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估工作手册_第1页
环境影响评估工作手册_第2页
环境影响评估工作手册_第3页
环境影响评估工作手册_第4页
环境影响评估工作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环境影响评估工作手册TOC\o"1-2"\h\u5605第1章前言与概述 4113731.1环境影响评估背景 4114271.2工作手册目的与意义 456361.3环境影响评估流程 415237第2章环境影响评估法律法规体系 517992.1国家环境影响评估法律法规 534892.1.1环境影响评价法 599562.1.2环境保护法 5231902.1.3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 5279052.1.4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编制指南 5269872.2地方环境影响评估法律法规 5257532.2.1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影响评价条例或办法 5162522.2.2地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 6124112.3相关国际公约与协定 6255232.3.1《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6219812.3.2《生物多样性公约》 6165412.3.3《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 6201222.3.4其他相关国际公约与协定 617436第3章评估范围与程序 698793.1项目类型与评估范围 645573.1.1项目类型分类 6177063.1.2评估范围确定 613563.2环境影响评估程序 7191093.2.1环评前期准备 7276563.2.2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因子筛选 7275273.2.3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7231073.2.4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7158333.2.5环境保护措施及可行性论证 7239113.2.6环评结论与建议 7211813.3环评文件编制与审批流程 776593.3.1环评文件编制 713453.3.2环评文件审批 721837第4章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 8289104.1环境影响因素识别 8248164.1.1生态系统影响识别 8219324.1.2水环境影响识别 8166094.1.3大气环境影响识别 871564.1.4土壤环境影响识别 825134.1.5噪声与振动影响识别 88734.1.6社会影响识别 8193944.2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方法 859604.2.1定量评价方法 8151604.2.2定性评价方法 880184.2.3综合评价方法 963904.3环境影响评价标准 9146264.3.1国家及地方标准 9298314.3.2行业标准 9258664.3.3国际标准与规范 920834.3.4生态保护红线与环境保护目标 9273624.3.5公众参与 98371第5章生态影响评估 9241945.1生态系统类型与特点 9232975.1.1生态系统类型 922235.1.2生态系统特点 918775.2生态影响识别与评价方法 10247705.2.1生态影响识别 10202395.2.2评价方法 10256945.3生态保护措施与补偿方案 10215025.3.1生态保护措施 10178945.3.2生态补偿方案 1032645第6章水环境影响评估 11285656.1水环境现状调查与分析 11101876.1.1调查范围与方法 1121506.1.2水文水资源调查 1190986.1.3水质现状调查 11207846.1.4生态状况调查 11269386.2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191156.2.1预测方法与模型 11319126.2.2水文情势影响预测 11271076.2.3水质影响预测 11179806.2.4生态环境影响预测 11239356.3水环境保护措施 1224296.3.1水环境保护目标 1231056.3.2污染防治措施 1273086.3.3水资源保护措施 12239896.3.4生态保护与修复措施 1220659第7章空气环境影响评估 12274537.1空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12154227.1.1监测方案制定 12137697.1.2监测数据收集与分析 12225787.1.3环境空气质量评价 1214887.2空气污染物排放预测与评价 12144917.2.1预测方法选择 12160567.2.2预测参数确定 1373157.2.3预测结果分析 1339307.3空气环境保护措施 13151487.3.1污染源控制措施 13285957.3.2末端治理措施 1373847.3.3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 1374687.3.4风险防范措施 133349第8章声环境影响评估 1346408.1声环境现状监测与评价 13200598.1.1监测方法 1367898.1.2监测内容 13304348.1.3评价标准 1433338.1.4评价方法 14184278.2声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4299948.2.1预测方法 1443148.2.2预测内容 14234888.2.3评价标准 14189728.2.4评价方法 14222828.3声环境保护措施 1463178.3.1源头控制 1423518.3.2传播途径控制 1429028.3.3敏感目标保护 14281758.3.4管理与监测 157624第9章社会影响评估 1532289.1社会影响识别与分析 