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市第四十中学2025届高二上生物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石家庄市第四十中学2025届高二上生物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石家庄市第四十中学2025届高二上生物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石家庄市第四十中学2025届高二上生物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石家庄市第四十中学2025届高二上生物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石家庄市第四十中学2025届高二上生物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试题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关于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A.食物网中的生物之间全部是捕食关系B.一个生态系统中处于最高营养级的生物储存有最多的能量C.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就可完成碳的全球化循环D.生态系统对外界干扰具有一定的抗性2.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A.次生演替不一定都导致群落结构更复杂B.群落演替过程中生物的种间关系会发生改变C.群落演替过程中,优势种的数量都符合“S”型曲线D.群落演替的最终状况与群落本身及环境条件均有关3.图表示人体通过体液免疫消灭破伤风杆菌外毒素的过程,相关选项正确的是()A.细胞1、2、3、4、5分化成熟的场所相同B.细胞1、2、3、4、5都能特异性识别抗原C.细胞1、2、3、4、5接受抗原刺激后都能增殖分化D.细胞1、2、3、4、5中都含有合成物质a的基因4.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及研究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A.用样方法调查某种植物的种群密度时,取样的关键是随机取样B.在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中,可用台盼蓝染液增加计数结果的有效性C.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常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D.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的实验中,生态缸应置于室内通风、光线良好且阳光直射的地方5.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的神经系统疾病,会出现手脚不受控制的症状。研究表明,帕金森病的发生与患者体内多巴胺(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减少有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多巴胺能够导致突触后膜电位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B.多巴胺由突触前膜分泌释放出来需要消耗能量C.增强多巴胺受体的敏感性可以缓解帕金森症状D.多巴胺作为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不被灭活,会持续发挥作用6.关于人体神经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A.神经细胞轴突末梢可形成多个突触小体B.兴奋通过神经递质在突触处进行双向传递C.神经细胞外Na+内流是产生静息电位基础D.静息状态的神经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功能之一。如图1是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图解,图2是被地震破坏的某自然保护区在人为干预下恢复的过程中的能量流动图解(能量单位为:103kJ/m2·a)。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______,图中__________为分解者,理由是_________。(2)图1中不应存在的箭头是__________。(3)图2中A代表__________,为保证各营养级都有较高的输出量,随营养级的升高,输入的有机物应增多,原因是__________。(4)计算可知,图2中肉食动物需补偿输入的能量值为__________,在人为干预下能量从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为__________。(5)由于某种因素,图2中生产者短时间内大量减少,一段时间后又恢复到原来水平,说明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能力,其基础为________。8.(10分)新冠病毒属于一种带有包囊膜RNA病毒。研究表明,新冠病毒通过其包囊膜上的棘突蛋白与宿主细胞表面的血管紧张系转化酶2(ACE2)分子结合,随后包囊膜与宿主细胞膜融合,病毒衣壳与遗传物质进入细胞内,完成感染过程。回答下列问题:(1)新冠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侵入人体后,吞噬细胞能吞噬消灭部分病毒,此时发挥作用的是人体免疫系统的第_____道防线,体现了免疫系统的_____功能。(2)冠状病毒经脱毒处理后可成为类冠状病毒,可用于预防接种。接种类冠状病毒的目的是使人体内产生较多的_____。已经接种冠状病毒疫苗的人仍然可能会感染冠状病毒的原因是_____(答出一点即可)。(3)目前,我国开始了第三针(加强针)全面接种工作,该类病毒疫苗注射入人体后,在体液中机体需要借助_____细胞产生的抗体将其凝集并抑制其繁殖,该细胞来自于_____细胞。(4)多次注射康复病人的血浆有助于某些重症、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的治疗,主要原因是_____,但是某些患者在注射后出现了皮肤荨麻疹、气管痉挛、呕吐等症状,医生判断其出现了_____(疾病)。9.(10分)下图是植物组织培养的简略表示。请据此回答:(1)①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2)②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3)若想制作人工种子,应该选用(填编号)_________。若利用此技术制造治疗烫伤的药物——紫草素,培养将进行到(填编号)__________。(4)若①是花药,则④是____________________。(5)若①是胡萝卜的根尖细胞,则培养的④的叶片的颜色是________,这说明根尖细胞_________。10.(10分)下图为人体体液免疫的部分过程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的辅助性T细胞、B细胞、E细胞均具有特异性识别功能B.M细胞被不同种抗原刺激时也可增殖、分化形成E细胞并产生抗体C.E细胞和M细胞的细胞质内RNA种类有差异D.E细胞能与靶细胞结合并产生细胞因子,增强其他淋巴细胞的免疫功能11.(15分)下丘脑在人体生理调节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图甲、乙、丙、丁代表人体内的某种结构或细胞,A、B、C、D代表调节物质。请据图回答(1)图中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如果图中丙受损,会使人患_______________。