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3-2024学年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3-2024学年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3-2024学年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3-2024学年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3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材料一:完整准确地理解“理论联系实际”包含了两方面的要求。一方面,强调“理论要联系实际”,拒绝空谈和教条,因为“理论在一个国家的实现程度,总是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真正具有思想穿透力的理论必然反映实际,切中实际的需要;反之亦然。理论的力量终究是思想的力量,思想的力量不能够直接“改变世界”。另一方面,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也内在包含“实际要联系理论”的要求。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应当及时总结实践经验,找出规律性的特点,使之上升为理论,为进一步工作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实际联系理论”与“理论联系实际”尽管侧重点不同,但都是“理论要与实际相结合”这一要求的两个方面。当前在实际工作中,违反“理论联系实际”的一些不正确倾向和思潮有所抬头,其根本原因在于忽视了“实际要联系理论”这一重要视角。一是经验主义。经验主义否认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轻视、鄙薄理论的作用。一些同志认为,具体落实工作,只要有实际经验就行了。“讲理论是耍嘴皮子,做好工作还得靠实干”,在决策上吃老本,按照老经验、老办法决策行事,不结合时代的变迁进行卓有成效的创新。我们重视经验,但绝不局限于经验,更不迷信和受制于经验。经验主义所崇奉的经验是局部的、狭隘的,往往导致片面化。经验主义信奉“土教条”,因而沦为另一种形式的教条主义。经验若不以正确的理论为指南,就会变成盲目的经验。这也是我们一直以来既反教条主义又反经验主义、既反“洋教条”又反“土教条”的原因所在。要防止将本地区本部门一时的、局部的、片面的经验夸大为普适性的“规律”,照抄照搬。二是事务主义。事务主义表现为长年累月从事具体事务、重复单一工作,有时甚至沦为缺乏创造性的执行工具,荒于学习,懒于思考,疏于总结。邓小平指出:“过去所以发生许多毛病,就是因为有些同志不重视学习,陷于事务主义的泥坑,不能经常吸收新的营养。”事务主义容易导致庸俗化,往往与不良作风、文风、会风紧密关联。工作上的事务主义反映的是学习上的实用主义。学习上的实用主义表现为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是为了掌握思想武器,而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某种需要,对自己有用的就学,没用的就不学,断章取义,为我所需。三是去主观主义。去主观主义指否定主观能动的反作用,不能理解社会过程中主体因素的积极性,从而形成理论虚无的倾向。这种倾向表现为随遇而安,以一种被动的精神状态对待生活,以一种随波逐流的职业心境从事工作。理论联系实际要求主观与客观的有机统一。在坚持唯物主义的前提下,必须强调主观条件对客观前提具有能动作用。人们必须认识和遵循客观规律,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否定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因为客观规律归根结底是通过人的行为和活动表现出来。因此,在实践中,就要把握好遵循客观规律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之间的关系。必须既强调遵循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同时又重视发挥人的主体性,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经验主义、事务主义和去主观主义的表现不尽相同,但它们的共同点都表现为忽视、轻视甚至敌视理论,没有做到实际联系理论。在理论阐释层面,这三种倾向多用“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决定认识”来兜售其轻视理论的理论虚无主义主张。只有既坚持在理论指导下实践,又坚持用理论总结实践,才是真正的理论联系实际。(摘编自王巍《完整准确地理解“理论联系实际”》,有删改)材料二:主观主义的态度,就是对周围环境不作系统的周密的研究,单凭主观热情去工作,对于中国今天的面目若明若暗。在这种态度下,就是割断历史,只懂得希腊,不懂得中国,对于中国昨天和前天的面目漆黑一团。在这种态度下,就是抽象地无目的地去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不是为了要解决中国革命的理论问题、策略问题而到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那里找立场,找观点,找方法,而是为了单纯地学理论而去学理论。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教导我们说:应当从客观存在着的实际事物出发,从其中引出规律,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为此目的,就要像马克思所说的详细地占有材料,加以科学的分析和综合的研究。我们的许多人却是相反,不去这样做。其中许多人是做研究工作的,但是他们对于研究今天的中国和昨天的中国一概无兴趣,只把兴趣放在脱离实际的空洞的“理论”研究上。许多人是做实际工作的,他们也不注意客观情况的研究,往往单凭热情,把感想当政策。这两种人都凭主观,忽视客观实际事物的存在。这就是我们队伍中若干同志的作风。这种作风,拿了律己,则害了自己;拿了教人,则害了别人;拿了指导革命,则害了革命。总之,这种反科学的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主观主义的方法,是的大敌,是工人阶级的大敌,是人民的大敌,是民族的大敌,是党性不纯的一种表现。大敌当前,我们有打倒它的必要。只有打倒了主观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真理才会抬头,党性才会巩固,革命才会胜利。(摘编自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有删改)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们要拒绝空谈和教条,因为理论满足一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决定了理论在这个国家的实现程度。B.经验主义否认理论的作用,他们工作时依照老办法,最终得出的经验是局部的、狭隘的、盲目的。C.对自己有用的知识就学习,没用的就不学,这样的实用主义和工作上的事务主义本质上是相同的。D.我们对材料进行详细科学的分析和研究,目的是要从实际出发,找出客观规律并以之为行动的向导。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如果不用正确的理论指导实践,就会形成盲目的经验,所以“洋教条”“土教条”和经验主义都是我们工作时坚决反对的倾向。B.材料一列举的经验主义、事务主义和去主观主义侧重点不同,但都表现为对理论的不重视,不符合“理论要联系实际”的要求。C.我们不仅要了解西方历史,还要了解中国历史,在这样的态度下去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并从中找方法,才是正确的态度。D.材料二运用了对比、引用等论证方法,联系中国现实,将主观主义外在表现、现实危害等内容进行阐释,有理有据,浅显易懂。3.下列事例中,不符合材料一列举的三个主义的一项是()A.某村村民世代以养鸭为生,每户每年折损30%的雏鸭却习以为常,拒绝农学专家科普与建议。B.某基层干部办公桌上常年放有几册书籍,《公文处理实用手册》稍显破旧,其余书籍崭新。C.某知名电台主持人在一期节目中朗诵《论语》却读成了“莫春者……浴乎斤,风乎舞亏”。D.