交往。①引导幼儿了解父母的职业,感受父母对自己的情感。②教育幼儿有事情告诉父母。③帮助幼儿愉快地与父母一起参加集体活动。(2)师幼交往。①指导幼儿了解教师工作的辛苦,从而产生对教师的积极情感。②帮助幼儿体验教师对自己的爱,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

③引导幼儿遇到问题主动寻求教师的帮助。(3)同伴交往。①引导幼儿知道好朋友的爱好与特点。②引导幼儿与同伴友好游戏,学会分享、合作与谦让。③教育幼儿学会关心同伴,不欺负弱小。(三)大班(5~6岁)幼儿社会交往教育的目标与内容大班幼儿社会交往的能力与水平有了进一步的提升,愿意与同伴交往,并在交往中实践积极的交往方式,采取较高级的社会交往技巧,合作意识增强,形成了稳定的同伴关系。

对父母和教师的理解也加深,并能积极帮助他们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在与他人交往中,开始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以维持良好的社会关系。1.教育目标大班(5~6岁)幼儿社会交往教育的目标与内容如表6-4所示。表6-4

大班(5~6岁)幼儿社会交往教育的目标与内容2.教育内容与要求(1)亲子交往。①引导幼儿进一步了解父母的爱好,知道父母为自己所做的事情,学会感恩。②引导幼儿学会关心父母,如不打扰父母工作和休息。③教育幼儿愿意与父母分担工作与生活中的辛苦,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

事情。(2)师幼交往。①教育幼儿听从教师的劝告,不做危险的事情。②引导幼儿主动帮助教师承担力所能及的简单任务。

(3)同伴交往。①指导幼儿用轮流、合作、交换、等待等策略与同伴共同做事、游戏。②引导幼儿在与同伴发生矛盾时学会协商解决。③引导幼儿主动帮助比自己小的小朋友做事、游戏。三、幼儿社会交往教育的实施建议(一)为幼儿社会交往创造条件,提供时间和空间(二)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幼儿的社会交往活动(三)做到教育要求的前后一致性和一贯性任务2幼儿社会交往专门教育活动指导一、亲子交往教育活动指导(一)亲子交往教育活动指导1.活动前的准备活动前,先要了解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这是教育目标确定与内容选择的前提。

小班幼儿更多的是对父母情感上的依恋和躯体上的依偎,中大班之后幼儿逐步深入地理解父母的爱好特点、职业性质等抽象内容,在情感上也逐渐能够理解父母对自己的付出,懂得感恩。因此在具体的目标确定及内容选择时,需依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进行。其次,教师要做好物质准备和经验准备。

许多活动需要物质准备,如有的活动需要录音机、磁带,有的活动需要幻灯片、电脑,有的活动需要图片、卡片,有的活动需要一定的场地与实物。2.活动的实施在活动开始部分教师要引起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教师组织活动的方式一般有讲故事、引导幼儿看图片、欣赏录像资料等,如大班社会活动“我的爸爸”,教师先请戴着面具的神秘客人上场,摘下面具后幼儿知道是爸爸,激发幼儿与爸爸一起游戏的欲望。在活动的展开部分中,教师要注意教育内容的丰富性与趣味性,活动进程的紧凑性与完整性。

以大班社会活动“我的爸爸”为例,先后通过“找爸爸”“找宝宝”“心灵告白”三个游戏,分别让幼儿和爸爸根据不同的特征正确地找到对方,然后父子(女)之间进行心灵的沟通,整个活动完整、充实。3.活动的反思亲子交往主要是发生在家庭中的交往活动,仅通过幼儿园教育来加深幼儿对父母的情感认识,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因此亲子交往教育活动更要延伸到幼儿的家庭生活中,使幼儿在家与父母充分交往,通过开展亲子活动,促进亲子关系的健康发展。(二)亲子交往教育活动案例分析案例6-1

大班社会活动设计:我的爸爸一、活动目标1.促进幼儿对爸爸的了解,激发幼儿对爸爸的情感。2.使家长懂得如何正确地和孩子交流,做孩子的朋友。3.融合亲子之情。二、活动准备1.教师准备:了解幼儿的家庭,特别是一些特殊家庭,了解幼儿绘画调查表的内容及与部分家长交流。2.幼儿准备:完成调查表,用绘画的形式表现爸爸的职业、爸爸最喜欢的人、最喜欢做的事、最不喜欢的东西等。幼儿统一服装。3.材料准备:各式面具、大头娃娃、视频展示台、音乐。三、活动过程(一)导入活动(二)游戏一:找爸爸(三)游戏二:找宝宝(四)游戏三:心灵告白(五)总结四、活动延伸通过家长园地、家长会等形式向爸爸们提出关心孩子教育的建议:(1)走近孩子,创造一种和谐的家庭氛围。(2)亲近孩子,每天与孩子共享一段时光。(3)关心孩子,了解孩子的生理和心理。

