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连江县2022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试题与参考答案_第1页
福州市连江县2022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试题与参考答案_第2页
福州市连江县2022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试题与参考答案_第3页
福州市连江县2022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试题与参考答案_第4页
福州市连江县2022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试题与参考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6/13福州市连江县2022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试题与参考答案一、积累与运用(20分)1.根据语境,补写出古代诗文名句。(10分)诗歌是凝练的语言艺术,是思想的集结号。读诗,我们读懂了“景语”。读《蒹葭》“

,白露未晞”感受萧瑟冷落的秋景;读《洞庭湖赠张丞相》“气蒸云梦泽,

”驰目于洞庭湖的汹涌澎湃;读《小石潭记》“青树翠蔓,

”沉醉于大自然的幽静美丽;读《桃花源记》“阡陌交通,

”感慨于世外桃源的安宁祥和。读诗,我们读懂了“情语”。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感受到作者开阔的胸襟和乐观的情怀;读《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读出了恋人未赴约的惆怅与幽怨;读《关雎》“求之不得,

”我们看到了爱而不得,日思夜想的执著与深情。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10分)你好,2022!一年前,当我们跨进2021门槛的时候,心里无不充满着希冀,希望在新的一年里,一切都好。我们做到了!尽管全球经济复苏一波三折,尽管“卡脖子”因素

,尽管中国发展始终面临攻jiān

克难,但我们仍然赋予了2021卓

越的意义。回首来路,尽管险关重重,沟壑道道,但我们用事实证明:社会主义制度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压力无法打乱我们求解共同富裕,乙不能干扰我们迈向民族复兴的定力。我们以坚韧的努力,顽强活出了中国人的尊严与豪迈!崭新的一年,

。(1)根据拼音为①处选择正确的汉字,为②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只填序号)(2分)①

(A.坚B.尖)②

(A.zuòB.zhuó)(2)从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甲、乙处。(只填序号)(2分)甲

(A.纷至沓来B.销声匿迹)乙

(A.喧嚣B.喧闹)(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后的句子。(3分)(4)下列四个句子填入文中丙处,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①在预期中迎接变革与挑战②我们比以往更加祈望可预期的生活与秩序③并在大坐标下找到自己的方位④因此每个人都要重新认识这些社会进程中的变量A.④①③②B.④③①②C.②①④③D.②④①③二、阅读(70分)(一)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3~4题。(6分)式微《诗经﹒邶风》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诗用咏叹的方式,质问的语气,直抒胸臆,是一首劳役者的悲歌。B.诗歌语言凝练,以重章叠句营造特别的氛围,抒发质朴率真的情感。C.全诗刻画了在露水中和在泥地里劳作的两个场景,将劳动者的勤劳表现的淋漓尽致。D.诗中上下章只变换“故”“躬”二字,却使诗歌语义饱满、押韵和谐。4.“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16分)明日过桃源县,至绿萝山下。诸峰累累,极为瘦削。至白马、雪涛处,上有怪石,登舟皆踞坐。泊水溪与诸公步入桃花源至桃花洞口。桃可千余树,夹道如锦幄,花蕊藉地寸余,流泉汩汩。溯源而上,屡陟弥高,石为泉啮,皆若灵壁。(袁中道《再游桃花源》)[注]①踞:蹲坐②锦幄:锦绣织成的篷帐5.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1)夹道如锦幄如:

(2)桃可千余树可:

(3)溯源而上溯:

(4)屡陟弥高弥:

