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浙江省杭州市浙里特色联盟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3-2024学年浙江省杭州市浙里特色联盟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3-2024学年浙江省杭州市浙里特色联盟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3-2024学年浙江省杭州市浙里特色联盟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3-2024学年浙江省杭州市浙里特色联盟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浙江省杭州市浙里特色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7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植物为人类和其他动物提供食物和住所,还能调节气候,给地球带来生机和活力。但由于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地球上的物种正在加速灭绝,植物也不例外。据统计,从1753年至2018年,全球范围内已经有571种种子植物在野外灭绝。一种植物的消失,对我们来说,并不仅仅是单一物种的消亡,也将会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地球上的生物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一种植物的灭亡可能会导致几十种伴生物种的消失,植物的大量灭绝将会动摇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塔基。在人类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由于遗传基础狭窄而引起的粮食安全事件。拥有相同基因的植物,一旦遭受疾病侵袭,很容易“全军覆没”。有专家认为,从野生植物的基因中或许能找到解决办法。如籼稻是由野生稻驯化而来的,在漫长的驯化过程中,籼稻获得了人们所期望的性状,但也失去了部分野生稻特有的基因,其中包括抗病虫、抗逆、高蛋白含量等优良基因。因此,对于育种专家而言,不适合食用的野生稻可以为改良栽培稻储备丰富的基因源,对解决粮食安全、维护人类生存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因此,为了保护野生植物资源,科学家想出了建造植物“诺亚方舟”的方法,将野生植物的种子提前保存起来,以备不时之需。现在,很多国家都在努力建设自己的种子库。而坐落于云南昆明的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是我国重大科学工程、亚洲最大的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种质资源是指有活力、有生命力、可以传递给后代的遗传资源,如植物的种子。种子大约出现在3.6亿年前,是陆地植物在与环境相互适应的过程中不断演化出的高度复杂而精妙的结构,包含植物的全部遗传信息。通常,成熟的种子会在适宜的条件下开始萌发。但有时,种子也会因进入休眠状态而无法萌发。造成种子休眠的原因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种子自身的原因,如胚还需要继续发育或被种皮密封而未能获得足够的水分和空气;另一种则是外部原因,种子已充分成熟,只因环境不具备萌发所必须的条件而被迫处于暂时停顿状态。这两种因素既可以单独作用,也可以复合作用,使种子进入不同深浅程度的休眠状态。种子的休眠特性是一种植物特有的生存策略,可以让植物更好地适应环境,在最适宜的条件下萌发生长。正是因为这一特性,才使建立种子库、通过保存种子来保护植物多样性的方案成为可能。为了保证种子能长久保存,首先要尽量采集成熟度较好且饱满度较高的健康种子。种子采集通常从容易采集的区域入手,逐渐延伸到更偏远的地区。种子被采集回来后,还要对其“验明正身”,核查种子与标本、数据表、DNA材料、照片等是否一一匹配,并初查种子的质量状况。其次,要创造适宜的条件将种子保存起来,尽可能使它们“延年益寿”,以便日后需要的时候再次利用。对于大多数种子而言,高温高湿环境会加速其萌发过程,促进种子的呼吸作用,加速物质代谢,也会导致出现霉变等问题。相比之下,种子更喜欢干燥低温的贮藏环境。大量实践数据表明,在一定的范围内,种子的含水量每降低1%或储藏温度每降低5℃,种子的储藏寿命可延长一倍。实际操作中,种子会被放置在空气相对湿度为15%的干燥间进行脱水,这样做是为了让种子的含水量下降到安全范围之内。如果种子的含水量超过安全范围,过多的水分就可能成了种子的“心腹之患”,在低温下形成大冰晶,破坏细胞膜结构,导致种子失去活性。保存种子最重要的意义,是为了将来有一天能够重新使用,也就是把“沉睡”的种子“唤醒”,使原本处于休眠期的种子正常萌发。为此,要周期性地给种子做萌发实验。一般情况下,在种子送入冷库一周后,就可进行初次萌发实验,萌发率在75%以上即视为合格。接下来,每隔5-10年,就要从冷库中取出一部分种子进行萌发实验,监测种子的活力情况。理论上,对于冷库中处于休眠状态的种子,只要打破休眠条件,就能刺激种子萌发。但实际上,经过干燥、低温保存后的种子,也可能会出现一些特别的反应。比如一种叫白楸的植物,它的种子冷藏后便不能萌发。遇到这种情况,研究人员会先利用能将活细胞代谢产物染色的化学试剂进行染色实验,判断种子是否还具有活力。染色结果显示,白楸种子并没有失活。切片观察后发现,原来白楸种子的含油量特别高。冷藏之后,种子细胞内的油脂发生凝固,而在进行萌发实验的25℃的条件下,凝固的油脂没有熔化。当把环境温度升高至45℃时,种子细胞内的油脂仍处于凝固状态。随着温度的继续升高,种子才逐渐萌发。简单地说,这类种子被冻僵了,需要给它“泡热水澡”,才能够苏醒过来。另外,还要充分考虑植物原始的生长环境。比如,青藏高原的昼夜温差大,所以要把来自这一地区的种子放在培养箱里面,模拟白天温度高、晚上温度低的环境,通过变换温度,让它们能够萌发。总之,我们希望种子能在种子库中一直“沉睡”,又希望它们在需要的时候能被轻松“唤醒”。这一点无论对种子还是对现有的保存技术而言,都充满挑战。直到现在,种子库中还有某些种子处于“一睡不醒”的状态,试过多种办法仍不能使其萌发。但这也正是物种保护工作的乐趣之一——通过工作中观察到的各种现象,进一步了解自己要保护的对象,窥探大自然的秘密。(摘编自谭治刚蔡杰《种子库:植物的“诺亚方舟”》)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全军覆没”在文中指有相同基因的植物受疾病侵袭,导致其伴生物种消失的现象。B.“验明正身”在文中指的是初步检查种子的质量状况,是种子入库前的第一道程序。C.“心腹之患”在文中指种子的内部含水量过多,种子在低温时有失去活性的潜在危险。D.“一睡不醒”在文中指我们希望种子经过干燥、低温保存后,能在种子库中一直沉睡。2.根据材料中对种库工作流程的介绍,下列填入方框中的内容不恰当的一项是()A.健康饱满,或有助于改良作物的基因B.种子在不具备萌发条件时会选择休眠C.在安全范围内,创造干燥低温的储藏环境D.打破种子休眠条件,提供适宜的环境温度3.根据材料中白楸种子萌发实验的相关图文,下列选项中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冷藏后白楸种子的细胞内油脂凝固,由此可见,现有保存技术在改变种子外部环境的同时,也有可能引发其内在状态的变化。B.温度为45℃时白楸种子不萌发,随着温度进一步升高,它才开始萌发,因而当种子未被“唤醒”时,不能简单判断其已失活。C.白楸种子被“唤醒”后的萌发率即使达到最高值,也较冷藏前明显下降,这〖提示〗我们有必要在采集时确保种子的数量足够多。D.实验中白楸种子的萌发率在55℃时最高,然后随温度上升而下降,这说明种子在萌发时若超过一定温度会再次进入休眠状态。4.请简要梳理本文的讲述顺序,并分析为什么这样安排。5.本文兼具科学性与社会性,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答案〗1.C2.A3.D4.①首先介绍了种子库建立的必要性及可能性,接着讲述了保存种子的过程、方法与挑战;②先介绍为什么建种子库,再讲述怎样保存种子,符合公众的认知规律和认知需求。5.①本文用准确严谨的科学语言,呈现实证研究的科学结果,具有科学性;②本文选题聚焦物种保护的时代关切,旨在提升公众科学素养,具有社会性。