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湖南省永州市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统考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5届湖南省永州市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统考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5届湖南省永州市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统考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5届湖南省永州市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统考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5届湖南省永州市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统考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湖南省永州市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统考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图示为猕猴桃果实发育和成熟过程中多种激素的动态变化。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此过程体现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B.此过程需要不同激素的有序调节C.此过程需要多种激素共同调节D.脱落酸在成熟期含量显著增加2.某动物细胞中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A、B、C分别对a、b、c为显性。现用基因型为AABBCC的个体与aabbcc的个体杂交得到F1,对F1进行测交,结果为aabbcc∶AaBbCc∶aaBbCc∶Aabbcc=1∶1∶1∶1,则F1体细胞中三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是()A. B. C. D.3.光合作用的光反应进行的部位是()A.叶绿体外膜 B.叶绿体内膜C.叶绿体类囊体膜 D.叶绿体基质4.树突状细胞是一种免疫细胞,TLR是位于其细胞表面的一种识别病毒的重要受体,能有效激发T细胞应答,其途径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TLR是一种蛋白质B.树突状细胞只能激发体液免疫C.树突状细胞能识别抗原D.图中体现了细胞间的信息交流5.真核细胞的DNA聚合酶和RNA聚合酶有很多相似之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两者都只在细胞核内催化反应B.两者都以脱氧核苷酸为底物C.两者都以DNA为模板D.两者都能催化氢键断裂反应6.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F2出现了接近3:1的分离比,下列属于满足分离定律的必需条件是()①杂交的两个亲本必须是纯合子②每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等位基因完全显性③各代配子数目相等且发育良好及正常受精④实验的群体数量大,个体数量足够多⑤雌、雄配子数目相等且结合受精的机会相等⑥F2不同基因型的个体存活率相等A.①②③⑥ B.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⑥ D.①②③④⑤⑥7.班氏丝虫寄生在人体淋巴管后,常造成人体下肢肿胀,这是由于()A.细胞内液渗透压升高 B.组织间隙积聚液体C.淋巴液进入组织液增多 D.组织液内葡萄糖浓度升高8.(10分)如图是三种二倍体高等动物的细胞分裂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图乙细胞中含有姐妹染色单体,图甲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B.图甲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也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C.图乙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属于次级精母细胞D.图丙细胞可形成两个生殖细胞二、非选择题9.(10分)为了解不同害虫防治策略对梨园土壤线虫的影响,科研人员将某梨园划分为三个区进行一年的实验研究。实验处理如下:常规区:频繁化学防治,喷施化学杀虫药剂9次;实验1区:农药减施防治,喷施化学杀虫药剂4次;实验2区:植物源药物减施防治,喷施药剂4次。(1)为调查土壤线虫数量以及种类,科研人员在梨园中__________选择若干取样点,采用__________法进行调查。(2)三个区线虫数量统计结果如图所示。该实验结果说明__________。(3)科研人员又根据线虫的生活习性和取食特点,将土壤线虫划分为4个营养类群,再根据调查得到的线虫种类,计算得到各营养类群的相对丰度如下表。相对丰度营养类群0~20cm>20cm常规区实验1区实验2区常规区实验1区实验2区食细菌线虫79.9280.0579.71774560.9466.39食真菌线虫6.546.337.452.692.562.59杂食-捕食线虫5.775.685.524.454.424.20植物寄生线虫7.777.947.3215.4132.0826.82①梨园中的细菌、真菌、线虫和植物等各种生物共同构成了__________,各种线虫在土壤中的分层现象,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__结构。