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语》十二章第2课时“‘四书’中我最喜欢《论语》,因为最有趣。读《论语》,读的是一句一句话,看见的却是一个一个人,书里的一个个弟子,都是活生生的,一人一个样儿,各不相同。”“孔子是一位可敬可爱的人,《论语》是一本有趣的书。”——杨绛《走到人生边上自问自答》一、一词多义归纳对比动词,了解知人不知而不愠温故而知新动词,得到wèi,介词,替为为人谋而不忠乎可以为师矣wéi,动词,做,当一、一词多义归纳对比连词,表转折,但是,却而人不知而不愠温故而知新连词,表承接,就博学而笃志连词,表并列二、词类活用归纳对比名词作状语,按时。学而时习之传不习乎动词用作名词,这里指老师传授的知识。温故而知新形容词用作名词,“故”,学过的知识;“新”,新的理解和体会。饭疏食,饮水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快乐。名词用作动词,吃。课文研读
1.每一章分别讲了哪方面的内容?请对其进行归类。(提示: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个人修养,珍惜时间)第一章第七章第二章个人修养第八章第三章第九章第四章第十章第五章第十一章第六章第十二章学习方法学习方法学习方法个人修养个人修养学习态度个人修养个人修养学习方法个人修养珍惜时间个人修养个人修养运用了排比和反问修辞手法。加强了语气。表明孔子以温习知识为乐趣,视与志同道合者交流为乐,不被人了解也不生气,有君子之风。这一章从学习方法讲到个人修养,学以致用,体现学习的价值。2.第一章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课文研读
3.第二章曾子讲到“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如何理解“三省吾身”?
第二章强调的是加强自我反省,提高自我修养。自我反省就是把外在的道德约束化为内在的自觉要求,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质。曾子具体讲到了他自我反省的三个方面的内容,说明自省是儒家弟子自我教育、自我修德的方法和途径。课文研读
4.第三章中孔子为什么自述其一生中每个年龄段的不同特点?他意在说明什么呢?孔子自述其一生进德修业的发展过程。十五岁到四十岁是学习领会的阶段;五十岁、六十岁是安心立命的阶段不受环境左右的阶段;七十岁是主观意识和做人的规则融合为一的阶段。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境界也逐步提高。孔子意在说明,人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课文研读5.第四章中“温故”和“知新”有怎样的关系?
学习知识是一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温故”而不独立思考,就达不到“知新”的目的。可见“温故”是“知新”的基础,“知新”是“温故”的延伸与升华。“温故”和“知新”并非并列的两件事,关键在于要知新,这就需要独立思考。课文研读
6.第五章阐述了孔子对于“学”和“思”的认识,这两者是什么关系?这对我们的学习有何借鉴意义?这是孔子所提倡的一种学习方法。一味读书而不思考,就不能深刻理解,甚至会陷入迷茫。而如果一味空想而不去实实在在地学习,则终究会疑惑而一无所得。所以要把“学”与“思”结合起来。“学”与“思”缺一不可。课文研读
7.第六章和第八章的共同主题是什么?这两章又有什么不同?“安贫乐道”是这两章的共同主题。第六章更侧重说明要坚持精神追求(理想),而第八章则在后半部分告诫弟子不能不择手段地追求富贵。课文研读
8.第七章强调了兴趣的重要性。你对“兴趣”的作用有何看法?请结合自身实际说一说。这一章指出了学习的三种境界——“知之”“好之”“乐之”。这也是兴趣逐渐提升的过程。在学习中,我们应努力培养自己的兴趣,因为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课文研读
9.第九章在鼓励我们向他人学习的同时,要“择其善者”,还要“(择)其不善者”。如何理解“择”?要善于发现别人身上的缺点和优点,抱定“择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学习态度,无论什么环境,无论什么人,都可从中得到提高。课文研读
10.第十章中孔子将逝去的时光比作河里的流水,生动形象地劝人们珍惜时间。你认为还能把流逝的时间比作什么呢?射出去的箭,指缝间流逝的掌中沙,稍纵即逝的流星,白驹过隙……课文研读
11.第十一章强调“志”的重要性。结合实际,谈谈你对“志”的理解。
“志”,就是志向、志气。即使是一个普通人,也要有坚定的志向。一个人的志向能否被改变,取决于他自己。所以越是危急的时候,越要捍卫自己的人格,坚守气节。课文研读
12.有人说,第十二章的内容指出了提升修养的具体方法。请谈谈你的理解。“博学”要求学习的知识面要广。“笃志”要求自己的志向要坚定。“切问”要求提问要恳切。“近思”要求思考时要联系现实。此外,不能只重视“博学、笃志”,而忽略了“切问、近思”。课文研读合作探究
《论语》是两千多年前的典籍,今天学习它,你认为有怎样的意义?首先,《论语》中包含着许多超越特定时代的内容,例如本课所选的各章,有的谈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有的提出个人修养的要求,在今天都是可以借鉴的,对我们的学习、成长有重要的意义。其次,《论语》在两千多年的中国历史上长期占据重要的位置,是中国文化的核心典籍之一。阅读《论语》,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自身的文化传统。
《论语》十二章主要阐述了求知的态度、学习的方法和修身做人的道理,意在启迪我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五人投资合同范本
- 副总入职合同范本
- 加盟装修公司合同范本
- 化工煤炭采购合同范本
- 关键岗位用工合同范本
- 产权车位交易合同范本
- 乙方专利合同范本
- 企标编制合同范本
- 业主施工安全合同范例
- 代加工木门合同范本
- 科普知识小学生电力科普小讲座
- 社会支持对青少年亲社会行为的影响:链式中介模型
- (幻灯片)刑法之违法阻却事由
- 13.2《致大海》课件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 新质生产力课件
- 传播学研究方法
- 1.1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课件-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二经济与社会
- 2024年度doors入门培训教程pdf
- 青春期的妇科知识讲座
- JTT589-2004 水泥混凝土路面嵌缝密封材料
- 《社区康复》课件-第三章 社区康复的实施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