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上海市七年级语文上学期课内文言文复习备考《陈太丘与友期行》《论语十二章》_第1页
2024年上海市七年级语文上学期课内文言文复习备考《陈太丘与友期行》《论语十二章》_第2页
2024年上海市七年级语文上学期课内文言文复习备考《陈太丘与友期行》《论语十二章》_第3页
2024年上海市七年级语文上学期课内文言文复习备考《陈太丘与友期行》《论语十二章》_第4页
2024年上海市七年级语文上学期课内文言文复习备考《陈太丘与友期行》《论语十二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陈太丘与友期行》一、文学常识《陈》选自《

》,作者是

(人名),

(朝代)的人世说新语、刘义庆、南朝宋二、中心主旨《陈太丘与友期行》讲述了七岁儿童

的故事,表现了他小小年纪就聪慧过人、明白事理,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

的道理。陈元方;人要守约、讲信、懂礼,才能受到别人的尊重三、易错注释1、期:

。日中:

。约定、正午时分2、乃:

。才3、引:

。②顾:

。拉,牵拉;回头看四、阅读指南1.本文通过年仅七岁的陈元方与客人的对话,表现了元方不仅

,而且自幼懂得

。2.本文布局严谨。按

,一路写下来,不旁逸斜出,不设悬念。3.本文语言简洁。开篇交代背景后,简洁地描写对话,表现七岁的陈元方

的品质,对客人前倨后恭的不同表现也写得十分简洁。4.人物形象鲜明。本文以“无礼”“无信”为核心,着重写写陈元方与客人的对话,在对话与对比中表现人物的不同性格特点。首先是元方彬彬有礼地回答客人的问话:“待君久不至,已去”。接着描写元方对客人“无信”“无礼”的表现据理驳斥。最后写元方“入门不顾”。一个明白事理、落落大方、维护父亲与自己尊严的儿童形象跃然于纸上,而“

”“

”的客人形象也展现在读者面前。1、聪明机智、守信重礼、明晓事理2、事情的时间变化;人物行为;情节发展3、明白事理;落落大方;无信;无礼六、上海真题【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世说新语》【乙】荀巨伯①远看友人疾,值②胡贼③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④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⑤而敢独止⑥?”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郡并获全⑦。——《世说新语》(注释)①苟巨伯:汉桓帝时人。②值:遇到。③胡贼:胡人入侵的军队。④败:毁坏,舍弃。⑤男子:这里表示轻蔑的称呼。⑥止:停留。⑦全:保全。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1)与友期行______(2)下车引之______(3)子可去______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1)太丘舍去,去后乃至。(2)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3.两篇文章都写到了朋友之间的交往,请分别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从中懂得的交友之道。1、(1)约定

(2)牵,拉

(3)离开

2、(1)陈太丘便舍弃友人离开了,太丘离开后友人才到。(2)朋友身体有病,不忍离开他,宁愿用我的生命代替友人的生命。3、从甲文陈太丘与朋友约定时间出行能够得出做人交友要讲求诚信的道理,从乙文朋友有病哪怕大敌当前也不愿舍弃他可以得出交友应有情有义。(参考译文)苟巨伯到远方看望生病的朋友,正好遇上胡人来攻城。朋友对荀巨伯说:“我如今是快死的人了,你赶快离开吧!”荀巨伯说:“(我)远道而来看望你,你却要我离开,败坏道义来求生,(这)难道是我荀巨伯做的事吗?”胡人的军队已经来到,对荀巨伯说:“大军一到,整个城都空了,你是什么人,竟敢独自停留在这里?”荀巨伯(回答)说:“我的朋友身患重病,我不忍心舍弃他而离开,宁愿用我的性命来换取朋友的生命。”胡兵听后相互议论说道:“我们这些不懂道义的人,却要攻入这个讲究道义的国家。”于是撤军回去了,整个城也都因此获救。《论语十二章》文学常识《论语十二章》选自_________,是_______家(学派)经典著作,是记录________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_______体。与《大学》、_______、《孟子》合称作为“四书”。参考答案:《论语》;儒;孔子;语录;《中庸》。重要注释:愠:2.三省:3.立:4.天命:5.堪:6.三军:7.夺:8.笃志:9.仁:参考答案:1.生气,恼怒2.多次进行自我检查。三,泛指多次。3.立身,指能有所成就。4.上天的意旨。古人认为天是世间万物的主宰。命,命令。5.能忍受。6.指军队7.改变8.坚定志向。笃,坚定。9.仁德阅读指南填空孔子壮年游历诸国,但不被任用;晚年致力教育,相传有弟子三千人,其中著名的有七十余人。他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并删修《春秋》,使之成为中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孔子学说以“

