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联考高二语文试卷命审题单位:武汉十一中语文学科组审题单位:湖北省武昌实验中学本试卷共8页,23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考试时间:2024年6月26日上午8:00—10:30☆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无邑不城”,只要是人扎堆的地方就得围起来。学术界也一般把“无邑不城”作为中国古代都城的一个显著特色来加以强调:“城墙是构成都城的基本要素,没有‘城墙’的都城实际上是不存在的。”但如果我们说,有宫城而无外城墙,甚至可以说是不设防,这种现象在二里头、殷墟、周原、丰镐、洛邑、秦咸阳、西汉长安和东汉洛阳等一系到都邑中有清晰的显现,你相信吗?“大都无城”,就是我们对汉代及其以前中国古代都城形态的概括。要讲清这个问题,就要先了解城市这个概念。城市是一种区别于乡村的聚落形态,出现于人类社会发展的高级阶段,是国家与前国家社会的关键区分点。古代城市往往是区域或社会组织的中心,作为国家权力中心的都城就是这类城市的重中之重。可见城市的本质特征中并不包含城墙,有没有城墙是从空间布局、从有无防御设施角度来说的,并不是所有的城市都有城墙。考古学所观察到的现象是,在中国城市发展的早期阶段,并非所有的城市都有防御设施(城墙),“大都无城”概念的提出,正是出于这样的观察。“大都无城”的一个例外是战国时期。春秋时,大部分城市依然是没有城墙的。到了战国时期才出现了城围,也就是有了防御设施。这种特点在战国时代韩都新郑体现得更为明显。韩人放弃了难以防守的双洎河南区域,而以双洎河与黄水河的宽深河谷为天然屏障,沿双洎河北岸另筑了一道城墙;同时加宽、加高了新郑的北、东城墙,沿城墙内侧修筑道路,形成“环涂”。如此种种,都凸显了强烈的军事防御色彩。战国的这种情况并不属于一脉相承的中国古代都城史上一个承前启后的环节。在将近2000年的时间里,只有几百年的时间是有城墙的,这以后很快又回到了“大都无城”的状态。再看看秦国的都城咸阳,我们发掘了这么多年,根本没有找到城墙的痕迹,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它不可能有城墙了。依战国时秦国和秦始皇那种气魄,一直是向外扩张的,所以根本没有筑城的必要。连阿房宫一带都是整个都邑的一部分,法天、象地、象北斗,如此巍巍大气,还需要用土围子围起来?再往后看看汉长安城。我们所发现的汉长安城城圈只是内城,因为城外还有大量的手工业和商业遗迹,构成首都圈的概念,有帝国之都的气势。可见,越是国力强盛,就越有这样的文化自信。《左传》中说:“古者,天子守在四夷·民无内忧,而又无外惧,国焉用城?”国力强盛,又何必要城呢?这和我们现在说人民子弟兵是钢铁长城是一个道理。如今,北京城成了一个新的“大都无城”,上海也从清代的小城圈到现在变成了完全的“大都无城”——国际化大都城。从这个意义上讲,城墙的或有或无伴随着整个城市演变的过程,“大都无城”是其中一个波澜壮阔的重要组成部分。(摘编自许宏《大都无城——中国古都的动态解读》)材料二:《荀子·大略》说:“欲近四方,莫如中央:故王者必居天下之中,礼也。”是说都城选址的核心原则为“天下之中”。“天下之中”,就体现在寻找中原农耕文化与西北边疆游牧文化的区域中心点。中原内地汉族农耕文化与西北边疆骑马民族游牧文化的差异构成了中华内部并立互补的主旋律,而其统一与对立的焦点地区在历史上也有变化。从“内制外拓”两方面来看,西安与北京因为面对着中国历史前半期与后半期军事斗争的焦点与重点区域,又便于控制中原,从而成为各自时期首都的相对理想选择。中国古代都城史被有的学者划分为西安时代与北京时代,道理就在于此。作为国都,维护国内统治和融通对外关系是必须同时具备的两个条件。面对来自中国北疆的压力,作为位于边疆和内地结合部的都城,中国史前半期西安是最合适的,后半期北京则是最合适的。古代都城的具体规划布局理念上,主要体现在《周礼·考工记》所述的“中轴对称”。以西汉长安城为例,其大体以安门大街为中轴线向南、向北各自延伸。元明清三朝首都的北京城经过元代开创、明代改建与清朝传承,基本实现了《考工记》的理想设计,为中国古典都城建筑的集大成者。都城从“择中建都”到“择中建宫”再到“择中建殿”,在都城建设中以宫庙为中心。这种具体建筑“宫殿居中”与都城选址的“天下之中”共同构成中国古代都城营建“天地之中”的基本原则。(摘编自李令福《天地之中:中国古代都城的选址与布局》)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无邑不城”是中国古代都城特色之一,要研究中国古代都城的形态必须先了解城市的概念。B.聚落涵盖城市和乡村,聚落形态可以按照发展阶段的不同和防御设施的有无来进行划分。C.研究现代社会国际化大都城的城市演变,关键在于动态解读中国古代都城城墙的或有或无。D.西汉长安城大体以安门大街为中轴线体现了古代都城以“中轴对称”的具体规划布局理念。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一项是()A.从《过秦论》中的“践华为城,因河为池”可以推知,国家防御可以充分利用自然条件,这和材料一的相关观点一致。