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典籍分类专训人物传记类《旧唐书》(新高考八省联考区适用)_第1页
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典籍分类专训人物传记类《旧唐书》(新高考八省联考区适用)_第2页
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典籍分类专训人物传记类《旧唐书》(新高考八省联考区适用)_第3页
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典籍分类专训人物传记类《旧唐书》(新高考八省联考区适用)_第4页
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典籍分类专训人物传记类《旧唐书》(新高考八省联考区适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旧唐书》未命名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高适者,渤海蓚人也。适少落魄,不事生业,家贫,客于梁、宋,以求丐自给。其性傲于权贵,窥察洞明。及冠始留意诗什,以气质自高。每吟一篇,喜为好诗者称诵。宋州刺史张九皋深奇之,荐举有道科。时右相李林甫擅权,薄于文雅,唯以举子待之,适拂袖而去,客游河右。河西节度哥舒翰见而异之表为左骁卫兵曹充翰府掌书记从翰入朝盛称之于上前,已而又去。会禄山之乱,征于翰讨禄山,拜适左拾遗兼监察御史,仍佐翰守南阳。及翰兵败,适自骆谷西驰,谒见玄宗,因陈败亡之势曰:“监军李大宜不恤军卒,食仓米饭且犹不足,欲其勇战,安可得乎?且南阳之帅各皆持节,宁有是,战而能必拔哉?陛下因此西幸蜀中,避其虿毒,未足为耻也。”玄宗深纳之。后禄山兵恙果弗及,玄宗嘉之,寻迁侍御史。镏荨二年,永王璘起兵于江东,欲据扬州。初,上皇以诸王分镇,适切谏不可。及是永王叛,肃宗闻其论谏有素,召而谋之。适因陈江东利害,永王必败。上奇其对,以适兼御史大夫、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淮南节度使,平江淮之乱。兵罢,宰相李辅国恶适敢言,短于上前,乃左授太子少詹事。未几,蜀中乱,出为蜀州刺史,剑南自玄宗还京后,于梓、益二州各置一节度,吏制繁冗,百姓劳敝,适论之曰:“蜀地位在远,垂于险绝,以国家言之,不足以厄其势。奈何以险阻弹丸之地,而困全蜀太平之人哉?”疏奏不纳。后梓州副使段子璋反,以兵攻东川节度使李奂,适率州兵从西川节度使崔光远攻于璋,斩之。玄宗感其洞明,以黄门侍师严武代之还,用为刑部侍郎,转散骑常侍,加银青光禄大夫,进封渤海县侯,食邑七百户。适止轻车诣任,食邑皆封还。永泰元年正月卒,赠礼部尚书,谥曰忠。(《旧唐书·高适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河西节度哥舒翰见而异之/表为左骁卫兵曹/充翰府掌书记/从翰入朝/盛称之于上前/已而又去B.河西节度哥舒翰见而异之/表为左骁卫兵曹/充翰府/掌书记从翰入朝/盛称之于上前/已而又去C.河西节度哥舒翰见而异之/表为左骁卫兵曹/充翰府掌书记/从翰入朝/盛称之/于上前/已而又去D.河西节度哥舒翰见而异之/表为左骁卫兵曹/充翰府/掌书记从翰入朝/盛称之/于上前/已而又去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拾遗,官职名,唐时朝廷谏官,掌供奉讽谏。诗人陈子昂、杜甫均曾担任拾遗,后人因称为陈拾遗、杜拾遗。B.幸,在封建时代可指皇帝亲自到达某处,也可以指皇帝对嫔妃的宠爱。C.玄宗,帝王尊号名。古代帝王死后,朝廷根据其生平行为,为表尊敬给他们给予的称号。D.赠,文中指追赠,古代皇帝为去世的官员及其父祖追封官爵或荣誉称号。