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浙东北(ZDB)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_第1页
浙江省浙东北(ZDB)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_第2页
浙江省浙东北(ZDB)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_第3页
浙江省浙东北(ZDB)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_第4页
浙江省浙东北(ZDB)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学年第二学期浙东北(ZDB)联盟期中联考高二年级历史学科试题考生须知:1.本卷共7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I(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西周至春秋时期,周公提出“敬天保民”思想并制礼作乐,史籍中常有“国人皆咎公”“以说(悦)于国人”“国人不欲,故出(驱逐)其君”等记载。《贞观政要》有言:“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胫以啖腹,腹饱而身毙。”这表明()A.宗法分封制逐渐崩溃 B.人本思想不断丰富发展C.天人合一思想的发展 D.“国人”主导国家政治【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西周至唐朝时期。根据材料“敬天保民”“国人不欲,故出(驱逐)其君”“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胫以啖腹,腹饱而身毙。”可知,题干描述了古代中国民本思想的演变信息,使统治者更加认清百姓对国家存亡的重要性,体现了人本思想的不断发展,B项正确;春秋战国时期,宗法分封制逐渐崩溃,排除A项;天人合一多指人与道合而“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境界,与题干无关,排除C项;主导国家政治的是统治阶级,并不是“国人”,排除D项。故选B项。2.孟子被尊为“亚圣”,与孔子并称“孔孟”,是儒家思想的重要传承者和发展者。孟子的思想学说对唐宋之后的中国产生了深刻且巨大的影响,其中许多命题的哲学思辨以及伦理启示至今影响着中国乃至整个东亚。下列属于孟子的观点是()A.“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B.“兼爱、非攻、尚贤”C.“民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D.“存天理,灭人欲”【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战国时期(中国)。据材料及所学可知,“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孟子“仁政”思想的主张,C项正确;“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是道家老子的观点,排除A项;“兼爱、非攻、尚贤”是墨子的思想,排除B项;“存天理,灭人欲”是理学家朱熹的主张,排除D项。故选C项。3.《汉书·贾山传》记载:“(秦)为驰道于天下,东穷燕齐,南极吴楚,江湖之上,濒海之观毕至。道广五十步,三丈而树,厚筑其外,隐以金椎,树以青松。”体现了秦朝完善的道路建设。以下关于秦朝交通建设,说法正确的是()A.修筑大运河,沟通了中国南方和北方B.形成以大都为中心通向全国乃至境外的驿路交通网C.在西南地区修筑五尺道D.开凿连接湘水和黄河的灵渠【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朝(中国)。根据所学可知,五尺道是秦汉时开辟的一条由今四川进入云南的官道,C项正确;据所学知识可知,隋朝的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沟通了中国南方和北方,排除A项;根据所学可知,大都是元朝的首都,排除B项;灵渠沟通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排除D项。故选C项。4.史载,清代“汉口镇,天下四大镇之一也。成化年间,汉水改道,这里成为天然的避风良港。明朝末年,汉口已成为甲于全楚的商业巨镇。食货富于南而输于北,由佛山镇至汉口镇……由汉口镇至朱仙镇……”。其中汉口镇位于下图中()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时空是明清时期。根据材料“汉口镇,天下四大镇之一也。成化年间,汉水改道,这里成为天然的避风良港。明朝末年,汉口已成为甲于全楚的商业巨镇。”及所学可知,汉口镇是长江沿岸的重要市镇,故②是汉口镇,B项正确;货物是从南方向北方运输,因而最北的市镇应是朱仙镇,故①是朱仙镇,排除A项;景德镇是瓷都,位于③处,排除C项;佛山镇位于今天的广东省,故④是佛山镇,排除D项。故选B项。5.《汉书·平帝纪》记载:从公元8—253年200余年间,有记载的大疫就达18次。如“元始二年(公元2年)郡国大旱蝗诏民疾病者,舍空邸等二,为置医药”。古人重视公共卫生和疫病的防治,也建立疫病的救治机构。以下关于中国古代疫病防治的描述正确的是()A.隋唐时期的寺庙病坊收治病人 B.《本草纲目》记载了青蒿对疟疾的治疗作用C.为防治天花发明了牛痘接种法 D.