②在0~20cm土层,各营养类群线虫相对丰度在3个区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而在>20cm土层,实验区__________,其余均无显著性差异,群落结构发生了改变。③土壤线虫食性多样化,使土壤生态系统营养结构更加复杂,这对提高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具有重要意义。(4)综合上述实验结果,在农药胁迫较重的土壤浅层,土壤线虫各营养类群均受到影响,导致不同处理间差异主要体现在土壤线虫__________上,而在农药胁迫相对较轻的土壤深层,由于__________线虫可能对农药更敏感,导致不同处理间差异主要体现线虫的相对丰度上。10.(14分)关于神经系统的组成,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B.外周神经系统中的脑神经仅负责管理头面部的感觉和运动C.传入神经又称为感觉神经,将接受到的信息传递到中枢神经系统D.传出神经可以分为支配躯体运动的神经和支配内脏器官的神经11.(14分)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1)新型冠状病毒侵入人体后,首先突破皮肤、黏膜,即突破保护人体的第_____道防线,进而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等对其进行攻击,上述免疫方式称为人体的_____。(2)防控新冠肺炎不能松懈,抓紧生产更有效疫苗,人体注射疫苗机体会产生抗体,记忆T细胞和记忆B细胞等。此后当外界相应抗原侵入机体,机体启动特异性免疫,一方面由浆细胞产生特异性抗体进行体液免疫;另一方面进行_____,_____与宿主细胞接触导致其裂解死亡。(3)除了病毒,人被银环蛇咬了之后也会引起机体出现一系列反应。如图是α-银环蛇毒引发机体免疫反应的部分示意图。请分析回答:①物质A是_____,物质B是_____。②在图的①~⑤细胞中,不能识别α-银环蛇毒的细胞是_____(填代号),物质B与α-银环蛇毒结合的场所是_____。(填细胞内液或者细胞外液)③人被毒蛇咬伤后会产生恐惧感,同时体内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的含量也增加,使机体出现上述变化的调节方式有_____。12.请学习以下资料,回答相关问题。调控胰岛素分泌的新信号我们身体内有许多激素会参与调节新陈代谢过程,保证能量能够合理供给,满足生物体的需求。例如胰岛素通过调节血糖起到的作用。除了葡萄糖外,脂肪分解也是重要的能量来源。研究发现脂肪细胞分解脂肪的过程中会释放某种分子,以调节能量代谢。近期的研究发现,脂肪细胞释放的分子是一种名为脂肪酸结合蛋白4(FABP4)的分子。该分子可与胞外腺苷激酶(ADK)及二磷酸核苷激酶(NDPK)结合,形成蛋白复合物——fabkin,fabkin能够调节胞外ATP和ADP的水平。组织细胞上具备的一些受体能通过感知ATP和ADP的比例来了解是否需要进行能量摄入。而胰岛B细胞也具有这样的受体(P2Y),胰岛B细胞接受信号会引发一系列细胞内的反应,从而影响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图1)。虽然fabkin在正常的能量代谢中起重要作用,但研究发现,当脂肪细胞异常分泌FABP4时会造成糖尿病。即当FABP4较多时,形成的fabkin过多,促进ATP较多生成,如图2-左,抑制P2Y,最终导致cAMP生成量减少。因此,糖尿病的形成可能与fabkin的异常分泌有关,这也为糖尿病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思路。研究者设法在糖尿病小鼠中注射了特异性抗体,抑制fabkin的功能(如图2-右)。结果小鼠体内的正常胰岛B细胞数量增加,且可以恢复到健康状态。(1)机体血糖浓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胰岛B细胞的活动增强,胰岛素分泌增加,一方面可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_________________;除了这三条去路之外,还能抑制____________转变为葡萄糖。这样一来,既增加了血糖的去向又减少了血糖的来源。(2)糖尿病通常分为Ⅰ型和Ⅱ型,其中Ⅰ型糖尿病的病因是__________。糖尿病人共同外在表现为__________。(3)根据文中信息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_____A.胰岛B细胞内cAMP含量升高利于胰岛素分泌B.fabkin持续作用会使机体的血糖含量持续降低C.受体P2Y可直接与fabkin结合并接受其调控D.抗体治疗会降低AC活性从而减少cAMP含量(4)请综合图1和图2及文字信息说明fabkin是如何调节胰岛B细胞分泌的?脂肪细胞正常代谢,当分泌FABP4较少时,__________________通过P2Y使cAMP生成量增加,可使胰岛素分泌增加;反之,当分泌FABP4较多时,最终使胰岛素分泌减少。(5)抗体治疗该类糖尿病是一种治疗的新思路,但临床应用前需要考虑一些问题,请举出你认为需要考虑的问题。(请写出两点)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A【解析】由图可以看出,花开后的14天左右,生长素含量和细胞分裂素的含量都是最高,可促进果实的细胞分裂和细胞伸长,花开后脱落酸的含量先增加,后减少,然后在果实成熟过程中又增加,花开后的35天左右,赤霉素的含量最高。说明在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多种植物激素共同协调发挥作用,但不同阶段起主要作用的激素可能不同。【详解】A、图示只体现了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激素含量,不能体现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A错误;B、据图可知,不同发育阶段中各种激素的含量有差异,说明此过程需要不同激素的有序调节,B正确;C、图示中说明在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多种植物激素共同协调发挥作用,C正确;D、脱落酸可促进果实的脱落,由图可知,脱落酸在成熟期含量显著增加,D正确。故选A。