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6古代诗歌阅读学案_第1页
2025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6古代诗歌阅读学案_第2页
2025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6古代诗歌阅读学案_第3页
2025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6古代诗歌阅读学案_第4页
2025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6古代诗歌阅读学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37-专题六古代诗歌阅读•考情纵览•卷别作者及作品题型、题量分值体裁考查角度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情感看法比较鉴赏2024卷Ⅰ陆龟蒙《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客观题1主观题13+6唐诗√√√卷Ⅱ王安石《读史》宋诗√√√√卷Ⅲ陆游《苦笋》宋诗√√√2024卷Ⅰ陈与义《题许道宁画》宋诗√√√√卷Ⅱ杜荀鹤《投长沙裴侍郎》唐诗√√卷Ⅲ刘禹锡《插田歌(节选)》唐诗√√√√√2024卷Ⅰ李贺《野歌》唐诗√√√√卷Ⅱ陆游《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宋诗√√√卷Ⅲ王建《精卫词》唐诗√√√√√•分析预料•1.诗歌选材。全国卷古代诗歌鉴赏题在选材上始终以唐宋诗为主。在作家作品的选择上,呈现出“冷”“热”兼顾的态势。“热”是指学生所熟知的闻名诗人,如王安石、陆游、陈与义、刘禹锡、李贺。而“冷”一方面指历朝历代“各领风骚”的“一时之英”,如陆龟蒙、杜荀鹤、王建;另一方面“冷”也指“热”作家的“冷”作品。所以备考时应当全面复习,不要只针对某些作家做押注式复习。2.题型考点。近三年全国卷古代诗歌题型始终是一道选择题和一道简答题,考查内容基本涵盖了古代诗歌阅读的主要考点: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内容和观点看法,有时会涉及和要求背诵的诗歌名篇的比较。选择题难度不大,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四个备选项的表述相当于给诗歌的解读供应了突破口,考生可以借助备选项大致了解诗歌的内容和思想情感,为后边的主观题解答做了铺垫。3.读懂诗歌。古代诗歌阅读题,读懂诗歌,是第一步。近三年的古代诗歌阅读题明显地体现了这点,尤其是近三年高考选择题考查的基本内容就是对诗句的理解,所以读懂诗歌是鉴赏评价诗歌的前提。主观题的解答往往也是基于对诗歌内容的充分理解把握而进行的,单纯地套用答题模板很难拿到关键的得分点。•读文指导•1.抓显性信息(1)标题标题,是诗歌内容和形式等信息的重要载体,是解读诗歌的第一把钥匙。标题常蕴含以下信息:①提示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务;②交代写作缘由或目的,暗含情感;③奠定作品的感情基调;④表明诗歌的题材;⑤示意诗歌的表达技巧。(2)注释注释,包含了诗歌的重要信息,肯定要细致审读。通过注释挖掘诗中的隐含信息,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诗歌的内涵。注释的内容有:①供应写作背景,示意主旨;②介绍作者,示意思想感情、写作风格;③说明重点词语,示意诗意内涵或典故含意;④链接他人评价,示意艺术特色或思想内容。2.抓隐性信息(1)诗句“变”点诗歌语言往往会是经过“变形”处理的语言,这些“变形”的地方也是理解诗歌的难点。对于一些依据常理难以说明的诗句,须要从以下角度去推断是否做了“变形”,从而理顺诗句内容把握诗歌情感主旨:①留意省略成分;②留意语序倒装;③留意词类活用;④留意互文见义。(2)诗歌“情”点①意象(意象群)承载情感;②名词(地名、物名)关联情感;③动词锁定举止,联想情感;④形容词锁定情感看法;⑤副词锁定情感程度;⑥诗眼锁定情感基调。技法一预识设误障碍,完胜诗歌选择题【图解技法】障碍类型诗歌错误示例错误分析1.错解词语意思沙丘城下寄杜甫李白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

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

鲁酒不行醉,齐歌空复情。

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第六句中“空复情”的意思是满满的思念之情“空”的意思是徒劳的、白白的2.错解诗句意思三、四句用“古树”象征着诗人和杜甫的友情像古树一样长青三、四句只是写生活环境,句子理解有误3.艺术手法辨析错误池上早秋①白居易荷芰绿参差,新秋水满池。早凉生北槛,残照下东篱。露饱蝉声懒,风干②柳意衰。过潘二十岁③,何必更愁悲。[注]①公元前825年(唐宝历元年),白居易出任苏州刺史;次年作本诗,诗人36岁因病去职,与刘禹锡结伴归洛阳。②风干:柳树经秋,风吹叶落,暗指自己年迈体衰。③潘安32岁鬓生白发,“过潘二十岁”,应是52岁知天命的年龄颈联写了蝉、柳这两种对秋敏感的物象,运用了动静结合的写法,以衬托秋天的寂寥“运用了动静结合的写法”错,应是虚实相生、虚实结合。本联表面是写蝉、柳,实际暗寓诗人数十年人世的沧桑之感,实中有虚、虚中有实4.思想感情分析错误尾联的“何必更愁悲”跟刘禹锡《秋词》中的“我言秋日胜春朝”,在格调上颇为相像“在格调上颇为相像”错,本诗悲凉甚至悲苦,“何必”又添无奈;而刘禹锡的《秋词》则一反前人悲秋的伤感格调,赞颂秋天的美妙,两者极为不同5.忽视注释致误诗歌前六句写景,在结尾抒发了对中唐衰败的惋惜之情,堪称写景诗的典范之作忽视了注释中的“因病去职”“风干”,错解了作者的感情。诗人抒发的是“人生的黄昏将至,命运无法预料,内心忧苦”之情6.形象特点(或景物气氛)概括不当拟咏怀二十七首(其十八)庾信[注]寻思万户侯,中夜突然愁。琴声遍屋里,书卷满床头。虽言梦蝴蝶,定自非庄周。残月如初月,新秋似旧秋。露泣连珠下,萤飘碎火流。乐天乃知命,何时能不忧?[注]庾信:南北朝时期诗人,辅佐梁元帝,出访西魏被扣留,西魏灭梁后被迫仕魏,后北周取代西魏又仕北周,本诗为仕周时期所作诗作前半篇写中夜操琴、书卷满床的情景,后半篇写白露明月、萤火飘流的秋色,构成清爽光明的意境意境特点“清爽光明”概括不当,应为“凄清孤寂”7.典故分析错误“虽言”两句运用庄周梦蝶的典故,说自己犹如那个可以齐物我、齐是非、在轻飘飘的达观世界中自适其志的庄周一样,梦为蝴蝶、忘怀自身,就可以摆脱时刻相随的愁思“虽言”两句运用庄周梦蝶的典故,“虽言”“定自”两个虚词是重点,虽然梦为蝴蝶、忘怀自身,就可以摆脱时刻相随的愁思,无奈自己肯定不是那个可以齐物我、齐是非、在轻飘飘的达观世界中自适其志的庄周。通过反用典故,表明“愁”之无可消释8.主旨意图理解偏差“残月”两句由“中夜”暗渡而来,表达出时间消逝而诗人却不能回国辅政尽忠的无限惆怅之情“不能回国辅政尽忠”无中生有,此时梁已被灭;这里表达的是时间消逝而诗人却年年如故的悲伤之情9.