把修建饮水道、下水道当作非常重要的工程【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西汉后期,政府对疫病患者进行隔离。隋唐时期,寺庙病坊也收治病人,A项正确;东晋葛洪所著《肘后备急方》记载了青蒿对疟疾的治疗作用,排除B项;中国古人为了防治天花,发明了人痘接种,排除C项;古罗马把修建饮水道、下水道当作重要工程,排除D项。故选A项。6.明末清初,战争不断,疫病肆虐,江苏吴县吴有性弃科举而从医,留下了医学名著《瘟疫论》。嘉庆五年,江苏扬州李炳依据汉代中医临床学经典著作,结合自身的医学实践,对《瘟疫论》进行继承和扬弃,著成《辨疫琐言》。结合所学,李炳依据的经典著作是()A.《皇帝内经》 B.《伤寒杂病论》 C.《千金方》 D.《唐本草》【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时空是:汉代中国。汉代医学家张仲景著成《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临床学的基础。李炳依据的汉代中医临床学经典著作是《伤寒杂病论》,B项正确;成书于战国至西汉间的《黄帝内经》是一部重要的中医基础理论著作,排除A项;《千金方》是唐朝医学家孙思邈所著,排除C项;《唐本草》在唐高宗时编修,是世界上最早由国家颁行的药典,排除D项。故选B项。7.民居的建造不仅体现了居住地的自然环境,而且反映了当地的社会经济水平和文化习俗。下列关于中西方民居的概述,正确的是①兴隆洼遗址是巢居形式的代表②中国古代民居的设计突显等级礼制观念③带有列柱围廊的中庭是古希腊民居的核心④古罗马的复合式公寓有利于缓解住房紧缺A.①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兴隆洼遗址聚落内的房址成排分布,外围环绕椭园型壕沟,是较完整的原始村落,其建筑风格是半地穴式,①错误,排除ABD项;中国古代民居的设计突显等级礼制观念,②正确;带有列柱围廊的中庭是古希腊民居的核心,③正确;古罗马的复合式公寓有利于缓解住房紧缺,④正确,因此C项符合题意。故选C项。【点睛】8.在某一个特定年代中生产出来的工艺品,总是会在艺术表现形式上反映一个时代的特征。下图所示的那尔迈调色板,是国王用另一种方式向上天和神灵表达自己的诚意。此文物出自()A.古代印度 B.古代希腊C古代埃及 D.古巴比伦【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埃及。根据材料信息和所学可知,那尔迈调色板出土于埃及的赫拉康波里斯,调色板被认为是那尔迈统一上下埃及的实证,C项正确;结合所学可知,那尔迈调色板是埃及文明的内容,与古印度、古希腊、古巴比伦无关,排除ABD项。故选C项。9.社会流动,包括地理意义上的横向流动,也包括阶层意义上的纵向流动。社会流动推动社会发展。下列能够体现古代社会流动的史实有()①唐代科举制②日本移民至拉美③印欧人迁徙④日耳曼人南下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古代(世界)。根据材料可知,唐代的科举考试,不仅原则上面向全社会开放,而且更加强调公平竞争,大批出身平民家庭的士人进入政坛,不少人官居高位,属于阶层意义上的纵向流动;日本移民至拉美发生于近现代;从公元前2千纪初起,以印欧人为主体的游牧部落陆续进入西起欧洲、东到印度的广大地区,整个迁徙过程延续数百年甚至上千年;日耳曼人各支陆续进入罗马帝国并建立国家,灭亡了西罗马帝国。①③④符合题意,C项正确;②不符合题意,排除ABD项。故选C项。10.下图建筑群被称作柬埔寨国宝,是世界上最大的庙宇类建筑。该建筑可用以研究()A.儒家文化对东南亚的影响 B.希腊化时代的不同宗教融合C.南亚文化对东南亚影响 D.蒙古西征对区域文化的重构【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柬埔寨)。根据所学可知,该图片是吴哥窟,9世纪时,吴哥王朝统一了柬埔寨。12世纪吴哥王朝兴建的规模宏大的石窟寺庙建筑,被后人称为“吴哥窟”。当时,佛教是柬埔寨的国教,但印度教也并行不衰。窟中很多浮雕的题材以《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的神话故事为蓝本,由此可见柬埔寨的文化受到了古印度佛教文化的影响,形成了特有的风格,C项正确;图片中的建筑样式并不符合儒家文化的风格,排除A项;希腊化时代并未扩展到东南亚地区,排除B项;蒙古西征主要是向中亚、西亚和欧洲地区进军,并未涉及东南亚,排除D项。故选C项。11.在白人踏上美洲几个世纪前,危地马拉、墨西哥和安第斯高地的印第安人已经拥有几乎具有一切文明特征的较高的文化。下列项中,属于印第安人独特文化成就的有()①建造羽蛇神金字塔②发明了“玛雅历”③广泛使用马拉战车④创造出20进制A.①②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古代的美洲。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代美洲的玛雅人建造了规模宏大蛇神金字塔,其位于尤卡坦半岛的玛雅古城奇琴·伊察,是古代美洲文明成就的代表,①正确;古代玛雅文明,天文历法先进,发明了“玛雅历”,②正确;玛雅文明是历史上著名的使用20进制的文明之一,这是美洲玛雅文明在数学上的成就之一,④正确;最早广泛使用马拉战车的是赫梯文明,不是美洲文明,③错误。由此可知,①②④正确,故选B项。12.如图中甲、乙、丙、丁四处为印欧人后裔所建立的四个主要文明区域。下列有关这四个文明区域,地域、文化成就及特征对应正确的是()A.甲——《十二铜表法》——崇尚理性和思辨B.乙——《吉尔伽美什》——继承古希腊文化C.丙——《伊戈尔远征记》——反映斯拉夫民族历史D.