〖解析〗【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A.“导致其伴生物种消失的现象”以偏概全,由原文“地球上的生物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一种植物的灭亡可能会导致几十种伴生物种的消失,……一旦遭受疾病侵袭,很容易‘全军覆没’”可知,“全军覆没”指的是该植物以及伴生物种消失的现象,而非仅仅是“其伴生物种消失的现象”。B.“‘验明正身’在文中指的是初步检查种子的质量状况”以偏概全,由原文“种子被采集回来后,还要对其‘验明正身’,核查种子与标本、数据表、DNA材料、照片等是否一一匹配,并初查种子的质量状况”可知,此处漏掉了“核查种子与标本、数据表、DNA材料、照片等是否一一匹配”的内容。D.“‘一睡不醒’在文中指我们希望种子经过干燥、低温保存后,能在种子库中一直沉睡”曲解文意,由原文“总之,我们希望种子能在种子库中一直‘沉睡’,又希望它们在需要的时候能被轻松‘唤醒’。这一点无论对种子还是对现有的保存技术而言,都充满挑战。直到现在,种子库中还有某些种子处于‘一睡不醒’的状态,试过多种办法仍不能使其萌发”可知,“一睡不醒”指的是有些种子“试过多种办法仍不能使其萌发”。故选C。【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分析图表的能力。A.“健康饱满,或有助于改良作物的基因”以偏概全,由“为了保证种子能长久保存,首先要尽量采集成熟度较好且饱满度较高的健康种子”可知,“健康饱满”概括不完整,除了这一条件外,还要“成熟度较好”,同时,“或有助于改良作物的基因”无中生有,文中并未提到。故选A。【3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本内容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D.“这说明种子在萌发时若超过一定温度会再次进入休眠状态”无中生有,材料中白楸种子萌发实验的相关图文只能说明“实验中白楸种子的萌发率在55℃时最高,然后随温度上升而下降”,并不能得出“这说明种子在萌发时若超过一定温度会再次进入休眠状态”这一结论,文中也未出现此说法。故选D。【4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由“植物为人类和其他动物提供食物和住所,还能调节气候,给地球带来生机和活力”“因此,为了保护野生植物资源,科学家想出了建造植物‘诺亚方舟’的方法,将野生植物的种子提前保存起来,以备不时之需。现在,很多国家都在努力建设自己的种子库”可见,文章首先介绍了种子库建立的必要性及可能性。由“为了保证种子能长久保存,首先要尽量采集成熟度较好且饱满度较高的健康种子。种子采集通常从容易采集的区域入手,逐渐延伸到更偏远的地区”“其次,要创造适宜的条件将种子保存起来,尽可能使它们‘延年益寿’,以便日后需要的时候再次利用”“理论上,对于冷库中处于休眠状态的种子,只要打破休眠条件,就能刺激种子萌发。但实际上,经过干燥、低温保存后的种子,也可能会出现一些特别的反应”可见,文章接着讲述了保存种子的过程、方法与挑战。综上,文章先介绍为什么建种子库,接着讲述怎样保存种子,这样的讲述顺序符合公众的认知规律和认知需求,更易读者理解。【5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文体特征和表现手法的能力。由“遇到这种情况,研究人员会先利用能将活细胞代谢产物染色的化学试剂进行染色实验,判断种子是否还具有活力。染色结果显示,白楸种子并没有失活。切片观察后发现,原来白楸种子的含油量特别高……”“为此,要周期性地给种子做萌发实验。一般情况下,在种子送入冷库一周后,就可进行初次萌发实验”以及“白楸种子萌芽试验记录”可知:本文用准确严谨的科学语言,呈现实证研究的科学结果,具有科学性;由“植物为人类和其他动物提供食物和住所,还能调节气候,给地球带来生机和活力。但由于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地球上的物种正在加速灭绝,植物也不例外。据统计……”“正是因为这一特性,才使建立种子库、通过保存种子来保护植物多样性的方案成为可能”“种子的休眠特性是一种植物特有的生存策略,可以让植物更好地适应环境,在最适宜的条件下萌发生长。正是因为这一特性,才使建立种子库、通过保存种子来保护植物多样性的方案成为可能“可知:本文选题聚焦物种保护的时代关切,旨在提升公众科学素养,具有社会性。(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像是影子,像是其他李浩偶尔,奶奶会只言片语地提到我的爷爷。在我的感觉中,奶奶嘴里的爷爷像是一道影子,或者别的什么——反正,是一种稀薄的、抓不住也摸不到的“飘泊之物”,一种似乎不那么真实的存在。在奶奶的只言片语中,爷爷有太多的名字,譬如“你爷爷”。譬如,“他”。譬如,“不着家的”“特窝棚的”。譬如,“死鬼”“痨病鬼”“胜儿他爹”“瘦兔子”“疯子”。那个痨病鬼。一天天就是咳,就是咳。他藏着钱呢。我早知道,他藏着呢。可就是不肯抓药。那个痨病鬼。什么也没给家里留下。他还给小花传上了病。我母亲说,这才是我奶奶心里的“症结”所在,奶奶对爷爷的怨气和愤恨皆是由此而起。母亲说,我爷爷的肺结核没有传给奶奶、我父亲和四叔,却传给了三姑。在三姑咳了几天的时候奶奶到村外的窝棚里去找我爷爷——这并不好找,我爷爷居住的地方常换,十里八村废弃的窝棚都被他睡遍了。奶奶求他,拿出几块银元来给女儿抓药,就算是借他的也行——好说歹说,一脸难色的爷爷终于从一棵槐树的下面扒出了一枚银元:“这不是咱的。你记得,咱得还。咱得还上。”“其实他有。你爷爷吧,这个人……当年那些人,都这样。也不是他一个。”爷爷是地下党。1996年出版的《滨州市志》上有他的名字,职务是中共地下党滨州区委副书记。他负责整个滨州区地下党的活动经费——《滨州市志》曾专门地提到一笔,他在负责这部分“党的资产”的时候,没丢过一分钱,也没把一分钱用在自己的身上。在奶奶的描述中,爷爷在这个家的存在就像是淡淡的影子,有一种似有似无的飘忽感,他的心在别处,身在别处,尤其是后来,日本人占领了之后,尤其是“紧张起来”之后——“里里外外,都得我一个人。你找他?不着家的可不能让你找到。他忙着呢,瘦兔子似的。”奶奶一边纳着鞋底一边自言自语,油灯的细火苗一蹿一蹿,油烟中弥散着混杂了蓖麻油的灯油气味,它早已把整个屋子充满了。“受的那个罪哟。”奶奶说的这句没头没尾也没有主语,我不知道她是在说我爷爷还是说自己。他在家的时候很少。即使回来,也都是夜间,甚至都是后半夜,那时候我的父亲、三姑和年幼的四叔都已睡去,只有纺线的或者纳鞋底的奶奶还在油灯前醒着,墙上跳动的影子比她更瘦……偶尔,被自己的身体压麻了手臂的父亲翻身,睁一睁眼,他看到爷爷坐在炕沿上的影子——根本来不及说句什么就被自己沉重的眼皮压进了梦乡。我奶奶不止一次地提到爷爷的“换命”,这是她对爷爷耿耿于怀的另一个缘由,每次说起她都会咬到自己的牙——“这个死鬼!自己的孩子都不管不顾!”把那些只言片语以及我父亲、母亲和四叔的讲述事连起来——于是,我在自己的大脑里搭建了有关爷爷的那个故事。故事是这样的:我爷爷有四个兄弟两个妹妹,然而在兵荒马乱、缺衣少食的年代,到我爷爷十三岁那年家里就剩下了爷爷和三爷爷兄弟两个,他们相依为命。后来我爷爷去天津上学,而三爷爷则不知道为何离家出走,当起了土匪——我们当地管土匪叫“仨儿”。三爷爷变成了“林仨儿”。“这个林仨儿罪大恶极,不杀不足以平民愤——”区委书记梁朝河当着我爷爷的面儿签署了召开公判大会、会后将林仨儿一伙儿六名土匪枪决的命令,他命令我爷爷负责看押和枪决等事宜。据说,我爷爷找到梁书记,建议用活埋替代枪毙——毕竟,子弹要省着点儿用;活埋会比枪毙更有震慑效果,也更能让那些受害人的家属出口恶气——梁书记想都没想就答应了下来,好,就这么办吧!你组织咱们的民兵去挖坑!傍晚,爷爷回家了一趟,他拿走了家里最好用的那把铁锹。如果不是他取走铁锹,奶奶也许不会把后来发生的事那么顺畅而迅速地和爷爷联系在一起——第二天早上,有人发现,埋下林仨儿的那个土丘被人挖开了,里面那么招人恨的、应当挨千刀的林仨儿已经不知去向。爷爷受到了审查。据说,爷爷在第二天上午就向组织坦白了自己的所做;据说,同样是据说,我爷爷在牢房里,就和三爷爷商量了把三爷爷救下来的计划,不管怎么说,这个让他也咬牙切齿的土匪头目是他的亲兄弟,老奶奶临终前反复可嘱过我爷爷,要看护好他,千万要看护好他。“你干吗要放他?你要想放他,别抓他啊,让他继续杀人放火多风光啊!这么多年,我真没想到你会是这样的人!”大约,我爷爷也没有想到奶奶的坚决,平日里她可不是这样。她被林仨儿脱逃这件事儿伤透了。再加上我花儿姑姑的死。