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公共政策真题_第1页
2020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公共政策真题_第2页
2020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公共政策真题_第3页
2020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公共政策真题_第4页
2020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公共政策真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0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公共政策真题(总分:33.00,做题时间:120分钟)一、单选题(总题数:20,分数:0.00)1.下层决策者直接接受某一上层决策者的决策,上下界限分明、隶属关系严格的政策制定系统的内部结构属于()。

(分数:1.00)

A.线性结构

B.线性—参谋结构

C.职能结构

D.矩阵结构解析:政策制定系统的内部结构有四种类型:①线性结构,即下层决策者直接接受某一上层决策者的决策,上下界限分明,隶属关系严格;②职能结构,即下层决策者同时接受上层若干决策者的决策,而上层决策者每人负责某一专项问题的决策,下层决策者必须根据不同的专项问题接受不同的上层决策者的决策,即俗话讲的“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③线性—参谋结构,即下层决策者面对多个上层决策者,其中某一上层决策者是下层决策者直接的、必须服从的上级,其他上层决策者的决策对该下层决策者仅起“参谋指令”的作用;④矩阵结构,即下层决策者接受多个上层决策者的决策,其中某一上层决策者的决策具有经常性和主导性,其他上层决策者负责某一专项问题的决策。2.在西蒙的著作中,对管理性组织机构的决策过程进行开创性研究的是()。

(分数:1.00)

A.《政策分析》

B.《政策方向》

C.《管理行为》

D.《重新审查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解析: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心理学教授赫伯特·西蒙经过多年研究,于1947年正式出版了《管理行为》一书,它被认为是对管理性的组织机构的决策过程进行开创性研究的著作,也是西蒙1978年得以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主要著作。3.下列概念中,属于中观决策的是()。

(分数:1.00)

A.战术

B.策略

C.战略

D.办法解析:战略又称“宏观决策”,是指政策主体在一个较长的时间阶段上所要达到的主导全局的根本目标以及为目标的实现所作的资源配置和行动步骤的设想。策略又称“中观决策”,是政策主体对某一特定形势制定的具体的行动路线。战术又称“微观决策”,是指按照总的战略规划或战略部署,针对“一个一个的具体问题”制定的行动方案。4.一些国家和地区的高薪养廉政策所发挥的主要功能是()。

(分数:1.00)

A.引导功能

B.调控功能

C.分配功能

D.积极性管制功能

√解析:政策的积极管制功能是指条文规定使政策对象不能、不愿、不敢超出规范擅自行为。譬如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公务员制度条例规定高薪养廉,使公务员认识到奉公守法、忠于职守可以享有很好的待遇并有一个美好的前程,而贪污腐败、玩忽职守必定使这一切化为泡影。5.下列政策中属于基层政策的是()。

(分数:1.00)

A.省政策

B.市政策

C.县政策

D.乡政策

√解析:鉴于处于最低层级的乡政府不具有政策制定的功能,或者说决策功能不完全,而基本上是执行政策,所以将乡政策从地方政策中划出,另称为“基层政策”。6.社会团体影响公共政策的环节除了利益聚合、利益表达、政策监督之外,还包括()。

(分数:1.00)

A.政策沟通

B.政策输入

C.政策传递

D.角色替代解析:社会团体是通过利益聚合、利益表达、政策传递、政策监督四大环节对公共政策发生影响。社会团体能够有效地将个体公民的意见转化为明确的、一致的组织意见,从而形成可以向决策系统输入的明确的利益信息。7.美国学者林德布洛姆构建的政策过程模型是()。

(分数:1.00)

A.理性主义模型

B.渐进主义模型

C.混合扫描模型

D.精英模型解析:渐进主义模型是由美国学者林德布洛姆构建的。他的渐进主义思想始于1953年,而于1959年发表于《公共行政评论》春季号上的一篇论文中提出了“渐进调适的科学”这一概念。8.一般由对某一政策没有相关利益但有相近观点的专业机构或人士构成的政策网络是()。

(分数:1.00)

