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技能作业指导书_第1页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技能作业指导书_第2页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技能作业指导书_第3页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技能作业指导书_第4页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技能作业指导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技能作业指导书TOC\o"1-2"\h\u6460第1章绪论 394071.1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概述 360161.2环境监测与治理的重要性 4187681.3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 430680第2章环境监测技术基础 4147942.1监测技术概述 4325192.1.1环境监测基本概念 4294422.1.2环境监测目的与任务 5238512.2监测方法与设备 5227432.2.1监测方法 5210042.2.2监测设备 545252.3监测数据处理与分析 5167022.3.1数据处理 5221732.3.2数据分析 57166第3章污染物采样与监测 598083.1采样技术与方法 6305033.1.1采样基本要求 6306343.1.2采样方法 655653.2污染物监测原理 6129593.2.1监测方法分类 6135313.2.2监测原理 6104793.3典型污染物监测技术 630813.3.1大气污染物监测技术 7219263.3.2水污染物监测技术 7197803.3.3土壤污染物监测技术 78575第4章空气质量监测 726194.1空气质量指标体系 770864.1.1污染物指标 7206274.1.2评价方法 8208844.1.3空气质量标准 874744.2空气质量监测设备 813804.2.1基本原理 817524.2.2设备类型 8171074.2.3功能要求 8170414.3空气质量监测案例分析 926164.3.1案例一:城市空气质量监测 9309274.3.2案例二:工业区域空气质量监测 9199214.3.3案例三:室内空气质量监测 922568第5章水质监测 966605.1水质指标与标准 9314855.1.1水质指标 9186455.1.2水质标准 981115.2水质监测技术 9250705.2.1采样技术 10284125.2.2分析技术 1050885.3水质监测数据处理与分析 10109385.3.1数据处理 10226715.3.2分析方法 1012052第6章土壤污染监测 1097066.1土壤污染概述 10171296.1.1土壤污染概念 10218456.1.2土壤污染来源 11225396.1.3土壤污染危害 11326236.1.4土壤污染分类 1187996.2土壤污染监测方法 11141176.2.1采样方法 11259176.2.2检测方法 1197706.3土壤污染监测案例分析 1142146.3.1案例一:某化工厂周边土壤污染监测 11241336.3.2案例二:某农业区土壤农药残留监测 12212316.3.3案例三:某城市公园土壤有机污染监测 123617第7章噪声与振动监测 12140017.1噪声与振动监测基础 12321227.1.1噪声与振动的概念 12150727.1.2噪声与振动的来源 1250897.1.3噪声与振动的危害 12168837.1.4噪声与振动监测的目的 1216457.2噪声与振动监测设备 1279697.2.1噪声监测设备 12276597.2.2振动监测设备 1291987.2.3设备的校准与维护 13136517.3噪声与振动监测案例分析 13223117.3.1工业企业噪声监测 13112797.3.2城市轨道交通振动监测 1322697.3.3建筑工地噪声与振动监测 13327177.3.4社会生活噪声监测 1321279第8章环境治理技术 13205368.1污染治理技术概述 13218788.2水污染治理技术 13274058.2.1水污染治理技术概述 13106258.2.2物理法 13253218.2.3化学法 14166668.2.4生物法 1433878.2.5组合技术 1489368.3空气污染治理技术 14105348.3.1空气污染治理技术概述 14246568.3.2物理法 14158958.3.3化学法 14143698.3.4生物法 14308058.3.5组合技术 14131698.3.6燃烧法 14150718.3.7冷冻法 14139538.3.8膜分离法 156470第9章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 1534939.1固体废物分类与特性 15167559.1.1固体废物分类 15323809.1.2固体废物特性 15236669.2固体废物处理技术 15266379.2.1减量化处理技术 15262959.2.2无害化处理技术 1542129.2.3资源化处理技术 16172809.3固体废物处置与资源化 16300189.3.1填埋处置 16113219.3.2焚烧处置 16235039.3.3资源化利用 16256149.3.4生态处置 