语言风格表述不当常将诗歌的语言风格(特点)界定错误,比如将“清爽明快”错设为“沉郁委婉”等【对点训练】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寒雨中偶赋二首(其一)陆游鬓毛萧飒齿根浮,徂岁翩翩肯暂留?穷巷多泥谁问疾,空阶滴雨又经秋。自营可笑夸三窟,善守宁须筑百楼[注]?但使胸中机事尽,一樽随处送悠悠。[注]百楼:指古代远眺敌情的高台。三国时公孙瓒筑起百楼进行防卫,却被袁绍攻破。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的第一句作者描述自己年老体衰的现状:白发已经稀疏,齿根起先浮动。B.“穷巷多泥谁问疾”一句感叹自己身患疾病,但是由于所住的地方泥泞难行,无人前来探望。C.“空阶滴雨又经秋”一句作者用空阶滴雨的景象渲染了空旷宽阔的氛围,增加了人生的感伤。D.既想营一己之私,又自夸能以狡兔三窟来避祸,作者觉得这样做特别可笑。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南乡子陆游早岁入皇州,尊酒相逢尽胜流。三十年来真一梦,堪愁,客路萧萧两鬓秋。蓬峤偶重游,不待人嘲我自羞。看镜倚楼俱已矣,扁舟,月笛烟蓑万事休。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头两句词写出了作者年轻时的胸襟志向和交游名人雅士的繁华热闹的生活情景。B.“三十年来真一梦”,三十年来像梦一样,一个“梦”字,写出了作者无尽的辛酸和对世事无常的不尽慨叹。C.“客路萧萧两鬓秋”,写出了作者他乡为官,为国事日夜操劳,以致两鬓发白的状况。D.故地重游,不待人嘲,自感惭愧,写出作者年老体衰、事业无成、愁苦不堪的形象。3.[2024·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读史王安石自古功名亦苦辛,行藏终欲付何人。当时黮闇犹承误①,末俗纷纭更乱真。糟粕所传非粹美②,丹青难写是精神。区区岂尽高贤意,独守千秋纸上尘。[注]①黮闇:蒙昧,糊涂。②糟粕:这里用来指代典籍,也作“糟魄”,《庄子·天道》:“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魄已夫。”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首诗从大处着眼,并非是针对某个详细的历史事务、历史人物而作。B.历代高人贤士一世奔忙,建立功业,但无法避开身后湮没无闻的可能。C.历史人物在其所处的时代已经难免被误会,在世俗的传言中更会失真。D.颈联的上下两句反复陈说,表明诗人的观点,堪称这首诗的警策之语。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玉楼春欧阳修别后不知君远近,触目凄凉多少闷。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沉①何处问。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故欹②单枕梦中寻,梦又不成灯又烬③。[注]①鱼沉:古人有鱼雁传书之说。鱼沉,谓无人传信。②欹:倚、依。③烬:火烧剩余之物,此处指灯芯。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在开头两句直抒胸臆,“触目凄凉多少闷”写出了无处不在的凄凉与郁闷。B.“渐行渐远渐无书”,三个“渐”字将思妇的想象意念从近处渐渐推向远处,仿佛去追寻爱人的踪迹。C.五、六句从听觉角度描写了风吹竹响之声,借以诉离怨别恨,尤其“敲”字极富神韵,动人心魄。D.本词笔调细腻委婉,语言高雅,情感奔放;境界哀怨缠绵,清疏蕴藉,雅俗兼备。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夜泊宁陵韩驹①汴水日驰三百里,扁舟东下更开帆。旦辞杞国风微北,夜泊宁陵月正南。老树挟霜鸣窣窣,寒花垂露落毶毶②。茫然不悟身何处,水色天光共蔚蓝。[注]①韩驹:宋朝诗人,因被指为苏氏之党而遭到贬谪,死于江西抚州。这首诗是作者被贬出都城赴江西任所时而作。②毶毶(sānsān):(毛发、枝条等)瘦长的样子。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诗首联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描写行舟情景,突出行船之快,极有气概。B.颔联分别交代了动身时及泊舟时的时间和地点,照应题目,对仗工整。C.颈联详细描写泊舟处的景象,视听结合,反衬了诗人轻松愉悦的心情。D.叠声词“窣窣”的运用,描摹了风穿老树的声音,以此突出环境的安静。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云安九日郑十八携酒陪诸公宴杜甫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旧摘人频异,轻香酒暂随。地偏初衣夹,山拥更登危。万国皆戎马,酣歌泪欲垂。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云安之地入秋后诸花已谢,唯有菊花独盛,以此入题,情致楚楚。B.“旧摘人频异”紧承上联写诗人见菊蕊盈枝,不禁联想到来此登高宴饮、赏菊插枝之人应多次变换,年年不同,今亦不同。C.“轻香酒暂随”写酒香随着酒樽在自己和邻座友人之间的转换亦随之轻轻飘去,可见诗人此时心情极为轻松愉悦。D.颈联二句写云安的气候、地理特点。时至重阳,人们才起先穿上无絮的夹衣;登高远望,山势陡峭险峻。【特殊提示】古代诗歌选择题围绕形象、语言、手法、情感等考纲规定的四大考点对诗歌进行分析鉴赏,有的选项是针对诗歌局部诗句出题,有的则是从整体内容出题,选项的表述内容解决了诗歌理解上的部分障碍,做题时可以先通读四个选项,对诗歌形成也许的相识。而选项的设错之处就在针对四大考点进行阐述的关键信息上,所以在阅读四个选项时,要明确选项的考查点是什么,标出相应的关键信息,再回到诗歌文本,结合详细诗句或整体内容,并联系标题、注释和写作背景,调动诗歌鉴赏相关学问进行推断。选出答案后还要比对四个选项,看选出的是否是最符合题干要求的那一项。技法二突破诗歌形象鉴赏分析题一、人物形象【图解技法】常见设问方式1.这首诗(词)塑造了一个怎样的抒情主子公形象?试加以分析。2.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具有怎样的特点?试加以概括(分析)。3.请简要概括(分析)诗(词)中诗人(作者)的形象特点答题步骤图解答题模板样式这首诗(词)生动形象地塑造了一个(群)……的形象。(步骤1)诗歌中……句写了……,表现了……;……句写了……,表现了……。(步骤2)作者通过塑造……,抒发(表现)了诗人(主子公)……的情感(看法、情操等)。(步骤3)【对点训练】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9分)钜鹿赠李少府高适李侯虽薄宦,时誉何籍籍。骏马常借人,黄金每留客。投壶①华馆静,纵酒凉风夕。即此遇神仙,吾欣知损益②。[注]①投壶:古代宴饮时的一种嬉戏。设投壶一个,宾主依次向壶中投矢,胜者罚负者饮酒。②损益:对自己有损或有益的挚友。《论语·季氏》载:“益者三友,损者三友。”(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中李少府的“薄宦”与其“时誉籍籍”形成对比,突出李少府的声名卓著。