(4)教育孩子,让孩子明白为人处世的原则。二、师幼交往教育活动指导(一)师幼交往教育活动指导1.活动前的准备教师要了解幼儿与教师交往的年龄特点,知道不同年龄段幼儿与教师的交往方式、交往内容存在显著差异。2.活动的实施

由于社会交往是实际发生的活动,因此在教育活动实施过程中,通过情境表演的方式更容易引起幼儿的兴趣。

幼儿通过参与情境表演,能发展认识、升化情感,并能掌握有效的师幼交往策略。3.活动的延伸

幼儿在幼儿园的主要交往对象就是教师,在园的一日生活中几乎无时无刻不与教师交往。

幼儿的日常师幼交往经验可以迁移到课堂教学中得到总结与升华,同时在课堂教学中升华的经验又可以应用到日常师幼交往中,两者相互借鉴、相互促进。

因此,教师应将教学中幼儿所学到的经验延伸到日常生活当中。(二)师幼交往教育活动案例分析案例6-2

小班社会活动设计:我和老师做朋友一、活动目标1.了解和熟悉老师,学会使用“谢谢”“不客气”等礼貌用语。2.通过活动增进老师和幼儿间的情感。二、活动准备插塑玩具、吹塑纸屑、脸盆、毛巾。三、活动过程1.组织讨论。2.操作探索。3.总结交流。三、同伴交往教育活动指导(一)同伴交往教育活动指导1.活动前的准备教师要清楚地知晓幼儿同伴交往发展的年龄特点。

对新入园的幼儿来说,班级是他们所经历的第一个集体生活组织,要求他们熟悉和适应班级生活的环境和要求,适应新的人际关系,学会与不同的同伴打交道。但由于他们缺乏集体生活经验,在班级中比较被动或不知所措,因此同伴之间关系比较松散。中班幼儿已经习惯了班级生活规范和制度,也形成了比较稳定同伴关系,在班级交往中表现出较强的主动性。大班幼儿班级生活出现了新的特点,幼儿之间关系开始分化,大部分幼儿之间形成了稳定的同伴、朋友关系,幼儿表现出强烈的集体感和集体荣誉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班级的各种事务,社会交往技能也更趋于成熟。

不同年龄班幼儿同伴关系发展的特点是教师组织教育活动的基本依据。2.活动的实施首先,应为幼儿创设具体的人际交往情境,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让他们在轻松、友

好、快乐的氛围中参与交往。其次,应引导幼儿学习同伴交往的技巧。再次,组织幼儿运用同伴交往技巧。最后,总结同伴交往技巧。3.活动的延伸

通过社会交往教育活动使幼儿体验同伴交往的快乐,习得分享、合作、协商的社会交往技能之后,教师要将课堂教育活动适时延伸到幼儿的一日生活中,使幼儿在真实的交往情境中锻炼社会交往能力。(二)同伴交往教育活动案例分析案例6-3

小班社会活动设计:借玩具一、活动目标1.学习并探索向同伴借玩具的方法、策略。2.体验同伴交往的乐趣,增进社会交往能力。二、活动准备1.拖拉玩具、皮球、遥控汽车各一个;幼儿自带的长毛绒玩具2个;球、圈、若干。2.三段情境表演。三、活动过程1.观看情景表演“小兔玩拖拉玩具”。巩固运用交往的礼貌语言。2.观看情景表演“小兔玩皮球”,学习合作玩玩具的方法。3.观看情景表演“小兔玩遥控汽车”,学习交换玩玩具的方法。4.实践活动:玩玩具。案例6-4

大班社会活动设计:大家合作才能赢一、活动目标1.认识到很多事情是需要大家合作才能做好。体会到合作、协调一致才是活动成功的保证。2.学习一些合作的方法和技能,培养其合作的能力。二、活动准备1.用一张大报纸,中间挖三个洞,作出“盔甲”。准备若干个“盔甲”。2.布置一个“小山头”,上面可插小红旗。3.平衡木或积木搭成的小桥2~3个,山洞2~3个,进行曲录音或小鼓。三、活动过程1.组织“插红旗”游戏。2.请幼儿想一想,在我们生活中、学习中有什么事情需要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合作完成,怎样做才能合作好。四、活动延伸1.户外活动时,可组织幼儿进行“两人三足跑”,“两人一前一后穿长木拖鞋竞走比赛”等,使幼儿进一步体验到合作、协调一致是活动成功的保证。2.可组织幼儿收集破旧的儿童图书,大家分工合作,剪贴编一本新书。任务3幼儿社会交往渗透教育活动指导一、幼儿园活动中的渗透教育(一)游戏活动中的渗透教育游戏是幼儿的天性,能有效促进幼儿社会交往能力发展:一方面,同伴交往主要在游戏中进行;另一方面,游戏本身就是一种交往方式,随着游戏水平的提高,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也不断发展。游戏在促进幼儿社会交往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教师应为幼儿提供开展各种游戏活动的条件和机会,让幼儿在愉快的游戏过程中发展社会交往能力。