162303第10章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综合应用 17642010.1综合应用概述 17110010.2案例分析 172654110.2.1案例一:大气污染监测与治理 171026610.2.2案例二:水污染监测与治理 172306010.2.3案例三:土壤污染监测与治理 17450310.3技术发展趋势与展望 171975710.3.1发展趋势 172168910.3.2展望 17第1章绪论1.1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概述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是研究人类活动对环境质量影响的过程、方法及其控制与修复技术的学科领域。环境监测主要包括对大气、水体、土壤、噪声等环境要素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的检测、分析与评价;环境治理技术则侧重于运用工程技术手段,对环境污染进行有效控制和修复,以实现环境质量的改善和生态系统的恢复。1.2环境监测与治理的重要性环境监测与治理是保障国家生态环境安全、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环境监测能够及时、准确地掌握环境质量状况,为环境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环境治理技术对于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具有直接作用,是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的关键环节。1.3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我国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取得了显著进展。在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治理、土壤修复等领域,一系列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涌现,为我国环境质量的改善提供了有力支持。环境监测技术方面,遥感技术、在线监测技术、生物传感器技术等得到了广泛应用,提高了环境监测的时效性和准确性。同时环境监测网络不断完善,逐步实现全国范围内环境质量的实时监控。环境治理技术方面,生物降解、高级氧化、膜分离等技术取得了重要突破,为污染物的去除和资源化利用提供了有效途径。污染场地修复、生态恢复等工程技术在实践中的应用也日益成熟。展望未来,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将呈现以下发展趋势:(1)智能化:借助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实现环境监测与治理的智能化、信息化;(2)绿色化:发展低碳、环保的治理技术,减少治理过程中对环境的二次污染;(3)综合化:注重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实现环境监测与治理的多元化、一体化;(4)精准化:提高环境监测与治理的针对性、有效性,实现精准施策。第2章环境监测技术基础2.1监测技术概述环境监测技术是评估和控制环境质量的关键手段,主要包括对大气、水体、土壤等环境介质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的监测。本章主要介绍环境监测的基本概念、目的和任务,以及监测技术在我国环境管理中的重要性。2.1.1环境监测基本概念环境监测是指对环境质量进行系统、连续的观测、测量和评价的过程,以掌握环境质量现状和发展趋势,为环境管理、决策和治理提供科学依据。2.1.2环境监测目的与任务环境监测的目的在于:评估环境质量现状,发觉环境问题,预测环境发展趋势,为环境保护和治理提供依据。环境监测的主要任务包括:制定监测计划,选择合适的监测方法,进行现场采样与实验室分析,以及数据整理与分析。2.2监测方法与设备环境监测方法与设备的选择直接关系到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本节主要介绍常用的环境监测方法及相应的监测设备。2.2.1监测方法环境监测方法主要包括现场监测和实验室分析两种。现场监测主要包括自动监测和手动监测;实验室分析主要包括样品预处理、分析测试和数据处理等环节。2.2.2监测设备环境监测设备包括采样设备、分析仪器和数据处理设备等。常见的监测设备有:大气自动监测站、水质自动监测站、便携式气体分析仪、土壤采样器等。2.3监测数据处理与分析环境监测数据是评估环境质量、制定环境政策和治理措施的重要依据。本节主要介绍监测数据处理与分析的方法和步骤。2.3.1数据处理监测数据处理主要包括数据审核、数据统计和数据上报等环节。数据审核要求对监测数据进行完整性、准确性和可靠性的检查;数据统计主要包括对监测数据进行汇总、计算和制表等;数据上报则要求按照规定格式和时间要求,将监测数据报送相关部门。2.3.2数据分析监测数据分析主要包括对监测数据的趋势分析、空间分析和评价分析等。趋势分析旨在掌握环境质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空间分析关注环境质量在不同地区的分布特征;评价分析则依据相关标准和规范,对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为环境治理提供依据。