2、A【解析】现用基因型为AABBCC的个体与aabbcc的个体杂交得到F1,F1的基因型为AaBbCc,对F1进行测交,即AaBbCc与aabbcc杂交,那么测交结果应该有八种情形,但现在只有4种,说明有两个基因位于同一染色体上。本题可以四幅图中基因逐项分析,考虑产生配子的种类,或根据四种后代的基因型确定F1产生的配子种类,进而判断连锁的基因。【详解】由于aabbcc只能产生一种abc类型的配子,而测交子代基因型的种类及比例为aabbcc:AaBbCc:aaBbCc:Aabbcc=1:1:1:1,说明AaBbCc产生了abc、ABC、aBC、Abc的4种配子,说明B和C基因、b和c基因连锁,即对应图中A。故选A。3、C【解析】光合作用的反应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光反应只发生在光照下,是由光引起的反应.光反应发生在叶绿体的基粒片层(光合膜),光反应从光合色素吸收光能激发开始,经过电子传递,水的光解,最后是光能转化成化学能,以ATP和NADPH的形式贮存。暗反应暗反应是由酶催化的化学反应.暗反应所用的能量是由光反应中合成的ATP和NADPH提供的,它不需要光,所以叫做暗反应.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的基质,即叶绿体的可溶部分。【详解】光反应是在叶绿体类囊体溥膜上进行的。故选C。4、B【解析】根据题意:树突状细胞表面的TLR受体能激发T细胞应答,而T细胞既参与体液免疫又参与细胞免疫;根据树突状细胞的结构显示,树突状细胞在形成过程中细胞膜向外伸出树突样的突起,因此树突状细胞的存在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特点。【详解】A、据题干信息“TLR是位于细胞表面的一种识别病毒的重要受体”,可推知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A正确;B、结合题干信息可知:树突状细胞主要激发T细胞,T细胞既参与体液免疫又参与细胞免疫,树突状细胞既激发体液免疫又激发细胞免疫,B错误;C、树突状细胞是机体功能最强专职抗原递呈细胞,它能高效地摄取、加工处理和递呈抗原,能识别抗原,但不能专一性识别,C正确;D、TLR是识别病毒的重要受体,病毒与TLR受体的结合过程是两个细胞通过直接接触完成了细胞间的信息交流,D正确。故选B。5、C【解析】转录和复制的比较1、相同点:都以DNA为模板,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都主要在细胞核内进行,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有转录、翻译、复制的进行;2、不同点:转录以DNA单链为模版而DNA复制以双链为模板;转录无引物而DNA复制以一段特定的RNA为引物;转录和DNA复制中所用的酶体系不同;转录和DNA复制的配对的碱基不完全一样,转录中A对U,而复制中A对T。【详解】A、DNA聚合酶和RNA聚合酶主要在细胞核内催化反应之外,还会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起作用,A错误;B、DNA复制以脱氧核苷酸为底物,而转录以核糖核苷酸为底物,B错误;C、DNA复制过程中以解螺旋后的每一条单链为模板,转录过程都以双链中的一条链为模板,C正确;D、DNA聚合酶不能催化氢键断裂,而RNA聚合酶能催化氢键断裂反应,D错误。故选C。6、C【解析】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中,实现3:1的分离比必须同时满足的条件是:F1形成的配子数目相等且生活力相同,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相等;F2不同的基因型的个体的存活率相等;等位基因间的显隐性关系是完全的;观察的子代样本数目足够多。【详解】①杂交两个亲本必须是纯合子,①正确;②每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等位基因完全显性,②正确;③各代配子数目不一定相等,③错误;④实验的群体数量大,个体数量足够多,④正确;⑤雄配子数目远远多于雌配子,⑤错误;⑥F2不同基因型的个体存活率相等,⑥正确;①②④⑥正确。故选C。【点睛】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中,实现3:1的分离比必须同时满足的条件是:F1形成的配子数目相等且生活力相同,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相等;F2不同的基因型的个体的存活率相等;等位基因间的显隐性关系是完全的;观察的子代样本数目足够多。7、B【解析】本题是内环境的组成和相互关系,内环境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组成,三者之间的关系是:。【详解】由血浆、组织液、淋巴液之间的关系可知,组织液可以穿过毛细淋巴管壁进入淋巴内参与淋巴的形成,淋巴液可以通过淋巴循环进入血浆,如果班氏丝虫寄生在人体淋巴管内后,淋巴循环受阻,淋巴液不能顺利进入血浆内,毛细淋巴管内的淋巴液增加,组织液进入毛细淋巴管的过程受阻,从而造成组织间隙积聚液体,使人体下肢出现肿胀现象。故选B。8、A【解析】分析题图:图甲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图乙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图丙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且细胞质不均等分裂,为次级卵母细胞。【详解】A、根据分析可知,图乙细胞中含有姐妹染色单体,图甲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A正确;B、如图是二倍体生物的细胞分裂图,图甲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处于有丝分裂后期,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不含同源染色体,B错误;C、如图是三种二倍体高等动物的细胞分裂模式图,根据图丙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可知该生物为雌性动物,故图乙细胞不可能属于次级精母细胞,C错误;D、图丙细胞为刺激卵母细胞,只能形成一个生殖细胞,D错误。