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北京高一(上)期末地理汇编:自然环境的整体与差异性章节综合_第1页
2024北京高一(上)期末地理汇编:自然环境的整体与差异性章节综合_第2页
2024北京高一(上)期末地理汇编:自然环境的整体与差异性章节综合_第3页
2024北京高一(上)期末地理汇编:自然环境的整体与差异性章节综合_第4页
2024北京高一(上)期末地理汇编:自然环境的整体与差异性章节综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4北京高一(上)期末地理汇编自然环境的整体与差异性章节综合一、单选题(2024北京延庆高一上期末)在巴西高原东北部,树干粗大,上下两端较小的纺锤树引人注目。当绿叶纷纷凋零、红花竞相绽放时,纺锤树就好似插着红花的特大花瓶。如图为纺锤树景观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纺锤树生长地区的主要植被(

)A.以旱生乔木为主 B.以草本植物为主C.以根状植物为主 D.以荒漠植被为主2.对图中纺锤树的特征及其作用,描述正确的是(

)A.树干粗大——利于湿季储水 B.树皮坚实—抵御昼夜温差C.枝叶较少——减少水分散失 D.根系较浅—利于吸水(2024北京西城高一上期末)黑土是地球上珍贵的土壤资源。依托富饶的黑土,东北地区已成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粮仓”。读图“黑土形成过程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3.含钙盐的母质层变厚变深,说明钙盐经过(

)A.蒸发上升 B.淋溶淀积C.生物积累 D.地形抬升4.东北黑土肥沃的重要标志是(

)A.枯枝落叶多 B.发育时间长C.矿物质丰富 D.腐殖质层厚(2024北京西城高一上期末)北京市某区有一座“生长的建筑”,建筑立面和屋顶上覆盖了大量的植物,由三层构成,第一层是山水相间的绿洲花园,第二层是垂直森林立面,第三层是云端屋顶花园。三层景观相辅相成,有机结合成垂直瀑布般的绿色森林生态系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5.第二层垂直森林立面种植了大量适合北京气候的小乔木,推测其主要特征是(

)A.树干高大,常有板状根 B.耐寒耐旱,叶片呈针叶状C.终年常绿,多革质叶片 D.夏绿冬枯,季节变化显著6.第三层云端屋顶花园(

)①可远眺城市美景,开阔视野②有助于减少夏季能源消耗③增加楼体重量使建筑更稳定④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空间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024北京西城高一上期末)非洲纳米比亚南部降水全年不足60毫米。这里却有一种顽强的树木屹立在茫茫荒漠中,它就是箭袋树。箭袋树一般可以长到15~20米,直径可达4米以上。叶片肥厚,有着厚厚的外皮,上面皮孔数量极少,树枝上覆盖着一层明亮的白色粉末,在必要的时候,箭袋树还会选择“断臂求生”。读图“箭袋树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7.箭袋树树枝上覆盖明亮白色粉末的主要作用是(

)A.反射太阳光照 B.提高树枝温度C.吸引昆虫授粉 D.加速植物蒸腾8.箭袋树“断臂求生”的原因可能是(

)A.避免树冠过大而被阳光灼伤 B.保持箭袋树干形态更加颀长C.满足箭袋树新陈代谢的需要 D.减少枝叶呼吸时的水分流失(2024北京密云高一上期末)如图是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利用在十一假期拍摄我国四个不同地区的自然景观照片,读图完成下面小题。9.图中四地植被类型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①—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B.②—热带草原C.③—温带落叶落叶林 D.④—温带荒漠10.②地植被景观反映出当地(

