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贵州省遵义第四中学高二上生物期末经典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5届贵州省遵义第四中学高二上生物期末经典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5届贵州省遵义第四中学高二上生物期末经典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5届贵州省遵义第四中学高二上生物期末经典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5届贵州省遵义第四中学高二上生物期末经典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贵州省遵义第四中学高二上生物期末经典试题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处理未授粉的番茄(2N=24)雌蕊柱头,可得到无子番茄,这种无子果实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A.48 B.36 C.24 D.122.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自然选择过程中,黑色与灰色桦尺蠖表现为共同进化B.超级细菌感染病例的出现,是因为抗生素的滥用促使细菌发生基因突变C.被捕食者大多是年老、病弱或年幼的个体,有利于种群的发展D.隔离与新物种形成是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3.如图所示有4套装置,每套装置内的小型圆底烧瓶中分别盛等量的H2O2,保温于相应温度下适宜时间,然后向各小型圆底烧瓶中迅速加入等量相应温度的如图所示的相应物质,烧瓶口紧包着一个小气球,使小型圆底烧瓶沉于烧杯底部的同一位置(瓶内气体产生达到一定量时烧瓶即可浮起)。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A.图1中的小型圆底烧瓶最先浮起B.肝脏研磨液中的H2O2酶和Fe3+的作用机理不同C.图4中,沉入烧杯底部的小型圆底烧瓶不能浮起D.图2与图3对比,可说明H2O2酶具有高效性4.下表为三个稳定生态系统中植物调查的统计数据。据表可以确认的是()生态系统类型高山草甸典型草原荒漠草原植物总种类数16010080单位面积种类数(种/m2)201810平均产量相对值2000900200旱生植物的种类数比例(%)25.049.178.0A.在植物丰富区域采用样方法获得表中数据B.典型草原中各种群密度均大于荒漠草原C.三个生态系统中群落的空间结构只存在水平结构D.表中荒漠草原旱生植物的丰富度最高5.在一个种群中随机抽出--定数量的个体,其中基因型为AA的有4个,基因型为Aa有78个,基因型为aa的有18个,则基因A和a的频率分别是()A.18%、82% B.64%、36% C.43%、57% D.8%、92%6.下列四幅图表示了在“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搅拌强度、时长等都合理)中相关含量的变化,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甲表示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沉淀物放射性含量的变化B.图乙表示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沉淀物放射性含量的变化C.图丙表示“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中,R型细菌与S型细菌的数量变化D.图丁表示“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中,R型细菌与S型细菌的数量变化7.有关遗传学概念的说法正确的是()A.纯合子自交后代不出现性状分离B.杂合子自交后代不会出现纯合子C.隐性性状是指生物体不能表现出来的性状D.A和A,A和a,a和a都是等位基因8.(10分)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结构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生产者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的生物成分B.生物圈中的生物可以分布在岩石圈上层、水圈和大气圈下层C.消费者通过消化系统可以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D.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结构也就越稳定二、非选择题9.(10分)202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给了发现温度和触觉感受器的两位科学家。研究表明,TRPV1是一种阳离子通道蛋白,辣椒素和43℃以上的高温都能激活TRPV1,激活后引起细胞内Ca2+浓度升高,从而产生辣或烫的感觉。(已知在静息状态下,细胞外Ca2+浓度高于细胞内,此状态会抑制Na+内流)。(1)分析推测TRPV1最可能位于______________神经元末梢的膜上。(2)结合所学知识,解释细胞接受辣椒素刺激后产生兴奋的原因:辣椒素刺激→_____________→细胞内Ca2+浓度升高→______________→Na+内流→细胞产生兴奋。(3)研究表明,炎症因子IL-6也会使TRPV1通透性增强,引起痛觉。为验证镇痛药枸杞多糖(LBP)能通过抑制IL-6的释放发挥药效,将离体神经元和能释放IL-6的胶质细胞共同培养。对照组和LBP组均用辣椒素处理,检测神经元内Ca2+信号变化,结果如图。该实验还不足以验证假设,原因是对照组在加入辣椒素后胞内Ca2+明显增加,LBP组几乎无变化,仅能说明________________。完善实验还需要补充检测________________。(4)基于上述系列研究,为镇痛药物的开发提供两种不同思路:一是__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__。10.(14分)当前,新冠肺炎疫情还在全球肆虐,而我国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抗击由新冠病毒引起的疫情,使疫情得到有效控制。请回答下列问题。(1)当新冠病毒侵入人体后,吞噬细胞能吞噬消灭部分病毒,此时发挥作用的是免疫系统的第_____道防线,体现了免疫系统的_____功能。(2)病毒侵入人体后,寄生在宿主细胞内,免疫系统的_____细胞能识别被寄生的宿主细胞,并与之密切接触,使其裂解死亡。(3)新冠肺炎康复者体内含有抗新冠病毒的特异性抗体,这些特异性抗体在患者康复过程中发挥的免疫作用是_____。