”为核心,认为“仁”即“爱人”,表现了对

的重视。2.课文选录的十二章均为《论语》中的短章,主要从

两方面阐述了孔子的观点。第一章讲述和,学以致用,体现学习的价值;第二章强调随时都该反省自己;第三章讲述个人修养要,进德修业;第四章强调学习的关键是要,要“”;第五章阐明“”与“”的辩证关系;第六章讲述修身要经受、的考验;第七章讲述对学习的重要性;第八章讲述与之间如何抉择;第九章强调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别人,同时要有端正的学习;第十章是对于时间的感慨;第十一章强调;第十二章讲述提升个人修养的。参考答案:1、仁。一般人

2、学习、处世、学习方法、个人修养、循序渐进、思考、知新、学、思、困苦、贫穷、兴趣、富贵、仁义、学习、态度、流逝、坚守志向、方法上海真题1、【甲】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本词的作者是宋代的_____________(人名),小序中的“子由”是_____________(人名)。(2分)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词的小序中交代了作词的时间、地点及缘由。词的上阙极写作者在“天上”“人间”的徘徊、矛盾。词的下阙写对月怀人,以积极乐观的旷达情怀作结。全词跌宕有致,情景交融,显示了词人浪漫、洒脱、超逸的词风。【乙】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丙】孟子曰:“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丁】孔子迁于蔡三岁,吴伐陈。楚救陈,军于城父。闻孔子在陈蔡之间,楚使人聘孔子。孔子将往拜礼①,陈、蔡大夫谋曰:“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②。今者久留陈、蔡之间,诸大夫所设行③皆非仲尼之意。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④大夫危矣。”于是乃相与发徒役⑤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⑥乎?”孔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史记·孔子世家》)[注释]①拜礼:拜见并接受聘礼。②疾:弊病。③所设行:措施和作为。④用事:当政,掌权。⑤徒役:服劳役的人。⑥穷:走投无路、困厄。孔子,名丘,字___________,是___________学派的创始人。《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___________体著作。(3分)解释下列加点的字。(4分)吴伐陈(

(2)绝粮(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6分)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以上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孔子认为人为了自己的理想,就要不断追求,即使生活清苦困顿也要能自得其乐。孔子认为一个人一定要经历贫穷,不能追求富贵,否则不合乎正义。孟子认为爱别人的人,别人也经常爱他;尊敬别人的人,别人也经常尊敬他。孔子认为君子穷困的时候也能够不动摇,小人的话在困厄之时就会胡作非为了。以上选文中,乙篇把具有______________品质的人称为“贤”者,丙篇、丁篇把具有同样品质的人都称为“_________________”。(3分)【参考答案】5.苏轼(1分)

苏辙(1分)

6.A(2分)7.仲尼

儒家

语录体(各1分,共3分)8.(1)攻打

(2)断(各2分,共4分)9.(1)君子与一般人不同的原因,是因为他内心所怀的思想感情不同。(3分)(2)孔子是个贤人,他所批评、指责的都切中诸侯的弊病。(3分)10.B(3分)11.安贫乐道或贫贱不能移(2分)

君子(1分)参考译文:孔子迁居到蔡国的第三年,吴国军队攻伐陈国。楚国出兵援救陈国,驻扎在城父。听说孔子在陈国、蔡国之间,楚昭王派人聘请孔子。孔子准备前住拜见回礼,陈国、蔡国的大夫谋划说:“孔子是个贤人,他所指责抨击的都切中诸侯的弊病。如今他长久停留在陈国、蔡国之间,众大夫所作所为都违反仲尼的心意。如今楚国是大国,派人前来聘请孔子,倘若孔子在楚国被起用,我们这些在陈国、蔡国当权的大夫就危险了。”于是就共同调发役徒将孔子围困在野外。孔子没法行路,断绝了粮食。随从的弟子疲惫不堪,饿的站不起来。但孔于仍讲习诵读,演奏歌唱,传授诗书礼乐毫不间断。子路生气地来见孔子说:“君子也有困厄吗?”孔子说:“君子能固守困厄而不动摇,小人困厄就胡作非为了。”2、【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乙】①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②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③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丙】任末①好学任末年十四,负笈②从师,不惧险阻。每言:人若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③,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月而读,暗则缚麻蒿④自照。观书每有会意处,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常以净衣易之。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注释】①任末:人名。②笈:书箱。③庵:茅草小屋。④麻蒿:植物名称,点燃后可照明。【甲】文中的“权”指的是