)A.全年高温多雨 B.全年高温,分干湿季C.全年炎热干燥 D.夏暖冬冷,气候干燥二、综合题11.(2024北京石景山高一上期末)大围山位于湖南省东部,下表是大围山不同坡向土壤垂直分布状况(单位:m),图示意大围山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垂直变化,读图表回答下列问题。土壤类型坡向西北坡西南坡红壤<400<500黄红壤400~750500~800黄壤750~1100800~1200黄棕壤1100~12201200~1400山地灌丛草甸土1220~16081400~1608(1)结合所学知识,推断大围山的植被和土壤类型的垂直分布,完成下图填空(只填字母)。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B温带落叶阔叶林C红壤、黄红壤D草甸土①②③④(2)关于大围山植被分布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植被覆盖率高,落叶林分布最广泛 B.山顶地势险峻,出现荒漠植被景观C.常绿阔叶林植被在西北坡分布更高 D.黄红壤发育区形成阔叶林植被景观(3)据图描述大围山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垂直变化特点。(4)分析大围山海拔200m地区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的主要原因。12.(2024北京西城高一上期末)植被既是自然环境的要素,又是自然环境演变的结果。某校学生开展植被实践活动。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任务一发现校园植物的自然美同学们对校园内植被进行了调查,并制作了资料卡片。秋季,树叶颜色变化,校园因季节更迭而色彩缤纷。(1)校园内主要森林植被类型是,叶片颜色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气温、日照时长等,可谓“一叶知秋”。通常城区内树叶变色时间较郊区稍晚,主要因为。任务二赏析园林环境的生态美节假日,同学们考察了位于北京市德胜门西的西海湿地公园(下图),公园占地10.9公顷,其中水域面积7.4公顷,周边绿地面积3.5公顷。(2)运用水循环原理,说明西海湿地公园对城市环境的影响。任务三重现湿地公园的活力美在著名作家老舍的笔下,西海曾经“柳林环堤,千顷荷花、芦苇丛丛、水鸭为群、蝉声鼎沸”。(3)为重现老舍先生笔下的如画风景,有同学提出了以下建议,可行的有____。(双项选择题)A.培育适宜水生植物,维护水域生物多样性B.大量栽种常绿阔叶林树种使景观四季如春C.开展科普教育游览,增加就业和经济收入D.打造朴野自然并具有文化特色的湿地公园13.(2024北京东城高一上期末)下图为黑龙江省一小型山间盆地景观示意图。某研究小组在甲、乙、丙三处采样点进行植被、土壤调查。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甲处植被可能是____。(双项选择题)A.常绿阔叶林 B.热带雨林 C.落叶阔叶林 D.针叶林下图为研究小组绘制的三个采样点0-60cm土壤剖面示意图。(2)与其他采样点相比,说出丙采样点土壤剖面的特点。树木生长需要一定的土壤水分,但土壤水分过多又会抑制树木生长,甚至导致树木烂根死亡。塔头苔草是一种高出水面几十厘米至一米的墩状草本植物,是东北沼泽湿地的典型生物。下左图为塔头苔草景观图,下右图为三个采样点不同深度土壤含水率图。