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泊水溪与/诸公步入桃花源/至桃花洞口/B.泊水溪/与诸公步/入桃花源至桃花洞口/C.泊水溪/与诸公步入桃花源/至桃花洞口/D.泊水溪与诸公/步入桃花源/至桃花洞口/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1)诸峰累累,极为瘦削。(2分)(2)石为泉啮,皆若灵壁。(3分)8.选文和《桃花源记》都描绘了桃源美景,但作者借此表达的情感是不一样的,请简要分析。(4分)(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3题,(20分)渔村的炊烟·简梅①我的故乡在东南沿海的一个渔村。小时候,最喜欢和伙伴们爬到村后的山上,眺望鳞次栉比的房屋冒出的袅袅炊烟。那欢快、朴素的炊烟,从家家户户烟囱里徐徐而出,飘舞如轻纱,斜飞似绸带……,它们与千变万化的云朵相互映衬,最终消失在海天远处。②早晨、中午、晚上的炊烟各有不同。清晨时,海天还未醒来,零星的炊烟从斑斑青瓦间寂寥地现出身姿,村巷时近时远的鸡鸣声衬得清晨更加宁静。闽江入海口飘来的薄雾,仿佛为炊烟铺了一层底色。炊烟中,可见影影绰绰的人影,传来一两声呼儿唤女、嘱咐添衣的叮咛,以及渔民收拾渔具窸窸窣窣的声响。等到一轮红日豁然展现在村庄的上方,烟色也渐渐浓重起来。而中午时的炊烟,则夹杂着饭菜的香气,大人们早已在案板及灶台前,削、碾、揉、捏、包、捻……忙活了半天,端上一碗碗新出锅的鱼丸、鱼面,滚烫着、蒸腾着。大老远,就能听见乡音俚语欢快地在左邻右舍间蔓延。天色渐渐暗下来了,此时,炊烟再次从灶膛处升腾起来,风一拂动,便在幽深狭窄的村巷中徘徊,或在苔藓斑驳的土路上缱绻,然后化作浅淡的烟缕重返天空,向远处慢慢飘去。③在我的乡愁记忆里,那亲切、轻盈的炊烟,满是温暖的气息。特别是到了逢年过节的日子,不绝如缕的炊烟就会集结成方阵,以一种别样的舒展、高旷,给人以亲情的召唤——那些海上捕捞归来的人,远远地望见炊烟,就仿佛看见家中锅灶旁忙碌的亲人,正在准备着热腾腾的饭菜,那饭菜中饱含着家人的汗水和智慧,氤氲着团聚的期待和喜悦。一瞬间,他们感觉辛劳顿消,浑身都暖和了起来。④炊烟袅袅,迎来送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人们在大海上辛勤劳作,为的就是让渔获满满、炊烟不断。他们经过大风大浪的洗礼,愈加认定:家中灯火的温暖和柴米油盐的充实,便是人生的幸福。然而在过去,地窄、村偏、人穷的渔村,仅靠人的双手在茫茫大海上劳作,收获甚微。听老人讲,过去故乡紧缺柴火,人们得去外县山区找柴砍柴,而后雇船回乡,历经千辛万苦。而找一次柴仅能应付两三个月,一年得往返三四次。每每说起这些,老人们都叹息不已。⑤改革开放后,渔村的生产生活发生很大变化,从单纯从事渔业,转变为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除了从事海洋捕捞外,人们大力发展海产品养殖、冷冻加工、造船、织网等产业,收入有了显著提高。大船小船也都装上现代化器械,风风雨雨里,满载而归的日子更多了。接续的奋斗,使许多人家都摆脱了贫困。于是,渔家灶膛的火苗愈燃愈旺了,升腾的炊烟也愈来愈欢了。不少人家,眼看着盖起了新房,收入也稳定了,便开始思量着改善伙食,鸡、鸭、鱼、肉,择日烹饪;锅、碗、瓢、盆,协奏成曲。缭绕、繁忙的炊烟,居然也现出一副喜气洋洋的身姿,轻拂着一家家厅堂,喜跃马鞍墙,俯瞰遍野的梅花……。生活条件改善了,渔村人脸上的笑容也多了起来。⑥如今,家家户户用上了煤气灶,只有在岁末年关的时候,需要大灶蒸年糕,炊烟才从烟囱里重新冒了出来……,缠缠绕绕、蓬蓬松松的炊烟,总在人的心底勾起不尽的乡思与乡情,满溢出童年和时光的味道。这些年,我常回老家看望母亲,每当亲人团聚、朋友相会,或有游子从远方归来之时,村头巷尾,一家家屋内,都会烟气轻笼。亲情的交织,孩子的欢笑,在热腾腾的美味中呈现,让人体会到家的温馨与幸福。⑦缕缕炊烟,慢慢拂过渔村的街巷与人家,在渔村上空轻舞出幸福的味道……9.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②段通过对早晨、中午、晚上炊烟的描写,为我们展示了渔村一天的生活图景。B.第⑤段加点词“喜气洋洋”不仅形象写出了炊烟的姿态,还写出渔村人民的喜悦。C.第⑥段划线句运用描写、抒情表达方式,表达人们的乡思乡情和对成年生活的讨厌。D.文章结尾段写炊烟在渔村上空轻舞,既篇末点题,又与第①自然段形成首尾呼应。10.文章第④段写渔村过去的生活状况其目的是什么?请简要分析。(3分)11.联系上下文,按照要求赏析。