(填人名),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称其为“

”;【乙】文中的语录均选自《

》一书。(3分)理解加点字词(4分)负笈从师(

下列加点词与“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中“之”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何陋之有

B.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思援弓缴而射之D.或依林木之下(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3分)蒙辞以军中多务

下列对【丙】文画线句的意思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门徒)经常用衣服换走任末的干净衣裳。(任末)经常用衣服换走门徒的干净衣裳。C.(门徒)经常用干净衣服更换任末的衣裳。D.(任末)经常用干净衣服更换门徒的衣裳。

8.三篇文章都提到了学习(读书)的重要性。【甲】文中,孙权认为通过读书能

,进而获益;【乙】文第③句提到了学习能够收获

;【丙】文中任末年少求学时“囗囗”的态度,强调了好学的重要性,而他临终时以“

”来比喻不学习的人,也形象地印证了【甲】文中孙权“不可不学”的观点。(8分)9.三篇文章提到了一些学习(读书)方法,请分别概括:(3分)【甲】文:

【乙】文:

【丙】文:

【参考答案】5.(3分)孙权

孙郎

论语6.(4分)(1)

(2)C7.(1)(3分)吕蒙用军中有很多事务来推辞(学习)。(2)(3分)C8.(8分)了解历史

仁德

勤学

行尸走肉9.(3分)粗略地阅读(经常读书)

温故知新(学思结合、广泛学习、学问结合)

及时记录心得[参考译文]任末十四岁时,求学没有固定的老师,(他)背着书箱跟老师求学,不怕路途遥远、危险困阻。常常说:“人如果不学习,那么凭什么取得成就呢?”有时靠在林木下,编白茅为茅草小屋,削荆条制成笔,刻划树汁作为墨水。晚上就在星月下读书,昏暗(的话)就绑麻蒿来自己照亮。看书有领会的时候,写在他的衣服上,用来记住这件事。一同求学的人十分喜欢他的勤学,常用干净的衣服交换任末的脏衣服。快死时告诫说:“人喜欢学习,即使死了也好像活着;不学的人,即便是活着,也是庸碌无能。”3、【甲】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乙】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丙】元好问列传(节选)好问字裕之,七岁能诗,年十有四,从陵川郝晋卿学,不事举业①,淹贯②经传百家,六年而业成。下太行,渡大河,为《箕山》《琴台》等诗。礼部赵秉文见之,以为近代无此作也,于是名震京师。……晚年尤以著作自任,以金源氏③有天下,典章法度几及汉、唐,国亡史作,己所当任。时金国实录在顺天张万户家,乃言于张,愿为撰述,既而为乐夔所阻而止。好问曰:“不可令一代之迹泯④而不传。”乃构亭于家,著述其上,因名曰《野史》。凡金源君臣遗言往行,采摭所闻,有所得辄以寸纸细字为记录,至百余万言。(节选自《金史》,有删减)[注释]①举业:指科举时代专为应试的诗文、学业。②淹贯:深通广晓。③金源氏:指金国。④泯:灭,尽。【甲】文出自儒家经典著作《__________》,【乙】文的作者是__________。(2分)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主人日再食(

(2)因名曰《野史》(

)7.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的画线句。(3分)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根据以上作品内容,完成表格。(6分)人物表现品质颜回(1)安贫乐道“余”艰苦求学,自得其乐(2)元好问不顾阻挠修史书(3)【甲】文孔子对“不义而富且贵”的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回答)【乙】文中面对同舍生“烨然若神人”的装扮,作者的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列对【丙】文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好问“名震京师”离不开赵秉文对其诗作的赞赏。元好问在修史的过程中得到了张万户、乐夔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