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高适才识不凡,屡受举荐。宋州刺史张九皋认为他的才能出众,推荐他到有道科。河西节度使哥舒翰推荐他做左骁卫兵曹。B.高适性情高傲,不惧权贵。右丞相李林甫独揽大权,十分轻视文辞,只是以对待举子的礼节对待高适,高适于是愤然拂袖而去。C.高适见解独特,深受信任。永王叛乱,高适趁机陈述江东利害,称永王必败。玄宗认为他的回答很与众不同,让他兼任御史大夫等职。D.高适洞察时政,深谋远虑。高适认为蜀地偏远,靠近险要的地势,不可以用它来遏制敌人的势力,但玄宗未采纳他的奏疏。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其性傲于权贵,窥察洞明。及冠始留意诗什,以气质自高。(2)后禄山兵恙果弗及,玄宗嘉之,寻迁侍御史。5.高适认为哥舒翰兵败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说明。【答案】1.A2.C3.C4.(1)他性格对权贵十分傲气,观察事物有先见之明。等到二十岁时才关注诗歌,凭借气质自我欣赏。(2)后来安禄山的兵灾果然没有触及到蜀中,玄宗嘉奖他,不久升他做侍御史。5.①监军李大宜不关心军卒。②军卒吃粮仓的米饭吃不饱,不能奋勇征战。③南阳的各路首领都各持权力。【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句意:河西节度史哥舒翰见了他觉得他很与众不同,于是上表推荐他做左骁卫兵曹,充当自己府上的掌书记,跟着哥舒翰上朝,在皇帝面前极力称赞他,不久高适又离哥舒翰而去。“充翰府掌书记”中“充(担任)”是动词谓语,“翰府掌书记”作宾语,“翰府”是衙署名,“掌书记(担任的官职)”是官职,所以“衙署+官职”是一个整体,不可断开,排除BD。“盛称之于上前”是一个状语后置句,不可断开,排除C。故选A。2.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C.“玄宗,……朝廷根据其生平行为,为表尊敬给他们给予的称号”错误。选项中的解释属于谥号,“玄宗”应该是庙号,古时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专立名号,称庙号。如太祖、高祖、太宗、世宗等。。故选C。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玄宗认为他的回答很与众不同”错。结合原文“及是永王叛,肃宗闻其论谏有素,召而谋之。适因陈江东利害,永王必败。上奇其对,以适兼御史大夫”可知,应该是肃宗,选项张冠李戴。故选C。4.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1)“其性傲于权贵”状语后置句,“于”,对,介词+宾语,放到“傲”前;“窥察”,观察;“洞明”,先见之明、透彻地了解;“及”,等到;“冠”,男子二十岁;“始”,才;“诗什”,《诗经》编次,《雅》《颂》部分多以十篇编为一组,名之为什,后因以“诗什”泛指诗篇、诗作;“以”,凭借。(2)“恙”,担忧、病,此处指“灾难”;“弗及”,没有触及到;“嘉”,嘉奖;“寻”,不久;“迁”,升。5.本题考查学生提取筛选信息归纳要点的能力。筛选信息如下:适自骆谷西驰,谒见玄宗,因陈败亡之势曰:“监军李大宜不恤军卒,食仓米饭且犹不足,欲其勇战,安可得乎?且南阳之帅各皆持节,宁有是,战而能必拔哉?陛下因此西幸蜀中,避其虿毒,未足为耻也。”玄宗深纳之。后禄山兵恙果弗及,玄宗嘉之,寻迁侍御史。结合“监军李大宜不恤军卒”得出答案①监军李大宜不关心军卒。结合“食仓米饭且犹不足,欲其勇战,安可得乎?”得出答案②军卒吃粮仓的米饭吃不饱,不能奋勇征战。结合“且南阳之帅各皆持节”得出答案③南阳的各路首领都各持权力。参考译文:高适,是渤海郡蓚县人。少年时四处流落,没有固定的事做。小时候家里贫困,客居梁、宋,以乞讨为生。