丁——《摩诃婆罗多》——遵循种姓等级制度【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公元前3000——公元前1000年(亚欧)。根据图片和所学,丁是印度,结合所学可知,《摩诃婆罗多》是印度的成果,印度实行种姓等级制度,D项正确;《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崇尚理性和思辨是古希腊,甲是古埃及,排除A项;《吉尔伽美什》是苏美尔史诗,并没有继承古希腊文化,排除B项;《伊戈尔远征记》,斯拉夫民族都与俄罗斯有关,丙是阿拉伯,排除C项。故选D项。13.19世纪有一条运河的开辟被认为是“恢复通往东方的道路而且成为复活旧商路的重要一步”。但是,开辟这条运河的最初想法“却是由法国人推动的,其最终目的是制约英国”。这条运河是()A米迪运河 B.伊利运河 C.巴拿马运河 D.苏伊士运河【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时空是:19世纪世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题干信息,苏伊士运河1869年开通,连接了红海和地中海,成为西欧和南亚、东亚之间最近、最直接的水上通道,也即材料所述“恢复通往东方的道路”。苏伊士运河由法国推动开通,目的是与英国争夺殖民霸权,也即材料所述“由法国人推动”“目的是制约英国”,D项正确;法国米迪运河17世纪开通,排除A项;美国的伊利运河将纽约与五大湖和中西部地区联系起来,与材料中“通往东方”“由法国人推动”不符,排除B项;1914年巴拿马运河通航,排除C项。故选D项。14.伴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大众休闲文化在欧美出现,戏院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喜剧和音乐剧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观众,足球等大型体育赛事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这反映出当时欧美A.城市化进展显著 B.贫富差距逐渐消除C.工业化开始启动 D.工人福利得到保障【答案】A【解析】【详解】据材料“大众休闲文化”、“戏院”、“喜剧和音乐剧”、“足球等大型体育赛事”,可得出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城市的精神生活日益丰富,城市化进展显著,A项正确;第二次工业革命使得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而不是逐渐消除,B项错误;工业化开始启动于第一次工业革命,C项错误;欧美工人福利得到保障,罗斯福新政时期就已经有福利社会制度的建立,而且材料并不能说明工人福利得到保障,D项错误。15.17—18世纪,以中国商品为代表的亚洲奢侈品涌入欧洲,很多欧洲贵族和富裕家庭以使用中国产品和效仿中国生活习俗为时尚。面对消费者的新需求,英国制造商充分借鉴其设计、多样性和美学特性,再结合英国消费者的品味和时尚,终于成功开发出本国生产的“新奢侈品”。材料反映出()A.中国奢侈品不再受到消费群体的喜爱 B.企业已成为英国技术创新的主体C.商品的流通有利于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D.亚洲奢侈品被挤出英国国内市场【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17至18世纪的世界。根据材料可知,17—18世纪,中国奢侈品以及生活习俗在英国流行,而英国商人结合英国消费者的品位和时尚,开发出本国生产的“奢侈品”,这说明商品的流通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传播,C项正确;“中国奢侈品不再受到消费群体喜爱”的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技术创新的相关信息,与题干无关,排除B项;英国开发出本国奢侈品不等于亚洲奢侈品被挤出英国国内市场,表述不准确,排除D项。故选C项。二、选择题II(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6.晚清时期,西学不断传入,歌谣体读物《最新妇孺唱歌书》中写道:“万国通商口岸通,铁车轮舶疾如风。洲名澳亚欧非美,人种棕黄黑白红。世界群推老帝国,舞台谁是主人翁。诸君准备新人格,革命风潮逼远东。”这首歌谣反映了()A.义和团运动的蓬勃发展 B.地主阶级洋务派注重民众的启蒙C.交通变革加速人口流动 D.救亡图存之路的探索进一步深化【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晚清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在晚清时期的歌谣体童蒙读物中,除了对西方科技的描述外,还有如“诸君准备新人格,革命风潮逼远东”西方政治制度和资产阶级革命的描述,体现了晚清时期西学东渐由学习西方科技到学习西方制度的转变,说明救亡图存之路的探索进一步深化,D项正确;义和团的口号是“扶清灭洋”,存在盲目排外的倾向,不符合材料中“诸君准备新人格,革命风潮逼远东”的描述,排除A项;地主阶级洋务派旨在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与民众思想的启蒙无关,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救亡图存的探索,并不是强调交通变革对人口流动的影响,排除C项。