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何必曰利》参考课件2_第1页
《王何必曰利》参考课件2_第2页
《王何必曰利》参考课件2_第3页
《王何必曰利》参考课件2_第4页
《王何必曰利》参考课件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王何必曰利

俗话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这种说法有一定的道理。当今社会是一个"物质"社会,人们追求财利并没有什么错。但是如果我们两眼仅仅盯住财利,而不顾道德、法规、法律,这种做法又是可鄙的。

人类身为百灵之长,就是因为我们人与人之间是可以理解、沟通、团结、帮助的。如果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仅仅是一种冷冰冰的金钱关系,那人生还有什么意义呢?

作为21世纪的学生,我们也要明白如何去"谋利"的问题。

孔子曾经说过:“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孟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今天我们通过学习孟子的文章,相信同学们对此会有一个更清楚的认识。一、为下列加红词语注音。

1、宋牼将之楚______________

2、然而不王者______________

3、孳孳为善者______________

4、蹠之徒也______________

5、利与善之间也

(提示:kēng、wàng、zī、zhí、jiàn)1、上下交征利2、苟为后义而先利3、吾闻秦、楚构兵4、我将见楚王说而罢之5、愿闻其指6、然而不亡者7、孳孳为善者8、舜之徒也9、利与善之间也10、是君臣、父子、兄弟终去仁义二、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红词语的含义。相互如果交战停止意向这样而勤勉、努力不懈的样子类差别背离三、指明下列句子中加红词语的特殊用法。

1、苟为后义而先利______________2、未有义而后其君者______________(提示:1、2均意动用法)(提示:1、疑问句中的宾语前置

2、否定句中的宾语前置)四、指明下列句子的句式

1、先生将何之?2、未之有也。宾语前置的几种情况1、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A不吾知也。B毋吾以也。2、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A宋何罪之有?B何以战?C先生将何之?3、由“之”“是”“焉”帮助构成宾语前置。A句读之不知,惑之而不解B惟令是听

五、结合注释,理解重要语句。1、原文: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大王,您为什么定要说到那利呢?只有仁义就够了。楚王不高兴听,我再去见秦王,劝说他停战。两位君王中,我总会遇到能说得通的吧。2、原文:楚王不悦,我将见秦王说而罢之。二王我将有所遇焉。在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家里,这些大夫拥有千辆兵车;在拥有千辆兵车的国家里,这些大夫拥有百辆兵车,不算是不多了,如果轻义而重利,他们不夺取(国君的地位和利益)是绝对不会满足的。没有讲仁的人会遗弃自己父母的,没有行义的人会不顾自己君主的。大王只要讲仁义就行了,何必谈利呢?3、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做臣的心怀仁义侍奉国君,做儿子的心怀仁义侍奉父亲,做弟弟的心怀仁义侍奉哥哥,这样就会使君臣、父子、兄弟去掉求利的念头,而怀着仁义之心相互对待了。这样的国家还不能称王天下的,是从来没有的。何必要说利呢?4、为人臣者怀仁义以事其君,为人子者怀仁义以事其父,为人弟者怀仁义以事其兄,是君臣、父子、兄弟去利,怀仁义以相接也,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何必曰利?a、面对梁惠王关于利的问题,首先亮出自己的观点。

b、通过反面分析“利”的坏处---国危矣

举例论证:不夺不魇

c、通过正面阐述“义”的好处:推行仁义才是大利所在。举例论证

正反对比论证

d、再次强调论点,突出自己鲜明的立场:义先于利。与开头形成呼应,突出立场。六、课文内容分析。1、结合第一则的内容,分析孟子说理的思路。2、孟子数落宋牼的目的是什么?反对他从"利"角度去劝说两国国君。提示:从治国安身的角度来分析。3、推行仁义有什么好处?

作者通过对比,表现了"为利"与"为善"的差别,强调我们应该多多行善。4、有人说孟子主张实行仁义,反对追求"利",这种看法对不对,为什么?

不够准确。孟子并不是一味地反对追求"利",仁义应该放在私利之上,推选仁义才是大利所在。5、作者在第3则内容中,强调了什么?1、孟子关于利的看法。2、本文的论证方法。总结第二课时复习1、第一则用了什么论证方法?2、作者在文中提出了什么主张?3、作者的写作目的是什么?正反对比论证举例论证先义后利宣扬仁政、王道学说a、面对梁惠王关于利的问题,首先亮出自己的观点。

b、通过反面分析“利”的坏处---国危矣

举例论证:不夺不魇

c、通过正面阐述“义”的好处:推行仁义才是大利所在。举例论证

正反对比论证

d、再次强调论点,突出自己鲜明的立场:义先于利。与开头形成呼应,突出立场。1、结合第一则的内容,分析孟子说理的思路。(怎样围绕观点展开论述的?)(是如何阐述自己的观点的?)学生自读课文,参照注释翻译课文1、上下交征利2、苟为后义而先利3、吾闻秦、楚构兵4、我将见楚王说而罢之5、愿闻其指6、然而不亡者7、孳孳为善者8、舜之徒也9、利与善之间也10、是君臣、父子、兄弟终去仁义二、解释下列句子中加蓝词语的含义。相互如果交战停止意向这样而勤勉、努力不懈的样子类差别背离三、指明下列句子中加蓝词语的特殊用法。

1、苟为后义而先利2、未有义而后其君者3、亦将有以利吾国4、我将见秦王说而罢之今之欲王者(提示:1、疑问句中的宾语前置

2、否定句中的宾语前置)四、指明下列句子的句式

1、先生将何之?2、未之有也。宾语前置的几种情况1、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A不吾知也。B毋吾以也。2、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A宋何罪之有?B何以战?C先生将何之?3、由“之”“是”“焉”帮助构成宾语前置。A句读之不知,惑之而不解。B惟命是听

五、结合注释,理解重要语句。1、原文: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大王,您为什么定要说到那利呢?只有仁义就够了。楚王不高兴听,我再去见秦王,劝说他停战。两位君王中,我总会遇到能说得通的吧。2、原文:楚王不悦,我将见秦王说而罢之。二王我将有所遇焉。在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家里,这些大夫拥有千辆兵车;在拥有千辆兵车的国家里,这些大夫拥有百辆兵车,不算是不多了,如果轻义而重利,他们不夺取(国君的地位和利益)是绝对不会满足的。3、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做臣的心怀仁义侍奉国君,做儿子的心怀仁义侍奉父亲,做弟弟的心怀仁义侍奉哥哥,这样就会使君臣、父子、兄弟去掉求利的念头,而怀着仁义之心相互对待了。这样的国家还不能称王天下的,是从来没有的。何必要说利呢?4、为人臣者怀仁义以事其君,为人子者怀仁义以事其父,为人弟者怀仁义以事其兄,是君臣、父子、兄弟去利,怀仁义以相接也,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何必曰利?1、孟子数落宋牼的目的是什么?反对他从"利"角度去劝说两国国君。提示:从治国安身的角度来分析。2、推行仁义有什么好处?3、文中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论证论点的?正反对比论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