B.材料一中人们认为都城都应该有城墙,这种理解可能与考古工作中还未发现更多证据有关,也可能与对城市本质的理解不同有关。C.从材料二可以看出,中国历代统治者主要是根据经济、文化、军事、地理位置这几个因素来考虑其都城的选址和营建的。D.从材料二可以推断,北京作为元明清三朝首都,较好地体现了《考工记》中的“中轴对称”和“内制外拓”的设计理想。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适合支持“中国古代都城营建‘天地之中’基本原则”的一项是()A.明清时期的北京以皇城为中心,皇城内南端左(东)建太庙,右(西)建社稷坛,并在城外四方建天坛、地坛、日坛、月坛四坛。B.《三辅黄图》记载:“始皇穷极奢侈,筑咸阳宫。因北陵营殿,端门四达,以则紫宫,象帝居。渭水贯都以象天汉,横桥南渡以法牵牛。”C.《周礼·考工记》记载:“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D.南朝时期的建康(今南京)在皇城南北分散布置南市、西口市、盐市和北市,外城中里坊采取了非棋盘式的街巷布局。4.根据材料内容和下面表格,下列选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朝代典型都城遗址有无城墙都城存废时间夏/商偃师二里头无公元前1700年一公元前1500年西周丰镐、岐邑无公元前1000年一公元前771年春秋周王城、晋新田、楚郢都无公元前770年一公元前403年战国周王城、齐都、韩都、赵都、楚郢都有公元前403年一公元前221年战国一秦咸阳无公元前350年一公元前207年西汉一新莽长安无公元前202年一公元23年东汉洛阳无公元25年一公元190年A.西周都城丰镐、岐邑在历史上存在时间长于韩都新郑,可见城市存亡并不取决于城墙的有无。B.周王城、楚郢都的城墙从无到有的发展趋势,反映了它们在聚落形态上从低级到高级的跃迁。C.除战国外,其他朝代的都城遗址都没有发现城墙,这样的发现并不能说明它们没有防御需求。D.同处战国,秦都城咸阳却没有城墙,这种差异主要是因为秦国和秦始皇拥有向外扩张的气魄。5.为了让大众了解中国古代都城,文旅部门策划推出“古代都城文化遗产大讲堂”系列活动,请你结合材料,介绍古代都城演变发展中呈现的特征。【答案】1.C2.D3.A4.B5.①都城的动态发展上,城墙的或有或无伴随着整个城市的演变(“无邑不城”和“大都无城”是古代都城并存的两种特色);②都城选址上,中国古代都城最佳选址追求“天下之中”,都城选址遵循“择中建都”的原则,以维护国内统治并融通对外关系;③都城布局上,都城的具体规划布局理念体现了“中轴对称”的原则,在都城建设中以宫庙为中心,即“择中建宫”与“择中建殿”。【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C.“关键在于动态解读中国古代都城城墙的或有或无”过度解读,根据材料一最后一段得知,研究现代社会国际化大都城的城市演变需要动态解读中国古代都城城墙的历史变迁过程,并没有强调“城墙的或有或无”是研究的关键。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D.“《考工记》中的‘中轴对称’和‘内制外拓’的设计理想”错误,歪曲理解,结合“从‘内制外拓’两方面来看,西安与北京因为面对着中国历史前半期与后半期军事斗争的焦点与重点区域,又便于控制中原,从而成为各自时期首都的相对理想选择”可知,“内制外拓”不属于《考工记》中的建筑设计理念。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A.既体现了都城选址的“天下之中”又体现了具体建筑中的“宫殿居中”,符合题意。B.此段表述大意为秦始皇修筑的咸阳宫象征着天上的“紫宫”,即天上的紫微垣。其位处北天中央,北极居其中,众星四布以拱之,也称天极。“紫宫”为天上的昊天大帝所居,对应于地上“天子”居所当然也应如紫宫一样,位于国之中央。侧重体现都城选址的“天下之中”。C.句意为:营建都城时,城市呈正方形,边长约九里,每面各大小三个城门,城内有九纵九横的街道。街道宽度能同时行驶九辆马车,王宫的左边是宗庙,右边是社禝,宫殿前面是群臣朝拜的地方,后面是市场,市场和朝堂各自占地大约相当于一百亩。符合中轴对称原则,不能体现“天地之中”。D.街巷布局“非棋盘式”不符合中轴对称的传统,无法确定宫殿是否居中。故选A。【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图表信息的能力。B.战国时期,都城普遍修筑城墙凸显了强烈的军事防御色彩,说明当时列国之间形势紧张。城墙的从无到有并不能反映聚落形态从低级到高级的跃迁。故选B。