故选D项。17.下表列举了现代拉丁美洲部分国家名称的起源及含义。综合表中信息可知,现代拉丁美洲()国名秘鲁墨西哥阿根廷哥伦比亚玻利维亚起源印第安语印第安语西班牙语西班牙语西班牙语含义玉米之仓太阳神白银哥伦布之国玻利瓦尔之国A.民族意识不断觉醒 B.多种文化同时并存C.农业经济较为发达 D.殖民色彩日益浓厚【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拉丁美洲)。据表格信息可知,现代拉美国家名称有的源于印第安语,有的源于西班牙语,其含义或是传统印第安人盛行的物产、神灵,或是殖民国家追求的价值、英雄人物,或是拉美国家的民族英雄等,可见这些现象表明多种文化同时并存,B项正确;拉美独立战争前,各国的民族意识不断觉醒从而引发了拉美独立运动,而不是出现在独立后的现代拉美国家,排除A项;表中的“白银”体现的是商品经济的观念,与农业经济发达不符,排除C项;尽管表中信息存在着殖民主义色彩的影响,但独立后的现代拉美国家应是去殖民化,而不是殖民色彩的日益浓厚,排除D项。故选B项。18.15世纪之前的世界贸易,主要局限于各洲内部和亚欧大陆之间。近代以来,随着世界各洲之间贸易的扩大,全球贸易网逐渐形成。工业革命后,丰富的工业产品更快地输送到世界各地,世界贸易额迅速增长。两次世界大战影响了世界贸易的发展,冷战也使贸易受到极大影响。但二战后签署的《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以及围绕贸易的谈判仍推动着世界贸易的发展。21世纪,世界贸易突飞猛进。以上材料说明()A.全球贸易网的发展掌握在少数国家手中 B.全球贸易在曲折中不断发展C.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占据主导 D.生产的国际分工向深度发展【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15至21世纪的世界。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15世纪以前,贸易主要局限于各洲内部和亚欧大陆之间。新航路开辟时期,国际流通中的商品种类与数量大大增加。两次工业革命时期,世界贸易额迅速增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20世纪上半期以来,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因冷战的发生,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贸易受到极大影响。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签署的《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以及各国围绕贸易、关税的谈判,仍推动着世界贸易的发展。由此可见,15至21世纪以来全球贸易在曲折中呈现出不断发展的特征,B项正确;全球贸易网的发展并不是掌握在少数国家手中,表述有误,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冷战的结束以及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世界贸易突飞猛进,生产的国际分工进一步向广度和深度发展,一些产品往往由众多国家的公司合作完成,排除D项。故选B项。19.自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新加坡就强调儒学文化的学习要从中小学生抓起,各个中小学都开展了儒家伦理课,从小就开始注重培养国民的修养和个人品德。新加坡不仅在学校开展儒学伦理教育,在社会上同样也呼吁儒家伦理,从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全国礼貌运动一直延续至今。关于这些运动说法正确的是()①新加坡在经济发展中注重吸收儒家文化的精华②政府应全面取代家庭所扮演的角色③这些运动造就了有生产力的人民,推动经济增长④新加坡人口结构多元,形成独特文化景观A.①③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新加坡。根据材料“自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新加坡就强调儒学文化的学习要从中小学生抓起,各个中小学都开展了儒家伦理课,从小就开始注重培养国民的修养和个人品德。”可知,新加坡发动政府儒家文化复兴运动,意图通过强化民众的道德伦理观念,培育家庭内部、家庭之间、家庭与政府之间形成良好、和谐的关系,这些因素造就了有生产力的人民,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①③正确;材料未涉及政府取代家庭所扮演角色的相关信息,②项错误;材料未涉及新加坡多元文化的相关信息,不符合题意,④项错误。故本题选A项。20.改革开放以来交通运输步入了快速发展阶段。中国政府把交通运输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积极扭转交通运输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被动局面。交通发展在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调整产业结构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这些举措说明()A.中国城市交通多样化、立体化 B.交通网成为国家社会发展的所需C.