故选A。二、非选择题9、①.随机②.取样器取样(或“样方”)③.在0~20cm土壤中,减施防治有利于线虫生存,植物源药剂防治效果优于农药防治;>20cm土壤中,不同措施对土壤线虫无显著影响④.①生物群落⑤.垂直⑥.②食细菌线虫相对丰度下降,植物寄生线虫相对丰度升高⑦.③抵抗力稳定性(或“自我调节能力”)⑧.数量⑨.植物寄生【解析】1、一般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常用的是样方法,其步骤是确定调查对象→选取样方→计数→计算种群密度;活动能力大的动物常用标志重捕法,其步骤是确定调查对象→捕获并标志个体→重捕并计数→计算种群密度。2、样方法的注意点:①随机取样;②样方大小适中;③样方数量不易太少;④一般选易辨别的双子叶植物(叶脉一般网状);⑤常用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详解】(1)土壤线虫数量以及种类的调查常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取样时需要进行随机选择若干取样点。(2)分析数据,在0~20cm的土层中频繁化学防治,使线虫数量明显降低,而植物源药物减施防治线虫的数量最多,所以得出结论:减施防治有利于线虫生存,植物源药剂防治效果优于农药防治,而超过0~20cm的土层同措施对土壤线虫无显著影响。(3)①同一地点全部的生物称为生物群落,不同生物在土壤中的分层现象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②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在>20cm土层中,实验区食细菌线虫相对丰度下降,植物寄生线虫相对丰度升高。③生态系统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或自我调节能力越强。(4)从(2)结果看出在土壤表层,常规区频繁化学防治土壤线虫的数量明显下降,而深层中实验组的农药胁迫较轻,植物寄生线虫数量明显增加,说明其对农药更加敏感。【点睛】本题综合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的调查,同时结合农药处理考查群落结构的知识,分析表格中的数据找到不同的地方得出结论。10、B【解析】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突起一般包括一条长而分支少的轴突和数条短而呈树枝状分支的树突,轴突以及套在外面的髓鞘叫神经纤维,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叫神经末梢,神经末梢分布在全身各处。【详解】A、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A正确;B、外周神经系统中的脑神经主要负责管理头面部的感觉和运动,但是脑神经和脊神经中都有支配内脏器官的神经,也就是说脑神经也对内脏器官有支配能力,B错误;C、传入神经又称为感觉神经,将接受到的信息传递到中枢神经系统,C正确;D、传出神经可分为支配躯体运动的神经(躯体运动神经)和支配内脏器官的神经(内脏运动神经),D正确。故选B。11、(1)①.一②.非特异性免疫(2)①.细胞免疫②.新形成的细胞毒性T细胞(3)①.细胞因子②.抗体③.⑤④.细胞外液⑤.神经—体液调节【解析】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骨髓、胸腺、脾、淋巴结、扁桃体等)、免疫细胞(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抗体、细胞因子、溶菌酶等)组成。人体有三道防线,皮肤、黏膜是第一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是第二道防线,第三道防线是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小问1详解】新型冠状病毒侵入人体后,首先突破由皮肤、黏膜组成的人体的第一道防线,进而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等对其进行攻击,上述免疫方式称为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小问2详解】人体注射疫苗机体会产生抗体,记忆T细胞和记忆B细胞等。此后当外界相应抗原侵入机体,机体启动特异性免疫,一方面由浆细胞产生特异性抗体进行体液免疫;另一方面通过细胞免疫形成细胞毒性T细胞,新形成的细胞毒性T细胞与宿主细胞接触导致其裂解死亡,释放抗原,抗原被抗体清除。【小问3详解】①图中细胞①是抗原呈递细胞,②是辅助性T细胞,③是B细胞,④是记忆B细胞,⑤是浆细胞,物质A是辅助性T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物质B是浆细胞产生的抗体。②在图的①~⑤细胞中,不能识别α-银环蛇毒的细胞是⑤浆细胞,物质B是抗体,抗体与α-银环蛇毒结合的场所是细胞外液。③人被毒蛇咬伤后会产生恐惧感,同时通过神经-体液调节使体内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的含量也增加。【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免疫调节的相关内容,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免疫系统的组成、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等相关知识。12、(1)①.氧化分解、转化为糖原、转化为脂肪等②.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2)①.胰岛B细胞功能减退,胰岛素分泌减少②.多饮、多尿、多食(可多写体重减轻)(3)A(4)形成的fabkin较少,使ADP较多生成(5)①.抗体的使用量要适当,过量可能导致胰岛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