爷爷在房子外面徘徊了几日,最后,在门口放下了一堆破破烂烂的东西和三斤小米,又退回到树园子的窝棚里。这一去,便是与家的永别。在讲述爷爷被拒之门外的片段时,奶奶的语气中怨愤的成分似乎会变得更多,可我母亲却觉得,“你奶奶应是后悔了。”母亲给出的理由是,我爷爷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突然病情恶化,他开始咳血,大口大口地咳,大口大口。奶奶被人叫去,她和我爷爷在窝棚里说了很久,然后,我父亲和四叔也被叫进了窝棚,爷爷就在荒郊的窝棚里咽了气。我知道的是,据我父亲的讲述而知道的是,奶奶从爷爷的窝棚里出来,径直走到蹲在门外的柳树下吸着旱烟的梁朝河面前:“你给我找两个人。跟着我走。”他们在果树下,生有三棵白蜡树的艾草地里,桥墩的缝里,以及河边老槐树生着虫子的树洞里,先后找到了二十几枚银元,和一小包被蓝布包裹着的东西。它们,被交到了梁朝河的手上。“他没动过一分一厘。你清点一下。”奶奶认认真真地对梁朝河说着,“他说,等胜利了,就再也没有穷苦人了,就都能有饭吃了——是这样吗?”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奶奶最初深明大义,积极支持革命工作,后来因爷爷给小花传上病后变成埋怨,再后来“换命”把爷爷赶出了家。B.爷爷虽然主管活动经费,但他没动过一分一厘,即使小花患病在家人百般恳求下也只是借了点钱,最后还是还上了。C.跟奶奶对林仨儿决绝态度不同,爷爷觉得林仨儿是有苦衷的,他对林仨儿还抱有一点同情,最终放走了他。D.爷爷临死前交代遗言,叫奶奶把珍藏的经费交到组织手里,爷爷所作的一切最终打动奶奶,使她成长为一名战士。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用第一人称视角,讲述了奶奶、父亲母亲等人口中的爷爷,在这些断断续续的讲述中,革命者的形象逐渐血肉丰满。B.在奶奶的嘴里,爷爷有很多名字,如“死鬼”“疯子”等,似怨实怜,不同程度上体现了奶奶对一心为革命的爷爷的态度。C.小说反复强调爷爷像影子,是一种不真实的存在,由此可见爷爷干革命工作的游刃有余,卓有成效,仿佛生来就是干革命的。D.小说结尾处,作者细致描写了爷爷藏银元的地方——都是些窝棚边极易被人忽略的地方,从中可见爷爷的用心,对革命的忠诚。8.有批评家说,小说中“放走林仨儿”这一情节“勾勒出复杂和极端境遇下的人性纠葛”,请结合文本作简要分析。9.结合全文,探究题目“像是影子,像是其他”中“其他”的内涵。〖答案〗6.B7.C8.①放走林仨儿,于私是完成老奶奶的嘱托;于公,则是公然违犯纪律,这体现了人性纠葛,突出复杂和极端境遇。②奶奶原先对爷爷是理解和体谅的,可是后来她因爷爷放走林仨儿而感到特别愤怒和不可理解,个人的情感产生冲突。③爷爷放走林仨儿,全了他的手足之情;但对于极其痛恨林仨儿的奶奶来说,是不顾两人的夫妻之情;难以简单判断对错。9.①忠于职守、大公无私的革命品质。爷爷掌管着经济大权,但即使是自己或是家人生病,都舍不得拿出一星半点来治病;即使拿出来一点,也说是“借”的。②舍家为国、忘我工作的奉献精神。爷爷有家,但为了革命,神出鬼没,只能趁深夜回家看上一眼,到后来是寄居在各处窝棚里。③理想至上、心有大爱的精神坐标。爷爷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感染了奶奶,奶奶到后来也理解了爷爷,并用行动完成爷爷的嘱托。〖解析〗【6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A.“奶奶最初深明大义,积极支持革命工作”理解错误,文中没有相关内容,属于过度解读文本。C.“爷爷觉得林仨儿是有苦衷的,他对林仨儿还抱有一点同情”理解错误,根据原文内容“不管怎么说,这个让他也咬牙切齿的土匪头目是他的亲兄弟,老奶奶临终前反复可嘱过我爷爷,要看护好他,千万要看护好他”可知,爷爷放走林仨儿的原因是因为亲情。D.“使她成长为一名战士”无中生有,原文没有爷爷使奶奶成长为一名战士的内容。故选B。【7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小说艺术特色的能力。C.“由此可见爷爷干革命工作的游刃有余,卓有成效,仿佛生来就是干革命的”理解错误,根据原文“在奶奶的描述中,爷爷在这个家的存在就像是淡淡的影子,有一种似有似无的飘忽感,他的心在别处,身在别处,尤其是后来,日本人占领了之后,尤其是‘紧张起来’之后”可知,强调爷爷像影子,是为了凸显干革命工作的艰辛和不容易。故选C【8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情节的作用的能力。①根据原文“不管怎么说,这个让他也咬牙切齿的土匪头目是他的亲兄弟,老奶奶临终前反复可嘱过我爷爷,要看护好他,千万要看护好他”可知,爷爷放走林仨儿,于私是完成老奶奶的嘱托;根据原文“爷爷受到了审查。据说,爷爷在第二天上午就向组织坦白了自己的所做”可知,爷爷放走林仨儿,于公,则是公然违犯纪律,在这件事的处理上,在于私和于公两方面做出抉择是艰难的,体现了人性纠葛,突出复杂和极端境遇。②根据原文“在奶奶的描述中,爷爷在这个家的存在就像是淡淡的影子,有一种似有似无的飘忽感,他的心在别处,身在别处”可知,奶奶原先对爷爷是理解和体谅的,根据原文“我奶奶不止一次地提到爷爷的‘换命’,这是她对爷爷耿耿于怀的另一个缘由,每次说起她都会咬到自己的牙——‘这个死鬼!自己的孩子都不管不顾!’”“大约,我爷爷也没有想到奶奶的坚决,平日里她可不是这样。她被林仨儿脱逃这件事儿伤透了”可知,奶奶后来因爷爷放走林仨儿而感到特别愤怒和不可理解,当时在让爷爷是否进家门的选择上个人情感产生了冲突。③根据原文“据说,同样是据说,我爷爷在牢房里,就和三爷爷商量了把三爷爷救下来的计划,不管怎么说,这个让他也咬牙切齿的土匪头目是他的亲兄弟”可知,爷爷放走林仨儿,全了他的手足之情;根据“‘你干吗要放他?你要想放他,别抓他啊,让他继续杀人放火多风光啊!这么多年,我真没想到你会是这样的人!”’“大约,我爷爷也没有想到奶奶的坚决,平日里她可不是这样。她被林仨儿脱逃这件事儿伤透了”可知,对于极其痛恨林仨儿的奶奶来说,是不顾两人的夫妻之情;爷爷放走林仨儿,奶奶在这件事后不原谅爷爷,他们的做法让人难以简单判断对错。【9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和作用的能力。①根据原文“母亲说,我爷爷的肺结核没有传给奶奶、我父亲和四叔,却传给了三姑”“奶奶求他,拿出几块银元来给女儿抓药,就算是借他的也行一一好说歹说,一脸难色的爷爷终于从一棵槐树的下面扒出了一枚银元:‘这不是咱的。你记得,咱得还。咱得还上。’”可知,当时爷爷掌管着经济大权,但即使是自己或是家人生病,都舍不得拿出一星半点来治病;即使拿出来一点,也说是“借”的。据此可知,这里“其他”的内涵是指爷爷忠于职守、大公无私的革命品质。②根据原文“这并不好找,我爷爷居住的地方常换,十里八村废弃的窝棚都被他睡遍了”“在奶奶的描述中,爷爷在这个家的存在就像是淡淡的影子,有一种似有似无的飘忽感,他的心在别处,身在别处,尤其是后来,日本人占领了之后,尤其是‘紧张起来’之后——‘里里外外,都得我一个人。你找他?不着家的可不能让你找到。他忙着呢,瘦兔子似的。’”可知,爷爷有家,但为了革命,神出鬼没,只能趁深夜回家看上一眼,到后来是寄居在各处窝棚里。据此可知,这里“其他”的内涵是指爷爷舍家为国、忘我工作的奉献精神。③根据原文“我爷爷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突然病情恶化,他开始咳血,大口大口地咳,大口大口。奶奶被人叫去,她和我爷爷在窝棚里说了很久,然后,我父亲和四叔也被叫进了窝棚,爷爷就在荒郊的窝棚里咽了气”“他们在果树下,生有三棵白蜡树的艾草地里,桥墩的缝里,以及河边老槐树生着虫子的树洞里,先后找到了二十几枚银元,和一小包被蓝布包裹着的东西。它们,被交到了梁朝河的手上”“‘他没动过一分一厘。你清点一下。’奶奶认认真真地对梁朝河说着,‘他说,等胜利了,就再也没有穷苦人了,就都能有饭吃了——是这样吗?’”可知,爷爷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感染了奶奶,奶奶到后来也理解了爷爷的做法,并用行动完成爷爷的嘱托,把爷爷保管的经费一分一厘不差的交给了组织,并转达爷爷的理想,希望抗战胜利,再也没有穷苦人了,百姓都能有饭吃了。据此可知,这里“其他”的内涵是指爷爷理想至上、心有大爱的精神坐标。二、古诗文阅读与鉴赏(34分)(一)文言文阅读(21分)阅读材料,完成小题。材料一: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前长君为奉车,从至雍械阳宫,扶辇下除,触柱折辕,劾大不敬,伏剑自刎,赐钱二百万以葬。