B.尾联中的“神仙”指李少府,诗人以此称之,包含着对李少府的欣赏和赞美之情。C.“吾欣知损益”一句化用前人名句,意思是通过李少府可以看到自身的优点和不足。D.全诗质朴的语言中蕴含着诗人的真挚情意,风格不同于其边塞诗的雄壮浑厚。*(2)请结合诗歌的中间两联,分析李少府的形象特点。(6分)二、事物形象【图解技法】常见设问方式1.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事物形象?(某联描写了某物的什么特点?)有何作用?2.这首诗中描写的事物有什么特征?请结合诗句详细分析。3.诗人塑造的事物形象有什么意义?请简要分析答题步骤图解答题模板样式这首诗(词)生动地塑造了……的形象。(步骤1)诗歌中的……句写了……,表现了……;……句写了……,表现了……。(步骤2)诗(词)人通过……物象,托物言志,抒发了诗(词)人……的情感。(步骤3)【对点训练】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9分)卜算子①朱敦儒旅雁向南飞,风雨群相失。饥渴辛勤两翅垂,独下寒汀立。鸥鹭苦难亲,矰缴②忧相逼。云海茫茫无处归,谁听哀鸣急![注]①靖康元年十一月,金兵强渡黄河,朱敦儒加入了流亡队伍,起先了他颠沛流离的逃难生活。本词作于此时。②矰缴:矰,一种用于射鸟的短箭;缴,系在短箭上的丝绳。(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该词采纳象征手法,以南飞失群的孤雁,来象征靖康之变中包括词人在内的广阔人民流离艰辛的状况。B.次句的“风雨”既指自然界的风雨,也借指如风雨般骤来的斗争。C.下片第一句,承接上句“寒汀立”,写旅雁独下寒汀后,未获得怜悯,有“鸥鹭难亲”之苦。D.失群的孤雁是古诗词中的常见意象,如李清照的“雁过也,正难过”。*(2)本词中的“旅雁”有怎样的特点?结合创作背景,试分析词人通过“旅雁”的形象,为我们呈现出一幅怎样的画面。(6分)3.[2024·全国卷Ⅲ]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9分)苦笋陆游藜藿盘中忽眼明①,骈头脱襁白玉婴。极知耿介种性别,苦节乃与生俱生。我见魏征殊媚妩②,约束儿童勿多取。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注]①藜藿:藜和藿。泛指粗劣的饭菜。②唐太宗曾说,别人认为魏征言行无礼,我却觉得他很妩媚。(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人看到盘中摆放的一对剥去外皮的竹笋,雪白鲜嫩,不禁眼前一亮。B.诗的三、四两句既是对苦笋的干脆描写,又有所引申,使苦笋人格化。C.诗人虽然宠爱苦笋,但终归吃起来口感苦涩,所以叮嘱不要过多取食。D.全诗以争论收尾,指出人才养成既须要发展空间,也要经受风雨磨炼。*(2)诗人由苦笋联想到了魏征,这二者有何相像之处?请简要分析。(6分)三、景物形象(意境、画面型)【图解技法】常见设问方式1.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2.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相关答题术语类型术语动活泼、热情、热闹静安静、幽静、安静、静谧、恬淡悲悲凉、孤寂、清冷、凄凉、萧瑟壮壮阔、壮美、高远、清远、雄浑美美丽、明丽、清爽、自然答题步骤图解答题模板样式这首诗(词)借……等意象,描绘了一幅……的图画,(步骤1)营造了一种……的氛围,(步骤2)从而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心情、心境)。(步骤3)【对点训练】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9分)送裴判官自贼中再归河阳幕府①岑参东郊未解围,忠义似君稀。误落胡尘里,能持汉节归。卷帘山对酒,上马雪沾衣。却向嫖姚②幕,翩翩去若飞。[注]①“安史之乱”期间,裴判官在洛阳落入叛军手中,出逃后,欲重归河阳幕府。②嫖姚:指汉代名将霍去病,曾任嫖姚校尉。(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诗从国难起笔,感慨局势艰危,而朝中却罕有忠义报国如裴判官之辈。B.“胡尘”借指叛军攻势猛烈,此处突出了裴判官落入敌军之手时的紧急形势。C.尾联描写传神,意在表达裴判官重获自由后与诗人宴饮时的喜悦之情。D.全诗洋溢着守节不移、忠义报国的沸腾热血,读来慷慨豪壮,感奋人心。*(2)本诗颈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这样写有什么用意?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技法三突破诗歌语言鉴赏题一、炼字、诗眼型【图解技法】常见设问方式1.诗中的某词用得好不好?为什么?2.某字历来为人所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3.诗中的“诗眼”是哪一字?为什么?答题步骤图解答题模板样式某字在诗中的意思是……,这里运用……手法,(步骤1,没有手法可以省略此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情景,(步骤2)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在结构上具有……的作用,具有……(生动形象、含蓄蕴藉、增加诗歌韵味或趣味等)的表达效果。(步骤3)【对点训练】1.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题目。(9分)满江红·金陵怀古[元]萨都剌六代繁华,春去也、更无消息。空怅望、山川形胜,已非畴昔①。王谢堂前双燕子,乌衣巷口曾相识。听夜深、孤独打孤城,春潮急。思往事,愁如织。怀故国,空陈迹。但荒烟衰草,乱鸦斜日。《玉树》歌残秋露冷,胭脂井坏寒螀②泣。到如今、惟有蒋山青,秦淮碧。[注]①畴昔:从前,往日。②寒螀:寒蝉。(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词上片起首写繁华的景象已消逝,定下了全词感伤的基调。B.“空怅望”两句写眼前山川已非当年,人事也已变迁。C.“思往事,愁如织。怀故国,空陈迹”四句直抒胸臆,用直白的语言表现了词人激越的心情。D.“《玉树》歌残”两句,化用陈后主的典故,表现了人事的改变无常。*(2)“听夜深、孤独打孤城,春潮急”中的“急”字好在哪里?请简要分析。(6分)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9分)春雪晚晴出西村范浚步屐寻春犯雪泥,村南村北鹁鸠啼。 堕梅残白犹明树,着柳暗黄初映堤。 风景快晴云擘絮,江天未暮日悬规。 最怜碧涨侵沙尾,更傍横桥一杖藜。(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句工于炼字,一个“犯”字从侧面写出道路难行,突出了诗人寻春之不易。B.颔联与“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样都蕴含着诗人对自然界新旧交替的感悟。C.颈联上句写天快放晴之时白云如絮,下句写天放晴后落日如规,极富画面感。D.