他性格对权贵十分傲气,观察事物有先见之明。等到二十岁时才关注诗歌,凭借气质自我欣赏,每吟诵一篇,喜欢被爱好诗歌的人传诵。宋州刺史张九皋对他的才能十分惊奇,推荐他到有道科。当时右丞相李林甫独揽大权,对文辞十分轻视,只用对待举子的礼节对待他,高适拂袖而去,客居河右。河西节度史哥舒翰见了他觉得他很与众不同,于是上表推荐他做左骁卫兵曹,充当自己府上的掌书记,跟着哥舒翰上朝,在皇帝面前极力称赞他,不久高适又离哥舒翰而去。恰逢安禄山叛乱,高适被哥舒翰征召去讨伐禄山,任命高适做左拾遗兼监察御史,仍旧辅佐哥舒翰守南阳。等到哥舒翰兵败,高适从骆谷向西奔驰,拜见玄宗,于是陈述哥舒翰兵败的原因说:“监军李大宜不关心军卒,军卒吃粮仓的米饭尚且还不够,想让他们奋勇征战,怎么可能?况且南阳的各路首领都各持权力,难道像这样打仗能取得胜利吗?陛下趁此机会向西迁入蜀中,躲避歹毒之人,不算是羞耻之事。”玄宗完全接受了他的意见。后来安禄山的兵灾果然没有触及到蜀中。玄宗嘉奖他,不久升他做侍御史。镏荨二年,永王璘在江东起兵,想要占据扬州。当初,玄宗把各位王子分封到各地,高适强烈劝谏,认为不可以。等到永王叛乱,肃宗听到他的意见很有道理,于是召见他谋划这件事。高适趁机陈述江东利害,称永王必败。肃宗认为他的回答很与众不同,让高适兼任御史大夫、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淮南节度,平定江淮叛乱。平叛后,宰相李辅国憎恨高适敢于直言,在皇帝面前说他的坏话。于是被贬为太子少詹事。不久,蜀中动乱,他出京做蜀州刺史,剑南自从玄宗还京后,在梓、益二州各置一节度,吏制繁冗,百姓疲敝,高适论及这种情况时说:“蜀地位置偏远,靠近险要之地,从国家角度说,不可以用它来遏制敌人的势力,为什么要用很险要的弹丸小地,使整个蜀地的太平百姓受到困扰呢?”最终他的奏疏未被采纳。后来梓州副使段子璋造反,派兵攻打东川节度使李奂,高适率领本州兵马跟从西川节度使崔光远攻打子璋,并斩杀他。玄宗感怀他洞察事物十分准确,用黄门侍郎严武代替他,让高适回京做刑部侍郎,后转做散骑常侍,加封银青光禄大夫,进封渤海县侯,封给食邑七百户。高适只乘坐一辆马车到任,食邑都封存归还。永泰元年正月卒,赠礼部尚书,谥号曰忠。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杜黄裳,字遵素,京兆杜陵人也。登进士第、宏辞科,杜鸿渐深器重之。为郭子仪朔方从事,子仪入朝,令黄裳主留务于朔方。邠将李怀光与监军阴谋代子仪,乃为伪诏书,欲诛大将温儒雅等。黄裳立辨其伪,以诘怀光,怀光流汗伏罪。诸将有难制者,黄裳矫子仪命尽出之,数月而乱不作。后入为台省官,为裴延龄所恶,十年不迁。贞元末,为太常卿。王叔文之窃权,黄裳终不造其门。尝语其子婿韦执谊,令率百官请皇太子监国,执谊遽曰:“丈人才得一官,可复开口议禁中事耶!”黄裳勃然曰:“黄裳受恩三朝,岂可以一官见买!”即拂衣而出。寻拜平章事。邠州节度使韩全义曾居讨伐之任,无功,黄裳奏罢之。刘辟作乱,议者以剑南险固,不宜生事;唯黄裳坚请讨除,宪宗从之。又奏请不以中官为监军,只委高崇文为使。黄裳自经营伐蜀,以至成功,指授崇文,无不悬合。崇文素惮刘澭,黄裳使人谓崇文曰:“若不奋命,当以刘澭代之。”由是得崇文之死力。既平辟,宰臣入贺,帝目黄裳曰:“此卿之功也。”黄裳有经画之才,达于权变。二年正月,检校司空,同平章事,兼河中尹、河中晋绛等州节度使。八月,封邠国公。三年九月,卒于河中,年七十一,赠司徒,谥曰宣。黄裳性雅澹宽恕,心虽从长,口不忤物。始为卿士,女嫁韦执谊,深不为执谊所称;及执谊谴逐,黄裳终保全之,洎死岭表请归其丧以办葬事及是被疾医人误进其药疾甚而不怒然为宰相除授不分流品或官以赂迁时论惜之(选自《旧唐书·杜黄裳传》,有删改)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洎死岭/表请归其丧/以办葬事/及是被疾/医人误进其药/疾甚而不怒/然为宰相除授/不分流品/或官以赂迁/时论惜之/B.