网上有一条盛传的人生哲理:该是你的就是你的,谁也抢不走;不该是你的,再争也没用。4.材料一作者认为“去主观主义”是不正确的思想倾向,而材料二作者批判“主观主义”,这两者是否矛盾?请说说你的观点并分析。5.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行文思路。〖答案〗1.B2.B3.C4.①不矛盾,两则材料的“主观主义”内涵不同。②材料一的“主观主义”指人要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对待生活。“去主观主义”者被动消极对待生活,应当被批判。③材料二的“主观主义”指一些人单凭主观热情去工作,不研究客观实际,也应当被批判。5.①首先明确“理论联系实际”包含“理论要联系实际”和“实际要联系理论”两方面的内涵。②接着从“实际要联系理论”角度列举经验主义、事务主义和去主观主义三种不正确思想倾向,并通过引用论证等方法进行概念阐释。③最后总结并提出观点“只有既坚持在理论指导下实践,又坚持用理论总结实践,才是真正的理论联系实际。”〖解析〗【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B.“经验主义否认理论的作用”错,原句为“经验主义否认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轻视、鄙薄理论的作用”,并非否认理论的作用。故选B。【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B.“不符合‘理论要联系实际’的要求”错,材料一原文说“它们的共同点都表现为忽视、轻视甚至敌视理论,没有做到实际联系理论”,三个主义不符合“实际联系理论”。故选B。【3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A.符合经验主义;B.符合事务主义;C.不符合材料一列举的三个主义。D.符合去主观主义。故选C。4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①首先明确:不矛盾。两则材料的“主观主义”内涵不同。②结合“去主观主义指否定主观能动的反作用,不能理解社会过程中主体因素的积极性,从而形成理论虚无的倾向。这种倾向表现为随遇而安,以一种被动的精神状态对待生活,以一种随波逐流的职业心境从事工作”“必须既强调遵循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同时又重视发挥人的主体性,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可知,材料一的“主观主义”指人要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对待生活。“去主观主义”者被动消极对待生活,应当被批判。③结合“主观主义的态度,就是对周围环境不作系统的周密的研究,单凭主观热情去工作,对于中国今天的面目若明若暗”可知,材料二的“主观主义”指一些人单凭主观热情去工作,不研究客观实际,也应当被批判。【5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材料一共有六段。①首先,第一段“完整准确地理解‘理论联系实际’包含了两方面的要求。一方面,强调‘理论要联系实际’……另一方面,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也内在包含‘实际要联系理论’的要求”,明确“理论联系实际”包含“理论要联系实际”和“实际要联系理论”两方面的内涵。②接着,第二至五段“根本原因在于忽视了‘实际要联系理论’这一重要视角”“一是经验主义”“二是事务主义”“三是去主观主义”从“实际要联系理论”角度列举经验主义、事务主义和去主观主义三种不正确思想倾向,并通过引用论证等方法进行概念阐释,如“邓小平指出:‘过去所以发生许多毛病,就是因为有些同志不重视学习,陷于事务主义的泥坑,不能经常吸收新的营养。’”引用邓小平的理论阐释事务主义。③最后,第六段“只有既坚持在理论指导下实践,又坚持用理论总结实践,才是真正的理论联系实际”总结并提出观点“只有既坚持在理论指导下实践,又坚持用理论总结实践,才是真正的理论联系实际。”(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小二黑结婚(节选)赵树理三仙姑的来历三仙姑下神,足足有三十年了。那时三仙姑才十五岁,刚刚嫁给于福,是前后庄上第一个俊俏媳妇。于福是个老实后生,不多说一句话,只会在地里死受。于福的娘早死了,只有个爹,父子两个一上了地,家里就只留下新媳妇一个人。村里的年轻人们觉得新媳妇太孤单,就慢慢自动的来跟新媳妇作伴,不几天就集合了一大群,每天嘻嘻哈哈,十分哄伙。于福他爹看见不像个样子,有一天发了脾气,大骂一顿,虽然把外人挡住了,新媳妇却跟他闹起来。①新媳妇哭了一天一夜,头也不梳,脸也不洗,饭也不吃,躺在炕上,谁也叫不起来,父子两个没了办法。邻近有个老婆替她请了一个神婆子,在她家下了一回神,说是三仙姑跟上她了,她也哼哼唧唧自称吾神长吾神短,从此以后每月初一十五就下起神来,别人也给她烧起香来求财问病,三仙姑的香案便从此设起来了。青年们到三仙姑那里去,要说是去问神,还不如说是看圣像。三仙姑也暗暗猜透大家的心事,衣服穿得更新鲜,头发梳得更光滑,首饰擦得更明,官粉搽得更匀,不由青年们不跟着她转来转去。这是三十来年前的事。当时的青年,如今都已留下胡子,家里大半又都是子媳成群,所以除了几个老光棍,差不多都没有那些闲情到三仙姑那里去了。三仙姑却和大家不同,虽然已经四十五岁,却偏爱当个老来俏,小鞋也仍要绣花,裤腿上仍要镶边,顶门上的头发脱光了,用黑手帕盖起来,②只可惜官粉涂不平脸上的皱纹,看起来好像驴粪蛋上下上了霜。老相好都不来了,几个老光棍不能叫三仙姑满意,三仙姑又团结了一伙孩子们,比当年的老相好更多,更俏皮。三仙姑有什么本领能团结这伙青年呢?这秘密在她女儿小芹身上。小芹三仙姑前后共生过六个孩子,就有五个没有成人,只落了一个女儿,名叫小芹。小芹当两三岁时候,就非常伶俐乖巧,三仙姑的老相好们,这个抱过来说是“我的”,那个抱起来说是“我的”,后来小芹长到五六岁,知道这不是好话,三仙姑教她说:“谁再这么说,你就说‘是你的姑姑’。”说了几回,果然没有人再提了。小芹今年十八了,村里的轻薄人说,③比她娘年轻时候好得多。青年小伙子们,有事没事,总想跟小芹说句话。小芹去洗衣服,马上青年们也都去洗;小芹上树采野果,马上青年们也都去采。吃饭时候,邻居们端上碗爱到三仙姑那里坐一会,前庄上的人来回一里路,也并不觉得远。这已经是三十年来的老规矩,不过小青年们也这样热心,却是近二三年来才有的事。三仙姑起先还以为自己仍有勾引青年的本领,日子长了,青年们并不真正跟她接近,她才慢慢看出门道来,才知道人家来了为的是小芹。不过小芹却不跟三仙姑一样:表面上虽然也跟大家说说笑笑,实际上却不跟人乱来,近二三年,只是跟小二黑好一点。前年夏天,有一天前晌,于福去地,三仙姑去串门,家里只留下小芹一个人,金旺①来了,嘻皮笑脸向小芹说:“这会可算是个空子呢?”小芹板起脸来说:“金旺哥!咱们以后说话要规矩些!你也是娶媳妇大汉了!”金旺撇撇嘴说:“咦!装什么假正经?小二黑一来管保你软了!有便宜大家讨开点,没事;要正经除非自己锅底没有黑!”说着就拉住小芹的胳膊悄悄说:“不用装模作样了!”不料小芹大声喊道“金旺!”金旺赶紧放手跑出来。一边还咄念道:“等得住你!”说着就悄悄溜走了。小二黑小二黑,是二诸葛的二小子。说到他的漂亮,那不只在刘家峧有名,每年正月扮故事,不论去到那一村,妇女们的眼睛都跟着他转。小二黑没有上过学,只是跟着他爹识了几个字。当他六岁时候,他爹就教他识字。识字课本既不是五经四书,也不是常识国语,而是从天干、地支、五行、八卦、六十四卦名等学起,进一步便学些“百中经”、“玉匣记”、“增删卜易”、“麻衣神相”、“奇门遁甲”、“阴阳宅”等书。小二黑从小就聪明,像那些算属相、卜六壬课、念大小流年或“甲子乙丑海中金”等口诀,不几天就都弄熟了,二诸葛也常把他引在人前卖弄。因为他长得伶俐可爱,大人们也都爱跟他玩;这个说:“二黑,算一算十岁属什么?”那个说:“二黑,给我卜一课!”后来二诸葛因为说“不宜栽种”误了种地,老婆也埋怨,大黑也埋怨,庄上人也都传为笑谈,小二黑也跟着这事受了许多奚落。那时候小二黑十三岁,已经懂得好歹了,可是大人们仍把他当成小孩来玩弄,好跟二诸葛开玩笑的,一到了家,常好对着二诸葛问小二黑道:“二黑!算算今天宜不宜栽种?”和小二黑年纪相仿的孩子们,一跟小二黑生了气,就连声喊道;“不宜栽种不宜栽种……”小二黑因为这事,好几个月见了人躲着走,从此就和他娘商量成一气,再不信他爹的鬼八卦。小二黑跟小芹相好已经二三年了。那时候他才十六七,原不过在冬天夜长的时候,跟着些闲人到三仙姑那里凑热闹,后来跟小芹混熟了,好像是一天不见面也不能行。后庄上也有人愿意给小二黑跟小芹做媒人,二诸葛不愿意,不愿意的理由有三:第一小二黑是金命,小芹是火命,恐怕火克金;第二小芹生在十月,是个犯月;第三是三仙姑的名声不好。