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真题(带答案)_第1页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真题(带答案)_第2页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真题(带答案)_第3页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真题(带答案)_第4页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真题(带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真题

单选题1、核酸检测采样时使用的“采样拭子”,其顶端是如图所示的植绒拭子,安全、无毒。有一种植绒方式是:植绒机产生数万伏的高压静电,通过电子转移让喷头中的绒毛带上负电荷,然后在被植绒物体表面喷涂上胶粘剂,移动喷头靠近被植绒物体,绒毛在高压静电作用下从喷头中飞升到被植绒物体表面,呈垂直状植在涂有胶粘剂的物体表面。上述植绒过程中蕴含了许多科学知识,下列描述不合理的是(

)A.喷头中的绒毛带上负电荷,是由于绒毛得到了电子B.以移动的喷头为参照物,被植绒物体是运动的C.绒毛能在高压静电作用下运动,是由于能量可以创生D.绒毛从喷头中飞升到被植绒物体表面,是由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答案:CA.物质的原子整体不显电性,物体对外不显电性,当物体带上多余的电荷,对外显负电,所以绒毛带上负电荷是得到了电子,故A不符合题意;B.喷头在移动时,靠近被植绒物体,即被植绒物体相对喷头有位置变化,是运动的,故B不符合题意;C.绒毛在高压静电作用下从喷头飞升到被植绒物体的过程是,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过程。据能量守恒定律,能量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由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不能凭空消失,也不能凭空产生,故C符合题意;D.绒毛能从喷头中飞升到被植绒物体表面,是由于绒毛受到力的作用,而这个力的作用,让绒毛改变了运动状态,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2、甲、乙、丙三个轻质小球用绝缘细线悬挂,相互作用情况如图所示。如果丙带正电,则甲()A.一定带正电B.一定带负电C.一定不带电D.可能带正电答案:B如果丙带正电,图中乙、丙相互吸引,根据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可知,乙可能带负电或不带电,图中甲、乙相互排斥,说明甲、乙一定带同种电荷,则乙带负电,则甲一定也带负电,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3、如图,气球与头发摩擦,头发会随着气球飘起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气球与头发摩擦创造了电荷B.气球因摩擦带电而成为导体C.气球若带负电荷,则头发带正电荷D.气球与头发因带同种电荷而互相吸引答案:CA.气球与头发摩擦,使电荷发生了转移而不是创造了电荷,故A错误;B.电子从头发上转移到气球上,而气球得到电子后仍然为绝缘体,故B错误;C.气球若带负电荷,则电子从头发上转移到气球上,即头发失去电子,故头发带正电荷,故C正确;D.气球与头发因带异种电荷而相互吸引,故D错误。故选C。4、与头发摩擦过的塑料尺能“吸”起纸屑,下列现象中“吸”的物理原理与其相同的是(

)A.饮料通过吸管被“吸”进嘴里B.两块光滑的玻璃粘上水后会“吸”在一起C.干手搓开的新塑料袋“吸”在手上D.行驶的汽车窗帘被“吸”出窗外答案:CA.题中与头发摩擦过的塑料直尺能“吸”起纸屑,是用摩擦的方法使塑料直尺带电,利用的是摩擦起电的原理;饮料通过吸管被吸进嘴里,原因为嘴把吸管里的空气吸进嘴里,吸管里的大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饮料被压进嘴里,利用的是大气压的原理,与题中原理不相同,故A不符合题意;B.两块光滑的玻璃粘水以后,水分子与玻璃分子之间的间距较小,二者之间引力大于斥力,从而使两块玻璃因水的存在“吸”在一起,利用的分子间存在引力的原理,与题中原理不相同,故B不符合题意;C.干手搓开新塑料袋时,由于摩擦使塑料袋带电,因此新塑料袋会“吸”在手上,利用的是摩擦起电的原理,与题中原理相同,故C符合题意;D.行驶的汽车窗帘被“吸”出窗外,是由于行驶的汽车窗外的空气流动速度比汽车内空气流动速度大,此时汽车窗外的气体压强小于汽车内的气体压强,窗帘在车内气体的压力作用下被“吸”出窗外,利用的是流体压强,与题中原理不相同,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5、如图所示,开关S闭合时,灯泡L1与L2组成并联电路的是(