洎死岭表/请归其丧/以办葬事/及是被疾/医人误进其药/疾甚而不怒/然为宰相/除授不分流品/或官以赂迁/时论惜之/C.洎死岭/表请归其丧/以办葬事/及是被疾/医人误进/其药疾甚而不怒/然为宰相/除授不分流品/或官以赂迁/时论惜之/D.洎死岭表/请归其丧/以办葬事/及是被疾/医人误进/其药疾甚而不怒/然为宰相除授/不分流品/或官以赂迁/时论惜之/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宏辞是制科名目的一种,始于唐代。制科指科举时代临时设置的考试科目。B.台省指政府发布政令的中央机构。唐代有时亦将三公和御史台合称为台省。C.平章事是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简称,字面意思为同参国事,实即宰相之职。D.邠国公指官职名。隋朝始置国公,自唐至明皆因之,此外尚有郡公与县公。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杜黄裳精明强干,挫败属下阴谋。他主持朔方留守事务时,李怀光与监军密谋取代郭子仪,杀掉温儒雅等,他迅速识破诡计,李怀光只好服罪。B.杜黄裳刚毅正直,坚守忠贞节操。入朝后,他受裴延龄憎恶,十年不升官。后来受到提拔,却不登权贵之门,表示绝不会因一个官职就被收买。C.杜黄裳运筹帷幄,平定西蜀之乱。刘辟叛乱,他力排众议,主张讨伐,指点、教导高崇文,自谋划以至成功,很多事情都与蜀地军情遥相符合。D.杜黄裳通达大体,度量极为宽宏。他有经营筹划之才,能够通权达变,建立殊勋。韦执谊很轻视他,后来被贬,杜黄裳却既往不咎,保全执谊。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诸将有难制者,黄裳矫子仪命尽出之,数月而乱不作。(2)既平辟,宰臣入贺,帝目黄裳曰:“此卿之功也。”10.从文中看,高崇文能平定刘辟之乱有哪些原因?试分条列举。【答案】6.B7.D8.C9.(1)那些难以驾驭的将领,黄裳就假称子仪之命将他们尽数派往外地,几个月当中没有叛乱发生。(2)讨平刘辟之后,宰相入朝祝贺,皇帝看着黄裳说:“这是您的功劳啊。”10.①杜黄裳的正确指挥。②无监军牵制,能发挥自身才智。③担心被取代,故拼死效力。【分析】6.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解答此题宜用排除法。“岭表”指岭南,不能从中断开,据此排除AC两项。“其药”作“误进”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据此排除D项。故选B。7.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D.“官职名”错,应为爵名。公、侯、伯、子、男为常见的五等爵位,如《烛之武退秦师》中秦穆公、晋文公、郑伯之“公”“伯”皆为爵名。故选D。8.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C.“很多事情都与蜀地军情遥相符合”误解文意。原文说“黄裳自经营伐蜀,以至成功,指授崇文,无不悬合”,可见是“无事不与蜀地军情遥相符合”。故选C。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得分点:(1)诸将有难制者,定语后置,翻译时要调整语序;矫,假托;尽,全部。(2)既,已经、……之后;平,讨平;目,看。10.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根据原文“黄裳自经营伐蜀,以至成功,指授崇文,无不悬合”,可知宰相杜黄裳的决策、指挥是高崇文平定刘辟之乱的一个重要原因。根据原文“又奏请不以中官为监军,只委高崇文为使”,可知高崇文没有受到宦官监军的掣肘,从而能够发挥个人聪明才智,也是平定刘辟之乱的一个重要原因。