A.组织型政策网络

B.利益型政策网络

C.意见型政策网络

D.混合型政策网络解析:政策网络主要可以分为三大类:①利益型政策网络,通常由与某一政策有直接或间接利益关系的相关机构及其代表人士构成,它会受到利益集团的影响,但它本身又常常不是固化的利益集团。②意见型政策网络,一般由对某一政策没有相关利益但有相近观点的专业机构或人士构成。③混合型政策网络,则由对某一政策既有相关利益又有相近观点的机构及人士构成。9.在芭芭拉·尼尔森的议程确立过程模型理论中,政府决定对公共问题是否做出反应的行动所属的阶段是()。

(分数:1.00)

A.议题确认

B.议题采纳

C.议题重要程度排序

D.议题持续解析:芭芭拉·尼尔森建立了关于议程确立过程的另外一种重要模型。她将议程的确立过程分为四个具体阶段:①议题确认;②议题采纳;③议题重要程度排序;④议题持续。在第一阶段,某一问题受到注意,并被察觉到需要政府的行动。在第二阶段,政府决定对公共问题是否做出反应。在第三阶段,一旦公共问题被采纳,就需要对议程做出相应调整。在第四阶段,议题提升到决定阶段。针对问题的建议被提出来以待决策者考虑。10.公共政策的基本目标一般包括()。

(分数:1.00)

A.公平、效率、自由、安全

B.公平、效率、自由、稳定

C.公平、效率、自由、秩序

D.公平、效率、自由、富强解析:依据公共政策目标的地位,可有基本目标和具体目标之分。其中,基本目标又称元目标,在现代市场经济社会中,一般包括公平、效率、自由和安全等四种。11.围绕某一政策议题或对政策方案某些论证进行辩护的做法是()。

(分数:1.00)

A.政策审议

B.政策评估

C.政策探究

D.政策对话解析:政策探究是指围绕某一政策议题或对政策方案某些论证进行辩护的做法。换言之,政策探究旨在为探究者的政策主张得到决策者的采纳,而申述自认为有力而充分的理由,并以这些理由对政策主张给予支持性的辩护。12.在政策方案可行性分析的对象中,主要衡量政策的具体产出能否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分数:1.00)

A.经济可能性

B.行政可操作性

C.政治可行性

D.技术可行性

√解析:可行类似于可能,但属于极有可能发生和实现的趋势和状态,具体包括经济上、技术上、政治上、法律上等方面的可行性等。其中,技术可行性主要衡量政策的具体产出能否达到预期目的。它会直接针对方案是否会正常运行,如桥梁建设能否改善交通状况。13.负责落实公共政策的人员或组织是()。

(分数:1.00)

A.公共政策目标群体

B.公共政策监控主体

C.公共政策执行主体

D.公共政策终结主体解析:公共政策执行主体,是指负责组织落实公共政策的人员或组织,主要包括国家和地方的行政机关、司法机关、被赋予执行权的其他公共权力机关以及供职于这些机关的公职人员。14.政策执行后,包括政策产出评估和政策影响评估的公共政策评估类型是()。

(分数:1.00)

A.预评估

B.过程评估

C.效益评估

D.结果评估

√解析:结果评估是政策执行后对政策所取得结果的评估,包括政策产出评估和政策影响评估。结果评估的作用在于,由于政策运行过程已经全部结束,所以能较客观全面地对政策的制定过程与执行过程进行评估,指陈利弊和优劣,并且根据时间间隔的长短分析政策对政治生活、经济生活、社会生活和自然环境所产生的影响,评价政策产生的预期设想对环境的改进程度。15.人为地附加了与政策目标背离的其他内容,使政策执行超出了政策的基本要求,这种现象属于()。

(分数:1.00)

A.象征式政策执行

B.附加式政策执行

C.残缺式政策执行

D.替代式政策执行解析:附加式政策执行,即在执行公共政策过程中,人为地附加了与政策目标背离的其他内容,使政策执行超出了政策的基本要求,为谋取地方或个人利益提供方便。“土政策”就是这种附加式政策执行的典型表现。16.将观念形态的政策内容转化为现实形态的政策结果的系统被称为()。

(分数:1.00)