(5分)(1)那欢快、朴素的炊烟,从家家户户烟囱里徐徐而出,飘舞如轻纱,斜飞似绸带……(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3分)(2)一瞬间,他们感觉辛劳顿消,浑身都暖和了起来。(赏析加点词)(2分)12.第⑤段中画线句“渔家灶膛的火苗愈燃愈旺了,升腾的炊烟也愈来愈欢了。”你是如何理解的?请结合上下文简要分析。(3分)13.作者以“渔村的炊烟”为题有什么用意?请结合全文作简要分析。(6分)(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6题。(12分)地球之水天外来?①水是生命的源泉。地球上有生命,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地球上有大量的水。水存在于辽阔无边的海洋,存在于纵横交错的江河,存在于星罗棋布的湖泊,也存在于地下……②那么,地球上的水是哪里来的?③对这个问题,科学家仍一直在探索。一种普遍流行的观点是:地球上的水是在地球形成时,从那些宇宙物质中分离出来的;而在地球形成以后,从地球内部不断析出水分聚集在地表。这由今天的火山活动可以得到证实。从地下分离出水的规模现在还很大。一次火山爆发,它喷出的水蒸气就可达几百万公斤。可以想见,在漫长的地球历史发展过程中,这样产生的水是很多的。此外,地球的重力比较大,它能把水吸引住;地球上的温度也有利于水的存在,如果地球表面温度太高,水就会被汽化跑到太空去了,如果温度太低,水都变成冰了。④近来,科学家又有一个重要发现:地球上的水源靠‚天外来客‛不断得到补充。⑤据美国科学家最近在美国地质物理协会的一次会议上宣布,卫星观测表明每天有成千上万个小型冰球撞击地球大气层,它们带来的水分进入了地球大气和海洋,对地球上保持充足的水源起到了重要作用。⑥美国依阿华大学的物理学家路易斯·弗兰克于1986年首先发现了这一现象。1996年2月美国航空航天局发射的极地探测卫星又发现,每隔5至30分钟,就会有直径在12米左右的小型冰球撞击地球外层大气,每天撞击地球大气层的冰球总数最高达4.3万个。⑦科学家解释说,这些冰球由冰和宇宙尘埃组成,实际上也就是小彗星。当距离地球660公里到2.4万公里时,冰球就分裂成小碎片。当这些碎片暴露在阳光下时,就地迅速汽化,成为厚达48公里左右的云层,然后或被风吹散或形成降水。弗兰克博士估计,每隔一万到两万年,来自太空的冰球可以使地球海平面升高2.54厘米。⑧天文学家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认为陨冰(如余杭陨冰)可能就是这些未汽化的冰球。1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③段中划线句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突出了火山喷出的水蒸汽之多。B.“地球的重力较大”和“地球上的温度适中”有利于地球上水的存在。C.小型冰球撞击地球大气层是美国航空航天局发射的极地探测卫星首先发现的。D.第⑧段中加点词“可能”在句中表示猜测,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15.根据第⑦段的介绍,把冰球撞击地球大气层,给地球带来水分的形态变化过程填写完整。冰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被风吹散或形成降水16.本文运用了什么样的说明顺序?请根据行文思路简要分析。(6分)(五)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7~19题。(10分)材料一:碳达峰是指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在某一个时间点达到历史峰值,其间碳排放总量依然会有波动,但总体趋势平缓,之后碳排放总量会逐渐稳步回落。碳中和则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通过二氧化碳去除手段,抵消掉这部分碳排放,达到‚净零排放‛的目的。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提上日程,发达国家纷纷意识到只有降低能源消费,才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同时为加快化石能源替代创造条件。美国、德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纷纷加大对节能和提高能效的重视,采取措施努力降低本国能源消费。