根据原文“崇文素惮刘滩,黄裳使人谓崇文曰:‘若不奋命,当以刘滩代之。由是得崇文之死力”,可知高崇文能平定刘辟之乱的原因,还有担心自身地位不保而拼死效力。参考译文:杜黄裳,字遵素,是京兆府杜陵县人。他先考取进士,考中博学宏辞科,杜鸿渐非常器重他。(杜黄裳)担任郭子仪朔方节度使府从事,子仪入京,命他在朔方主持留守事务。邠州将领李怀光与监军暗中谋划,欲取代子仪,于是伪造诏书,想要诛杀大将温儒雅等人。黄裳当即辨出诏书为假,以此质问怀光,怀光汗流满面,招承罪过。那些难以驾驭的将领,黄裳就假称子仪之命将他们尽数派往外地,几个月当中没有叛乱发生。后来入朝担任台省官员,受裴延龄(德宗朝奸臣)憎恨,十年未升迁。贞元末年,任太常卿。王叔文窃取政权时,黄裳始终不曾登门拜访。(他)曾告诉女婿韦执谊(王叔文集团重要成员,时任宰相),命他率领百官奏请由皇太子代替君主监管国事(当时顺宗病瘖,口不能言),执谊立即反驳道:“岳父刚刚升职,怎能再开口议论宫中的事呢!”黄裳怒形于色,说:“黄裳深受三代君主恩典,怎能被一个官职收买!”当即一甩衣袖出去了。不久授任平章事。邠州节度使韩全义曾担当讨伐重任,没有立功,杜黄裳奏请(皇帝)罢免了他。刘辟叛乱,议事者认为剑南地势险阻坚固,不应出兵讨伐,多生事端;唯独黄裳坚决请求讨伐剿灭,宪宗采纳了他的建议。又上奏请求不要任用宦官作为监军,应专门委任高崇文为节度使。黄裳自从谋划伐蜀,直至成功,指示教导崇文,无一事不与(蜀地军情)遥相符合。崇文素来畏惧刘澭,黄裳派人对崇文说:“如不拼命(讨贼),就用刘澭取代你。”因此得到崇文的拼死效力。讨平刘辟之后,宰相入朝祝贺,皇帝看着黄裳说:“这是您的功劳啊。”杜黄裳有经营筹划的才能,精通权术。二年正月,授官检校司空、同平章事,兼任河中尹、河中晋绛等州节度使。八月,封邠国公。三年九月,卒于河中(任上),享年七十一岁,赠官司徒,谥号为宣。黄裳性情高尚淡泊,宽容大度,心里虽认同正确做法,口中却不肯冒犯他人。刚任卿大夫时,女儿嫁给了韦执谊,(他)很不受执谊敬重。等到执谊被贬放逐,黄裳最终保全了他。及至执谊死于岭南,(黄裳)请求运回他的灵柩,为他料理丧事。到这时患病,医生误投药剂,(他)病势沉重,也不动怒。然而担任宰相时,拜官授职不分等级,有的官员因贿赂而升迁,当时的评论者替他感到惋惜。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白居易,字乐天,太原人,北齐五兵尚书建之仍孙。其父季庚,建中初为彭城令,后授朝散大夫、大理少卿、徐州别驾兼徐泗观察判官等。世敦儒业,皆以明经出身。居易幼聪慧绝人襟怀宏放年十五六时袖文一编投著作郎吴人顾况况能文而性浮薄后进文章无可意者览居易文,不觉迎门礼遇曰:“吾谓斯文遂绝,复得吾子矣。”贞元十四年,始以进士就试,礼部侍郎高郢擢升甲科,吏部判入等,授秘书省校书郎。居易文辞富艳,尤精于诗笔。所著歌诗数十百篇,皆意存讽赋,箴时之病,补政之缺,而士君子多之,而往往流闻禁中。章武皇帝纳谏思理,渴闻谠言,二年十一月,召入翰林为学士。三年五月,拜左拾遗。居易自以逢好文之主,非次拔擢,欲以生平所贮,仰酬恩造。居易与河南元稹相善,稹自监察御史谪为江陵府士曹掾。翰林学士李绛、崔群上前面论稹无罪,居易累疏切谏,疏入不报。上又欲加河东王锷平章事,居易谏曰:“宰相是陛下辅臣,非贤良不可当此位。锷诛剥民财,以市恩泽,不可使四方之人谓陛下得王锷进奉,而与之宰相,深无益于圣朝。”乃止。十年七月,盗杀宰相武元衡,居易首上疏论其冤,急请捕贼以雪国耻。宰相以宫官非谏职,不当先谏官言事。会有素恶居易者,掎摭居易,言浮华无行,执政方恶其言事,奏贬为江表刺史。诏出,中书舍人王涯上疏论之,言居易所犯状迹,不宜治郡,追诏授江州司马。居易儒学之外,尤通释典,常以忘怀处顺为事,都不以迁谪介意。无子,以其侄孙嗣。遗命不归下邽,可葬于香山如满师塔之侧,家人从命而葬焉。(节选自《旧唐书·白居易传》,有删节)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居易幼聪慧/绝人襟怀宏放/年十五六时/袖文一编/投著作郎吴人顾况/况能文/而性浮/薄后进文章/无可意者/B.