(3)植被的空间差异与局地的地理环境息息相关。丙处地势,排水条件(好/差),土壤黏粒含量高,蓄水、保水性能(强/弱),土壤含水量,抑制树木生长;而塔头苔草适合在沼泽湿地生长,因此,丙处塔头苔草生长茂盛。14.(2024北京西城高一上期末)若尔盖草原湿地是世界面积最大的高寒泥炭沼泽湿地。下图为若尔盖草原湿地景观及其位置范围图。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探究土壤形成若尔盖草原湿地广泛分布泥炭土壤,泥炭是地上植物的“遗体”经数千万年堆积,在低温厌氧条件下无法分解而形成的特殊有机物。若尔盖草原泥炭地最深厚度可达20多米。(1)某同学查阅资料后,绘制了若尔盖湿地泥炭土壤形成的自然因素关系图,请写出图中序号的含义。①②③(2)此外,影响泥炭土壤形成的因素还可能有、等。发现泥炭变化若尔盖草原是中国重要的牧区,近几十年来,若尔盖泥炭土壤发生了不同程度的退化。(3)若尔盖泥炭土壤发生退化的主要原因有____。(双项选择题)A.全球气候变暖,蒸发加剧 B.海陆变迁加剧,海拔升高C.采挖泥炭土壤,排干沼泽 D.种植规模扩大,过度开发保护泥炭资源泥炭可以吸附和储存二氧化碳,燃烧后能够释放大量热能。泥炭土壤占全球陆地面积2.66%,其有机碳含量占全球陆地有机碳储量的10%~35%。2023年9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颁布实施,禁止在若尔盖等地开采泥炭。(4)从大气受热过程的角度,简述禁止开采泥炭对生态保护的作用。15.(2024北京西城高一上期末)某中学开展“寻徐霞客足迹,赏喀斯特奇观”探究性学习。下图为某同学的研究报告(节选)。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探究一流水与光阴的故事《徐霞客游记》是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系统考察中国地貌地质的开山之作,对地质、水文、植被等自然要素均做了详细记录。(1)依据该同学打卡点的文字描述,填写下列景观序号。打卡点1:,打卡点2:,打卡点3:。同学们读《徐霞客游记》时,发现书中写到今浙江某地“两山夹中,又回环而成一洼,大且百丈,深数十丈,螺旋而下,而中竟无水………”(2)关于“洼中无水”的解释,正确的有____。(双项选择题)A.气候干燥,降水稀少 B.夏季气温高,蒸发旺盛C.地表岩石有较多裂隙 D.地表径流转化为地下水探究二美丽与脱贫的历程同学们开展了《赏青绿之美,惜“脆弱”之魅》的主题研讨活动。喀斯特地貌独特丰富的地上、地下景观成为引人入胜的旅游资源。(3)在三个打卡点中任选其一,请为该地喀斯特地貌景观设计一段解说词。(4)从自然环境视角,说明喀斯特地区发展遇到的困难。16.(2024北京海淀高一上期末)阅读资料,回答下列问题。赤水河流经贵、川后汇入长江。两岸多为红紫色砂岩和页岩,这两种岩石极易风化形成红层土体,具有松软、孔隙度大、渗透性强的特征。根据清代《仁怀直隶厅志》史料记载“流卷泥沙,每遭雨涨,水色浑赤,河以之名也”。(1)有同学根据以上资料,写了一段赤水河名称由来的简介,请你找出其中的错误并改正。赤水河主要流经平原地形,沿岸的红紫色砂岩经风化形成有机质,进而发育为土壤,土体松软,易被侵蚀。每当雨季来临,河流水位上涨,流量增大,流速变缓,两岸土体汇入河中,使河水呈赤红色,赤水河由此得名。五马河是赤水河支流,当地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土壤肥力较低。(2)推测该地土壤肥力较低的主要原因是(

