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三 透析题型弄清规律_第1页
学案三 透析题型弄清规律_第2页
学案三 透析题型弄清规律_第3页
学案三 透析题型弄清规律_第4页
学案三 透析题型弄清规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案三透析题型,弄清规律——读懂诗,审准题,作答清题型一诗歌综合选择题——审、读、辨、选,准确选择古代诗歌鉴赏选择题其考查落脚点不变,只不过变完全由考生来鉴赏的主观题形式为命题者加入相关鉴赏信息(正确信息和错误信息)的选择题形式。在一定程度上选择题不仅降低了诗歌鉴赏题目的解答难度,而且间接降低了诗歌的阅读难度,解决了阅读理解上的部分障碍。诗歌的综合选择题涉猎面广,设题点以高考评价体系所规定的对形象、语言、技巧、思想感情的鉴赏要求为依托,兼顾对诗歌词句和内容的理解。命题人设置选项时,往往采用曲解原意、无中生有、过度解读、随意引申、混淆表达技巧、生造情境意境等方式来设置错误项。【知识图解】【解题思路依据】考查点应对策略语句含义把诗句作为平常的文言语句进行翻译,同时进行相关联想,在头脑中复现诗句所说景物或事件,由此确定句意到底是什么,进而判断选项中对词语的解释或对句意的理解正确与否。诗歌常识了解诗歌发展历史,熟记其分类、文体特征、风格流派、作家作品等,就能对试题中所涉及的诗歌常识迅速作出判断。表现手法熟练掌握诗歌的写景手法、抒情手法、修辞手法等,见到试题中对手法的分析后,与诗句一一对应比较,再判断正误。涉及全诗则需要对全诗的思想内容认真分析,再与选项的内容对照。语言风格诗歌常见的语言风格:清新自然、朴素平实、华丽生动、含蓄隽永、沉郁顿挫。要熟练掌握每一种语言风格的内涵,作答时一句句看诗到底符合哪种风格,然后再判断选项。形象意境找出诗中的人物、景物、事物描写,结合诗句含义分析其形象。找出诗中的意象,分析其各自的特征,再整体感知其营造的氛围,品味诗歌意境,判断选项是否正确。熟记常见的意境特征:雄浑壮丽、壮阔苍茫、苍凉悲壮、闲适恬淡、清幽明净、萧疏凄凉等。情感色彩在把选项与原诗作对照分析时,一要注意诗句的陈述主体,看是否与选项所述一致;二要注意诗句中的典故、意象等,对其感情色彩深入感知,看与选项所述是否一致;三要注意诗歌下面的注释,看注释有怎样的提示。典例精析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池口风雨留三日①黄庭坚孤城三日风吹雨,小市人家只菜蔬。水远山长双属玉②,身闲心苦一舂锄③。翁从旁舍来收网,我适临渊不羡鱼。俯仰之间已陈迹,莫④窗归了读残书。[注]①熙宁、元丰年间,诗人一直位卑职微。元丰三年(1080)秋,他自汴京赴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任县令,于池口镇为风雨所阻,逗留三日,作此诗。②属玉:鸟名。③舂锄:白鹭,其啄食姿态如农夫舂锄,故名。④莫:同“暮”。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扣题,绘出一幅孤城风雨图,语言素朴,不假藻饰,但内心情意已委婉传出。B.颔联写诗人放眼流观,无意见到的景物令他内心微起波澜,读来令人想象、回味。C.颈联化用“临渊羡鱼”成语,表达了对世人热衷功名却不付出实际行动的感慨。D.本诗类似随感录,触物兴怀,涉笔成趣,将复杂意绪融入寻常的事物形象之中。[解题方略]综合选择题常见的设误类型及应对策略设误类型类型表现应对策略不明诗人意图,情感理解有误。命题者故意在某些诗句、某个典故中的情感上设误,要么弄错情感基调,如把乐观说成悲观;要么在情感内涵上过度解读,任意拔高,把貌似正确的情感放进去;要么弄错情感表达的方式,把间接表达说成直接表达,把“明显”说成“含蓄”等。①要注意诗句的陈述主体是否与选项所述一致;②要注意诗句中的词语、典故、意象,对其感情色彩深入感知;③要注意诗歌下面的注释,看注释有怎样的提示;④要特别注意选项中的敏感词语,如“悲苦”“喜悦”“直接抒发”“情感含蓄”等。词句解说不准,内容理解有误。命题者故意在诗歌中一些关键词语及句子的含义上设误,特别是在写景状物的诗句解说中歪曲季节、时间、地点等。将选项涉及内容与具体诗句对应,关注景物描写的时节、地点、特点,关注事件、人物、动作或评价。手法判断失误,效果分析不准。命题者故意在艺术手法上设误,如把本该是“拟人”的说成“比喻”,本该是“借喻”的说成“借代”,把“实写”说成“虚写”,把“正衬”说成“反衬”;在艺术手法的表达效果上设误,把并非“生动形象”说成“生动形象”,把没有这种效果硬说成有这种效果等。只要是选项中出现了“手法”术语,就要揣摩其判断是否准确。然后在精准把握内容和情感与艺术手法的基础上,看命题人对艺术效果的赏析评定是否正确。不同的概念有不同的内涵,但因为学习的系统性不足,很多考生不能将相关的概念与内涵准确对应,从而造成误判,曲解诗词修辞手法、表达方式、写作技巧等。典例精析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次韵太守向公登楼眺望二首①(其一)秦观茫茫汝水抱城根,野色偷春入烧痕。千点湘妃枝上泪,一声杜宇水边魂。遥怜鸿隙陂②穿路,尚想元和贼③负恩。粉堞女墙都已尽,恍如陶侃④梦天门。[注]①这是秦观任蔡州(今河南汝南)教授时的作品。②鸿隙陂:西汉末年翟方进担任宰相时,奏废汝南水利工程之一的鸿隙陂,从此“水无归宿”,经常为害。③元和贼:指唐宪宗元和年间,淮西节度使吴元济割据蔡州等地,对抗李唐王朝,擅改汝水故道,虽为李愬讨平,却遗祸无穷。④陶侃:东晋名将。《晋书·陶侃传》有陶侃“少时梦生八翼而上天门”,后来“位至八州都督”的传说。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两句虚写汝南人民灾后重建的生活画面,田中“烧痕”换新绿的场景,暗示人们正在为重新安排自己的生活而努力。B.首联写汝水抱城奔流,春色带有烧痕,诗人借“烧痕”于无人处写出人来;而“偷”字从诗人眼中来发现、辨认,尤为传神。C.颔联把眼前之景与灾情回忆相结合,借虞舜二妃泪染斑竹和蜀王魂化子规的典故,喻指灾区人民家破人亡、拭泪招魂的惨状。D.颈联回顾了造成水灾的历史根源:汉代翟方进奏废汝南水利工程之一的鸿隙陂,唐代吴元济擅改汝水故道。[解题步骤]第一步,看标题、析注释,整体感知明选项初步理解诗句意思,明确诗歌写了什么内容,是按照什么思路写的。诗歌的标题、注释、情语、意象、题材、作者是帮助我们理解诗歌大意的最佳切入点。在整体阅读诗歌的基础上,仔细阅读选项,并借助选项进一步全面理解诗歌,然后再解题。第二步,抓情语、品意象,启动情思巧筛选初步感知诗歌后,或联想,或想象,进一步体会诗歌意境,同时对选项进行大胆筛选。比如,选项中对一些典故或前人诗句的解释,有些比较冷僻,有些比较牵强,则可以排除;对作者的评价过高或过低,或武断,或偏激的,也可视为“不恰当”。第三步,画重点、明要求,逐项核对再排除选项中有的是解释或分析单项内容的,如对诗歌中词句的理解、修辞手法的解释等,我们就可以与诗句逐一核对,排除无中生有、张冠李戴的选项。第四步,辨真伪、细分析,对照诗句作判断针对不同的考查点和命题方式,考生在分析比对时应有不同的应对策略。在试题提供的选项中,有时会出现似是而非的情况,有时会出现前是后非的情况,有时会出现自相矛盾的情况,有时会出现曲解原意的情况。如选项中出现“都”“全部”之类的判断词时,我们就要注意它是否能自圆其说,结合全诗内容辨别其真伪。【即练即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晨雨杜甫小雨晨光内,初来叶上闻。雾交才洒地,风逆旋随云。暂起柴荆色,轻沾鸟兽群。麝香山一半,亭午未全分。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从正面切题,精心绘出一幅甜美的晨雨图,充分显示了诗人摹景状物的笔力。B.首联采用了视听结合的描写手法,将雨置于晨曦、树木的背景中,富有诗情画意。C.诗歌反映出诗人深厚的艺术功力,在写景状物中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D.诗歌较好地体现了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主要艺术风格,表现了凝重的历史意识。题型二鉴赏诗歌的形象——教考结合,鉴赏诗歌形象所谓形象就是主观情意和外在物象融合的结晶,是浸润着作者浓郁主观情感的意象。从近年考试题型来看,高考主要从以下三大角度命题:鉴赏人物形象、鉴赏景物形象(包括画面、意象和意境)、鉴赏事物形象。【知识图解】突破一联系名篇,鉴赏人物形象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分为两类:一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二是诗歌所刻画的人物形象。诗歌是诗人主观情感的产物,必然带有诗人的痕迹。诗人以此表达自己的爱憎、价值观和人生追求,因此,抒情主人公形象实际上就是诗人自己的形象。鉴赏诗歌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就是把我们在阅读这首诗时所感悟和想象的诗人的形象用语言准确形象地描述出来。