【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①根据“在中国城市发展的早期阶段,并非所有的城市都有防御设施(城墙)”“城墙的或有或无伴随着整个城市演变的过程,‘大都无城’是其中一个波澜壮阔的重要组成部分”可知,都城的动态发展上,城墙的或有或无伴随着整个城市的演变(“无邑不城”和“大都无城”是古代都城并存的两种特色);②根据“都城选址核心原则为‘天下之中’”“作为国都,维护国内统治和融通对外关系是必须同时具备的两个条件”“择中建都”可知,都城选址上,中国古代都城最佳选址追求“天下之中”,都城选址遵循“择中建都”的原则,以维护国内统治并融通对外关系;③根据“古代都城的具体规划布局理念上,主要体现在《周礼·考工记》所述的‘中轴对称’”“都城从‘择中建都’到‘择中建宫’再到‘择中建殿’,在都城建设中以宫庙为中心”可知,都城布局上,都城的具体规划布局理念体现了“中轴对称”的原则,在都城建设中以宫庙为中心,即“择中建宫”与“择中建殿”。(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长安的荔枝(第一章节选)马伯庸当那个消息传到上林署时,李善德正在外头看房。这间宅子只有一进大小,但令人赏心悦目。“能不能再便宜点?”他对陪同的牙人说。牙人赔笑道:“李监事,这可是天宝四载的宅子,三百贯已是良心之极。”“可这里太偏,我去皇城上直,得走半个时辰。”“平康坊离皇城近,去看看?”牙人皮笑肉不笑。那是京城一等一的地段,他做梦都没敢梦到过。“就定这一座好了。”买卖落定,牙人喜孜孜地出去。查验无误后,他在香积钱契上落了指印与签押。这宅子以后姓李了。一阵报时的鼓声传来,李善德猛然惊醒。他是告了半天假来的,得赶回衙署去应卯。他走在路上,一阵为购置新宅欣喜,一阵又头疼还贷。他只是一个从九品下的小官,拿下这座宅子,除罄尽多年的积蓄,少不得要借贷。每个月的俸禄只有十贯,还得搞点外财。抵达皇城后,他直奔上林署。已近午时,一群同僚在廊下会食,见到他,纷纷搁下筷子,热情地拱手施礼。上林署令招招手,示意他坐到旁边来用餐。刘署令笑道:“监事且吃,有桩好事,边吃边说。”只见他取出一轴文牒,“内廷要采办些荔枝煎,此事非你老李来勾当不可。”李善德忙不迭把文牒接过去看。原来是内廷发来的一份空白敕牒,说欲置荔枝使一员,采办岭南特贡荔枝煎十斤,着人勾当差遣,不过填名之处是空白。看到“敕令”二字,他既喜又疑:“这是让下官勾当此事?”“适才你不在,大家商议后都觉得你最适合。”“轰”的一声,酒意涌上脑袋,他面色通红,连手都开始哆嗦。他带着醉意的脑子飞速地运转:比价、采买、转运、入库,哪个环节都有一笔额外进账,如果胆子大一点,一次把香积贷还清也可能。“真的叫在下来做荔枝使?”刘署令大笑:“圣人空着名字,让诸司推荐。若不信,我现在便判给你。”说完在敕牒下方签下李善德的名字,推到他面前。他恭敬接过,工工整整在下方签了自己的名字和一个大大的“奉”字,连日期也写在了上面:天宝十四载二月三日。刘署令叫书吏抄成三轴,用上林署印铃好,分送司农寺、吏部及御史台归入簿档。剩下的敕牒本文则给了他。此刻起,他便是圣人指派的荔枝使,可谓一步登天。周围同僚全无妒色,纷纷恭贺起来。醉意持续到下午未正时分才稍稍消退。他跪坐在书台前,开始琢磨下一步该如何办理。对这桩差事,他还是有些疑惑。按说皇帝想吃荔枝煎,去尚食局调就行;就算没有,一纸诏书发给岭南朝集使,让当地送来便是。想到这里,他急忙展开敕牒,去查看程限——天宝十四载六月一日,距今还有将近四个月,来得及。他拿起算筹和毛笔,计算从岭南到长安的成本。他勾画了很久,忽然听到皇城城门上有鼓声响起。长安规矩,暮鼓六百下之后,行人都必须留在坊内。他家如今住在长寿坊,有点远,得早点动身。他收拾好东西,把敕牒揣上,朝自己家赶去,却不防被一道深深的车辙绊倒。他把敕牒捡起来,发现一张小纸片从纸卷里飘出来,半个指甲盖大的纸片上写了个“煎”字。这是书办常见之物,名叫“贴黄”。书吏撰写文牒出错时,便剪出一块同色同质的纸片,贴在错谬处,贴黄之后,需要押缝铃印。怎么这张贴黄上没有印章痕迹呢?他不免好奇地看了一眼,那居然是个“鲜”字!“荔枝鲜”和“荔枝煎”一字之差,性质天壤。他整个人僵在原地,突然转过身,疯狂地朝皇城跑去,此时鼓声已敲了四百多下,距离夜禁已不远。他再回上林署时,刘署令与同僚说笑着准备离开。“请署令救我!”他匍匐在地,样子可怜之极。“您判给我的文牒,贴黄掉了,恳请重铃。”刘署令脸色骤冷:“贴黄?本官可不记得有什么贴黄——不是你自己贴上去的吧?请问这脱落的贴黄上,铃印押缝印痕何在?”他噎住了。是啊,那“煎”字贴黄上,怎么没有押缝印章呢?一时情急,大叫起来:“署令明鉴。您不是说内廷要吃荔枝煎吗?”刘署令冷笑道:“荔枝煎?你老糊涂了吧?那东西贡库里车载斗量!用得着咱们提供?授给你荔枝使的头衔,就是给宫里采办鲜荔枝的!”鼓声快要停了,刘署令不耐烦地甩甩衣袖,朝外头走去。李善德惊慌地揪住他袖子,却被一把推开,重磕在地。待他头晕目眩爬起来,廊下空空荡荡。他发疯似的直奔司农寺的甲库。宿直小吏吓得差点喊卫兵。他抓住小吏,哀求开库一看。库里每卷文书,都露出一角标签。他很快找到了那件备份,迫不及待地将卷轴展开一看,心脏停跳了一拍。文书上面,无任何贴黄,“荔枝鲜十斤”五个字绝无半点涂抹。他无意中扫到了卷轴外插的那一角抄目标签,发现它在尚食局、太府寺、宫市使和岭南朝集使手里都待过,然后才送来司农寺。而司农寺卿二话没说,直接下发给了上林署。读罢这条抄目,他不由得一阵晕眩,不必再去吏部查验了。李善德虽然老实忠厚,可毕竟在官场待了十几年,到了这会儿,如何还不知道自己被坑了。他手脚一阵抽搐,跌坐在甲库的地板上。恍惚中,他感觉自己待在一个狭窄漆黑的井底,浑身被冰凉的井水浸泡。