恰巧在这时候彰德府来了一伙难民,其中有个老李带来个八九岁的小姑娘,因为没有吃的,愿意把姑娘送给人家逃个活命。④二诸葛说是个便宜,先问了一下生辰八字,掐算了半天说:“千里姻缘使线牵”,就替小二黑收作童养媳。虽然二诸葛说是千合适万合适,小二黑却不认账。父子俩吵了几天,二诸葛非养不行,小二黑说:“你愿意养你就养着,反正我不要!”结果虽把小姑娘留下了,却到底没有说清楚算什么关系。(有删改)〖备注〗①金旺是刘家峧老村长的儿子。他十七八岁成了父亲的帮手,逞威作福称霸一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三仙姑下神的过程既离奇又平常,她仅仅通过模仿神婆的行为,自称神上身,就使村民们都信奉她,可见当地百姓的愚昧无知。B.在金旺调戏小芹的片段中,作者运用了语言、神态、动作、心理描写等手法,用金旺的流氓行径衬托出小芹的善良、正经与机智。C.作者依次介绍了故事的主要人物,情节以顺叙为主,辅以插叙,结构顺当,贴近百姓的农村生活,符合大众的文学审美观。D.作者善于塑造平凡而又典型的角色,比如二诸葛和三仙姑代表落后、传统、愚昧的农民,金旺代表邪恶、顽固的封建势力。7.对文中划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句子①连用四个“也不”,与一系列的动词构成排比,体现了那时的三仙姑深受打击,心情哀痛,无心打扮。B.句子②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三仙姑脸上的粉比喻成驴粪蛋上的霜,调侃三仙姑刻意打扮却沦为笑柄。C.句子③中小芹的“好”不仅体现在外貌上,在生活作风和行事脾性上,小芹也比年轻时的三仙姑端正、谦良。D.句子④二诸葛表面看是依照算命的结果决定小二黑的婚姻,实则是考虑到收逃难姑娘为童养媳的成本更低。8.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小二黑这一人物形象。9.有学者评价赵树理的作品语言为“土而不僻,通而不俗”。请结合文本内容,谈谈你对这一评价的理解。〖答案〗6.B7.A8.①外表俊俏,妇女们爱盯着他看;②文化程度不高却能反对封建迷信,不信他爹的八卦学说;③崇尚自由恋爱,和小芹感情稳固,有向封建思想斗争、反抗的勇气。9.①“土而不僻,通而不俗”是指语言文字简单易懂、口语化明显,却不显庸俗,生动幽默。②文中角色人名多以绰号、昵称为主,如二诸葛、小芹等,符合农民交往称呼习惯。③文中对事物的描述用词多是农村生活中常见常用的,如“神婆子”“驴粪蛋”“老相好”等〖解析〗【6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B.“心理描写”错误。有语言描写“装什么假正经?小二黑一来管保你软了”,神态描写“嘻皮笑脸”,动作描写“拉住小芹的胳膊”,没有人物心理描写。故选B。【7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A.“体现了那时的三仙姑深受打击,心情哀痛,无心打扮”错误。由“于福他爹看见不像个样子,有一天发了脾气,大骂一顿,虽然把外人挡住了,新媳妇却跟他闹起来”“父子两个没了办法”的语境可知,三仙姑不是因为哀痛而不拾掇自己,而是通过这种蛮横无理的方式“逼迫”父子俩妥协,最终达到自己的目的。故选A。【8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①由“说到他的漂亮,那不只在刘家岐有名,每年正月扮故事,不论去到那一村,妇女们的眼睛都跟着他转”可知,外表俊俏,妇女们爱盯着他看;②由“小二黑没有上过学,只是跟着他爹识了几个字”“从此就和他娘商量成一气,再不信他爹的鬼八卦”可知,文化程度不高却能反对封建迷信,不信他爹的八卦学说;③由“小二黑跟小芹相好已经二三年了。那时候他才十六七,原不过在冬天夜长的时候,跟着些闲人到三仙姑那里凑热闹,后来跟小芹混熟了,好像是一天不见面也不能行”“虽然二诸葛说是千合适万合适,小二黑却不认账。父子俩吵了几天,二诸葛非养不行,小二黑说:‘你愿意养你就养着,反正我不要!’”可知,崇尚自由恋爱,和小芹感情稳固,有向封建思想斗争、反抗的勇气。【9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语言风格的能力。①“土而不僻,通而不俗”是指语言文字简单易懂、口语化明显,却不显庸俗,生动幽默。②文中角色人名多以绰号、昵称为主,如“小二黑,是二诸葛的二小子”“三仙姑前后共生过六个孩子,就有五个没有成人,只落了一个女儿,名叫小芹”,小二黑、二诸葛、三仙姑、小芹等都是绰号或昵称,这样称呼人物符合农民交往称呼习惯。③文中对事物的描述用词多是农村生活中常见常用的,如“邻近有个老婆替她请了一个神婆子,在她家下了一回神”“只可惜官粉涂不平脸上的皱纹,看起来好像驴粪蛋上下上了霜”“三仙姑又团结了一伙孩子们,比当年的老相好更多,更俏皮”中的“神婆子”“驴粪蛋”“老相好”等。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1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材料一: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材料二:扬雄字子云,蜀郡成都人也。雄少而好学,不为章句,训诂通而已,博览无所不见。为人简易佚荡,口吃不能剧谈,默而好深湛之思,清静亡为,少耆欲。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不修廉隅以徼名当世。自有大度,非圣哲之书不好也;非其意,虽富贵不事也。先是时,蜀有司马相如,作赋甚弘丽温雅,雄心壮之,每作赋,常拟之以为式。又怪屈原文过相如,至不容,作《离骚》,自投江而死,悲其文,读之未尝不流涕也。以为君子得时则大行不得时则龙蛇遇不遇命也何必湛身哉!乃作书,自岷山投诸江流以吊屈原。上十二月羽猎,雄从。游观侈靡,穷妙极丽。虽颇割其三垂以赡齐民,然至羽猎、田车、戎马、器械、储偫、禁御所营,尚泰奢丽夸诩,非尧、舜、成汤、文王三驱之意也。又恐后世复修前好,不折中以泉台,故聊因《校猎赋》以风。哀帝时,丁、傅、董贤用事,诸附离之者或起家至二千石。时,雄方草《太玄》,有以自守,泊如也。或嘲雄以玄尚白,而雄解之,号曰《解嘲》。(节选自《汉书·列传·卷八十七上下·扬雄》,有删改)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将需断句对应的标号写在答题纸上。以为君子A得时B则大行C不得时D则龙蛇E遇不遇命也F何必湛身哉!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信而见疑”的“见”与《答司马谏议书》中“终必不蒙见察”的“见”含义相同。B.《小雅》是《诗经》的一部分,以宫廷乐曲为主,一般在贵族宴会上赞颂统治阶级。C.三驱,古代王者田猎之制。谓君王田猎时须让开一面,仅三面驱赶,以示好生之德。D.石,计算容量的单位,十斗为一石,和庄子《五石之瓠》中的“石”是一样的意思。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屈原痛心于楚怀王耳朵听不到正确的意见,眼睛也被小人的谗言谄媚所遮蔽,不能明辨是非。B.《离骚》写的都是寻常事物,但旨趣极大,列举的都是近事,而表达的意思却十分深远。C.扬雄小时候博览群书,不研究章句,只是通晓字词解释而已。为人平易宽和,清静无为。D.扬雄责怪屈原明明颇富文采,却由于过于清高孤傲,容纳不了周围人的污浊而投河自尽。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2)自有大度,非圣哲之书不好也;非其意,虽富贵不事也。14.明代文学家茅坤评点《屈原贾生列传》的写作内容为“变格”,即与一般的人物传记内容有所不同。请结合所学内容简要说明其“变”在哪里。〖答案〗10.CEF11.B12.D13.(1)他自动地远离污泥浊水,像蝉脱壳那样摆脱污秽,在尘埃之外遨游超脱。(2)自身胸怀博大,不是圣哲的书不喜欢;不合己意,即使是能变富贵的事也不做。14.①“变”在叙述人物事件时加入大量的议论和评语,②比如原文先讲述楚怀王逐渐不信任屈原,接着加入司马迁对屈原品格和作品的高度赞扬。〖解析〗【10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认为君子时势顺利就大有作为,时势不顺就像龙蛇蛰伏,机遇好不好是命,何必自己投水呢!“君子”为“得时”的主语,中间不断开;“得时则大行”“不得时则龙蛇”两句句式结构一致,故分别在两句后CE断开;“遇不遇命也”中“也”是句末语气词,故在“也”后F断开。故选CEF。【1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掌握古代文化常识,理解文言一词多义现象的能力。A.正确。都是介词,被。句意:诚实不欺却被怀疑。/最终必定不能被(您)理解。B.