A.政策执行系统

B.政策制定系统

C.间接主体系统

D.直接主体系统解析:政策执行系统是将观念形态的政策内容转化为现实形态的政策结果的系统,一般由组织及其人员,特别是行政机关和政府公务人员组成。政策执行系统的基本功能是:①为政策方案的实施做好准备;②有效实施政策方案;③分析和总结执行情况。17.下列选项中,既是公共政策评估的基础和起点,也是评估活动有序进行的前提条件的是()。

(分数:1.00)

A.评估筹划

B.评估实施

C.评估总结

D.评估监控解析:评估筹划是评估的基础和起点,也是评估活动有序进行的前提条件。这个阶段主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为什么要进行评估?对什么对象进行评估?评估采取什么样的途径和方案?评估需要具备什么样的条件?18.建立在测量方法、统计分析与实验设计等技术条件基础上的政策评估方法属于()。

(分数:1.00)

A.价值评估

B.质化评估

C.规范评估

D.量化评估

√解析:量化评估建立在测量方法、统计分析与实验设计等技术条件的基础上,所以这种方法强调政策评估者对于测量方法、统计分析与实验设计等量化方法的娴熟运用。19.一项公共政策具有稳定性就意味着该政策所处的状态是()。

(分数:1.00)

A.非均衡状态

B.均衡状态

C.突变状态

D.终结状态解析:一项公共政策具有稳定性就意味着该政策处于一种均衡状态,这种均衡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公共政策稳定就是现行政策在受到来自外部和内部的压力影响下,仍然保持其既定的目标,由原来的执行机构按照既定的方式、沿着既定的方向继续得以实施。20.政策本身可以被看成一个系统,并且总是与其他政策相联系,这种观点体现出的是()。

(分数:1.00)

A.系统性原则

B.民主化原则

C.协调性原则

D.多样性原则解析:系统性原则是指社会上的一切事物都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关系,从而组成了多层次的复杂的社会系统。不仅政策本身可以被看成一个系统,而且它总是与其他政策相联系,处于一个政策系统之中。题中体现的就是系统性原则。二、多选题(总题数:5,分数:0.00)21.公共政策的三大要素包括()。

(分数:1.00)

A.公共问题

B.公共目标

C.公共权力

D.公共利益

E.公共组织解析:公共政策的三大要素是公共问题、公共目标和公共利益。公共问题的提出来自政治系统的环境的挑战以及政治系统自身的维持和存续的需要;公共目标的设定既可能是公共权力机关理性选择的结果,也有可能是非理性活动的产物。谋求公共利益的实现是公共政策的灵魂和目的,虽然事实上几乎每一项政策实施的结果总是一部分公民受益而另一部分公民受损。22.构成政策系统的三大子系统有()。

(分数:1.00)

A.主体系统

B.客体系统

C.反馈系统

D.支持系统

E.环境系统解析:政策系统是三大子系统即主体系统、支持系统、反馈系统构成的巨系统,并与其客体系统和环境有着频繁的互动和能量交换。23.科帕等学者提出的政策议程确立过程模型包括()。

(分数:1.00)

A.内参模型

B.外在创始模型

C.内在创始模型

D.动员模型

E.借力模型解析:科珀等学者根据政府在议程建立中所起的不同作用(即直接提出或间接提出政策问题)以及创始者扩散问题的程度和方向,提出外在创始模型、动员模型和内在创始模型三种政策议程确立过程模型。24.从学习的内容以及程度上看,政策学习的类型一般包括()。

(分数:1.00)

A.工具学习

B.概念学习或者问题学习

C.社会学习

D.组织学习

E.经验学习解析:政策学习存在着不同的类型,并且与政策学习的机制和效果等具有密切的关系。从学习的内容以及程度上,一般认为存在着三种类型的政策学习,即工具学习、概念学习或者问题学习、社会学习。25.公共政策终结的方式包括()。

(分数:1.00)

A.政策废止

B.政策替代

C.政策分解

D.政策合并

E.政策缩减

√解析:公共政策的终结应当由公共权力机关通过合法的程序作出决定,并以文件、公告等形式向社会宣布终结的指令。一般说来,政策终结的方式有五种:①政策废止,是政策终结的一种最直接、最彻底的方式。②政策替代,指用新政策取代旧政策,这种推陈出新的方式可以减少政策废止所带来的冲击。③政策分解,指将旧政策的内容按照一定的规则分解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各自形成一项新政策。④政策合并,指有些政策虽然被终止了,但它们所担负的功能并没有被取消,因而通过一定的程序,将仍然可行的部分重新组合后以一项新政策的面貌出现。⑤政策缩减,指采用渐进的方式对政策进行终结,以缓冲终结所带来的巨大冲击,逐步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减少损失。三、简答题(总题数:8,分数:0.00)26.简述经济环境对公共政策的决定性影响。