中国指导不同交通有序竞争 D.中国建立世界上最完善的交通网【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型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把交通运输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积极扭转交通运输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被动局面,加快了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建设,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说明交通网建设已成为国家社会发展的必需,B项正确;材料并未强调城市交通多样化、立体化的发展趋势,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不同交通有序竞争的相关信息,排除C项;材料无法得出中国建立世界上最完善的交通网,表述不准确,排除D项。故选B项。21.传统观点认为,维新变法之所以失败,是因为腐败守旧势力的阻挠;后来有研究者认为,其主要原因是当时的经济基础不具备改革的条件;又有学者提出,改革政策的“支离、拖沓、过于追求全面”是致使其失败的重要原因。据此可知,关于维新变法失败原因的认识()A.只能有一种正确合理的观点 B.后期学者研究比传统观点可信C.缺少对欧洲其他国家的观察 D.随着研究视角拓展而趋于全面【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时空是1898年的中国。根据材料“腐败守旧势力的阻挠”“经济基础不具备改革的条件”“支离、拖沓、过于追求全面”可知,关于维新变法失败的原因涉及政治角度、经济角度、政策角度,说法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解读了维新变法失败的因素,这有助于研究视角拓展而趋于全面,D项正确;历史研究并不是只有一种正确合理的观点,研究角度不同,观点也就不同,排除A项;对于历史事件,从不同的视角看往往会得出不同的观点,后期的研究未必比传统观点更为可信,排除B项;材料主要是从中国的角度进行分析维新变法失败的原因,与欧洲国家无必然联系,排除C项。故选D项。非选择题部分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其中第22题14分,第23题6分,第24题20分,第25题12分,共52分)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长安城是高度集权的唐帝国的中心和象征。作为横跨中亚陆上商路的东端终点,以及有史以来最大帝国的都城,长安城内挤满了来自亚洲各地的人。长安的整个规划和结构表现出唐朝对社会的严密控制,城市的规模和壮丽体现了唐王朝的力量和财富。……丝绸之路在唐朝进入了全盛时期,它东起长安,中经河西走廊,越过葱岭,西至地中海以达欧洲。唐高宗至唐玄宗时期,从事国际商贸的昭武九姓,承担着东西方交流的中介使命。——摘自樊树志《国史十六讲》材料二《史记》曰“沿楼船,高十余丈,旗帜加其上,甚壮”。隋唐时期,部分人对海洋的潮汐运动规律认识有了理性上的提高;宋元时期已有了升降舵和多副舵的运用,罗盘导航、天文定位以及航迹推算,使跨洋航海的宏愿与构想得以实现。15世纪在明成祖支持下,开始了历时28年的郑和下西洋的航海壮举,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处于巅峰时期的表征。郑和下西洋途经多国,访问了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与各国友好往来,在当时世界航海史上占据绝对的领先地位。郑和下西洋绘有20页航海地图,是中国航海技术与实力的具体体现。——摘编自何国卫《论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技术基础》(1)根据材料一,归纳唐都长安在当时的地位。结合所学,从古代东西方交流角度,概括丝绸之路的象征性意义,并指出除丝绸之路外,古代亚欧大陆其他的重要商路。(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古代开展“海上丝绸之路”所具备的条件。并结合所学,简析郑和下西洋的影响。【答案】(1)地位:唐帝国的中心和象征;丝绸之路的东端终点(起点也可);国际大都会。象征性意义:丝绸之路是东西方经济(物质)和文化交流的重要象征。(或丝绸之路是沟通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主要桥梁)其他商路:草原丝绸之路、西南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2)条件:中国古代造船工艺的发达;航海技术的丰富;统治者的支持。影响: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处于巅峰时期的表征(或用教材:达到了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交通的巅峰);在当时世界航海史上占据绝对的领先地位(或用教材: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宣扬国威,带来较大的财政负担。【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亚欧地区。第一小问地位:据材料一“长安城是高度集权的唐帝国的中心和象征。”