“《小雅》……以宫廷乐曲为主,一般在贵族宴会上赞颂统治阶级”错误,以宫廷乐曲为主,一般在贵族宴会上赞颂统治阶级的是《大雅》,而《小雅》以哀叹、怨诽居多。C.正确。D.正确。故选B。【1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责怪”错误,“又怪屈原文过相如”的“怪”是“以……为怪,惊异于”的意思,而非“责怪”。“容纳不了周围人的污浊”错误,“至不容”是指屈原不能融入当时朝堂环境,不被容纳,而非屈原不容纳他人。故选D。【13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疏”,远离;“蝉蜕”,像蝉脱壳一样;“浮游于尘埃之外”,状语后置句,应为“于尘埃之外浮游”。(2)“大度”,胸怀博大;“意”,合意,中意;“虽”,即使;“事”,做。14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由“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等可知。“变”在叙述人物事件时加入大量的议论和评语,比如原文先讲述楚怀王逐渐不信任屈原,接着加入司马迁对屈原品格和作品的高度赞扬。【参考译文】材料一:屈原痛心于楚怀王惑于小人之言,不能明辨是非,说人坏话、奉承谄媚的小人混淆黑白,蒙蔽怀王,品行不正的小人损害国家,端方正直的人不为(昏君谗臣)所容,所以优愁苦闷郁结于心,写下了《离骚》。“离骚”,相当于“遭遇忧患”的意思。天,是人类的本源;父母,是人的根本。人困窘没有出路,就会追念根本,所以疲倦困苦的时候,没有不向天呐喊求助的;遇到病痛或内心忧伤悲痛的时候,没有不呼唤父母的。屈原坚持正道,遵照道义行事,竭尽自己的忠诚和智慧来侍奉君主,谗邪的小人离间他,可以说处于困境中了。诚实不欺却被怀疑,忠贞不贰却被毁谤,能没有怨恨吗?屈原写《离骚》,大概是由怨愤引起的。《国风》好描写男女恋情但不失分寸,《小雅》怨愤发牢骚但不坏乱礼法。像《离骚》,可以说是兼有二者的特点了。往远处说提到帝喾,往近处说提到齐桓公,中间称述商汤、周武王,以此讥刺当世的事。阐明道德的广大崇高、国家治乱兴亡的条理,无不透彻明白。他的文笔简约,文辞含蓄隐晦,志趣高洁,行为端正。其文辞描写的是寻常事物,但是它的意旨却极为博大(因为关系到国家的治乱),列举的事例浅近,而表达的意思很深远。由于志趣高洁,所以作品中称述的事物也是芬芳的(《离骚》里面多用美人香草来比喻);由于行为端正,所以至死不容于世。他自动地远离污浊,像蝉脱壳那样摆脱污秽,在尘埃之外遨游超脱,不为尘世的污垢所辱,出淤泥而不染,保持高洁的品德。推赞他的这种志向,即使与日月争辉也是可以的。材料二:扬雄,字子云,是蜀郡成都人。扬雄小时候好学,不研究章句,通晓字词解释而已,博览群书无所不读。为人平易宽和,口吃不能快速讲话,静默爱沉思,清静无为,没有什么嗜好欲望。不追逐富贵,不担忧贫贱,不故意修炼品性来在世上求取声名。自身胸怀博大,不是圣哲的书不喜欢;如果不合己意,即使是能变富贵的事也不做。此前,蜀有司马相如,作赋很壮丽典雅,扬雄心中佩服他,每次作赋,常把他作为榜样模仿。又惊讶屈原文才超过相如,却至于不被容纳,作《离骚》,自己投江而死,为他的文章感到悲伤,读时没有不流泪的时候。认为君子时势顺利就大有作为,时势不顺就像龙蛇蛰伏,机遇好不好是命,何必自己投水呢!便写了一篇文章,从岷山投到江水中来哀悼屈原。某年十二月君主去羽猎,扬雄随从。游观奢华,美妙无比。虽然把上林苑的三个边割了不少给平民,然而羽猎田车战马器械储备宫墙的建制,仍太奢侈浮华,不是尧、舜、成汤、文王三驱的本意。扬雄又怕后代再因爱好而增修,不以泉台为教训,便藉《校猎赋》来讽谏。哀帝在位时,丁、傅、董贤掌权,附庸他们的人有的任官到二千石。当时杨雄正在起草《太玄》,用来自守淡泊。有人嘲笑扬雄用玄色崇尚白色,扬雄为此作出解释,名为《解嘲》。(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两首词,完成小题。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鹧鸪天·重过阊门①万事非贺铸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②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备注〗①阊门:苏州城西门,词人旧居。②新垅:新坟。15.下列对这两首词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一项是()A.苏词的“纵使相逢应不识”一句,表明苏轼与妻子因生死两隔时间太久而忘了对方的模样。B.苏词中梦里梦外的“泪千行”“肠断处”将死别之悲、独处之苦、仕途之艰写得极为沉痛。C.贺词用“梧桐半死”“鸳鸯失伴”来比喻自己丧妻,刻画出作者对妻子的悼念与孤寂之感。D.贺词中“露初晞”描写草上的露珠刚刚被晨光晒干,阳光即将驱走心头阴霾,以乐景衬哀情。16.以上两首词堪称古代悼亡篇章中的“双璧”,试分析这两首词在表现手法上的相同之处。〖答案〗15.C16.①两首词都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苏词借“孤坟”“明月”“松冈”等景物,贺词借“草”“露水”“新垅”等抒发了对亡妻的思念。②两首词都用了虚实结合手法。苏词“夜来幽梦”梦境与现实结合,贺词回忆妻子“挑灯夜补衣”的模样,与现实“空床”相结合。〖解析〗【15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A.“因生死两隔时间太久而忘了对方的模样”错,是指苏轼饱经沧桑而认不出,不是因为时间太久。B.“仕途之艰”错,“泪千行”“肠断处”是对妻子的思念,没有仕途之艰。D.“阳光即将驱走心头阴霾”是过度解读。“露初晞”只是自然景物描写。故选C。【16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①两首词都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由“千里孤坟”“明月夜,短松冈”可知,苏词借“孤坟”“明月”“松冈”等景物抒发了对亡妻的思念;由“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拢两依依”可知,贺词借“草”“露水”“新珑”等抒发了对亡妻的思念。②两首词都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苏词是“记梦”,而且明确写了做梦的日子。但虽说是“记梦”,其实只有下片五句是记梦境(虚写),其他“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都是抒胸臆(实写)。“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这三个长短句,又把现实与梦幻混同了起来,实虚结合把死别后的个人种种忧愤,包括在容颜的苍老,形体的衰败之中。贺词,作者词笔始终关合自己(实)与妻子(虚)双方,其情之深已侵入文章构思当中,如:“重过阊门万事非(实写),同来何事不同归(虚写)。”此处上半句写自己所见,下半句抒发对亡妻的思念。“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这是写作者实写自身,“原上草,露初晞“这是实写妻子墓前。“旧栖新垄两依依”这是两个人在一起写,实虚结合。“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与开头一样,前一句实写自己,后一句虚写妻子。以夫妻间体贴关怀、情感交融的温馨生活为基础写成,“旧坟新垄”句有夫妻感情已经超越时间,超越生死之感。(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请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老子〉四章》中提到了“自见”“自是”“自伐”“自矜”这四种行为,用道的观点来看,就叫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遵循道的人不做这种事。(2)在《春江花月夜》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运用比喻手法形容月色之美,营造江、月、花相融而空灵曼妙的意境。(3)《过秦论》中描述秦始皇登上宝座后用严酷的刑罚控制天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曰余食赘形物或恶之(2)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3)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三、语言文字运用(21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这一家就住在村边上。