他抬起头,看到那座还未住进去的宅子在井口慢慢崩塌,伴随着一簇簇桂花落入井中,很快把井口的光亮堵得一丝不见……(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那个消息”,指的是“圣人”皇帝为了吃到新鲜的荔枝,发布敕令,命人担任荔枝使完成任务。B.牙人“皮笑肉不笑”,是因为他内心认为小监事李善德要置购符合各项要求的新宅是不自量力的。C.“还得搞点外财”,这是李善德反复计算得出的结果,为后文他接下“荔枝使”的任务埋下了伏笔。D.“不必再去吏部查验了”是因为李善德此时此刻内心恐惧,无可奈何,同时又束手无策。7.下列对小说结尾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手脚一阵抽搐”“跌坐在地板上”这些描写,让读者真切感受到李善德面对打击时的惊恐和无力感。B.在恍惚之中,李善德看到“还未住进去的宅子”在“慢慢崩塌”,这暗示着他原有的希望正逐渐破灭。C.原本象征美好的“桂花”成了剥夺光亮的存在,这一转变为整个场景增添了淡淡的诗意和悲凉之感。D.结尾用语简练,以丰富的象征、独特的寓意、细腻的描写启发读者对作品表达的主题进行深入思考。8.丰富的心理描写是本文的写作特色之一,请分析李善德购置新宅奔上林署后的心理变化。9.有人评论此文“以微观人事折射大唐宏观社会”,请以李善德为观察视角结合文本分析。【答案】6.D7.C8.①又惊又喜(既喜又疑):听闻自己能担任荔枝使,难以置信,但又窃喜能从中搞到外财还房贷;②疑惑(觉得蹊跷):酒醒后李善德琢磨如何完成工作时,心中对皇帝大费周章表示疑惑不解;③恐惧和绝望:李善德发现文牒玄机,“荔枝煎”原来是“荔枝鲜”,心知自己被坑害,求助刘署令无果,无助绝望到极点。9.①选取李善德这一底层人物,围绕其借贷买房、担任敕使、得知被坑等事件展开叙述,反映了底层小人物在大唐社会生存的不易。②官场生态的描绘,李善德作为一个基层官员只能任人差遣,被动接受官场的复杂和腐败并选择适应,反映了大唐官场的运作机制和人际关系的复杂。③个人命运与社会状况的交织,李善德被委以荔枝使的职务,完成采办“荔枝鲜”这项不可能的任务,反映了大唐盛世背后,统治阶级对权力的极端追求和滥用,暗示了大唐走向衰落的一大原因。【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D.“因为李善德此时此刻内心恐惧,无可奈何,同时又束手无策”错误,根据原文“文书上面,无任何贴黄,‘荔枝鲜十斤’五个字绝无半点涂抹”“他无意中扫到了卷轴外插的那一角抄目标签,发现它在尚食局、太府寺、宫市使和岭南朝集使手里都待过,然后才送来司农寺”可知,这里是指李善德明白了事情的原委,是自己被委以荔枝使的职务,完成采办“荔枝鲜”这项不可能的任务,是被坑害了。故选D。【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重要情节、语段的作用的能力。C.“这一转变为整个场景增添了淡淡的诗意和悲凉之感”错误,“桂花”原本是一种诗意、唯美的意象,但结尾处桂花堵住井口的光亮这一场景,寓意“梦想”成为致他于死地的原因,也就是幻想,这样的处理既强化了他的绝望,又达到了批判社会的讽刺效果,与诗意无关。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描写手法的能力。①根据原文“原来是内廷发来的一份空白敕牒,说欲置荔枝使一员,采办岭南特贡荔枝煎十斤,着人勾当差遣,不过填名之处是空白。看到‘敕令’二字,他既喜又疑:‘这是让下官勾当此事?’”可知,李善德听闻自己能担任荔枝使,难以置信,根据“他带着醉意的脑子飞速地运转:比价、采买、转运、入库,哪个环节都有一笔额外进账,如果胆子大一点,一次把香积贷还清也可能”可知,李善德想着自己担任这个差事后能从中搞到外财还房贷,所以又窃喜,这里体现了李善德购置新宅刚奔到上林署后又惊又喜(既喜又疑)的心理。②根据原文“醉意持续到下午未正时分才稍稍消退。他跪坐在书台前,开始琢磨下一步该如何办理”“对这桩差事,他还是有些疑惑。按说皇帝想吃荔枝煎,去尚食局调就行;就算没有,一纸诏书发给岭南朝集使,让当地送来便是”可知,酒醒后李善德琢磨如何完成工作时,心中对皇帝大费周章表示疑惑不解,这里体现了李善德酒醒后疑惑(觉得蹊跷)的心理。③根据原文“他把敕牒捡起来,发现一张小纸片从纸卷里飘出来,半个指甲盖大的纸片上写了个‘煎’字。这是书办常见之物,名叫‘贴黄’。书吏撰写文牒出错时,便剪出一块同色同质的纸片,贴在错谬处,贴黄之后,需要押缝铃印。怎么这张贴黄上没有印章痕迹呢?他不免好奇地看了一眼,那居然是个‘鲜’字”可知,李善德发现文牒玄机,“荔枝煎”原来是“荔枝鲜”,心知自己被坑害,根据“‘请署令救我!’”“刘署令脸色骤冷:‘贴黄?本官可不记得有什么贴黄——不是你自己贴上去的吧?请问这脱落的贴黄上,铃印押缝印痕何在?’”可知,李善德在无路可走的情况下求助刘署令无果,无助绝望到极点,结合“他不由得一阵晕眩”“他手脚一阵抽搐,跌坐在甲库的地板上”等神态、动作描写,体现了李善德知道事情的真相后恐惧和绝望的心理。【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①李善德是小说选文中的主要人物,根据“他只是一个从九品下的小官”可知李善德是大唐社会的底层人物,根据“他走在路上,一阵为购置新宅欣喜,一阵又头疼还贷。