(4)大规模接种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疫苗建立群体免疫,是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有效措施。①疫苗在人体内作为_____刺激B细胞,同时在_____的作用下,B细胞增殖、分化为_____。②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后,当接触到同种病毒,机体中的_____能迅速增殖分化,快速产生大量的抗体,以抵抗病毒的感染。11.(14分)大兴安岭某林区发生中度火烧后,植被演替过程见下图。据图回答:(1)该火烧迹地上发生的是______演替。与①相比,③群落有更复杂的垂直结构,其原因主要是______(2)火烧15年后,草本、灌木丰富度的变化趋势均为______,主要原因是它们与乔木竞争时获得的______(3)用样方法调查群落前,需通过逐步扩大面积统计物种数绘制“种-面积”曲线,作为选取样方面积的依据。下图是该林区草本、灌木、乔木的相应曲线。据下图分析,调查乔木应选取的最小样方面积是______12.下图是某人在体内失水过多的情况下,机体水盐平衡调节的部分过程,其中①②③表示体液,ADH表示抗利尿激素。请据图分析回答:(1)①表示的内环境是___________;①与②的成分和含量最主要的差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图中的刺激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据图分析,ADH促进肾小管上皮细胞对水分重吸收的机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3分)(4)膀胱的肌肉收缩引起排尿,尿液流经尿道时,刺激尿道使膀胱的肌肉进一步收缩,此过程属于______(填“正”或“负”)反馈调节。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C【解析】生长素类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在生产上的应用主要有:(1)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2)促进果实发育;(3)防止落花落果。【详解】生长素能促进果实的发育,果实细胞是由母本体细胞的子房壁细胞发育而来,所以染色体数目和体细胞相同为24条,所以C正确。故选C。2、C【解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共同进化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详解】A、共同进化发生在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黑色桦尺蠖与灰色桦尺蠖为同一物种,不是共同进化,A错误;B、基因突变是自发的,与环境无关,应为先有细菌发生基因突变,后有抗生素的选择,B错误;C、被捕食者大多是年老、病弱或年幼的个体,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被捕食种群的发展,C正确;D、隔离与新物种形成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内容的主要内容之一,D错误。故选C。3、D【解析】分析题干信息可知:小型圆底烧瓶内盛等量的H2O2,迅速加入等量的下列图示中的物质,烧瓶口紧包着一个小气球,由于过氧化氢分解生成了氧气,因此沉于烧杯底部的烧瓶可以浮起来,过氧化氢分解的越快,产生的氧气越多,烧瓶浮起来的时间越短。【详解】A、由图分析可知,图3的新鲜肝脏研磨液中含有H2O2酶,温度适宜(37℃),H2O2分解最快,故图3中的小型圆底烧瓶最先浮起,A错误;B、肝脏研磨液中的H2O2酶和Fe3+均为催化剂,都是通过降低H2O2分解反应所需要的活化能起催化作用的,作用机理相同,B错误;C、图4中,久置肝脏研磨液中的酶的活性较低或已失活,但H2O2在37℃下仍可以分解,沉入底部的烧瓶也可以缓慢浮起,C错误;D、图2与图3对比,自变量是催化剂的种类,实验结果能说明H2O2酶具有高效性,D正确。【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酶的高效性、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根据题意分析出实验的原理,实验自变量、因变量是解题的关键。4、D【解析】1、种群密度: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就是种群密度。2、丰富度: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详解】A、使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为求调查结果准确,应严格随机取样,而不是在植物丰富的区域取样,A错误;B、由表中数据可知:典型草原每平方米的平均种数大于荒漠草原,但是缺乏单位面积中每个种群的个体数量,故不能说明典型草原中各种群的种群密度均大于荒漠草原,B错误;C、三个生态系统的群落的空间结构既存在水平结构,也存在垂直结构,C错误;D、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由表中数据可知,荒漠草原中旱生植物种数为80×78.0%=62.4,典型草原中旱生植物种数为100×49.1%=49.1,草甸草原中旱生植物种数为160×25%=40,故比较可知,荒漠草原中旱生植物种数最多,即荒漠草原旱生植物的丰富度最高,D正确。故选D。5、C【解析】1、种群的基因频率是在种群基因库中某基因占该种群中所有的基因的比例。2、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1)在种群中一对等位基因的频率之和等于1,基因型频率之和也等于1;(2)一个等位基因的频率=该等位基因纯合子的频率+1/2杂合子的频率【详解】由题意知,该种群中AA=4个,Aa=78个,aa=18个,植物该种群中A=78+4×2=86,a=18×2+78=114;根据基因频率的概念可知,A的基因频率是86÷(114+6)×100%=43%,a的基因频率是114÷(114+6)×100%=57%,C正确。故选C。6、C【解析】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2、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详解】A、“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随着时间的推移,细菌被裂解,子代噬菌体释放,导致沉淀物放射性含量不断降低,A错误;B、“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沉淀物放射性含量低,B错误;CD、“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中加入S型细菌DNA后,R型细菌增殖数量增加,S型细菌最初没有,转化后增殖,数量增加,C正确,D错误。