虽然家里不宽绰,新卯从小可是娇生惯养,父亲死得早,母亲拧着纺车把他拉扯大,真是要星星不给月亮。现在他已经是二十五岁的人,娶了媳妇,母亲脾气好,媳妇模样好,过的是好日子。媳妇叫浅花,这个女人,好说好笑,说起话来,像小车轴上新抹了油,转得快叫得又好听。这个女人,嘴快脚快手快,织织纺纺全能行,地里活赛过一个好长工。她纺线,纺车像疯了似的转;她织布,挺拍乱响,梭飞得像流星;她做饭,切菜刀案板一齐响。走起路来,两只手甩起,像扫过平原的一股小旋风。婆婆有时说她一句:“你消停着点。”她是担心她把纺车抡坏,把机子碰坏,把案板切坏,走路栽倒。可是这都是多操心,她只是快,却什么也损坏不了。自从她来后,不仅院里屋里都干净整洁,连鸡牛牲畜都不曾挨饿受屈。18.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复句改写成几个并列的短句,使之更符合全文语言风格。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请指出并分析其表达效果。〖答案〗18.屋里干净,院里利落,牛不短草,鸡不丢蛋。19.①排比。将“纺线”“织布”“做饭”一连串动作放在一起,突显浅花的勤快。②比喻。将“梭”比喻成流星,极写浅花手速之快。③拟人。赋予纺车以人的神态“疯”,极写浅花手速之快。〖解析〗【18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变换句式的能力。题干要求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复句改写成几个并列的短句,使之更符合全文语言风格。可见是要把散句“不仅院里屋里都干净整洁,连鸡牛牲畜都不曾挨饿受屈”,改写成整句。据此拆分主语有:院里、屋里、牛、鸡。各自搭配谓语,构成主谓短语,形成并列短句。示例:屋里干净,院里利落;牛不短草,鸡不丢蛋。【19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的能力。画线句“她纺线,纺车像疯了似的转;她织布,挺拍乱响,梭飞得像流星;她做饭,切菜刀案板一齐响”运用多种修辞手法。①排比,采用“她……,……就像……”句式,将“纺线”“织布”“做饭”一连串动作放在一起,突显浅花的勤劳能干。②比喻修辞,“梭飞得像流星”是明喻,本体、喻体和比喻词齐全,将“梭”比喻成流星,极写浅花手速之快。③拟人,“纺车像疯了似的转”,赋予纺车以人的神态“疯”,极写浅花手速之快。(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早在周代,①我们的祖先才发明了利用冰来给食物保鲜、降温的器具,古人称之为“冰鉴”。冰鉴是一种双层的器皿,材质一般是青铜。在外者为鉴,鉴内有一缶。夏季,在鉴和缶的空隙内装冰块,在缶内装酒,②就可达到降温。冰鉴的材质随时代的发展而逐渐多样化,到了汉代,③笨重的青铜器被更加轻便的漆器取代,明清时期更出现了珐琅器。(1)______________________,明清小说中出现了大量的“冰桶”“冰盆”“冰碗”等词语。(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就催生了一种获取、储存天然冰的职业。周代设有专门的官员——凌人。储存冰需要场地,④这被称为“凌阴”或“凌室”,后被称为“冰窖”。在古代,(3)______________________,寻常百姓不能随便建造。即便到了末代王朝,⑤冰窖的建造管理制度仍然严厉。现代人看来平常无奇的“冰”,在古代都是宝贵的稀罕物,⑥但普通百姓也有给食物保鲜、降温的方法。人们在水井边用提篮盛上瓜果,然后系篮于辘轳之上,送下井去,⑦使提篮悬浮于冰凉的井水中,这种方法叫作“拔”。20.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拔”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A.所谓“形散”,主要指散文的取材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B.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C.我深深理解了古人一首情诗里的句子:“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D.在人类学范畴内,我们常把古人化石统称为尼安德特人,简称“尼人”。21.文中标有序号的七个句子中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但不得改变原意。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答案〗20.D21.①“才”改成“就”②“降温”后加上“的效果”⑤“严厉”改成“严格”22.(1)冰鉴的形制也在不断变化(2)冰鉴需要大量的天然冰(3)冰窖是上层社会的专利〖解析〗【20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文中“拔”的引号表示特定称谓。A.表示强调;B.表示讽刺;C.表示直接引用;D.表示特定称谓。故选D。【2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①句,关联词使用不当,“早在周代”强调发明时间早,应将“才”改成“就”。②句,成分残缺,“达到”缺宾语中心语,应在“降温”后加上“的效果”。⑤句,搭配不当,“建造管理制度仍然严厉”主谓不搭配,应将“严厉”改成“严格”。【2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1)根据前文“冰鉴的材质随时代的发展而逐渐多样化”可知,此空应填冰鉴的其他方面的变化,再根据后文“明清小说中出现了大量的‘冰桶’冰盆’冰碗’等词语”可知,冰鉴的形制或形状发生了变化。据此可推知此空应填“冰鉴的形制也在不断变化”之类的语句。(2)根据一、二段可知,语段中心语为“冰鉴”,根据后文“这就催生了一种获取、储存天然冰的职业”可知,冰鉴需要天然冰,据此可推知此空应填“冰鉴需要大量的天然冰”之类的语句。(3)根据后文“即便到了末代王朝,冰窖的建造管理制度仍然严格”可知,此段的中心语为“冰窖”;再根据后句“寻常百姓不能随便建造”可知,冰窖是上层社会的专利,据此可推知此空应填“冰窖是上层社会的专利”之类的语句。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有人认为,诗歌比历史更能接近事实的真相。有人认为不尽如此。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与感悟?请写一篇文章,阐述你的看法。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略〖解析〗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材料只有两句话,关于诗歌还是历史更接近事实的真相,提供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要求考生根据材料阐述自己的思考和看法。这是一个很典型的“人我对话”型作文题,两个“有人”的观点都具有合理性,写作时可以先从它们各自成立的理由入手,不过要注意扣住诗歌和历史的比较来展开分析。如果论证“诗歌比历史更接近事实真相”:可以认为相比于宏大叙事、全貌概括式的史书,诗歌个性化、富含情感的表达关注到了历史上曾经存在过的一个个具体、鲜活的生命,阅读诗歌或文学作品常能令人身临其境地走入历史现场,触摸到被史书筛选过滤掉的那些有温度的、更真实的细节。此外,也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说,诗歌基于现实进行加工提炼,以艺术化的手法表现作者所身处的社会现实状况,表达赞颂、反思或批判,这本身就更有助于揭示社会矛盾的内在本质和规律,从这个意义上说它也获得了一个高于杂乱琐碎的生活现实的“真相”。不过,从符合事实的角度来看,诗歌中想象、夸张等艺术加工成分也确实会影响到其承载内容的客观性,诗歌中的个人视角和情感表达也存在较大的局限性,不能反映完整的事实全貌。如果论证“历史比诗歌更接近事实真相”,则可以认为史书是由一群具有“实录”精神和专业技能的史官,在考证、拣选、比对大量书面或口头资料之后,以公允、审慎的态度甚至怀着献身于秉笔直书的志向而进行的书写。后世的历史学家也皓首穷经地不断翻检和研究各种史籍资料,只为从时间的长河里努力复原过往事实的全部真相。此外,作为历史事件的旁观者,史官的记载与诗人的创作相比是更加客观的,可以如实呈现某一事件中不同立场当事者的讲述而尽量少地表达自己的爱憎褒贬,把“罗生门”的困局交由读者自己去检视判断,这样的方式能够更贴近原汁原味的事实。