他只是一个从九品下的小官,拿下这座宅子,除罄尽多年的积蓄,少不得要借贷”“看到‘敕令’二字,他既喜又疑:‘这是让下官勾当此事?’”“刘署令冷笑道:‘荔枝煎?你老糊涂了吧?那东西贡库里车载斗量!用得着咱们提供?授给你荔枝使的头衔,就是给宫里采办鲜荔枝的!’”等内容可知,选文围绕其借贷买房、担任敕使、得知被坑等事件展开叙述,主要反映了底层小人物在大唐社会生存的不易。②根据“他既喜又疑:‘这是让下官勾当此事?’”“‘适才你不在,大家商议后都觉得你最适合。’”“他带着醉意的脑子飞速地运转:比价、采买、转运、入库,哪个环节都有一笔额外进账,如果胆子大一点,一次把香积贷还清也可能”可知,李善德作为一个基层官员只能任人差遣,被动接受官场的复杂和腐败并选择适应,从刘署令改文牒,让李善德接受任命坑害李善德的内容,反映了大唐官场的运作机制和人际关系的复杂,对官场生态进行了生动地描绘。③小说将个人命运与社会状况的交织,根据文章中李善德误以为被委以“荔枝煎”的职务,实际是经过过刘署令的蓄谋,让他完成采办“荔枝鲜”这项不可能的任务,是对他的坑害,反映了大唐盛世背后,统治阶级对权力的极端追求和滥用,暗示了大唐走向衰落的一大原因。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信义行于君子,而刑戮施于小人。刑入于死者,乃罪大恶极,此又小人之尤甚者也。宁以义死,不苟幸生,而视死如归,此又君子之尤难者也。方唐太宗之六年,录大辟囚三百余人,纵使还家,约其自归以就死。是以君子之难能,期小人之尤者以必能也。其囚及期,而卒自归无后者,是君子之所难,而小人之所易也。此岂近于人情哉?或曰:“罪大恶极,诚小人矣;及施恩德以临之,可使变而为君子。盖恩德入人之深,而移人之速,有如是者矣。”曰:“太宗之为此,所以求此名也。然安知夫纵之去也,不意其必来以冀免,所以纵之乎?又安知夫被纵而去也,不意其自归而必获免,所以复来乎?夫意其必来而纵之,是上贼下之情也;意其必免而复来,是下贼上之心也。吾见上下交相贼以成此名也,乌有所谓施恩德与夫知信义者哉?不然太宗施德于天下于兹六年矣不能使小人不为极恶大罪,而一日之恩,能使视死如归而存信义,此又不通之论也!”然则何为而可?曰:纵而来归,杀之无赦;而又纵之,而又来,则可知为恩德之致尔。然此必无之事也。若夫纵而来归而赦之,可偶一为之尔。若屡为之,则杀人者皆不死,是可为天下之常法乎?不可为常者,其圣人之法乎?是以尧舜三王之治,必本于人情,不立异以为高,不逆情以干誉。”(选自欧阳修的作品)10.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不然A太宗施德B于天下C于兹D六年矣E不能F使小人不为G极恶H大罪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尤,文中表尤其,与《陈情表》“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中的“尤”意思相同。B.期,文中表期望,与《兰亭集序》“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中的“期”意思不同。C.盖,文中表推论原因,与《石钟山记》“盖叹郦元之简”中的“盖”意义相同。D.致,文中表致使,与《种树郭橐驼传》“以致其性焉尔”中的“致”意思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认为,死囚能将恩德内化于心,保存信义,能成为君子,做到视死如归是偶然的。B.作者认为,唐太宗下令放死囚回家与家人团聚,这种做法不过是邀取名誉的一种手段。C.作者认为,死囚按约返回,不是因为感念皇帝的恩德,而是因为他们预估能得到赦免。D.作者并没有完全否定唐太宗施德天下的功绩,认为施德天下放死囚回家不应成为常法。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吾见上下交相贼以成此名也,乌有所谓施恩德与夫知信义者哉?(2)是以尧舜三王之治,必本于人情,不立异以为高,不逆情以干誉。14.贾谊的《过秦论》铺陈历史,水到渠成得出结论,是一篇极好的史论文。本文是一篇可与之美的政论文。请你仿照“过秦论”的格式为本文拟写标题并简述理由。【答案】10.ACE11.D12.A13.(1)我只见上面和下面互相揣摩来造成这种声誉,哪里有什么布施恩德和懂得信义呢?(2)因此尧、舜、禹三王治理天下,一定以人情为根本,不标新立异来显示高尚,不违背人情来求取名誉。14.①标题:纵囚论②理由:本文围绕纵囚进行展开:提出问题,认为纵囚一事本身就不近人情;分析问题,认为纵囚不过是上演了一场“上下交相贼”的闹剧,证明了偶尔的纵囚也解决不了问题;解决问题,针对纵囚提出要“本于人情”。【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如果不是这样,那么唐太宗向天下布施恩德,到这时已经六年了,还不能使小人不做罪大恶极的事。“不然”是承接上文,发表评论,其后A处可以断开;“太宗施德于天下”中“太宗”是主语,“于天下”是后置状语,句子完整,所以应在C处断开;“于兹六年矣”是概括时间,“矣”是句末语气词,在E处断开。故选ACE。