尾联着眼于近景,用“最怜”二字直抒胸臆,表现了诗人对初春美景的宠爱之情。*(2)你认为这首诗中哪个词语能够统领全篇?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二、赏句型【图解技法】常见设问方式1.请赏析诗歌××联。2.××句在表达上很有特色,请做分析。3.××句历来为人所称道,请说说它好在哪里答题步骤图解答题模板样式本句是写……景(事、情、物、人)的……特点,(步骤1)运用……手法,(步骤2,没有手法可以省略此步)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诗人……的情怀(感情)。(步骤3)【对点训练】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9分)初发太城留别田父①范成大秋苗五月未入土,行人欲行心更苦。路逢田翁有好语,竞说宿来三尺雨。行人虽去亦伸眉,翁皆好住莫相思。流渠汤汤声满野,今年醉饱鸡豚社②。[注]①诗人题注“西蜀夏旱,未行前数日连得雨,父老云:‘今岁又熟矣!’”;太城,成都。②社,古代指土地神和祭祀土地神的地方、日子以及祭礼。(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二句写诗人将要远行,与田父离别难舍之情,也突出为秋苗未栽种而忧苦。B.第四句中的“竞”字,写出田翁们争着告知诗人昨晚下了一场大雨的喜悦。C.第五、六句写诗人兴奋的缘由:田翁不必再为收成愁虑,可以安心生活了。D.全诗以质朴无华的语言,充分表达了诗人对农事和农夫生活的深切关切之情。*(2)请赏析最终两句“流渠汤汤声满野,今年醉饱鸡豚社”的精妙之处。(6分)三、语言风格型【图解技法】常见设问方式1.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请简要分析。2.请谈谈这首诗的语言风格。3.××评价此诗“××××××”,请从语言风格的角度进行分析相关答题术语类型术语豪放型雄浑开阔、恢宏高远、浩瀚宽阔、博大新颖 、高旷壮阔、雄浑苍茫、宽阔深远清幽型清静幽远、安静恬淡、静谧美妙、淡雅闲适、含蓄深幽、空灵高远伤感型空蒙迷茫、冷落萧疏、孤寂冷清、迷离恍惚、凄清冷落、肃杀凄凉悲苦型苍凉悲壮、冷森幽僻、凄清凄寂、朦胧邈远欢快型生气勃勃、明净绚丽、清爽明快答题步骤图解答题模板样式本诗(词)在语言运用上具有……的特色。(步骤1)诗中某句写出了……。(步骤2)诗人运用这样的语言抒发了……的情感。(步骤3)【对点训练】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9分)三堂东湖作韦庄满塘秋水碧泓澄,十亩菱花晚镜清。景动新桥横,岸铺芳草睡。蟾投夜魄当湖落,岳倒秋莲入浪生。何处最添诗客兴,黄昏烟雨乱蛙声。(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描绘了东湖碧绿澄澈的湖水和开放在湖面的十亩菱花,写景别具特色。B.颔联写横跨水上如彩虹的新桥和湖岸边芳草上静静睡着的水鸟,相互照应。C.颈联写了月亮在明净的湖中投下影子,湖边山峰的倒影如朵朵盛开的莲花。D.作者移步换景,将湖水、月光、芳草等景物次第绽开,构成了迷人的画卷。*(2)这首诗的语言风格有什么特色?请简要赏析。(6分)技法四突破鉴赏诗歌表达技巧题【必备学问】表达技巧是指诗人在塑造形象、营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实行的特殊方式。它的含义特别广泛,包括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构思立意技巧等。从高考命题角度和命题方式看,高考对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考查,主要包括推断技巧名称、分析技巧用法、比较技巧异同和评价技巧效果等。下面将高考常考的表达技巧以图表方式列出,以便考生对此有一个系统直观的理解。【图解技法】常见设问方式1.诗歌“××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描写方式)?请加以赏析。2.请赏析“××联”的艺术效果。3.“××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何妙处?请结合诗句赏析。4.“××句”历来为人所称道,请简要赏析。5.诗人在诗中(××联)是怎样表达情感的?请简要分析。6.这首诗(词)表现了诗(词)人的哪些情感?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全诗(词)简要分析。7.请从××手法运用的角度赏析全诗(××联)。8.有人评论此诗(词)“××××”,请结合详细的语句加以分析。9.请简要分析“××”一句在景物描写方面的特点审题要点定向1.题干中明确指出要求赏析诗歌的“手法、技巧、方式”等。2.题干要求赏析诗句的妙处。3.题干要求分析诗歌是如何抒情、写景或塑造形象的。4.题干明确指出从某一角度赏析诗歌。留意:假如针对的是诗歌的某一句,一般从修辞、表现手法、描写方式角度分析,假如针对的是全诗(词),则还须要把抒情方式和构思立意技巧考虑进去答题步骤图解说明:(1)若题干中已明确了所运用的表达技巧,“步骤一”可省略;(2)作答时“步骤二、步骤三”可以合并,也可以调换依次答题模板样式这首诗用了……的表现手法(艺术手法、修辞手法),(步骤1)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步骤2)从而突出了(作者)……的情感(心情、心境、效果)。(步骤3)【对点训练】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9分)青玉案·与朱景参会北岭①陆游西风挟雨声翻浪,恰洗尽、黄茅瘴。老惯人间齐得丧。千岩高卧,五湖归棹,替却凌烟像②。故人小驻平戎帐,白羽腰间气何壮。我老渔樵君将相。小槽红酒,晚香丹荔,记取蛮江上。[注]①宋绍兴二十九年(1159),陆游与时任县尉的朱景参情好甚笃,他们一同巡游北岭的时候写下了这首词。②凌烟像:唐太宗贞观十七年,建凌烟阁于长安,将开国文武功臣魏徵、尉迟恭等二十四人的肖像画于阁中,以资褒扬纪念。凌烟阁图像,被视为士人建功立业所获得的至高荣誉。(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头由自然界的风雨写起,“声翻浪”从听觉角度突出了风雨来势之猛烈。B.随着黄茅瘴气被秋风秋雨一网打尽,压抑在词人心头的愁绪也短暂得以消退。C.“老惯人间齐得丧”,是说自己历尽人间万事,已把得失荣辱看得超然平淡了。D.“千岩高卧”以下三句紧承上句而来,写词人看破了世俗名利,过起了隐居生活。*(2)词的下片是如何写友人朱景参的?寄予着词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2.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题目。(9分)有所思①沈约西征登陇首,东望不见家。关树抽紫叶,塞草发青芽。昆明②当欲满,葡萄应作花。流泪对汉使,因书寄狭斜③。[注]①有所思:属乐府古辞鼓吹曲。②昆明:长安旁边有昆明池,武帝时造成,春能积雪,使湖水满。③狭斜:长安的小街曲巷,代指家乡。(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陇首,表明抒情主子公身份是征戍之人,前两句写他远征在外,登山东望而领起全篇。