15299729.1.1社会影响识别 15204839.1.2社会影响分析 15104029.2社会影响评价方法 15120829.2.1经济效益分析 16174509.2.2成本效益分析 16157419.2.3社会满意度评价 16210579.2.4社会风险评价 16218689.3社会补偿措施与公众参与 16318599.3.1经济补偿 16222669.3.2社会福利补偿 16299529.3.3环境补偿 16319499.3.4文化遗产保护 1616312第10章环境保护措施与监测计划 171028710.1环境保护措施概述 172318310.1.1预防污染措施 171685010.1.2减少污染措施 17302810.1.3治理污染措施 173215810.1.4生态保护措施 17287510.2环境监测计划与实施 1754910.2.1环境监测计划 17923810.2.2环境监测实施 171444010.3环境保护设施运行与维护 17881610.3.1环境保护设施运行 182843510.3.2环境保护设施维护 18第1章前言与概述1.1环境影响评估背景环境影响评估(EnvironmentalImpactAssessment,简称EIA)作为一项预防性环境管理措施,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随后,该制度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和推广。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引入环境影响评估制度,经过多年的实践与发展,现已成为环境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环境影响评估旨在评估建设项目在施工、运行及拆除过程中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以减轻或消除负面影响,实现可持续发展。1.2工作手册目的与意义本工作手册旨在为环境影响评估从业人员提供一套系统、全面且具有操作性的指导文件,以便更好地开展环境影响评估工作。手册主要包括环境影响评估的基本理论、方法、技术及管理等方面的内容,旨在:(1)提高从业人员对环境影响评估的认识,明确评估的目标、任务和要求;(2)规范环境影响评估的工作程序,保证评估的科学性、公正性和有效性;(3)提供评估过程中所需的技术支持,提高评估报告的质量;(4)促进环境影响评估制度的实施,为我国环境保护事业做出贡献。1.3环境影响评估流程环境影响评估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项目立项阶段:项目单位在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需组织开展环境影响评估工作,并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2)环境影响评估文件审查阶段:环保部门对项目单位提交的环境影响报告书进行审查,提出审查意见。(3)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阶段:环保部门根据审查意见,对环境影响报告书进行审批。(4)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实施阶段:项目单位按照审批通过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实施环境保护措施。(5)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阶段:项目竣工后,环保部门对环境保护设施进行验收。(6)环境保护设施运行监管阶段:项目运行过程中,环保部门对环境保护设施运行情况进行监管,保证环境保护措施得到有效实施。(7)环境影响后评价阶段:项目运行一定时期后,对环境影响进行后评价,以便及时发觉问题,调整环境保护措施。第2章环境影响评估法律法规体系2.1国家环境影响评估法律法规2.1.1环境影响评价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是我国环境影响评估的基础性法律,明确了环境影响评价的定义、原则、程序、管理和监督等方面的规定。该法规定了建设项目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未经环境影响评价的建设项目不得批准建设和投入生产。2.1.2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是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法,规定了环境保护的原则、制度、责任等方面的内容。该法明确了环境影响评估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的重要地位,为环境影响评估提供了法律依据。2.1.3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为明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分类管理,国家环境保护部门制定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对建设项目按照环境影响程度进行分类,实行差异化管理。2.1.4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编制指南为指导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编制工作,国家环境保护部门制定了相关指南,明确了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内容、格式、编制要求等。2.2地方环境影响评估法律法规2.2.1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影响评价条例或办法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国家环境影响评价法律法规,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应的环境影响评价条例或办法,进一步明确了地方环境影响评价的管理要求和程序。