【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正确。句意:这又是小人中最厉害的了。/况且我孤单凄苦的程度更为严重。B.正确。期,文中表期望;/至、到达。句意:期望最坏的小人一定做到。/况且寿命长短,听凭造化,最后归结于消灭。C.正确。句意:因为恩德进入人心很深。/是因为感叹郦道元(记叙)的(过分)简单。D.错误。两个“致”都是致使的意思。句意:这样才能知道是布施恩德所造成的。/来实现其自身的习性罢了。故选D。【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做到视死如归是偶然的”错误,原文作者并没有讨论死囚视死如归是否是偶然这一问题。作者认为对死囚施德放其回家与家人团聚的行为只能偶尔一试,死囚做到视死如归是预料到皇上会因为他们的如约而返进行赦免。故选A。【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贼”,揣摩;“名”,声誉;“施”,布施;“知”,懂得。(2)“治”,治理天下;“本”,以……为根本;“逆”,违背;“干”,求取。【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①文章主要针对唐太宗六年纵放囚犯的事件进行了评论,发表了观点,结合题干“仿照‘过秦论’的格式为本文拟写标题”,可得出本文的标题为“纵囚论”。②理由:本文围绕纵囚进行展开。作者在第二段首先提出问题“其囚及期,而卒自归无后者,是君子之所难,而小人之所易也。此岂近于人情哉”,表明观点,认为纵囚一事本身就不近人情;然后分析问题,第三段“夫意其必来而纵之,是上贼下之情也;意其必免而复来,是下贼上之心也。吾见上下交相贼以成此名也,乌有所谓施恩德与夫知信义者哉”,认为纵囚不过是上演了一场“上下交相贼”的闹剧,第四段“若夫纵而来归而赦之,可偶一为之尔”证明了偶尔的纵囚也解决不了问题;最后解决问题,针对纵囚在文章结尾提出要“本于人情”的观点。参考译文:对君子讲信义,对小人施刑罚。刑罚定成死罪,是罪恶到了顶点,这又是小人中最厉害的了。宁可为了信义而死,不愿荀且偷生,把死看得像回家一般,这又是君子中特别难以办到的。当唐太宗贞观六年的时候,选取犯死罪的囚犯三百多人,释放了让他们回家,并约定时间叫他们自动回来接受死刑。这是用君子难以做到的事,期望最坏的小人一定做到。那些囚犯到了期限,终最终自己回来了,竟没有一个失约的。这是君子难于做到的事,小人却轻而易举的做到了,这难道是近于人情吗?有人说:“罪大恶极,的确是小人了;但是等到对他施加恩德,就可以使他变成君子。因为恩德进入人心很深,能很快改变人们的气质,所以出现了象这样的情况。”我说:“唐太宗之所以这样做,正是为了求得这种声誉啊。这样看来,哪里知道放囚犯回去,不是预料他们一定再回来以希望赦免,所以才释放他们呢?又哪里知道被释放回来的囚犯,不是预料自动回来一定能够赦免,所以才再回来的呢?料想囚犯一定回来才释放他们,这是上面揣摩下面的情意;料想上面一定赦免他们才再回来,这是下面揣摩上面的心思。我只见上面和下面互相揣摩来造成这种声誉,哪里有什么布施恩德和懂得信义呢?如果不是这样,那么唐太宗向天下布施恩德,到这时已经六年了,还不能使小人不做罪大恶极的事,然而一天的恩德,却能使他们视死如归,保存信义,这又是讲不通的理论啊!”既然这样,那么怎样做才好呢?我说:“释放了回来的,把他们杀掉而不赦免;然后再释放一批,他们又回来了,这样才能知道是布施恩德所造成的。然而这是一定不会有的事啊。至于释放了能够自动回来再加以赦免,只能够偶然试一试罢了;如果屡次这样做,那么杀人犯就都不会死了,这能够作为天下经常的法律么?不能作为经常的法律,难道是圣人的法律么?因此尧、舜、禹三王治理天下,一定根据人情,不标新立异来显示高尚,不违背人情来求取名誉。”(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次韵奉和仲谟夜话唐史[宋]黄庭坚贞观规摹诚远大,开元宗社半存亡。才闻冠盖游西蜀,又见干戈暗洛阳。哲妇乘时倾嫡后,大阁当国定储皇。伤心不忍前朝事,愿作元龟献未央。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贞观规摹诚远大”一句,表达了作者对唐太宗贞观年间政治规划和远大抱负的赞赏。B.“半存亡”指唐朝开元年间国力达到鼎盛,随后因种种因素国运开始走下坡路的状态。C.颔联将玄宗西游蜀地的盛况与洛阳城内的战乱对比,深刻剖析了“半存亡”的原因。D.作者写作此诗旨借古鉴今,与友人仲谟“夜话唐史”,讨论唐朝兴衰,引人深思。16.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分析。【答案】15.C16.①对历史变迁的感慨:首联诗人回顾了唐朝贞观时期、开元时期的辉煌,对唐朝因安史之乱走向颓势最终改朝换代的历史沧桑感慨万千。②对国家动荡的忧虑:颔联“干戈暗洛阳”,洛阳城内战乱四起,颈联“哲妇”“大阁”干预政事,唐朝由盛转衰,以古鉴今,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担忧。③对国家未来仍存期待,愿意奉献自我的豪情壮志:尾联展现了诗人对国家未来的深切思考,自身愿意投入其中肝脑涂地。