B.三、四句承接“东望不见家”的“望”字,写出征夫眼中所见的边塞春景。C.从句法结构上看,中间两联已是对句,单从修辞的角度来说,已具五言律诗雏形。D.整首诗起承转合,章法严谨,情景相融,韵律和谐,是一首典型的羁旅相思之作。*(2)本诗中间两联除对仗外,写景也颇具特色,请简要分析。(6分)技法五突破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观点看法题【必备学问】诗歌题材常见情感咏史怀古诗①针对历史人物或事务,发表自己的看法。②缅怀前贤,表达仰慕或惋惜之情;类比古人,寄予伤感或哀思。③借论古之得失,托古讽今,忧国忧民托物言志诗①寄寓作者的志向志向,或实现个人志向,或报效国家。②寄寓高尚的节操,或表达明珠暗投与命途多舛的伤感,或抒发年华易逝与志向破灭的哀愁。③托物讽世,或忧国忧民,或感时伤世,或愤世嫉俗,或针砭时弊山水田园诗①归隐田园,钟情山水,酷爱自然。②描绘山川美景,表达对祖国河山的酷爱之情。③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现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德赠友送别诗①依依惜别的不舍与伤感。②离别后的思念与牵挂。③对友人的劝慰与勉励。④借送别友人表明自己的心志。⑤抒发对人生的感慨羁旅思乡诗①天际漂泊羁旅之愁,客居他乡的艰难,抒发漂泊无定的孤苦。②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之情。③表达人生感叹,流露年华易逝的苦闷。④抒发独居他乡、明珠暗投、报国无门的孤独孤独、幽怨愤慨之情边塞征战诗①保家卫国、建立功名的壮志豪情。②奋勇杀敌、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③对雄奇奇丽、奇异独特的边塞风光的赞颂。④征人思乡、闺妇盼归的两地情愁。⑤凄苦哀怨的怨战心情,深刻沉痛的反战思索。⑥对和平安静的生活、和谐友好的民族往来的憧憬爱情闺怨诗①夫妻之间相濡以沫的深厚感情。②孤苦幽寂的命运之悲(主要在宫怨诗中)。③思妇空闺中思念亲人、盼夫早归、渴望团聚的哀伤之情。④情梦难圆的缺憾与怅惘之情。⑤阴阳两隔的悼亡之痛即事感怀诗①忧国忧民。②反映离乱。③渴望建功立业。④仕途失意。⑤讴歌山河。(注:即事感怀,指的是诗人就某件事抒发自己的感慨,还有一类诗叫“即景感怀”,指诗人因所见景物而引起的某种感受的一类诗歌。不论是即事感怀还是即景感怀,都没有严格的题材界定,很多其他题材的作品,如赠友送别诗、羁旅思乡诗、边塞征战诗、山水田园诗等,都可能是即事感怀或即景感怀,一般把那些无法归入以上类别的由眼前之事或眼前之景而触发感慨的作品归入即事感怀或即景感怀之作。)留意:每首诗表达的情感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情感交杂在一起的集合体,它丰富多样却不会杂乱无章【图解技法】常见设问方式1.本诗第×联(句)寄予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这首诗蕴含着诗人丰富的情感,请简要概括。3.这首诗(××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是怎样表现的?4.本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改变?请做简要分析。5.试比较两首诗歌中的不怜悯感答题步骤图解答题模板样式……描写了……内容(情调),(步骤1)运用……技巧,(步骤2,没有技巧可以省略此步)抒发……的情感。(步骤3)【对点训练】1.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题目。(9分)春晴怀故园海棠二首(其二)杨万里竹边台榭水边亭,不要人随只独行。乍暖柳条无气力,淡晴花影不分明。一番过雨来幽径,多数新禽有喜声。只欠翠纱红映肉①,两年寒食负先生②。[注]①翠纱红映肉:语出苏轼诗《寓居定惠院之东,杂花满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贵也》中的“朱唇得酒晕生脸,翠袖卷纱红映肉”,形容海棠的淡红浅晕。②两句作者原注:“予去年正月离家之官,盖两年不见海棠矣!”(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既交代了巡游之地,又点明白以下数句均为巡游所看到的。一个“行”字,为全诗之眼,领起全诗。B.颔联描写了初春季节柳条娇弱,迎风起舞,妩媚多娇,盛开的花朵在阳光照射下倩影婆娑,朦胧惝恍的漂亮景色。C.颈联采纳动静结合的手法,上句侧重写静,下句侧重写动,以新鸟之声嘹亮悦耳来反衬小径的幽寂。D.尾联写作者宦游他乡,已两年不见故园漂亮的海棠,忆景生情,顿生感慨。*(2)诗中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9分)浯溪①庄崇节②元翁作颂鲁公书③,峭壁云烟万古垂。三绝堂边月浸碧,两峰亭下草生悲。英风义概有存者,流水高山谁会之。便使中原归赵璧,摩崖再勒中兴碑。[注]①浯溪:唐代诗人元结路过此溪,爱其胜异,命名“浯溪”(意为“唯吾独有”),浯溪由此得名。②庄崇节:南宋诗人。③元翁作颂鲁公书:元结作《大唐中兴颂》记述“安史之乱”,由唐代闻名书法家颜真卿(鲁公)书刻于摩崖之上。(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诗咏怀古迹,首、颔两联干脆描写自然风光与人文特色互为衬托的浯溪景观。B.“峭壁”句感叹崖壁高耸入云,同时抒发对元翁和鲁公作品的无限景仰。C.颔联详细描写亭台楼榭前的月色与衰草,也蕴含着欣赏者的主观感受。D.颈联运用典故“流水高山”与“谁”字组合,凸显出诗人难觅知音的惆怅。*(2)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其中寄寓着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6分)技法六比较、鉴赏两题型全突破一、课外与课外的比较在近几年的古代诗歌阅读题中,比较阅读因更能考查考生的思辨实力和比较分析实力而受到命题者的青睐。这类题型有利于引导考生采纳比较分析的方法进行归类学习。命题者往往选取两首或三首在主题、风格、题材、体裁、作者等某方面相同的诗歌进行命题。古代诗歌的比较阅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意象相同,感情相近,进行比较;②意象相同,感情不同,进行比较;③景物相同,境界不同,进行比较;④景物相同,感情不同,手法各异,进行比较;⑤感情相同,风格不同,进行比较。【对点训练】1.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词,完成题目。(9分)诉衷情晏殊东风杨柳欲青青,烟淡雨初晴。恼他香阁浓睡,撩乱有啼莺。眉叶细,舞腰轻,宿妆成。一春芳意,三月和风,牵系人情。玉楼春无名氏东风杨柳门前路,终归雕鞍留不住。柔情胜似岭头云,别泪多如花上雨。青楼画幕无重数,听得楼边车马去。若将眉黛染情深,且到丹青难画处。(1)下列对这两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诉衷情》中三、四两句,面对烂漫春光,主子公不是览景生欢,而是意趣索寞,情态异样,一个“恼”字,承上贯下,使词意陡生顿挫。