居易幼聪慧绝人/襟怀宏放/年十五六时/袖文一编/投著作郎吴人顾况/况能文/而性浮薄/后进文章无可意者/C.居易幼聪慧/绝人襟怀宏放/年十五六时/袖文一编/投著作郎吴人顾况/况能文/而性浮薄/后进文章无可意者/D.居易幼聪慧绝人/襟怀宏放/年十五六时/袖文一编/投著作郎吴人顾况/况能文/而性浮/薄后进文章/无可意者/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仍孙,家族中,从本身下数至第八世孙为仍孙(包括本身),亦称“耳孙”。B.吏部,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各级文武官员的任免、升降以及调动等。C.释典:佛教经典。“释”,佛教创始人“释迦摩尼”的省称,泛指佛教。D.嗣:继承,接续。如无子便以同宗之子承继,文中“侄孙”即同宗之子。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白居易出身仕宦,为官颇受赏识。他的祖上白建和他父亲都做过官,他为官后曾被章武皇帝召进翰林院任学士,元和三年,被任命为左拾遗。B.白居易能诗善文,令人交口称誉。白居易文辞丰富艳美,尤其擅长作诗,其诗能针砭时弊,弥补政务缺陷,因而受到赞赏,常常流传到宫中。C.白居易敢于直谏,纠正皇帝做法。他认为王锷搜刮民财,以求得皇上恩泽,这对圣明之朝是极为不利的,劝谏皇上不要加封王锷做平章事。D.白居易遭人猜忌,被贬出了朝廷。有厌恶白居易的人,指摘白居易华而不实,当权者也憎恨白居易上书言事,上奏朝廷要求贬他为江州司马。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代汉语。(1)居易自以逢好文之主,非次拔擢,欲以生平所贮,仰酬恩造。(2)翰林学士李绛、崔群上前面论稹无罪,居易累疏切谏,疏人不报。15.白居易被人评价处事佛性超脱,这在文中有怎样的表现?【答案】11.B12.B13.D14.(1)白居易自认为遇到了喜好文治的君主,自己被破格提拔,就决心用平生所学,报答皇上的恩泽。(2)翰林学士李绛、崔群在皇上跟前当面辩说元稹无罪,白居易也多次上疏恳切劝谏,可奏疏呈上去却没有答复。15.①白居易通晓佛教经典做事不计得失,顺从自然,对贬谪的事情不以为意;②白居易留下遗言,死后并不回归下邦,而是葬在香山如满师塔的旁边。【详解】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绝人”作形容词“聪慧”的补语,“聪慧绝人”是形补短语,作“居易”的谓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C;“薄后进文章”虽可说通,但后文“无可意者”主语缺失,故“后进文章”应做“无可意者”的主语,“浮薄”是一个词,不应断开,排除D。画线句的意思是白居易小时候聪慧过人,胸襟宽广,性格豪放。他十五六岁时袖揣自己编辑的一部分诗文,去投赠著作郎吴地人顾况。顾况善作诗文,但是秉性轻浮,后辈的诗文没有合他心意的。故选B。2.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B.“掌管全国各级文武官员的任免、升降以及调动等”错误。吏部是掌管天下文官的任免、升降等事务,不包括武官。故选B。3.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D.“当权者也憎恨白居易上书言事,上奏朝廷要求贬他为江州司马”错误,由原文可知当权者上奏朝廷要求贬白居易为“江表刺史”。故选D。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得分点:(1)自以,自认为;逢,遇到;非次拔擢,破格提拔;贮,仰酬恩造。(2)面,当面;累,多次;切谏,恳切劝谏;报,答复。