)A.B.C.D.答案:DA.图中,当开关S闭合后,电流依次从电源正极流经L2和L1,最后回到电源负极,所以灯L1与L2串联,故A不符合题意;B.图中,当开关S闭合后,导线与灯L2并联,灯L2短路不能工作,故B不符合题意;C.图中,当开关S闭合后,电流依次从电源正极流经L1和L2,最后回到电源负极,所以灯泡L1与L2串联,故C不符合题意;D.图中,当开关S闭合后,灯L1与L2并联,电流表A1测量干路电流,电流表A2测量通过灯L2的电流,故D符合题意。故选D。6、我校采用的智能门禁管理系统,寄宿生向班主任申请出校后,班主任通过手机内的APP授权通过相当于闭合开关S1,学生到达校门口时只要再刷一下校园卡相当于闭合开关S2,此时电机启动打开门禁就可出校,而有时学生因紧急情况未申请但有家长来接时,只需门卫用管理卡刷一下相当于闭合S3就能启动电机打开门禁出校,能模拟这一功能的电路是(

)A.B.C.D.答案:B由题可知,有两种不同的方式可以使电路接通,使电动机工作,所以应该有两条并联的支路中设置开关来控制电路,其中一条支路是由门卫单独控制,应该有一个开关;另一条支路由班主任和学生共同控制,应该有两个开关,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7、给某型号电烤箱设定好工作时间和温度,即闭合定时开关S1和温控开关S2,再闭合启动开关S,电烤箱开始工作。当达到了设定的工作时间或温度时,定时开关S1或温控开关S2断开,电烤箱就停止工作。下列电路符合要求的是(

)A.B.C.D.答案:A由题意,当启动开关S、定时开关S1或温控开关S2断开时,电烤箱就停止工作,因此启动开关S、定时开关S1或温控开关S2为串联,故A符合题意,故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8、有关电和磁的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动机工作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B.摩擦起电的实质是创造了电荷C.通电导体的周围真实存在磁感线D.同名磁极相排斥,异名磁极相吸引答案:DA.电动机的工作原理是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的作用,所以电动机工作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故A错误;B.摩擦起电的实质并不是是创造了电荷,而是电荷发生了转移,束缚电子弱的失去电子,束缚电子能力强的得到电子,这样就发生了电荷的转移,故B错误;C.磁感线是为了形象描述磁场而人为引入的,实际上磁感线并不存在,故C错误;D.根据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可知,同名磁极相排斥,异名磁极相吸引,故D正确。故选D。多选题9、如图所示,三个电路中,当闭合开关S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图中,电流表的示数为通过三盏灯的电流之和B.乙图中,电流表的示数为通过三盏的电流之和C.乙图中,电流表的示数为通过灯L1的电流D.丙图中,电流表的示数为通过三盏灯的电流之和答案:ACA.甲图中,三盏灯泡并联,电流表在干路上,示数为通过三盏的电流之和,故A正确;BC.乙图中,三盏灯泡并联,电流表串联在

L1的支路上,电流表的示数为通过灯L1的电流,故B错误,C正确;D.丙图中,三盏灯泡并联,电流表在灯L1和

L3并联后的干路上,则电流表的示数为通过灯

L1和L3电流之和,故D错误。故选AC。10、利用图示装置可比较酒精和碎纸热值的大小,实验中要用到两种科学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下列实验中也用到这两种研究方法的是()A.探究不同物质吸热升温的现象B.研究动滑轮的机械效率C.探究重力势能与哪些因素有关D.探究串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答案:ACA.探究不同物质吸热升温的现象,物质吸热升温现象与多个因素有关,实验中不能直接观察出升温的多少,用温度计示数变化转化出来,采用了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故A符合题意;B.研究动滑轮的机械效率,没有用到“转换法”,故B不符合题意;C.探究重力势能与多个因素有关有关,实验中无法直接看出重力势能的大小,采用了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故C符合题意;D.探究串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通过电流表直接测量电流大小,没有用到“转换法”,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C。11、下列现象中,属于摩擦起电的是()A.在干燥的天气里,衣服表面容易吸附灰尘B.用塑料梳子梳干燥的头发,越梳越蓬松C.吸尘器能够把地上的碎纸屑吸起来D.打扫房间时用干绸布擦穿衣镜,发现擦过的镜面很容易粘上细小绒毛答案:ABDA.在干燥的天气里,衣服表面因为摩擦而带电,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所以容易吸附灰尘,故A符合题意;B.用塑料梳子梳干燥的头发,因为摩擦干燥的头发带同种电荷,根据电荷间的作用规律得,头发带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所以越梳越蓬松,故B符合题意;C.吸尘器能够把地上的碎纸屑吸起来,利用了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与摩擦起电无关,故C不符合题意;D.打扫房间时用干绸布擦穿衣镜,镜子因为摩擦而带电,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所以镜面很容易粘上细小绒毛,故D符合题意。故选ABD。填空题12、如图所示的电路中,A,B,C,D是四个接线柱,若用导线将A和B连起来,再用另一条导线将CD连起来,则灯L1和L2的连接方式是_________;若用导线将AC连起来,灯L1和L2的连接方式是_________;若用导线将AC连起来,再用另一条导线将AD连起来,则灯_________会亮起来。答案:

并联

串联

L1[1]读图可知,用导线将A、B连接,再将C、D连接,电流有两条路径,则灯L1和L2的连接方式是并联。[2]读图可知,用导线将A、C连接时,电流只有一条路径,依次经过两只灯泡,则灯L1和L2的连接方式是串联。[3]用导线将AC连起来,再用另一条导线将AD连起来后,由电路图可知,电路为L1的基本电路,灯泡L2被短路,因此灯泡L1发光,L2不发光。13、如图甲所示,课外小组同学们将铜片和锌片插入橙子中,就制成了一个水果电池。观察到电压表指针发生了偏转,如图乙所示。由此可知:水果电池实现的是___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__能,在此电路中水果扮演的角色是__________;锌片是橙子电池的__________极。为提高水果电池的输出电压,可以把若干个水果电池__________(选填“串联”或“并联”)起来。答案:

化学能

电源

串联[1]

[2]如图所示,水果电池工作时,化学能减小,电能增加,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3]在此过程中,水果电池提供电能,故相当鱼电源。[4]锌片与电压表负接线柱相连,铜片与电压表的正接线柱相连,电流从铜出发,经过电压表,回到锌片负极。[5]根据串联分压,电池串起来时,总电压变大,并联时,水果电池的电压不变。14、如图所示,已知电流表A1的示数为1.8A,电流表A2的示数为1.2A,电流表A3的示数为1.6A,这时通过灯L2的电流为________A,通过灯L4的电流为________A。答案:

1.8

0.4[1]由图甲知道,灯L1、L2与电流表A1串联接入电路,已知电流表A1的示数为1.8A,由于串联电路电流处处相等,则通过L2的电流为1.8A。[2]由图乙知道,开关闭合后,两灯并联连接;电流表A3测量干路的电流,电流表A2测量通过灯L3的电流;则已知干路电流I=1.6A通过灯L3的电流是I3=1.2A则通过灯L4的电流是I4=I-I3=1.6A-1.2A=0.4A综合题15、阅读《“超级显微镜”——中国散裂中子源》,回答下面各题。“超级显微镜”——中国散裂中子源有很多未解之谜,答案或许就在眼前,但想找到那个答案,首先得能“看见”。举个例子,“为什么手机电池用着用着就不耐用了?”这个问题提出来很简单,答案也就在电池里,但想真正去探究原因、找到解决方案却是一件困难重重的事情。假如,有那么一台“超级显微镜”,能实时监测手机电池,在纳米级别“亲眼看看”电池充放电过程到底有什么变化,那答案就显而易见了。那么人们怎么看见微观世界呢?1932年,查德威克发现了中子,人们认识到原子核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构成。由于中子不带电、具有磁矩、穿透性强,能分辨轻元素、同位素和近邻元素,具有非破坏性,这些特性使得中子散射成为研究物质结构和动力学性质的理想探针之一,是多学科研究中探测物质微观结构和原子运动的强有力手段。当中子入射到物体上时,与它的原子核或磁矩发生相互作用,产生散射。通过测量散射的中子能量的变化,可以研究在原子、分子尺度上各种物质的微观结构和运动规律,了解原子和分子的位置及其运动状态。这种研究手段就叫中子散射技术。做一个较为形象的比喻,假设面前有一张看不见的网,我们不断地扔出很多小的玻璃弹珠,弹珠有的穿网而过,有的则打在网上,弹向不同的方向。如果把这些弹珠的运动轨迹记录下来,就能大致推测出网的形状;如果弹珠发得够多、够密、够强,就能把这张网精确地描绘出来,甚至推断其材质。科学家要进行中子散射的研究,要用中子做探针,去开展各种各样的研究,就必须有一个适当的中子源,而散裂中子源就是一个大量制造中子的“工厂”。2018年8月,位于广东省东莞市的中国散裂中子源通过了验收,为中国物质科学、生命科学、资源环境、新能源等方面的基础研究和高新技术研发提供了强有力的平台。人们利用散裂中子源来给航空发动机和高铁轮的部件做“体检”,检测它们的安全性;模拟深海环境,摸清可燃冰在压力释放过程中的内部变化找到合适的开采条件;观察离子电池充放电几百次后的变化,以研发出容量更大、充电更快、更安全的电池……。中国散裂中子源的运行,让中国科学家摆脱了束缚,去探索曾经需要依赖别人的“眼睛”才能看见的未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