(3)在动物生长调节过程中,与图中A可表现为协同作用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D【解析】食物网中的生物种间关系有捕食也有竞争关系;营养级越高,生物同化的能量越少;物质循环是指元素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进行的往复流动,具有全球性.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与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直接相关。【详解】A、食物网中的生物种间关系有捕食也有竞争关系,A错误;B、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因此一个生态系统中的最高营养级生物储存有最少的能量,B错误;C、生态系统中,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将无机环境中的无机物合成为有机物进入生物群落。分解者通过分解作用(即细胞呼吸)将遗体、粪便等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释放到无机环境中,从而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故仅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动物与植物的呼吸作用,碳不能完成全球化循环,C错误;D、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具有抵抗力稳定性,对外界干扰具有一定的抗性,D正确。故选D。2、C【解析】①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主要分为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种类型。群落的演替受环境条件与人类活动的影响,其演替的结果不一定使群落结构越来越复杂。②群落演替过程中一些种群取代另一些种群,是一种“优势取代”。【详解】A、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的地方发生的演替,由于受到环境条件的限制,次生演替不一定都导致群落结构更复杂,A正确;B、群落演替过程中,通过生存斗争,优势物种定居并繁殖后代,劣势物种被排斥,导致生物的种间关系会发生改变,B正确;C、在群落演替过程中,前一演替阶段的优势物种会被后一演替阶段的优势物种逐渐取代,导致某种生物种群的数量先增加后减少,这种变化不符合“S”型曲线,C错误;D、群落演替的过程中,因环境条件的不断变化,为群落中某些物种提供繁殖条件,而对另一些物种生存产生不利影响,说明群落演替的最终状况与群落本身及环境条件均有关,D正确。故选C。3、D【解析】1、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细胞1为吞噬细胞,细胞2是T细胞,细胞3是B细胞,细胞4为效应B细胞,细胞5是记忆细胞,物质a为抗体。2、体液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2)反应阶段: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3)效应阶段: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详解】A、细胞1、2、3、4、5分别表示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浆细胞、记忆细胞,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是骨髓,T细胞成熟的场所是胸腺,A错误;B、浆细胞没有识别能力,吞噬细胞没有特异性识别能力,B错误;C、吞噬细胞和浆细胞不具有增殖分化能力,C错误;D、细胞1、2、3、4、5都是由受精卵增殖分化产生,都含有合成抗体的基因,D正确。故选D。4、D【解析】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有:样方法和标记重捕法;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个体调查种群密度时适宜用标志重捕法;而一般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等种群密度的调查方式常用的是样方法。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常用取样器取样法。【详解】A、样方法取样的关键是随机取样,A正确;B、在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中,用台盼蓝染液可以排除死酵母菌,从而增加计数结果的有效性,B正确;C、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常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C正确;D、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的实验中,生态缸应置于室内通风、光线良好且避免阳光直射的地方,D错误。故选D。5、D【解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多巴胺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能引起突触后神经元兴奋。当神经元兴奋时,由静息电位(外正内负)转变为动作电位(外负内正)。当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时需要经过突触,由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神经元电位变化。发挥作用后,神经递质被回收或降解。【详解】A、多巴胺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因此它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后,会引发突触后膜产生兴奋,后膜电位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A正确;B、多巴胺是一种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分泌释放的过程是胞吐,需要消耗能量,B正确;C、根据题意分析可知,帕金森病患者体内多巴胺减少,因此增强多巴胺受体的敏感性,让少量的多巴胺也能发挥较好的作用,一定程度可以缓解帕金森患者的症状,C正确;D、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立即被灭活或被回收,不会持续的发挥作用,D错误。故选D。6、A【解析】神经细胞由一个细胞体、一个轴突和若干个树突构成,轴突末端经多次分支,膨大部分形成突触小体,与下一个神经细胞的树突或是细胞体共同构成突触结构,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原因是神经递质只能从突触前膜产生并释放,只能作用于突触后膜,没有刺激时的静息电位的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原因是K+外流,兴奋部位的动作电位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原因是Na+内流【详解】A、神经细胞轴突末梢经过多次分支,末端膨大部分形成的小体,因此可以形成多个突触小体,A正确;B、兴奋在突触处通过神经递质进行单向传递,即只能从前膜释放,经过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B错误;C、神经细胞外Na+内流是产生动作电位的基础,神经细胞内K+外流才是产生静息电位的基础,C错误;D、静息状态的神经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故D错误。