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白居易被人评价处事佛性超脱,题目要求分析起在文中的表现。作答时可以结合其言行、处事的做法加以分析。由文中“居易儒学之外,尤通释典,常以忘怀处顺为事,都不以迁谪介意”可知,白居易在儒学之外,尤其精通佛经,经常用不计得失顺从自然的原则来行事,全然不把贬谪的事情放在心上,可见其处事佛性超脱;由文中“遗命不归下邽,可葬于香山如满师塔之侧”可知,白居易留下遗言说不回下部,可以葬在香山如满师塔的旁边,可见其处事佛性超脱。参考译文:白居易,字乐天,太原人,是北齐五兵尚书白建的八世孙。他的父亲季庚,建中初年做彭城县令,后被授予朝散大夫、大理少卿、徐州别驾兼徐泗观察判官等官职。白家世世代代都奉儒学为业,都是凭借明经科做了官。白居易小时候聪慧过人,胸襟宽广,性格豪放。他十五六岁时袖揣自己编辑的一部分诗文,去投赠著作郎吴地人顾况。顾况善作诗文,但是秉性轻浮,后辈的诗文没有合他心意的。看了白居易的文章,顾况不由得亲自到门口以礼相迎,说:“我以为没有人能写出好的文章了,没想到又遇见了你。”贞元十四年,白居易开始应考进士,礼部侍郎高郢选拔他为甲科,吏部判试合格,拜授他为秘书省校书郎。白居易文辞丰富艳美,尤其擅长作诗。他写的几十上百篇诗歌,篇篇都有讽谏之意,能针砭时俗之弊,弥补政务的缺陷,因而有德有才的人都很赞赏他,作品往往流传到宫中。章武皇帝接受劝谏励精图治,渴望听到正直的言论,元和二年十一月,皇帝召白居易进翰林院任学士。元和三年五月,又任命他为左拾遗。白居易自认为遇到了喜好文治的君主,自己被破格提拔,就决心用平生所学,报答皇上的恩泽。白居易与河南人元稹关系很好,元稹由监察御史贬谪为江陵府士曹属吏。翰林学士李绛、崔群在皇上跟前当面辩说元稹无罪,白居易也多次上疏恳切劝谏,可奏疏呈上去却没有答复。皇上又想加封河东人王锷为平章事,白居易劝谏说:“宰相是皇上的辅佐大臣,不是有贤德良才的人就不能担任此职。王锷搜刮民财,来求得皇上恩泽,不能让天下人认为您得了王锷的进奉而给他宰相职位,这对我们圣明之朝是极为不利的。”皇上这才打消了这个念头。十年七月,强盗杀死宰相武元衡,白居易第一个上书议论他冤枉,急切请求逮捕强盗以洗雪国耻。宰相认为东宫官员没有谏诤的职责,不应当先于谏官言事。适逢有个素来厌恶白居易的人,指摘白居易说他华而不实没有操行,当权者正憎恨他上书言事,上奏贬他为江表刺史。诏书下达,中书舍人王涯上疏议论,根据白居易所犯的罪行,不应该治理州郡,追回诏书授任江州司马。白居易在儒学之外,尤其精通佛经,经常用不计得失顺从自然的原则来行事,全然不把贬谪的事情放在心上。他没有儿子,让他的侄孙作为后嗣。白居易留下遗言说不回下部,可以葬在香山如满师塔的旁边,家里的人从命将他安葬在那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房乔,字玄龄,齐州临淄人。幼聪敏,博览经史,工草隶,善属文。父病绵历旬月,玄龄尽心药膳,未尝解衣交睫。太宗徇地渭北。玄龄杖策谒于军门,太宗一见,便如旧识。署渭北道行军记室参军。玄龄既遇知己。罄竭心力,知无不为。贼寇每平,众人竞求珍玩。玄龄独先收人物,致之幕府。及有谋臣猛将,皆与之潜相申结,各尽其死力。玄龄在秦府十余年,常典管记,每军书表奏,驻马立成,文约理赡,初无稿草。隐太子以玄龄、如晦为太宗所亲礼。甚恶之,谢之于高祖,由是与如晦并被驱斥。三年,拜太子少师。固让不受,摄太子詹事,兼礼部尚书。明年,代长孙无忌为尚书左仆射,改封魏国公,监修国史。既任总百司,虔恭夙夜,尽心竭节,不欲一物失所。闻人有善,若已有之。明达吏事,饰以文学,审定法令,意在宽平。不以求备取人,不以己长格物,随能收叙,无隔卑贱。论者称为良相焉。高宗居春宫,加玄龄太子太傅,仍知门下省事,监修国史如故。寻以撰高祖、太宗《实录》成,降玺书褒美,赐物一千五百段。其年,玄龄丁继母忧去职,特救赐以昭陵葬地。未几,起复本官。太宗亲征辽东,命玄龄京城留守,手诏曰:“公当萧何之任,朕无西顾之忧矣。”