不过,历史的记载也确实存在不少当权者的篡改和粉饰,将史官“实录”的努力付之东流,又或者在流传中出现佚失和缺损,使探寻过往事实真相的历程遭遇重重迷雾。由上可见,其实“诗歌”和“历史”都在为更加接近“事实真相”做出自己的努力但都未曾达到目标,要真正走向“事实真相”,两者应当是“诗史互补”的关系。认可诗歌的价值,是为了看见个体的力量;强调历史的价值,是为了还原演化的面貌。前者是价值判断,后者是事实判断,唯有厘清事实实际上是什么的〖答案〗,才好镶嵌事实应该是什么,追求更好的真相。具体到我们自身,现代社会,一个人应当同时具备历史感和诗歌意识,才能充满不确定性的剧变时代,抵达事实的真相和人生意义、乐趣。既要读史,又要读诗,看得见过去、现在与未来,也想象的了人生有限的边缘以及意义无限的可能。因此,这篇作文最后一层立意的关键不在于论证到底哪一个更加接近真相,而应思考我们探讨这个话题的潜在现实立足点,为我们的这篇作文找到“此时此地”的启示和意义。作文立意最后的落点可以依据当下的问题偏向其中一方,也可以兼顾二者探讨如何做才能更接近“事实真相”,或者分析以“诗歌”和“历史”互补的方式走向“事实真相”的过程中产生的意义。毕竟,我们永远无法达到那个至真至善的终点,但我们一直走在通往终点的路上。具体写作时,考生可以引用名言警句,简单表明自己的观点,诗史互鉴,方晓人真。接着,分别结合诗歌和历史的起源探索诗歌和历史在记录真实方面的特点。然后指出两者在记录真实的侧重点不同,历史是从宏观层面寻求一种普遍性,诗歌则是从细微之处为历史做注脚,两者相互补充,我们才能更加了解真实。最后,总结观点,诗歌和历史并不必在真相的场域一决高下,它们自可以特有的风貌,去书写我们人类的切实经历,从我们的个体,直至我们的整个族群。各个历久弥新、气韵轩昂的文本,都是我们寻求真实的通途。立意:1.诗史互鉴,方晓人真。2.品诗鉴史,秉烛近真。3.诗歌和历史都是真实的载体。4.历史不可替代,诗歌亦是注脚。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3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材料一:完整准确地理解“理论联系实际”包含了两方面的要求。一方面,强调“理论要联系实际”,拒绝空谈和教条,因为“理论在一个国家的实现程度,总是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真正具有思想穿透力的理论必然反映实际,切中实际的需要;反之亦然。理论的力量终究是思想的力量,思想的力量不能够直接“改变世界”。另一方面,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也内在包含“实际要联系理论”的要求。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应当及时总结实践经验,找出规律性的特点,使之上升为理论,为进一步工作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实际联系理论”与“理论联系实际”尽管侧重点不同,但都是“理论要与实际相结合”这一要求的两个方面。当前在实际工作中,违反“理论联系实际”的一些不正确倾向和思潮有所抬头,其根本原因在于忽视了“实际要联系理论”这一重要视角。一是经验主义。经验主义否认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轻视、鄙薄理论的作用。一些同志认为,具体落实工作,只要有实际经验就行了。“讲理论是耍嘴皮子,做好工作还得靠实干”,在决策上吃老本,按照老经验、老办法决策行事,不结合时代的变迁进行卓有成效的创新。我们重视经验,但绝不局限于经验,更不迷信和受制于经验。经验主义所崇奉的经验是局部的、狭隘的,往往导致片面化。经验主义信奉“土教条”,因而沦为另一种形式的教条主义。经验若不以正确的理论为指南,就会变成盲目的经验。这也是我们一直以来既反教条主义又反经验主义、既反“洋教条”又反“土教条”的原因所在。要防止将本地区本部门一时的、局部的、片面的经验夸大为普适性的“规律”,照抄照搬。二是事务主义。事务主义表现为长年累月从事具体事务、重复单一工作,有时甚至沦为缺乏创造性的执行工具,荒于学习,懒于思考,疏于总结。邓小平指出:“过去所以发生许多毛病,就是因为有些同志不重视学习,陷于事务主义的泥坑,不能经常吸收新的营养。”事务主义容易导致庸俗化,往往与不良作风、文风、会风紧密关联。工作上的事务主义反映的是学习上的实用主义。学习上的实用主义表现为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是为了掌握思想武器,而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某种需要,对自己有用的就学,没用的就不学,断章取义,为我所需。三是去主观主义。去主观主义指否定主观能动的反作用,不能理解社会过程中主体因素的积极性,从而形成理论虚无的倾向。这种倾向表现为随遇而安,以一种被动的精神状态对待生活,以一种随波逐流的职业心境从事工作。理论联系实际要求主观与客观的有机统一。在坚持唯物主义的前提下,必须强调主观条件对客观前提具有能动作用。人们必须认识和遵循客观规律,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否定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因为客观规律归根结底是通过人的行为和活动表现出来。因此,在实践中,就要把握好遵循客观规律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之间的关系。必须既强调遵循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同时又重视发挥人的主体性,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经验主义、事务主义和去主观主义的表现不尽相同,但它们的共同点都表现为忽视、轻视甚至敌视理论,没有做到实际联系理论。在理论阐释层面,这三种倾向多用“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决定认识”来兜售其轻视理论的理论虚无主义主张。只有既坚持在理论指导下实践,又坚持用理论总结实践,才是真正的理论联系实际。(摘编自王巍《完整准确地理解“理论联系实际”》,有删改)材料二:主观主义的态度,就是对周围环境不作系统的周密的研究,单凭主观热情去工作,对于中国今天的面目若明若暗。在这种态度下,就是割断历史,只懂得希腊,不懂得中国,对于中国昨天和前天的面目漆黑一团。在这种态度下,就是抽象地无目的地去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不是为了要解决中国革命的理论问题、策略问题而到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那里找立场,找观点,找方法,而是为了单纯地学理论而去学理论。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教导我们说:应当从客观存在着的实际事物出发,从其中引出规律,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为此目的,就要像马克思所说的详细地占有材料,加以科学的分析和综合的研究。我们的许多人却是相反,不去这样做。其中许多人是做研究工作的,但是他们对于研究今天的中国和昨天的中国一概无兴趣,只把兴趣放在脱离实际的空洞的“理论”研究上。许多人是做实际工作的,他们也不注意客观情况的研究,往往单凭热情,把感想当政策。这两种人都凭主观,忽视客观实际事物的存在。这就是我们队伍中若干同志的作风。这种作风,拿了律己,则害了自己;拿了教人,则害了别人;拿了指导革命,则害了革命。总之,这种反科学的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主观主义的方法,是的大敌,是工人阶级的大敌,是人民的大敌,是民族的大敌,是党性不纯的一种表现。大敌当前,我们有打倒它的必要。只有打倒了主观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真理才会抬头,党性才会巩固,革命才会胜利。(摘编自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有删改)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们要拒绝空谈和教条,因为理论满足一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决定了理论在这个国家的实现程度。B.经验主义否认理论的作用,他们工作时依照老办法,最终得出的经验是局部的、狭隘的、盲目的。C.