故选A。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①.①②.E③.从生产者到各级消费者都有能量流入④.⑦⑤.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⑥.能量在流动过程中逐级递减⑦.5×103kJ/m2·a⑧.15.6%⑨.自我调节⑩.负反馈调节【解析】1、题图分析:图1中A表示生产者,BCD表示各级消费者,E表示分解者;①~⑭分别代表相应能量。图2是被地震破坏的某自然保护区在人为干预下恢复的过程中的能量流动图解。2、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生产者固定的全部太阳能。流入一个营养级的能量是指被这个营养级的生物所同化的全部能量。能量的去路:①生产者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能;②其余各营养级的能量来自上一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能量去路:①自身呼吸消耗、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和热能;②流向下一营养级;③残体、粪便等被分解者分解;④未被利用。即一个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呼吸消耗的能量+被下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分解者利用的能量+未被利用的能量。【详解】:(1)由图1可知,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即①;图中E为分解者,理由是从生产者到各级消费者都有能量的流入E。(2)图1中不应存在的箭头是⑦,因为分解者的能量不能流到生产者。(3)图2中A代表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为保证各营养级都有较高的输出量,随营养级的升高,输入的有机物应增多,原因是能量在流动过程中逐级递减。(4)图2中,输入肉食动物的能量=14+2-4-9-0.5=2.5,而肉食动物输出的能量=2.1+5.1+0.05+0.25=7.5,所以肉食性动物需补偿输入能量值至少为7.5-2.5=5×103kJ/m2•a。在人为干预下输入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为14+2=16,所以从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为2.5÷16=15.6%。(5)由于某种因素,图2中生产者短时间内大量减少,一段时间后又恢复到原来水平,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其调节的基础为负反馈调节。【点睛】本题结合能量流动图,综合考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相关内容,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8、(1)①.二②.免疫防御(2)①.抗体和记忆B细胞(记忆细胞)②.冠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容易发生变异;接种疫苗后间隔的时间短,体内还未产生足够的抗体和记忆B细胞;接种疫苗后间隔的时间长,体内相应的抗体和记忆B细胞数量大量减少(合理即可)(3)①.浆②.B细胞和记忆B细胞(4)①.康复病人的血浆中含有与冠状病毒发生特异性结合的抗体②.过敏反应【解析】1、人体免疫系统有三道防线,三道防线分别是由皮肤和黏膜及其分泌物构成第一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构成第二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构成第三道防线。其中第三道防线构成了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2、过敏反应:指已免疫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叫做过敏原。如花粉、油漆、鱼虾等海鲜、青霉素、磺胺类药物等(因人而异)。3、体液免疫:病原体侵入机体后,一些病原体被树突状细胞、B细胞等抗原呈递细胞摄取,这为激活B细胞提供了第一个信号,抗原呈递细胞将抗原处理后呈递在细胞表面,然后传递给辅助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这为激活B细胞提供了第二个信号,辅助性T细胞开始分裂、分化,并分泌细胞因子,B细胞受到两个信号的刺激后开始分裂、分化,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小部分分化为记忆B细胞,细胞因子促进B细胞的分裂、分化过程,浆细胞产生和分泌大量抗体,抗体可以随体液在全身循环并与这种病原体结合,抗体与病原体结合可以抑制病原体增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小问1详解】体液中的吞噬细胞能吞噬消灭部分病毒,属于第二道防线;免疫防御主要是人的皮肤、黏膜,以及各种免疫细胞、效应细胞、杀伤细胞等等,构成的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它可以有效的防止外界病原体入侵,还可以清除已经入侵到人体的病原体和其他有害物质,因此吞噬细胞能吞噬消灭部分病毒,体现免疫系统的防御功能。【小问2详解】类冠状病毒在免疫学上被称为抗原,注射目的是使人体发生免疫反应,产生较多的抗体和记忆B细胞。接种冠状病毒疫苗的人仍然可能会感染冠状病毒的原因是冠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容易发生变异;接种疫苗后间隔的时间短,体内还未产生足够的抗体和记忆B细胞;接种疫苗后间隔的时间长,体内相应的抗体和记忆B细胞数量大量减少。【小问3详解】能产生抗体的细胞是浆细胞,浆细胞可以由B细胞或者记忆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小问4详解】因为康复病人的血浆中含有与冠状病毒发生特异性结合的抗体,故注射恢复期康复病人的血浆有助于某些重症、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的治疗,但是其些患者在注射过程中或以后出现了皮肤荨麻疹、气管疼挛、呕吐等症状,属于过敏反应。【点睛】本题考查免疫系统的组成及调节过程。熟记并理解人体的三道防线、体液免疫的过程及各个细胞作用是解题关键。9、①.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②.愈伤组织③.③④.②⑤.单倍体植株⑥.绿色⑦.存在与叶绿体形成有关的基因【解析】植物组织培养的一般过程包括以下几步:离体组织或是器官经过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愈伤组织经过再分化形成胚状体,最后将胚状体培养成完整的植株。通常人工种子会选择胚状体的时候进行人工种皮的包被。如果此过程表示的是花药的离体培养,那么最后得到的是单倍体植株,继续对其使用秋水仙素,使其染色体加倍,得到纯合子的正常植物,实现了可育性。如果利用植株组织培养技术得到细胞分泌产物,那么只需要培养到愈伤组织阶段就可以了。【详解】(1)①→②表示脱分化过程,则①表示离体的植物组织或器官。(2)②表示脱分化形成的愈伤组织。(3)若想制作人工种子,应该选用再分化形成的③胚状体,包裹上人工种皮而成;如果利用植株组织培养技术得到细胞产物(治疗烫伤的药物——紫草素),那么只需要培养到②愈伤组织阶段就可以了。(4)若①是花药,则④是花药离体培养得到的单倍体植株。(5)经植物组织培养成的植株的叶片为绿色,说明离体胡萝卜的根尖细胞含有与叶绿体形成有关的基因。【点睛】本题考查植物细胞工程,考查对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