(分数:1.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经济环境对公共政策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无论何种性质的政策主体,其决策体制、政策目标、政策工具、政策行动等都要受到经济环境的制约。这种制约和影响表现为:

(1)经济环境是制定和执行公共政策的基本出发点。

(2)经济环境提供政策系统运行所必需的工具和资源。

(3)经济环境影响政策系统的经济目标取向。

(4)不同的经济形态对政策系统提出不同的要求,间接地影响政策导向、政策调整的范围、政策运作的方式以及政策质量。)解析:27.简述实质性政策议程的定义和三个必要因素。

(分数:1.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实质性议程是指认定那些影响深远和潜在意义重大的政策问题的议程。这些问题常常引发社会和决策者的高度重视和激烈争论。实质性政策议程有三个必要因素:

(1)相当数量公共资源的分配已岌岌可危。

(2)问题一定引发公民和公共政策制定者的广泛注意。

(3)问题必定蕴藏着巨大的变化。)解析:28.简述决策过程民主化的形式。

(分数:1.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民主决策或政策过程的民主化,是指保障公民和各种社会政治团体以及政策研究组织能够充分参与公共决策过程,保障政策内容尽可能地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与要求,在决策系统及其运行过程中形成民主的体制、程序和气氛。就形式而言,决策过程的民主化主要包括:

(1)在政策目标确立后,直接决策者要及时征求各部门、各地方的意见与建议,尤其要听取政策执行部门的意见。

(2)在征求意见时,力求广泛而全面。除了听取政策执行部门的意见,还要通过听证会等各种制度化形式,征求广大群众的意见。

(3)在实际决策过程中,要有一个反复研究和拟订、修改政策方案的过程,最大限度地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看法,完善决策。)解析:29.简述导致政策执行无效的因素。

(分数:1.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公共政策的无效执行是政策失灵的主要表现之一。导致政策执行无效的因素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执行机制与执行者素质的缺陷,这是导致政策失灵的重要原因。

(2)利益群体或压力集团的影响。当公共政策执行触动利益群体或压力集团的既得利益或是对他们不利时,他们便会想方设法地去抵制,或选择一些有利于他们利益实现的政策去执行。

(3)政策执行原则把握不好。公共政策执行必须坚持原则性、变通性和创造性相统一。如果三者关系处理不当,政策就会发生偏差,甚至导致政策失灵。

(4)政策执行环境的影响。公共政策是环境的产物,当政策环境发生改变,原来的公共政策就会无所适从。如果不对原有的公共政策进行修改和调整,将会导致政策环境与政策目标冲突,政策执行失败。

(5)目标群体的不配合或抵触。目标群体是政策执行的对象,也是影响公共政策执行的主要因素。如果社会公众对公共政策了解、认识不够,不能感受到政策执行对他们带来的好处,或者是某一政策执行时社会公众的利益受损,社会公众便会不予配合,甚至采取抵制和反抗的行为。没有目标群体配合的政策执行就可能导致执行无效。)解析:30.试论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为着一定的目标而进行的社会资源的配置和社会价值的分配。

(分数:1.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为着一定的目标而进行的社会资源的配置和社会价值的分配,其含义如下:

(1)所谓一定的目标,首先是具有公共权力的个人和群体从他们理解的公共利益出发所界定的目标;其次是这些个人和群体的社会性即他们在一定的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中所处的地位,决定他们代表一定的社会阶级。代表者不完全等同于被代表者。作为被代表者的那个阶级,对公共利益和公共目标有其特殊的界定;再次是公共权力的形式上的委托人即公民的利益、愿望和要求输入到政治体系中之后,聚合成为公共利益并进而形成公共目标。因此,由公共权力机关所确定的政策目标,往往是自利性、阶级性和公共性的混合物。