孺卿从祠河东后土,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诏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饮药而死。来时太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阳陵。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矣。独有女弟二人,两女一男,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陵始降时,忽忽如狂,自痛负汉,加以老母系保宫。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愿听陵计,勿复有云。”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愿勿复再言!”(节选自班固《苏武传》)材料二:然陵不死,罪也;子卿视陵,岂偷生之士而惜死之人哉?宁有背君亲,捐妻子而反为利者乎?然陵不死,有所为也,故欲如前书之言,报恩于国主耳,诚以虚死不如立节,灭名不如报德也。何图志未立而怨已成,计未从而骨肉受刑,此陵所以仰天椎心而泣血也。足下又云:“汉与功臣不薄。”子为汉臣,安得不云尔乎?陵先将军,功略盖天地,义勇冠三军,徒失贵臣之意,到身绝域之表。此功臣义士所以负戟而长叹者也。何谓不薄哉?且足下昔以单车之使,适万乘之虏。遭时不遇,至于伏剑不顾;流离辛苦,几死朔北之野。丁年奉使,皓首而归;老母终堂,生妻去帷。此天下所希闻,古今所未有也。蛮貊之人,尚犹嘉子之节,况为天下之主乎?陵谓足下当享茅土之荐,受千乘之赏。闻子之归,赐不过二百万,位不过典属国,无尺土之封,加子之勤。而妨功害能之臣,尽为万户侯;亲戚贪佞之类,悉为廊庙宰。子尚如此,陵复何望哉?且汉厚诛陵以不死,薄赏子以守节,欲使远听之臣望风驰命,此实难矣,所以每顾而不悔者也。陵虽孤恩,汉亦负德。昔人有言:“虽忠不烈,视死如归。”陵诚能安,而主岂复能眷眷乎?男儿生以不成名死则葬蛮夷中谁复能屈身稽颡还向北阙。愿足下勿复望陵。(节选自李陵《答苏武书》)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在答题卡方框内依次填入与正确〖答案〗相对应的序号。男儿生以不成A名B死则葬C蛮夷中D谁复能屈身E稽颡F还向G北阙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足下,旧时交际用语,一般用于上称下或同辈相称,表达对对方的尊敬之情。B.除,文中指宫殿的台阶。与《答司马谏议书》中“兴利除弊”的“除”不同。C.春秋,常表示整个一年,泛指岁月;文中指年纪,“春秋高”意思为年纪老。D.茅土,古代天子分封诸侯时,按封国所在方向取相应颜色的土,包以茅草而授之。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陵从多角度劝降苏武,没有成功。李陵陈述苏武兄弟惨死,母亲去世,妻子改嫁,儿女生死未卜的悲惨遭遇,想以此打动苏武。B.李陵以老朋友的身份劝苏武投降,遭到苏武反驳。李陵用自身经历和汉武帝的行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劝苏武投降,言辞恳切。C.李陵回信中为自己投降进行了辩护。李陵给苏武的回信中表明自己并非是贪生怕死的小人,之所以没有选择为气节而死,是想要有所作为。D.李陵回信中为苏武回汉朝后打抱不平。李陵认为汉朝对苏武守节的奖赏微薄,这样很难让远方的臣民效命,说出了李陵和苏武的心里话。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2)宁有背君亲,捐妻子而反为利者乎?14.根据材料二,简要概括李陵兵败投降匈奴后,对汉朝的态度经历了怎样的变化?〖答案〗10.BDF11.A12.D13.(1)你终究不能回归本朝了,白白地在荒无人烟的地方受苦,你对汉廷的信义又怎能有所表现呢?(2)哪里会有背离君主父母、抛弃妻子儿女却反而以为对自己有利的人呢?14.①由“然陵不死,有所为也,故欲如前书之言,报恩于国主耳”可知,李陵是想要忍辱偷生,想有所作为报效汉朝;②由“何图志未立而怨已成,计未从而骨肉受刑,此陵所以仰天椎心而泣血也”可知,李陵的家族受诛,对汉朝失望寒心;③由“男儿生以不成名,死则葬蛮夷中,谁复能屈身稽颡,还向北阙。愿足下勿复望陵”可知,李陵宁可老死匈奴,拒绝返汉,不愿再受屈辱。〖解析〗【10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男子汉活着不能成就英名,死了就让他埋葬在异族之中吧,谁还能再弯腰下拜,回到汉廷,听凭那帮刀笔吏舞文弄墨、随意发落呢?“名”是“成”宾语,从其后B处断开;“蛮夷中”是“死”的后置状语,“谁”是后句的主语,中间应断开,所以从“蛮夷中”后面D处断开;“屈身稽颡”是“能”的宾语,从其后F处断开。故选BDF。【1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及文言一词多义的能力。A.“用于上称下”错误,应该是下对上或同辈相称。B.正确。除,宫殿的台阶/除去。句意:扶着皇帝的车驾下殿阶。/兴办对国家人民有益利的事业,除去各种弊端。C.正确。句意:并且皇上年纪大了。D.正确。故选A。【1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说出了李陵和苏武的心里话”错,应该是说出了李陵的心里话,由“汉与功臣不薄”可知苏武对汉朝一直忠心耿耿,毫无怨言。故选D。【13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空”,白白的;“亡”,通“无”;“安所见”,宾语前置句,应该是“见安”,其中“见”,通假字,通“现”,表现。(2)“宁”,哪里;“捐”,抛弃;“妻子”,妻子儿女。【14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抓住材料二李陵的心里变化,根据分析可知,李陵投降匈奴后心理经历了从想忍辱偷生,然后有所作为报效汉朝,到家人受诛杀,对汉朝失望寒心到极点,最后下定决心宁可老死匈奴,拒绝返汉,不愿再受屈辱的变化。作答时抓住相关语句分析心理变化即可。参考译文:材料一:当初,苏武与李陵都为侍中。苏武出使匈奴的第二年,李陵投降匈奴,不敢访求苏武。时间一久,单于派遣李陵去北海,为苏武安排了酒宴和歌舞。李陵趁机对苏武说:“单于听说我与你交情一向深厚,所以派我来劝说足下,愿谦诚地相待你。你终究不能回归本朝了,白白地在荒无人烟的地方受苦,你对汉廷的信义又怎能有所表现呢?以前你的大哥苏嘉做奉车都尉,跟随皇上到雍棫阳宫,扶着皇帝的车驾下殿阶,碰到柱子,折断了车辕,被定为大不敬的罪,用剑自杀了,只不过赐钱二百万用以下葬。你弟弟孺卿跟随皇上去祭祀河东土神,骑着马的宦官与宫中掌管车辇马匹的官争船,掌管车辇马匹的官被推下去掉到河中淹死了,骑着马的宦官逃走了。皇上命令孺卿去追捕,他抓不到,因害怕而服毒自杀。我离开长安的时候,你的母亲已去世,我送葬到阳陵。你的夫人年纪还轻,听说已改嫁了,家中只有两个妹妹,两个女儿和一个男孩,如今又过了十多年,生死不知。人生像早晨的露水,何必长久地像这样折磨自己!我刚投降时,精神恍惚,几乎要发狂,自己痛心对不起汉廷,加上老母拘禁在保宫,你不想投降的心情,怎能超过当时我李陵呢!并且皇上年纪大了,法令随时变更,大臣无罪而全家被杀的有几十家,安危不可预料。你还打算为谁守节呢?希望你听从我的劝告,不要再说什么了!”苏武说:“我苏武父子无功劳和恩德,都是皇帝栽培提拔起来的,官职升到列将,爵位封为通侯,兄弟三人都是皇帝的亲近之臣,常常愿意为朝廷牺牲一切。现在得到牺牲自己以效忠国家的机会,即使受到斧钺和汤镬这样的极刑,我也心甘情愿。大臣侍奉君王,就像儿子侍奉父亲,儿子为父亲而死,没有什么可遗憾的,希望你不要再说了!”材料二:不过我未以死殉国,确是罪过;但您看我难道是贪生怕死的小人吗?又哪里会有背离君亲、抛弃妻儿却反而以为对自己有利的人?既然如此,那么,我之所以不死,是因为想有所作为。本来是想如前一封信上所说的那样,要向皇上报恩啊。实在因为徒然死去不如树立名节,身死名灭不如报答恩德。哪里料到志向没有实现,怨责之声已四起;计划尚未实行,亲人作刀下之鬼,这就是我面对苍天椎心泣血的原因啊!您又说道:“汉朝给功臣的待遇并不菲薄。”您是汉朝之臣,怎能不说这种话?我已故的祖父李广,身任将军,其功绩略谋盖天地,忠义勇气冠于全军,只是因为不屑迎合当朝权贵的心意,结果在边远的疆场自杀身亡。这就是功臣义士手持兵刃叹息不止的原因。怎么能说待遇“不薄”呢?您过去凭着单车出使到拥有强兵的敌国,逢上时运不佳,竟至伏剑自刎也不在乎;颠沛流离,含辛茹苦,差点死在北方的荒野。壮年时奉命出使,满头白发而归,老母在家中亡故,妻子也改嫁离去。