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1T 704-2010 双条杉天牛监测与防治技术规程_第1页
DB11T 704-2010 双条杉天牛监测与防治技术规程_第2页
DB11T 704-2010 双条杉天牛监测与防治技术规程_第3页
DB11T 704-2010 双条杉天牛监测与防治技术规程_第4页
DB11T 704-2010 双条杉天牛监测与防治技术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双条杉天牛监测与防治技术规程2010-03-09发布2010-07-01实施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I Ⅱ 1 13术语和定义 1 15虫情监测 26预测预报 37防治要求 4 5 6附录A(资料性附录)寄主及分布 7附录B(资料性附录)识别特征 8附录C(规范性附录)发生(危害)程度分级标准 9附录D(资料性附录)调查表 附录E(资料性附录)防治措施技术说明 附录F(资料性附录)双条杉天牛发生期与物候关系表 Ⅱ1封山(沙)育林技术规程24.1发生(危害)程度分级标准见附录C。4.2成灾标准5虫情监测5.1线路踏查5.2标准地调查在发生区,以林班、行政村或自然村为单位,划定标准地。采用对角线或平行线抽样法抽20~40地情况调查表。调查内容参见表D.2。2月下旬至5月中旬,用直径5cm~10cm、长约1m、疤节少的带皮新鲜柏木段,去掉枝叶,每102月下旬至5月中旬,在发生区及毗邻地区边缘悬挂诱捕器。以林场或乡(镇)村为单位,每1hm²设一个诱捕点。未发生区每个诱捕点挂1个诱捕器。已发生区每个诱捕点挂3个诱捕器,诱捕器间距应调查结果填入双条杉天牛成虫调查记录表。调查内容参见表D.3。诱捕器安装使用说明参见附录E.1。3发生期。有效积温预测式见公式(2):4DB11/T704—2010N——各虫态历期;C——发育起点温度;K——有效积温;T——日平均温度;具体虫态发生预测式见公式(3)~(5): (4) (5)6.2发生量预测用有效虫口基数法进行预测。即根据前一世代(或前一虫态)的有效虫口基数推测下一世代(或虫态)的发生量。具体计算方法见公式(6):P——下一世代或下一虫态的预测发生量;P——调查时的虫口基数; e——每雌平均产卵量;a、b、C、d分别为卵、幼虫、蛹、成虫的死亡率。6.3危害程度预测应按4.1规定的发生(危害)程度分级标准进行预测。7防治要求7.1以控制越冬成虫为主,在越冬成虫出孔扬飞期,及时处置,防止种群数量增长。7.2药剂、药械使用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保证作业者及作业区人、家畜、有益昆虫等的安全。5在5月中旬到6月上旬,选择气温20℃以上的晴朗无风天气,于上午9:00~11:006双条杉天牛还有酱色刺足茧蜂Zombrussjoestedti(Fahringer)、始刻柄茧蜂Atanycolus虫口减退率、有虫株率减退率和成灾率计算方法见公式(7)~(9):7DB11/T704—2010(资料性附录)寄主及分布北京、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陕西、甘肃、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朝鲜、日本。8(资料性附录)两侧缘呈弧形,具有淡黄色长毛,背板中部有5个光滑的小瘤突,前面2个圆形,梅花状。鞘翅上有2条棕黄色或驼色横带,表面较平滑细腻,油浸状,色较暗,基本种与粗鞘双条杉天牛(SemanotussinoausterGressitt)很相似,主要区别是:粗鞘双条杉天体圆形略扁,老熟幼虫体长达22mm,初龄淡红色,老熟乳白色。触角3节,第一节mm,前胸宽5mm。触角第一节端部外侧具细长刚毛3或4根,腹部步泡突极突出。9发生(危害)程度分级标准表C.1发生(危害)程度分级标准轻度发生区中度发生区重度发生区有虫株率(%)林龄(a)林相整齐,植被极为丰富。本植物。制能力强。值,有一定控制能力。种类和数量低于本地区柏林的平均值,控制能力低。 调查地点:区县(分区)郁闭度:日乡镇(林班)林相:村(小班)植被种类:调查人:树种调查地面积调查株数(株)受害株数(株)区县(分区)乡镇(林班)地点描述(小班)主要树种坡度、坡向受害株数(株)枯死株数(株)防治时间防治方法其它区县(分区)乡镇(林班)村(小班)主要树种:调查人:时间(年月日)诱木诱虫数(头)引诱剂诱虫数(头)发生防治合计雌雄合计雌雄调查地点:区县(分区)乡镇(林班)村(小班)成虫编号调查时间(年月日)产卵时间调查地点:区县(分区)乡镇(林班)村(小班)主要树种:调查人:(头)(头)率(%总幼虫(头)蛀食木质(头)调查地点:区县(分区)乡镇(林班)村(小班)主要树种:卵蛹有无啄木鸟取食卵粒数孵化数死虫数(粒)(头)活虫(头)死虫数(头)(头)活虫(头)(头)菌感染寄生菌感染寄生菌感染寄生虫态始见期始盛期高峰期盛末期以成虫成虫(出孔)卵蛹成虫(羽化)以幼虫蛹成虫(出孔)卵汇总单位:地点成虫(粒/头)雌性比卵幼虫蛹虫态防治方法成虫(出孔)8%氯氰菊酯微胶囊剂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2%烟参碱乳油3%高渗苯氧威乳油卵、初孵幼虫喷施树干2.5%溴氰菊酯乳油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高渗苯氧威乳油熏蒸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