2.2.2地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地方环境保护部门根据国家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结合本地实际,制定了相应的地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3相关国际公约与协定2.3.1《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是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法律文件,我国作为公约的缔约方,需履行相关国际义务,将气候变化因素纳入环境影响评估工作。2.3.2《生物多样性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旨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我国作为公约的缔约方,需在环境影响评估中充分考虑生物多样性保护。2.3.3《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旨在推动全球荒漠化防治,我国在环境影响评估工作中需关注荒漠化防治的相关要求。2.3.4其他相关国际公约与协定我国还参加了其他涉及环境影响评估的国际公约与协定,如《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世界遗产公约》等。在开展环境影响评估工作时,需遵循这些国际公约与协定的规定。第3章评估范围与程序3.1项目类型与评估范围3.1.1项目类型分类根据我国环境影响评价相关规定,项目类型可分为以下几类:工业类、基础设施类、农业类、旅游类、城市建设和开发类等。各类项目应根据其特点及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确定相应的评估范围。3.1.2评估范围确定评估范围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空间范围:以项目所在地为中心,结合项目影响范围、周边环境敏感区域等因素,合理确定评价范围。(2)时间范围:评估时间范围应包括项目建设期、运营期及项目结束后可能产生的影响期。(3)环境影响要素:根据项目特点,识别和筛选可能受影响的环境要素,如大气、水、土壤、生态、声学、社会经济等。3.2环境影响评估程序3.2.1环评前期准备收集项目相关资料,包括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工程设计文件等,明确项目类型、规模、工艺流程等。3.2.2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因子筛选分析项目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筛选评价因子,保证评价因子的全面性和针对性。3.2.3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对评价范围内的环境现状进行调查,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环境、生态环境等,并进行评价。3.2.4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根据项目特点及评价因子,采用适当的方法预测项目对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并进行评价。3.2.5环境保护措施及可行性论证针对预测的环境影响,提出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并进行可行性论证。3.2.6环评结论与建议3.3环评文件编制与审批流程3.3.1环评文件编制根据环评程序,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内容包括:项目概述、环境现状、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环境保护措施等。3.3.2环评文件审批将编制完成的环评文件提交给有权审批的环境保护部门进行审批。审批流程包括:(1)形式审查:审查环评文件是否符合规定格式和要求。(2)技术审查:审查环评文件的内容是否完整、准确、合理。(3)审批决定:环境保护部门根据审查结果,作出审批决定,并出具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意见。(4)公告:将审批决定进行公告,接受社会监督。第4章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4.1环境影响因素识别4.1.1生态系统影响识别本节主要分析项目对生态系统的潜在影响,包括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等方面。识别项目可能导致的各种生态影响,如物种多样性减少、生态系统失衡、生物栖息地破坏等。4.1.2水环境影响识别分析项目对地表水、地下水、水生态系统等方面的影响,包括水质、水量、水文周期等方面。识别可能导致的水污染、水资源短缺、水生态系统破坏等问题。4.1.3大气环境影响识别本节主要分析项目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包括空气质量、气候、气象等方面。识别可能导致的大气污染、温室气体排放、气候变化等问题。4.1.4土壤环境影响识别分析项目对土壤环境的影响,包括土壤质量、土壤侵蚀、土壤污染等方面。识别可能导致的问题有土壤质量下降、土壤污染、土地退化等。4.1.5噪声与振动影响识别本节主要分析项目对周边环境及居民生活产生的噪声与振动影响。识别可能导致的问题有噪声污染、振动危害、生活品质下降等。4.1.6社会影响识别分析项目对周边社区、社会经济、人口、文化等方面的影响。识别可能导致的问题有社会矛盾、经济利益分配不均、文化遗产破坏等。4.2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方法4.2.1定量评价方法介绍定量评价方法,如数学模型、统计模型、模拟模型等,对项目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预测和评价。4.2.2定性评价方法介绍定性评价方法,如专家咨询、类比分析、SWOT分析等,对项目环境影响的潜在性和严重性进行评估。