这是天下很少听到的,古今所没有的遭遇。异族未开化的人,尚且还称赞您的节气,何况是天下的君主呢?我认为您应当享受封领地、赏千乘的诸侯待遇。可是,听说您回国后,赏赐不过二百万,封官不过典属国之职,并没有一尺土的封赏,来奖励您多年来对国家的效忠。而那些排斥功臣、扼杀人才的朝臣,都成了万户侯;皇亲国戚或奉迎拍马之流,都成了朝廷政权的主宰。您尚且如此,我还有什么希望呢?像这样,汉朝因为我未能死节而施以严厉的惩罚,您坚贞守节又只给予微薄的奖赏,要想叫远方的臣民急切地投奔效命,这实在是难以办到的,所以我常常想到这事却不觉得后悔。我虽然辜负了汉朝的恩情,汉朝也亏对了我的功德。前人说过这样的话:“即使忠诚之心不被世人遍知,也能做到视死如归。”但如果我能够安心死节,皇上难道就能对我有眷顾之情吗?男子汉活着不能成就英名,死了就让他埋葬在异族之中吧,谁还能再弯腰下拜,回到汉廷,听凭那帮刀笔吏舞文弄墨、随意发落呢?希望您不必再盼着我归汉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7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杂诗【明】丰坊孤松挺穹壁①,下临万里波。激湍啮其根,惊飚撼其柯。纷纷穴赤蚁,袅袅缠青萝。群攻未云已,生意当如何。严霜一夕坠,高标复嵯峨②。君子固穷节,感慨成悲歌。〖备注〗①穹壁:高高的崖壁。②嵯峨:高耸的样子。15.下列对这首读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孤松”二句使用起兴的手法,巧妙引出描写对象。描绘了一棵孤独的松树,挺立在峭壁之上,面临着万丈波涛。B.“激湍”二句中“啮”“撼”动词使用精确,有表现力,描绘出松树所处的艰难环境。C.“纷纷”二句运用叠词,描摹事物的形态,鲜明生动。“群攻”二句巧用问句,语意形成转折,承接自然。D.整首诗意境高远,气势磅礴,语言生动,给人以强烈的震撼和启迪。16.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答案〗15.A16.示例一:本诗托物言志,表达了对君子身处困厄仍然坚守气节、孤高傲世的赞美,以及对奸佞小人的愤慨和蔑视。示例二:作者以孤松自比,表达了对奸佞小人的蔑视和对遭受打击的愤慨,表现了自己孤高傲世的精神和坚守节操的意志。〖解析〗【15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A.“使用起兴手法,巧妙引出描写对象”错,这首诗并不是用孤松做引子,后面几句的描写对象都是孤松,所以并不是使用了“起兴”的手法。故选A。【16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本诗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以孤松喻君子,“穹壁”“万里波”“激湍”“惊飚”等意象,凸显孤松所处环境之恶劣,但它却依然能“挺立”“嵯峨”;“赤蚁”“青萝”比喻迫害君子的奸佞小人,面对“赤蚁”“青萝”的“群攻”,孤松依然充满“生意”。借此表达了诗人对君子身处困厄仍然坚守气节、孤高傲世的赞美,同时表达了对奸佞小人的愤慨和蔑视。最后两句更是直抒胸臆,表达了对坚守气节的赞美与追求,同时也流露出了对君子遭受打击的愤慨。(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过秦论》中,描写陈涉起义所使用的武器与秦国相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2)《离骚》中表明自己遭到不公正对待的原因之一是在上位者的荒唐的两句是:______,______。(3)鲍照《拟行路难(其四)》中以“______”的宿命论观点,来解释社会与人生的错位现象;以“______”一句表达渴望从苦闷之中求得解脱。〖答案〗(1)锄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2)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3)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三、语言文字运用(19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同食物相关,①的表达有很多,比如“化悲愤为食量”“别难过,没有一顿美食解决不了的伤心,实在不行就两顿”等等,这暗示着食物与情绪之间有着紧密关系。常言道,“民以食为天”,既说明了食物作为生存之本的重要性,也说明了食物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是否可以②地大量进食或依赖控制进食来安抚情绪?科学告诉我们:不可以。情绪大多来自日常生活中,人或物对于个体的某种深刻的内在情绪体验,比如抑郁体验、焦虑体验等。以此为例,抑郁多为当下的困扰,内心感觉无法摆脱或无力处理;焦虑多见对未来的无措,内心紧张,③。类似的情绪体验都是我们对生活失去了掌控感或安全感。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迫切要找到一个能被控制的内容,去抵消或释放,让自己快速离开失控的体验,内心回归到稳定状态。为什么我们会选择进食来调节情绪?其一,食物拥有便捷、易得的特点,具有便利性;其二,食物带有养育、滋养的“母亲”般的属性,具有习惯和依赖性。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文中多处用了引号,下列四处引号中用法和其他三处不同的一项是()A.“化悲愤为食量”。B.“别难过,没有一顿美食解决不了的伤心,实在不行就两顿”。C.常言道,“民以食为天”。D.食物带有养育、滋养的“母亲”般的属性。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并写出修改后的句子,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不得改变原意。〖答案〗18.①耳熟能详(妙趣横生、饶有风趣)②无所顾忌(肆无忌惮)③惴惴不安(进退失据、无所适从)19.D20.情绪大多来自日常生活,是个体对于人或物的某种深刻的内在情绪体验,比如抑郁体验、焦虑体验等。〖解析〗【18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本题,第①处,要填表达特色,后面是例证。“化悲愤为食量”意思是把悲伤和愤怒都化作食欲,用吃美食来麻木自己的情感,“别难过,没有一顿美食解决不了的伤心,实在不行就两顿”这样的说法都似曾相识,是生活里常用来暗示食物与情绪之间有着紧密关系的说法,说来很有趣味。据此可推知,成语可填“耳熟能详”或“妙趣横生”或“饶有风趣”。耳熟能详:指听得多了,能够很清楚、很详细地复述出来。妙趣横生:形容语言、文章、美术品等洋溢着美妙的意趣。饶有风趣:指很有风趣。第②处,根据语法,填“大量进食或依赖控制进食来安抚情绪”的状语,表方式或特征。承接食物与人类、食物和情绪间关系密切,可推知此处要写的是大量进食或依赖控制进食来安抚情绪这种做法可不可以。据此,成语可填“无所顾忌”或“肆无忌惮”。无所顾忌:没有什么顾虑和惧怕。肆无忌惮:指恣意妄行,毫无顾忌。第③处,后面“类似的情绪体验都是我们对生活失去了掌控感或安全感”这句是总结,所在句子与“抑郁多为当下的困扰,内心感觉无法摆脱或无力处理”对应,可推知应该填“对未来的无措,内心紧张”的感受,且可独立成句。据此成语可填“惴惴不安”或“进退失据”或“无所适从”。惴惴不安:因恐惧担忧而心神不定,形容因害怕或担心而不安。进退失据:前进和后退都失去了依据;形容无处容身;也指进退两难。无所适从:指不知依从谁才好,也指不知道怎么办才好。【19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A.引用。B.引用。C.引用。D.特殊含义。故选D。【20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语病有二:一是“情绪大多来自日常生活中”成分赘余,应去掉“中”;二是“人或物对于个体的某种深刻的内在情绪体验”主客体颠倒,语序不当,应该将“个体”和“人或物”换位,且前面用“是”表判断,即改为:是个体对于人或物的某种深刻的内在情绪体验。(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中国核电的发展史印证了一句话:“核心技术靠化缘是要不来的,必须靠自力更生”掌握核心技术,为什么“自己干”如此重要?①。就像体育运动技能必须通过反复练习才能获得,工业技术能力也必须通过不断的技术实践才能被掌握。