故选C。7、A【解析】纯合子减数分裂只能产生一种配子,自交后代性状不出现性状的分离,A正确;杂合子自交后代会出现纯合子,如Aa自交后代出现纯合子AA、aa,B错误;隐性性状是指纯合体杂交子一代不能表现出的性状,C错误;A和a是等位基因,A和A、a和a是相同基因,不是等位基因,D错误。8、C【解析】消费者通过消化系统可以将大分子有机物水解成小分子有机物,不能分解为无机物,C错。故选C二、非选择题9、(1)感觉(2)①.TRPV1通道开启②.对Na+内流的抑制作用减弱(3)①.LBP可降低(抑制)TRPV1的功能②.两组培养液中IL-6的含量(4)①.降低IL-6或信号通路中物质含量②.抑制TRPV1合成或活性【解析】1、神经调节是指在神经系统的直接参与下所实现的生理功能调节过程,是人体最重要的调节方式。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各种刺激作出规律性应答的过程叫做反射,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2、反射的结构基础为反射弧,包括五个基本环节: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感受器是连接神经调节受刺激的器官,效应器是产生反应的器官;中枢在脑和脊髓中,传入和传出神经是将中枢与感受器和效应器联系起来的通路。【小问1详解】根据题干信息“辣椒素和43℃以上的高温都能激活TRPV1,激活后引起细胞内Ca2+浓度升高,从而产生辣或烫的感觉”可推测TRPV1最可能位于反射弧的感觉神经元末梢的膜上。【小问2详解】痛觉是在大脑皮层产生的,该过程涉及反射弧,故细胞接受辣椒素刺激后产生兴奋的原因为:辣椒素刺激会导致感觉神经末梢膜上TRPV1被激活,通道开启,TRPV1是协助Ca2+运输的蛋白质,所以Ca2+内流显著增强,细胞外的Ca2+浓度减小,对Na+内流的抑制作用减弱,钠离子大量内流,感觉神经末梢产生兴奋,兴奋通过传入神经,最终传至大脑皮层的感觉中枢。【小问3详解】根据实验目的和对照实验分析,该实验结果显示,对照组在加入辣椒素后胞内Ca2+明显增加,而LBP组几乎无变化,仅能说明LBP可降低(抑制)TRPV1的功能,不能说明LBP通过抑制IL-6的释放发挥药效;应该补充检测两组培养液中IL-6的含量,以判断LBP对IL-6释放的影响;该实验是验证性实验,其结果应该是LBP组(实验组)IL-6的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小问4详解】基于(2)中疼痛发生的机理,开发镇痛药物可从以下两个思路考虑:降低IL-6或信号通路中物质含量;抑制TRPV1合成或活性。【点睛】本题考查神经调节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从题图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这些信息,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10、(1)①.二②.防卫(2)效应T细胞(3)与抗原特异性结合(4)①.抗原②.淋巴因子③.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④.记忆B细胞【解析】1、体液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2)反应阶段: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3)效应阶段: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2、细胞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抗原,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然后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2)反应阶段: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同时T细胞能合成并分泌淋巴因子,增强免疫功能。(3)效应阶段:效应T细胞发挥效应。3、免疫系统的功能:防卫、监控、清除。【小问1详解】当新冠病毒侵入人体后,吞噬细胞能吞噬消灭部分病毒,抵御病原体的攻击,此过程属于机体免疫系统的第二道防线;免疫系统具有防卫、监控和清除功能,上述过程属于第二道防线,即体现的是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小问2详解】病毒侵入人体后寄生在宿主细胞中,能够识别被寄生的宿主细胞,并与之密切接触,使其裂解死亡的细胞是效应T细胞。【小问3详解】抗体的作用是与抗原特异性结合。【小问4详解】疫苗在人体内作为抗原刺激B细胞,同时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后,当接触到同种病毒,机体中的记忆B细胞能迅速增殖分化,快速产生大量的抗体,以抵抗病毒的感染。【点睛】本题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要求考生掌握体液免疫的具体过程,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11、(1).次生(2).群落中植物对光的利用更充分(3).下降后保持相对稳定(4).光逐渐减少(5).S3【解析】据图1分析,草本、灌木丰富度的变化趋势均为下降后保持相对稳定;乔木丰富度的变化趋势先增加接着减少,后保持相对稳定;据图2分析,横坐标是样方面积,纵坐标是物种数,样方面积增加,物种数先增加后基本不变则,样本面积大小顺序一般为草本<灌木<乔木,则调查草木应选取的最小样方面积是S1;调查灌木应选取的最小样方面积是S2;调查乔木应选取的最小样方面积是S3。【详解】(1)火烧迹地发生的演替是从次生裸地上开始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与①(草本灌木阶段)相比,③(针阔混交林)具有更复杂的垂直结构,群落对光的利用更充分。(2)据图分析,火烧15年后,草本、灌木丰富度的变化趋势均为下降后保持相对稳定,主要原因是他们与乔木竞争时获得的光逐渐减少。(3)图2是该林区草本、灌木、乔木的“种--面积”相应曲线。据图2分析,横坐标是样方面积,纵坐标是物种数,样方面积增加,物种数先增加后基本不变,则乔木选取方法面积较大,则调查乔木应选取的最小样方面积是S3。【点睛】本题以曲线图为载体,考查群落演替、群落结构、样方法等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区分群落演替的类型,理解垂直结构提供群落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