对自己有用的知识就学习,没用的就不学,这样的实用主义和工作上的事务主义本质上是相同的。D.我们对材料进行详细科学的分析和研究,目的是要从实际出发,找出客观规律并以之为行动的向导。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如果不用正确的理论指导实践,就会形成盲目的经验,所以“洋教条”“土教条”和经验主义都是我们工作时坚决反对的倾向。B.材料一列举的经验主义、事务主义和去主观主义侧重点不同,但都表现为对理论的不重视,不符合“理论要联系实际”的要求。C.我们不仅要了解西方历史,还要了解中国历史,在这样的态度下去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并从中找方法,才是正确的态度。D.材料二运用了对比、引用等论证方法,联系中国现实,将主观主义外在表现、现实危害等内容进行阐释,有理有据,浅显易懂。3.下列事例中,不符合材料一列举的三个主义的一项是()A.某村村民世代以养鸭为生,每户每年折损30%的雏鸭却习以为常,拒绝农学专家科普与建议。B.某基层干部办公桌上常年放有几册书籍,《公文处理实用手册》稍显破旧,其余书籍崭新。C.某知名电台主持人在一期节目中朗诵《论语》却读成了“莫春者……浴乎斤,风乎舞亏”。D.网上有一条盛传的人生哲理:该是你的就是你的,谁也抢不走;不该是你的,再争也没用。4.材料一作者认为“去主观主义”是不正确的思想倾向,而材料二作者批判“主观主义”,这两者是否矛盾?请说说你的观点并分析。5.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行文思路。〖答案〗1.B2.B3.C4.①不矛盾,两则材料的“主观主义”内涵不同。②材料一的“主观主义”指人要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对待生活。“去主观主义”者被动消极对待生活,应当被批判。③材料二的“主观主义”指一些人单凭主观热情去工作,不研究客观实际,也应当被批判。5.①首先明确“理论联系实际”包含“理论要联系实际”和“实际要联系理论”两方面的内涵。②接着从“实际要联系理论”角度列举经验主义、事务主义和去主观主义三种不正确思想倾向,并通过引用论证等方法进行概念阐释。③最后总结并提出观点“只有既坚持在理论指导下实践,又坚持用理论总结实践,才是真正的理论联系实际。”〖解析〗【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B.“经验主义否认理论的作用”错,原句为“经验主义否认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轻视、鄙薄理论的作用”,并非否认理论的作用。故选B。【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B.“不符合‘理论要联系实际’的要求”错,材料一原文说“它们的共同点都表现为忽视、轻视甚至敌视理论,没有做到实际联系理论”,三个主义不符合“实际联系理论”。故选B。【3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A.符合经验主义;B.符合事务主义;C.不符合材料一列举的三个主义。D.符合去主观主义。故选C。4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①首先明确:不矛盾。两则材料的“主观主义”内涵不同。②结合“去主观主义指否定主观能动的反作用,不能理解社会过程中主体因素的积极性,从而形成理论虚无的倾向。这种倾向表现为随遇而安,以一种被动的精神状态对待生活,以一种随波逐流的职业心境从事工作”“必须既强调遵循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同时又重视发挥人的主体性,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可知,材料一的“主观主义”指人要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对待生活。“去主观主义”者被动消极对待生活,应当被批判。③结合“主观主义的态度,就是对周围环境不作系统的周密的研究,单凭主观热情去工作,对于中国今天的面目若明若暗”可知,材料二的“主观主义”指一些人单凭主观热情去工作,不研究客观实际,也应当被批判。【5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材料一共有六段。①首先,第一段“完整准确地理解‘理论联系实际’包含了两方面的要求。一方面,强调‘理论要联系实际’……另一方面,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也内在包含‘实际要联系理论’的要求”,明确“理论联系实际”包含“理论要联系实际”和“实际要联系理论”两方面的内涵。②接着,第二至五段“根本原因在于忽视了‘实际要联系理论’这一重要视角”“一是经验主义”“二是事务主义”“三是去主观主义”从“实际要联系理论”角度列举经验主义、事务主义和去主观主义三种不正确思想倾向,并通过引用论证等方法进行概念阐释,如“邓小平指出:‘过去所以发生许多毛病,就是因为有些同志不重视学习,陷于事务主义的泥坑,不能经常吸收新的营养。’”引用邓小平的理论阐释事务主义。③最后,第六段“只有既坚持在理论指导下实践,又坚持用理论总结实践,才是真正的理论联系实际”总结并提出观点“只有既坚持在理论指导下实践,又坚持用理论总结实践,才是真正的理论联系实际。”(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小二黑结婚(节选)赵树理三仙姑的来历三仙姑下神,足足有三十年了。那时三仙姑才十五岁,刚刚嫁给于福,是前后庄上第一个俊俏媳妇。于福是个老实后生,不多说一句话,只会在地里死受。于福的娘早死了,只有个爹,父子两个一上了地,家里就只留下新媳妇一个人。村里的年轻人们觉得新媳妇太孤单,就慢慢自动的来跟新媳妇作伴,不几天就集合了一大群,每天嘻嘻哈哈,十分哄伙。于福他爹看见不像个样子,有一天发了脾气,大骂一顿,虽然把外人挡住了,新媳妇却跟他闹起来。①新媳妇哭了一天一夜,头也不梳,脸也不洗,饭也不吃,躺在炕上,谁也叫不起来,父子两个没了办法。邻近有个老婆替她请了一个神婆子,在她家下了一回神,说是三仙姑跟上她了,她也哼哼唧唧自称吾神长吾神短,从此以后每月初一十五就下起神来,别人也给她烧起香来求财问病,三仙姑的香案便从此设起来了。青年们到三仙姑那里去,要说是去问神,还不如说是看圣像。三仙姑也暗暗猜透大家的心事,衣服穿得更新鲜,头发梳得更光滑,首饰擦得更明,官粉搽得更匀,不由青年们不跟着她转来转去。这是三十来年前的事。当时的青年,如今都已留下胡子,家里大半又都是子媳成群,所以除了几个老光棍,差不多都没有那些闲情到三仙姑那里去了。三仙姑却和大家不同,虽然已经四十五岁,却偏爱当个老来俏,小鞋也仍要绣花,裤腿上仍要镶边,顶门上的头发脱光了,用黑手帕盖起来,②只可惜官粉涂不平脸上的皱纹,看起来好像驴粪蛋上下上了霜。老相好都不来了,几个老光棍不能叫三仙姑满意,三仙姑又团结了一伙孩子们,比当年的老相好更多,更俏皮。三仙姑有什么本领能团结这伙青年呢?这秘密在她女儿小芹身上。小芹三仙姑前后共生过六个孩子,就有五个没有成人,只落了一个女儿,名叫小芹。小芹当两三岁时候,就非常伶俐乖巧,三仙姑的老相好们,这个抱过来说是“我的”,那个抱起来说是“我的”,后来小芹长到五六岁,知道这不是好话,三仙姑教她说:“谁再这么说,你就说‘是你的姑姑’。”说了几回,果然没有人再提了。小芹今年十八了,村里的轻薄人说,③比她娘年轻时候好得多。青年小伙子们,有事没事,总想跟小芹说句话。小芹去洗衣服,马上青年们也都去洗;小芹上树采野果,马上青年们也都去采。吃饭时候,邻居们端上碗爱到三仙姑那里坐一会,前庄上的人来回一里路,也并不觉得远。这已经是三十年来的老规矩,不过小青年们也这样热心,却是近二三年来才有的事。三仙姑起先还以为自己仍有勾引青年的本领,日子长了,青年们并不真正跟她接近,她才慢慢看出门道来,才知道人家来了为的是小芹。不过小芹却不跟三仙姑一样:表面上虽然也跟大家说说笑笑,实际上却不跟人乱来,近二三年,只是跟小二黑好一点。前年夏天,有一天前晌,于福去地,三仙姑去串门,家里只留下小芹一个人,金旺①来了,嘻皮笑脸向小芹说:“这会可算是个空子呢?”小芹板起脸来说:“金旺哥!咱们以后说话要规矩些!你也是娶媳妇大汉了!”金旺撇撇嘴说:“咦!装什么假正经?小二黑一来管保你软了!有便宜大家讨开点,没事;要正经除非自己锅底没有黑!”说着就拉住小芹的胳膊悄悄说:“不用装模作样了!”不料小芹大声喊道“金旺!”金旺赶紧放手跑出来。一边还咄念道:“等得住你!”说着就悄悄溜走了。小二黑小二黑,是二诸葛的二小子。说到他的漂亮,那不只在刘家峧有名,每年正月扮故事,不论去到那一村,妇女们的眼睛都跟着他转。小二黑没有上过学,只是跟着他爹识了几个字。当他六岁时候,他爹就教他识字。