第3章污染物采样与监测3.1采样技术与方法3.1.1采样基本要求采样是环境监测与治理的首要环节,直接关系到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在进行采样时,应遵循以下基本要求:(1)明确采样目的和对象;(2)选择合适的采样方法;(3)保证采样工具和设备的清洁、无菌;(4)严格按照采样操作规程进行;(5)保证样品的代表性和完整性;(6)及时运送和保存样品,防止污染和变质。3.1.2采样方法常见的污染物采样方法包括以下几种:(1)直接采样:包括气体采样、液体采样和固体采样;(2)过滤采样:适用于颗粒物、微生物等污染物的采样;(3)吸附采样:利用活性炭、分子筛等吸附剂对污染物进行吸附;(4)富集采样:通过化学反应或物理方法对污染物进行富集;(5)连续自动采样:适用于长时间、大范围的污染物监测。3.2污染物监测原理3.2.1监测方法分类污染物监测方法主要分为化学分析法和物理分析法。化学分析法包括光谱分析法、色谱分析法、电化学分析法等;物理分析法包括光学法、声学法、热学法等。3.2.2监测原理污染物监测原理如下:(1)化学分析法:通过化学反应或物理作用,将污染物转化为可检测的信号,从而实现定量或定性分析;(2)物理分析法:利用污染物与检测器之间的物理作用,如吸收、散射、发射等,实现对污染物的检测。3.3典型污染物监测技术3.3.1大气污染物监测技术大气污染物监测技术包括:(1)颗粒物监测:采用激光散射法、β射线法等方法;(2)气态污染物监测:采用气体分析仪、红外吸收光谱法等方法;(3)挥发性有机物(VOCs)监测:采用活性炭吸附热脱附气相色谱法等方法;(4)重金属监测: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等方法。3.3.2水污染物监测技术水污染物监测技术包括:(1)水质常规指标监测:采用离子色谱法、分光光度法等方法;(2)有机污染物监测: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等方法;(3)重金属及有毒有害物质监测:采用原子荧光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等方法;(4)生物毒性监测:采用发光细菌法、鱼类毒性试验等方法。3.3.3土壤污染物监测技术土壤污染物监测技术包括:(1)重金属监测: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等方法;(2)有机污染物监测:采用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等方法;(3)土壤质量监测:采用土壤化学性质分析、土壤物理学性质测定等方法。第4章空气质量监测4.1空气质量指标体系空气质量指标体系是评估环境空气质量的重要依据。本节主要介绍我国现行的空气质量指标体系,包括污染物指标、评价方法及标准。4.1.1污染物指标污染物指标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颗粒物(PM):包括PM10(可吸入颗粒物)和PM2.5(细颗粒物)。(2)二氧化硫(SO2):来源于燃煤、石油加工、金属冶炼等行业。(3)氮氧化物(NOx):主要包括一氧化氮(NO)和二氧化氮(NO2),来源于机动车尾气、工业排放等。(4)碳氢化合物(HC):主要包括挥发性有机物(VOCs)和非甲烷总烃(NMHC),来源于石油化工、溶剂使用等行业。(5)一氧化碳(CO):主要来源于机动车尾气、燃料不完全燃烧等。(6)臭氧(O3):地面臭氧主要是由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在阳光下反应的。4.1.2评价方法空气质量评价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单项污染物浓度评价:以单个污染物浓度为基础,评价空气质量。(2)空气质量指数(AQI)评价:综合多个污染物浓度,计算得出空气质量指数,评价空气质量。(3)综合污染指数评价:将多个污染物浓度加权求和,评价空气质量。4.1.3空气质量标准我国现行的空气质量标准主要包括《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和《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2002)。4.2空气质量监测设备空气质量监测设备是进行空气质量监测的关键。本节主要介绍空气质量监测设备的基本原理、类型及功能要求。4.2.1基本原理空气质量监测设备主要通过采样、预处理、检测和数据处理等环节,实现对空气中污染物浓度的监测。4.2.2设备类型空气质量监测设备可分为以下几类:(1)便携式空气质量监测设备:适用于现场快速监测。(2)固定式空气质量监测站:适用于长期、自动监测。(3)车载式空气质量监测设备:适用于移动监测。4.2.3功能要求空气质量监测设备应满足以下功能要求:(1)准确性:监测结果应具有较高的准确度。(2)稳定性:设备在长期运行过程中,功能应保持稳定。(3)响应时间:设备应具有较快的响应速度。(4)抗干扰能力:设备应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以保证监测结果的可靠性。4.3空气质量监测案例分析本节通过具体案例分析,介绍空气质量监测在实际环境治理中的应用。