由此也就解释了一个现象:从美、法等发达国家引进核电站的发展中国家很多,为什么只有中国成功实现了消化吸收,甚至在一些方面还能青出于蓝?不是因为“核电老师”们偏心,给中国多教了几手,②_。“引进”并不会天然带来“吸收”,就像有的国家只是引进了产品,不久之后就会陷入“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的怪圈;有的国家真正引进了技术,实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二者的区别,取决于本国是否坚持“自己干”,是否掌握了核心技术。国际创新学界用“吸收能力”这个概念来刻画这种区别:一个国家拥有了自主研发的水平,同时也决定了它吸收和消化外来技术的能力。在核电发展上,③,最终决定了中国拥有超强的“吸收能力”。21.“消化吸收”本是用于人体肠胃系统的词语,这里用在了核电技术上,它在语境中的含义是什么?此处用“消化吸收”有什么好处?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5个字。〖答案〗21.含义:通过不断技术实践掌握从发达国家引进的核心技术,并拥有自主研发的水平。好处:使用“消化吸收”这一大家熟知的词语将抽象陌生的概念具象化,形象展现工业技术能力掌握的过程。22.①因为技术对于实践经验有极高要求(因为掌握技术需要不断去实践)

②而是因为中国重视技术实践(而是因为中国通过“自己干”掌握了核心技术)

③中国能自主研发核电技术(中国有自主研发的水平、中国通过实践掌握了核心技术)〖解析〗【2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含义的能力。由题干可知,考生需要结合语境分析“消化吸收”的含义,并分析这样说的好处。首先理解“消化吸收”的语境义。结合“核心技术靠化缘是要不来的,必须靠自力更生掌握核心技术”“必须通过反复练习才能获得,工业技术能力也必须通过不断的技术实践才能被掌握”“取决于本国是否坚持‘自己干’,是否掌握了核心技术”“拥有了自主研发的水平,同时也决定了它吸收和消化外来技术的能力”可知,这里的“消化吸收”是就工业技术能力的掌握而言,“消化吸收”是引进技术之后通过不断的技术实践掌握所引进技术的核心部分,同时在此基础上拥有自主研发的能力。然后分析这样说的好处。语境所说的“核电”“工业技术”等对于普通民众来说,是陌生的字眼,尤其是“工业技术”更是抽象的概念;而“消化吸收”是用于人体肠胃的词语,是大家所熟知的,所以这一说法就将抽象陌生的概念变得具象化,更为形象,更能为人所理解接受。【2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①由前面的问题“为什么……”可知,此处是回答前面这一问题,解释原因,应使用关联词“因为”;结合后文的阐释“工业技术能力也必须通过不断的技术实践才能被掌握”可知,此处说实践对技术的重要性,故填“因为技术对于实践经验有极高要求”或“因为掌握技术需要不断去实践”。②结合“为什么只有中国成功实现了消化吸收”可知,此处说中国能成功消化吸收引进核电站的原因,对应“不是因为”,应填“而是因为……”,再结合“这就解释了一个现象”“二者的区别是本国是否坚持‘自己干’”,可知原因和“实践”“自己干”有关,故填“而是因为中国重视技术实践”或“而是因为中国通过‘自己干’掌握了核心技术”。③此处是中国拥有超强的“吸收能力”的原因,结合前面“自主研发的水平”及“坚持‘自己干’”“吸收能力”可推知原因是“中国能自主研发核电技术”或“中国有自主研发的水平、中国通过实践掌握了核心技术”。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千里马若不长鸣,就不会引起伯乐的注意;毛遂若不自荐,就不会被平原君任用。所以,要敢于展示自己,推荐自己。可是《老子》中却写道:“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教导人要自律克己,谦虚谨慎。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略〖解析〗这是一则引语式材料作文题。材料由两段意思相对的话构成。第一段话首先运用两个假设关系的句子,指出千里马和毛遂如果不积极展示自己,就不会引起注意,受到重用。然后得出结论:敢于展示自己,推荐自己。第二段文字从相反的角度,引用《老子》中的话,指出人要自律克己,情绪谨慎。材料中给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态度:一是要敢于展示、推荐自己,一是要自律克己、谦虚谨慎。两种看法都蕴含着深刻的处世哲学和生活智慧,都言之成理,没有正误曲直之分。可见,这里考查考生思维的思辨性。具备学识拥有才能,当然不能一味地消极等待他人来发现、挖掘,敢于自彰、善于自荐是寻找机遇、积极进取的合理策略。只有大胆地将自己的能力展现出来,才能引人注目,获得认可,从而创造机会,走向成功。但若没有把握好其间的力度和尺度,不能客观评价自己的优势与短板,随意逞强,高调夸耀,反而会自暴其短,不仅得不到外界的支持和赞赏,更有可能使自己盲目自大、一败涂地。因此,人应该懂得收敛锋芒,勤奋学习,谦虚谨慎,低调从容。但最好将二者结合起来辩证思考:何时应当大胆展示何时应当谦虚克己。从“思考和感悟”可知,文体是议论文。考生可选择辩证写作,将“审时度势,适当展现”作为论点,先论述应在时机成熟、才能充足、反复验证、万无一失的情况下展示自我;再论述当没有把握、未经试炼、经验尚缺、经历匮乏之时,应懂得藏拙,低调谦虚;然后结合实际,总结应如何衡量其中的分寸、如何才能作出正确的决定;最后收束观点,总结全文。当然,考生也可以在二者观点中任选一种来进行写作。立意:1.自信自强,敢于表现。2.谋定后动,长于克己。3.审时度势,把握机遇。4.谨慎谦逊,适度展示。浙江省杭州市浙里特色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7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植物为人类和其他动物提供食物和住所,还能调节气候,给地球带来生机和活力。但由于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地球上的物种正在加速灭绝,植物也不例外。据统计,从1753年至2018年,全球范围内已经有571种种子植物在野外灭绝。一种植物的消失,对我们来说,并不仅仅是单一物种的消亡,也将会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地球上的生物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一种植物的灭亡可能会导致几十种伴生物种的消失,植物的大量灭绝将会动摇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塔基。在人类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由于遗传基础狭窄而引起的粮食安全事件。拥有相同基因的植物,一旦遭受疾病侵袭,很容易“全军覆没”。有专家认为,从野生植物的基因中或许能找到解决办法。如籼稻是由野生稻驯化而来的,在漫长的驯化过程中,籼稻获得了人们所期望的性状,但也失去了部分野生稻特有的基因,其中包括抗病虫、抗逆、高蛋白含量等优良基因。因此,对于育种专家而言,不适合食用的野生稻可以为改良栽培稻储备丰富的基因源,对解决粮食安全、维护人类生存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因此,为了保护野生植物资源,科学家想出了建造植物“诺亚方舟”的方法,将野生植物的种子提前保存起来,以备不时之需。现在,很多国家都在努力建设自己的种子库。而坐落于云南昆明的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是我国重大科学工程、亚洲最大的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种质资源是指有活力、有生命力、可以传递给后代的遗传资源,如植物的种子。种子大约出现在3.6亿年前,是陆地植物在与环境相互适应的过程中不断演化出的高度复杂而精妙的结构,包含植物的全部遗传信息。通常,成熟的种子会在适宜的条件下开始萌发。但有时,种子也会因进入休眠状态而无法萌发。造成种子休眠的原因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种子自身的原因,如胚还需要继续发育或被种皮密封而未能获得足够的水分和空气;另一种则是外部原因,种子已充分成熟,只因环境不具备萌发所必须的条件而被迫处于暂时停顿状态。