B.《诉衷情》中“一春芳意”与“三月和风”为对偶句,同是“牵系人情”的景物。“牵系”既形象地表现了柳丝的特点,也与“眉叶细,舞腰轻”照应。C.《玉楼春》中三、四两句,情是泪的内源,泪是情的外现,一情一态,两个比方,对仗工整,且曲尽传神写照之妙。D.《玉楼春》最终两句中,变实为虚,将抽象的感情写成了可染可画的形象体,“丹青”既指图画,也喻忠贞不渝之情。*(2)两首词在开篇都写到“东风杨柳”,请分别简析其中“柳”的形象与人物形象的特点,以及“柳”的形象对人物形象的塑造起到的作用。(6分)二、课外与课内的比较课外与课内的古代诗歌比较阅读,一般是选择教材之外的一首诗歌,与教材中的某一首诗歌进行比较。当然这个比较的点肯定是考生熟识的意象、主旨、词语、手法等,其中对诗歌中相同意象的比较阅读最为常见。须要留意的是,有时选取的教材中的篇目不仅仅局限于诗歌,还包括古文名篇。既可能在主观题中出现,也可能在选择题中出现。【特殊提示】关于高考古代诗歌比较阅读题比较的是什么,怎样比较,有相当一部分考生总感到一头雾水。古代诗歌比较阅读的命题方式主要是比较异同,题目要求中有时给出比较的对象,有时不给。假如给出比较的对象,就按要求进行比较;假如不给,可以从诗歌的意象选取、意境特征、情感差别、手法运用、写景角度、语言风格等方面着眼分析。因此在复习备考中,考生要分清比较的对象,针对不同的要求实行不同的对策。【对点训练】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9分)九日使君席奉饯①卫中丞赴长水岑参节使横行西出师,鸣弓擐②甲羽林儿。台上霜风凌草木,军中杀气傍旌旗。预知汉将宣威日,正是胡尘欲灭时。为报使君多泛菊③,更将弦管醉东篱。[注]①奉饯:饯行。②擐:穿着。③泛菊:菊花酒。(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通过“横行”“鸣弓”“擐甲”等词语描绘了出征军队威猛雄壮的气概。B.在重阳节这一天,州郡长官设下宴席,为即将奔赴边关长水的卫中丞壮行。C.颈联借汉将击溃胡人,平定边塞的历史,表达此次出兵边塞必胜的信念。D.诗中以霜风吹凌草木渲染了出征前的悲壮气氛,有“风萧萧兮易水寒”之意。*(2)本诗与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都写到饮酒,请分析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6分)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9分)草书歌行(节选)李白吾师醉后倚绳床,须臾扫尽数千张。飘风骤雨惊飒飒,落花飞雪何茫茫。起来向壁不停手,一行数字大如斗。恍恍如闻神鬼惊,时时只见龙蛇走。左盘右蹙如惊电,状同楚汉相攻战。湖南七郡凡几家,家家屏障书题遍。(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诗题和诗句看,本诗属于古体诗中的歌行体,篇幅、声律、韵脚比较自由。B.本诗刻画了主子公酒后运笔挥洒时激情奔涌、痛快淋漓、狂放疾书的形象。C.诗中作者既写自己的观感,又描摹怀素书法的神韵,二者水乳交融。D.最终两句写虽然湖南七郡人口不多,但家家都有怀素题字,表明其造诣非凡。*(2)南宋诗论家刘克庄高度评价本诗,说:“自有草书以来,未有能形容此妙者。”但也有学者怀疑本诗非李白所作。请你从表现手法的角度,找出本诗(节选部分)与《蜀道难》的相同之处,以作为本诗确为李白所作的佐证。(6分)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9分)野菊李商隐苦竹园南椒坞边,微香冉冉泪涓涓。已悲节物同寒雁,忍委芳心与暮蝉。细路独来当此夕,清尊相伴省①他年。紫云②新苑移花处,不敢霜栽③近御筵。[注]①省:记,忆。②紫云:指代中书省。令狐楚曾对李商隐有知遇之恩,其子令狐绹时任中书舍人。③霜栽:指野菊。*(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首诗和《锦瑟》一样,都体现了作者诗歌幽约细美的艺术风格。B.竹、椒、雁、蝉等意象凄美,寓情于景是本诗最主要的表现手法。C.颈联将“此夕”与“他年”比照,暗含着作者对身世的无限感慨。D.尾联表面写野菊不被人取用,实则暗指旧友不能向朝廷引荐自己。(2)本诗其次句“微香冉冉泪涓涓”历来为人所称道,请赏析此句的妙处。(6分)专题六古代诗歌阅读技法一1.C[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概括诗歌意境特点、分析诗歌思想情感的实力。颔联,主要写作者自己艰难的生活境遇,表达了内心的伤感。“穷巷多泥谁问疾”写自己住在偏僻、简陋、泥泞遍布的穷巷,年老多病却无人关切;“空阶滴雨又经秋”,镜头由穷巷转向庭院,在“秋”的背景下,用“空阶”“滴雨”两个意象,描绘了一幅苍凉的秋院听雨图,从画面背景和意象特点来看,作者在对生活境遇的描写里融入了自己的人生感受。C项,“空旷宽阔”不精确,作者所描写的是庭院之景,并没有“空旷宽阔”之意,应当是“安静凄冷”。2.C[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分析人物形象的实力。解答这类试题,考生要在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抓重点词句并结合诗歌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的生平事迹进行分析。这里词人将三十年前和现在的不同状况进行了对比:早年青春年少,而今年老体衰。早年广交名人雅士,志得意满,志向远大,渴望建功立业;而今壮志难酬,万事皆休。C项,联系词人所处的山河破裂的南宋时代和词人以抗金报国、收复失地为己任,却总被闲置不用而郁闷愁苦的生平,不难得出词人客居他乡、漂泊在外、生活艰辛等内容,但这并不是词人“两鬓秋”的根本缘由。“两鬓秋”主要应当是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苦闷所导致的。3.B[解析]B项,“但无法避开身后湮没无闻的可能”错,此项对应的内容是诗的首联,其中“行藏终欲付何人”句说的是不知谁能照实记载他们的事迹,并不是说他们身后湮没无闻。4.D[解析]D项,“语言高雅,情感奔放”错,应是“语言浅白,感情质朴”。[读懂诗歌]分别后不知你的行程远近,满目凄凉,心中有说不尽的苦闷。你越走越远渐渐断了书信;鱼书不传,我去哪里问音讯?深夜里风吹竹叶萧萧不停,万叶千声都是别愁离恨。所以我斜倚孤枕想到梦中见你,谁知道梦没有做成,灯芯又燃尽。5.C[解析]A项,本诗首联中的“汴水日驰三百里”,气概磅礴,与李白的“千里江陵一日还”“飞流直下三千尺”有异曲同工之妙,都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故A项正确。B项,颔联中的一“辞”一“泊”点明白事务,“旦”“夜”表明白动身和泊舟的时间,“杞国”“宁陵”交代了动身和泊舟的地点,同时“夜泊宁陵”照应了题目。故B项正确。C项,颈联中的“老树”“寒花”与“垂露”是眼睛看到的,“鸣窣窣”是耳朵听到的。依据注释①和尾联中“茫然不悟身何处”可知,诗人的心情是失意而茫然的,所以C项中的“轻松愉悦的心情”分析错误;且“老树挟霜”的细小声音和“寒花垂露”的散乱状态与诗人此时的心情是特别契合的,所以这里是正衬,不是反衬。