人物形象解题“三看”课本复习——考题在课外,方法课内寻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答:

【思路导引】

1.看标题(注释),揣摩形象标题中的“怀古”暗示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抒发方式?答:2.赏景物(意象),分析形象词中的“一片神鸦社鼓”表现了主人公怎样的情感?答:3.抓描写,把握形象词中的“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三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自我形象?答:4.研典故,理解形象词中的“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表现了怎样的词人形象?答:【答题建模】【回顾拓展】下列教材中的诗歌,塑造的主要人物形象特征是什么?诗歌形象概括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①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②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④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⑤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⑥国脉微如缕。问长缨何时入手,缚将戎主⑦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⑧eq\a\vs4\al(考题示例)eq\a\vs4\al\co1(——透析考题,知能迁移)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猎罢夜饮示独孤生①陆游客途孤愤只君知,不作儿曹怨别离。报国虽思包马革,爱身未忍货羊皮。呼鹰小猎新霜后,弹剑②长歌夜雨时。感慨却愁伤壮志,倒瓶浊酒洗余悲。[注]①独孤生:名策,河中人,工文章,善骑射。陆游和他于蜀中相识而志同道合,推之为一世奇士。②弹剑:战国时齐人冯谖客于孟尝君门下,因为没有得到重视,弹剑而歌。有论者认为陆游诗歌“善为悲壮”,对其中的“悲壮”你是如何理解的?请结合诗歌首联简要分析。答:鉴赏用语规范:句式参考:首句以(扣题目)……胸襟(扣格式)。词语选择:为国奔波、壮志未酬、刚健硬朗(扣关键词)。【即练即悟】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鹧鸪天·卫县道中有怀其人史达祖雁足无书古塞幽,一程烟草一程愁。帽檐尘重风吹野,帐角香销月满楼。情思乱,梦魂浮。缃①裙多忆敝貂裘。官河②水静阑干暖,徙倚斜阳怨晚秋。[注]①缃:浅黄色。②官河:运河。上阕描写了一个怎样的词人形象?请简要分析。答: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竹轩诗兴张镃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注]烟来。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注]篆:盘香。因盘香曲绕如篆文,故称。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答:突破二联系教材,鉴赏景物形象景物形象是指诗歌中描绘的自然景物和人文景物。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之景,有单个的景物形象,也有由多个景物形象组合成的意境。命题者常常考查考生对景物形象特点的整体把握,或者对某种意境的描述。要注意的是,诗中的景物作为“意象”,已融入了作者的情感;诗中多个意象的组合,已营造出某种意境。因而,对诗中景物形象的赏析,不能只停留在景物的形态等外部特征上,还应揭示出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即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景物形象“三注意”课本复习——考题在课外,方法课内寻柳永的《望海潮》中“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形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

【思路导引】1.描摹景物不能直译,要把景物特点描绘出来,写出诗人的心境《天净沙·秋思》中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描写了怎样的景象?答:2.景物意象要与感情、技巧结合分析《天净沙·秋思》中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请结合表达技巧和思想感情进行赏析。答:3.景物意象要结合背景分析李贺诗歌“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描写了一幅怎样的景象?请结合诗人背景进行赏析。答:【答题建模】【回顾拓展】下列诗歌名句,分别营造了怎样的意境特点?诗歌名句意境特点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①西风残照,汉家陵阙②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③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④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⑤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⑥秋山起暮钟,楚雨连沧海⑦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⑧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⑨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1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⑪考题示例——透析考题,知能迁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作答。纪村事韦庄绿蔓映双扉,循墙一径微。雨多庭果烂,稻熟渚禽肥。酿酒迎新社,遥砧送暮晖。数声牛上笛,何处饷田[注]归。[注]饷田:到田间送饭。“酿酒迎新社,遥砧送暮晖”描写了什么样的乡村场景?答:鉴赏用语规范:句式参考:这两句描绘了(扣题目)一幅……场景(扣格式)。词语选择:忙碌而祥和、暮色渐浓、平旷的田野(扣关键词)。【即练即悟】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月圆①杜甫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②。未缺③空山静,高悬列宿④稀。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注]①这首诗是唐代宗大历元年(766)秋天杜甫流寓夔州时所作。②绮逾依:这里指(席子上的)光彩更加柔美。③未缺:月圆。④列宿:众星。这首诗前六句描写了月圆之夜的哪几幅画面?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答: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刘长卿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诗人眼中常山道人隐居地周围环境的最大特色是什么?请简要说明。答:突破三内外比较,鉴赏事物形象事物形象,多指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所谓物象,即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这些物象大多带有诗人的主观色彩,曲折地表现诗人的品格和思想感情。“托物言志”是其常用的表达技巧,故此,明确“物”的特征,找出“志”的内容,即鉴赏事物形象的两个关键要素。高考设题的角度一是物象的特征,二是物象所寄托的思想感情。事物形象“三注意”课本复习——考题在课外,方法课内寻于谦的《石灰吟》塑造了石灰石怎样的形象?它寄寓了作者什么深意?答:

【思路导引】

1.借相关语句或关键词来分析物象“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杜甫《房兵曹胡马》)诗中刻画了胡马怎样的形象?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答:2.由表及里把物的含义挖掘出来“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唐·杜荀鹤《小松》)诗中刻画了小松怎样的形象?诗人刻画小松这一形象的用意是什么?答:3.知人论世,结合背景或作者阅历作答“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骆宾王《在狱咏蝉》)诗中刻画了蝉怎样的形象?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答:【答题建模】【回顾拓展】下列诗歌所咏物象的特征如何?其寄予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诗句物象特征思想感情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梅: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竹: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菊: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虽照阳春晖,复悲高秋月兰:唯有牡丹真国色牡丹: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草: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丁香: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蝉:考题示例——透析考题,知能迁移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晓行巴峡王维际晓投巴峡,馀春忆帝京。晴江一女浣,朝日众鸡鸣。水国舟中市,山桥树杪[注]行。登高万井出,眺迥二流明。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赖多山水趣,稍解别离情。[注]树杪:树梢。同样是描绘山峡,《晓行巴峡》与下列诗句相比,在运用意象、抒发情感方面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曹勋《续巴东三峡歌》)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杜甫《秋兴八首(其一)》)答:鉴赏用语规范:句式参考:运用了……意象(扣题目),描写了……,呈现出……景,表达了……情感(扣格式)。词语选择:自然景色、风土人情、凄婉、安乐祥和、凄凉萧森(扣关键词)。【即练即悟】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赠从弟(其二)[东汉]刘桢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全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松树形象?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杜鹃花真山民①愁锁巴云往事空,只将遗恨寄芳丛。归心千古终难白,啼血万山都是红。枝带翠烟深夜月,魂飞锦水②旧东风。至今染出怀乡恨,长挂行人望眼中。[注]①真山民:宋朝遗民,真名不详。宋亡后隐姓埋名,好题咏,自称山民。②锦水:锦江,在四川成都。本诗和白居易的《琵琶行》中都写到杜鹃鸟,它们在诗中的作用有什么不同?请具体说明。答:eq\x(请完成课时作业6)题型三鉴赏诗歌的语言——品字、赏句,熟悉风格鉴赏诗歌语言的妙处,除了理解诗歌语言的字面意义之外,还要分析语言的表达效果,进而把握好诗歌表情达意的语言特色。从历年的高考试题看,对诗歌语言的鉴赏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炼字(学品词)、诗眼(能悟境)、炼句(习涵咏)和风格(会概括)。【知识图解】突破一炼字(学品词)古人作诗填词都很讲究炼字。在一首诗歌中,作者反复锤炼的某一个字,往往是最能表达其思想感情、体现其匠心的字。因此,一首诗歌也往往会因一字而境界全出。所谓炼字,主要是指锤炼动词、形容词、数量词和叠词等几类词。沈德潜曾言:“古人不废炼字法,然以意胜,而不以字胜。故能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从诸多诗例来看,成功的炼字都是和炼意紧密结合在一起的。炼字,就是使“意”——作者主观的情思和作品所表现的生活具体化、生动化、纵深化与美学化,只有炼出具体生动的富于美学内容和启示性的字,才能使“意”具有感染人的力量。课本复习——考题在课外,方法课内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一开头说此处是“空山”,而后面却写了人的活动,你觉得“空山”一语用得是否准确?有何作用?答:

【思路导引】

1.动词分析时可从人(物)的动作特点的角度进行,同时,要注意挖掘动词在语境中的“动态之美”。“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穿”“拍”“卷”三字生动形象,请加以品味。答:2.形容词分析时要注意其修饰的生动传神和语意双关,同时注意所用的修辞和形容词活用情况。请简析“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柳永《雨霖铃》)中“阔”字的作用。答:3.副词运用得恰到好处,能体现动作的情态和人物心理的变化,也能表现某种状态的程度。“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中的“方”“始”有何表达作用?答:4.数量词经过诗人精心选择提炼的数量词,往往可以产生丰富隽永的诗情。古诗中的数量词,虚指、泛指的多,实指的少;并且与数量词的使用相关联的是,这些数量词常常采用夸张、对比和比拟等修辞手法。“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中的“三千丈”运用了什么修辞?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答:5.叠词具有强调作用,能使描写更加生动形象,使感情更加绵密曲折,在形式上形成节奏感与韵律感,富有音乐美。“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李清照《声声慢》)中有哪些叠词?其表达效果如何?请加以赏析。答:

【答题建模】eq\a\vs4\al(考题示例)eq\a\vs4\al\co1(——透析考题,知能迁移)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早上五盘岭①岑参平旦驱驷马,旷然出五盘②。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苍翠烟景曙,森沉云树寒。松疏露孤驿,花密藏回滩。栈道溪雨滑,畲田原草干。此行为知己,不觉蜀道难。[注]①唐代宗大历元年(766)春,岑参作为僚属随剑南西川节度使杜鸿渐入蜀平乱,途经五盘岭时作。五盘岭:秦、蜀交界处峻岭,其山道曲折盘旋,故名。②出五盘:攀越五盘山道登上山巅。“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中的“斗”“攒”两字,生动传神,所写景物特征鲜明,请作简要分析。答:鉴赏用语规范:句式参考:……字(扣题目)描写了……,凸显/刻画了……之势/态(扣格式)。词语选择:耸峙欲错、江崖陡峭、峥嵘、群峰相连、密集、重叠(扣关键词)。【即练即悟】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劳停驿[注]欧阳修孤舟转山曲,豁尔见平川。树杪帆初落,峰头月正圆。荒烟几家聚,瘦野一刀田。行客愁明发,惊滩鸟道前。[注]此诗为欧阳修被贬峡州夷陵令时作。劳停驿,驿站名。简要分析第三联中“荒”“瘦”二字的妙处。答: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内宴奉诏作曹翰①三十年前学六韬②,英名尝得预时髦③。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臂健尚嫌弓力软,眼明犹识阵云④高。庭前昨夜秋风起,羞见盘花旧战袍。[注]①曹翰(923—992):宋初名将。②六韬:古代兵书。③时髦:当代俊杰。④阵云:战争中的云气,这里有战阵之意。诗的颈联又作“臂弱尚嫌弓力软,眼昏犹识阵云高”,你认为哪一种比较好?为什么?请简要分析。答:突破二诗眼(能悟境)赏析“诗眼”类题型从归类上看,从属于“炼字”题,但因“赏析诗眼”题的方法与“炼字”题有区别,故单列题型讲解。所谓“诗眼”,是以人眼为喻,指在诗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对表达主题、深化意境、突出形象起关键作用的高度概括的词句。课本复习——考题在课外,方法课内“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为什么?答:

【思路导引】

1.内容上,最能揭示作者情感的字(词)“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的诗眼是什么?该句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答:2.修辞上,常常出现在描写句中,且常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玉楼春》)的诗眼是哪个字?词人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该诗眼的表达效果如何?答:3.词性上,这类字(词)以动词和形容词为主,其中具有“多重含义”,以最小的面积表达最大的思想的动词往往是“诗眼”;临时改变词性的形容词往往是“诗眼”“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的诗眼是什么?该字属于哪种词类活用现象?其表达效果如何?答:4.结构上,最能统领全篇的字(词)“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杜甫《春夜喜雨》)一诗的诗眼是什么?你作此判断的理由是什么?答:5.位置上,五言诗一般是句子第三个字,七言诗一般是句子第五个字“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句的诗眼是哪个字?有何表达效果?答:【答题建模】eq\a\vs4\al(考题示例)eq\a\vs4\al\co1(——透析考题,知能迁移)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凝香斋①曾巩每觉西斋景最幽,不知官是古诸侯。一尊风月身无事,千里耕桑岁有秋。云水醒心鸣好鸟,玉砂清耳漱寒流。沉心细细黄卷,疑在香炉②最上头。[注]①凝香斋:原名西斋,位于济南大明湖畔。曾巩于1071年任齐州(治所今山东济南)知州,齐州大治,该篇为1072年游大明湖而作。②香炉:香炉峰。后人多认为此诗诗眼为首联中的“幽”字,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答:鉴赏用语规范:句式参考:该字……(扣题目)表现了……,全诗围绕……展开(扣格式)。词语选择:总揽、特征、清幽、紧扣、展开(扣关键词)。【即练即悟】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望蓟门祖咏燕台一去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诗歌开篇写客心之“惊”,这个“惊”字是贯串全诗的吗?请谈谈你的理解。答: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过香积寺王维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①制毒龙②。[注]①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②毒龙:指世俗观念。古人评诗时常有“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答:突破三炼句(习涵咏)炼句,顾名思义,就是锤炼句子,使用夸张等修辞手法或以少总多、婉曲坦陈等表现手法,使诗句精警动人。前人论诗有“句乃诗之眼”之说,名篇之中不能没有格外精警动人的佳句。赏析之要,赏句为妙。因此“赏句”是一种层次比较高的鉴赏。赏析诗句题型综合性很强,自由度很大,它可以从内容、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情感等角度赏析,有时也可以等同于词语赏析题、分析表达技巧题或句子情感分析题,但毕竟不能完全等同,有时又因赏析角度的不固定性,答题的自由度较大,同时难度也较大。炼句五角度课本复习——考题在课外,方法课内“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杜甫《旅夜书怀》)这首诗的颔联历来为人所称道,请赏析。答:

【思路导引】怎样答好赏句题?1.从语句特点出发,把握句法(1)“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正常的语序是什么?作者如此处理的表达效果如何?答:(2)“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是温庭筠《商山早行》中脍炙人口的名句,它在句式上有何特点?如此表达有何效果?答:2.从表达技巧出发,鉴赏特别之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有何表达效果?答:3.从句子的位置出发,明确句子的作用请赏析“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表达效果。答:【答题建模】eq\a\vs4\al(考题示例)eq\a\vs4\al\co1(——透析考题,知能迁移)阅读下面的清诗,完成后面的题目。黑林①吴兆骞②黑林天险削难平,唐将曾传此驻兵。形胜万年雄北极,勋名异代想东征。废营秋郁风云气,大碛霄闻剑戟声。历历山川攻战地,只今旌甲偃边城。[注]①黑林:黑松林,在长白山一带。②吴兆骞(1631-1684):清初诗人,遣戍黑龙江宁古塔二十三年,诗作慷慨悲凉。颈联被誉为“笔致深折,曲有其妙”,意思是笔术神巧、意蕴精妙,请简要赏析神巧、精妙之处。答:鉴赏用语规范:句式参考:……(扣题目)运用了……,表现了……(扣格式)。词语选择:视听结合、虚实结合、寓情于景、对比反衬(扣关键词)。【即练即悟】1.侧重内容与手法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夏日游山家同夏少府骆宾王返照下层岑,物外狎招寻。兰径薰幽珮,槐庭落暗金。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一遣樊笼累,唯馀松桂心。请简要赏析“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答:2.侧重结构与手法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问题。望江怨·送别[清]万树春江渺,断送扁舟过林杪[注]。愁云青未了,布帆遥比沙鸥小。恨残照,犹有一竿红,怪人催去早。[注]杪:树梢。怎样理解“怪人催去早”?请结合全词分析。答:突破四风格(会概括)所谓语言风格,是指作者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逐渐形成的独特的语言艺术。不同作者的作品或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往往表现出不同的语言风格。鉴赏语言风格,也是鉴赏诗歌语言的格调、色彩、境界、情味等;要记住一些常用术语,如沉郁顿挫、绮丽典雅、清新质朴、简洁明快、雄奇奔放等,以便恰当表述,规范答题。课本复习——考题在课外,方法课内试分析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的豪放风格。答:

【思路导引】

1.从诗歌种类入手“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哪里去辨甚么真共假?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王磐《朝天子·咏喇叭》)这首曲的语言风格是怎样的?答:【知识卡片】宫廷诗:缠绵宛转田园诗:恬淡宁谧山水诗:清新优美边塞诗:悲凉慷慨讽喻诗:沉郁激愤咏史诗:雄浑壮阔2.从作者入手(不同的诗人语言风格不同,同一诗人不同时期作品的语言风格也不同)“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李清照《如梦令》)这首词有着怎样的语言风格?答:【知识卡片】常见作家语言风格陶渊明的朴素自然杜甫的沉郁顿挫白居易的通俗易懂李白的豪迈飘逸王昌龄的雄健高昂杜牧的清健俊爽李商隐的朦胧隐晦王维的诗画一体温庭筠的绮丽香艳高适的悲壮苍凉李清照的缠绵悱恻陆游的悲壮爱国辛弃疾的慷慨悲壮苏轼的豪放旷达郊寒岛瘦3.从诗句中的意象、意境、语言力度入手“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王观《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宋人王灼《碧鸡漫志》评王观词是新丽处与轻狂处皆足惊人。这首词新丽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作简要分析。答:【答题建模】【回顾拓展】请判断下列诗词名句的语言风格,并理解其特点。诗句语言风格特点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①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②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③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④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⑤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⑥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⑦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⑧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⑨eq\a\vs4\al(考题示例)eq\a\vs4\al\co1(——透析考题,知能迁移)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①辛弃疾蜀道登天,一杯送、绣衣②行客。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③。把功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笔。儿女泪,君休滴。荆楚路,吾能说。要新诗准备,庐江山色。赤壁矶头千古浪,铜鞮陌④上三更月。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注]①这首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当时辛弃疾闲居江西上饶。提刑,官名,主管地方司法、监察等事务。②绣衣:官服。③相如檄:指司马相如所作《喻巴蜀檄》,主旨是安抚巴蜀百姓。④铜鞮陌:代指襄阳。清人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评论本词的艺术特色说:“龙吟虎啸之中,却有多少和缓。”请谈谈你对上述评论的理解,结合具体词句作简要阐述。答:鉴赏用语规范:句式参考:本词风格(扣题目)……,比如……(扣格式)。词语选择:豪放、柔和、气势雄奇、意境宏阔、低回宛转、清丽隽永(扣关键词)。【即练即悟】1.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问题。浪淘沙[宋]石孝友好恨这风儿,催俺分离!船儿吹得去如飞,因甚眉儿吹不展?叵耐风儿!不是这船儿,载起相思?船儿若念我孤恓,载取人人[注]篷底睡,感谢风儿![注]人人:那人。对所爱者的昵称,多指女子。分析这首词的语言风格。答: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问题。临江仙·席上赠张建康苏庠①本是白萍洲畔客,虎符卧镇江城。归来犹得趁鸥盟。柳丝摇晓市,杜若②遍芳汀。莫惜飞觞仍堕帻,柳边依约莺声。水秋鲈熟正关情。只愁宣室③召,未许钓船轻。[注]①苏庠(1065—1147):南宋初词人,隐逸而终。②杜若:香草,多年生草本植物,高一二尺,叶广披针形,味辛香。夏日开白花,果实蓝黑色。③宣室:古代宫殿名,泛指帝王所居的正室。有人评说这首《临江仙》语言“明朗清新”,试结合“柳丝摇晓市,杜若遍芳汀”两句进行赏析。答:eq\x(请完成课时作业7)题型四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明辨手法,知道为什么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艺术手法)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情感时所采用的特殊的写作手法。它的范围广泛,包括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结构技巧等。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具体手法,并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和对表达情感的作用。【知识图解】课本复习——考题在课外,方法课内寻请分析“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运用的表达技巧。答:

【思路导引】

1.准确判断所用表达技巧(1)根据审题判断(审清鉴赏的角度和所答技巧的数量)“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辛弃疾《鹧鸪天·送人》)两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还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答:(2)根据写作对象判断(写景要考虑景物描写的角度与方法,写事物要考虑正侧描写、烘托映衬,写人物要考虑写人的手法;兼而有之则要从其关系上判断)“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秋思》)这首词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答:

(3)根据关系判断(景与情、物与志、人与己、虚与实、正与反、主与次、动与静等)王籍《入若耶溪》中的“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句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答:(4)根据层级判断(词、句、联优先考虑修辞手法,片、篇则优先考虑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如是两句则要合体而看)“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林逋《山园小梅》)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答:(5)根据位置判断(放在开头多为铺垫,中间则多为过渡、照应,结尾则多为直抒胸臆、以景结情)“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李白《忆秦娥》)这首词最后两句运用了什么结构技巧?答:(6)根据技巧特征判断(借景抒情少不了景物,想象虚写总有“想、忆、梦”等,对比要有两个内容存在,动静结合会有声音、动作描写)“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答:2.具体分析表达技巧的运用每一种表达技巧的运用分析,都有各自的要点和表述方式,下面部分将详细阐述,本处不再展开。3.精准分析表达效果(1)关注技巧本身赏效果“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一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表达效果?答:(2)关注诗歌本身赏效果“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答题建模】【回顾拓展】请填写下表,了解并识记诗歌鉴赏中常见的表达技巧。eq\a\vs4\al(考题示例)eq\a\vs4\al\co1(——透析考题,知能迁移)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送王昌龄李颀漕水东去远,送君多暮情。淹留野寺出,向背孤山明。前望数千里,中无蒲稗生。夕阳满舟楫,但爱微波清。举酒林月上,解衣沙鸟鸣。夜来莲花界[注],梦里金陵城。叹息此离别,悠悠江海行。[注]莲花界:佛寺,诗中指洛阳白马寺。这首诗与柳永《雨霖铃》词都运用了点染手法,试赏析本诗的点染手法。答:鉴赏用语规范:句式参考:……句(扣题目)表现了……(扣格式)。词语选择:伤别、幽淡惆怅、渲染烘托、别离、不舍(扣关键词)。【即练即悟】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题目。古歌汉乐府秋风萧萧愁杀人。出亦愁,入亦愁。座中何人,谁不怀忧?令我白头。胡地多飙风,树木何修修!离家日趋远,衣带日趋缓。心思不能言,肠中车轮转。这首诗是怎样表现“愁”的?请结合诗句分析。答: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青玉案①·元夕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②。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③香满路,凤箫④声动,玉壶⑤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⑥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⑦处。[注]①青玉案:词牌名。②花千树:形容灯火之多,如千树繁花齐开。③宝马雕车:指观灯的贵族豪门的华丽车马。④凤箫:《神仙传》载,秦穆公之女弄玉,善吹箫作凤鸣声,引来了凤。故称箫为凤箫。⑤玉壶:比喻月亮。⑥蛾儿雪柳:元宵节妇女头上戴的装饰物。⑦阑珊:零落。全词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答:突破一修辞手法高考对修辞手法的考查一般分为两个层面:一是辨认修辞手法,二是说明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此类题型所涉及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夸张、借代、双关、顶真、设问、反问等,其中比喻、比拟、夸张、借代、双关是考查重点。课本复习——考题在课外,方法课内寻试分析王维《使至塞上》中“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两句运用的修辞手法。答:

【思路导引】1.比喻“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加以简析。答:2.比拟“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韩愈《晚春》)这首诗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加以赏析。答:3.夸张“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请对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作简要分析。答:4.借代“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诗中哪些地方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请作简要分析。答:5.双关“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竹枝词》)请对诗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作简要分析。答:

【答题建模】【回顾拓展】请填写下表,把握各种修辞手法。修辞内涵作用比喻用另一本质不同而又有相似之处的事物做比方的修辞手法。一般分为明喻、暗喻、借喻①比拟包含拟人和拟物两种。拟人是赋予事物以人的行为特点;拟物是把人当作物,或把此物当彼物来写②夸张为了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突出某种事物的本质特征,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着意夸大或缩小③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或借事物的局部(或特征)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④双关在一定语言环境中,利用词的多义性和同音等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含意,言在此而意在彼⑤eq\a\vs4\al(考题示例)eq\a\vs4\al\co1(——透析考题,知能迁移)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欧阳修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答:鉴赏用语规范:句式参考:该句运用了(扣题目)……手法,表现了……(扣格式)。词语选择:生动贴切、庄严寂静、喜悦(扣关键词)。 【即练即悟】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沧浪亭怀贯之①苏舜钦沧浪独步亦无悰②,聊上危台四望中。秋色入林红黯淡,日光穿竹翠玲珑。酒徒飘落风前燕,诗社凋零霜后桐。君又暂来还径往,醉吟谁复伴衰翁③。[注]①贯之:诗人的朋友。②悰(cóng):快乐。③衰翁:指诗人自己。这首诗颈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答:2.阅读下面的元曲,完成后面的题目。水仙子·舟中孙周卿孤舟夜泊洞庭边,灯火青荧对客船,朔风吹老梅花片。推开篷雪满天。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一笑琅然。分析“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使用的两种修辞手法。答: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登崖州城作[注]李德裕独上高楼望帝京,鸟飞犹是半年程。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注]此诗为诗人63岁被贬至海南时所作,诗人被贬之前官至宰相。请从运用修辞和抒发情感两方面分析“鸟飞犹是半年程”一句的妙处。答:突破二表达方式古代诗歌中的表达方式主要指记叙、抒情、描写、说明、议论等。高考中重点考查抒情、描写两类,并且这两类表达方式也常与表现手法结合运用。课本复习——考题在课外,方法课内“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江南春绝句》)诗歌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请试作简析。答:

【思路导引】1.直接抒情“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乐府诗集•鼓吹曲辞》)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何表达效果?答:2.间接抒情“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杜甫《绝句》)这首诗歌景和情的关系如何?请加以简析。答:3.白描“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北朝民歌《敕勒歌》)诗歌运用了白描的表达技巧,请作简要分析。答:4.细节描写“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杜牧《过华清宫绝句》)诗中哪些地方运用了细节描写?有何作用?答:5.正侧结合“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请对诗中所运用的描写手法作简要分析。答:【答题建模】【迁移拓展】请填写下表,把握诗歌中常见的各种表达方式和景物描写常见角度。角度举例分析点面结合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江雪》①远近结合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山行》②感官结合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夜雪》③动静结合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山居秋暝》④绘声绘色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绝句》⑤正侧结合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杨柳枝词》⑥白描父耕原上田,子劚山下荒。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田家》⑦细节描写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秋思》⑧eq\a\vs4\al(考题示例)eq\a\vs4\al\co1(——透析考题,知能迁移)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采地黄者白居易麦死春不雨,禾损秋早霜。岁晏无口食,田中采地黄①。采之将何用?持以易糇粮。凌晨荷插②去,薄暮不盈筐。携来朱门家,卖与白面郎。与君啖肥马,可使照地光。愿易马残粟,救此苦饥肠![注]①地黄:玄参科植物名,其根可入药。②插:同“锸”。铁锹。这首诗的叙述与对比手法特色鲜明,试作赏析。答:鉴赏用语规范:句式参考:这首诗运用(扣题目)……叙述方式,产生……效果(扣格式)。词语选择:口吻、辛酸、层层深入、脉络分明、寓情于事、爱憎(扣关键词)。【即练即悟】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回车驾言迈无名氏回车驾言迈①,悠悠涉长道。四顾何茫茫,东风摇百草。所遇无故物,焉得不速老?盛衰各有时,立身苦不早。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②?奄忽随物化③,荣名以为宝。[注]①驾言迈:驾车远行。②寿考:寿命。③奄忽:很快。随物化:死亡。从情景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回车……摇百草”四句是如何表达作者情感的。答:2.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后面的题目。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阮籍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适逢商风①起,羽翼自摧藏。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但恨处非位,怆悢②使心伤。[注]①商风:秋风。②怆悢(liàng):悲伤。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答: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山亭柳·赠歌者①晏殊家住西秦,赌②博艺随身。花柳③上,斗尖新。偶学念奴声调,有时高遏行云。蜀锦缠头无数,不负辛勤。数年来往咸京道,残杯冷炙漫销魂。衷肠事,托何人?若有知音见采,不辞遍唱阳春。一曲当筵落泪,重掩罗巾。[注]①本词为作者知永兴军时所作,当时年已衰老,政治失意。②赌:与人竞赛。③花柳:借指欢场上的歌舞技艺。词的上阕是运用什么表现手法来表现歌者技艺的?请简要赏析。答:突破三表现手法表现手法是高考考查的重点。表现手法可以理解为艺术手法、写作手法等。重点考查的表现手法主要有:对比、衬托、渲染、用典、比兴等。课本复习——考题在课外,方法课内“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白居易《琵琶行》)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试作简析。答:

【思路导引】1.对比杜甫的名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表达效果?答:2.衬托“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种手法与对比有何不同?答:3.渲染“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赵师秀《约客》)诗歌运用了渲染的表现手法,请作简要分析。答:4.用典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词句中运用了什么典故?有何用意?答:5.比兴《孔雀东南飞》用“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开头有何作用?答:6.动静结合“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诗歌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作简要分析。答:7.虚实结合姜夔《扬州慢》中的“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写景有何特点?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8.点面结合“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请赏析诗歌写景的表现手法。答:9.调用多种感觉器官(视听结合等)试赏析《蜀道难》中的“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四句是如何描写蜀道的。答:【答题建模】【回顾拓展】请填写下表,了解诗歌中常见的表现手法。表现手法内涵作用对比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的表现手法①衬托利用其他一些近似或对立的事物当作陪衬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的表现手法②渲染用景物、环境或人物的行动、心理进行突出的多方面的形容、描绘或烘托的表现手法③用典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法,即在诗歌中援引史实,使用典故④比兴“比”是“以彼物比此物也”;“兴”是托物寓情,是寄托,也是联想。比兴常连用⑤动静结合在一首诗中既有动态描写,又有静态描写⑥虚实结合“实”指的是眼前的、现实的景、物、人、事;“虚”指的是不在眼前的景、物、人、事,不是现实,为心中所想,梦中所见,脑中所忆⑦点面结合点面结合就是“点”的详细描写和“面”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的有机结合⑧调用多种感官视觉描写为主,辅之以听觉、嗅觉、触觉、味觉等⑨eq\a\vs4\al(考题示例)eq\a\vs4\al\co1(——透析考题,知能迁移)阅读下面的宋诗,按要求作答。太湖恬亭[宋]王安石槛临溪上绿阴围,溪岸高低入翠微。日落断桥人独立,水涵幽树鸟相依。清游始觉心无累,静处谁知世有机。更待夜深同徙倚[注],秋风斜月钓舟归。[注]徙倚:徘徊,流连不去。尾联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任选一种加以简析。答:鉴赏用语规范:句式参考:尾联运用了(扣题目)……手法,表现了……(扣格式)。词语选择:清幽闲逸、闲适、悲伤落泪、韵味悠长、含蓄深长(扣关键词)。【即练即悟】1.阅读下面这首金诗,完成后面的题目。日暮倚杖水边①[金]王寂水国西风小摇落,撩人羁绪乱如丝。大夫泽畔行吟处,司马江头送别时。尔辈何伤吾道在,此心惟有彼苍②知。苍颜华发今如许,便挂衣冠已是迟。[注]①此诗为王寂被贬官至河南蔡州时所作。②苍:苍天。请简要分析本诗颔联用典的作用。答:2.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后面的题目。桃夭《诗经》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①,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③。之子于归,宜其家人。[注]①归:出嫁。②蕡(fén):草木果实繁盛硕大的样子。③蓁(zhēn)蓁:草木茂盛的样子。请从比兴手法运用的角度赏析全诗。答: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临江仙·送光州曾使君①周紫芝记得武陵相见日,六年往事堪惊。回头双鬓已星星。谁知江上酒,还与故人倾。铁马红旗寒日暮,使君犹寄边城。只愁飞诏下青冥②。不应③霜塞晚,横槊看诗成。[注]①光州:今河南潢川,南宋时期是接近金国的边防重镇。使君:汉唐以来,称州郡的长官为使君,此沿袭旧称。②青冥:青色的天空。这里代指朝廷。③不应:不顾。清人有言:“非实不足以阐发义理,非虚不足以摇曳神情,故虚实常宜相济也。”请结合本词简要赏析。答:突破四结构技巧诗歌构思立意的精妙往往由篇章结构的技巧体现出来。诗词的篇章结构即诗词的行文脉络以及情感内容的起伏变化。具体的构思技巧主要指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抑扬、铺垫等。课本复习——考题在课外,方法课内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句结尾,这是使用了什么结构技巧?有何表达效果?答:

【思路导引】1.卒章显志李白《行路难》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句结尾有何表达效果?答:2.以景结情请赏析许浑《谢亭送别》中“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两句。答:3.抑扬“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龄《闺怨》)请赏析诗歌运用的结构技巧。答:

4.铺垫刘禹锡的《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诗中“我言秋日胜春朝”一句在结构上有何作用?答:【答题建模】【回顾拓展】请填写下表,了解诗歌中常见的结构技巧。结构技巧内涵作用卒章显志在诗歌结尾时,用一两句话点明中心、主题的手法①以景结情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②抑扬对要褒扬的人或物先写其不足,对要贬损的人或物先写其长处③铺垫在情节发生前的交代、暗示④eq\a\vs4\al(考题示例)eq\a\vs4\al\co1(——透析考题,知能迁移)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秋兴陆游白发萧萧欲满头,归来三见故山秋。醉凭高阁乾坤迮[注],病入中年日月遒。百战铁衣空许国,五更画角只生愁。明朝烟雨桐江岸,且占丹枫系钓舟。[注]迮:狭窄。简要赏析尾联的表达效果。答:鉴赏用语规范:句式参考:尾联运用了(扣题目)……技巧,表达了……(扣格式)。词语选择:想象、隐逸、无奈、苦闷(扣关键词)。【即练即悟】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庭中有奇树①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②。攀条折其荣③,将以遗所思。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注]①奇树:犹“嘉木”,美好的树木。②滋:当“繁”解释。“发华滋”,花开得正繁盛。③荣:犹“花”。试分析最后一句“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在全诗结构上起的作用。答: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鲁港①柯茂谦②十年回首付沾襟,断甲沉沙齿齿深。可惜使船如使马,不闻声鼓但声金。人歌鬼哭都堪泪,木落江空正独吟。遗老萧条渐无语,酒旗飐飐出芦林。[注]①鲁港:地名。1275年,南宋主力与元军在鲁港交战,宋军主帅贾似道听闻前线溃败,未见元军便鸣金收兵,仓皇逃跑。鲁港之败,宋军主力覆没,加速了南宋王朝的灭亡。②柯茂谦:南宋遗民。这首诗尾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答: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丹青引赠曹将军霸①(节选)杜甫先帝天马玉花骢②,画工如山貌不同。是日牵来赤墀③下,迥立阊阖④生长风。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淡经营中。斯须⑤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注]①曹将军霸:即曹霸,唐代著名画家,官至左武卫将军。②玉花骢:唐玄宗御马名。③赤墀:宫殿前的红色台阶。④阊阖:传说中的天门,这里指宫门。⑤斯须:一会儿。为了突出曹霸的高超画技,诗人作了哪些铺垫?请简要分析。答:eq\x(请完成课时作业8)