这两种因素既可以单独作用,也可以复合作用,使种子进入不同深浅程度的休眠状态。种子的休眠特性是一种植物特有的生存策略,可以让植物更好地适应环境,在最适宜的条件下萌发生长。正是因为这一特性,才使建立种子库、通过保存种子来保护植物多样性的方案成为可能。为了保证种子能长久保存,首先要尽量采集成熟度较好且饱满度较高的健康种子。种子采集通常从容易采集的区域入手,逐渐延伸到更偏远的地区。种子被采集回来后,还要对其“验明正身”,核查种子与标本、数据表、DNA材料、照片等是否一一匹配,并初查种子的质量状况。其次,要创造适宜的条件将种子保存起来,尽可能使它们“延年益寿”,以便日后需要的时候再次利用。对于大多数种子而言,高温高湿环境会加速其萌发过程,促进种子的呼吸作用,加速物质代谢,也会导致出现霉变等问题。相比之下,种子更喜欢干燥低温的贮藏环境。大量实践数据表明,在一定的范围内,种子的含水量每降低1%或储藏温度每降低5℃,种子的储藏寿命可延长一倍。实际操作中,种子会被放置在空气相对湿度为15%的干燥间进行脱水,这样做是为了让种子的含水量下降到安全范围之内。如果种子的含水量超过安全范围,过多的水分就可能成了种子的“心腹之患”,在低温下形成大冰晶,破坏细胞膜结构,导致种子失去活性。保存种子最重要的意义,是为了将来有一天能够重新使用,也就是把“沉睡”的种子“唤醒”,使原本处于休眠期的种子正常萌发。为此,要周期性地给种子做萌发实验。一般情况下,在种子送入冷库一周后,就可进行初次萌发实验,萌发率在75%以上即视为合格。接下来,每隔5-10年,就要从冷库中取出一部分种子进行萌发实验,监测种子的活力情况。理论上,对于冷库中处于休眠状态的种子,只要打破休眠条件,就能刺激种子萌发。但实际上,经过干燥、低温保存后的种子,也可能会出现一些特别的反应。比如一种叫白楸的植物,它的种子冷藏后便不能萌发。遇到这种情况,研究人员会先利用能将活细胞代谢产物染色的化学试剂进行染色实验,判断种子是否还具有活力。染色结果显示,白楸种子并没有失活。切片观察后发现,原来白楸种子的含油量特别高。冷藏之后,种子细胞内的油脂发生凝固,而在进行萌发实验的25℃的条件下,凝固的油脂没有熔化。当把环境温度升高至45℃时,种子细胞内的油脂仍处于凝固状态。随着温度的继续升高,种子才逐渐萌发。简单地说,这类种子被冻僵了,需要给它“泡热水澡”,才能够苏醒过来。另外,还要充分考虑植物原始的生长环境。比如,青藏高原的昼夜温差大,所以要把来自这一地区的种子放在培养箱里面,模拟白天温度高、晚上温度低的环境,通过变换温度,让它们能够萌发。总之,我们希望种子能在种子库中一直“沉睡”,又希望它们在需要的时候能被轻松“唤醒”。这一点无论对种子还是对现有的保存技术而言,都充满挑战。直到现在,种子库中还有某些种子处于“一睡不醒”的状态,试过多种办法仍不能使其萌发。但这也正是物种保护工作的乐趣之一——通过工作中观察到的各种现象,进一步了解自己要保护的对象,窥探大自然的秘密。(摘编自谭治刚蔡杰《种子库:植物的“诺亚方舟”》)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全军覆没”在文中指有相同基因的植物受疾病侵袭,导致其伴生物种消失的现象。B.“验明正身”在文中指的是初步检查种子的质量状况,是种子入库前的第一道程序。C.“心腹之患”在文中指种子的内部含水量过多,种子在低温时有失去活性的潜在危险。D.“一睡不醒”在文中指我们希望种子经过干燥、低温保存后,能在种子库中一直沉睡。2.根据材料中对种库工作流程的介绍,下列填入方框中的内容不恰当的一项是()A.健康饱满,或有助于改良作物的基因B.种子在不具备萌发条件时会选择休眠C.在安全范围内,创造干燥低温的储藏环境D.打破种子休眠条件,提供适宜的环境温度3.根据材料中白楸种子萌发实验的相关图文,下列选项中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冷藏后白楸种子的细胞内油脂凝固,由此可见,现有保存技术在改变种子外部环境的同时,也有可能引发其内在状态的变化。B.温度为45℃时白楸种子不萌发,随着温度进一步升高,它才开始萌发,因而当种子未被“唤醒”时,不能简单判断其已失活。C.白楸种子被“唤醒”后的萌发率即使达到最高值,也较冷藏前明显下降,这〖提示〗我们有必要在采集时确保种子的数量足够多。D.实验中白楸种子的萌发率在55℃时最高,然后随温度上升而下降,这说明种子在萌发时若超过一定温度会再次进入休眠状态。4.请简要梳理本文的讲述顺序,并分析为什么这样安排。5.本文兼具科学性与社会性,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答案〗1.C2.A3.D4.①首先介绍了种子库建立的必要性及可能性,接着讲述了保存种子的过程、方法与挑战;②先介绍为什么建种子库,再讲述怎样保存种子,符合公众的认知规律和认知需求。5.①本文用准确严谨的科学语言,呈现实证研究的科学结果,具有科学性;②本文选题聚焦物种保护的时代关切,旨在提升公众科学素养,具有社会性。〖解析〗【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A.“导致其伴生物种消失的现象”以偏概全,由原文“地球上的生物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一种植物的灭亡可能会导致几十种伴生物种的消失,……一旦遭受疾病侵袭,很容易‘全军覆没’”可知,“全军覆没”指的是该植物以及伴生物种消失的现象,而非仅仅是“其伴生物种消失的现象”。B.“‘验明正身’在文中指的是初步检查种子的质量状况”以偏概全,由原文“种子被采集回来后,还要对其‘验明正身’,核查种子与标本、数据表、DNA材料、照片等是否一一匹配,并初查种子的质量状况”可知,此处漏掉了“核查种子与标本、数据表、DNA材料、照片等是否一一匹配”的内容。D.“‘一睡不醒’在文中指我们希望种子经过干燥、低温保存后,能在种子库中一直沉睡”曲解文意,由原文“总之,我们希望种子能在种子库中一直‘沉睡’,又希望它们在需要的时候能被轻松‘唤醒’。这一点无论对种子还是对现有的保存技术而言,都充满挑战。直到现在,种子库中还有某些种子处于‘一睡不醒’的状态,试过多种办法仍不能使其萌发”可知,“一睡不醒”指的是有些种子“试过多种办法仍不能使其萌发”。故选C。【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分析图表的能力。A.“健康饱满,或有助于改良作物的基因”以偏概全,由“为了保证种子能长久保存,首先要尽量采集成熟度较好且饱满度较高的健康种子”可知,“健康饱满”概括不完整,除了这一条件外,还要“成熟度较好”,同时,“或有助于改良作物的基因”无中生有,文中并未提到。故选A。【3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本内容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D.“这说明种子在萌发时若超过一定温度会再次进入休眠状态”无中生有,材料中白楸种子萌发实验的相关图文只能说明“实验中白楸种子的萌发率在55℃时最高,然后随温度上升而下降”,并不能得出“这说明种子在萌发时若超过一定温度会再次进入休眠状态”这一结论,文中也未出现此说法。故选D。【4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由“植物为人类和其他动物提供食物和住所,还能调节气候,给地球带来生机和活力”“因此,为了保护野生植物资源,科学家想出了建造植物‘诺亚方舟’的方法,将野生植物的种子提前保存起来,以备不时之需。现在,很多国家都在努力建设自己的种子库”可见,文章首先介绍了种子库建立的必要性及可能性。由“为了保证种子能长久保存,首先要尽量采集成熟度较好且饱满度较高的健康种子。种子采集通常从容易采集的区域入手,逐渐延伸到更偏远的地区”“其次,要创造适宜的条件将种子保存起来,尽可能使它们‘延年益寿’,以便日后需要的时候再次利用”“理论上,对于冷库中处于休眠状态的种子,只要打破休眠条件,就能刺激种子萌发。但实际上,经过干燥、低温保存后的种子,也可能会出现一些特别的反应”可见,文章接着讲述了保存种子的过程、方法与挑战。综上,文章先介绍为什么建种子库,接着讲述怎样保存种子,这样的讲述顺序符合公众的认知规律和认知需求,更易读者理解。【5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文体特征和表现手法的能力。由“遇到这种情况,研究人员会先利用能将活细胞代谢产物染色的化学试剂进行染色实验,判断种子是否还具有活力。染色结果显示,白楸种子并没有失活。切片观察后发现,原来白楸种子的含油量特别高……”“为此,要周期性地给种子做萌发实验。