故C项错误。D项,颈联主要是写夜泊宁陵后四周的环境,“窣窣”一词以动衬静,显出环境的安静。故D项正确。[读懂诗歌]汴水奔流,日驰三百里,我的船儿向东顺流而下,还张起了白帆。早晨离开杞国时,刮着微微的北风;晚上泊舟宁陵时,月亮正照着南边的舷窗。一棵老树满带着清霜,凉风吹来,窣窣作响;花儿上凝合的寒露,渐渐滴落,连绵起伏。我只觉得心中一片茫然,不知道身在何处,眼前的水色与天光都是蔚蓝的。6.C[解析]“可见诗人此时心情极为轻松愉悦”错误,此句明写酒杯酒香只暂随自己,实则暗寓自己将暂居云安,行踪漂泊不定。此乃触眼前之景而生感慨之情,颇多漂泊伤感之情,并非轻松悦之情。技法二1.(1)C[解析]“吾欣知损益”一句化用前人名句,意为可以以李少府为典范来辨明挚友的好坏。(2)①慷慨大方。李少府常常将骏马借与别人,黄金也和他人共享,由此可见,他是一个慷慨之人。②射艺超群。“投壶华馆静”是说,李少府投壶之时,大家都凝神欣赏,大厅内一片安静,侧面表现其投壶技艺的高妙。③潇洒不羁。傍晚时分,凉风习习,李少府与来宾尽情畅饮,表现出其潇洒不羁的一面。[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分析此题要留意诗歌中对人物的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抓住抒情主子公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等。留意从外在的肖像特点到内在的心里想法,再到精神品质。要分析全面、详细,不行泛泛而谈。如“骏马常借人,黄金每留客”是说李少府常常将骏马借与别人,黄金也和他人共享,由此可见,他是一个慷慨之人。“投壶华馆静”是说,李少府投壶之时,大家都凝神欣赏,大厅内一片安静,侧面表现其投壶技艺的高妙。“纵酒凉风夕”是说傍晚时分,凉风习习,李少府与来宾尽情畅饮,表现出其潇洒不羁的一面。[读懂诗歌]李少府虽官职低,但声名卓著。常常将骏马借与别人,黄金也和他人共享。李少府投壶之时,大家都凝神欣赏,大厅内一片安静。傍晚时分,凉风习习,李少府与来宾尽情畅饮。在这里遇见李少府这样神仙一样的人物,我很兴奋可以以李少府为典范来辨明挚友的好坏。2.(1)D[解析]D项,李清照词句中的“雁”并非“孤雁”。(2)旅雁的形象:①失群孤独;②啼饥号寒;③心忧迷惘;④凄苦哀鸣。画面:①战乱中大批民众仓皇逃难;②人们啼饥号寒,衣食无着;③前途渺茫,无所寄予;④亲人失散,哭声不断。[读懂诗歌]远行的大雁向南翱翔,风雨中与雁群失散。饥渴辛苦的大雁双翅无力地下垂,只好独宿于清冷的小洲。在地上,苦于沙鸥和白鹭难以亲近;在天上,时刻担忧被弓箭射杀。茫茫云海中找不到归宿,有谁来听鸿雁的声声哀鸣!3.(1)C[解析]C项,“但终归吃起来口感苦涩,所以叮嘱不要过多取食”理解有误。诗人不让儿童过多取食是因为他对苦笋特别宠爱。(2)①历史上的魏征以“犯颜直谏”著称,其言行常常令人难以接受,好比苦笋的味道并不适口;②苦笋与生俱来的“苦节”,象征耿介性格,与魏征方正的人格相像,应当得到认可。[解析]这是一首咏物诗,题干要求找出苦笋和魏征的相像之处,即要求对其形象进行详细分析。魏征是唐太宗时期闻名的谏臣,以“犯颜直谏”著称,放在藜藿盘中的苦笋并不适口,而魏征常常令人难以接受的言行犹如苦笋并不适口的味道。从“极知耿介种性别,苦节乃与生俱生”来看,苦笋具有“耿介”“苦节”的特点,这与魏征刚直方正的品德相像,应当得到众人的认可。[读懂诗歌]日常盛有粗茶淡饭的餐盘让人眼前一亮,只见那笋头鲜嫩雪白如襁褓中的婴儿并列摆在盘中。始终都知道苦笋天性正直、坚守节操、矢志不渝的品德与生俱来。我看苦笋正如唐太宗看到魏征一样,不觉其苦,反倒觉得其妩媚可亲,告诫孩子们千万别把这些鲜嫩的苦笋拔出太多。像苦笋这样的人才,自古以来就须要渐渐养成,让他们自由成长,直面风雨。4.(1)C[解析]“意在表达裴判官重获自由后与诗人宴饮时的喜悦之情”错,尾联意在表达裴判官重获自由后一心要重回河阳幕府,希望像霍去病一样为国杀贼的急迫之情。(2)颈联描写了裴判官临行前与诗人卷帘望山、举杯痛饮、别时不顾风雪策马奔驰的画面。这样写渲染了裴判官出行时环境的恶劣,烘托了裴判官归心迫切、急于重返前线杀贼的爱国者形象。[解析]本题有两问,第一问问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考查对诗歌意境的理解,须要分析环境和人物动作,如卷帘望山,对山饮酒,冒着风雪上马,纵马疾驰。其次问要求分析用意,卷帘望山、跃马雪沾衣写出了环境的恶劣,然而此时照旧对酒、上马,可见裴判官归心急迫,塑造了他急于赶赴幕府为国杀敌的爱国者形象。[读懂诗歌]洛阳王城被贼兵围困,像裴判官你这样忠义的人士却少之又少。你不幸被叛军抓住,陷入贼手,却能像苏武一样坚守气节,最终脱困而归。如今你我卷帘望山,我举杯痛饮为你送别,目送着你不顾风雪,策马奔驰。你身形翩翩若飞,赶往前线,重归河阳幕府,希望像霍去病一样为国杀敌。技法三1.(1)B[解析]B项,“山川已非当年”不精确,词人表达的是山川照旧,人事变迁。(2)一个“急”字既烘托出深夜的静谧氛围,又将春潮拟人化,形象地刻画出潮水在静谧孤寂的深夜里不甘孤独的情状,表现出词人孤独惆怅的心绪如这潮水一般澎湃。[读懂诗歌]六代的繁盛景象已经不再,春天也将离去,再没有一点痕迹。我独自为之空惆怅,金陵的风景胜迹照旧如从前,人事却已变迁。当年王、谢两族家里的一双燕子,我曾在乌衣巷口见过它们。夜深了,汹涌的春潮拍打着孤独的金陵城。回首往事,思绪纷乱。怀想故国,金陵只剩下一点陈迹了。现在只有荒烟覆盖衰草,夕阳下乌鸦乱飞。秋露冷,陈后主的《玉树后庭花》已经没有什么人唱了,藏过陈后主的胭脂井已经圮坏,寒蝉凄凉地鸣叫着。如今还有什么呢?只有蒋山还青着,秦淮河还流淌着碧波罢了。2.(1)C[解析]C项,“天快放晴之时”错误,“快晴”意为爽朗的晴天。颈联中诗人的视线移至天上,天气晴朗,白云堆絮,落日如规,一派初春景象。从颔联视觉上的描写也可以看出,诗人踏雪之时应是晴朗的天气。(2)全诗以“寻春”一词统领全篇。分析:①首联写寻春之路和寻春所闻。作者冒着泥泞,踏雪寻春,并从听觉角度写春天的鸟鸣,表现了春天的朝气;②颔联、颈联写寻春所见。从视觉角度写春色,残梅(或“残雪”)刺眼、杨柳染黄、白云如絮、落日如规,呈现了初春景象的多姿多彩;③尾联写寻春所感。“怜”字表达了对春天的宠爱,描绘了诗人伫立桥边、沉醉于春景的形象,寄予了爱春惜春之情。[读懂诗歌]我冒着泥泞,踏雪寻春,在村南村北都听到了鹁鸠鸟的啼叫声。梅花凋落的树上的残雪光明刺眼,河堤上的杨柳刚刚变黄。爽朗的晴天,白云如絮;天放晴后,落日如规。我最怜惜春天,伫立在桥边,杖藜横桥,若有所思。3.(1)C[解析]第五、六句没有说诗人兴奋的缘由,主要写了诗人兴奋的状态及劝说田翁不要思念自己。(2)这两句运用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实写当时满野潺潺流淌的沟渠水,虚写秋社时人们杀鸡宰猪祭祀神灵,庆祝丰收,表达诗人对人们的真诚而美妙的祝福。(也可把这两句都当成诗人的想象,是诗人对田野情景和将来丰收景象的想象。这虚写之景是诗人的美妙祝福。)[解析]本题考查诗歌的炼句。先指出运用的表现手法,然后阐释诗句的含意,最终分析诗句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流渠汤汤声满野”是实写当时满野潺潺流淌的沟渠水,“今年醉饱鸡豚社”是虚写秋社时人们杀鸡宰猪祭祀神灵、庆祝丰收的情景。也可把这两句都当成诗人的想象,是诗人对田野情景和将来丰收景象的想象。