4.2.3综合评价方法结合定量与定性评价方法,对项目环境影响进行全面评估。本节将介绍一些综合评价方法,如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等。4.3环境影响评价标准4.3.1国家及地方标准介绍我国及项目所在地相关的环境影响评价标准,包括大气、水、土壤、噪声等方面的标准。4.3.2行业标准分析项目所属行业的特定环境影响评价标准,以保证项目符合行业要求。4.3.3国际标准与规范针对可能涉及的国际合作和跨国项目,介绍相关的国际环境影响评价标准与规范。4.3.4生态保护红线与环境保护目标阐述生态保护红线和环境保护目标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作用,以保证项目在合规范围内进行。4.3.5公众参与介绍公众参与在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的重要性,包括公众意见征询、信息公开、公众参与评价等方面。第5章生态影响评估5.1生态系统类型与特点5.1.1生态系统类型生态系统按照生物群落类型、地理分布及功能特征可分为多种类型,如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等。在进行生态影响评估时,应充分识别项目所在区域的生态系统类型及其特点。5.1.2生态系统特点(1)生物多样性:不同生态系统具有不同的生物多样性特点,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2)功能特征:各类生态系统在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等方面具有各自的功能特征。(3)稳定性:生态系统稳定性表现为抗干扰能力和恢复能力,不同生态系统在这方面的表现各异。5.2生态影响识别与评价方法5.2.1生态影响识别(1)直接影响:项目对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直接影响,如生物栖息地破坏、生物多样性降低等。(2)间接影响:项目对生态系统产生的一系列连锁反应,如气候变化、水文循环改变等。(3)累积影响:项目与其他影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生态系统发生长期、累积性变化。5.2.2评价方法(1)生态影响预测:基于现有数据和模型,预测项目实施后生态系统的变化趋势。(2)生态风险评估:评估项目对生态系统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及其概率和程度。(3)生态功能评价:评价项目对生态系统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等功能的影响。5.3生态保护措施与补偿方案5.3.1生态保护措施(1)生物多样性保护:保护关键物种、珍稀濒危物种及其栖息地,维持生态系统完整性。(2)生态修复:针对受损生态系统,采取人工干预措施,促进生态系统恢复和重建。(3)生态隔离:在项目周边设置生态缓冲带,降低项目对周边生态系统的影响。5.3.2生态补偿方案(1)补偿目标:明确生态补偿的目标和范围,保证补偿措施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2)补偿标准:结合生态系统价值评估,制定合理的生态补偿标准。(3)补偿措施:实施生态修复、生态保护、生态建设等措施,以实现生态补偿目标。第6章水环境影响评估6.1水环境现状调查与分析6.1.1调查范围与方法详细调查评估区域内的水环境现状,包括河流、湖泊、水库、地下水等。采用现场勘查、资料收集、数据分析等方法,保证调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6.1.2水文水资源调查分析评估区域内水文水资源状况,包括降水、蒸发、径流等水文要素,以及地表水、地下水资源量及分布特征。6.1.3水质现状调查对评估区域内水质进行监测,分析各项水质指标,如pH值、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磷、总氮等,了解水质状况及污染源分布。6.1.4生态状况调查调查评估区域内水生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及生态系统状况,分析生物群落结构、物种多样性、生态位宽度等指标。6.2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6.2.1预测方法与模型根据建设项目特点及所在区域水环境特征,选择合适的水环境影响预测方法与模型,如数学模型、物理模型等。6.2.2水文情势影响预测分析建设项目对水文情势的影响,包括径流过程、洪水过程、枯水过程等,预测水文情势变化趋势。6.2.3水质影响预测预测建设项目对水质的潜在影响,包括污染源强、污染物输移扩散、水质指标变化等,分析可能引发的水质问题。6.2.4生态环境影响预测评估建设项目对水生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及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预测生态风险及生态损害程度。6.3水环境保护措施6.3.1水环境保护目标明确水环境保护目标,包括水质、水量、生态等方面,保证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水环境质量得到有效保护。6.3.2污染防治措施制定针对污染源、污染物传输途径和受纳水体的污染防治措施,包括污水处理、固废处置、生态修复等。6.3.3水资源保护措施提出水资源保护措施,如优化水资源配置、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保障生态用水等。6.3.4生态保护与修复措施制定生态保护与修复措施,包括生态缓冲带建设、湿地保护与恢复、水生生物栖息地改善等,以降低建设项目对水生态环境的影响。第7章空气环境影响评估7.1空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7.1.1监测方案制定根据项目特点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制定合理的空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方案。