4.3.1案例一:城市空气质量监测某城市建立了一套完善的空气质量监测网络,包括固定式空气质量监测站和便携式空气质量监测设备。通过对监测数据的分析,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限行、减排等,有效改善了空气质量。4.3.2案例二:工业区域空气质量监测在某工业区域,企业排放的污染物导致周边空气质量恶化。通过布设固定式空气质量监测站和车载式空气质量监测设备,实时监测污染物浓度,部门对企业进行监管,督促企业整改,降低了污染物排放,改善了区域空气质量。4.3.3案例三:室内空气质量监测针对某公共场所室内空气质量问题,采用便携式空气质量监测设备进行监测。根据监测结果,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通风换气、空气净化等,提高了室内空气质量,保障了公众健康。第5章水质监测5.1水质指标与标准5.1.1水质指标水质指标是评价水体质量的重要参数,主要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指标。物理指标主要包括水温、色度、浊度等;化学指标包括pH值、溶解氧、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总氮、总磷等;生物指标包括藻类、浮游动物、底栖动物等。5.1.2水质标准我国现行的水质标准主要包括《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地下水质量标准》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等。水质标准根据水域功能和保护目标,将水质分为多个等级,并对各类指标进行限定。5.2水质监测技术5.2.1采样技术(1)采样点布设:根据监测目的、水域特征和污染源分布,合理布设采样点。(2)采样方法:采用瞬时采样、定时采样、自动在线监测等方法,保证采样具有代表性和准确性。(3)采样容器及保存:选用合适的采样容器,严格遵守采样容器清洗、消毒和样品保存要求。5.2.2分析技术(1)实验室分析:采用常规分析、仪器分析和分子生物学等方法,对水样中的污染物进行定量定性分析。(2)现场快速监测:利用便携式仪器,对水质指标进行快速检测。5.3水质监测数据处理与分析5.3.1数据处理(1)数据审核:对监测数据进行准确性、可靠性、完整性的审核,保证数据质量。(2)数据统计:运用统计学方法,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包括均值、方差、标准差等。(3)数据归档:将审核后的监测数据整理归档,便于查询和管理。5.3.2分析方法(1)单因子评价法:根据单一水质指标评价水体质量。(2)综合评价法:综合考虑多个水质指标,对水体质量进行综合评价。(3)趋势分析:分析水质指标的变化趋势,预测水体质量的发展态势。(4)污染源解析:结合污染源调查,分析污染物来源及贡献率。第6章土壤污染监测6.1土壤污染概述土壤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护人类生活和自然环境的稳定具有的作用。但是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壤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本节主要介绍土壤污染的概念、来源、危害及其分类。6.1.1土壤污染概念土壤污染是指土壤中有害物质含量超过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对土壤生态环境、植物生长、动物和人类健康造成危害的现象。6.1.2土壤污染来源土壤污染来源主要包括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城市生活污染和交通污染等。6.1.3土壤污染危害土壤污染会导致土壤质量下降、农作物产量降低、品质变差,甚至对人体健康造成直接或间接的危害。6.1.4土壤污染分类根据污染物性质,土壤污染可分为有机污染、无机污染、重金属污染和复合污染等。6.2土壤污染监测方法土壤污染监测是了解和掌握土壤污染状况的重要手段,对土壤污染治理和修复具有重要意义。本节主要介绍常用的土壤污染监测方法。6.2.1采样方法土壤采样是土壤污染监测的基础,采样方法包括随机采样、分层采样、网格采样等。6.2.2检测方法(1)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2)原子吸收光谱法(AAS)(3)原子荧光光谱法(AFS)(4)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5)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6)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6.3土壤污染监测案例分析以下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土壤污染监测的具体应用。6.3.1案例一:某化工厂周边土壤污染监测监测方法:采用随机采样法进行土壤样品采集,利用AAS和ICPMS对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进行检测。结果分析:监测结果显示,化工厂周边土壤存在明显的重金属污染,其中以镉、铅、铬等元素含量超标最为严重。