无论是虚实结合还是想象,都表达了诗人对人们的美妙祝福。[读懂诗歌]旱情严峻,时至五月,秧苗未插,而此时我又要离去,内心更加愁苦。上路后遇到几个种田老翁,他们争着告知我,昨晚下了三尺深的透雨。我虽然将要离开了,但听到喜讯,也伸展了眉头,叮嘱老农好好保重,不要思念我。听那渠水发出的阵阵声响正回荡在原野里,想来今年肯定是个丰收年,在祭祀时肯定能摆上鸡、猪等祭品,祭祀结束后你们可以好好享用一番了。4.(1)D[解析]移步换景是指随着视察者的走动,将所看到的不同事物叙述出来。作者是以湖面为视察中心,将湖上、岸边、天上的自然景物组成一幅活泼、美丽、迷人画面。这既有平面的扩展,也有上下立体的交织;既有动态中的活泼可爱,也有安静中的安详安静,不属于移步换景。(2)①这是一首描写自然风光的律诗,整体语言明快清爽。②作者在描写景物时,用明白晓畅又平实的语言遣词造句,写眼中所见和心中所感,用真实的情意打动读者。诗歌开篇干脆入题,然后以湖面为中心,将湖上、岸边、天上的自然景物组织在一起,营造出活泼、美丽、迷人、安静的画面。③用词精确、生动,使全诗格调光明,诗中的一些词的运用使景物具有了动态美。④诗中运用“”“”“黄昏”“烟雨”等双音节词,读来顺畅自然,声韵和谐,增加了语言的音乐美。[解析]韦庄这首描写自然风光的律诗,语言明快清爽。诗歌开篇就从“满塘秋水”着笔,干脆入题,爽健自然;接着描写看到的景色:湖面上摇荡着十亩菱花、湖上横跨新桥、湖岸上芳草如茵、水鸟睡卧、蛙鸣声声等,这些描写都明白晓畅,语言平实;用词精确、生动,如“动”“横”“铺”“投”“倒”“入”等使原来静的景物有了动势,也使原来各不相干的景物相互融为一体;另外,“”“”“黄昏”“烟雨”等双音节词的运用也增加了语言的音乐美。作者在描写时语言自然,不矫揉造作,使眼前景物从笔下自然流出。[读懂诗歌]满塘秋水碧绿、澄澈见底,傍晚湖面上浮着十亩菱花,平展在明镜般澄澈的水中。湖上横跨的新桥,像一条长虹,影子在水中荡漾;湖岸上,芳草如茵,睡着静静的水鸟;在澄澈的湖中,月亮投下它的影子,像从天上掉了下来,而四围的山峰也倒映着它们的倩影,像一朵朵盛开的莲花。那最能惹动诗兴的,还是黄昏时候,在烟雨迷漫中,那响彻田野的呱呱的蛙声。技法四1.(1)D[解析]“过起了隐居生活”理解错误,“千岩高卧”三句,只是表达了词人归隐的意向。(2)第一问:①对比。把词人自身与朱景参不同的境况和心情进行对比,词人设想若干年后,老友驻扎在军营中,腰间佩着箭,出入将相之中,气概是何等壮阔,而词人却不思功名,在渔樵中老去。②通过行为、外貌等对人物进行刻画。通过对朱景参驻守平戎帐内,羽箭佩腰间的行为、外貌的描写,表现友人的形象。其次问:通过对友人的描写,表现了词人对友人建功立业的希望之情,也表达了词人在消极中寄希望于将来,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解析]本题有两问,第一问问“下片是如何写友人朱景参的?”,考查诗歌的表达技巧,须要理解诗句含意。由“我老渔樵君将相”这句,可得出访用对比手法;“故人小驻平戎帐,白羽腰间气何壮”明显是通过行为、外貌的描写对友人进行刻画。其次问问“寄予着词人怎样的情感?”,考查诗歌的思想内容,须要借助第一问表达技巧的表达效果来回答,须要正确理解“小驻平戎帐”“白羽腰间”“记取蛮江上”等的含意。[读懂诗歌]寒冷的西风裹挟着细雨咆哮而来,声音似乎翻滚的波涛一样。恰好将八九月份的黄茅瘴气洗尽。年龄老了,把人间的得失看得平淡,无所动心。我要用探望崇山峻岭、泛舟五湖四海来代替追求画像于凌烟阁。我的老挚友朱景参短暂驻扎在军营中,腰间佩着箭羽,气概是何等壮阔!我不思功名在渔樵中老去,你出入将相之中。你千万要记着你还有一个挚友,曾在北岭僧舍,蛮江边上,与你品过小槽红酒,赏过晚秋红荔。2.(1)D[解析]说此诗是“典型的羁旅相思之作”于文无据,从全诗表达的主旨情感来看,表面写的是征夫对家人的思念之情,实质上反映了人民痛恨征战之苦的心情。(2)全诗中间四句写景,既写征夫眼中所见的边塞春景,也写征夫想象中家乡的景色,虚实结合;这两联表面上虽没有说到思乡,但是景中含情;这里春天之景和思乡之情,形成剧烈反差,以乐景衬哀情,引发情感共鸣。[解析]“关树抽紫叶,塞草发青芽”实写征夫眼前的边塞景色,“昆明当欲满,葡萄应作花”是征夫想象的家乡的景色,虚实结合。中间四句写的景色是一派生气勃勃的春景,但却暗含了征夫的思乡之情,所以说是以乐景衬哀情。[读懂诗歌]西征登上大陇山头,往东远眺看不见家乡。边关树木抽出紫叶,塞外小草发出青芽。昆明池春水当已涨满,葡萄也该已经开花。对着汉使热泪长流,请把书信寄往长安的曲巷里头。技法五1.(1)D[解析]并非“忆景生情”,而是对景生情。(2)全诗抒发了诗人宦游异地孤寂落寞的心境和思乡之情(或“对故园海棠的怀想之情”)。首联一“独”字,就点明白诗人此时的孤寂之情;颔联和颈联融情于景,通过描写眼前所见初春的美景来反衬愁,表现自己的孤寂心情和对故园的思念之情;结句则是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对故园的浓浓思念之情。[解析]读懂诗歌是解答此题的前提。依据题目中的“怀”字,可知诗人对故园海棠的怀想之情;再结合注释②,可知诗人在外为官的思乡之情。诗中,首联、尾联有干脆表情的词语,“独”“只欠”“负”表明孤独之情和对故园的浓浓思念之情;中间两联写景,以乐景衬哀情。依据题干要求,先答出情感,然后结合全诗分析即可。[读懂诗歌]这里环境清幽,竹边有楼台亭阁,水边有亭子,风景秀美,不须要随从,独自一人在这里闲逛就很好。春天初暖,柳条娇弱,迎风起舞,妩媚多娇;盛开的花朵在阳光照射下倩影婆娑,朦胧惝恍。经过雨水冲刷的园林,道路更干净,显得更幽深;那刚飞出窝的小鸟更显得欢快,鸟啼声此起彼伏,悦耳娱心。这里的风景当然漂亮,惋惜少了丰满漂亮的海棠花;那家乡的海棠花,我已经两年没见到了。2.(1)D[解析]“流水高山”这里并不是用典,这里指的是祖国山河。(2)含意:假使中原能够完璧归赵,摩崖之上就能其次次勒刻当朝中兴的碑文。思想感情:以史为鉴,寄予了诗人渴望收复河山、中兴大宋的爱国之情。[解析]本题共有两问,第一问是问尾联的含意,其次问考查的是诗人的思想感情。结合全诗可知,这是一首怀古抒情诗,作者为南宋诗人庄崇节。尾联抚今追昔,设想若中原回来宋廷,就可以再次勒刻国家中兴的碑文。诗人抚今追昔,希望大宋中兴,表达了诗人以史为鉴,渴望收复河山、中兴大宋的爱国之情。技法六1.(1)D[解析]解答此题,考生要明确作者对虚实的表达技巧的奇妙运用,结合词句详细分析哪些描写为实写,哪些为虚写。“若将眉黛染情深,且到丹青难画处”两句中,作者从缱绻深情写到满载着忠贞情意的图画,这是变虚为实。(2)《诉衷情》开篇所写之柳是雨初霁后的青青杨柳,柳丝纤细,柳烟疏淡,景象清爽美丽,所写之人是因柳惹起无限愁思的闺中女子。作者借“柳”所描写的清爽春景将女子的离情怨思烘托得更加剧烈,此处是乐景衬哀情。《玉楼春》开篇所写之柳是门前路旁在东风中摇曳的柳,所写之人是与远行之人在门前话别,恋恋不舍、留恋而又无奈的女子。柳是情感的寄予物,想“留”却留不住,作者借“柳”的形象将女子的不舍之情表达出来。[解析]解答此题,考生要先审读题干,题干涉及三个方面,“柳”的形象特点、人物形象特点、“柳”的形象对人物形象的塑造起到的作用。两首词中的“柳”都出现在首句,作者都围绕“柳”描绘了一幅春景图,依据词意,《诉衷情》描绘了一个闺中女子,《玉楼春》描绘了一个离别居家的女子;《诉衷情》中的“柳”代表着春天,《玉楼春》中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