识字课本既不是五经四书,也不是常识国语,而是从天干、地支、五行、八卦、六十四卦名等学起,进一步便学些“百中经”、“玉匣记”、“增删卜易”、“麻衣神相”、“奇门遁甲”、“阴阳宅”等书。小二黑从小就聪明,像那些算属相、卜六壬课、念大小流年或“甲子乙丑海中金”等口诀,不几天就都弄熟了,二诸葛也常把他引在人前卖弄。因为他长得伶俐可爱,大人们也都爱跟他玩;这个说:“二黑,算一算十岁属什么?”那个说:“二黑,给我卜一课!”后来二诸葛因为说“不宜栽种”误了种地,老婆也埋怨,大黑也埋怨,庄上人也都传为笑谈,小二黑也跟着这事受了许多奚落。那时候小二黑十三岁,已经懂得好歹了,可是大人们仍把他当成小孩来玩弄,好跟二诸葛开玩笑的,一到了家,常好对着二诸葛问小二黑道:“二黑!算算今天宜不宜栽种?”和小二黑年纪相仿的孩子们,一跟小二黑生了气,就连声喊道;“不宜栽种不宜栽种……”小二黑因为这事,好几个月见了人躲着走,从此就和他娘商量成一气,再不信他爹的鬼八卦。小二黑跟小芹相好已经二三年了。那时候他才十六七,原不过在冬天夜长的时候,跟着些闲人到三仙姑那里凑热闹,后来跟小芹混熟了,好像是一天不见面也不能行。后庄上也有人愿意给小二黑跟小芹做媒人,二诸葛不愿意,不愿意的理由有三:第一小二黑是金命,小芹是火命,恐怕火克金;第二小芹生在十月,是个犯月;第三是三仙姑的名声不好。恰巧在这时候彰德府来了一伙难民,其中有个老李带来个八九岁的小姑娘,因为没有吃的,愿意把姑娘送给人家逃个活命。④二诸葛说是个便宜,先问了一下生辰八字,掐算了半天说:“千里姻缘使线牵”,就替小二黑收作童养媳。虽然二诸葛说是千合适万合适,小二黑却不认账。父子俩吵了几天,二诸葛非养不行,小二黑说:“你愿意养你就养着,反正我不要!”结果虽把小姑娘留下了,却到底没有说清楚算什么关系。(有删改)〖备注〗①金旺是刘家峧老村长的儿子。他十七八岁成了父亲的帮手,逞威作福称霸一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三仙姑下神的过程既离奇又平常,她仅仅通过模仿神婆的行为,自称神上身,就使村民们都信奉她,可见当地百姓的愚昧无知。B.在金旺调戏小芹的片段中,作者运用了语言、神态、动作、心理描写等手法,用金旺的流氓行径衬托出小芹的善良、正经与机智。C.作者依次介绍了故事的主要人物,情节以顺叙为主,辅以插叙,结构顺当,贴近百姓的农村生活,符合大众的文学审美观。D.作者善于塑造平凡而又典型的角色,比如二诸葛和三仙姑代表落后、传统、愚昧的农民,金旺代表邪恶、顽固的封建势力。7.对文中划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句子①连用四个“也不”,与一系列的动词构成排比,体现了那时的三仙姑深受打击,心情哀痛,无心打扮。B.句子②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三仙姑脸上的粉比喻成驴粪蛋上的霜,调侃三仙姑刻意打扮却沦为笑柄。C.句子③中小芹的“好”不仅体现在外貌上,在生活作风和行事脾性上,小芹也比年轻时的三仙姑端正、谦良。D.句子④二诸葛表面看是依照算命的结果决定小二黑的婚姻,实则是考虑到收逃难姑娘为童养媳的成本更低。8.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小二黑这一人物形象。9.有学者评价赵树理的作品语言为“土而不僻,通而不俗”。请结合文本内容,谈谈你对这一评价的理解。〖答案〗6.B7.A8.①外表俊俏,妇女们爱盯着他看;②文化程度不高却能反对封建迷信,不信他爹的八卦学说;③崇尚自由恋爱,和小芹感情稳固,有向封建思想斗争、反抗的勇气。9.①“土而不僻,通而不俗”是指语言文字简单易懂、口语化明显,却不显庸俗,生动幽默。②文中角色人名多以绰号、昵称为主,如二诸葛、小芹等,符合农民交往称呼习惯。③文中对事物的描述用词多是农村生活中常见常用的,如“神婆子”“驴粪蛋”“老相好”等〖解析〗【6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B.“心理描写”错误。有语言描写“装什么假正经?小二黑一来管保你软了”,神态描写“嘻皮笑脸”,动作描写“拉住小芹的胳膊”,没有人物心理描写。故选B。【7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A.“体现了那时的三仙姑深受打击,心情哀痛,无心打扮”错误。由“于福他爹看见不像个样子,有一天发了脾气,大骂一顿,虽然把外人挡住了,新媳妇却跟他闹起来”“父子两个没了办法”的语境可知,三仙姑不是因为哀痛而不拾掇自己,而是通过这种蛮横无理的方式“逼迫”父子俩妥协,最终达到自己的目的。故选A。【8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①由“说到他的漂亮,那不只在刘家岐有名,每年正月扮故事,不论去到那一村,妇女们的眼睛都跟着他转”可知,外表俊俏,妇女们爱盯着他看;②由“小二黑没有上过学,只是跟着他爹识了几个字”“从此就和他娘商量成一气,再不信他爹的鬼八卦”可知,文化程度不高却能反对封建迷信,不信他爹的八卦学说;③由“小二黑跟小芹相好已经二三年了。那时候他才十六七,原不过在冬天夜长的时候,跟着些闲人到三仙姑那里凑热闹,后来跟小芹混熟了,好像是一天不见面也不能行”“虽然二诸葛说是千合适万合适,小二黑却不认账。父子俩吵了几天,二诸葛非养不行,小二黑说:‘你愿意养你就养着,反正我不要!’”可知,崇尚自由恋爱,和小芹感情稳固,有向封建思想斗争、反抗的勇气。【9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语言风格的能力。①“土而不僻,通而不俗”是指语言文字简单易懂、口语化明显,却不显庸俗,生动幽默。②文中角色人名多以绰号、昵称为主,如“小二黑,是二诸葛的二小子”“三仙姑前后共生过六个孩子,就有五个没有成人,只落了一个女儿,名叫小芹”,小二黑、二诸葛、三仙姑、小芹等都是绰号或昵称,这样称呼人物符合农民交往称呼习惯。③文中对事物的描述用词多是农村生活中常见常用的,如“邻近有个老婆替她请了一个神婆子,在她家下了一回神”“只可惜官粉涂不平脸上的皱纹,看起来好像驴粪蛋上下上了霜”“三仙姑又团结了一伙孩子们,比当年的老相好更多,更俏皮”中的“神婆子”“驴粪蛋”“老相好”等。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1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材料一: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材料二:扬雄字子云,蜀郡成都人也。雄少而好学,不为章句,训诂通而已,博览无所不见。为人简易佚荡,口吃不能剧谈,默而好深湛之思,清静亡为,少耆欲。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不修廉隅以徼名当世。自有大度,非圣哲之书不好也;非其意,虽富贵不事也。先是时,蜀有司马相如,作赋甚弘丽温雅,雄心壮之,每作赋,常拟之以为式。又怪屈原文过相如,至不容,作《离骚》,自投江而死,悲其文,读之未尝不流涕也。以为君子得时则大行不得时则龙蛇遇不遇命也何必湛身哉!乃作书,自岷山投诸江流以吊屈原。上十二月羽猎,雄从。游观侈靡,穷妙极丽。虽颇割其三垂以赡齐民,然至羽猎、田车、戎马、器械、储偫、禁御所营,尚泰奢丽夸诩,非尧、舜、成汤、文王三驱之意也。又恐后世复修前好,不折中以泉台,故聊因《校猎赋》以风。哀帝时,丁、傅、董贤用事,诸附离之者或起家至二千石。时,雄方草《太玄》,有以自守,泊如也。或嘲雄以玄尚白,而雄解之,号曰《解嘲》。(节选自《汉书·列传·卷八十七上下·扬雄》,有删改)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将需断句对应的标号写在答题纸上。以为君子A得时B则大行C不得时D则龙蛇E遇不遇命也F何必湛身哉!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信而见疑”的“见”与《答司马谏议书》中“终必不蒙见察”的“见”含义相同。B.《小雅》是《诗经》的一部分,以宫廷乐曲为主,一般在贵族宴会上赞颂统治阶级。C.三驱,古代王者田猎之制。谓君王田猎时须让开一面,仅三面驱赶,以示好生之德。D.石,计算容量的单位,十斗为一石,和庄子《五石之瓠》中的“石”是一样的意思。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屈原痛心于楚怀王耳朵听不到正确的意见,眼睛也被小人的谗言谄媚所遮蔽,不能明辨是非。B.《离骚》写的都是寻常事物,但旨趣极大,列举的都是近事,而表达的意思却十分深远。C.扬雄小时候博览群书,不研究章句,只是通晓字词解释而已。为人平易宽和,清静无为。D.扬雄责怪屈原明明颇富文采,却由于过于清高孤傲,容纳不了周围人的污浊而投河自尽。13.把材料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