游戏时,幼儿以愉快的心情,兴趣盎然地投入“现实生活”,对教师的启发、诱导很容易接受。

结构游戏、角色游戏等创造性游戏具有群体性,是幼儿对社会生活的一种再现,幼儿通过与同伴的共同活动,把最感兴趣的事情反映出来,从中学会共处,学会合作。

幼儿在游戏中扮演着各种角色,逐步认识理解角色的义务、职责,不断学习社会经验和行为准则,进而使同情心、责任心得到发展,并逐步养成互相帮助的良好品德。

可见,游戏是培养幼儿交往合作行为的最佳活动。

教师还应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将所学到的语句迁移到游戏中,促进幼儿语言交往能力的发展。

例如,幼儿学会说“请你帮帮我,好吗”句式,可以将其迁移到游戏中,学会说“请让一让,行吗”“请和我一起玩,好吗”“请你来娃娃家做客,好吗”等。(二)相关领域活动中的渗透教育幼儿园各领域的教育内容是相互渗透与交叉的。教师应该具有敏感的社会教育意识,善于在其他领域的教育活动中挖掘社会教育的资源,渗透幼儿社会交往教育。

健康领域活动可以培养幼儿勇敢、坚强、乐观的精神和相互配合的能力,如在各类竞赛性游戏中可以教育幼儿要团结一致,又如在抛接球、跳绳、玩皮球等游戏中可以教育幼儿要团结合

作、相互体谅。

语言领域的很多寓言故事和诗歌教学中都包含着社会交往教育的内容,如《狼和小羊》要幼儿懂得同伴间要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小羊过桥》教育幼儿在与同伴交往中要相互谦让。科学领域的操作性活动中可以培养幼儿相互合作的习惯,如在《物体的浮与沉》中,让幼儿分组合作实验,学习商量与协作的技能。

艺术领域的活动也渗透着交往教育的内容。音乐的最初功能之一就是人际交往手段,人们通过音乐彼此进行情感上的沟通。

教师可以通过提供结伴表演的机会,引导幼儿探索各种不同的交流与合作的方式,体会合作成功的快乐。(三)日常生活活动中的渗透教育生活活动是幼儿重要的学习途径,蕴含着丰富的学习资源与宝贵的学习契机,渗透着进行社会交往教育的机会,应运用多种教育形式将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贯穿于幼儿日常生活中。第一,利用晨间接待的机会进行社会交往教育,如向教师、同伴问好,和家人说再见。第二,在幼儿盥洗与如厕时,教育幼儿学会排队、等待和礼让,在集体活动中不推不挤。第三,充分利用散步时间。第四,劳动活动中渗透着幼儿社会交往的机会,如值日生劳动、种植园地、自然角的照养等活动中幼儿可以相互合作,共同完成任务。第五,利用幼儿间的冲突进行随机的渗透

教育。二、幼儿园与家庭、社区的合作共育(一)幼儿园与家庭的合作共育家园合作共育有利于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健康发展。

家园合作共育可以为幼儿创设更好的交往环境,提供更多的交往机会,同时可以扩大其交往范围。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是长期连续的过程,家长和教师之间需要有共同一致的目标,只有家园同步,才能更好地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首先,端正家长教育态度,树立社会交往教育意识。其次,调动家长教育积极性,提高家长教育水平。再次,针对个别幼儿实施矫正教育。(二)幼儿园与社区的合作共育社区生活客观上为幼儿接触同辈群体和发展社会交往能力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条件,如通过参观社区内的小学,幼儿不仅能够初步了解小学的环境设施、作息时间、活动内容等与幼儿园的不同,而且通过大胆地访问小学生,可以发展交往的主动性,锻炼交往的技巧和策略。教师还可利用社区教育资源进行社会交往教育活动的延伸。

例如,当幼儿玩娃娃家游戏时,随着游戏情节的发展而产生“带宝宝到医院应该怎样看病”的疑问,教师可以适时地组织幼儿参观社区医院,了解看病的过程,也可以邀请医生为幼儿进行简单的讲解,从而使游戏能够深入开展。项目小结

本项目分三部分探讨了幼儿社会交往教育的

理论与实践指导问题。

第一部分基本理论介绍,阐述了幼儿社会交

往教育的内涵、类型、价值以及各年龄段的目标

与内容。幼儿社会交往教育的类型包括亲子交往、师幼交往和同伴交往。幼儿社会交往教育的价值在于促进幼儿个体的社会化、有助于幼儿安全感和归属感的形成、有利于幼儿自我意识和人格的发展并能够促进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从发展幼儿的社会交往认知能力、培养幼儿积极的社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