一般情况下,在种子送入冷库一周后,就可进行初次萌发实验”以及“白楸种子萌芽试验记录”可知:本文用准确严谨的科学语言,呈现实证研究的科学结果,具有科学性;由“植物为人类和其他动物提供食物和住所,还能调节气候,给地球带来生机和活力。但由于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地球上的物种正在加速灭绝,植物也不例外。据统计……”“正是因为这一特性,才使建立种子库、通过保存种子来保护植物多样性的方案成为可能”“种子的休眠特性是一种植物特有的生存策略,可以让植物更好地适应环境,在最适宜的条件下萌发生长。正是因为这一特性,才使建立种子库、通过保存种子来保护植物多样性的方案成为可能“可知:本文选题聚焦物种保护的时代关切,旨在提升公众科学素养,具有社会性。(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像是影子,像是其他李浩偶尔,奶奶会只言片语地提到我的爷爷。在我的感觉中,奶奶嘴里的爷爷像是一道影子,或者别的什么——反正,是一种稀薄的、抓不住也摸不到的“飘泊之物”,一种似乎不那么真实的存在。在奶奶的只言片语中,爷爷有太多的名字,譬如“你爷爷”。譬如,“他”。譬如,“不着家的”“特窝棚的”。譬如,“死鬼”“痨病鬼”“胜儿他爹”“瘦兔子”“疯子”。那个痨病鬼。一天天就是咳,就是咳。他藏着钱呢。我早知道,他藏着呢。可就是不肯抓药。那个痨病鬼。什么也没给家里留下。他还给小花传上了病。我母亲说,这才是我奶奶心里的“症结”所在,奶奶对爷爷的怨气和愤恨皆是由此而起。母亲说,我爷爷的肺结核没有传给奶奶、我父亲和四叔,却传给了三姑。在三姑咳了几天的时候奶奶到村外的窝棚里去找我爷爷——这并不好找,我爷爷居住的地方常换,十里八村废弃的窝棚都被他睡遍了。奶奶求他,拿出几块银元来给女儿抓药,就算是借他的也行——好说歹说,一脸难色的爷爷终于从一棵槐树的下面扒出了一枚银元:“这不是咱的。你记得,咱得还。咱得还上。”“其实他有。你爷爷吧,这个人……当年那些人,都这样。也不是他一个。”爷爷是地下党。1996年出版的《滨州市志》上有他的名字,职务是中共地下党滨州区委副书记。他负责整个滨州区地下党的活动经费——《滨州市志》曾专门地提到一笔,他在负责这部分“党的资产”的时候,没丢过一分钱,也没把一分钱用在自己的身上。在奶奶的描述中,爷爷在这个家的存在就像是淡淡的影子,有一种似有似无的飘忽感,他的心在别处,身在别处,尤其是后来,日本人占领了之后,尤其是“紧张起来”之后——“里里外外,都得我一个人。你找他?不着家的可不能让你找到。他忙着呢,瘦兔子似的。”奶奶一边纳着鞋底一边自言自语,油灯的细火苗一蹿一蹿,油烟中弥散着混杂了蓖麻油的灯油气味,它早已把整个屋子充满了。“受的那个罪哟。”奶奶说的这句没头没尾也没有主语,我不知道她是在说我爷爷还是说自己。他在家的时候很少。即使回来,也都是夜间,甚至都是后半夜,那时候我的父亲、三姑和年幼的四叔都已睡去,只有纺线的或者纳鞋底的奶奶还在油灯前醒着,墙上跳动的影子比她更瘦……偶尔,被自己的身体压麻了手臂的父亲翻身,睁一睁眼,他看到爷爷坐在炕沿上的影子——根本来不及说句什么就被自己沉重的眼皮压进了梦乡。我奶奶不止一次地提到爷爷的“换命”,这是她对爷爷耿耿于怀的另一个缘由,每次说起她都会咬到自己的牙——“这个死鬼!自己的孩子都不管不顾!”把那些只言片语以及我父亲、母亲和四叔的讲述事连起来——于是,我在自己的大脑里搭建了有关爷爷的那个故事。故事是这样的:我爷爷有四个兄弟两个妹妹,然而在兵荒马乱、缺衣少食的年代,到我爷爷十三岁那年家里就剩下了爷爷和三爷爷兄弟两个,他们相依为命。后来我爷爷去天津上学,而三爷爷则不知道为何离家出走,当起了土匪——我们当地管土匪叫“仨儿”。三爷爷变成了“林仨儿”。“这个林仨儿罪大恶极,不杀不足以平民愤——”区委书记梁朝河当着我爷爷的面儿签署了召开公判大会、会后将林仨儿一伙儿六名土匪枪决的命令,他命令我爷爷负责看押和枪决等事宜。据说,我爷爷找到梁书记,建议用活埋替代枪毙——毕竟,子弹要省着点儿用;活埋会比枪毙更有震慑效果,也更能让那些受害人的家属出口恶气——梁书记想都没想就答应了下来,好,就这么办吧!你组织咱们的民兵去挖坑!傍晚,爷爷回家了一趟,他拿走了家里最好用的那把铁锹。如果不是他取走铁锹,奶奶也许不会把后来发生的事那么顺畅而迅速地和爷爷联系在一起——第二天早上,有人发现,埋下林仨儿的那个土丘被人挖开了,里面那么招人恨的、应当挨千刀的林仨儿已经不知去向。爷爷受到了审查。据说,爷爷在第二天上午就向组织坦白了自己的所做;据说,同样是据说,我爷爷在牢房里,就和三爷爷商量了把三爷爷救下来的计划,不管怎么说,这个让他也咬牙切齿的土匪头目是他的亲兄弟,老奶奶临终前反复可嘱过我爷爷,要看护好他,千万要看护好他。“你干吗要放他?你要想放他,别抓他啊,让他继续杀人放火多风光啊!这么多年,我真没想到你会是这样的人!”大约,我爷爷也没有想到奶奶的坚决,平日里她可不是这样。她被林仨儿脱逃这件事儿伤透了。再加上我花儿姑姑的死。爷爷在房子外面徘徊了几日,最后,在门口放下了一堆破破烂烂的东西和三斤小米,又退回到树园子的窝棚里。这一去,便是与家的永别。在讲述爷爷被拒之门外的片段时,奶奶的语气中怨愤的成分似乎会变得更多,可我母亲却觉得,“你奶奶应是后悔了。”母亲给出的理由是,我爷爷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突然病情恶化,他开始咳血,大口大口地咳,大口大口。奶奶被人叫去,她和我爷爷在窝棚里说了很久,然后,我父亲和四叔也被叫进了窝棚,爷爷就在荒郊的窝棚里咽了气。我知道的是,据我父亲的讲述而知道的是,奶奶从爷爷的窝棚里出来,径直走到蹲在门外的柳树下吸着旱烟的梁朝河面前:“你给我找两个人。跟着我走。”他们在果树下,生有三棵白蜡树的艾草地里,桥墩的缝里,以及河边老槐树生着虫子的树洞里,先后找到了二十几枚银元,和一小包被蓝布包裹着的东西。它们,被交到了梁朝河的手上。“他没动过一分一厘。你清点一下。”奶奶认认真真地对梁朝河说着,“他说,等胜利了,就再也没有穷苦人了,就都能有饭吃了——是这样吗?”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奶奶最初深明大义,积极支持革命工作,后来因爷爷给小花传上病后变成埋怨,再后来“换命”把爷爷赶出了家。B.爷爷虽然主管活动经费,但他没动过一分一厘,即使小花患病在家人百般恳求下也只是借了点钱,最后还是还上了。C.跟奶奶对林仨儿决绝态度不同,爷爷觉得林仨儿是有苦衷的,他对林仨儿还抱有一点同情,最终放走了他。D.爷爷临死前交代遗言,叫奶奶把珍藏的经费交到组织手里,爷爷所作的一切最终打动奶奶,使她成长为一名战士。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用第一人称视角,讲述了奶奶、父亲母亲等人口中的爷爷,在这些断断续续的讲述中,革命者的形象逐渐血肉丰满。B.在奶奶的嘴里,爷爷有很多名字,如“死鬼”“疯子”等,似怨实怜,不同程度上体现了奶奶对一心为革命的爷爷的态度。C.小说反复强调爷爷像影子,是一种不真实的存在,由此可见爷爷干革命工作的游刃有余,卓有成效,仿佛生来就是干革命的。D.小说结尾处,作者细致描写了爷爷藏银元的地方——都是些窝棚边极易被人忽略的地方,从中可见爷爷的用心,对革命的忠诚。8.有批评家说,小说中“放走林仨儿”这一情节“勾勒出复杂和极端境遇下的人性纠葛”,请结合文本作简要分析。9.结合全文,探究题目“像是影子,像是其他”中“其他”的内涵。〖答案〗6.B7.C8.①放走林仨儿,于私是完成老奶奶的嘱托;于公,则是公然违犯纪律,这体现了人性纠葛,突出复杂和极端境遇。②奶奶原先对爷爷是理解和体谅的,可是后来她因爷爷放走林仨儿而感到特别愤怒和不可理解,个人的情感产生冲突。③爷爷放走林仨儿,全了他的手足之情;但对于极其痛恨林仨儿的奶奶来说,是不顾两人的夫妻之情;难以简单判断对错。9.①忠于职守、大公无私的革命品质。爷爷掌管着经济大权,但即使是自己或是家人生病,都舍不得拿出一星半点来治病;即使拿出来一点,也说是“借”的。②舍家为国、忘我工作的奉献精神。爷爷有家,但为了革命,神出鬼没,只能趁深夜回家看上一眼,到后来是寄居在各处窝棚里。③理想至上、心有大爱的精神坐标。爷爷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感染了奶奶,奶奶到后来也理解了爷爷,并用行动完成爷爷的嘱托。〖解析〗【6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A.“奶奶最初深明大义,积极支持革命工作”理解错误,文中没有相关内容,属于过度解读文本。C.“爷爷觉得林仨儿是有苦衷的,他对林仨儿还抱有一点同情”理解错误,根据原文内容“不管怎么说,这个让他也咬牙切齿的土匪头目是他的亲兄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