题型五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披文入情,挖掘内涵诗歌的思想内容是指诗歌中所描写的物、人、事的总和,是诗歌表达作者情感和作者观点的关键。赏析思想感情,就是理解诗歌所表现的生活内容,把握其情感基调,分析其社会意义,挖掘其深层内涵。突破一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就是理解诗歌所表现的生活内容,把握其思想感情,分析其社会意义及其深层内涵,一般指对诗歌作品的主旨分析、背景分析、价值意义分析以及感情基调的把握。分析、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必须借助对诗歌形象的分析,联系写作背景等因素从作品的整体上去把握,对有些作品还要从作者所描绘的情景中把握作品的言外之意。课本复习——考题在课外,方法课内“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试分析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

【思路导引】1.抓住诗题李白的《送友人》《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两诗题中都有一个“送”字,这两首诗表现的是什么思想情感?答:2.抓住关键词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中“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两句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答:3.抓住题材类型“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过故人庄》)请对其思想内容作简要分析。答:4.抓住景物形象特点(乐景、哀景和乐情、哀情,可以是正衬也可以是反衬)“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杜甫的这两首绝句中景和情的关系如何?答:【答题建模】【回顾拓展】请填写下表,掌握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思想情感。考题示例eq\a\vs4\al\co1(——透析考题,知能迁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①白居易一篇长恨②有风情,十首秦吟近正声③。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④歌行。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莫怪气粗言语大,新排十五卷诗成。[注]①元九、李二十:分别指作者的朋友元稹、李绅,即诗中的“老元”“短李”。李绅身材矮小,时称“短李”。②长恨:指作者的长诗《长恨歌》。③秦吟:指作者的讽喻组诗《秦中吟》。正声:雅正的诗篇。④伏:服气。请从“戏赠”入手,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答:鉴赏用语规范:句式参考:诗歌通过(扣题目)……表达了……感情(扣格式)。词语选择:戏谑、夸耀、自得、无奈与自嘲(扣关键词)。【即练即悟】1.阅读下面这首明词,完成后面题目。点绛唇①·春闺陈子龙②满眼韶华,东风惯③是吹红去。几番烟雾,只有花难护。梦里相思,芳草王孙路。春无语,杜鹃啼处,泪染胭脂雨④。[注]①选自《倡和诗馀》中的《湘真阁存稿》。《倡和诗馀》收录了陈子龙等六人在顺治四年(1647年)暮春的唱和之词。②陈子龙(1608-1647):字卧子,华亭(上海松江)人,崇祯十年(1637年)进士,官至兵科给事中。清兵入关,他坚持抗清斗争,被俘后投水殉国。③惯:照例。④“杜鹃啼”二句:鹃啼凄厉,能动旅人归思。又传其啼至哀,能至血出。这首词字面上属闺怨之作,但我们也能从中感受到作者的家国之思。请结合全词加以分析。答: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明妃曲王安石明妃初嫁与胡儿,毡车百辆皆胡姬。含情欲语独无处,传与琵琶心自知。黄金杆拨春风手,弹看飞鸿劝胡酒。汉宫侍女暗垂泪,沙上行人却回首。汉恩自浅胡恩深,人生乐在相知心。可怜青冢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请结合对全诗的理解,分析“汉恩自浅胡恩深,人生乐在相知心”两句蕴含的情感内容。答:突破二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作者的观点态度,指作者通过诗歌表达的人生志趣或感悟,包括对事物、人物的态度,对社会现实的态度,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态度,对人生的感悟,等等。所谓“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是指在把握文中观点和作者态度的基础上,对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做出自己的评价,如作者的观点是否正确,认识是否全面,论述是否透彻,感情是否健康,对读者有什么有益的启示,在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等。另外,有时还需要对别人的评价进行分析比较,做出正确的判断。课本复习——考题在课外,方法课内“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刘禹锡《秋词》)诗歌表达了什么观点态度?请试作简析。答:

【思路导引】

1.体悟要深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诗歌结尾两句是即景说理,谈出了游山的体会。作者的体会是什么?它还有着怎样的深刻内涵?答:2.分析归纳要细致全面“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是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的名句,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观点态度?蕴含着什么人生哲理?答:3.评价要准确“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这首诗包含着怎样的哲理?答:【答题建模】考题示例——透析考题,知能迁移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太湖恬亭[宋]王安石槛临溪上绿阴围,溪岸高低入翠微。日落断桥人独立,水涵幽树鸟相依。清游始觉心无累,静处谁知世有机。更待夜深同徙倚[注],秋风斜月钓舟归。[注]徙倚:徘徊,流连不去。简析第三联所表现的诗人心境。答:鉴赏用语规范:句式参考:……(扣题目)表现了……(扣格式)。词语选择:清幽、心无挂碍、宅心事外、与世相忘、闲适(扣关键词)。【即练即悟】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院中晚晴怀西郭茅舍①杜甫幕府秋风日夜清,澹云疏雨过高城。叶心朱实看时落,阶面青苔先自生。复有楼台衔暮景,不劳钟鼓报新晴。浣花溪里花饶笑,肯信②吾兼吏隐③名。[注]①本诗写于广德二年(764)。严武在担任剑南节度使时,保举杜甫为节度使参谋,在幕府当值。②肯信:肯否相信。③吏隐:郑钦吏隐于蚁陂之阳,杨德周曰:“晋山涛,吏非吏,隐非隐。公在幕府为吏,归草堂为隐,兼有其名也。”(《汝南先贤传》)古人评价“此诗举束缚蹉跎,无可奈何意,一痕不露,只轻轻结语云:‘浣花溪里花饶笑,肯信吾兼吏隐名’”。请结合尾联含义简要分析。答:2.阅读下面这组宋诗,完成后面题目。纵笔三首①苏轼其一寂寂东坡一病翁,白须萧散满霜风。小儿误喜朱颜在,一笑那知是酒红。其二父老争看乌角巾,应缘曾现宰官身。溪边古路三叉口,独立斜阳数过人。其三北船不到米如珠,醉饱萧条半月无。明日东家知祀灶,只鸡斗酒定膰②吾。[注]①宋哲宗元符二年(1099),大诗人苏轼由惠州(今属广东省)贬所再贬儋州(治所在今海南省儋州市西北,辖境在今海南省西部地区),时已62岁,且病魔缠身,正处于“食无肉,居无室,病无药,出无友”的困境。此年岁末,作《纵笔三首》。②膰:古代宗庙祭祀用的熟肉。这里“膰”当动词“馈”,进食于人。只鸡斗酒:汉·曹操《祀故太尉桥玄文》:“殂逝之后,路有经由,不以斗酒只鸡过相沃酹,车过三步,腹痛勿怪。”这组诗充分体现了诗人“超旷闲逸”的心境,请结合内容分析。答:eq\x(请完成课时作业9)学案三透析题型,弄清规律题型一诗歌综合选择题——审、读、辨、选,准确选择典例精析1解析:首联从扣题入手,绘出一幅孤城风雨图:长江边上,孤城一座,风吹雨打,已经三日,小市人家只能以菜蔬度日。这是十分淡雅素朴的笔致。诗人好像信手拈来,不假藻饰,而富有诗情画意。字里行间流露出对质朴恬静的小城生活的喜爱。颔联触物起兴,诗人放眼四顾,那浩浩江水,流向远方,迤逦的山岭,看上去像一双属玉鸟,白鹭鸟满身雪白,给人清高闲雅的印象,但诗人却感到它身虽闲而心实苦。表面上写白鹭,实际则是诗人自喻。他志大才高,但现实又使他失望。颈联是以人起兴,渔翁从屋舍来到水边收网,这一极平常的景象却触动了诗人对世事的感慨。他由网联想到鱼,于是反用“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的典故,表达了自己不求仕进、自甘淡泊的心境。写景写物,自然生动。临渊而不羡鱼,暗示自己与世无争的恬淡心情。尾联则为黄庭坚心声:还是向往对着暮窗,自由自在地读书的生活。全诗也抒发了作者抱负难实现的抑郁、归隐情怀。答案:C典例精析2解析:“虚写汝南人民灾后重建的生活画面”表述错误。开头两句是汝南人民水灾后重建家园的生活写实,所以是“实写”而不是“虚写”。汝水“抱城”奔流的势头和田中“烧痕”换新绿的场景,告诉人们:春色被“偷”到人间,人们正在为重新安排自己的生活而努力。三、四句把眼前景物与灾情回忆结合起来。“湘妃泪”和“杜宇魂”,借用虞舜二妃泪染斑竹和蜀王杜宇魂化子规的典故,喻指灾区人民家破人亡、拭泪招魂的凄惨情状。诗人眼中见到的修竹影、耳边听到的子规声,唤起他对灾民的深切同情。五、六句回顾了造成水灾的历史根源:汉代、唐代留下的隐患和祸根。前句指西汉末年翟方进为相,奏废汝南水利工程之一的鸿隙陂,从此“水无归宿”,经常为害。下句指唐宪宗元和年间,吴元济割据蔡州等地,对抗李唐王朝,擅改汝水故道,后虽为李愬讨平,水患却遗祸无穷。这些往事,追想起来,都是令诗人哀伤愤慨的。七、八句说城堞倾圮已尽,希望太守加强治理。诗人以陶侃来比拟向太守,希望他能像陶侃那样,为巩固赵宋王朝而努力。答案:A[即练即悟]解析:诗歌没有体现杜诗“沉郁顿挫”的主要艺术风格和凝重的历史意识。“沉郁”是就诗的思想内容来说的,“沉”即“深”,“郁”即“积”,“沉郁”指诗歌内容的深刻、凝重。“顿挫”则是就诗的艺术形式而言的,指诗歌遣词用句的停顿转折,既有情感的千回百折,又有节奏音调的抑扬顿挫。尽管杜诗多有“沉郁顿挫”之风,但本诗描写清晨微雨,清新明快;尽管杜甫很多诗歌“表现了凝重的历史意识”,但本诗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审美情趣。答案:D题型二鉴赏诗歌的形象——教考结合,鉴赏诗歌形象突破一联系名篇,鉴赏人物形象【整合答案】词的上片怀念孙权、刘裕。孙权割据东南,击退曹军;刘裕金戈铁马,战功赫赫,收复失地。不仅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赞扬,也表达了对主战派的期望和对南宋朝廷苟安求和者的讽刺和谴责。下片引用南朝刘义隆草率北伐,招致大败的历史事实,忠告韩侂胄要吸取历史教训,不要鲁莽从事;接着用四十三年来抗金形势的变化,表达了词人的担忧,表现了词人收复中原的不变决心;结尾三句,借廉颇自比,表达出词人报效国家的强烈愿望和对宋室不能进用人才的慨叹。【思路导引】1.答案:暗示了作者要通过怀古抒情,借古讽今、借古伤己。2.答案:词人通过对敌占区民众祭祀佛狸景象的描述,表达了对敌占区民众文化心理认同变化的担忧和完成统一大业的急迫心情。3.答案:表现了仰慕英雄,渴望收复中原、建功立业的词人形象。4.答案:渴望如廉颇那样老骥伏枥、报效祖国,但又感叹英雄迟暮、报国无门、壮志难酬而情感悲愤的词人形象。【回顾拓展】答案:①傲岸不羁、蔑视权贵、向往自由②真诚、率直、淳朴③从容镇定,风流儒雅的统帅④孤独寂寞,百无聊赖,凄然寡欢的女子形象⑤虽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⑥胸怀收复中原、还都汴京的愿望,却壮志难酬⑦写出了面对形势的紧迫,统治者的麻木不仁,请缨报国之志士的热忱⑧淡于富贵、傲岸不羁、豪放自信考题示例答案:悲:首句以“客途”二字点出自己为国奔波,且这种壮志未酬的“孤愤”只有对方(独孤生)知道。壮:第二句说自己绝不像小儿女一样因别离而悲怨,显示诗人刚健硬朗的大丈夫胸襟。[即练即悟]1.解析:第一步,要在开头点出词人的形象特点,即用一句话“盖帽”。形式:描写了一个××(形象特点)的××(形象身份)形象。(这一步也可放在最后作为总结)第二步,结合全词内容进行分析,注意要围绕“词人形象”这个中心来写;如果该词运用了一些艺术手法,也可以对其进行概括。第三步,概括出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或其中所蕴含的作者情感。(这一步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有些对人物形象的分析是不需要这一步的)答案:上阕描写了一个因长期漂泊、思念家乡而满怀愁绪的词人形象。帽檐积满了尘土说明其漂泊之久,古塞幽远说明其离家之遥;烟草苍茫,旅程无尽,每走一程,愁绪就增添一分。大雁飞过,却没有捎来词人所期盼的家信,思乡之情无以告慰;思绪万千,彻夜难眠,满楼月色更勾起词人浓重的思乡之情。2.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这首七律题为“竹轩诗兴”,写竹轩景物,自然清丽。从所写的景致中,可以看出作者的志趣。答案:塑造了闲适、洒脱、高雅的诗人形象。通过对“竹轩”“柴门”“狭径”等简朴清幽的生活环境的描写,表现了诗人日常生活的闲适自得;“倦卧”“闲吟”等反映了诗人洒脱的生活态度。“竹”“雪”“梅”等意象表现出诗人高雅的人生志趣。突破二联系教材,鉴赏景物形象【整合答案】“烟柳画桥,风帘翠幕”描写的是自然景物,“参差十万人家”描写的是人文景物。“烟柳画桥”,写街巷河桥的美丽;“风帘翠幕”,写居民住宅的雅致。“参差十万人家”一句表现出整个都市户口的繁庶。表达了作者对杭州自然人文景象的赞美之情。【思路导引】1.答案:夕阳渐渐地失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下,只有孤独的旅人漂泊在遥远的地方。2.答案: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萧瑟的景象让人满目凄凉,又加上安详、温馨的小桥、流水、人家做反衬,使愁情更为深切,悲伤更为凄厉。3.答案: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是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这幅悲凉肃杀的战场景色,对志在报国之士有着异乎寻常的吸引力。作者渴望建功立业,但却是报国无门。【回顾拓展】答案:①雄浑壮丽②壮阔苍茫③苍凉悲壮④闲适恬淡⑤清幽明净⑥明丽清新⑦萧疏凄寂⑧安谧美好⑨高远深邃⑩淡雅幽远⑪清冷幽静考题示例解析:首先翻译句子“酿酒迎新社,遥砧送暮晖”:为准备祭祀、祈求丰收,农人在忙于酿酒;暮色渐浓,远处飘来捣衣的声音。其次概括出场景特色:描写了繁忙、充实、安宁、丰足的农村劳动、生活场景,赞扬田园的美好怡人温馨。最后总结效果:视觉、听觉结合,抓住时间变化,以点带面,从中可想见百姓的安居乐业,极富感染力和画面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