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8课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学案_第1页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8课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学案_第2页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8课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学案_第3页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8课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学案_第4页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8课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学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6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学习目标】1.概述孙中山为中国的民主共和而斗争的主要史实:创立资产阶级革命政党、领导辛亥革命、颁布《临时约法》、捍卫民主共和的斗争、促成国共合作。2.评价其在二十世纪中国社会巨变中的历史作用。【学习重难点】感受孙中山百折不饶追寻救国之路的探索精神、开天辟地的革命勇气和坚持民主共和的坚定立场。【学习过程】一、新课导入“觉醒”的含义是什么?革命的性质是什么?“亚洲觉醒”有何必然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自主学习(一)孙中山的思想转变1.从“医____”到“医_____”弃医从政、图谋救国______年出生在_________省_______县一个_________家庭,名____,字________。在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上学,接受_______________教育走上革命道路的原因:_________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刺激;给_______上书,提出主张___________________,没有得到答复。2.由______到革命的转变,认识到______道路在中国行不通,走上______道路。二、创立资产阶级革命政党1.1894年________的成立,是第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团体。宗旨是___________,纲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905年以_______会和________会为基础在________创立____________,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政党。背景:民族危机加深;革命的进一步发展需要建立统一的政党政治纲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及____________主义。3.三民主义的评价:积极性:是较完整的__________________纲领。表达了________在政治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局限性:没有明确反对___________,没有彻底的_____革命纲领。决定了资产阶级革命不可能彻底完成____________的革命任务。意义:使中国的民主革命运动进入一个新阶段。三、领导辛亥革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1.准备:(1)思想上:与_________为首的_______派进行论战。(2)军事上:策划、组织和发动一系列武装起义,但因缺乏_____基础和条件不成熟而失败。2.过程概况:武昌起义:______年10月10日民国成立:时间:______年1月1日__南京临时政府的性质:资产阶级革命政府,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国民国第一任___________,组建临时政府,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___________共和国。(1)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_________________制度被推翻。(2)1912年3月,颁布《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性质的成文宪法,它的基本精神是按照西方资产阶级“___________”原则,在中国建立一个实行_____制和__________制的资产阶级共和国。(3)结果:1912年4月1日孙中山宣布辞职,将临时大总统职务让给________,共和制度名存实亡。3.意义:(1)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____反_____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2)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________________制度,建立了__________制度。四、为捍卫民主共和而斗争1.1913年,“_________”。起因:袁世凯派人刺杀_________;“_____大借款”。结果:因力量对比悬殊和革命力量分散而失败。2.1915年,_______运动。起因:袁世凯复辟_____制,与日本签订“___________”,出卖国家利益。结果: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3.1917年,第一次_______运动起因:段祺瑞拒绝恢复《__________》和________。结果:遭到_____、______军阀的排挤而失败。4.1920年,第二次______运动起因:为了恢复《临时约法》和国会。结果:因军阀________在广州发动叛乱而失败。五、促成国共合作1.背景:(1)捍卫共和斗争的屡屡失败。(2)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启发。(3)中国共产党的真诚帮助。2.实现:1924年1月在广州召开的中国_______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接受中共反帝反封建的政治主张,确定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三大政策”,重新解释_______________,发展为________________,奠定了__________的政治基础。3.孙中山北上(1)背景:第二次_____战争爆发,冯玉祥发动_______政变,电邀孙中山北上主持大计。(2)概况:孙中山抱病北上,1925年___月____日在北京逝世。4.评价:孙中山先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民国,实现了20世纪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巨变,是20世纪中国历史上三位世纪巨人之一。一生致力于中国民主革命,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和振兴,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是一位站在时代潮流前列的伟人。六、合作探究问题一:从历史地位、失败原因、历史教训散方面分析、评价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1.辛亥革命的历史地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辛亥革命的历史教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问题二:为实现国共合作孙中山做了哪些努力?结果如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七、巩固练习1.孙中山于1905年在日本东京成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它由下列团体组成()①兴中会②华兴会③光复会④日知会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2.1912年,孙中山自豪地说,这是“我国有史以来所未有之局面,吾民破天荒之创举也。”这里“变局”和“创举”是指()A.辛亥革命的爆发B.清王朝的推翻C.中华民国的成立D.《临时约法》的颁布3.下列孙中山有关民族主义的主张,在今天仍具现实意义的是()①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②(中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③驱除鞑虏,光复我民族的国家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A.①②③B.②④C.①②D.②③4.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实现了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因为这次革命()A.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B.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C.给予了人民充分的民主和自由权利D.结束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殖民统治5.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创立的中华民国,在政治体制方面效仿的西方国家是()A.美国B.英国C.俄国D.德国6.1912年3月孙中山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民主要求,主要体现在约法()A.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B.以法律形式否定了独裁专制的君权C.赋予国民以自由权利D.实行议会制和责任内阁制7.下列民国初期的重要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护国运动②“二次革命”③袁世凯称帝④宋教仁遇制A.①②③④B.④②③①C.③①④②D.②④①③8.辛亥革命后,孙中山进行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其核心目标是()A.反对袁世凯独裁复辟帝制B.反对段祺瑞的独裁统治C.传播民族、科学思想D.维护共和体制和《临时约法》9.孙中山接受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最主要体现在()A.同意改组国民党B.同意以“党内合作”方式与共产党合作C.召开国民党“一大”D.重新解释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10.阅读材料回答:材料一:我们革命的目标,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这三种有一样做不到,也不是我们的本意。达到了这三样目的之后,我们的中国当成为至完美的国家。——孙中山《民报》创刊演说材料二:……宣言如下:一、所有中国前此与各国缔结之条约,皆继续有效。……三、所有外人之既得权利,一体保护——《同盟会革命方略••对外宣言》材料三:我同盟会所主张者,有三民主义:一民族主义,二民权主义,三民生主义。今民族民权以达目的,惟民生问题尚待解决。——孙中山《在国民党成立大会上的演说》材料四:(一)民族主义:有两方面之含义: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二)民权主义,详言之,则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三)民生主义:不外二者:一曰平均地权,二曰节制资本。——《国民党一大宣言》(1)根据材料一,孙中山所谓的“三样目的”,概括地说要达到什么目标?所谓“至完美的国家”又是什么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析材料二、三,你认为“今民族、民权已达到目的”的说法对吗?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孙中山因何未能建立“至完美”的国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从材料四反映出的孙中山的主张,有哪些新的发展?其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国父”的英文为PaterPatriae,来自拉丁文国父也就是国家之父,指为缔造国家做出重大贡献的领导人。孙中山和华盛顿都被本国人民尊为“国父”,两人都为维护民主共和制度进行了不懈努力。(1)资产阶级革命后,两国政体确立的原则是什么?立国的法律依据各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孙中山和华盛顿为维护本国的民主制度分别作了哪些努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