可知,唐帝国的中心和象征;据材料一“丝绸之路在唐朝进入了全盛时期,它东起长安,中经河西走廊,越过蕙岭,西至地中海以达欧洲”可知,丝绸之路的东端终点(起点也可);据材料一“作为横跨中亚陆上商路的东端终点,以及有史以来最大帝国的都城,长安城内挤满了来自亚洲各地的人。”可知,国际大都会。第二小问意义:据材料一“丝绸之路在唐朝进入了全盛时期,它东起长安,中经河西走廊,越过葱岭,西至地中海以达欧洲。唐高宗至唐玄宗时期,从事国际商贸的昭武九姓,承担着东西方交流的中介使命。”及所学可知,丝绸之路是东西方经济(物质)和文化交流的重要象征(或丝绸之路是沟通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主要桥梁)。第三小问商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除丝绸之路外,古代亚欧大陆其他的重要商路是草原丝绸之路、西南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小问2详解】本题是原因、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第一小问条件:据材料二“沿楼船,高十余丈,旗帜加其上,甚壮”可知,中国古代造船工艺的发达;据材料二“隋唐时期,部分人对海洋的潮汐运动规律认识有了理性上的提高;宋元时期已有了升降舵和多副舵的运用,罗盘导航、天文定位以及航迹推算,使跨洋航海的宏愿与构想得以实现。”可知,航海技术的丰富;据材料二“15世纪在明成祖支持下,开始了历时28年的郑和下西洋的航海壮举”可知,统治者的支持。第二小问影响:据材料二“15世纪在明成祖支持下,开始了历时28年的郑和下西洋的航海壮举,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处于巅峰时期的表征。”可知,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处于巅峰时期的表征(或用教材:达到了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交通的巅峰);据材料二“郑和下西洋途经多国,访问了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与各国友好往来,在当时世界航海史上占据绝对的领先地位。”可知,在当时世界航海史上占据绝对的领先地位(或用教材: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据材料二“郑和下西洋绘有20页航海地图,是中国航海技术与实力的具体体现。”及所学可知,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宣扬国威,带来较大的财政负担。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9世纪中叶以后,随着中国国门被迫打开,西学进一步传入。经历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和太平天国的冲击,洋务派创置了一些有益于近代科技、文化、教育发展的设施。1862年8月24日清政府鉴于“与外国交涉事件,必先识其情性,……欲悉各国情形,必谙其语言文字,方不受人欺蒙”,遂于北京设立旨在培养外交和翻译人才的“京师同文馆”,是清末最早设立的新式学堂。清政府通过同文馆的翻译、印刷出版活动了解西方世界,一定程度上启发民智。但又因主其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结果是“东一块西一块的进步,是零买的,不是批发的”。——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请简要评述京师同文馆的设立。【答案】背景:列强侵略,民族危机加剧;西学进一步传入;太平天国运动暴露清政府统治危机。(任答2点)内容:培养外交和翻译人才;清末最早的新式学堂。影响:了解西方世界,启发民智;不能改变封建统治,是在封建制度的基础上修修补补。【解析】【详解】本题为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近代的中国。根据材料“19世纪中叶以后,随着中国国门被迫打开,西学进一步传入。经历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和太平天国的冲击”可得出京师同文馆设立的背景主要有列强侵略,民族危机加剧;西学进一步传入;太平天国运动暴露清政府统治危机。根据材料“遂于北京设立旨在培养外交和翻译人才的“京师同文馆”,是清末最早设立的新式学堂”可得出京师同文馆的创设是为了培养外交和翻译人才;同时也是清末最早的新式学堂。根据材料“清政府通过同文馆的翻译、印刷出版活动了解西方世界,一定程度上启发民智。但又因主其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结果是‘东一块西一块的进步,是零买的,不是批发的’”可得出京师同文馆设立的影响主要有了解西方世界,启发民智;不能改变封建统治,是在封建制度的基础上修修补补。2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北朝时期的地理景观是村落遍布各地,朝廷触角直接深入到村落内部。北朝很早就建立了户口管理制度,自太和中叶以后,“五家立一邻长,五邻立一里长,五里立一党长”,负责掌握户口、交纳赋役等工作。同时,村落中依然存在“乡里”编制。朝廷也利用乡里的名称灌输儒家思想,推行教化。由于统治者沿用先秦以来的传统,自都城到郡县均设刑场于“市”,村民时常会遇到处决犯人的场面,从中可以直接感受到朝廷官府的赫赫威力,有心人也能从中察觉到政治的细微变化。