军戎器械,战士粮廪,并委令处分发遣。玄龄屡上言敌不可轻。尤宜诫慎。寻与中书侍郎褚遂良受诏重撰《晋书》。二十二年驾幸玉华宫时玄龄旧疾发诏令卧总留台及渐笃追赴宫所乘担舆入殿将至御座乃下,太宗对之流涕,玄龄亦感咽不能自胜。敕遣名医救疗,尚食每日供御膳。若微得减损,太宗即喜见颜色;如闻增剧,便为改容凄怆。后疾增剧,遂凿苑墙开门,累遣中使候问。上又亲临,握手叙别,悲不自胜。皇太子亦就之与之诀。寻薨,年七十。废朝三日。(节选自《旧唐书·房玄龄传》)1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二十二年/驾幸玉华宫时/玄龄旧疾发/诏令卧总留台/及渐笃/追赴宫/所乘担舆入殿/将至御座乃下/B.二十二年/驾幸玉华宫时/玄龄旧疾发/诏令卧/总留台/及渐笃/追赴宫/所乘担舆入殿/将至御座乃下/C.二十二年/驾幸玉华宫/时玄龄旧疾发/诏令卧/总留台/及渐笃/追赴宫所/乘担舆入殿/将至御座乃下/D.二十二年/驾幸玉华宫/时玄龄旧疾发/诏令卧总留台/及渐笃/追赴宫所/乘担舆入殿/将至御座乃下/1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春宫,中国古代宫殿指称,后借指储君,也称“东宫”,因“东”时属春,色属“青”,故又称“春宫”“青宫”。B.昭陵,唐太宗与皇后的合葬陵墓,共有180余座陪葬墓,如房玄龄、魏征、李靖等陪葬墓都在其中。C.尚,指管理帝王的事物,文中的“尚食”指管理帝王的饮食之事,类似还有尚衣、尚书、尚方、尚飨等。D.礼部,官署名,隋唐为六部之一,分礼部、祠部、主客、膳部四曹,掌管典章制度、祭祀、学校、科举等事。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房玄龄尊老尽孝。他父亲曾经长时间生病,房玄龄将自己的心思全部用在父亲的药物和膳食上,不曾脱衣服睡过一次好觉。B.房玄龄竭忠尽智。遇到谋臣和猛将房玄龄就私下去跟他们结交,监修国史通晓吏事,平等对待旁人,审定法令务求宽严相济。C.房玄龄文笔超群。在秦王府中常负责管理文书,每逢写军书奏章,停马立即可成。文字简约,义理充足,根本就不用打草稿。D.房玄龄虔诚恭敬。自从负责总领百官的事务以后,他对人对事尽心尽力,不让一个人才失去应处的位置,喜闻他人的长处。1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贼寇每平,众人竞求珍玩,玄龄独先收人物,致之幕府。(2)隐太子以玄龄、如晦为太宗所亲礼,甚恶之,谮之于高祖,由是与如晦并被驱斥。20.唐太宗李世民这样评价房玄龄:“筹谋帷幄,定社稷之功。”在房玄龄病情不断加重时,唐太宗是如何对待这一功臣的?请用自己的话表述。【答案】16.D17.C18.B19.(1)每次平定贼寇,众人都争着去寻找珍宝古玩,只有房玄龄先接收(收揽)杰出人物,把他们安置到幕府中。(2)隐太子因为房玄龄、杜如晦被太宗亲近礼遇,很憎恶他们,在高祖面前说他们的坏话。因此房玄龄跟杜如晦一起被驱赶斥逐。20.①派遣名医救治,供给他御膳;②凿开苑墙,多次派中使问候;③亲自看望,与他握手叙别。【解析】16.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本题中,“驾幸玉华宫”,“玉华宫”是“驾幸”的宾语,后面应该断开,排除AB;“诏令卧总留台”,“总留台”是“卧”的后置状语,不能断开,排除C。本句译为:贞观二十三年,皇上驾临玉华宫,当时玄龄老病复发,皇上下诏令他睡在总留台。到他渐渐病重,玄龄追赴玉华宫,坐偏轿入殿,将近到皇帝御座才下轿。故选D。17.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C.“类似还有尚衣、尚书、尚方、尚飨等”错误。“尚书”是中国封建时代的政府高官名称。故选C。18.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