【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赏析诗歌艺术特色的能力。C.“将玄宗西游蜀地的盛况与洛阳城内的战乱对比”错误,只是陈述史实,引发思考,没有构成对比,“深刻剖析了‘半存亡’的原因”也属于过度解读。故选C。【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①首联诗意是:贞观时期的规模宏伟,诚实远大,而开元年间宗社却半倾半亡。诗人用“诚远大”回顾了唐朝贞观时期的辉煌,又用“半存亡”回顾了开元时期的辉煌,对唐朝因安史之乱走向颓势最终改朝换代的历史沧桑感慨万千。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变迁的感慨。②颔联“干戈暗洛阳”,指洛阳城内战乱四起,颈联诗意是:妇女乘时而行,推翻了皇位继承中的嫡长子制度,大臣当道,确立了储君的地位。指出“哲妇”“大阁”干预政事,使唐朝由盛转衰,以古鉴今,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担忧,对国家动荡的忧虑。③尾联诗意是:对前朝的沉痛遭遇,不忍再去提及。愿意成为一只神龟,献身给未央宫,永远为皇家效力。展现了诗人对国家未来的深切思考,并表达自己愿意投入其中肝脑涂地的志向。“不忍前朝事”表达了作者对国家未来仍存期待,“愿”和“献”表达了作者对国家愿意奉献自我的豪情壮志。(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习总书记指出:“一个社会幸福不幸福,很重要的是看老年人幸福不幸福。”李密的《陈情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乌鸦反哺为喻,用实际行动为我们作出了“尊老爱老”的表率。(2)《石钟山记》一文启示我们,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应摒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态度,一切从实际出发,注重调查研究。(3)在古典诗歌中,“云”常常被诗人用来描绘各种场景和情感,如苍茫的天空、深远的山景、孤独的情感等,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乌鸟私情②.愿乞终养③.事不目见耳闻④.而臆断其有无⑤.云无心以出岫⑥.鸟倦飞而知还(众鸟高飞去孤云独去闲/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错字有:私、养、臆、岫、倦。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端午节是我们的传统节日,千百年来自然留下了难以计数的有关端午节的脍炙人口的诗词歌赋。唐代诗人元稹用诗句“甲”描绘了粽子的外形与食材。“乙”这是清人李静山《端阳》诗描写的饮雄黄酒的习俗。唐代诗人张建封在《竞渡歌》中写道“丙”,反映端午节龙舟比赛浪遏飞舟的场面。在诗词中品读端午节的万千气象,何尝不是一种丰盈内心的做法呢?屈原一直是端午的一个凝重符号。遥想2000多年前,悲愤的诗人立于汨罗江畔,而后纵身一跃……碧绿的江水,至今倒映着山峰的影子,象征着屈原的精神永不磨灭。在社会发展多样化、价值追求多元化的今天,我们更应汲取端午节蕴含的爱国主义养分,把爱国主义铸造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动力引擎。18.文中画波浪线句使用了顿号,顿号使用增强了表现力,请简要分析。19.下列例句中的“自然”与文中加点的“自然”,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谈笑自然群吏肃,何须酒后次公狂。B.催饷的官吏,还不曾转来,一到自然给发。C.华枝蔓叶,自然消落。D.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20.从下列诗句中选出三句填入甲、乙、丙三处,对应正确的一项是()①樱桃桑葚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②淡荡秋光客路长,兰桡桂棹泛天香③彩缕碧筠粽,香粳白玉团④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⑤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A.甲①乙②丙⑤ B.甲③乙①丙②C.甲④乙①丙② D.甲③乙①丙⑤【答案】18.①顿号的使用将并列词语分隔开来,形成停顿,增强了相邻词语的表现力。②层次清晰,结构整齐,具有节奏感。③逐层递进,既多角度强调了文化自信的特点,又突出其地位之重、影响之深。19.B20.D【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①“基础”“广泛”“深厚”,“基本”“深沉”“持久”是两组并列的词语,顿号的使用将这些并列词语分隔开来,使词语与词语之间形成停顿,增强了相邻词语的表现力。②顿号的使用使句子更能突出“自信”和“力量”,层次清晰,结构整齐,具有节奏感。