——摘编自《中国古代村落与城镇的演变》材料二1750年英国城镇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21%,1851年增加到52%,城市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同时,城市的数量不断增加,1851年,英国已有580多座城镇,十万人以上的城市已有7个,移民人数约1790万人。这时期推动城市增长的因素有很多,如大型纺织和钢铁工业,海外贸易和服务业的急速扩张,铁路的延伸等,制造业城镇、港口城镇和休闲城镇层出不穷。英国的近代城市化并无先例可循,此时的英国已建立资本主义制度,又是处在自由主义时期,城市化发展产生了区域的非均衡性、城市基础设施不足和组织混乱等一系列社会问题。——摘编自彼得·克拉克《欧洲城镇史》材料三鸦片战争后,列强的侵略使中国丧失主权。近代中国先后开辟的70多个通商口岸既是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掠夺中国的基地和桥头堡,又是输入近代文明的主要阵地和前哨。西方一些先进工业文明的涌入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中国近代城市的崛起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城市的结构与功能都有了明显的变化。近代城市的崛起过程,简而言之,就是“因商而兴,由工而盛”。1978到2017年,中国城镇人口从1.7亿增长到8.1亿,中国经历了大规模快速城镇化过程。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出台《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要求“城市政府应该集中力量搞好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加强各种公用设施的建设,进行环境的综合治理。”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根据实际,合理控制人口密度。建设一批产城融合、职住平衡、生态宜居、交通便利的郊区新城,推动多中心、郊区化发展。同时,有序推动数字城市建设,提高智能管理能力,逐步解决中心城区人口和功能过密问题。”——摘编自赵津、李菁著《论中国近代城市的崛起》、《百年党史》(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简要梳理北朝对村落治理的主要举措。(2)根据材料二,概括近代英国城市化的特点。并结合所学,从政治、经济两个角度,分析英国城市化的原因。(3)根据材料三,分析影响近代中国城市化的因素。并结合所学,总结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治理的经验。【答案】(1)举措:建立户籍管理制度;推行“三长制”,征发赋役;推行“乡里”编制;灌输儒家思想,推行教化;公开行刑(或设刑场于“市”),显示朝廷威力。(2)特点:速度快;规模大;伴随工业化而来;无先例可循,具有创新性;具有自发性、不平衡性;社会问题多。(任答4点)原因:政治角度: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或资本主义制度);经济角度:工业革命的开展;交通运输业的发展。(3)因素:西方列强的侵略;通商口岸的开通;工业文明的传入;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经验:坚持党的领导;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制定法律法规保障城市治理;做好城市规划,加强公用设施建设;控制人口密度,推动卫星城建设;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城市智能化管理水平。(任答4点)【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据材料一“北朝很早就建立了户口管理制度”得出,建立户籍管理制度;据材料一“‘五家立一邻长,五邻立一里长,五里立一党长’,负责掌握户口、交纳赋役等工作”得出,推行“三长制”,征发赋役;据材料一“村落中依然存在‘乡里’编制。朝廷也利用乡里的名称灌输儒家思想,推行教化”可得出推行“乡里”编制;灌输儒家思想,推行教化;据材料一“自都城到郡县均设刑场于‘市’,村民时常会遇到处决犯人的场面,从中可以直接感受到朝廷官府的赫赫威力”可得出公开行刑(或设刑场于“市”),显示朝廷威力。【小问2详解】本题是特点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英国。第一小问英国城市化的特点,据材料一“1750年英国城镇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21%,1851年增加到52%”“城市数量不断增加,1851年十万以上的城市已有7个,移民人数约1790万人”得出,速度快、规模大;据材料一中城市化发展的时间17501851,可知,城市化伴随着工业化而展开;据材料一“英国的近代城市化无先例可循”得出,无先例可循,具有创新性;据材料一“此时的英国又是处在自由主义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处于自由主义时期,所以英国城市化又具有“缺少监管,具有自发性、不平衡性”等特点;据材料一“城市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