)(双项选择题)A.降水量大,土壤淋溶作用强 B.气温较高,腐殖质分解较快C.植被稀少,生物循环速度慢 D.土壤发育时间短,质地黏重上世纪50年代,赤水河两岸有大量的硫横和原煤工厂,由于生产方式粗放、冶炼工艺落后,水污染严重,形成广布的“黑土”,并导致粮食减产、土地退化。2013年后,当地彻底关闭所有污染性企业,经过污染治理和生态恢复,满目“绿地”重新覆盖河流两岸。(3)概述从“黑土”到“绿地”的转变所对应的土壤功能变化。

参考答案1.B2.A【分析】1.结合图示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纺锤树生长地区为热带草原气候,对应的植被类型为热带(稀树)草原,以草本植物为主,B正确,ACD错误。故选B。2.根据上题可知,纺锤树生长地区为热带草原气候,该气候干湿季分明,纺锤树树干粗大利于湿季储存水分,A正确。树干蒸腾作用较弱,树皮坚实对减少水分蒸腾意义不大,B错误。由图可见,纺锤树枝叶较发达,是通过干季到来之前落叶的形式减少水分蒸发,C错误。纺锤树的根系发达是为了吸收水分,根系较浅不利于吸收水分,D错误。综上所述,A符合题意,BCD错误,故选A。【点睛】植被是指地球表面某一地区所覆盖的植物群落,与气候、土壤、地形、动物界及水状况等自然环境要素密切相关。3.B4.D【解析】3.东北地区属温带季风气候,降水较多,土壤母质中的钙盐和部分黏粒在淋溶作用下而逐渐下移,使得含钙盐的母质层变厚变深,B正确;蒸发上升会使钙盐深度变浅,A错误;若生物积累增多会导致母质层钙盐减少,C错误;地形抬升不会导致含钙盐的母质层变厚变深,D错误,故选B。4.黑土形成在降水量较多的寒温带,原因在于:该地带由于降水量较大,有利于植被在生长,每到冬季植被大量落叶,由于气候相对较冷(或者高温季节较短),微生物活动相对较弱,每天都无法充分分解这些落叶,日积月累就形成黑土,腐殖质层厚,含有机质丰富,所以很肥沃,D正确,C错误;如果微生活活动较强,即使枯枝落叶多,也几乎会全部被分解掉,A错误,与发育时间长关系不大,B错误,故选D。【点睛】土层,土壤剖面是由一些形态特征各不相同的层次重叠在一起构成土层的。这些层次大致呈水平状态,叫做土壤发生层,简称土层。土层的形成是土壤形成过程中物质迁移、转化和积累的结果。不同的土壤有不同的剖面构造,自然土壤剖面一般分为:①覆盖层;②淋溶层,又分为腐殖质层、灰化层、过渡层;③沉积层;④母质层;⑤母岩层。5.D6.B【解析】5.北京属温带季风气候,典型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根据题干“第二层垂直森林立面种植了大量适合北京气候的小乔木”可知该小乔木为温带落叶阔叶林,故典型特征为夏绿冬枯,季节变化显著,D正确;树干高大,常有板状根是热带雨林的特征,A错误;耐寒耐旱,叶片呈针叶状是亚寒带针叶林的特征,B错误;终年常绿,多革质叶片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特征,C错误。故选D。6.第三层云端屋顶花园可远眺城市美景,开阔视野,①正确;屋顶花园可起到阻挡太阳辐射的作用,有利于降低建筑的温度,减少夏季能源消耗,②正确;第三层云端屋顶花园会使建筑的重心变高,不利于建筑稳定,③错误;云端屋顶花园可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空间,④正确。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睛】植被与环境相互作用。植被生长过程中,改造其生长的土壤、水分等环境条件。环境(包括热量、光照、水分等)影响植物的种类、形态以及分布。在稳定的植被中形成分层明显的垂直结构;天然植被一般按类型有规律的分布在适宜其生长的地方,并具有适应当地环境的特征。7.A8.D【解析】7.箭袋树所在地区,全年降水量不足60mm,极为炎热,降水稀少,蒸发极为旺盛。箭袋树树枝上覆盖白色粉末的作用是增强反射阳光的能力,从而可以降低树枝的温度,减少植物蒸腾消耗水分,保证树木生长。A正确,BD错误;反光作用强,不利于吸引昆虫授粉,吸引昆虫授粉条件是颜色鲜艳。C错误,故选A。8.箭袋树树枝上覆盖明亮白色粉末,不易被阳光灼伤,A错误;据材料可知,“断臂”是为了“求生”,减少一部分枝干可减少枝叶呼吸时的水分流失,避免因水分过量流失而死亡,D正确;保持箭袋树干形态更加颀长与求生关系不大,B错误,在水分充足的季节,枝干会重新生长出来,因此不是为了满足新陈代谢的需要,C错误;故选D。【点睛】纳米比亚热带沙漠气候的形成原因: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东南信风的离风岸,以及沿岸寒流的降温减湿作用,降水极其稀少。纬度较低,气温高,蒸发旺盛。形成热带沙漠气候。9.D10.D【解析】9.读图可知,①是温带落叶阔叶林,②是温带草原,我国没有热带草原气候分布,③是亚寒带针叶林,④是温带荒漠,主要分布在我国的西北地区。D正确,ABC错误,故选D。10.