材料二:材料三:经过艰辛努力,2006-2019年,我国单位GDP能耗下降了42.5%,环比累计节能22.2亿tce。相当于欧盟27国一年的能源消费之和。如果不重视节能减排工作,我国的资源难以保障、环境难以承载、经济难以负担、安全难以维护。我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下一步应该如何推进,也成了今年全国两会上备受关注的话题。对此,政府工作报告中给出了答案,“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落实碳达峰行动方案。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完善减污降碳激励约束政策,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17.据材料,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中“碳达峰”和“碳中和”这两个概念指的都是二氧化碳“净零排放”。B.美国、德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都在采取措施努力降低本国能源消费。C.从材料二可知,2021年全国节能宣传周的主题是“节能降碳,绿色发展”。D.2006-2019年,我国累计节约的能源相当于欧盟27国一年的能源消费之和。18.根据以上材料,归纳出能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措施。(4分)19.重视节能减排对我国有什么重要意义?请结合材料三简要概括。(3分)(六)名著阅读。(6分)20.班级开展《傅雷家书》名著阅读活动,请你填写阅读记录卡的空缺处。能力层次阅读材料阅读任务识记“多少过分的谀词与夸奖,都没有使你丧失自知之明……”句中的“你”是:①,他在②方面取得很高的成就。理解有人评价:《傅雷家书》是一部充满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对此评价,“我”可以举原著中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③分析傅雷1954年12月27日在给儿子的信中,借《人间词话》强调人的‚性灵‛作用,批判为学不“通”。阅读批注:作者强调人的“性灵”作用,批判为学不“通”的目的是:④三、写作(60分)21.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缕缕炊烟/拂过渔村的街巷/轻舞出渔村幸福的味道∥咿呀咿呀/弥散在赵庄的夜晚/哼唱出儿时幸福的味道∥茂腾的后生/隆隆的安塞腰鼓/捶烈出高原人幸福的味道∥衣白褂红马甲/挺身而出负重前行/谱写出最浓烈最幸福的中国味道……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什么联想和感悟?请你以“幸福的味道”为题,写一篇记叙文或读后感。要求:自定文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一、积累与运用(20分)1.(10分)①蒹葭萋萋;②波撼岳阳城;③蒙络摇缀;④参差披拂;⑤鸡犬相闻;⑥海内存知己;⑦天涯若比邻;⑧纵我不往;⑨子宁不嗣音;⑩寤寐思服。2.(10分)(1)①A;②B。(2)甲A;乙A(3)示例:压力无法打乱我们求解共同富裕的步伐。(4)C二、阅读(70分)3.C4.示例: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表达服役者的苦痛心情,对统治者的满腔愤懑(或他们反抗的决心)。5.(1)像(2)大约(3)逆流而上(4)更加6.C7.(1)山峰连续不断,而且很陡峭。(2)石头被泉水侵蚀,都像峭壁一样。8.甲文抒发的是作者对黑暗现实生活的不满,对和平美好生活的向往;乙文抒发作者对眼前美丽景色的喜爱陶醉之情。9.C10.示例:把渔村人民过去生活的艰苦,与下文改革开放后生活改善形成对比,突出改革开放的重要意义,为下文渔村生活发生变化作铺垫。11.示例:(1)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炊烟比作轻纱、绸带,形象生动地写出炊烟的轻盈(或“飘舞时的轻快”),表达作者对炊烟的喜爱之情。(2)示例1:“暖和”在句中是“温馨”(或“温暖”)的意思,它形象地写出了炊烟让海上捕捞归来的人在团聚的期待和喜悦中,感受到一种家的温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