6.3.2案例二:某农业区土壤农药残留监测监测方法:采用分层采样法进行土壤样品采集,利用ELISA和GCMS对土壤中的农药残留进行检测。结果分析:监测结果表明,农业区土壤存在有机磷农药和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但含量均未超过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6.3.3案例三:某城市公园土壤有机污染监测监测方法:采用网格采样法进行土壤样品采集,利用HPLC和GCMS对土壤中的多环芳烃和石油烃进行检测。结果分析:监测结果显示,城市公园土壤存在一定程度的有机污染,多环芳烃和石油烃含量在部分区域超过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第7章噪声与振动监测7.1噪声与振动监测基础7.1.1噪声与振动的概念噪声是指不期望的声音,对人们的工作、生活及身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振动是指物体围绕平衡位置所作的往复运动,可分为自由振动和强制振动。7.1.2噪声与振动的来源噪声与振动的来源广泛,包括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建筑施工、社会生活等多个方面。7.1.3噪声与振动的危害噪声与振动可对人体造成听力损害、心理影响、生理影响等,同时影响工作效率和睡眠质量。7.1.4噪声与振动监测的目的了解噪声与振动的现状,评价其对环境及人体健康的影响,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7.2噪声与振动监测设备7.2.1噪声监测设备噪声监测设备包括声级计、噪声分析仪、声学传感器等。7.2.2振动监测设备振动监测设备包括振动传感器、振动测试仪、数据采集器等。7.2.3设备的校准与维护保证监测设备的准确性,对设备进行定期校准、维护和检查。7.3噪声与振动监测案例分析7.3.1工业企业噪声监测对某钢铁企业进行噪声监测,分析噪声源、传播途径和影响范围,提出相应的降噪措施。7.3.2城市轨道交通振动监测对某城市地铁线路进行振动监测,评估振动对周边居民的影响,为振动治理提供依据。7.3.3建筑工地噪声与振动监测对某建筑工地进行噪声与振动监测,分析施工过程中噪声与振动的变化规律,提出针对性的防治措施。7.3.4社会生活噪声监测对某居民区进行社会生活噪声监测,了解噪声污染状况,为部门制定噪声污染防治政策提供参考。通过以上案例分析,为噪声与振动监测提供实际操作经验和参考依据,以提高环境监测与治理工作的效果。第8章环境治理技术8.1污染治理技术概述本节主要介绍污染治理技术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发展趋势。污染治理技术是指采用物理、化学、生物等方法,对环境污染进行有效控制和修复的技术。通过了解各类污染治理技术的原理及特点,为环境治理提供科学依据。8.2水污染治理技术8.2.1水污染治理技术概述本节介绍水污染治理技术的基本原理、方法及其应用范围。水污染治理技术主要包括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及其组合技术。8.2.2物理法物理法主要包括沉淀、过滤、吸附等,适用于去除水中的悬浮物、浊度、色度等污染物。8.2.3化学法化学法主要包括混凝、氧化、还原等,适用于去除水中的有机物、重金属离子等污染物。8.2.4生物法生物法主要包括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人工湿地等,适用于去除水中的有机物、氮、磷等污染物。8.2.5组合技术组合技术是指将物理、化学、生物等多种治理技术进行优化组合,以提高水污染治理效果。8.3空气污染治理技术8.3.1空气污染治理技术概述本节介绍空气污染治理技术的基本原理、方法及其应用范围。空气污染治理技术主要包括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及其组合技术。8.3.2物理法物理法主要包括过滤、洗涤、静电等,适用于去除空气中的颗粒物、气溶胶等污染物。8.3.3化学法化学法主要包括催化氧化、吸收、吸附等,适用于去除空气中的有害气体、挥发性有机物等污染物。8.3.4生物法生物法主要包括生物过滤、生物洗涤、生物滴滤等,适用于去除空气中的有机物、恶臭等污染物。8.3.5组合技术组合技术是指将物理、化学、生物等多种治理技术进行优化组合,以提高空气污染治理效果。8.3.6燃烧法燃烧法主要用于处理有机废气,通过高温燃烧使有机物转化为无害物质。8.3.7冷冻法冷冻法主要用于去除空气中的湿度、有机物等污染物,适用于高湿度、低浓度有机废气处理。8.3.8膜分离法膜分离法通过半透膜将空气中的污染物与洁净空气分离,适用于精细化工、半导体等行业。第9章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9.1固体废物分类与特性9.1.1固体废物分类固体废物按照来源、性质、危害程度等因素可分为以下几类:(1)工业固体废物;(2)城市生活固体废物;(3)农业固体废物;(4)医疗废物;(5)危险废物;(6)放射性废物。9.1.2固体废物特性固体废物的特性包括物理特性、化学特性、生物特性等,具体如下:(1)物理特性:密度、粒度、形状、颜色、硬度等;(2)化学特性:成分、pH值、有害成分含量等;(3)生物特性:有机物含量、病原体含量、生物降解功能等。9.2固体废物处理技术9.2.1减量化处理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