②地植被是温带草原,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夏暖冬冷,气候干燥,降水少,以草原植被为主,适合发展畜牧业,主要分布在我国的西北地区,故选D。【点睛】气候与自然带对应关系: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气候——热带草原带、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雨林带、热带沙漠气候——热带荒漠带、亚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温带季风气候——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极地苔原气候——苔原带、极地冰原气候——冰原带、高山高原气候——高山植物区(垂直自然带)。11.(1)DBAC(2)D(3)海拔0~1000米,土壤有机质含量随海拔升高逐渐降低;海拔1000米以上,随海拔升高土壤有机质含量迅速升高。(4)200米以下,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充足,植物茂盛,大量有机质回归土壤,土壤潮湿,分解少,有机质积累多;人为原因开垦耕地、果园,长期耕作形成成熟耕作土壤,有机质高;海拔低,起伏和缓,雨季时径流挟带的有机质有此沉积。【分析】本题以湖南大围山不同坡向土壤垂直分布状况和围山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垂直变化图为背景,设置4小题,涉及植被、土壤、有机质的垂直分布及成因等知识,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详解】(1)由材料可知大围山位于湖南东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故低海拔③为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④为C红壤、黄红壤;中海拔以上为针叶林,②应为B温带落叶阔叶林,①对应的植被为林、灌、草,因此土壤应为D草甸土。(2)读表可知,800米以下是红壤、黄红壤,对应的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800—1400米是黄壤、黄棕壤对应的是温带落叶阔叶林,高海拔还有常绿针叶林显然常绿林分布更广泛,A错误;从表中看,山顶为灌丛、草,没有出现荒漠植被景观,B错误;西南坡常绿阔叶林对应的黄红壤在西南坡分布更高,C错误;黄红壤发育区海拔400米~800米,可能形成阔叶林植被景观,D正确。故选D。(3)读图可知,以1000米高度为界,1000米以下,有机质随海拔升高下减少;1000米以下随着海拔升高而增加。(4)土壤有机质的多少取决于收支关系,受植被、气候、地形、人类活动的影响。200米以下位于山麓,受气候影响,植被茂盛,有机质来源丰富,低地土壤潮湿,分解速度慢,积累多;山区山麓是人类活动的主要区域,开垦耕地、果园,为了提高农产,农民会改良土壤,提高有机质;侵蚀和沉积作用会改变土壤有机质的空间分布,山区径流挟带的有机质在山麓沉积,有机质积累多。12.(1)温带落叶阔叶林/落叶阔叶林下降变短城区相对于郊区气温较高(2)调节地表径流,缓解城市内涝;增强下渗,补充地下水;增大蒸发量,提高空气湿度,减小气温日较差,减轻城市热岛效应等。(3)AD【分析】本题以某学校学生在校园及附近公园展开植被与土壤综合实践活动为材料,涉及植被类型及其影响因素、热岛效应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论证和探究地理问题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的学科素养。【详解】(1)读材料可知,校园内植被秋季会变色且会落叶,可知校园内主要植被类型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叶片颜色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秋季太阳辐射减弱,且受冬季风影响,气温下降,日照时长变短等。通常城区内树叶变色时间较郊区稍晚,主要因为城市由于人类活动散热较郊区多,有热岛效应,城区相对于郊区气温较高。(2)西海湿地公园水域面积7.4公顷,调蓄作用强,可调节地表径流,缓解城市内涝;周边绿地面积3.5公顷,植被覆盖度高,可增强下渗,补充地下水;土壤含水分更多,水域面积大,增大蒸发量,提高空气湿度,减小气温日较差,减轻城市热岛效应等。(3)据材料“柳林环堤,千顷荷花、芦苇丛丛、水鸭为群、蝉声鼎沸”。可知,老舍先生笔下的西海水域面积广阔,生物多样性丰富,为重现此风景,可培育适宜水生植物,维护水域生物多样性、打造朴野自然并具有文化特色的湿地公园,AD正确;该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对应树种是温带落叶阔叶林,不适合大量栽种常绿阔叶林,B错误;开展科普教育游览与恢复自然生态环境关系不大,C错误。