③“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与“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逐层递进,结合主语“文化自信”可知,顿号的使用既多角度强调了文化自信的特点,又突出其地位之重、影响之深。【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不同语境同一词语的不同含义的能力。文中加点的“自然”表示理所当然。A.不局促,不呆板;B.表示理所当然,与文中“自然”一致;C.不经人力干预而自由发展;D.大自然,自然界。故选B。【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语句复位的能力。①句意是:端阳节买了樱桃,桑椹,菖蒲,还买了一壶雄黄酒。对应乙处语境“饮雄黄酒”习俗。②句意是:淡淡的月光映照着不知多长的道路,泛着清香的划桨、小舟静静的飘摇。诗句描写的是中秋节而非端午节,注意“秋”“桂”的提示。③句意是:彩色的缕碧包裹着粽子,白色玉团包裹糯米香味。用五色丝缠上粽子,对应甲处“粽子的形状”;香粳米揉成的白玉团,对应甲处“粽子的食材”。④句意是:杨柳被细雨润湿,枝叶低低沉沉地垂着,人们用五彩的丝线包端午的粽子。诗句未曾提到食材之味。⑤句意是:随着鼓声响起,龙舟飞渡,就像是真龙跃出了水面,船棹在波浪中穿梭,像飞起来的万千利剑一样迅疾,鼓声阵阵就像是雷鸣一样震耳欲聋。龙舟争相竞赛,高举旗帜,奋擂击鼓,一争高下。对应丙处“龙舟比赛”“竞渡歌”。据以上分析可知,甲处应选③,乙处应选①,丙处应选⑤故选D。(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数字永生分为三个阶段。AI克隆数字人技术经历的前两个发展阶段——数字孪生与数字原生,已比较成熟。”数字孪生可称为“画皮”,即通过对形象、声音的克隆,实现人类肉体的数字映射。这是最基础的一步,目前的技术水平已能让数字人惟妙惟肖。数字原生更高级,也谓“画骨”。这个阶段意味着数字人能一定程度上模仿人类的知识体系,①,目前已有很多成功案例。360公司创始人周鸿祎就拥有一个可以与人类正常对话的数字分身。大模型通过对周鸿祎相关书籍、开会记录、采访等大量资料的学习训练,实现了对本人思想、逻辑的部分模仿。无论是“画皮”还是“画骨”,多位业内人士提到,数据量对模仿效果至关重要。“给大模型‘投喂’的资料越多,②。这如同写人物传记,作者对人物跟踪、观察的时间越长,得到的数据越多,传记就越真实地贴近本人。”司马华鹏说,“有人以提供人物自传的方式去‘投喂’,有人是通过回答问题。想要数字人更贴近本人,至少需要回答上百个问题。如果要进一步实现对人思维的模拟,③。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22.作者将数字孪生、数字原生称为“画皮”“画骨”,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说明。【答案】21.①实现两者之间的对话②数字人就越像本人③必须依赖大量的数据22.①“画皮”和“画骨”原为绘画技术由低阶走向高阶的两个过程,用在这里为读者清晰呈现了数字人由基础的数字孪生到更高级的数字原生的发展过程。②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数字孪生、数字原生比作“画皮”、“画骨”,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数字孪生与数字原生在数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农产品供应链优化与技术支持合同
- 电暖器市场发展预测和趋势分析
- 2024年度房屋建筑合同
- 软盘驱动器市场发展现状调查及供需格局分析预测报告
- 2024年度环保设施运营合同(运营范围、环保标准和费用)
- 2024年度建筑工程合同:某开发商与某建筑公司关于某住宅区的建设
- 汽车空调器用清洁刷市场需求与消费特点分析
- 2024年度企业商务代理合同
- 2024年度委托加工合同:汽车零部件生产
- 干衣机用抗静电片市场发展现状调查及供需格局分析预测报告
- 施工组织课程设计(共17页)
- 35kV-SF6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式高压开关柜技术规范书
- 大学小组成员介绍动态PPT
- 纺织服装制造行业纳税评估模型案例
- 关于“钓鱼执法”现象的法律思考
- 《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大学二期工程污水处理站工艺设计
- (完整版)河道工程护砌(连锁砌块)施工方案
- 数字信号处理课程设计语音信号的数字滤波——FIR数字滤波器的(汉宁)窗函数设计
- 医疗废物流失泄漏应急处理流程图
- 毕业设计(论文)太阳能LED路灯设计
- 快速康复过程中护理质量控制ppt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