明确监测因子、监测频次、监测点位及监测方法。7.1.2监测数据收集与分析按照监测方案开展空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收集监测数据。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质量控制,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7.1.3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和监测数据,对监测区域内空气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分析空气污染物浓度分布特征,评估空气质量达标情况。7.2空气污染物排放预测与评价7.2.1预测方法选择根据项目排放源特性和预测需求,选择合适的空气污染物排放预测方法。常见预测方法包括高斯扩散模型、烟团模型等。7.2.2预测参数确定收集并分析项目排放源相关参数,如排放浓度、排放高度、排放速率等。结合气象数据、地形地貌等因素,确定预测参数。7.2.3预测结果分析根据预测方法及参数,对项目排放的空气污染物进行预测。分析污染物浓度分布、影响范围和程度,评估对周边环境的影响。7.3空气环境保护措施7.3.1污染源控制措施针对项目排放源,制定合理的污染源控制措施,包括但不限于提高污染治理设施效率、优化生产过程、提高清洁生产水平等。7.3.2末端治理措施根据项目特点,选择合适的末端治理技术,如脱硫、脱硝、除尘等。保证污染物排放达到国家和地方排放标准。7.3.3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制定项目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明确监测因子、监测频次、监测方法等。加强项目运行期间的环境监管,保证环境保护措施的有效实施。7.3.4风险防范措施针对可能的环境风险,制定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如建立应急预案、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处理能力等,降低环境风险的发生概率。第8章声环境影响评估8.1声环境现状监测与评价8.1.1监测方法本章节主要介绍声环境现状监测的方法,包括地面监测、移动监测和远程监测等。通过这些方法对建设项目所在区域的声环境进行监测,为后续评价提供基础数据。8.1.2监测内容监测内容包括:噪声源识别、噪声级测定、噪声特性分析、噪声影响范围等。同时需关注敏感目标(如居民区、学校、医院等)的声环境状况。8.1.3评价标准根据国家和地方相关法规、标准,对监测数据进行评价,包括噪声限值、声环境质量标准和噪声影响评价标准等。8.1.4评价方法采用声环境质量指数(SEI)、噪声影响指数(NII)等方法对声环境现状进行评价,分析现有声环境问题及其成因。8.2声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8.2.1预测方法本节介绍声环境影响预测的方法,包括类比分析法、模式预测法、经验公式法等。根据建设项目特点及所在区域声环境状况,选择合适的预测方法。8.2.2预测内容预测内容包括:建设项目实施后,噪声源强、噪声传播途径、噪声影响范围和敏感目标受影响程度等。8.2.3评价标准依据国家和地方相关法规、标准,对预测结果进行评价,判断声环境影响是否满足限值要求。8.2.4评价方法结合现状评价和预测结果,分析建设项目对声环境的影响程度,识别主要声环境问题,为制定保护措施提供依据。8.3声环境保护措施8.3.1源头控制从建设项目规划、设计阶段入手,优化布局、选用低噪声设备、提高施工工艺等,降低噪声源强。8.3.2传播途径控制通过设置声屏障、绿化隔离带、吸声材料等措施,减少噪声传播过程中的影响。8.3.3敏感目标保护针对敏感目标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如设置隔声窗、搬迁敏感建筑物等,降低噪声影响。8.3.4管理与监测建立健全声环境管理体系,加强建设项目施工期和运营期的声环境监测,保证声环境保护措施的有效实施。第9章社会影响评估9.1社会影响识别与分析本章主要针对环境影响评估中的社会影响进行识别与分析。社会影响识别是指对项目可能影响范围内的社会经济环境、文化遗产、公众健康与生活质量等方面进行全面调查和梳理。社会影响分析则是对识别出的影响进行定量或定性评估,以确定其程度和范围。9.1.1社会影响识别社会影响识别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社会经济环境:分析项目对当地经济发展、就业、产业结构、收入水平等方面的影响。(2)文化遗产:评估项目对文物古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村落等文化遗产的影响。(3)公众健康:分析项目对居民健康状况、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设施等方面的影响。(4)生活质量:评估项目对居民生活品质、教育、休闲娱乐、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影响。9.1.2社会影响分析社会影响分析主要包括以下方法:(1)定性分析:通过专家咨询、访谈、座谈会等形式,收集各方意见,对项目的社会影响进行定性描述。(2)定量分析:运用统计方法,对项目影响范围内的社会经济数据进行处理,以量化项目的社会影响。(3)对比分析:比较项目实施前后的变化,评估项目对当地社会的影响程度。9.2社会影响评价方法社会影响评价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9.2.1经济效益分析经济效益分析是通过评估项目对当地经济发展、就业、税收等方面的贡献,来衡量项目的社会价值。9.2.2成本效益分析成本效益分析是在经济效益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考虑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综合评估项目的净社会效益。9.2.3社会满意度评价社会满意度评价是通过调查了解居民对项目实施效果的满意程度,以评估项目的社会影响。9.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