故选AD。13.(1)CD(2)层数少/结构简单;枯枝落叶层和腐殖质层较厚;缺失淋溶层。(3)低差强高【分析】本题以黑龙江省某一小型山间盆地景观示意图为材料,涉及植被影响因素、土壤特征及影响因素、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及差异性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相关知识点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科综合素养。【详解】(1)从图中看,该区域植被类型在山间盆地为草,向山坡过渡为灌木,之后坡地出现森林,由于该地位于黑龙江省,故不可能出现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可能出现温带落叶阔叶林或针叶林,CD正确,AB错误。故选CD。(2)从图中来看,丙处土壤结构层数较少,有三层,其整体结构相对甲乙较少,而从土层厚度来看,丙处的枯枝落叶层和腐殖质层较甲乙明显更厚;丙处土壤在腐殖质层之下缺失淋溶层。(3)植被的空间差异与局地的地理环境息息相关。从图中来看,丙处位于山谷地区,地势相对较低,由于位于山谷地区,其排水条件较差,距离河流近,土壤含水率高,黏粒含量高,蓄水、保水性强,但抑制树木生长,而塔头苔草适合在沼泽湿地生长,因此,丙处塔头苔草生长茂盛。14.(1)低厚多(2)时间人类活动(成土母质)(3)AC(4)减少陆地有机碳进入大气,进而减弱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缓解全球气候变暖。【分析】本题以若尔盖湿地开为背景设置试题,涉及湿地的成因、退化的原因及生态恢复工程的措施等相关内容,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图文信息的能力,利用所学地理知识解释地理现象的能力。【详解】(1)读图可知,若尔盖位于黄河上游,海拔高,气温低,水汽蒸发弱,降水量500-800mm;位于高原,地形地貌平坦,径流汇集成沼泽,潮湿缺氧,沉积层厚;气温低,有机质分解慢,有机质积累多。(2)此外,影响泥炭土壤形成的因素还可能有时间,成土时间长,受气候作用持久,泥炭土壤发育更完整;人类活动通过影响成土因素来影响泥炭土壤的形成。(3)若尔盖泥炭土壤退化,其自然原因主要是全球气候变暖,蒸发加剧,导致湿地变干;人为原因是不合理的开采泥炭资源,排干沼泽,加剧荒漠化,导致湿地退化,使得泥炭土壤退化,AC正确,海陆变迁较缓慢,近几十年海陆变迁并没有加剧,B错误;该地气候高寒,并没有大规模发展种植业,D错误,故选AC。(4)大气受热过程与大气削弱作用、大气保温作用等有关。开采泥炭会导致泥炭中有机质被分解,增加大气中的有机碳,因此禁止开采泥炭可减少陆地有机碳进入大气,进而减弱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缓解全球气候变暖。15.(1)②①③(2)CD(3)打卡点1石浪:石灰岩溶蚀残余形成石芽,形状各异;打卡点2峰林:基座相连的峰丛进一步流水溶蚀,形成基部紧稍许相连的峰林;打卡点3孤峰:峰林进一步被溶蚀使基部不再相连可以演变为孤峰,其耸立在喀斯特平原上,孤峰进一步被溶蚀后形成残丘,其比孤峰规模小、坡平缓。(4)地势起伏大,坡度陡,土层薄,土壤肥力低,可耕地少;地表水易渗漏,生产生活用水不足(水土流失、石漠化现象严重,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多发)等。【分析】本大题以某中学开展“寻徐霞客足迹,赏喀斯特奇观”探究性学习相关图文为材料设置四道试题,涉及喀斯特地貌、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论证和探究地理问题的能力、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等地理核心素养。【详解】(1)读材料信息提示3个打卡点景观均属于喀斯特地貌并读图中研究报告(节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景观①出现峰林,应为打卡点2;景观②出现石浪,应为打卡点1;景观③出现孤峰,应为打卡点3。(2)根据材料信息:某中学开展“寻徐霞客足迹,赏喀斯特奇观”探究性学习,提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喀斯特地貌形成的物质基础为可溶性岩石,其孔隙、裂隙大,透水性强,所以地表径流等易透过岩石的缝隙向下渗漏转化为地下水,地表缺水,形成“洼中无水”现象。综上所述,CD对;读图文可知,喀斯特地貌所在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湿润,降水较多,A错;夏季气温高,蒸发旺盛并不是“洼中无水”的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