(2)所谓社会资源的配置,是指政策主体为一定的政策目标的实现而进行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的调配与组合。这种配置也就是政策执行手段的配置,是政策由方案转化为现实这一过程中的成本投入。政策主体制定什么样的政策、确定什么样的政策目标,既取决于其主观认识,也取决于它们能够配置的资源。

(3)所谓社会价值的分配,是指作为政策成本的社会资源投入后,随着政策目标的实现而获取的政策收益在不同的社会群体间的分布。这里的社会价值,是指生产资料、生活资料、权力、财富、荣誉、地位等被统称作“价值”的那些东西。没有重点就没有政策。任何政策实施的结果,都有直接的受益者和间接的受益者,有即刻受益者和以后受益者,有受益多者和受益少者,甚至有受益者、非受益者和受损害者。社会价值分配的不均衡,是由政策制定者在生产关系、社会关系以及政治体系中的地位决定的。

公共政策的社会本质在于它是公共性与偏好性的矛盾体,这一本质蕴含于公共权力机关为着具有公共性、阶级性或自利性的政策目标而进行社会资源的配置和社会价值的分配的行为中。)解析:31.试论创新政策执行的动力机制。

(分数:1.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创新政策执行的动力机制,必须激发公众的参与热情,形成政府、市场和公民社会三者理性互动。创新政策执行的动力机制具体举措如下:

(1)要优化公民参与机制。政策是否具有执行力,关键在于与政策相关的利益群体对政策的态度。实行广泛的公众参与,让市民充分参与政策的制定,让政策最大限度地体现各种利益群体合理的利益诉求,这样将有利于提高政策执行力,促进政策的顺利实施。

(2)优化公众参与机制,鼓励其他治理主体广泛参与政策的执行,能够提供更多有效的政策执行工具,能够增加政府和市民的互动。

(3)要构建创新激励机制。创新激励机制主要包括:

①引入竞争机制,不仅要在政府内部实行竞争,还要实现政府和其他社会治理主体间的竞争。

②引入绩效制,使政策执行人员的薪酬与个人的绩效相符合。

③引入功绩制,承认和尊重政策执行人员的工作业绩,激发其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④创新职务晋升制,使执行人员的晋升与政策执行的效果相关联。)解析:32.H县在脱贫摘帽验收检查中弄虚作假受到严肃处理近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通报,H县委书记在国家贫困县脱贫摘帽验收检查中弄虚作假,受到党内严重警告、政务降级处分。

通报称,2018年8月,作为国家级贫困县,H县组织召开全县脱贫摘帽攻坚工作推进会。为应对国家脱贫摘帽验收检查,H县委书记在会上总结了4条迎检“过关诀窍”,即人为控制抽检比例、提前规划迎检路线、电话查访确保百分之百满意率、配齐旧用品以避免“露馅”等,随后县委办公室将此精神以文件形式印发。

该县遂按此应对验收检查,全县每个村都组建了十几人的信息员队伍,提前设计好路线,给检查组人员“带路”,避免检查组发现问题;为防止检查前临时购置新物品造成“露馅”,提前为已经脱贫的部分贫困户购置家居用品,共计花费153万余元。

2019年7月,H县委被责令做出深刻检查,县委书记也受到相应的党纪政纪处分。

(1)试述确立政策目标的实事求是原则。

(2)运用确立政策目标的实事求是原则,分析H县在脱贫摘帽验收检查中为什么会弄虚作假。

(分数:1.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1)实事求是是确定政策目标的一个基本原则。其主要内容如下:

①政策目标的确定必须从实际的公共政策问题出发。根据问题的实质和表现形式及其成因,有针对性地制定解决问题所要达到的目标。

②在确定政策目标时一定要切实可行。其中最关键的是政策目标要有可行性。

(2)根据确立政策目标的实事求是原则,H县在脱贫摘帽验收检查中弄虚作假的原因如下:

H县委书记在会上总结了4条迎检“过关诀窍”,即人为控制抽检比例、提前规划迎检卢西安诺、电话查访确保百分之百满意率、配齐旧用品以避免“露馅”等,没有遵守实事求是原则,从实际的公共政策问题出发,没有根据问题的实质有针对性地制定解决问题所要达到的目标。)解析:3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